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花的海洋,一点点微风轻抚,似乎不敢惊扰那些粉嫩的花儿,有他们慢慢自由的开放。”生活情趣的体现很大一部分就在花上,种植花木让很多人乐在其中难以自技。侍弄花草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经验和技巧是必要的,你在寻找有关种养植的技巧吗?请您阅读鲜之花网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稻田福寿螺防治技术要点解析》,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福寿螺在稻田秧苗时期经常啃食嫩秧苗,所以许多农户经常插秧初期进行灭螺的行动,但是其实灭螺行动效果并没那么理想,只有在其产卵繁殖期也就是在水稻的成长期进行灭螺才最有效果。现今小编介绍几个防治福寿螺技术要点。

一、人工捡拾

一方面捡拾成螺,同时重点摘除螺卵。并且当地政府要大力支持,可采取按斤收购的方式,提高农民的灭螺积极性。尤其重点对公共区域加大灭螺力度。

二、生物防治

把鸭子赶到田地里,让鸭子来吃福寿螺。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还是有局限性。因为太大的福寿螺,鸭子吃不下,而太多的时候,鸭子又会厌食。

三、药物防治

作为前两种方法的有益补充。农民可在田间集中喷洒灭螺药物。在药物的选择和用量的控制上必须要十分谨慎。要采购高效低毒的灭螺药物,如杀螺胺乙醇胺盐,这种农药是生态农药,低毒的,使用后对生态的影响不大。

此外,经过除螺措施的田块,要进行隔离处理。在水源处放一些由竹竿撑起来的隔离网,不仅能防止福寿螺往下面蔓延,在田块之间游窜,同时还能引导福寿螺在上面产卵,方便农民在上面除卵,销毁这些卵块。

四、水旱轮种

利用福寿螺长时间离开水不能生存的特点,采用水旱作物轮作的方法,使受灾田块消除福寿螺的危害。种水稻的地块可以改种玉米、大豆、高粱这些旱地作物;也可以上半年种烟,下半年再种水稻。

这些方法不仅要使用,还要坚持打持久战,这样才能有效防控福寿螺的危害。农民就不会再为福寿螺危害而犯愁!

XzH52.CoM展读推荐

番茄空洞原因解析以及防治技术


在市面上购买番茄,有时候会发生空洞的现象,所以番茄在种植的过程中应该提供较多的同化养分,给予足够的营养,减少空洞发生的几率。

花蕾易脱落的苗,一般根部的发育较差,根的数量也少,同化作用较弱,使用生长激素促使坐果,容易产生空洞果。如果减少坐果数,空洞果的发生将会减少。

植株具有好的花芽,由于移植时受伤,形成老化苗,在大田定植根系发育不好,容易引起叶的老化,同化作用减弱。要根据植株的生长势,按比例地坐果,并促使果实慢慢地膨大,供给充足的养分,减少空洞果的发生。

叶面积少的时候,第一花序大量坐果,植株底部的果实,所需的同化养分是由全株供给的,空洞果较少。但上部果实得到的同化养分就少了,就会形成空洞果。同化养分不足时,果实就不能很好地膨大,养分极少时就根本不能坐果。

在同一花序中,从第一朵花到第五、六朵花的开花时间不集中,就会引起果实间对同化养分的争夺,迟开花的果就会形成空洞果,因此在同一花序上,要所同时开花的3-4朵花一起用生长刺激素处理。

土壤中氮肥多、水分多、夜间温度高的时候,开花日期容易不齐。相反,在土壤稍微干燥、夜间温度又低时,开花较整齐。夜间温度高,特别是施了氮肥和浇了水时,同化养分大都分配给植株,而果实却分配得很少。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进行摘心。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为了要增大叶面积,可摘掉一部分果实来增加叶片数,以使同化养分增加,防止空洞果的出现。

少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坐果,以人工授粉为主,辅以用生长调节剂。在保证一定坐果数的情况下减少使用生长调节剂的次数,减少进入植物体内的生长调节剂的量,最好不用高浓度的生长调节剂来处理未成熟的花朵

玉米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解析


我们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的玉米在秋季苗期经常发生多种的病虫害,需要加紧的进行科学防治,对农药进行合理的施用。小编写了写管理要点希望对玉米种植用户有帮助。

一、苗期病害

苗期病害主要是玉米粗缩病,该病在整个生育期均可以侵染发病,发病越早危害越重。该病主要是通过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所以对该病的防治要控制灰飞虱。

选用抗病、耐病品种,适期播种。夏玉米应尽量避免与小麦套种,即使套种也要掌握好时间,小麦、玉米共生期不能超过7天。最好贴茬直播或小麦收割后灭茬抢播。

及时清除玉米田间、地边杂草,破坏灰飞虱适宜的栖息场所。结合间定苗,及时拔除田间病株,并将病株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合理施肥浇水,加强田间管理,促进玉米健壮生长,缩短感病期,能够增强玉米抗病、耐病能力。

药剂拌种或包衣。用60%高巧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量的0.4%-0.6%进行种子包衣或用25%吡虫啉悬浮剂按种子量的2%进行拌种,可有效防治苗期灰飞虱,减轻病害传播。

苗期喷药杀虫。在玉米播种前后及苗期,对玉米田及附近杂草喷药进行防治灰飞虱,每亩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高效大功臣可湿性粉剂20克加水喷雾,也可选用扑虱灵、灭多威、锐劲特农药喷雾,隔3天-4天一次,连喷2次-3次。

二、苗期虫害

主要有金针虫、灰飞虱、蓟马、棉铃虫、黏虫、二点委夜蛾等。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适时浇灌、及时清除杂草能够有效减轻害虫危害。

防治蓟马、棉铃虫、黏虫,每亩可用20%杀灭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克-20克加4.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50毫升兑水50千克进行均匀喷雾。

防治二点委夜蛾,一是清除玉米苗基部麦秸、杂草等覆盖物,可以消除其发生的有利环境条件。二是撒施毒饵或毒土。每亩用4千克-5千克炒香的麦麸或粉碎后炒香的棉籽饼,与兑少量水的90%晶体美曲膦酯或48%毒死蜱乳油500克拌成毒饵,于傍晚顺垄撒在玉米苗基部。三是喷灌玉米根部。将喷雾器喷头拧下,逐株顺茎滴药液,药剂可选用30%乙酰甲胺磷乳油1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药液量要大,保证渗到玉米根周围30厘米左右害虫藏匿的地方。

防治金针虫,一是撒毒土,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100毫升加水500克,混入过筛的干细土20千克拌匀撒施后翻耕。二是药液灌根,每亩可用50%辛硫磷乳油、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40%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灌根。

玉米田杂草主要有马齿苋、小蓟、大蓟、萹蓄、苍耳、打碗花、葎草、蓼、马唐、牛筋草等。

播后苗前除草:这一时期杂草尚未出苗,是杂草防治的一个有利时期,每亩可用40%乙莠水悬浮剂或50%都阿合剂150毫升-200毫升,兑水40千克-50千克,均匀喷洒于地表,可有效防治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

苗期除草:玉米3叶-5叶期每亩用4%玉农乐(烟嘧磺隆)悬浮剂80毫升-100毫升或40%乙莠悬浮剂100毫升-150毫升,兑水30千克-40千克,均匀喷雾进行茎叶处理。

棚室黄瓜常见病害防治技术解析


随着近几年温室黄瓜种植的用户多了起来,许多的病害也不断出现,白粉病、炭疽病、霜霉病等等比较常见的病症多随之爆发,小编整理了5个常见病害的特征以及防治技术供大家参考。

1.霜霉病。发病初期在叶面上产生浅黄色病斑,病斑呈水浸状,后期病斑变成浅褐色或黄褐色多角形斑,湿度大时叶背面长出灰色霉层。因此,在发病初期选用安泰生70%可湿性粉剂700-1000倍液喷雾。发病高峰期和黄瓜采收期,使用68.75%银法利悬浮剂50-75毫升/亩均匀喷雾。

2.白粉病。该病多危害叶片,叶正面出现白色圆斑,渐扩大成边缘不明显的大圆斑,严重时布满整个叶片。甚至病斑长满白色菌丝,伴有很多小黑点。对这种病重点是控制湿度,发病初期用10%苯醚甲环唑1500倍液、43%戊唑醇3000-4000倍液交替喷雾。

3.炭疽病。该病叶片受害,初期出现水浸状小斑点,后扩大成近圆形的病斑,红褐色,外围有一圈黄纹。在干燥的条件下,病斑中部破裂形成穿孔,叶片干枯死亡。后期,病斑出现小黑点,潮湿时长出红色黏质物。防治此病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雾。

4.细菌性缘枯病。细菌性缘枯病又称烂头顶,顶部心叶叶边干枯,呈褐色,逐渐向里腐烂,头顶以下几片叶叶缘下卷,似降落伞状,缩头不明显。多是由于顶叶因钙离子缺乏,利于细菌的侵染引起。防治此病可应用铜制剂配合绿芬威2号叶面肥喷施。

5.灰霉病。该病初始在花蒂产生水渍状病斑,逐渐长出灰褐色霉层,引起花器变软、萎缩和腐烂,并逐步向幼瓜扩展。对这种病重点是蘸花来预防。结合蘸花在药液里加入0.1%的50%的腐霉利涂抹花柄预防。发病初期用50%腐霉利1000倍液喷雾。

解析山东平度大葱软腐病的防治技术


近期,山东省平度市的多位菜农反应到,当地的大葱发生了腐烂病,给当地的生产造成大影响,从当地的农户所述说的情况查看了解到,造成大葱腐烂的原因是大葱得了软腐病。

大葱软腐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病菌主要寄生在病株体内和土壤里。湿度大、重茬地块、地势低洼地容易发病。大葱软腐病容易预防,一旦发生,要想根除难度较大,建议农民朋友在种大葱时提前做好各项预防工作。

1.选用抗病品种,并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可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浸种3-5分钟,阴干后播种。

2.选择适宜的地块。选用地势高燥、排水良好、最好近年未种过大葱的地块,能有效预防软腐病的发生。

3.合理轮作。大葱重茬地块可与小麦、玉米轮作3年以上,以减少菌源。

4.合理施肥。多施有机肥,合理施用氮肥,重施磷、钾肥,实当补充微量元素,做到平衡施肥,促进大葱健壮生长,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5.清除田间病残体,进行土壤消毒。对多年发病严重的地块,可撒施生石灰或敌克松,生石灰用量为50公斤/亩,敌克松用量1-2公斤/亩。

6.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或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200倍液,亦可随水灌根。视病情隔7-10天施药1次,共防治2-3次。

花生病毒防治技术要点


花生是我国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但随着近几年种植户不断增加,病虫害也不断在发生,花生病毒病就是其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花生病毒病防治技术要点如下:

一、选种育苗一般选择抗病、耐低温、高产优质的品种。每亩用种量300~400克。经过处理的种子在在日光温室内建造苗床育苗,幼苗出土前苗床气温白天保持28~30℃,夜间保持16~20℃。当幼苗有70%开始出土时要及时去掉地膜,并加强通风,降低棚温,严防幼苗徒长。此期棚温应控制在25℃左右。当两子叶离开地面后要继续加大通风量甚至将整个棚膜去掉,棚温以20℃左右为宜,当第一片真叶展平后,下胚轴高度已基本定型,此期可提高温度,多见阳光,促进幼苗快速生长。

二、起垄定植当幼苗3叶1心,苗龄25~30天时即可定植。定植前3~4天根据土壤墒情适当浇水,待土表稍干时起垄,垄宽80厘米、垄高15~20厘米。定植时覆盖部分草帘遮成花荫,采用宽窄行种植,一垄双行,小行80厘米,大行100厘米,将垄耙细整平,并在垄上开暗沟,暗沟深10厘米,宽15厘米。按株距50厘米挖定植穴,每穴浇定苗水250~500毫升,然后从营养钵中取苗(保持营养土坨完好)定植于穴内,保苗1600~2000株/亩。

三、定植后管理

1.前期管理:定植后立即浇一次大水,要浇足浇透,以利迅速生根。水渗后要立即划锄松土,提高土壤通透性,远离幼苗处要深中耕,多次中耕能起到控制幼苗徒长、花芽分化充实的目的。结合中耕,整修垄面,用宽2米,厚0.006毫米的地膜进行全覆盖。

2.吊蔓:当植株8片叶时,进行吊蔓、绑蔓。整枝时长势弱的先吊蔓,长势强的缓后l~3天吊蔓,使植株高矮一致,互不遮光。吊蔓、绑蔓时,及时摘除主蔓上形成的侧芽。

3.落蔓:当瓜蔓较高时,随着下部果实的采收要及时落蔓,使植株及叶片分布均匀。落蔓时要摘除下部老叶、黄叶及病虫为害叶片。去除老黄叶时,伤口应远离主蔓,防止病菌从伤口处侵染。

4.肥水管理:盖膜后至采收根瓜前,一般不需要浇水追肥,此阶段缺肥,可进行叶面喷肥处理。采收第一瓜后可开始浇第一次水,切忌不要使水流到地膜之上,随水可追施少量化肥,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每次施用量在30公斤左右,生物肥可适当偏多施用。第二次浇水一般是在第一次浇水后15天左右进行,由于连续采收,消耗养分大,所以此次浇水要加大追肥量,肥料种类以硫酸钾为主,每亩用量30公斤。深冬季节,应减少浇水次数,做到不旱不浇,早春季节每隔5~7天浇一次,每次浇水都加入三元复合肥。进入5月份后,浇水量再次加大,可起到降温作用。另外,每次喷药可喷施叶面肥。

辣椒烂果防治技术要点


无论是辣椒还是甜椒在种植过程中经常会发生烂果的现象,发生该病症的原因以及病原体种类比较多所表现出的症状也不一样,当然防治的技术要点也不一样。

软腐病烂果:初呈水渍状暗绿色斑,后全果软腐,具恶臭,果皮变白,干缩后脱落或挂在枝上。可喷施72%农用链霉素或50%dt杀菌剂,7天1次,连喷2~3次。棉铃虫、烟青虫是传病媒介,要及时用菊酯类农药喷杀。

疫病烂果:多数先从蒂部染病,呈水渍状灰绿色斑,后迅速变褐软腐。潮湿天气,表面长出稀疏的白色霉层,病果干缩不脱落。其它部位如茎杈枝叶上,常有水渍状褐斑。可喷64%杀毒矾与55%瑞毒霉混合液(50千克水中,两药各加100克),或58%甲霜灵锰锌,7天1次连喷2~3次。

灰霉病和菌核病烂果:灰霉病以门椒、对椒发病较多,在幼果顶部或蒂部出现褐色水渍状病斑,后凹陷腐烂,呈暗褐色,表面出现灰色霉层;菌核病由果柄发展到全果,呈水渍状腐烂,浅灰褐色,其它部位也有相似的症状。可用速克灵烟剂熏,湿度不大时可选喷速克灵、菌核净或50%速克灵与70%甲基托布津混合液(60千克水中两药各加50克),或40%菌核净与50%扑海因混合液(60千克水中两药各加50克),6天1次连喷2~3次。

炭疽病落果:接近成熟时易染病。初呈水渍状黄褐色圆斑,中央灰褐色,上有稍隆起的同心轮纹,常密生小黑点。潮湿时,病斑表面常溢出红色粘稠物;干燥时,病部干缩成膜状,易破裂露出种子。叶片染病,初为水渍状褪绿斑点,后变为边缘褐色,中部浅灰色的小斑。可选喷百菌清、新万生,以新万生效果最好,7天1次,连喷2~3次。

绵腐病烂果:果实受害腐烂,湿度大时,上生大量白霉。可喷50%dt杀菌剂或14%络氨铜水剂,7天1次,连喷2~3次。

黑霉病烂果:一般果顶部先发病,也有的从果面开始,初期病部颜色变浅。果面渐渐收缩,并生有绿黑色霉层。可喷50%dt杀菌剂5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400倍液,7天1次,连喷2~3次。

日灼病烂果:高温天气,果实向阳部分,受阳光直晒,使果皮褪色变硬,产生灰白色革质状斑,易被其它菌腐生,出现黑霉或腐烂。应及时浇水,改善田间小气候,均衡供水,减少该病发生。

脐腐病烂果:果实脐部受害,初呈暗绿色水渍状斑,后迅速扩大,皱缩,凹陷,常因寄生其它病菌而变黑或腐烂。可干着果后喷洒1%过磷酸钙或0.1%氯化钙。如病部变黑或腐烂,可按黑霉病或软腐病防治。

豌豆斑潜蝇防治技术要点


豌豆是我们日常常食用的蔬菜种类之一,是一种含有较高营养价值的蔬菜种类之一,所以近几年豌豆种植户多了起来,常见病虫害也多了起来,今天小编主要为大家介绍的是豌豆斑潜蝇的防治技术。

该虫害以幼虫潜入寄主叶片表皮下,曲折穿行,取食叶肉,造成不规则灰白色线状隧道,正反面均可见。严重时,叶片上布满虫道,尤以植株基部叶片受害最重,一张叶片上常寄生有几条到几十条幼虫,叶肉全被吃光,仅剩两层表皮,受害植株提早落叶,妨碍结荚,甚至使植株枯萎死亡。幼虫孵出后,即由叶缘向内取食,穿过柔膜组织,到达棚栏组织,取食叶肉。

成虫吸食植物汁液后使得被吸处呈小白斑点,严重影响作物产品、品质和食用价值。

具体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清洁田园,以消除越冬虫蛹,减少虫源基数。初春可重点控制一代虫源。豌豆、莴苣、青菜为豌豆潜叶蝇一代的主要寄主,虫口密度最大,防治应以上述3种寄主为主要对象。

2.生物防治可选用0.3%茚楝素乳油1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0.6%银杏苦内酯水剂1000倍液等喷雾防治。

3.化学防治防治成虫,可选用5%氟虫脲乳油2000倍液。防治幼虫,在低龄幼虫始盛期,掌握在2龄幼虫期前,选用50%潜蝇灵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或75%灭蝇胺可湿性粉剂5000-8000倍液、2%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4000倍液、5%氟啶脲乳油1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40%阿维敌畏乳油1000-15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25%喹硫磷乳油1000倍液等喷雾防治。应不断轮换使用或更新农药以防害虫产生抗性。以早晨露水干后8:00-11:00时用药为宜,顺着植株从上往下喷,以防成虫逃跑,尤其要注意将药液喷到叶片正面。

草莓根腐病防治技术要点


近几年草莓种植用户经常发现在种植过程中根腐病每年发生的几率越来越高,草莓根腐病导致草莓的烂根现象出现大幅度的死亡,造成农户经济损失巨大。草莓根腐病是与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经实地调查,一般种植草莓5年以内的地块根腐病发病较轻或不发病,种植5年特别是种植10年以上的老棚草莓根腐病尤为严重,产量也随之下降。那么该如何防治草莓根腐病呢?

合理轮作清理田园及时清除田间前茬病株和病残体,集中烧毁或在大棚闲置期间对土壤进行高温消毒,每亩使用石灰氮120公斤,覆膜浇水盖严后持续闷棚达25天以上,可有效地杀灭土壤病菌和虫卵。

高垄地膜栽培科学浇水施肥根腐病与棚内湿度过大或一次浇水过多有直接关系。为降低棚内湿度,宜采取高垄覆膜栽培,做到膜下浇水并小水勤浇,有条件的最好采取滴灌方式。给草莓选用基肥时,应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增加生物有机肥的用量,并深翻土壤,提高土壤透气性和缓冲力。冬季追肥使用的氮磷钾冲施肥一次用量不宜过多,建议每亩使用氮磷钾冲施肥5公斤与4公斤普利登鱼蛋白混合冲施,可以同时起到膨果和养根的作用。

药剂防治草莓根腐病应以预防为主,在定植缓苗期和开花前分别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普利登鱼蛋白300倍液,也可于定植后用普利登鱼蛋白500倍液+恶霉灵800倍液灌根,对早期预防根腐病效果明显。对当前已发生根腐病的大棚草莓,应及时拔出病株,并用甲霜恶霉灵1500倍液+普利登鱼蛋白500倍液灌根。

“烟气弥漫,突然有一种把它拉开的欲望,却又住了手——朦胧才是美。”古往今来,人们争相吟咏着花,种花赏花让我们身心灵都得到放松。养花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好的,有哪些实用的技巧和方法可以使用的呢?下面是由鲜之花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稻田福寿螺防治技术要点解析”,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