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白,满山遍野的芳香,站直了身子,在风的吹动下,舞出美丽的英姿!人们的生活哪能离开花呀!很多人赏花的同时,迷上了种植花卉。花卉种植的技巧和学问是需要学习和摸索的,你在为养花而苦恼吗?以下是鲜之花网小编收集整理的“番茄空洞原因解析以及防治技术”,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在市面上购买番茄,有时候会发生空洞的现象,所以番茄在种植的过程中应该提供较多的同化养分,给予足够的营养,减少空洞发生的几率。

花蕾易脱落的苗,一般根部的发育较差,根的数量也少,同化作用较弱,使用生长激素促使坐果,容易产生空洞果。如果减少坐果数,空洞果的发生将会减少。

植株具有好的花芽,由于移植时受伤,形成老化苗,在大田定植根系发育不好,容易引起叶的老化,同化作用减弱。要根据植株的生长势,按比例地坐果,并促使果实慢慢地膨大,供给充足的养分,减少空洞果的发生。

叶面积少的时候,第一花序大量坐果,植株底部的果实,所需的同化养分是由全株供给的,空洞果较少。但上部果实得到的同化养分就少了,就会形成空洞果。同化养分不足时,果实就不能很好地膨大,养分极少时就根本不能坐果。

在同一花序中,从第一朵花到第五、六朵花的开花时间不集中,就会引起果实间对同化养分的争夺,迟开花的果就会形成空洞果,因此在同一花序上,要所同时开花的3-4朵花一起用生长刺激素处理。

土壤中氮肥多、水分多、夜间温度高的时候,开花日期容易不齐。相反,在土壤稍微干燥、夜间温度又低时,开花较整齐。夜间温度高,特别是施了氮肥和浇了水时,同化养分大都分配给植株,而果实却分配得很少。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进行摘心。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为了要增大叶面积,可摘掉一部分果实来增加叶片数,以使同化养分增加,防止空洞果的出现。

少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坐果,以人工授粉为主,辅以用生长调节剂。在保证一定坐果数的情况下减少使用生长调节剂的次数,减少进入植物体内的生长调节剂的量,最好不用高浓度的生长调节剂来处理未成熟的花朵

XzH52.CoM展读推荐

罂粟花的栽培技术以及采摘方法解析


朋友们都知道罂粟花是人们经过悉心的栽培而来的,所以种植这样的植物一定非常不容易,农民们需要注意的事情有很多,朋友们是不是也想了解更多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下罂粟花的栽培技术以及采摘方法解析。

罂粟被称为神花,这是古埃及人对罂粟花的尊称。罂粟原生于地中海东部山区及小亚细亚、埃及等地。青铜时代的人类已认识到它的药用价值,译自楔形文字的亚述医药文献就提到了罂粟。作为止痛、镇静和安眠药剂,生鸦片受到古希腊罗马医师们的高度重视。

罂粟对生长环境有特殊要求:雨水少但土地要湿润,日照长但不干燥,土壤养分充足而酸性小,海拔高度在900米~1300米为好。在缅甸、泰国和老挝三国交界地区的金三角正好满足上述条件,这里是太平洋气流和印度洋气流的接合部,群山连绵,丛林密布,气候温润,是世界上最适宜罂粟生长的地区之一。

1852年英国殖民者占领缅甸后,发现金三角是出产上好鸦片膏的理想之地,于是殖民者亲自上山,言传身教,诱使当地居民大面积种植罂粟。只要把罂粟的种子往金三角的大山里一撒,80%的耕地上便开出了艳丽的诱人之花,自从在金三角播下罂粟种子,罂粟也在这里找到适合生长的环境,开始疯狂蔓延。将金三角这块美丽的地方变成了臭名昭著的毒品王国。金三角的含义演变为盛产毒品的地方。

在金三角起伏的山谷中穿行。初升的太阳徐徐升起,漫山雪白、淡紫、嫣红的花朵摇曳在亚热带的熏风中,奔放而妖冶,一股微甜苦香的气息弥漫在空气里。这就是充满诱惑却饱含毒汁的罂粟花。

罂粟(PapaverSomniferum)又名鸦片花。适应性很强,从非洲最南端到地球北部,它都能生长。罂粟为一年生草本植物,一般秋种夏收,植株高1米到5米,全株被有白粉。花大而艳丽,重瓣,有红、黄、白、粉红、紫等色,叶子为银绿色,叶大而光滑,分裂或有锯齿。

罂粟是懒人庄稼,每年11月播种后就可任其生长,间苗一次,不需施肥、浇灌和田间管理,来年2月就可开割。罂粟果在割取胶汁后,连同枝干一起干枯并很快腐烂,变成肥料,所以罂粟地越种越肥,可以连续种植,不用抛荒。

罂粟花脱落10余天后,一片片罂粟地里满是摇曳的果实,椭圆型的罂粟果其大小和形状与鸡蛋相似。长成的蒴果的壁体中有一种乳白色的汁,佤族女人将刀片磨到很薄,用刀片在饱满的果实上熟练地划上两三下,乳白色的罂粟浆液便流出来,四五个小时后,罂粟浆逐渐发黑变硬,她再用半月形的小镰刀轻轻刮下半凝固状态的烟膏,这就是生鸦片。每个果只能刮下小指甲盖那么大一点生鸦片。

取自罂粟的生鸦片以圆块状、饼状或砖状出售,以后再粉碎或进一步加工。鸦片的有效成分为生物碱,最主要的是吗啡。生鸦片加工后得到的吗啡,在经过复杂的转化过程之后,就变成了海洛因。

上面为朋友们介绍了相关罂粟花的栽培技术,采摘方法解析的内容,相信大家现在对文中的这些介绍已经有了更多的了解,如果朋友们还想知道更多相关的介绍,不如继续锁定本站,小编稍后将会带给大家更多。

水仙哑花原因以及防治方法


大家都知道水仙花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以疏松肥沃、土层深厚的冲积沙壤土为最宜,喜阳光充足。不让水仙花长哑花,让水仙花色鲜艳的窍门有哪些?水仙哑花的原因又有哪些?

所谓哑花,即指水仙在养护过程中,花葶中途夭折,花蕾枯萎或花蕾未开先衰的现象。

一般来说,哑花现象主要是由以下几种原因引起的:

1、水仙种球质量较差

球体较小,花芽发育不良,或是种球遭受病虫害影响,根盘干朽,导致发根率下降,种球质量降低。

2、水仙养护不当

在养护过程中,换水不勤、光照不足、室温过高、通风不良等情况,都会造成叶片徒长,花葶瘦弱。此外,在换水时尤为注意,避免碰伤花根和花葶,否则也会出现哑花。

3、水仙水养季节不当

如霜降之前种球处于休眠期,或是清明节后气温升高时进行水养,都会出现哑花。所以应避开鳞茎休眠期和气温升高,否则会造成哑花。

4、水仙切割不当

在水仙的雕刻中,由于对其包衣切割得太多或伤口破坏花蕾,而引起发育不良,也是造成哑花的一个原因。

要防止哑花,首先要挑选三年生的优质种球进行水养,选择种球时首先应观其形,主鳞茎最好是扁圆形的,中心顶芽两侧的肩要开阔,侧鳞茎要端正、饱满而肥大。其次看色,鳞茎皮层粗糙,呈深黑色,多为3年足龄水仙花球。最后看芽。水养时最好使用雨水或池塘水,若是自来水储存一天再用。

其次,要保证水仙的光照充足,每日不少于6小时的日照时间,还要注意室内通风。一般来说,气温保持在12℃至15℃,最利于水仙生长。此外,北方天气较为干燥,需要每天对水仙进行喷水,以保证水仙能够健康生长。

最后提醒,切割水仙鳞茎时一定要小心,将球体外黄褐色外皮及干枯烂根去净。在雕刻或十字打开花球时,要尽量小心,以免伤其花蕾。

玉米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解析


我们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的玉米在秋季苗期经常发生多种的病虫害,需要加紧的进行科学防治,对农药进行合理的施用。小编写了写管理要点希望对玉米种植用户有帮助。

一、苗期病害

苗期病害主要是玉米粗缩病,该病在整个生育期均可以侵染发病,发病越早危害越重。该病主要是通过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所以对该病的防治要控制灰飞虱。

选用抗病、耐病品种,适期播种。夏玉米应尽量避免与小麦套种,即使套种也要掌握好时间,小麦、玉米共生期不能超过7天。最好贴茬直播或小麦收割后灭茬抢播。

及时清除玉米田间、地边杂草,破坏灰飞虱适宜的栖息场所。结合间定苗,及时拔除田间病株,并将病株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合理施肥浇水,加强田间管理,促进玉米健壮生长,缩短感病期,能够增强玉米抗病、耐病能力。

药剂拌种或包衣。用60%高巧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量的0.4%-0.6%进行种子包衣或用25%吡虫啉悬浮剂按种子量的2%进行拌种,可有效防治苗期灰飞虱,减轻病害传播。

苗期喷药杀虫。在玉米播种前后及苗期,对玉米田及附近杂草喷药进行防治灰飞虱,每亩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高效大功臣可湿性粉剂20克加水喷雾,也可选用扑虱灵、灭多威、锐劲特农药喷雾,隔3天-4天一次,连喷2次-3次。

二、苗期虫害

主要有金针虫、灰飞虱、蓟马、棉铃虫、黏虫、二点委夜蛾等。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适时浇灌、及时清除杂草能够有效减轻害虫危害。

防治蓟马、棉铃虫、黏虫,每亩可用20%杀灭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克-20克加4.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50毫升兑水50千克进行均匀喷雾。

防治二点委夜蛾,一是清除玉米苗基部麦秸、杂草等覆盖物,可以消除其发生的有利环境条件。二是撒施毒饵或毒土。每亩用4千克-5千克炒香的麦麸或粉碎后炒香的棉籽饼,与兑少量水的90%晶体美曲膦酯或48%毒死蜱乳油500克拌成毒饵,于傍晚顺垄撒在玉米苗基部。三是喷灌玉米根部。将喷雾器喷头拧下,逐株顺茎滴药液,药剂可选用30%乙酰甲胺磷乳油1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药液量要大,保证渗到玉米根周围30厘米左右害虫藏匿的地方。

防治金针虫,一是撒毒土,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100毫升加水500克,混入过筛的干细土20千克拌匀撒施后翻耕。二是药液灌根,每亩可用50%辛硫磷乳油、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40%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灌根。

玉米田杂草主要有马齿苋、小蓟、大蓟、萹蓄、苍耳、打碗花、葎草、蓼、马唐、牛筋草等。

播后苗前除草:这一时期杂草尚未出苗,是杂草防治的一个有利时期,每亩可用40%乙莠水悬浮剂或50%都阿合剂150毫升-200毫升,兑水40千克-50千克,均匀喷洒于地表,可有效防治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

苗期除草:玉米3叶-5叶期每亩用4%玉农乐(烟嘧磺隆)悬浮剂80毫升-100毫升或40%乙莠悬浮剂100毫升-150毫升,兑水30千克-40千克,均匀喷雾进行茎叶处理。

芍药植株发黄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


古人语:牡丹为王,芍药为相,一花之下,万花之上,自古以来人们就对芍药有着多数赞许。芍药属于多年生草本花卉,不仅色、香、韵三者俱佳,而且还被我国列入“六大名花”之一。而在我国芍药并不只是一种美丽的花卉而已,更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可用于治疗许多疾病。而五月恰逢芍药的种植季节,有许多农民朋友就纷纷反映,田里的芍药植株出现发黄的现象,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有什么防治措施没有?下面小编就总结几条原因分享给大家。

一、地下害虫

芍药有一类害虫克星,那就是蛴螬,这种害虫肆虐起来,可以把芍药的根茎咬食得失去价值,因此,芍药想高产,防治住蛴螬是关键。这里告诉大家一个明显的辨别方法,若是田间里的芍药出现零星状或片状植株发黄现象,八成以上就是蛴螬啃食根茎造成的危害。

而防治措施也十分简单,但实施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那就是用药剂灌根,尤其是种植面积较大的农户,让农民朋友背着喷雾器一棵棵去灌根确实有些强人所难。但芍药是多年生根茎类中药材,刚种植时,我们可以用杀虫剂处理土壤,但生长至第二年、第三年就失去了药效,因此必须做灌根处理。建议可以采用追枪施药的方法,用专门的施药器具将药水直接到达芍药根部位置,从而达到对蛴螬的精准打击。

二、根部病害

芍药作为根茎类中药材植株,当然也伴随着多种根部病害,如菌核病及茎基腐病等,都能有效阻其营养传输,导致植株发黄萎蔫。

防治措施方面建议采用针对性的杀菌剂进行治疗,这里提供一个常用配方:24%噻呋酰胺40毫升+45%甲霜恶霉灵20克或32.5%苯甲嘧菌酯20克+海藻酸叶面肥30克,兑水30公斤进行喷雾处理,7天一个疗程,连喷两次即可治愈。

三、冻害

冬春时节,气候较为寒冷,如果不注意防寒保护,芍药植株很容易受冻感染冻害。受冻之后,芍药植株除了表现为叶片发黄之外,还会轻微上卷,和正常植株相比,不能舒展生长,从而导致芍药的品质受到影响。

若出现冻害天气,农民朋友们可以进行及时的浇水或者喷施壳聚糖或海藻肥进行预防。若已感染冻害,可以采用芸苔素内酯+壳聚糖或海藻肥的方式进行均匀喷雾,一般两次即可缓解。

四、除草剂药害

不单单是芍药,大多数种植户都会依赖于除草剂来进行除草,而使用不当的话,芍药就会遭受到药害伤害。但有些植物药害表现不是十分明显,可能多数人都没放在心上,而时间往后就可能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若想避免除草剂造成芍药植株发黄、叶片蜷曲的现象,我们可以从源头上进行防治,选用科学专业的除草剂,并做到定向喷雾,同时结合叶片喷施芸苔素内酯+赤霉素+腐殖酸叶面肥的配方组合进行调节生长,间隔7天重喷一次。

胡萝卜先期抽薹、裂根以及青头原因以及防治?


对于胡萝卜拥有的营养价值相信大家的认可是毋庸置疑的,时长餐周上妈妈常教育不能挑食的品种就是胡萝卜,在胡萝卜种植中有时候会发生严重先期抽薹、裂根以及青头等方面的问题,对产品的品质以及产量多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现将其成因和预防措施介绍如下:

先期抽薹胡萝卜发生早期抽薹后肉质根变硬,失去食用价值。造成的主要原因是播后遇一定时期的低温,使植株通过春化而提早抽薹。有资料显示,一般胡萝卜有7张叶片时,遇4.5~15℃低温经25~30天就可以通过春化阶段,进而在收获前大量抽薹开花。生产上为追求提早上市,常盲目提早播种,导致胡萝卜易通过春化。预防胡萝卜提早抽薹,要选用耐抽薹的品种,合理安排播种期。另外,水分缺乏、氮肥供应不足、病虫害发生严重都可能引起胡萝卜提早抽薹,生长期间要加强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

裂根主要原因是水分管理不当。在胡萝卜肉质根膨大期间浇水不均匀,前期补水不足,肉质根生长缓慢,后期突然大量浇水或短时间内降水量大,根系吸水后内部迅速膨胀引起开裂。对此,胡萝卜肉质根膨大期要注意水分管理,使土壤见干见湿,有滴灌或喷灌条件的可在大雨来临前浇一次小水。此外,采收不及时也会造成裂根,生产上应掌握在肉质根长18~20厘米、粗3~4厘米时采收。

青头主要原因是覆土太浅,肉质根膨大过程中不注意培土,导致生长中后期肉质根顶部露出土面,受到阳光照射产生叶绿素变绿。采用小垄单行种植或大垄双行种植的胡萝卜田,在清除地膜后要及时覆土,前期不能覆土过多,盖住胡萝卜顶部即可。随着胡萝卜的生长,肉质根顶部会露出地面,可在收获前3周再次覆土,这样可以防止肉质根顶部见光形成青头,也能让见光后形成青头的部位逐渐恢复正常。

草莓常见病害以及防治技术


草莓不仅营养价值颇高,而且颜色鲜艳,美味可口,柔软多汁,拥有特别的香味以及风味,而且生长比较快速,获得效益也比较高,但是在种植过程也常因病害导致减产,需要及时防治。

草莓

常见的病虫害主要有:

1、灰霉病:染病果实面呈现油浸状淡褐色斑块,后变成暗褐色,密生灰霉,果实软化腐败,香味消失。防治措施:初期喷施等量式200倍波尔多液,严重时每10天喷1次,雨后重喷,发病后期喷施1000倍的氯霉素,到采收完为止。

2、草莓叶斑病:患病后叶片上出现红色或紫褐色斑点,以后病斑扩大,病斑中心变成灰白色或灰褐色圆斑,四周紫褐色,状如蛇的睛眼。防治措施:从花序显露到开花前喷等量式200倍波尔多液,病重时每10天喷1次,也可以在花前喷65%代森锰锌500倍液或7%甲基托布津800倍液。

3、红蜘蛛:花序初显时危害草莓,可以喷0.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2000倍40%氧化乐果,每周1次。

4、蚜虫:早春可用40%的氧化乐果2000倍液或自制尿洗合剂(每亩用尿素500克溶于50千克水中,再加洗衣粉125克,充分拌匀后随配随用)喷施防治蚜虫危害。

稻田福寿螺防治技术要点解析


福寿螺在稻田秧苗时期经常啃食嫩秧苗,所以许多农户经常插秧初期进行灭螺的行动,但是其实灭螺行动效果并没那么理想,只有在其产卵繁殖期也就是在水稻的成长期进行灭螺才最有效果。现今小编介绍几个防治福寿螺技术要点。

一、人工捡拾

一方面捡拾成螺,同时重点摘除螺卵。并且当地政府要大力支持,可采取按斤收购的方式,提高农民的灭螺积极性。尤其重点对公共区域加大灭螺力度。

二、生物防治

把鸭子赶到田地里,让鸭子来吃福寿螺。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还是有局限性。因为太大的福寿螺,鸭子吃不下,而太多的时候,鸭子又会厌食。

三、药物防治

作为前两种方法的有益补充。农民可在田间集中喷洒灭螺药物。在药物的选择和用量的控制上必须要十分谨慎。要采购高效低毒的灭螺药物,如杀螺胺乙醇胺盐,这种农药是生态农药,低毒的,使用后对生态的影响不大。

此外,经过除螺措施的田块,要进行隔离处理。在水源处放一些由竹竿撑起来的隔离网,不仅能防止福寿螺往下面蔓延,在田块之间游窜,同时还能引导福寿螺在上面产卵,方便农民在上面除卵,销毁这些卵块。

四、水旱轮种

利用福寿螺长时间离开水不能生存的特点,采用水旱作物轮作的方法,使受灾田块消除福寿螺的危害。种水稻的地块可以改种玉米、大豆、高粱这些旱地作物;也可以上半年种烟,下半年再种水稻。

这些方法不仅要使用,还要坚持打持久战,这样才能有效防控福寿螺的危害。农民就不会再为福寿螺危害而犯愁!

棚室黄瓜常见病害防治技术解析


随着近几年温室黄瓜种植的用户多了起来,许多的病害也不断出现,白粉病、炭疽病、霜霉病等等比较常见的病症多随之爆发,小编整理了5个常见病害的特征以及防治技术供大家参考。

1.霜霉病。发病初期在叶面上产生浅黄色病斑,病斑呈水浸状,后期病斑变成浅褐色或黄褐色多角形斑,湿度大时叶背面长出灰色霉层。因此,在发病初期选用安泰生70%可湿性粉剂700-1000倍液喷雾。发病高峰期和黄瓜采收期,使用68.75%银法利悬浮剂50-75毫升/亩均匀喷雾。

2.白粉病。该病多危害叶片,叶正面出现白色圆斑,渐扩大成边缘不明显的大圆斑,严重时布满整个叶片。甚至病斑长满白色菌丝,伴有很多小黑点。对这种病重点是控制湿度,发病初期用10%苯醚甲环唑1500倍液、43%戊唑醇3000-4000倍液交替喷雾。

3.炭疽病。该病叶片受害,初期出现水浸状小斑点,后扩大成近圆形的病斑,红褐色,外围有一圈黄纹。在干燥的条件下,病斑中部破裂形成穿孔,叶片干枯死亡。后期,病斑出现小黑点,潮湿时长出红色黏质物。防治此病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雾。

4.细菌性缘枯病。细菌性缘枯病又称烂头顶,顶部心叶叶边干枯,呈褐色,逐渐向里腐烂,头顶以下几片叶叶缘下卷,似降落伞状,缩头不明显。多是由于顶叶因钙离子缺乏,利于细菌的侵染引起。防治此病可应用铜制剂配合绿芬威2号叶面肥喷施。

5.灰霉病。该病初始在花蒂产生水渍状病斑,逐渐长出灰褐色霉层,引起花器变软、萎缩和腐烂,并逐步向幼瓜扩展。对这种病重点是蘸花来预防。结合蘸花在药液里加入0.1%的50%的腐霉利涂抹花柄预防。发病初期用50%腐霉利1000倍液喷雾。

“烟气弥漫,突然有一种把它拉开的欲望,却又住了手——朦胧才是美。”古往今来,很多人都在赞美花,很多人赏花的同时,迷上了种植花卉。花卉的种植潜藏着很多学问的,其他人是怎么解决种植中遇到的问题的呢?以下是鲜之花网小编收集整理的“番茄空洞原因解析以及防治技术”,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