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老家家门口有两棵美丽的树,我非常喜欢它们,一棵是柳树,另一棵是桃树。它们都有自己的本领。我觉得树是一种给人快乐的植物。”如果没有花,人类的历史将失色一大部分,正因如此,很多人在赏花种花中找到乐趣!花卉的种植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做好的,你是否遇到了相关的问题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杜鹃花褐斑病的发病症状、规律及防治方法”,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养过杜鹃花的花友都知道,杜鹃是比较难养的一种植物花卉。它除了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较高外,病虫害也是导致难养的原因之一。其中褐斑病就是杜鹃花最常见的一种叶斑病,那么杜鹃花褐斑病都有哪些发病症状及发病规律?该如何防治呢?

一、发病症状

褐斑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最初叶面产生红褐色小点。随后逐渐扩展为近圆形或因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病斑。病斑直径2-5毫米,为黑褐色。后期病斑中央变为黄白色至灰白色,边缘深褐色(因品种而不同)。病斑表面生灰褐色霉丛,严重时病斑相互连接成片,叶片枯黄,脱落。

二、发病规律

该病由杜鹃尾孢菌(真菌)侵染所致。病菌在病叶或病残体上越冬。翌春气温上升,随风传播。一般4―5月份开始发病,直至12月底病害停止蔓延。广州地区,杜鹃褐斑病于4―7月发病最严重。温室盆栽杜鹃终年均可发病。高温、多湿的条件、有利于病害发生。杜鹃喜酸性土壤,在微碱性和排水不良的粘质土壤地区,杜鹃长势弱,易于发病。不同品种的杜鹃抗病性有一定的差异。通常西鹃比春鹃易感病。

三、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

应适当加施硫酸亚铁,尤其是对偏碱性土壤。需保持土壤湿润、疏松、忌积水。及时摘除病叶并消除盆土中或地上的病落叶,集中烧毁。植株间保持通风,透光、降低湿度,以消除发病条件。

2、药剂防治

发病期间,喷洒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也可施用其他杀菌剂。

3、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适于当地栽培的抗病性较强的品种,如南京种植的南极、白御幸锦。福建栽植的五宝株、欢天喜地等品种均较抗病。

以上就是杜鹃花褐斑病的发病症状、规律及防治方法,杜鹃花的种类较多,想要养杜鹃花的朋友,一定要注意预防杜鹃花褐斑病哦。

xZh52.cOm编辑精选

叶子花褐斑病的症状及处理方法


叶子花

一、症状

叶子花患了褐斑病,主要表现在叶子的叶脉间。发病初期,叶子上有黄褐色或暗褐色圆斑,周围有黄绿色晕圈,以后病斑呈不规则形状,颜色逐渐加深。到病程后期,病斑上出现黑色粒状物,最后引发叶子脱落。褐斑病发病的时期以春季和初秋较多见。

二、防治方法

1、要让植株通风透光;

2、要注意增加或保持叶片的湿度;

3、出现感染时要及时剪除病枝、病叶,并予以销毁;

4、在染病初期,喷50%退菌特1000倍溶液或其他杀菌剂,可抑止病程的发展。

桂花叶枯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在路旁经常会经常种植一种飘香的植株这就是桂花,桂花是许多地方街道旁爱种植的物种,因为一到季节就满街多是香味。桂花在种植的过程中会发生许多病症,如叶枯病,那么怎么对桂花叶枯病进行防治呢?

桂花叶枯病在叶片的叶缘、叶尖发生。开始为淡褐色小点,后渐扩大为不规则的大型斑块,若几个病斑连接,全叶便干枯1/3-1/2。病斑灰褐色至红褐色,有时脆裂,边缘色深,稍隆起,后期病部散生很多小黑点,病斑背面颜色较浅。

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器在病叶、病落叶中越冬,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病菌发育最适温度为27℃左右。在广州,病害发生多在7-11月。盆栽场所潮湿闷热、通风不良时,或植株生长衰弱时都会病重。病害在经冬后的老叶上发生较多。植株下部叶片发生较多。

防治方法

1、园艺防治加强培育管理。盆栽桂花要忌积水,增施腐殖质肥料和钾肥,以提高抗病力。病株要及时摘除病叶,冬季还应清除病落叶,以养活侵染来源。

2、药剂防治发病期间,初期可喷护树将军,以后喷50%苯来特可湿性粉1000-1500倍液+新高脂膜8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新高脂膜800倍液进行防治。

苏铁叶斑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苏铁是属于蕨类植物中的一类。整体显现直立的状态,能够高达一米。在其叶片的边缘或者叶尖有时候会发生叶斑病,为什么会发生该病症呢?有什么方法能够进行防治呢?

症状:该病主要危害叶片。病斑多始于叶缘或叶尖,初为黄褐色,后变为枯白色,病健交界处呈紫红色。病斑上生有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

病原:叶斑病是由苏铁白斑病和苏铁叶枯病的病原真菌引起的。

发生规律:栽培土壤瘠薄,栽培环境的通风、透风环境差,土壤黏重、排水不良引起根腐,或因冬季的防寒措施不佳发生冻害,都易引起叶斑病。通常在每年的4月至10月份发病,危害严重的时期为8月至9月。

防治方法

1、栽培管理措施。选用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酸性沙质壤土,施入适量的饼肥,苏铁定期浇灌0.5%硫酸亚铁溶液。冬季及早采取防寒措施。春季,当新叶展开后,及时将植株下部的老叶和病枯叶剪除。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或喷洒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药次数依发病情况而定,一般每10天喷一次。对由苏铁根腐引起的叶斑病,可将病株连根起出,剪去发病严重的枝叶,去除附着土壤及根腐部分,将根部置于0.1%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5分钟到10分钟,用清水冲洗后,将根部朝上,放在阳光下晒30分钟,然后在阴凉处放置两天,再对叶面及盆栽土壤用0.1%高锰酸钾溶液喷洒消毒,即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银杏褐斑病的为害症状、传播条件及防治方法


银杏,又叫白果、公孙树,属银杏科落叶乔木,多栽培在各地庭院,以种子(白果)入药,具滋阴补肾、润肺止咳、平喘防虫等功效。从广东至辽宁,东起浙江,西至陕西、甘肃、四川、贵州均有人工栽培。但在银杏种植过程中,常遇到银杏褐斑病的发生,影响经济收益,下面小编整理出银杏褐斑病的为害症状及防治方法,一起学习下吧。

为害症状及生长特性

主要为害叶片。叶片染病初生红褐色有暗色边缘的圆形斑,后沿脉扩展,许多小病斑融合成不规则的大斑。病斑两面散生黑色小粒点,即病菌分生孢子盘。

病原PestalotiasinensisShen.称银杏褐斑盘多毛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盘初埋生在寄主表皮下,后突破表皮久露,大小100―180μm,聚生,黑色。分生孢子5胞,呈弯曲纺锤形,分隔处略缢缩或不缢缩,大小15―24×7―9(μm),中间的细胞为褐色,两端的细胞无色;顶端细胞圆锥形,有8―16μm长的刺毛2―3根。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盘在病叶中越冬,翌春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在水滴中萌发后侵入叶片,形成新病斑。夏季高温高湿的白果园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加强银杏园的管理,从施足腐熟有机肥做起,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

(2)发病初期喷洒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银杏褐斑病的为害症状及防治方法,上述药剂方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何防治生菜褐斑病?


如何防治生菜褐斑病?

主要防治方法:1.清洁田园,及时把病残体携出园外烧毁。2.合理施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增施有机肥及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使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喷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200~1500倍液,或60%琥乙膦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每10天左右喷洒一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5~7天停止用药。

【小编总结】

生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菜品之一,在近几年随着种植量的多了起来,各种病症也不断爆发出现,生菜褐斑病就是其中的一种对于生菜叶片危害的病害。

生菜褐斑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的莴苣褐斑尾孢霉菌或香蕉褐斑尾孢霉菌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叶片上的病斑表现两种症状,一种是发病初期呈水渍状,后逐渐扩大为圆形至不规则形,出现褐色至暗灰色病斑,直径2~10毫米;另一种是深褐色病斑,边缘不规则,外围具水渍状晕圈。环境湿度大时,病斑上生暗灰色霉状物,严重时病斑相互融合,致叶片变褐干枯。第一种褐斑症状是由莴苣褐斑尾孢霉菌引起,而香蕉褐斑尾孢霉菌则引起第二种褐斑症状。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丛在病残体上越冬,以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借气流和雨水溅射传播蔓延。在连续阴雨雪天气、植株生长不良或偏施氮肥致长势过旺时,会导致病情的发生加重。

翠菊枯萎病症状与防治


翠菊枯萎病是翠菊发生普遍的严重病害,自苗期至开花期均可发生。植株发病后迅速枯萎死亡。

症状:幼苗受侵染后,可能在1周内发病,也可能直到植株成年也不发病。幼小植株发病时,叶片全部萎蔫,根系常发生程度不同的腐烂。感病成株,发病初期叶片变为淡黄绿色,下部叶片首先萎蔫,茎上出现褐色长条斑,有时仅在植株的一侧表现症状,根系常全部腐烂,最后导致整株萎蔫死亡。剖开病茎基部,可见维管束变为褐色。湿度大时,茎基部产生大量的浅粉红色的粉末状物,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在近地表处或表土下的茎上更为明显。

病原:病原为尖孢镰刀菌变种(Fusariumoxysporumvar.callis-tephi),隶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瘤座孢目、镰孢屑真菌。

发病规律:病原菌以菌丝体及厚垣孢子在土壤和病残体中越冬,病残体中的病原菌可存活数年。若将翠菊栽植在有病菌的土壤中,植株根部即可受侵染。幼苗出土后10-20天最易发病,苗木木质化后,病害明显减少。病原菌通过土壤和灌溉传播。在高温多雨的季节发病严重。此病的发生常与大水漫灌、施肥不当、连作、地下害虫有关。

防治:①减少侵染来源:及时拔除病株,集中销毁。②选择排水良好的地段种植。合理施肥,氮肥不要过多。避免连作。③用福尔马林和热力进行土壤消毒。④避免农具等将苗床上的病菌带到净土中。⑤选用抗病品种。⑥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灌根。

月季霜霉病症状以及防治方法


1、病状:月季霜霉病危害叶片、嫩梢、花梗及花。初期,叶面出现不规则淡绿色斑纹,后扩大呈黄褐色和紫色,后为灰褐色,边缘色较深,与健康组织无明显界限。最终引起叶片扭曲、畸形。天气潮湿时,在叶背病斑处可见到稀疏的灰白色霜霉层。小叶往往变黄,有的病斑为紫红色,中心为灰白色,与农药药害及化肥灼伤状相似。新梢和花感染时,病斑与叶片相似,但嫩梢上病斑略显凹陷。严重时,叶萎缩脱落,新梢枯死。

2、病原菌:月季霜霉病是真菌中的一种蔷薇霜霉菌侵染所致(霜霉属病菌PeronosporasporsaBerk)。病菌以卵孢子或菌丝体在病组织内越冬。在气温低、相对湿度较高、植株表面存有水滴的情况下,病害易发生和蔓延。温室通风不良、植株过密、湿度高和氮肥过多时,病害均严重。

3、发病规律:病菌以卵孢子越冬越夏,以分生孢子侵染,孢子萌发温度1-25℃,最适为18℃,高于21℃萌发率降低,26℃以上完全不萌发,26℃24小时孢子死亡,孢子传播需要100%空气湿度,10-25℃温度,孢子萌发需要有水滴存在,露地栽培多发生在雨季,温室中主要发生在3-4月和9-10月,发生在温室中。苗床中密集、通风不良、多湿、氮肥过多时病重。

4、防治方法:避免高温高湿,减少叶面保湿时间,控制空气湿度,多开窗换气;用20000倍代森铵;500倍代森锰锌或代森锰喷施防治,但后者容易污染叶片。

红蓼的褐斑病及其防治


红蓼的褐斑病的症状

褐斑病是红蓼比较常见的一种病害,一般如果发生了褐斑病,就会表现在叶子上,在叶子的两面出现病斑,多为圆形的或者类似于圆形的斑块,严重的时候会出现黑色的霉状物,即真菌孢子。

红蓼发生褐斑病多是由一种真菌俗称蓼尾孢,这种真菌会聚在在后红蓼的叶子的两面,产生孢子并不断的分生,使病情不断的加重。

红蓼的褐斑病的发生条件

红蓼发生褐斑病,是由蓼尾孢这种真菌引起的,出现这种病变,首先需要的是适宜真菌生长繁殖的条件,一般蓼尾孢会以菌丝体的形式在染病的红蓼的病残体当中越冬,等到来年春天,只要环境条件等适合蓼尾孢的生长,那么蓼尾孢就会开始生长繁殖,长出大量的孢子,然后借助的自然界的风或者雨水、浇水的时候进行传播,有时候还可能会发生二次传播的现象,是植株增加受感染的机会。

注意在华北和东北地区,发生褐斑病的时间可能是在8月份的时候。

红蓼褐斑病的防治方法

在褐斑病发病前,可以在秋末冬初的时候,将残留在植株当中的病残体清除,减少发病的根源,可以减少褐斑病的发生。

在后来发生黑斑病的初期,可以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喷洒一些50%的苯菌灵可湿性粉剂的1500倍液,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它努力生长着,它明知道自己不会有雄厚的浓荫,却还是努力茂盛着。它不像被别人伺候、抚慰的果树,也不会爬上肥沃的土地,而它默默地兀立着。”花在生活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赏花种花的乐趣一般人很难体会。要侍弄好花草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有哪些实用的技巧和方法可以使用的呢?以下是鲜之花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杜鹃花褐斑病的发病症状、规律及防治方法”,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