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了,近了,我已听到春天的脚步声了,这一切都报告着春天的到来,我整个心都飘了出去,飘到那鲜艳的花儿上!”花卉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须品,为此,很多人都倾情投入到花卉的种植中去!花卉的种植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做好的,人们有哪些种植花草的经验呢?以下是鲜之花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糖芥绢毛菊”,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植物名称糖芥绢毛菊

植物学名Soroseris hookeriana (C. B. Clarke) Stebb. ssp. erysimoides (Hand.-Mazz.) Stebb.

药物名称空桶参

异名空洞参、空空参、啦吧花、绢毛菊、绢毛苣、扫工色尔布(藏语)

种类 全草类
主要产地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四川、陕西、甘肃、青海等省区;印度、锡金、不丹亦有。

来源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糖芥绢毛菊Soroseris hookeriana (C. B. Clarke) Stebb. ssp. erysimoides (Hand.-Mazz.) Stebb.的干燥全草。


描述
原植物形态:糖芥绢毛菊为多年生直立草本,高10~30cm;根圆锥形,不分枝。茎粗壮,淡紫色,直径1~2.5cm,中空,上部较下部粗大,具细纵棱,近无毛。单叶互生,叶片倒披针形、披针形或线形,长3~10,宽3~11mm,先端圆钝,基部渐狭成柄,全缘或具疏的波状齿,叶面绿色,背面淡绿色,几无毛。头状花序多而小,密集于茎顶成球状;总苞暗绿色,长9~12mm,总苞片2层,外层总苞片线形,与内层等长或稍长,内层总苞片披针形,基部连合,先端急尖或钝;花全部为舌状花,黄色,长12~15mm,duan齿裂,管部长5~6mm;聚药雄蕊5,花药与花柱紫黑色;子房下位,花柱2裂。瘦果长圆形或纺锤状,长4~6mm,稍扁,上部急狭,具多数纵肋;冠毛灰白色,长7~9mm。花期秋季。

生活习性:生于海拔3000~5150m的高山草地或阴坡灌丛中。

采制:秋季开花时采集,洗净,晒干备用。

药材性状:本品长10~30am;基部具圆锥状根;茎直径1~2.5cm,淡紫色,无毛,具细纵棱;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中空。叶皱曲,破碎,平展后为倒披针形、披针形或线形,长3~l0cm,宽3~11mm,先端圆钝,基部渐狭成柄,全缘或具疏齿,绿色,无毛。头状花序多数,密集于茎顶端成球状,总苞暗绿色,外层总苞片线形,内层披针形;花黄色,全部舌状。瘦果长圆形或纺锤形,长4~6mm,冠毛灰白色。气无,味苦。以个体肥厚、完整、色淡紫色者为佳。

性味:苦、微辛,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润肺止咳,调经止血,消炎,下乳。用于感冒发热咳嗽,咽喉肿痛,支气管炎,风湿疼痛,乳汁不下,乳腺炎,月经不调,红崩,衄血,痈肿疮疖等症。

xZH52.coM阅读欣赏

风毛菊


植物名称风毛菊

别名 日本风毛菊
拉丁名Saussurea jaoonica (Thunb.) DC.

英文名Windhairdaisy

科属菊科

地理分布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华南、华东等地;朝鲜及日本也有。

特征描述
形态特征:①成株:根纺锥状,茎直立,高50~150cm,粗壮,上部分枝,被短微毛和腺点。基生叶和茎下部叶有长柄,长圆形或椭圆形,长20~30cm,羽状半裂至深裂,裂片7~8对,顶裂片长圆披针形,侧裂片狭长圆形,顶端钝,两面有短微毛和腺点:茎上部叶渐小,椭圆形,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羽状分裂或全缘。头状花序在茎顶排列成密伞房状;总苞筒状,被蛛丝状毛;总苞片6层,外层短小,卵形,顶端钝,中层至内层线状披针形,顶端有膜质、圆形、具小齿的附片,常带紫红色:小花紫红色,花冠长10~14mm。②子实:瘦果近楔形,长3~4mm;褐色;冠毛淡褐色,外层短,糙毛状,内层羽毛状。

生物学特性:二年生草本。花期9~10月。以种子繁殖。

生活习性:生于沙质地、灌丛、山坡。极耐寒,忌酷热,喜阳光充足,喜凉爽,耐瘠薄。

营养价值
每100克嫩叶含水分79克、胡萝卜素7.19毫克、抗坏血酸15毫克。

食疗与保健
食部沸水焯过,换凉水浸泡,蘸酱、炒食。

全草入药。苦、辛,温。祛风活络,散瘀止痛。用于风湿症、腰腿痛、跌打损伤。水煎或泡酒服用,用量15~25克。

栽培要点:播种、分株繁殖。

应用价值:做花丛、花境或林缘地被植物。

保健:以全草入药。祛风活络,散瘀止痛。用于风湿关节痛,腰腿痛,跌打损伤。

综合利用:中等饲用植物。

小花风毛菊


植物名称小花风毛菊

学名Saussurea parviflora

异名 燕尾凤毛菊
所 属 科菊科

所 属 属凤毛菊属

分布 北京见于密云县。生于林下或灌丛中。分布于东北、河北、山西、甘肃、青海等省、区。朝鲜、蒙古、苏联也有。

描述 多年生草本。株高30-80厘米。根状茎横走。茎直立,分枝或不分枝,无毛或被疏短毛。基生叶花时枯萎;下部叶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8-15厘米,宽2-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向茎上下延成狭翅,边缘有具小尖的锯齿,无毛或下面沿脉及边缘有短毛;中部叶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上部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全缘,无柄。头状花序,多数,在茎顶排列成伞房状,梗细,近无毛。总苞筒状钟形,长约8毫米,直径5-6毫米;总苞片3-4层,先端暗黑色,无毛或有睫毛,外层苞片卵形,钝或稍钝,内层苞片长圆形,先端钝。花冠紫色,长10-12毫米。瘦果,长约3毫米;冠毛2层,淡褐色,内层冠毛长5-6毫米,伸至总苞外,羽毛状。花、果期7-9月。

用途 用途未详。

银背风毛菊


植物名称银背风毛菊

学名Saussurea nivea

异名 华北风毛菊
所 属 科菊科

所 属 属风毛菊属

分布 北京见于房山县上方山,门头沟区百花山、小龙门、东灵山,密云县坡头及各区、县山地,常见。生于林下或灌丛中。分布于东北、华北、内蒙古、陕西等省、区。朝鲜也有。

描述 多年生草本。株高30-50厘米。根状茎斜升,颈部有褐色残叶柄。茎直立,具纵沟棱,疏被蛛丝状毛或后脱毛,上部有分枝。基生叶在花期常凋落,茎下部叶有长柄,叶片披针状三角形或卵状三角形,长10-12厘米,宽4- 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戟形或心形,边缘有具小尖的疏锯齿,上部叶渐小,狭披针形,全部叶上面绿色,无毛,下面被银白色密绵毛。头状花序,在枝端排成伞房花序,花梗长5-10厘米,被蛛丝状毛,具线形苞叶。总苞筒状钟形,长10-15毫米,直径约1厘米;总苞片5-7层,被白色绵毛,外层苞片卵形,顶端尖,有黑色胼胝;内层苞片线形,锐尖。花冠粉紫色,长10-12毫米,筒部和檐部近等长。瘦果,圆柱形,褐色,长3-4毫米;冠毛2层,白色,内层冠毛长约9毫米,羽毛状。花、果期8-9月。

华北风毛菊


植物名称华北风毛菊

学名Saussurea mongolica

异名 蒙古风毛菊
所 属 科菊科

所 属 属风毛菊属

分布 北京见于房山县上方山、门头沟区百花山及密云县坡头。生于山坡林下及林缘。分布于东北、华北及内蒙古等省、区。

描述 多年生草本。株高30-80厘米。根状茎倾斜。茎直立,无毛或疏被微毛。基生叶在花时常凋落;下部叶和中部叶有长柄;叶片卵状三角形或卵形,长5-15厘米,宽3-6厘米,先端锐尖,基部心形或楔形,下半部常羽状深裂,上半部边缘有粗齿;上部叶渐小,有短柄或无柄,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基部楔形,边缘有粗齿;全部叶两面有短糙伏毛。头状花序,多数,在茎顶密集成伞房状,具短梗,有线形或线状披针形的苞叶。总苞钟状,长11-13毫米,直径5-7毫米,疏被蛛丝状毛或短柔毛;总苞片5层,先端长渐尖,常反折,外层苞片披针形,内层苞片线形。花冠紫红色,长约10毫米。瘦果,长约4毫米,暗褐色;冠毛2层,外层冠毛糙毛状,内层冠毛羽毛状,长约10毫米。花、果期7-9月。

大头风毛菊


植物名称大头风毛菊

学名Saussurea baicalensis

所 属 科菊科

所 属 属风毛菊属

分布 北京见于门头沟区东灵山。生于海拔2,000-3,000米亚高山草甸上。分布于河北省。蒙古、苏联也有。

描述 多年生草本。株高30-70厘米。茎直立,粗壮,直径1-2厘米,具纵沟棱。叶无柄,叶片长圆状披针形,长10-22厘米,宽4-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在茎上下延成翅,边缘具密的尖牙齿,中脉明显,粗壮,宽5-10毫米,禾秆色,两面绿色,被糙毛,头状花序,直径2-2.5厘米,多个在茎顶排成总状3总苞钟状,长1.8-2.2厘米,宽约2厘米;总苞片4-5层,外层的和中层的苞片卵状披针形,长5-6毫米;内层苞片披针形;苞片近光滑或被白色绵毛。瘦果,圆柱状,长3-4毫米,棕褐色;冠毛羽毛状,长约8毫米,淡棕色。花、果期6-8月。

用途 用途未详

草地风毛菊


植物名称草地风毛菊

学名Saussurea amara

异名 风毛菊
所 属 科菊科

所 属 属风毛菊属

分布 北京见于海淀区西山、香山、圆明园,昌平县南口和密云县、延庆县。生于荒地路边或森林草地。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蒙古、苏联也有。

描述 多年生草本。植株高30-60厘米。茎直立,具纵沟棱,分枝或不分枝,被短柔毛或近无毛。基生叶和下部叶有长柄,叶片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6-12厘米,宽2-7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有波状浅齿;上部叶渐小,有短柄或无柄,全缘,下面色稍淡,有腺点。头状花序,多数,在茎顶排成伞房状,直径1-1.5厘米;总苞钟状,长13-15毫米,直径8-12毫米;总苞片4层,被蛛丝状毛和短微毛;外层苞片小、披针形,顶端稍厚,有细齿或3裂;中层的和内层的苞片长圆状线形至线形,顶端有膜质粉红色具锯齿的附片。花冠粉红色,长约15毫米,有腺点。瘦果,长圆形,长约3毫米;冠毛2层,外层冠毛白色;内层冠毛长约10毫米,淡褐色,羽毛状。花、果期8-9月。

生活习性:生于荒地、湿草地、耕地边、沙质地。耐寒,耐水湿,喜光。

栽培要点:播种、分株繁殖。

应用价值:做花境背景材料,也可成片栽植于林缘或湿地。

美花风毛菊


植物名称美花风毛菊

学名Saussurea pulchella

异名 球花风毛菊
所 属 科菊科

所 属 属风毛菊属

分布 北京见于密云县及平谷县。生于林缘、灌丛及沟谷草甸上。分布于东北、华北、内蒙古等省、区。朝鲜、日本、蒙古、苏联也有。

描述 多年生草本。株高30-90厘米。根状茎纺锤状,黑褐色。茎直立,有纵棱,带红褐色,上部分枝,被短毛和腺点或近无毛。叶片长圆形或椭圆形,羽状深裂或全裂,裂片线形或披针状线形,先端长渐尖,全缘或具线状披针形小裂片及小齿,两面有短糙毛及腺点,有短柄或几无柄;上部叶披针形或线形。头状花序,在茎顶密集成伞房状,具长梗或短梗。总苞球形或球状钟形,直径10-15毫米;总苞片6-7层,疏被短柔毛,外层者卵形或披针形,内层者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顶端均具膜质、粉紫色、圆形具齿的附片。花冠淡紫色,长12-13毫米。瘦果,圆柱形,长约3毫米;冠毛白色,外层者短,糙毛状,内层者羽毛状,长约8毫米。花、果期8-9月。

花卉大全《糖芥绢毛菊》一文希望您能收藏!“鲜之花网”是给您提供好的花卉大全知识的网站。同时,xzh52.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菊养花知识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