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春天,红得如火的木棉花,粉得如霞的芍药花,白得如玉的月季花竞相开放。它们有的花蕾满枝,有的含苞初绽,有的昂首怒放。”花在历来的文章诗篇中从不缺席,种花养花则是很多人与花相伴的一种方式。凭经验种养多肉,有时会遇到不少困难,其他人是如何解决多肉种植过程遇到的问题呢?鲜之花网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瓦苇属播种种子的活力问题》,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玩瓦苇属(Haworthia)播种3,4年了,从一开始的盲人摸象到如今勉强算是轻车熟路走了蛮多弯路。有过几千种子颗粒不出的的教训,也有过齐刷刷一箱子苗化水的伤痛。对于瓦苇属(Haworthia)种子的生命力究竟如何始终想探探底,恰好去年种子收得有点多,播种季节又忙,一大批种子没播,一直放到今年9月份,刚好可以看看陈年种子的发芽情况。其实此前我已经播过国外大仙的2年陈种子,有着惊人的发芽率和发芽势,甚至赛过我自己收的新鲜种子,但一直有点怀疑老外给我的是否陈年种子?这回终于可以看看自己的陈年种子了。

陈年种子的发芽率与新鲜种子并无明显区别,但相隔近一个月,苗的大小相差无几,而且从出苗过程来看,发芽势要稍差。这基本也符合自然规律,说明陈年种子虽然保持了活力,但显然品质有所下降。

多位朋友和我说他们的瓦苇属(Haworthia)种子播下去以后当年没出,结果第二年反倒出得不错,可见Haworthia的生命力其实是很强健的,与我收藏于干燥的冷藏环境相比,播于土中历经寒暑的种子依然能保持生命力确实更能说明问题,所以玩瓦苇属(Haworthia)播种的仙友在碰到发芽率不理想的时候不妨再多点耐心。

瓦苇属(Haworthia)新鲜种子的休眠以前有不少朋友有讨论过,后来已经被证实是子虚乌有的,但新鲜种子经过一定时间(并未试验过,因此无法提供量化数据)的冷藏后,其发芽势明显提高确是可以明显感觉出来的。而播种后隔年发芽的事实说明瓦苇属(Haworthia)种子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是可以被迫进入休眠状态的,否则不可能捱过寒暑。

说了那么多废话,总结起来就两句话。

1、瓦苇属(Haworthia)种子在进入休眠状态(无论是否人为)后,至少可以保持1年以上而基本不影响发芽率。

2、新鲜瓦苇属(Haworthia)种子人为地促使进入休眠状态后,当年播种可以提高发芽势,提高小苗的整齐度,便于管理。

Xzh52.cOM同步阅读

十二卷瓦苇属的播种与催芽


Haworthia十二卷指的万象,玉扇,寿一类的种子,Haworthias属于百合科,他们的根系每年更新。播种前Haworthia十二卷属的种子用温水浸泡浸泡,10-15分钟。这种方法已经曾经早期Haworthiad杂志有过讨论,可能是一个假设(未经证实的理论),但往往效果很好。如果你有发芽困难Haworthia的种子,为什么不试试呢?

1.需要播种子前,只要你要控制你的温度高于(15C)低于(20C),每天循环在这个温差,这是最佳的播种温度。生石花也是在这个温度范围内。

2.夏季不适合播种,如果夏季气温高于(27C)会阻碍发芽,会发芽的温度应该降低到(21C)最少全天有一部分时间是这个温度。

3.播种用的养殖土应该用到泥炭,泥炭用非常热的水浸泡被认为是会释放乙烷气体。释放的这种气体认为可能有助于打破任何存在于种皮上的抑制发芽的因素。顺带在底层泥炭还要混合一些粗沙,粗沙直径在2-3毫米。一般为1:1,不是按照重量,是按照体积。

4.播下的种子应该在播种基质表面,散射光中等亮度的水平,以获得更大数量的发芽率,看似乎并不那么重要,但是有资料已经证明有的品种在完全黑暗环境下完全不发芽,所以不要把它们放在一个黑暗的地方。

5.养殖用的盆子,养殖土都应该用微波炉或开水消毒,以减少苔藓,昆虫等造成的损失。

6.把种子播撒在盆土上后用保鲜膜盖上,扎上一些小孔,大约10X10的盆子10个孔,以利通风,一般10厘米以盆5-10个。

7.一般大约等待两个星期就会开始发芽。少数种类从播种到发芽仅需要2天,Haworthia出苗比较拖拖拉拉,可能需要长达2个月或以上才能完全出完,所以不要绝望2-3个月后在决定是不是没有发芽,不要把它们太快扔掉了!

8.发芽,要用喷壶经常轻轻喷一下下水,在幼苗期要经常保持盆土湿润,如果发现有菌丝则可以喷一下杀菌剂,这样以减少灰霉病的风险,就是莫明其面枯黄化水。什么杀菌剂请搜索本站。

9.只要你觉得最大多数种子发芽已经开始,那么就要经常打开保鲜膜,基本上白天盖上,晚上保持通风,免得灰霉病害了你一个金贵的种子。

10.保持相对温暖,幼苗(10C最低),这样就可以让他们长势良好,需要的阳光一般为宽敞明亮的阳台是十分合适的地方,切记不可太阳直射,最少正午的太阳不能照射。

瓦苇属(十二卷)小苗的移栽相关问题


一位在做玉扇和万象杂交的朋友谈到小苗移栽问题,他说他的小苗移栽后发根粗壮,生长明显提速。而我的寿类小苗在移栽后却表现为恢复过程漫长,生长缓慢。经过深入探讨,我找到了我的寿苗移栽问题所在。

Haworthia的胚根其实是细弱的幼态根,仅保证前期幼态性状阶段一段时间的固定与吸收养分的需要,自身形成层几乎不活动,不会变为后来的粗大肉质根,而幼态性状中后期阶段产生的1~2条根也与胚根类似,都是细弱的须根型幼态根,是随着小苗的生长,起到辅助胚根功能的作用,其吸收和固定能力有限,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当粗根出来后经常把小苗顶离土面。只有当相对较粗的,介于粗大肉质根和幼态根之间根系出现后,Haworthia的小苗生长才开始提速。这时辅以稀薄的根外追肥,将能获得最大的生长量。

Haworthia是单子叶植物,子叶后长出的2~3张叶片均为幼态叶片,基本没有品种性状的表现,如果播种时采用撒播的形式,而密度又比较高的话,很多人会采取移栽的方式来解决小苗拥挤问题。

移栽要注意几个问题:

首先是移栽时间,虽然Haworthia不是直根种类,不适合移栽,但过早移栽往往会延缓生长,移栽成活率低。我正好就碰到了前述问题,在播种后3个月,第一张叶片(子叶为0叶)才刚刚冒头时就进行了移栽,这时只有细弱的胚根,做到无损伤移栽难度较高,效率低下。而移栽后不但缓苗缓慢,小苗损失也较大,前期移栽的小苗我损失了大约5~10%,我想这还算是比较高的成活率了,因为移栽过程我已极度小心,尽量做到无损伤移栽。4个月后,移栽过的小苗和没有移栽的小苗生长量已经形成明显对比,没有移栽的小苗比移栽过的小苗整整多出一张叶片。要知道这个阶段多一张叶片与成株多一张叶片可是完全两个概念。所以2叶期之前的移栽是不值得提倡的。移栽时间还有一个参数,那就是季节。由于采用秋播,我的移栽季节是冬季,江浙的冬季虽然没有北方寒冷,但对于Haworthia来说却是生长最慢的一个季节。当然移栽前我已经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使用了地热线,以提高土温,获得土温与气温的温差从而促进新根的萌发,缩短缓苗时间。但事实却给我上了一课,由于移栽的小苗还太小,只有一条胚根,移栽又使它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所以虽然温差很适合新根发生,但植物体实在太小,自身代谢水平很低,让它积累出足够的能量产生新根需要漫长的时间,再加上冬季的低温,代谢水平就更低了,所以我移栽后的小苗的缓苗过程整整用了4个月的时间。综上所述,小苗移栽应在2叶龄以后的春季或秋季生长季节进行。

其次是移栽的基质。显然3叶龄左右的小苗用成苗的栽培基质是不行的,而如果用与播种一样的基质就达不到我们希望小苗移栽后生长提速及在一段时间内无需再移栽的目的。因此移栽基质要具备以下几个要求,一是基质要不容易滋生病菌,移栽多多少少必然会带来伤口,容易滋生或本身带菌的基质将会使小苗移栽成活率降低。二是必须与成株的基质一样要有一定的通透性,当然可以稍低。三是基质的均一性要好,肉则很容易造成同一容器不同部位的苗大小不一。均一性的另一个意思是,该基质必须是容易获得,而且不同批次获得的基质其物理化学性状要基本稳定。只有这样,才可以让我们总结经验,有针对性地适应在该种基质条件下,栽培措施如何去配套,以获得理想的效果。

然后是移栽工具的准备,本人使用镊子和一个小的托盘来拔苗、暂存和移栽。细雾喷雾器也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小苗比较小,用比较粗的喷雾器或洒水壶是无法完成移栽后浇定根水的程序的。其余的还有杀菌剂或抗菌剂,混在定根水中使用,以防止移栽造成的伤口受病菌侵害。薄膜和橡皮筋则是用于移栽后闷小苗用,本人采用橡皮筋与包装线结合的方式来解决扎口问题,效果比较好,您也可以采取其它的方式闷,如果你有一个小型温室,并且里面湿度很好,那么可以也可以省去闷的环节。

接下来就是具体的移苗工作,这点没什么可以说的,就是用镊子把小苗从播种容器里拔出放到小托盘里暂放,然后栽在新的育苗容器里。但有几个问题需要指出:

1、如果你需要移栽的小苗很多,用于暂放的托盘也无需很大,或者即便很大也无需一次栽里面放很多苗。因为无论小苗的叶片还是根系都很纤弱,暴露在空气很容易脱水,或许你肉眼看上去小苗并无大的区别,但实际上根毛已经受到很大的伤害,而且苗与苗之间尽量少堆叠或不堆叠,以免相互挤压造成微小的损伤,给病菌侵入制造机会。为了保证无损伤移栽,暂放的苗数越少越好,但拔一株种一株则显得效率太低,所以这个度要自己来把握,如果你在一个高湿(90%)的环境里做移栽工作,而托盘又够大,那么一次量大些也无妨。

2、移栽操作的整个过程,动作幅度尽量小,操作尽量轻翼,因为小苗是非常柔弱的,任何刚性的动作都容易对小苗造成伤害。

移栽后的管理,移栽好的小苗应该用喷雾器给足混有杀菌剂或抑菌剂的定根水,定根水的作用是使小苗的根系与基质尽量紧密结合,这对缓苗非常重要。其次,由于移栽后根系或根毛受到伤害,小苗的吸收能力下降,定根水营造的高湿环境可以缓解小苗的水分供应危机。给足定根水然后闷上整个移栽过程就完成了,与成株的移栽后管理一样,小苗移栽后也可以在散射光充足、温度适宜的地方存放1~2周,然后进入正常的小苗管理。

瓦苇属(十二卷)植物播种二法


一、瓦苇属的播种(基础编)

①准备:播种前,将种子放入冰箱冷藏(5~8℃)约一周时间,这样的话发芽会比较统一。

②时期:最低温度18℃以上的话任何时间都OK。

③用土:使用清洁保湿的植料(本园使用纯小粒赤玉土或纯小粒蛭石两种植料基本没有区别)

④播种方法:在土面上以5mm间隔播种不覆土。使用80%左右折光率的毛玻璃,遮光网,塑料袋等覆盖,保持90%以上的湿度,使用侵盆法保持土壤湿度,不要从上面浇水。

⑤位置:温室或室内的窗台等明亮的地方。如果在阳台或室外,最好有遮光物。

⑥管理:1至3周时间,种子基本发芽。发芽时基本不需要光照,但发芽后需要20%左右的光照,并要注意保持土壤湿度。

⑦移栽:约3个月后,用手可以拿住幼苗的时候就可以移栽,但为了防止腐烂,最好在7,8个月以后才是幼苗移栽比较理想的时期。

注意:第一次移栽对日后的成长关系重大。只有一根细线一样的根,移植的手法不好就很容易受伤。(使用干燥的移栽用土,移栽后要马上给水)

OB-1玉露的简易播种9月1日播种后一周后就变成照片(右)的样子了。瓦苇属的播种不麻烦,也不需要特殊环境。室内,室外,阳台都可以简单实现。

二、瓦苇属的播种(升级编)

虽然介绍的是在本园成功率接近100%的方法,但也不是说这个方法就是绝对的。对播种方法存在疑虑的朋友,以及实验了各种方法提高成功率的朋友,使用自己熟悉的播种方法也是没有问题的。

①在耐高温密封罐中装入约4cm筛过微尘的小粒赤玉土(小粒蛭石也OK)。

②使用瓶装水(自来水也没问题)喷雾,直到容器内的土壤湿透。

③将容器的盖打开,容器与盖一起放入微波炉加热后冷却。

④将采摘后用纸包好放入冰箱冷藏保存约一周时间(几个月也没问题)的种子做杀菌处理。

从冰箱里取出种子,放在纸巾上,用多菌灵喷雾。

⑤用多菌灵喷雾后将纸巾对折,吸掉多余的水分。

⑥杀菌后的种子直接播种到冷却后的容器中,然后拧紧盖子。

播种时间只要保持在18度以上、初夏~晩秋的任何时间都可以。保管场所在温室棚上、棚下、室内等均可,至种子全部发芽的10~20天里用报纸等遮盖、制造一个比较暗的环境对发芽会比较有利。全部发芽后、移到50%以上遮光的场所进行管理。6个月~1年、直到移盆不要打开盖子。

⑦移盆前一个月,将盖子打开叁分之一,让幼苗适应外面的环境。

⑧不同的品种幼苗大小也有差别、确认幼苗长到自己能处理的大小后(发芽后约6~10个月)移盆。

土壤不干燥的话、幼苗不容易从容器中取出,而且容易伤根。瓦苇属的种子从开花,结果,到采收约需要30天时间。采收后的种子要防止发霉及污染,为了统一发芽时间,冷藏保存是效果很好的。

喜欢《瓦苇属播种种子的活力问题》一文吗?“鲜之花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多肉植物相关的知识,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在夏季播种种子的花卉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