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江南种玉堂,折来和露斗新妆。却疑桃李夸三色,得占春光第一香。”没有花的生活是不可想象的,而种植花卉让人体验的乐趣更不一般。花卉的种植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做好的,种植达人有哪些秘不外传的经验呢?考虑到您的需要,鲜之花网小编特地编辑了“火焰木病虫害防治”,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火焰木在养殖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常见病虫害,它常见病害主要有立枯病,虫害主要有蚜虫、尺蛾、黄夜蛾、盗盼夜蛾等。下面小编就为花友们介绍下火焰木的常见病虫害以及防治方法。

火焰木的病害防治

立枯病

立枯病主要在春季雨水多时发生,幼苗和成株均受危害。受害处产生暗褐色病斑,严重时成片死亡。

防治方法

用无病新土移栽,使用的肥料一定要腐熟,绝不能用新鲜农家肥。及时清除病株。移栽前每平方米用40%甲醛50毫升对水6公斤进行土壤消毒,或用70%五氯硝基苯酚按1∶30的比例拌细土,撒于苗床土上。春栽小苗一星期后喷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75%百菌清1000倍液,每10天喷施一次,交替使用。

火焰木的主要虫害

火焰木主要虫害有蚜虫、尺蛾、黄夜蛾、盗盼夜蛾、大小地老虎及金龟子等。蚜虫会影响植物生长,诱发煤污病;尺蛾、夜蛾以幼虫食叶危害,严重时2至3天可吃光全部嫩梢;地老虎和金龟子以幼虫蛀食根系,地老虎主要危害扦插苗和幼苗,金龟子大、中、小苗均危害。防治蚜虫可于萌芽前喷5%柴油乳剂或波美3至5度石硫合剂,杀死越冬成虫和虫卵。落花后喷第二次药,秋季10月间喷第三次药。防治尺蛾、夜蛾幼虫可用50%甲胺磷1500倍液喷施,要治早、治小。地老虎和金龟子的幼虫为地下害虫,防治方法是加强苗圃管理,不施未腐熟的有机肥。冬季翻耕,将越冬幼虫翻到地表冻死。用3%呋喃丹颗粒剂,按每亩2公斤用量,开沟施入10至20厘米深的土中。

XzH52.CoM展读推荐

家庭莳养巴西木病虫害防治


巴西木是龙血树属的一种观叶植物,原产几内亚,广布于亚非热带地区。我国80年代引入广州,90年代以后在北京盛行起来。就在越来越多的巴西木进入中国老百姓家庭的同时,几种严重危害巴西木的病虫害也被带入了我国。

一、蔗扁蛾蔗扁蛾主要以幼虫蛀食巴西木肉质的皮层,受害轻时出现虫道,并有少量虫粪排出;受害重时将表皮下的肉质部分全部吃空,并代之以虫粪。用手按压表皮,有松软的感觉,扒开表皮检查,会发现已充满了虫粪。蔗扁蛾的成虫专门选择巴西木的伤口产卵,所以凡木桩上有伤口的受害就重。特别是木桩顶部的锯口,如封蜡不严或封白色蜡的受害较重。在北京,蔗扁蛾有越冬时节下到土中潜伏的习性。目前在花卉生产中蔗扁蛾已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巴西木的损失率可高达50%,在有的基地甚至可以造成巴西木全军覆没。家庭摆放的巴西木,有时虽然只一、两盆,也有蔗扁蛾发生。

二、茎腐病由根串珠霉引起发病。症状多出现在茎上,在韧皮部形成不规则的黑色病斑,病斑上有灰白色或黑色霉层,严重时韧皮全部剥离、黑腐,受害木质呈水渍状,微变褐色,病菌侵入木质部后迅速上下扩展,造成腐烂,切口或伤口处形成大量黑色霉层。症状也可发生在叶上,多从叶缘或伤口先出现病斑,初为褐色小点,潮湿时迅速扩展成黑褐色不规则长形斑,边缘水渍状,严重时引起叶片枯死。目前茎腐病已在生产中造成很大损失。它常与蔗扁蛾伴随发生,往往虫蛀过的茎干多发病。

三、小蠹虫国外曾有过巴西木被一种小蠹虫严重危害的报道。1997年我国广东省发现一种小蠹虫危害巴西木,经鉴定为:对粒材小蠹,被害状与蔗扁蛾的危害状基本相仿,虫体较小,虫粪略细,且通常与蔗扁蛾相伴发生。四、家庭防治法首先,应注意预防,购置巴西木时一定要仔细挑选,选择无虫无病株。栽培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及早发现虫情。发现受害后,及时开展防治。1、清理受害部发现病虫,先进行清理。清除虫粪、发现幼虫及时碾死,除去受害后变色、枯死的部分。2、夏季保护措施夏季是蔗扁蛾发生的高峰期,应多加注意。可喷布杀虫剂保护,用2000倍的20%菊杀乳油或2500倍的20%速灭杀丁乳油效果较好。蔗扁蛾成虫具有夜出性,可结合家庭熏蚊,将巴西木摆放在驱蚊器附近,驱杀夜出产卵的成虫。3、冬季保护措施冬季蔗扁蛾发生较轻,而茎腐病发生较重。因为低温高湿有利于茎腐病发生,所以要控制浇水。发现病情后,及时喷杀菌剂,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剂800倍和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800倍喷雾。另外,利用蔗扁蛾越冬下土的习性及茎腐病菌存在于土中的特点,可用90%敌百虫晶体与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在细砂土中,1∶1∶200制成毒土均匀撒在花盆土表。4、勿留遗患严重受害后的巴西木应及时剔除,并进行处理,深埋或将皮全部剥净,放在阳光下暴晒,见到有虫及时杀死。

由于蔗扁蛾是一种具有很大潜在危险性的昆虫,它不光危害巴西木,还可危害香蕉、甘蔗等重要的经济作物,一旦它在我国南方传播至野外,将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所以,我们建议积极开展对这一害虫的全面防治,防止其扩散蔓延。

芍药病虫害防治


花卉的病虫害是花友们一直都觉得很头疼的问题,为了减少养殖花卉的损失,一定得了解花卉的病虫害以及它的防治方法,养殖芍药也是如此,那么芍药常见的病虫害有哪几种呢?防治方法是什么?

芍药常见病虫害:

1、叶霉病。该病是一种重要病害,发病初期出现紫褐色斑点,以后逐渐扩大,中央呈淡褐色,边缘为暗紫褐色,具同心轮纹,秋天成暗褐色。该病由真菌引起,以4~5月份潮湿天气条件下最易发病。

2、轮纹病。发生在叶片上,初为褐色圆斑,呈同心轮纹扩展,变成黄褐色或暗褐色,病斑常联结成不规则状,后期干枯。该病从伤口处侵入,通风不良,高温高湿易发生。

3、疫病。该病可侵害叶、叶柄和茎。叶子发病多从下部叶面开始,出现水渍状病斑,中央灰绿色,边缘暗绿色,然后叶凋萎,枯死。

4、菌核病。该病是一种真菌病害,温度20℃左右,湿度80%以上易发生,靠近地面的茎部受害最重,受害后出现水渍状褐斑,后逐渐扩大腐烂,潮湿条件下表面有白色菌丝层,后集结成黑色菌核。

防治方法:上述前3种病害应加强通风,再喷以百菌清或多菌灵800~1000倍液;疫病还可以喷洒400倍液铜汞剂防治。菌核病应及时拔除病株并销毁,进行土壤消毒,喷洒托布津50%的500倍液杀菌。

兰花病虫害该如何防治?兰花病虫害防治技术!


“它努力生长着,它明知道自己不会有雄厚的浓荫,却还是努力茂盛着。它不像被别人伺候、抚慰的果树,也不会爬上肥沃的土地,而它默默地兀立着。”生活情趣的体现很大一部分就在花上,花它可以让我们的心情顿时高兴起来!花卉种植实际上学问很多,有哪些种植经验和知识可以学习的呢?考虑到您的需要,花卉网小编特地编辑了“兰花病虫害该如何防治?兰花病虫害防治技术!”,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1.介壳虫

习性及危害 介壳虫又叫“兰虱”,是危害兰花烈而又顽固的一种害虫。介壳虫寄生在兰叶中脉、叶背、叶鞘和假鳞茎之上。成虫以蜡质介壳为保护,用刺吸口器穿入气孔内吮吸兰花体液,致使叶片发生黄斑,逐渐扩大,以至枯萎、死亡。其危害兰花的介壳虫主要有以下几种:白轮介壳虫、兰介壳虫、褐圆介壳虫、矢尖介壳虫和黑介壳虫。

防治方法

1、保持场地和兰盆通风良好;随时清理盆内杂草、落叶和黄枯兰叶;将介壳虫危害的植株与健康植株隔离防止传染;

2、介壳虫数量少的情况下用竹片或竹针剔除,或用芽刷洗刷净尽,须注意不要损伤了叶片;

3、可以用葱或大蒜捣烂,加少量水浸取汁液涂刷生虫处。

4、在介壳虫的若虫孵化的盛期喷洒药液,石硫合剂原液加水配成波美的药液

5、80%敌敌畏加1000-1500倍水的药液、锌硫磷加2000倍水的药液、40%氧化乐果加1000倍水的药液、50%甲胺磷加1000倍水的药液等。

2.蜗牛

习性及危害 蜗牛的成体贝壳椭圆形,直径约2.3厘米,高2厘米,黄褐色;成体长3.5厘米,背面褐色。4-5月交配,产卵于树木、杂草根部附近比较疏松、湿润的土中,花台孔洞、砖缝或盆土缝隙中。蜗牛喜欢荫蔽潮湿的环境,因此培养兰花的场地正好是蜗牛大肆活动和繁殖的场所。蜗牛咬食兰花的叶芽、花芽、花朵、花尊和暴露的兰根,严重影响其开花和观赏;蜗牛爬行时还在兰叶上遗留下白色的胶质和青色的绳状粪便,对兰花的生长和观赏均不利。

防治方法

1、人工捕捉,在春季成体交配时或产卵前进行,早晨易捉;

2、安置水盘,阻挡蜗牛爬人兰盆;

3、放鸡鸭啄食,注意勿伤兰花;

4、用酸钙0.5公斤拌和混润钳土5公斤或饵料(胡萝卜、蚕豆叶、菜叶、饼肥等)5公斤,撒在蜗牛出没的地上。

5、用聚醛甲萘威颗粒剂诱导扑杀。

3.蛞蝓

习件及危害 无贝壳,与蜗牛的习性相同,喜欢荫蔽潮湿的环境,在培养兰花的场地极易繁殖,且生长迅速。白天藏匿于花台缝隙、盆土孔洞或兰盆底孔中,夜间出动,咬食兰花的叶芽、花芽、花朵、花莘、新叶和暴露的兰根、爬行时在兰叶上留下的白色胶质比蜗牛的更为明显。蠕嫡对兰花的生长、开花和观赏影响更大。

防治方法

1、人上捕捉,以晚间和清晨为好;

2、在花盆下安置水盘;用麸皮拌敌百虫,撒在经常出没的地方;

3、在兰花台、兰花架上撒上生石灰、六六六粉剂;在花台、花架上涂饱和的食盐水,用菜叶诱集于其上而后杀之。

4、用聚醛甲萘威颗粒剂诱导扑杀。

4.蚯蚓

习性及危害 一般人都知道蚯蚓是改良土壤的功臣,料想它必能使兰盆的培养土更为疏松。殊不知兰根味甘,正合蚯蚓口味。蚯蚓伤根,过大于功,故应驱逐。

防治方法

1、兰花栽植前除去培养土中的蚯蚓;

2、栽植时在兰盆下垫砖、石、盆、盘,阻隔蚯蚓由盆面或底眼钻人盆土中;3、发现盆中有蚯蚓时,用乐果加水2000倍的药液灌盆,待蚯蚓钻出以后,再用清水浇灌兰盆,以稀释盆土中药液;

3、用皂角水灌盆;翻盆换土。

5.蚂蚁

习性及危害 蚂蚁虽小,但在兰盆中挖洞穴,伤兰根,危害不小,也应驱逐出盆。

防治方法 除了运用防治蚯蚓的方法以外,还可以用食物置于盆面或花台,诱其群集而远弃之。

6.红蜘蛛

习性及危害 在兰花栽培中,一般情况下红蜘蛛发生较少。但在光线强,干燥和温度高的地方也时有发生。红蜘蛛个体比较小,体长小于1毫米,红褐色或橘黄色。它繁殖能力很强,30℃以上5天左右可以完成1代,危害严重,刺吸口器刺人叶内吸吮汁液,被害叶片的叶绿素受到破坏。严重时。叶片呈现灰黄色或产生坏死斑块,完全失去观赏价值。

常见的种类有:红叶螨、柑橘红蜘蛛、短须螨等。

防治方法

1、在兰花的栽培管理中,注意通风和喷水增加湿度,千万不要留死角。如果每次喷水都不能喷到,经常处于干燥状态,则容易发生红蜘蛛。

2、尤其在冬季加温的室中向阳处,易出现这种情况,如果数量比较少。可以用人工刷洗。

3、数量多,可以喷酒40%三氯杀螨醇1000倍液,效果较好。

4、80%敌敌畏乳油、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杀成虫效果好,但对卵无效,需连续数次喷洒。

7.潜叶蝇

金钱木有哪些病虫害


金钱木的病害

冻害

每当冬季气温降低时,如果盆土湿度大的话就会导致嫩叶遭受冻害而倒伏,甚至会造成块茎腐烂。冻害的防治方法包括维持越冬期间的温度高于十度并且保持盆土干燥。

灼伤

在酷暑季节或者雨后的晴天气候,或者刚刚从室内移至室外进行养护的盆栽金钱木,如果直接放在太阳下暴晒,很容易遭受灼伤,导致其叶片发白,甚至叶片坏死变黑。其防治方法是入夏后将植株移至半阴处,尤其是春末夏初或雨后初晴时一定要及时给金钱木植株遮荫。

褐斑病

金钱树的褐斑病的发病症状是叶片有圆斑,呈现灰褐色、黄褐色。发病原因主要是高温高湿通风不畅。防治方法包括防御方法及时摘除病叶,或者治疗方法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溶液或40%百菌清悬浮液500倍液喷洒叶片,十天一次,三四次即可,效果良好。

金钱木的虫害

金钱木最常见的虫害是介壳虫,一般在光照不足通风不畅的情况下会出现这种害虫。其防治方法是在介壳虫孵化盛期在植株叶片上喷洒20%的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溶液,杀虫效果极好。

巴西木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巴西木主要是作为室内观赏植物,那么当自己心爱的花卉受到病虫害时我们该怎么做呢。本文主要就是介绍巴西木常见病虫害的的防治方法。

巴西木养殖的病虫害防治:

一、巴西木炭疽病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初期叶上病斑近圆形至椭圆形,后扩大变长,白色、灰白色至红褐色,边缘明显,出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

防治方法:

1、巴西木喜温暖和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土壤。家庭盆养基质可把园土、腐叶土、碎木屑或锯屑按2:1:1混合;4~8月进人生长旺季,每20~30天追肥1次。

2、发病初期喷洒50%甲基硫菌灵硫黄悬浮剂800倍液或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施保功或使百克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30%氢氧化铜悬浮剂6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l000倍液、50%复方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3、家庭盆栽的巴西木,可以在病斑上涂抹医用达可宁软膏,有效。

二、巴西木庶扁蛾危害

症状:庶扁蛾的幼虫常在树干的皮层内进行蛀食,严重时将内表皮食空而使表皮与木质部分离,其间仅留下排泄屑,从而使危害部分腐烂与死亡。

防治方法:

发现后可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液与90%敌百虫800倍液混合后喷施,l周1次,连续3次,可基本杀死害虫。

辣木高效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辣木怎么繁殖?辣木种苗怎么繁育?今天小编要和大家从辣木的种苗繁育讲起,讲到辣木主要病虫害防治、采收等各方面,有需要的农民朋友赶紧看过来。

1主要内容及适用范围

本操作技术规程是在对海南儋州、保亭、云南景洪、广东韶关等地辣木栽培调研的基础上,依据《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2002试行版)》和《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为指导原则,通过试验研究而制定的。主要内容包括辣木规范化种植基地的自然条件及环境质量要求、种植基地选择与处理、种苗繁育与移栽、田间管理及病虫防治、采收加工等环节的技术操作规程。本规程适用于海南儋州辣木试验基地及气候环境类似的辣木种植区域。

2引用标准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2002试行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56号。《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二级标准(GB15618-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199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4285-1989)》,国家环境保护局。《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续)(GB4285-89)》,国家环境保护局。《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农业部。《辣木叶粉质量标准研究(Q/YRZ0002S-2014)》,云南省卫生厅。《食品卫生检验方法(GB/T5009-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3栽培品种

据卫生部2015年底56号令《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规定:现批准蛋白核小球藻、乌药叶、辣木叶为新资源食品。其中本研究中的辣木品种引种于云南农业大学的纤细型多油品种PKM-1,经庞玉新研究员鉴定为辣木科辣木属植辣木,拉丁名为MoringaoleiferaLam.,属于《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中规定的辣木品种。

4产地自然条件及环境质量要求

依据《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2002试行版)》中的规定中药材规范化种苗基地及种植基地应选择在远离工矿区和公路铁路干线、避开工业和市区污染源的农业生产区,其空气应该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规定的二级以上标准,土壤质量应达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规定的二级以上标准,灌溉水质量应达到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规定的二级以上标准。

4.1种苗繁育基地选择与准备

辣木是一种喜光照、喜温热、怕寒冷的热带作物,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5~35℃,其对土壤和降雨量的要求不严格,在年降雨量为250~3000mm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pH为6.0~8.0、土质疏松肥沃的砂土或粘土中生长良好。本研究中的辣木种苗繁育基地和试验基地位于海南省儋州市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试验基地,试验基地的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型气候,年平均气温23.2~23.9℃,日平均气温≥15℃的活动积温7500~8500℃,最冷月平均气温16.9~18.0℃,年平均降水量1430.2mm,多集中于夏季。试验地土壤类型为砖红壤,土层深厚,土壤平均pH4.68,有机质11.25g/kg,全氮0.56g/kg,速效磷24.97mg/kg,速效钾34.54mg/kg。

选择一块地势平坦的、排水良好的地带,并用砖头砌成一个长6~8m,宽1~1.2m,高0.35~0.4m的育苗床,然后将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椰糠和细沙按照体积比1∶1∶1比例均匀混合以后,均匀撒布于苗床,即为辣木种苗繁育苗床。该苗床亦可用于辣木组培苗的炼苗培养。

4.2种植基地的选择与整地

在播种前,首先需要对种植基地进行翻耕、晾晒、施肥和平整,一般于种植前的20~30d,对种植基地进行翻耕,推荐翻耕深度为30~35cm。翻耕后晾晒1~2d,以杀灭致病菌及虫卵。进而将腐熟的农家肥及复合肥均匀混撒后,即可进行土地平整,其中农家肥的推荐用量为1200~1500kg/hm2,复合肥(N∶P2O5∶K2O=15∶15∶15的具体含量)的推荐用量为45~50kg/hm2。

5种苗繁育与移栽

5.1种苗繁育

播种前,首先浇水湿透育苗畦面,然后将辣木种子用0.5%~1.0%的多菌灵浸种6~12h后,即可播种,其推荐播种量为35~50g/m2,播种量应依据种子大小、含水量、纯度做出适当调整。然后将辣木种子均匀撒播于育苗床上,并用体积比为1∶1∶1的农家肥、椰糠和细沙的复合基质覆盖种子,并保证其覆盖种子5~7cm,基质覆盖过高或过低均会导致种子发育率和发芽势的降低。

5.2种苗移栽

辣木一般在全年均可移栽,但由于受海南干热性季风和台风的影响,在海南多选择于5月下旬至6月中旬及10月中旬至3月上旬进行辣木的移栽。在辣木移栽中要遵循“三要三边”和“四栽四不栽”的移栽原则,即行要栽直,根要栽稳,棵要栽正;边起苗,边移栽,边浇定根水。大小苗分栽不混栽,栽新鲜苗不栽隔夜苗,栽直根苗不栽弯根苗,栽紧根苗不栽吊根苗(地面压紧,不要悬空)。遇到离脚苗要深栽。

5.3移栽密度

依据辣木的采收部位不同,可将其分为叶用型、种子型,其中叶用型适宜密植,推荐株行距为(0.3~0.4)m×0.6m,在实际应用中亦有按照0.4m×0.8m的宽窄行栽培方式,该方式亩种植辣木2400~2700株;种子型一般采用宽窄行栽培方式,推荐株行距为0.6m×1.2m,该方式种植辣木800~1000株。兼用型辣木的种植密度则介于二者之间,其株行距多为(0.4~0.6)m×0.8m,该方式每667m2下种植辣木1500~2000株。

5.4移栽后的田间管理

移栽后的0~10d中,要注意搭建遮阳网,以防止中午的阳光暴晒。在移栽后的15~20d后,要注意发现缺苗及死苗现象,并及时补苗,以保证单位面积苗数。此外,在移栽成活后,要经常检查土壤湿度,以保持畦面土壤湿润。

6田间管理

6.1水分管理

辣木是一种速生、耐干旱和耐贫瘠的新资源植物,其对土壤和降雨量的要求不严格。在年降雨量为250~3000mm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均可生长。在幼苗期和生长期,要适当的控制其浇水量,防治因浇水过度而导致的根系腐烂。在夏季多雨的季节,要合理建设防水沟,防治水分在辣木种植田过度的积聚。

6.2中耕除草

在辣木移栽成活后的30~40d,即可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中耕时,宜采取“由远至近,远处宜深,近处宜浅”的原则,中耕除草后还应在植株根际适宜培土,以促进根系的生长。第一次中耕除草后,一般按照40~50d/次的频率进行中耕除草,在雨水及杂草生长旺盛的月费,可以适当增加中耕除草的频率与次数。

6.3施肥

当辣木幼苗移栽后长出2片新叶时,即可进行第一次追肥,追肥可以选择腐熟的农家肥或水溶性复合肥,当以水溶性复合肥为追肥时,追肥量以12~15kg/667m2为宜,切忌避免因浓度过大或施肥过量造成的烧苗,施肥后随即盖土,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当辣木进入孕花期或座果期,可以追施国光牌或优马牌促花保果肥以500~800倍的倍率进行叶面喷施,施肥用量为350~500mL/667m2为宜,以促进辣木花芽分化与座果,减少果荚脱落和果实膨大,提高产量。

6.4树形管理

修枝整形是辣木矮化及高产栽培的重要措施。房爱芝等不同刈割高度对辣木产量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高度为30cm时,能显著提高辣木的生物产量和其中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及蛋白质含量。笔者亦对比了修枝整形对辣木产量的影响,当控制修枝高度为30~40cm时,树形呈现纺锤性时,其不仅可提高辣木的产量,还能增强对台风或暴雨等恶劣天气的影响。

6.5病虫害防治

按照《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4285-1989)》、《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12)》等文件的相关规定,对辣木的病虫害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在生产过程中要采取以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尽量避免或减少农药使用。在必须使用农药时,要坚持使用低毒、广谱、高效、低残留的生物制剂和化学农药。

在辣木栽培中,主要病害有炭疽病、溃疡病、白粉病、青枯病、眼斑病、枝条溃疡病、黑皮病等多种细菌性或真菌性病害。在幼苗期,危害较严重的有炭疽病和枝条溃疡病等,其中炭疽病上部嫩叶先发病,病变部位呈现红褐色斑点或斑块,后期逐渐扩散至整株或整个育苗田;枝条溃疡病多呈现由上至下的蔓延趋势,其发病部分变褐直至茎秆逐渐腐烂,腐烂部分有黑褐色透明液体流出,且伴有恶臭。该类病害一般发病于连续的高温阴雨天气,当遭遇上述病害的时候,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以防止病害的传播:(1)及时清除并烧毁病症,防治病原扩散与传播;(2)加强苗期田间管理,避免连年重茬,并及时除草疏苗、增施有机肥及高磷高钾性复合肥,增强植物抗性;(3)用70%甲基托布津、阿维菌素、45%扑霉灵、72%方舟农用链霉素等广谱性抑菌剂或杀菌剂以600~1000倍浓度喷施。在生长期,危害较严重的枝条溃疡病和烂根病,其中枝条溃疡病症状同幼苗期,烂根病多危害辣木的根部,其初生时多呈现浅褐色小斑点,后扩展成黑褐色近圆形或不规则形大斑,在发病严重时,其逐渐干缩直至全株死亡,经鉴定其多为线虫与细菌性引发的复合型病害,在发病严重的种植田,其可以使2%阿维菌素乳油与叶枯唑以500~800倍浓度进行根部灌施。在果期,影响较严重的果荚溃疡病,其果荚部位呈现与枝条溃疡病类似的病变特征,其发病部位先呈现变褐后逐渐腐烂,并伴随有恶臭的黑褐色透明液体流出。

在辣木栽培中,根结线虫、豆长管蚜、甘蓝蚜、白蚁、红蜘蛛、潜叶蝇、斜纹夜蛾、小菜蛾、钻心虫、二疣犀甲等害虫均可危害辣木的生长,其中根结线虫、白蚁、钻心虫、二疣犀甲主要危害辣木的根、茎部分,其不仅可造成根、茎损伤直至折断,而且常与细菌或真菌复发,引发复发性病害。其主要防治性措施:(1)合理轮作,并适时深耕、晾晒土壤,减少病虫害个体及虫卵数量;(2)拒绝使用非腐熟的农家肥,减少病原体的来源;(3)使用脱毒组培苗,并及时拔除、烧坏病株,杜绝种源带毒及病毒的交叉感染;(4)在虫害严重的年份,可以使用除虫菊素、苦楝碱、苦参碱、鱼藤酮等进行灌根处理。

7采收、干燥、包装、运输及储藏

7.1采收时间及方法

叶用辣木一般全年均可采收,但是在海南,由于受种子收集及台风、雨水的影响,多选择于种子采收后的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进行采收。采收方式分为人工采收和机械采收,其中人工采收时,应逐渐由嫩叶沿短枝或长枝方向进行逆向采收,对于幼树或新建辣木林,应注意树形的培养;对于大面积的辣木种植园,则推荐机械采收,笔者亦对比了往复切割式采叶机、螺旋滚动式采叶机和水平旋转钩刀式采叶机的采叶效果,往复切割式采叶机的采摘效果最好,其可以每小时采集辣木叶片50~70kg。

此外,对于专门的叶用辣木采集园,则推荐分期、分批、分层进行叶片采集,可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及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进行多次分批采集。

7.2干燥

将新鲜采集的辣木叶片除去粗枝后,放在荫凉通风处晾干,直至其含水量低于8.0%(轻微揉搓即碎)。在阴雨连绵的日子,可以选用鼓风干燥箱低温(35~45℃)下干燥至含水量低于8.0%,然后用粉碎机粉碎至可过40~60目,即为辣木叶粉。

7.3包装

将粉碎好的辣木叶粉用编制袋按照5、10或15kg的规格打包,并贴上辣木叶粉产品标签,标签内容应涵盖品名、品种名、规格、数量、产地和采收日期等生产信息。

7.4运输

选用的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在长途运输中还应注意防日晒雨淋、潮湿、破损和污染。

7.5储藏

辣木叶粉包装后,储藏于清洁卫生、阴凉、避免阳光直射、通风良好的贮存仓库中,不得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挥发、易腐蚀、易污染的物品混合储放。堆放时应离地、离墙20cm以上,在储藏期间应防虫、防鼠、防蚁、防霉菌等,此外最长储藏时间不超过2年。

8质量标准

8.1辣木叶粉质量标准

参照云南省卫生厅发布的《辣木叶粉质量标准研究(Q/YRZ0002S-2014)》,其色泽应呈现淡绿色或黄绿色、其气味应为辣木特有的芳香气味,组织形态为呈疏松、均匀一致的粉末,对其蛋白质、水分等的要求为:水分含量不超过8.0%、总灰分含量不超过10.0%,蛋白质含量大于20.0%,钙含量大于10g/kg。

8.2重金属限量指标

参照食品中重金属限量(GB/T5009),辣木叶粉中的重金属限量指标为铅(Pb)≤0.3mg/kg;镉(Cd)≤0.2mg/kg;总汞(Hg)≤0.01mg/kg;总砷(As)≤0.5mg/kg;总铬(Cr)≤0.5mg/kg。

8.3农药残留限量指标

参照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GB/T5009),辣木叶粉中的农药残留量为六六六≤0.05mg/kg;滴滴涕≤0.05mg/kg;甲胺磷≤0.05mg/kg;敌敌畏≤0.2mg/kg;杀螟硫磷≤0.5mg/kg;氯菊酯≤1.0mg/kg;亚硝酸盐≤4.0mg/kg,二氧化硫参照GB2760。

罗勒的病虫害防治


病虫防治

虫害方面,主要有蚜虫、日本甲虫、蓟马、潜叶蝇、蜗牛及蛞蝓。采有机栽培可用喷水驱离蚜虫,以及用手捉日本甲虫丢进肥皂水中。至于蛞蝓及蜗牛可用小的啤酒容器诱杀或者在距植株基部5公分处(10公分处更佳)绑铜片,由于铜片与蛞蝓粘液作用,致使入侵昆虫退却。

在病害方面,甜罗勒品种对于真菌性萎淍病(Fusariumoxysporum)呈高度感染。病原菌从根的微管束侵入,阻害植株生育,导致叶片萎凋。病原菌在土中可潜伏多年。一般田间栽培可选择耐真菌性之F1杂交品种,诸如Nufar,至于Ocimumamericanum及丁香罗勒是耐真菌性萎淍病。另外高湿及排水不良也较易感染真菌性叶斑博。

罗勒与芦笋、胡椒、西红柿及大部份的蔬菜混植,可以增加该等作物之生长及风味,惟不能与甘蓝及菜豆混植。此外也要远离芸香科植物。由于具有特殊味道,因此可阻绝粉虱及天蛾幼虫。蛞蝓也不太喜欢罗勒的味道。在台湾的有机栽培中,罗勒也被采用做为忌避作物,以减少虫害。

香草即含有特殊的气味,这些气味对某些害虫而言,本身即有忌避作用,但还是有一些害虫照样会啃食叶片,如罗勒的某些品种会有夜盗虫,此时宁可费一点心力以手抓除,或用防虫网罩住隔离。病害的防治则以预防胜于治疗,方法是不要使用栽培过的旧土去种香草,因为内藏的病原菌会成为感染源,另外就是在合适的环境或季节栽培香草,如此植株强壮自然可抵抗病害的侵袭。记得新鲜香草使用时都是生食或短暂加热而已,含有农药成分的话对健康会有不良影响。或者用稀释后的洗涤剂。

卷心菜病虫害防治方法


“绽放的花朵皎洁饱满,光彩夺目,显得那样雍容华贵,妩媚娇丽;颤巍巍,飘飘然,芳香飘溢,恍若白衣仙女下凡。”有人类就有花,因此我们身边的很多人和种植花卉结下了不解之缘。不同于赏花,种植花草的学问则比较多,种花达人怎么解决遇到的相关问题呢?以下是花卉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卷心菜病虫害防治方法”,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卷心菜又名结球甘蓝、洋白菜、包心菜,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市场,种植范围较广,而在卷心菜种植过程中病虫害危害严重影响到它的生长以及产量

卷心菜又名结球甘蓝、洋白菜、包心菜,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市场,种植范围较广,而在卷心菜种植过程中病虫害危害严重影响到它的生长以及产量。那么卷心菜有哪些病虫害呢?该如何防治呢?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1、黑腐病

主要危害叶片、叶球,苗期发病子叶会形成水渍状的病斑,后逐渐蔓延至真叶,真叶叶脉上出现黑色斑点或者细黑条,叶缘出现V形病斑。成株多一半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形成叶斑或者叶脉黄化,叶斑有叶缘向内扩展,扩大坏死,病菌蔓延至茎基部形成黑色网状脉,导致植株萎焉死亡。

防治方法:在播种前用温水浸种半小时后,取出降温后播种或催芽播种,或者用50%代森胺200倍液浸种15分钟,洗净晾干播种。合理轮作,合理施肥,忌偏施氮肥,发病是喷施波尔多液、百菌清、链霉菌防治,效果较好。

2、软腐病

一般发生在卷心菜卷心后,茎基部和菜心内菜心水浸状软腐现象,之后植株枯黄,外叶萎焉脱落,使得叶球外露。

防治方法:定植前深翻土层18-20厘米。雨季注意排水,不宜漫灌,阴天和中午不宜浇水,要与葱蒜类作物轮作。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病穴用石灰消毒,也可用代森铵、链霉素或氯霉素喷洒防治,喷药时要注意注意喷洒接近地面的叶柄和根茎部。

3、黑斑病

主要危害叶片,危害叶片后出现不规则形水浸状或油渍状的病斑,后逐渐变为淡褐色或者黑褐色。

防治方法:与非十字花科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发病初期喷洒链霉素、氯霉素、新植霉素防治,每次间隔7-10天,连续2-3次,效果较好。

4、菜粉蝶

又称菜白蝶,白粉蝶,幼虫叫菜青虫,主要以幼虫危害,严重时将叶片啃食干净。

防治方法:幼虫危害时,开始喷洒农药,常用的药剂有菊杀乳油、菊马乳油,防治效果较好,但是要注意药剂的交替使用,以免引起抗药性。

“烟气弥漫,突然有一种把它拉开的欲望,却又住了手——朦胧才是美。”古往今来,人们争相吟咏着花,种花赏花让我们身心灵都得到放松。养花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好的,有哪些实用的技巧和方法可以使用的呢?下面是由鲜之花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火焰木病虫害防治”,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