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千百朵笑脸迎人的鲜花,仿佛正在用清脆的声音微笑低语: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古往今来,人们争相吟咏着花,花是我们生活的好朋友!赏花无须知识,种花则需掌握相关技巧,种植达人有哪些经验和技巧呢?鲜之花网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风毛菊”,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植物名称风毛菊

别名 日本风毛菊
拉丁名Saussurea jaoonica (Thunb.) DC.

英文名Windhairdaisy

科属菊科

地理分布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华南、华东等地;朝鲜及日本也有。

特征描述
形态特征:①成株:根纺锥状,茎直立,高50~150cm,粗壮,上部分枝,被短微毛和腺点。基生叶和茎下部叶有长柄,长圆形或椭圆形,长20~30cm,羽状半裂至深裂,裂片7~8对,顶裂片长圆披针形,侧裂片狭长圆形,顶端钝,两面有短微毛和腺点:茎上部叶渐小,椭圆形,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羽状分裂或全缘。头状花序在茎顶排列成密伞房状;总苞筒状,被蛛丝状毛;总苞片6层,外层短小,卵形,顶端钝,中层至内层线状披针形,顶端有膜质、圆形、具小齿的附片,常带紫红色:小花紫红色,花冠长10~14mm。②子实:瘦果近楔形,长3~4mm;褐色;冠毛淡褐色,外层短,糙毛状,内层羽毛状。

生物学特性:二年生草本。花期9~10月。以种子繁殖。

生活习性:生于沙质地、灌丛、山坡。极耐寒,忌酷热,喜阳光充足,喜凉爽,耐瘠薄。

营养价值
每100克嫩叶含水分79克、胡萝卜素7.19毫克、抗坏血酸15毫克。

食疗与保健
食部沸水焯过,换凉水浸泡,蘸酱、炒食。

全草入药。苦、辛,温。祛风活络,散瘀止痛。用于风湿症、腰腿痛、跌打损伤。水煎或泡酒服用,用量15~25克。

栽培要点:播种、分株繁殖。

应用价值:做花丛、花境或林缘地被植物。

保健:以全草入药。祛风活络,散瘀止痛。用于风湿关节痛,腰腿痛,跌打损伤。

综合利用:中等饲用植物。

xZH52.coM阅读欣赏

草地风毛菊


植物名称草地风毛菊

学名Saussurea amara

异名 风毛菊
所 属 科菊科

所 属 属风毛菊属

分布 北京见于海淀区西山、香山、圆明园,昌平县南口和密云县、延庆县。生于荒地路边或森林草地。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蒙古、苏联也有。

描述 多年生草本。植株高30-60厘米。茎直立,具纵沟棱,分枝或不分枝,被短柔毛或近无毛。基生叶和下部叶有长柄,叶片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6-12厘米,宽2-7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有波状浅齿;上部叶渐小,有短柄或无柄,全缘,下面色稍淡,有腺点。头状花序,多数,在茎顶排成伞房状,直径1-1.5厘米;总苞钟状,长13-15毫米,直径8-12毫米;总苞片4层,被蛛丝状毛和短微毛;外层苞片小、披针形,顶端稍厚,有细齿或3裂;中层的和内层的苞片长圆状线形至线形,顶端有膜质粉红色具锯齿的附片。花冠粉红色,长约15毫米,有腺点。瘦果,长圆形,长约3毫米;冠毛2层,外层冠毛白色;内层冠毛长约10毫米,淡褐色,羽毛状。花、果期8-9月。

生活习性:生于荒地、湿草地、耕地边、沙质地。耐寒,耐水湿,喜光。

栽培要点:播种、分株繁殖。

应用价值:做花境背景材料,也可成片栽植于林缘或湿地。

蓖苞风毛菊


植物名称蓖苞风毛菊

学名Saussurea pectinata

所 属 科菊科

所 属 属风毛菊属

分布 北京见于海淀区香山、卧佛寺、金山,房山县上方山,门头沟区潭柘寺、百花山,及其它区、县,山地常见。生于山坡、沟谷、林缘。分布于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等省、区。

描述 多年生草本。株高40-80厘米。根状茎斜伸,颈部有褐色纤维状残叶柄。茎直立,具纵沟棱,分枝,下部疏被蛛丝状毛,上部有短糙毛。基部叶花期常凋落,下部叶和中部叶具长柄,卵状披针形,长10-16厘米,宽4-8厘米,羽状深裂,裂片5-8对,宽卵形或披针形,先端锐尖或钝,边缘有深波状或缺刻状钝齿,上面及边缘有短糙毛,下面有短柔毛和腺点;上部叶有短柄,裂片较狭,全缘。头状花序,数个在枝端排成疏伞房状,具短梗。总苞宽钟状或半球状,长10-15毫米,直径8-10毫米;总苞片约5层,疏被蛛丝状毛和短柔毛;外层苞片卵状披针形,顶端叶质,有栉齿状的附片,常反折;内层苞片线形,渐尖,顶端和边缘粉紫色,全缘。花冠粉紫色,长约12毫米。瘦果,长5-6毫米,圆柱形,暗褐色,冠毛2层,污白色,内层者长约8毫米,羽毛状。花、果期8-9月。

齿叶风毛菊


植物名称齿叶风毛菊

学名Saussurea neoserrata

所 属 科菊科

所 属 属风毛菊属

分布 北京见于门头沟区百花山。生于林缘及林间草甸。分布于东北、内蒙古、河北(雾灵山、赤城黑龙山)等省、区。朝鲜也有。

描述 多年生草本。株高30-80厘米。根状茎横走。茎直立,具纵沟棱,有狭翅,下部疏被皱曲长柔毛,单一或上部有分枝。叶质薄,基生叶花时枯萎;茎生叶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8-12厘米,宽2-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在茎上下延成翅,半抱茎,边缘有不规则的具尖头的牙齿,上面绿色,近无毛,下面苍白色,疏被乳头状柔毛,边缘被糙硬毛,上部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头状花序,多数,在茎顶排列成伞房状,有短梗;总苞筒状钟形,长8-10毫米,直径4-6毫米;总苞片4-5层,绿色或顶端稍带黑紫色,无毛或被微毛;外层苞片卵形,先端钝;内层苞片线状长圆形,顶端钝。花冠淡紫红色,长约10毫米。瘦果,圆柱形,具纵沟棱,长约4毫米,冠毛2层,淡棕色,内层冠毛长6-7毫米,羽毛状。花、果期7-9月。

用途 用途未详。

卷苞风毛菊


植物名称卷苞风毛菊

学名Saussurea sclerolepis

所 属 科菊科

所 属 属风毛菊属

分布 北京见于密云县坡头。生于山坡草地或林缘。分布于河北省。

描述 多年生草本。株高30-60厘米。茎直立,有纵沟棱,无毛或被疏糙毛,上部疏分枝。肿互生,纸质,无柄或下部叶具短柄;叶片长椭圆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3-12厘米,宽1-6厘米,先端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不规则锐齿牙状锯齿,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头状花序,在枝端单生,有长梗。总苞钟状,长约2-3厘米,直径2-3厘米;总苞片4-5层,外层的和中层的苞片卵状三角形至狭卵形,内层苞片长椭圆形至宽线形,反卷,边缘有细毛。花冠紫红色,长15-17毫米。瘦果,楔形,长5-5.5毫米,无毛,淡褐色;冠毛2层,外层冠毛短,细刚毛状,内层冠毛羽毛状,污白色,长约1.5厘米。花、果期8-9月。

美花风毛菊


植物名称美花风毛菊

学名Saussurea pulchella

异名 球花风毛菊
所 属 科菊科

所 属 属风毛菊属

分布 北京见于密云县及平谷县。生于林缘、灌丛及沟谷草甸上。分布于东北、华北、内蒙古等省、区。朝鲜、日本、蒙古、苏联也有。

描述 多年生草本。株高30-90厘米。根状茎纺锤状,黑褐色。茎直立,有纵棱,带红褐色,上部分枝,被短毛和腺点或近无毛。叶片长圆形或椭圆形,羽状深裂或全裂,裂片线形或披针状线形,先端长渐尖,全缘或具线状披针形小裂片及小齿,两面有短糙毛及腺点,有短柄或几无柄;上部叶披针形或线形。头状花序,在茎顶密集成伞房状,具长梗或短梗。总苞球形或球状钟形,直径10-15毫米;总苞片6-7层,疏被短柔毛,外层者卵形或披针形,内层者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顶端均具膜质、粉紫色、圆形具齿的附片。花冠淡紫色,长12-13毫米。瘦果,圆柱形,长约3毫米;冠毛白色,外层者短,糙毛状,内层者羽毛状,长约8毫米。花、果期8-9月。

乌苏里风毛菊


植物名称乌苏里风毛菊

学名Saussurea ussuriensis

异名 猪耳朵菜
所 属 科菊科

所 属 属风毛菊属

分布 北京见于密云县坡头,门头沟区百花山、东灵山。生于林下、林缘灌丛。分布于东北、华北、陕西、甘肃、青海等省、区。朝鲜、日本、苏联也有。

描述 多年生草本。株高30-80厘米。根状茎匍匐。茎直立,被疏柔毛或几无毛,上部有分枝。基生叶花时生存,与下部茎生叶均具长叶柄;叶片宽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6-10厘米,宽3-6厘米,先端长或短渐尖,基部心形或戟形,有时截形,边缘有粗齿或羽裂,上面及边缘有微硬毛并密布腺点,下面无毛或被疏柔毛;中部叶与上部叶渐变小,长圆状卵形或披针形以至线形,先端渐尖,基部截形或楔形,边缘有细锯齿,有短柄或无柄。头状花序,多数,在茎顶排成伞房状,有短梗,具线形苞叶。总苞筒状钟形,长10-12毫米,直径4-7毫米;总苞片5-6层,顶端及边缘常带紫红色,被蛛丝状毛;外层苞片卵形,顶端具短尖头;内层苞片线形,不反卷。花冠紫红色,长10-12毫米。瘦果,长4-5毫米;冠毛白色,2层,外层冠毛短,糙毛状;内层冠毛羽毛状,长约1厘米。花、果期7-9月。

用途 嫩茎叶可食。

大紫苞风毛菊


名称大紫苞风毛菊

分类 植物部山草类
异名 严登尔瓦(藏名译音)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大紫苞风毛菊属(Saussurea sp.)的数种全草。

形态特征
多年生直立草本,茎高10~20厘米。茎基有残存的纤维。全株密被白绒毛。叶线状或线状披针形,全缘或具少数尖齿,叶柄紫色。头状花序,顶生,花下有大形苞叶,纸质,卵圆形,紫色,两面生稀疏柔毛;苞片披针形;花全为管状,紫色;花冠上管部与下冠部几乎等长,冠毛在基部连合成毛环;花丝无毛。

生态环境
生于海拔4000~4500米的高山草丛中。分布于我国西南、西北各地。

采制
夏秋季采收全草。采后洗净,晾干捣烂鲜用;或晒干备用。用时煎汁服。

性能
味微苦,性寒。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人畜共用):治各种热性病,烦躁斑疹,咽喉肿痛,齿龈舌烂,痈疮发热,肠痈疮毒,化脓创伤,牲畜流感,出败,炭疽等症。

用量
猪羊30~45克,牛马60~120克。

附方
1. 治牛马咽喉肿痛方:大紫苞风毛菊,配龙胆草、蓝布裙、大力子、土胡连、香茶菜、紫堇、柴胡。煎服(《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2. 治肠痈疮毒方:严登尔瓦(大紫苞风毛菊)、配红梗蒲公英、紫堇各适量。煎水喂服,连服数剂(四川省若尔盖县红星畜牧兽医站经验)。

3. 治化脓性创伤单方:大紫苞风毛菊配垂头菊各适量。研末撒布患处(同上)。

备注
本品藏医作为重要的抗菌消炎药。谓可治牲畜出败、炭疽,仅供参考。

感谢您阅读“鲜之花网”的《风毛菊》一文,希望能够带您了解很多不同种类的花卉,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菊养花知识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