“春天落下的花朵,在为夏天的绿叶酝酿;秋天落下的花朵,在为春天垫基;两季落下的花朵,谱出一首靓丽的诗词,融入人类四季的心里。”如果没有花,人类的历史将失色一大部分,种花养花的乐趣一般人难以探知!活到老,学到老,种植花草的过程也如是,遇到种植难题如何解决呢?为此,鲜之花网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如何防治生菜褐斑病?》,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如何防治生菜褐斑病?

主要防治方法:1.清洁田园,及时把病残体携出园外烧毁。2.合理施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增施有机肥及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使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喷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200~1500倍液,或60%琥乙膦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每10天左右喷洒一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5~7天停止用药。

【小编总结】

生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菜品之一,在近几年随着种植量的多了起来,各种病症也不断爆发出现,生菜褐斑病就是其中的一种对于生菜叶片危害的病害。

生菜褐斑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的莴苣褐斑尾孢霉菌或香蕉褐斑尾孢霉菌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叶片上的病斑表现两种症状,一种是发病初期呈水渍状,后逐渐扩大为圆形至不规则形,出现褐色至暗灰色病斑,直径2~10毫米;另一种是深褐色病斑,边缘不规则,外围具水渍状晕圈。环境湿度大时,病斑上生暗灰色霉状物,严重时病斑相互融合,致叶片变褐干枯。第一种褐斑症状是由莴苣褐斑尾孢霉菌引起,而香蕉褐斑尾孢霉菌则引起第二种褐斑症状。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丛在病残体上越冬,以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借气流和雨水溅射传播蔓延。在连续阴雨雪天气、植株生长不良或偏施氮肥致长势过旺时,会导致病情的发生加重。

XzH52.CoM展读推荐

红蓼的褐斑病及其防治


红蓼的褐斑病的症状

褐斑病是红蓼比较常见的一种病害,一般如果发生了褐斑病,就会表现在叶子上,在叶子的两面出现病斑,多为圆形的或者类似于圆形的斑块,严重的时候会出现黑色的霉状物,即真菌孢子。

红蓼发生褐斑病多是由一种真菌俗称蓼尾孢,这种真菌会聚在在后红蓼的叶子的两面,产生孢子并不断的分生,使病情不断的加重。

红蓼的褐斑病的发生条件

红蓼发生褐斑病,是由蓼尾孢这种真菌引起的,出现这种病变,首先需要的是适宜真菌生长繁殖的条件,一般蓼尾孢会以菌丝体的形式在染病的红蓼的病残体当中越冬,等到来年春天,只要环境条件等适合蓼尾孢的生长,那么蓼尾孢就会开始生长繁殖,长出大量的孢子,然后借助的自然界的风或者雨水、浇水的时候进行传播,有时候还可能会发生二次传播的现象,是植株增加受感染的机会。

注意在华北和东北地区,发生褐斑病的时间可能是在8月份的时候。

红蓼褐斑病的防治方法

在褐斑病发病前,可以在秋末冬初的时候,将残留在植株当中的病残体清除,减少发病的根源,可以减少褐斑病的发生。

在后来发生黑斑病的初期,可以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喷洒一些50%的苯菌灵可湿性粉剂的1500倍液,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紫薇出现褐斑病的治疗方法


褐斑病在紫薇生长季节常常发生。褐斑病发生严重时常常会导致植物叶片大量枯黄、脱落,影响观赏和开花。

紫薇褐斑病的病原菌是一种真菌,主要侵害叶片,并且通常是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后逐渐向上部蔓延。发病初期病斑为大小不一的圆形或近圆形,为紫黑色至黑色,边缘颜色较淡。随后病斑颜色加深,与健康部分分界明显。后期病斑中心颜色转淡,并着生灰黑色小霉点。发病严重时,病斑连接成片,整个叶片迅速变黄,并提前脱落。

紫薇褐斑病是由千屈菜科尾孢菌侵染引起,病菌是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的形式在病残体上越冬,次年通过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并借气流或风雨传播蔓延。在高温多雨,尤其是暴风雨频繁的年份或季节易暴发;通常下层叶片比上层叶片易感染。

防治方法

园艺防治及早发现,及时清除病枝、病叶,并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减少病菌来源。加强栽培管理、整形修剪,使植株通风透光。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郁金香褐斑病的病因及防治要点


郁金香

症状:受浸染的叶芽发育不良,呈畸型卷曲状,嫩芽受害后长起来的叶即变卷曲。如环境潮湿,病组织上会产生大量灰霉状分生孢子,殃及邻近健株而使叶片感病,因此鳞茎的生长受到极大的影响。花受害后,开始出现白色或浅黄褐色病斑,随即迅速枯落,或变为褐色而干枯。花梗上会出现环带状,上面有时发生分生孢子层。该病发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极易感染花朵。病鳞茎外壳上生有菌核,或者在外鳞片上出现圆形、椭圆形凹斑,中心灰黄色,边沿褐色,里边包含有一个至数个菌核。

病因:病菌在5度和湿度达90%~100%时即能产生分生孢子。春季低温、雨天多湿时发病重。

防治方法:

首先,栽种前去除病鳞茎,并实行轮栽;然后,一旦发现有呈该病症状的芽或花苞,立即除去,以控制病害发展;接着,栽种前将鳞茎放2%福尔马林液中浸泡30分钟,晾干栽种,以减少残留病菌;最后,生长期可喷洒50%扑海因1000倍液或50%速克灵2000倍液或50%多霉巡1000倍液。

芦笋褐斑病危害防治技术


芦笋因为本省拥有比较的营养和药用的价值所以被受消费者的欢迎,芦笋的嫩茎是作为食用的主要种类,但是芦笋在种植的过程中有时候会受到褐斑病的危害。对品质以及产量多有很大的影响。

褐斑病是芦笋的主要病害。主要危害茎杆、侧枝及拟叶柄。枝杆发病产生圆形至椭圆形中间淡褐色边缘深褐色或红褐色病斑,发病严重时病斑布满整个枝杆。发病严重时,病斑布满整个枝杆,植株干枯死亡,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生。

【病原与发生规律】

Cercosporaasparagi称石刁柏尾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以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为害。栽培密度较大,土质黏重,土壤痔薄,管理粗放,连续阴雨天多,雨后易积水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选择抗耐病品种,收获结束后及时清出田间病残体并集中带出田外销毁。

2、选择土质较疏松肥沃的壤土地栽培,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3、加强肥水管理,合理配合施用氮、磷、钾肥,适时适时浇水,促进植株健壮生长,雨后及时排出田间积水。

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杀菌剂进行防治:50%腐霉?百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40%嘧霉?百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30%异菌脲?环己锌乳油90012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30%福?嘧霉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5%甲硫?霉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对水喷雾,视病情隔710天1次。

银杏褐斑病的为害症状、传播条件及防治方法


银杏,又叫白果、公孙树,属银杏科落叶乔木,多栽培在各地庭院,以种子(白果)入药,具滋阴补肾、润肺止咳、平喘防虫等功效。从广东至辽宁,东起浙江,西至陕西、甘肃、四川、贵州均有人工栽培。但在银杏种植过程中,常遇到银杏褐斑病的发生,影响经济收益,下面小编整理出银杏褐斑病的为害症状及防治方法,一起学习下吧。

为害症状及生长特性

主要为害叶片。叶片染病初生红褐色有暗色边缘的圆形斑,后沿脉扩展,许多小病斑融合成不规则的大斑。病斑两面散生黑色小粒点,即病菌分生孢子盘。

病原PestalotiasinensisShen.称银杏褐斑盘多毛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盘初埋生在寄主表皮下,后突破表皮久露,大小100―180μm,聚生,黑色。分生孢子5胞,呈弯曲纺锤形,分隔处略缢缩或不缢缩,大小15―24×7―9(μm),中间的细胞为褐色,两端的细胞无色;顶端细胞圆锥形,有8―16μm长的刺毛2―3根。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盘在病叶中越冬,翌春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在水滴中萌发后侵入叶片,形成新病斑。夏季高温高湿的白果园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加强银杏园的管理,从施足腐熟有机肥做起,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

(2)发病初期喷洒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银杏褐斑病的为害症状及防治方法,上述药剂方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桂花褐斑病防治方法(图)


桂花褐斑病是十分普遍的病害,严重的导致全株落叶,影响开花和观赏,病菌主要侵染叶片,受害叶片开始出现小黄斑,后渐变为黄褐色至灰褐色,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或受叶脉限制扩展而呈多角斑状。病斑直径210毫米,外有一黄色晕环。

病部在潮湿天气产生黑色霉点,此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桂花褐斑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株和病落叶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来源。每年3月下旬产生分生孢子开始初侵染,分生孢子由气流和雨滴传播,可直接或从伤口、自然孔口侵入,老叶比嫩叶感病。褐斑病在410月均有发生,11月后病情消退。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品种间抗性存在差异,一般丹桂比金桂、银桂抗病力强。

防治方法:

1.结合修剪,摘除病叶,清除地下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初侵染来源,连续二年,必有效果。

2.加强栽培管理,切忌土壤积水,注意通风透光。增施腐殖质肥料和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3.发病期间可喷洒1:2:100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或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或20%嗪氨灵500--800倍液,或50%代森铵1000倍液。

富贵竹的瓶养方法及褐斑病


富贵竹

一、富贵竹瓶养方法

1、入前要将富贵竹插条基部叶片剪去,并将富贵竹基部用利刀切成斜口,切口要平滑,以利吸收水分和养分。每3天-4天换1次清水,10天内不要移动富贵竹位置或改变富贵竹方向,约15天左右可长出银白色须根。

2、水养富贵竹生根后不宜换水,水分蒸发减少后才能及时加水。常换水易造成富贵竹叶黄枝萎。

3、水养富贵竹生根后要及时施入少量复合化肥,则叶片油绿,枝干粗壮。若长期不施肥,富贵竹植株生长瘦弱,富贵竹叶色易发黄。但施肥不能过多,以免造成“烧根”或引起徒长。春秋两季每月施一次复合化肥即可。据资料介绍,水养富贵竹为防止徒长,不要施化肥,最好每隔3周左右向瓶内注入几滴白兰地酒,加少量营养液,即能使富贵竹叶片保持翠绿。

4、不要将富贵竹摆放在电视机旁或空调机、电风扇常吹到的地万,以免富贵竹叶尖及叶缘干枯。

富贵竹

二、富贵竹褐斑病

1、症状

褐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时叶缘和叶尖出现草黄色的湿病斑,病健交界处有浅褐色圆形或长椭圆形至长形病斑,与叶脉平行,老叶症状尤为明显。叶缘、叶尖病斑长7至13厘米,宽1至2厘米,症状严重的病斑长13至15厘米,并带有褐色斑纹,叶片病斑连片扩展,变成褐黄斑,植株生长受影响,降低观赏价值。

2、病原及发生规律

该病病原是一种名为尾孢菌的微生物,在病部或病残体上越冬,第2年的春夏季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空气及溅水传播,可发生多次侵染和再侵染。湿度大时易发病,从苗期到成株伸长期均可发病。病菌萌发的最适温25至28℃,高温多湿有利于病菌繁殖、传播入侵,在春夏季多雨和低洼地区易发病。在珠江三角洲以4至9月发病较重,夏秋季节高温干旱时,突然降雷阵雨或台风暴雨天气易导致严重发病。

3、防治方法

(1)保持田间、盆土湿润,注意夏秋季节降雨时排水,增施磷钾肥,复合肥;冬季应控制水肥,以湿润为宜,促其休眠,喷药杀灭病菌,或剪除病枯叶集中烧毁。

(2)发病初期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粉剂600至8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600至800倍液,50%苯菌灵可粉剂800至1000倍液,50%万宁可湿粉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粉800至1000倍液,50%万宁+37%枯萎立克可湿粉(1∶1)800至1000倍液,70%百菌清+40%代商乐(1∶1)可湿性粉剂,交替喷施3至4次,7至8天喷一次,有较好防治效果。

富贵竹的普及率已经非常广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经常看到它们的身影,但是富贵竹的瓶养方式却在日常生活中不是那么多见,其实富贵竹瓶养的难度是非常低的,并且也能养好。如果你发现你的富贵竹生病了,还是要注意抓紧救治,即使富贵竹这种适应力非常强的植物如果生病不治的话,也是会死亡的。

杜鹃花褐斑病的发病症状、规律及防治方法


养过杜鹃花的花友都知道,杜鹃是比较难养的一种植物花卉。它除了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较高外,病虫害也是导致难养的原因之一。其中褐斑病就是杜鹃花最常见的一种叶斑病,那么杜鹃花褐斑病都有哪些发病症状及发病规律?该如何防治呢?

一、发病症状

褐斑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最初叶面产生红褐色小点。随后逐渐扩展为近圆形或因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病斑。病斑直径2-5毫米,为黑褐色。后期病斑中央变为黄白色至灰白色,边缘深褐色(因品种而不同)。病斑表面生灰褐色霉丛,严重时病斑相互连接成片,叶片枯黄,脱落。

二、发病规律

该病由杜鹃尾孢菌(真菌)侵染所致。病菌在病叶或病残体上越冬。翌春气温上升,随风传播。一般4―5月份开始发病,直至12月底病害停止蔓延。广州地区,杜鹃褐斑病于4―7月发病最严重。温室盆栽杜鹃终年均可发病。高温、多湿的条件、有利于病害发生。杜鹃喜酸性土壤,在微碱性和排水不良的粘质土壤地区,杜鹃长势弱,易于发病。不同品种的杜鹃抗病性有一定的差异。通常西鹃比春鹃易感病。

三、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

应适当加施硫酸亚铁,尤其是对偏碱性土壤。需保持土壤湿润、疏松、忌积水。及时摘除病叶并消除盆土中或地上的病落叶,集中烧毁。植株间保持通风,透光、降低湿度,以消除发病条件。

2、药剂防治

发病期间,喷洒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也可施用其他杀菌剂。

3、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适于当地栽培的抗病性较强的品种,如南京种植的南极、白御幸锦。福建栽植的五宝株、欢天喜地等品种均较抗病。

以上就是杜鹃花褐斑病的发病症状、规律及防治方法,杜鹃花的种类较多,想要养杜鹃花的朋友,一定要注意预防杜鹃花褐斑病哦。

“它像大山的一名哨兵,时时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从一个春夏秋冬,奔向又一个春夏秋冬。”生活情趣的体现很大一部分就在花上,如果要形容的话,花就是我们的知己。花卉的种植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做好的,你在为养花而苦恼吗?为此,鲜之花网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如何防治生菜褐斑病?》,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