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花,春天是百花齐放的季节,那姹紫嫣红的花儿总是笑得比太阳还灿烂。花卉是人们生活很好的伙伴,花它可以让我们的心情顿时高兴起来!很多同道中人都会交流花卉的种植经验,你在为养花而苦恼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紫斑牡丹”,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紫斑牡丹现状

紫斑牡丹星散分布于中国陕西、甘肃和河南西部。由于根皮入药,长期遭受过度采挖,资源不断被破坏,又因天然繁殖力弱,分布区逐渐缩小,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海拔下限(米)1100,海拔上限(米)2800。

紫斑牡丹是中国特有植物,为珍贵的花卉种质资源,根皮供药用。对研究牡丹属的系统发育和培育牡丹新品种,都具有一定意义。

紫斑牡丹之美

根据对新品种选育过程中对花色变化、花型变化以及品种形成等问题的长期观察和研究,“花色”、“花型”、“品种名称”三级分方法,符合牡丹品种演化的实际过程。

花色是牡丹最突出、最容易判别的特征,而且花色比较稳定,所以将花色作为紫斑牡丹品种分类的第一等级。花色分为白、粉、红、紫、黑、蓝、黄和复色共8种类型。其中黑色指深紫色和墨紫色,黄色指淡黄色或浅黄色,蓝色指粉蓝色或粉紫蓝色,复色指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

花型是正确反映品种特点和观赏价值的主要特征,是盘中开花时花朵整体形态特征的综合体现,从单瓣、半重瓣到重瓣,反映了花瓣不断增多和随之发生的外观形态变化。紫斑牡丹花型可分为单瓣型、荷花型、菊花型、蔷薇型、托桂型、皇冠型、绣球型。

品种名称是品种分类最低等级和基本单元,代表着具有生产应用价值和理论研究价值的具体植株,是所有信息的总会,其内容以品种名称第一次合法发表时的描述为准。

紫斑牡丹的观赏价值

紫斑牡丹最为常见的是作为园林栽植的观赏植物进行室外观赏。从宏观上看,可以观赏高大的树形、不同的园林植物配置模式、紫斑牡丹与园林小品的搭配、与周围建筑等的景观协调等,也可观赏不同季节的牡丹美景,如春季嫩叶颜色与形态,夏季浓绿开展的二回三出羽状复叶、秋季红叶和果实、冬季干形和树姿。花的观赏,如不同的花色,不同的质地细腻程度、不同的花的姿态、不同的花香,结合品种名称、牡丹文化对其风度、品德、特性和文化进行鉴赏,等等。

除室外欣赏外,可欣赏盆花、盆景。以牡丹花为原材料制作而成的干花和鲜切花,与其他干鲜花卉或植物搭配,营造出的具有特别含义的插花作品,更值得我们仔细品味。

xZH52.coM阅读欣赏

高海拔地区紫斑牡丹垄膜栽培技术


牡丹在我国的众多花朵品种中一直是比较突出的,而紫斑牡丹品种群是仅次于中原牡丹品种群的第二大种品群。紫斑牡丹因花瓣基部有一个明显的色斑而得名,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下面要和大家讲讲高海拔地区紫斑牡丹垄膜栽培技术。

1种苗引进

种苗引进时间以每年10月1—15日引种为好,种苗规格为两三年的实生苗。种苗品种以重瓣满心的观赏品种为主,如美人面、红绣球、洮阳锦、珍珠红、梅妆女等。

2整地施肥

2.1整地

先将所选种植地块深耕一边,视土壤墒情整压平整,做到种植地块平松深。

2.2开沟施肥

在平整的地块南北向划线,线间距1.2m。在每条线上用犁铧开施肥沟,在沟内施腐熟的农家肥15000kg/hm2,农家肥上撒750kg/hm2磷酸二铵后从施肥沟两侧取土起垄,垄高30cm,垄顶宽60cm,垄面排平排细。做到种植地块整地施肥起垄后垄面在一个水平线上。

3种苗定植

3.1株行距

每垄定植两行,行距30cm,行距垄边大约15cm,每行按50cm的株距定植,两行苗木成三角形错位定植。

3.2定植深度

种苗顶芽距垄面1.5~2cm,若种苗苗岭大时,留基部一两个芽修剪后定植,种苗肉质根要在土中舒展,种苗肉质根过长时可顺行斜栽。

4覆膜及浇水

4.1喷洒除草剂

用33%二甲戊灵3000g/hm2加水450kg均匀喷洒垄面后覆膜。

4.2覆膜浇水

用120cm的白色地膜覆盖栽培垄,膜要紧贴垄面,覆膜后灌满水,使栽培垄渗透。

5定植后的管理

5.1放苗

第二年开春,气温回升土壤解冻,膜下紫斑牡丹早早发芽,顶起地膜,应及时破膜放苗。放苗后用土封好放苗口保墒。

5.2浇水追肥

垄膜栽培的牡丹,开春第一水不必要浇,浇二水三水时,每次追施三元复合肥300kg/hm2(如17-17-17比利夫、18-18-18丹王等)。每年11月份封冻前浇足水越冬。

5.3叶面追肥

叶面每公顷喷施中国红二氢钾1500g+水225kg+75%百菌清750g与中国红氨基酸液肥1500g+水225kg+75%百菌清750g交次叶面喷施。

6第三四年的管理

垄膜栽培的牡丹,第三年和第四年的管理参照第二年的管理,浇水追肥时可加施多微量元素肥或随水冲施上海芳甸根佳75kg/hm2都有利于牡丹的旺盛生长和花芽花蕾的形成。定植两三年生的种苗,管理3年后进入花期,可在第四年10月中旬带土坨起挖装盆,来年带盆销售,克服了春季牡丹起挖成活率差推迟开花的不足。

紫斑红门兰植物


学名:OrchisfuchsiiDruce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微子目Microspermae兰科

学名:OrchisfuchsiiDruce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微子目Microspermae

兰科Orchidaceae

兰亚科Subfam.Orchidoideae

兰族Trib.Orchideae

兰亚族Subtrib.Orchidinae

红门兰属Orchis

掌裂组Sect.Dactylorhiza

形态特征:

植株高18-30厘米。块茎扁平,下部3-4裂呈掌状,肉质。茎粗壮,直立,圆柱形,几乎为实心,基部具2-3枚筒状鞘,鞘之上具叶。叶5-6枚,上面具紫色较粗的斑点,下面绿色,伸展,最下部叶较大,叶片狭倒卵形、长圆状倒卵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4-12厘米,宽1.5-2.5(-4)厘米,先端稍钝或渐尖,基部收狭、抱茎,往上的叶为长圆状披针形,较小,而最上部的叶成苞片状,线状披针形,与花序之基部有明显间隔。花序具多数密生的花,圆柱状,长3-6(-10)厘米;花苞片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均短于花,极罕最下部的苞片长于花;子房圆柱状纺锤形,扭转,无毛,连花梗长9-10毫米;花淡的紫蓝色;萼片披针形或宽披针形,先端稍钝,中萼片直立,长6-9毫米,宽2毫米,具3脉,与花瓣靠合呈兜状;侧萼片上举,张开或反折,偏斜,长7-8毫米,宽2.5毫米,具3脉,沿脉上具深色的斑点;花瓣与中萼片近等长,近披针形,直立,宽2毫米,具3脉;唇瓣向前伸展,轮廓为圆状菱形,长7-8(-9)毫米,宽8-10毫米,基部具距,在中部或前部的1/3处3裂;中裂片向前伸出,长圆状卵形或长圆状的卵状三角形,先端稍渐尖、钝或钝尖,长3-4毫米,基部宽1.5-2.5毫米;侧裂片菱形或宽三角形,较中裂片稍宽或稍钝,外侧边缘具圆齿或钝齿;唇瓣上面沿脉具深紫色斑点,斑点或多或少汇合成为稍粗的、断断续续稍隆起的条纹,有时几乎连成一条条粗的条纹;距圆筒状,下垂,劲直,长6-8毫米,粗1-1.5毫米,末端钝,较子房稍短。花期6-7月。

产地分布:

产于新疆北部(富蕴、哈巴河、阿尔泰)。生于海拔900-2300米的山坡林下或河谷草地。俄罗斯西伯利亚往西至欧洲、蒙古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英格兰也有。模式标本采自英格兰。

本种提示:

Kraenzlin(1931)在(FeddeRepert.Sp.Nov,65:42.1931)记载OrchismaculataL.在我国的新疆和蒙古国也产,我们未见依据标本,但从它和本种的分布区来看,估计有可能属于本种之误。因本种和O.maculataL.颇为相似,而后者的分布区限于俄罗斯的欧洲地区、中欧至西欧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不分布至我国的新疆和蒙古国。

紫斑玉凤花植物


学名:Habenariapurpureo-punctataK.Y.Lang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微子目M

学名:Habenariapurpureo-punctataK.Y.Lang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微子目Microspermae

兰科Orchidaceae

兰亚科Subfam.Orchidoideae

兰族Trib.Orchideae

兰亚族Subtrib.Orchidinae

玉凤花属Habenaria

形态特征:

植株高20-50厘米。块茎卵圆形或长椭圆形,肉质,长2-4厘米,直径1.5-2厘米。茎直立,具紫色斑点,基部具1枚叶,向上具2-5枚苞片状小叶。叶片平展于地面上,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5-15厘米,宽2-5厘米,背面淡紫色,上面绿色具紫色斑点,先端急尖,基部收狭抱茎。总状花序具数朵至20余朵花,长8-20厘米,总花梗和花序轴均具紫色斑点,无毛;花苞片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或急尖,常短于子房,背面具紫色斑点;子房细圆柱形,扭转,无毛,连花梗长13-巧毫米;花淡紫色,花被片和子房均具紫色斑点;中萼片直立,长圆形,凹陷呈舟状,长5毫米,宽2毫米,先端钝圆,具3脉,与花瓣靠合呈兜状;侧萼片斜卵状椭圆形,常反折,长6毫米,宽4毫米,先端钝,具3脉;花瓣直立,斜卵圆形,长5毫米,宽4毫米,先端钝,具3脉;唇瓣较萼片和花瓣长而大,轮廓宽楔形,长10-11毫米,前部3裂;中裂片较侧裂片短而狭,常上举,侧裂片前部边缘具粗锯齿;距短于子房,距口颇宽大,向下渐狭,两侧具2枚直立褶片与蕊柱相连,末端突然膨大呈圆球状;蕊喙小,位于药室之间的下部,具短的臂;花粉团卵球形,具细长的花粉团柄和小的粘盘,粘盘圆形,附于蕊喙臂端,裸露;柱头2个,棒状,隆起,位于蕊喙之下,后部贴生于壁上,前部稍膨大,离生。花期6-7月。

产地分布:

产于西藏(察隅、波密、林芝、米林和隆子)。生于海拔2100-3400米的山坡常绿阔叶林、高山栋林下或山坡草地。印度(阿萨姆)也有。模式标本采自西藏(波密)。

岩牡丹


品种名称岩牡丹

学名Ariocarpus retusus

植物种类 多年生花卉-仙人掌及多肉及多浆植物
生物分类仙人掌科岩牡丹属

产地产墨西哥圣路易斯波托西州

品种描述
形态特征:单生,直径10~15cm,表皮蓝绿至灰绿色,顶部多绵毛。疣突排列紧密,三角状,先端有尖,顶端角质化很硬,表皮光滑无毛,疣突背面有龙骨突。刺座细小或缺失,位于疣尖。花从顶部绵毛中开出,漏斗状,长5~6cm,宽5cm,几乎纯白色。果椭圆形,长2.2cm,粉或玫瑰红。

生活习性:阳光充足,土壤透气性极好,呈微碱性。

繁殖方法:繁殖可先播种,然后尽快做实生苗嫁接,要注意尽量多留子叶,长大后子叶部形成没有疣突的球状或扁球状体,切顶后会群出仔球。当疣状突起有8~9枚时,从砧木上取下自根栽培,可很快成形,而且能长到理想的大小。

栽培要点:宜用沙壤土加石灰质材料混合作培养土。光线应稍强,并要求较高的空气湿度。当疣突饱满呈灰绿色、疣腋间棕色毛很多时,说明栽培成功。当疣突皱缩时,如根系无问题,则可能缺水或光线太强。当疣突细长呈青绿色,疣腋间毛稀少不开花时,说明缺光又缺肥。

应用价值:本种是经典名种,栽培早,因而变种多。适合盆栽作珍贵标本。也可供家庭欣赏。

相似种:它有一园艺种玉牡丹,突出的特点疣突较大。现认为是岩牡丹中选出的优型品种。欧美一些专家把花牡丹作为岩牡丹的变种,其特点是株体小而易群生,疣突表面鼓凸,花淡粉红。花牡丹本身又有两个类型青磁牡丹和象牙牡丹。特点是疣端刺座特别明显,象牙牡丹疣较大,略呈长三角形。

银牡丹


品种名称银牡丹

学名Pelecyphora strobiliformis

异名松球玉

植物种类 多年生花卉-仙人掌及多肉及多浆植物
生物分类仙人掌科斧突球属

产地产墨西哥东北部东马德雷山区。

品种描述
形态特征:球形或圆筒状茎,以下有甜菜状肉质根。球体直径5~7cm,鳞片状的疣状突起灰绿色,整个球体像松属植物果实。新生疣突顶端有刺座,具短刺7~14,早落。花着生球体顶部疣突腋间,花期5月,花长3cm,紫红色。

生活习性:当地海拔高,地形复杂,阳光强烈,昼夜温差大,土壤贫瘠。本种生长在石砾空隙中,干旱季节球体萎缩,大部埋在石砾中。

繁殖方法:可用播种,幼苗细长和蔷薇球区别不大。嫁接在仙人球上生长较迅速,虽疣排列稀松,但可以切顶繁殖。目前引进种子很困难。

栽培要点:宜用深筒盆栽植,盆底要多放排水物,培养土要疏松、富含钙质。要求光线充足,通风良好。主要生长期春到初夏,其余时间节制浇水,冬季必须保持盆土干燥。要严防红蜘蛛危害,但用药又要十分谨慎。

应用价值:本种原单独成一属,目前除日本外,所有专家都把它并入斧突球属,我们在此也作相应调整。非常珍奇的种类,在国际上首批被列为一级保护。可供植物园作标本陈列,也可供一部分爱好者收集欣赏。体内含具药用价值的生物碱。

相似种:精巧球(P.asseliformis),是斧突球属的代表种,也是珍奇种类,栽培十分困难。本属原来还有精巧球和蔷薇球两个著名的小型种,现在已归到其他属。

松叶牡丹


植物名称松叶牡丹

别名 大花马齿草苋、午时花、五色草、半枝莲
拉丁名Portulaca grandilora

科属马齿苋科

地理分布原产南美洲,其他世界各地栽培。我国台湾各地公园及人家庭院栽培供观赏。

特征描述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茎长15~30cm,多分枝,圆柱形,带红色。叶无柄,排列于茎呈螺旋状,叶片多肉质,肥厚,线状扁圆状,钝头,长约1~3cm,宽1~4cm,叶萼具束生长白毛。花顶生,并大形之花朵,花径药3cm。萼片2枚,广卵形,膜质。花瓣5枚,广倒卵形,深裂头,有紫、红、黄、白等颜色,白天开花。雄蕊多数,花柱具5~9个柱头。果为芸果,桃形,熟时则上半呈帽状脱落,内藏多细小种子黑褐色,有光泽。夏秋间花期。

食用:幼嫩时期的全草。用水烫后,洗净,煮食(具有黏液性),或炸后油盐调食。

保健:全草有清热,解毒之效。治咽喉肿痛,跌打损伤,烫伤,湿疹。

营养成分:含马齿苋醛(portula)。花含矩菜花青素(betacyanin)甜菜苷(Betain)等。

综合利用:普遍园艺观赏植物,各地庭院栽培。

牡丹球


品种名称牡丹球

学名Lobivia backebergii

植物种类 多年生花卉-仙人掌及多肉及多浆植物
生物分类仙人掌科丽花球属

产地产玻利维亚拉巴斯附近


品种描述
形态特征:单生或基部出仔球,球状或卵圆状,直径4~5cm,表皮淡绿色。棱15,螺旋状排列,棱脊有缺刻。刺座间隔1.2cm,有少许短绵毛,刺3~7辐射状张开,常有小钩,0.5~5cm长,无中刺。花侧生,洋红色,长5cm。

生活习性:海拔3500m左右。高山草原区昼夜温差大,日照强烈,但因有杂草蔽荫而稍减弱。土壤排水好,有一定的腐殖质。

繁殖方法:用播种,种子应引进。也可以切顶催生仔球。

栽培要点:要求光线充足。栽植用一般陆生类型种类常用的培养土。冬季颇耐寒,但保持7℃以上,翌年开花多。

主要用途:牡丹球花色艳丽,可供一般家庭栽培欣赏。温室布置也可,但最好群栽一丛。

相似种:丽花球属和其他属之间杂交有些是成功的,有杂交种和牡丹球相似。

喜欢《紫斑牡丹》一文吗?“鲜之花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花卉大全相关资讯的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牡丹养花技巧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