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朵是纷繁的。春雨把它浇灌,春风催它绽开。他们是美的使者,春的精灵。”人类的历史就是伴随花的历史,而种植花卉让人体验的乐趣更不一般。要侍弄好花卉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他人种植花卉的经验有哪些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紫薇煤污病和白粉病的防治”,希望对您的种植花卉有所帮助。

煤污病和白粉病是紫薇树苗常见的病虫害,根据我场和本人对紫薇树苗的实践,我们认为,要提高紫薇树苗的成活率,促使树苗健壮生长,应着重掌握以下对紫薇树苗煤污病和白粉病的防治措施:
紫薇煤污病
症状:首要损害叶片和枝条。在叶片正面和枝条、叶柄上,布满一层黑色的煤粉状物,影响光合作。煤粉状物有时可以剥落或被暴雨冲刷失踪。
病原:属于真菌中半知菌亚门的煤炱菌,菌丝暗褐色,串珠状,蒲伏于叶面。分生孢子形态多样,单胞、双胞或砖格状。分生孢子器竖立,长棍棒状,淡褐色,单胞,长3-4微米,宽2-3微米。分生孢子器也有近球形的,直径49-70微米。
传染路子:病原菌以菌丝在病叶、病枝等上越冬。由紫薇绒介及紫薇长斑蚜年夜量发生后,以其渗出出的粘液为营养,诱发煤污病菌年夜量滋生,6月下旬至9月上旬是紫薇绒介及紫薇长斑蚜的为害盛期,此时高温、高温有利于此病的发生。
防治体例:应实时防治好紫薇绒介及紫薇长斑蚜,是预防煤污病的关头身分。
紫薇白粉病
症状:紫薇白粉病在叶嫩梢和花蕾上发生。春夏日嫩梢、叶感病后扭曲变形,上覆一层白粉。叶开展后即可感病,叶上病斑圆形,上覆白粉。严重时也可连成一片。病叶提前脱落,影响发展。花受侵染后,概况被覆白粉层,花穗畸形,失踪去不雅鉴赏价值。
病原:为南方钩丝壳菌(UncinulaaustrolianaMcalp.),属核菌纲、白粉菌目。在叶两面生。
传染路子:紫薇白粉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发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布,侵染风险。病害一般在5月份起头发生,6月份趋于严重,7-8月份天色炎热时遏制或较轻,9-10月份又可再度病重。下部萌生的枝叶感病要重,场地湿冷、闷热、通风透光不良时病重。
防治体例:
1、园艺防治:紫薇萌生力强,沉的成树可于冬季剪除所有昔时生的枝条,断根病落叶,病梢,可以减轻侵染。家庭盆栽紫薇应实时摘除病叶,并将盆花放置在通风透光处。
2、药剂防治:可喷洒80%代森锌可湿性粉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20%粉锈宁4000倍液,或1%波尔多液,于5月中旬起,每隔10天喷1次,共喷3-4次。
友情提示:关于紫薇树苗更多资讯请登录爱花卉网(/)了解,遇到任何关于苗木问题我们都会尽可能的帮您解答,不至于让您束手无策。

XzH52.COM编辑分享

花卉种植常识:紫薇白粉病的症状和防治方法


紫薇树形优美,树干光滑洁净;顶生圆锥花序,花色艳丽,开花时正当夏季少花季节,而且花期长。紫薇在我国分布很广。紫薇也是一种容易遭受病虫侵害的园林绿化树种,白粉病是紫薇栽培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之一,发病后常使紫薇叶片枯黄、脱落,直接影响树势和观赏效果。

紫薇树形优美,树干光滑洁净;顶生圆锥花序,花色艳丽,开花时正当夏季少花季节,而且花期长。紫薇在我国分布很广。紫薇也是一种容易遭受病虫侵害的园林绿化树种,白粉病是紫薇栽培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之一,发病后常使紫薇叶片枯黄、脱落,直接影响树势和观赏效果。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紫薇白粉病的症状和防治方法。

一、紫薇白粉病表现症状

白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并且嫩叶比老叶容易被侵染。该病也危害枝条、嫩梢、花芽及花蕾。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白色小粉斑,扩大后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褪色斑块,上面覆盖一层白色粉状霉层,后期白色粉状霉层变为灰色。花受侵染后,表面被覆白粉层,花穗畸形,失去观赏价值。受白粉病侵害的植株会变得矮小,嫩叶扭曲、畸形、枯萎,叶片不开展、变小,枝条畸形等,严重时整个植株都会死亡。

二、紫薇白粉病发生规律

紫薇白粉病是以菌丝体在病芽、病枝条或落叶上越冬,翌年春天温度适合时,越冬菌丝开始生长发育,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并借助气流传播和侵染。天水地区,病害一般在4月开始发生,6月趋于严重,7~8月会因为天气燥热而趋缓或停止,但9~10月又可能再度重发。白粉病在雨季或相对湿度较高的条件下发生严重,偏施氮肥、植株栽植过密或通风、透光不良均有利于发病。

三、紫薇白粉病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园艺防治 紫薇萌枝力强,所以对发病重的植株,可以在冬季剪除所有当年生枝条并集中烧毁,从而彻底清除病源。盆栽紫薇如果发现感染了白粉病,要及时摘除病叶,并将盆花放置在通风透光处。田间栽培要控制好栽培密度,并加强日常管理,注意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的施用量,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

3、药剂防治 春季萌芽前可喷施波美3~4石硫合剂;生长季节发病时可喷施必菌鲨800-10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20%粉锈宁(即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发病严重时,可以喷施喷克菌2000-3000倍液,能及时有效的控制病害的发生。

花卉种植科普:牡丹煤污病的防治


牡丹品种繁多,色泽亦多,以黄、绿、肉红、深红、银红为上品,尤其黄、绿为贵。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国色天香”之称。下面介绍一下牡丹煤污病的防治。

症状花序、枝条和叶片上的症状基本相似。在叶片上,一层疏松、网状的黑色霉状物覆盖于叶面,减少叶片的光合作用面积,便易整层从叶面抹去。

国外报道的有关病原菌近10种。国内已发种2种:CapnodiummangiferaeP.Henn.和Cladospo-riumherbarum(Pers.)Link,前者属于子囊亚门煤炱属,引起的病害常称煤病,后者属半知菌亚门枝孢属,引起烟霉病。

传染途径同翅目昆虫(如蚜虫、介壳虫)等分泌的蜜露粘附于寄主表面,蜜露中所含的糖、氨基酸和蛋白质是煤菌类的天然培养基,病菌大量繁殖,成为片层状的黑霉覆盖于枝、叶上。

防治方法

该病由蚧虫、蚜虫诱发引起,因此,应及时防治虫害。

花卉种植科普:紫薇树白粉病的防治技巧


紫薇树白粉病主要侵害紫薇叶片,嫩叶比老叶易感染。嫩梢和花蕾也能受侵染。叶片上出现白色小粉斑,扩大后为圆形病斑连成片。严重者致整个叶片枯黄,引起早落叶,温度在19-25℃,相对湿度100%的条件下最易发病。

紫薇树白粉病主要侵害紫薇叶片,嫩叶比老叶易感染。嫩梢和花蕾也能受侵染。叶片上出现白色小粉斑,扩大后为圆形病斑连成片。严重者致整个叶片枯黄,引起早落叶,温度在19-25℃,相对湿度100%的条件下最易发病,主要发生在春、秋季,尤其秋季发病最严重,病原菌以菌丝体在芽或以闭囊壳在落叶上越冬,由气流传播,生长季节能多次侵染。发生白粉病后,其光合作用强度降低一半以上,病叶蒸腾强度增加,加速叶片衰老、死亡。

紫薇树白粉病防治方法:

1、加强施肥,注意排水以免湿度过大;2、减少侵染源,结合秋、冬季修剪,消除病枯枝并集中烧毁,生长季节注意及时摘除病芽、病叶和病梢。

3、植株发病时可喷洒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10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几种药剂交替使用效果更佳。

月季白粉病的防治方法


月季白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危害月季、蔷薇科植物等花卉,5月中下旬初次侵染,6、7月份蔓延,受害后,叶面、嫩梢上生一层白色粉状物,发生严重时叶片变黄脱落,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和开花,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月季白粉病的防治方法吧!

危害症状

白粉病危害月季的叶片、嫩梢、花蕾及花梗等部位。嫩叶染病后,叶片皱缩、卷曲呈畸形,有时变成紫红色,老叶染病后,叶面出现近圆形,水渍状褪绿的黄斑,与健康组织无明显界限,叶背病斑处有白色状物,严重受害时,叶片枯萎脱落。嫩梢及花梗受害部位略膨大,其顶部向地面弯曲。花蕾受侵染后不能开放,或花姿畸形。受害部位的表面布满白色粉层,这是白粉病的典型特征。

发生规律

白粉病一般在温暖、干燥或潮湿的环境易发病,降雨则不利于病害发生。施氮肥过多,土壤缺少钙或钾肥时易发该病,植株过密,通风透光不良,发病严重。温度变化剧烈,花盆土壤过干等,使寄主细胞膨压降低,都将减弱植物的抗病能力,而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注意土壤湿及时浇水。温室栽培时,应增加通气,使湿度不致过高。合理施肥,氮肥不宜过多,应适当增施钾、钙肥,以增强植株长势,保持健壮的植株,本身就抗御了自然界栽培技术杂菌的侵袭。

2、适时修剪整形,去掉病梢、病叶,改善植株间通风、透光条件。室内盆栽月季,应置于通风良好、光照充足之处。早春修剪和销毁所有死亡的感病枝梢,可以减少侵架来源。初期病叶应及早摘除。

3、使用药剂防治时喷药要全面周到,保护好幼嫩部位,新梢生长盛期和雨季应增加喷药次数,发病初可选用15%粉镜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0%粉锈宁乳油2000倍液,或50%多流悬浮液3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和75{百菌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花卉种植技术:芍药白粉病的防治


芍药被人们誉为“花仙”和“花相”,且被列为“六大名花”之一,又被称为“五月花神”,因自古就作为爱情之花,现已被尊为七夕节的代表花卉。

芍药白粉病的症状

叶片上产生白色粉霉斑,常扩大接连成片,甚至覆盖整株叶片和茎杆,引起植株早衰或枯死。

芍药白粉病的传染途径

病菌以闭囊壳(病叶上小黑点)在病残体上越冬,产生子囊孢子,引起初侵染。以分生孢子不断进行再侵染。

芍药白粉病的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施氮肥不宜过多,应适当增施钾、钙肥,以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力。适时修剪整形,去掉病梢、病叶,改善植株间通风、透光条件。室内盆栽时,应置于通风良好、光照充足之处。冬季要控制室内温湿度,夜间要注意通气。秋末冬初移入温室(或冷窖)前,应仔细检查,发现病叶、病梢立即剪除并烧毁,以免带入室内传播蔓延。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粉锈宁的残效期可达20~25天,喷药后受病害部位的白层暗灰色,干缩并消失。

花卉种植科普:牡丹白粉病的防治


白粉病表现为叶片上产生白色粉霉斑,常扩大接连成片,甚至覆盖整株叶片和茎杆,引起植株早衰或枯死。下面介绍一下牡丹白粉病的防治方法。

症状:叶片上产生白色粉霉斑,常扩大接连成片,甚至覆盖整株叶片和茎杆,引起植株早衰或枯死。

病原物:ErysipheaquilegiaeDC.etMer.,称耧斗花白粉菌。

传染途径:病菌以闭囊壳(病叶上小黑点)在病残体上越冬,产生子囊孢子,引起初侵染。以分生孢子不断进行再侵染。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

施氮肥不宜过多,应适当增施钾、钙肥,以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力。适时修剪整形,去掉病梢、病叶,改善植株间通风、透光条件。室内盆栽时,应置于通风良好、光照充足之处。冬季要控制室内温湿度,夜间要注意通气。秋末冬初移入温室(或冷窖)前,应仔细检查,发现病叶、病梢立即剪除并烧毁,以免带入室内传播蔓延。

2、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粉锈宁的残效期可达20~25天,喷药后受病害部位的白层暗灰色,干缩并消失。

以上就是牡丹白粉病的防治的介绍,你了解了吗?

花卉种植科普:如何防治月季白粉病


白粉病 白粉病主要危害月季的叶片、嫩梢、花蕾及花梗等部位。嫩叶感病后,叶片皱缩,卷曲成畸形,有时变成紫红色。

白粉病 白粉病主要危害月季的叶片、嫩梢、花蕾及花梗等部位。嫩叶感病后,叶片皱缩,卷曲成畸形,有时变成紫红色。老叶感病,叶面出现近圆形,水渍状褪绿黄斑,严重受害时,叶片枯萎脱落。嫩梢及花梗受害部位略膨大、其顶部向地面弯曲。花蕾受侵染后不能开放或花姿畸形,受害部位表面均匀布满白色的粉层。露地栽培月季,白粉病以春季(五六月)和秋季(九十月)发生较多,为发病高峰期。温室栽培月季,白粉病可周年发生。室温在5℃以上时,白粉病便可发生危害。气温高、湿度大、闷热、通风差时发病较重。

防治措施

1.施用氮肥不宜过多,应适当增加钙钾肥的用量,使植株长势强健,增强抗病能力。

2.发芽前喷3至4波美度石硫合剂,消灭越冬病菌。

3.发病初期喷15%粉锈宁10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倍液。

花卉种植:秋海棠白粉病


【秋海棠白粉病的分布】上海、江苏、河南、河北等地。【秋海棠白粉病的症状】叶、苞、花上发生。初在叶表现生白色粉状斑点,白粉逐渐蔓延到整个叶片。严重时可使叶片枯焦。茎、共出现同样症状。

【秋海棠白粉病的分布】上海、江苏、河南、河北等地。

【秋海棠白粉病的症状】叶、苞、花上发生。初在叶表现生白色粉状斑点,白粉逐渐蔓延到整个叶片。严重时可使叶片枯焦。茎、共出现同样症状。

【秋海棠白粉病的病原】病原为真菌,白粉菌(Erysiphesp.),上海仅见粉孢霉(Oidiumsp.)。

【秋海棠白粉病的发病规律】国外报道各种秋海棠及杂交种都可感病,受害程度有差别,上海仅在温室中的蛤蟆海棠上见过此病。病菌还危害菊科花卉。温室内湿度过高,容易发病;病菌不耐高温,夏季病害受到抑制。

【秋海棠白粉病的传染途径】病菌主要以闭囊壳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放射出子囊孢子进行传播,进而产生无性孢子扩大蔓延。引致该病流行。发病温限16-24℃。

【秋海棠白粉病的防治方法】

1、合理用肥,避免密植,改善通风条件。摘除病叶。

2、发病初期及时喷洒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粉剂1000-15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40%多o硫悬浮剂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600倍液、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或喷施20%粉锈宁4000倍液。还可以在发现植株染病首先清除病叶,然后用75%百菌清(chlorothalonil)和5%粉锈宁(triadimefon)可湿性粉剂分别对水稀释500倍液,轮换或混合喷施,连续一个月,5~6次。上述药物对白粉病有良好的疗效,但必须考虑喷药间隔时间,以每5d施药一次最佳。对于感病严重的植株在其叶片背面也要喷洒药物。在白粉病得到控制后,仍要用上述药物或50%多菌灵(cabendazim)500倍液每隔15d喷施一次。对幼叶、嫩芽和花部不宜施药过多,防止烧伤植株和幼嫩器官。

3、加强管理引进新材料时,无论是从外地还是在附近市场上购买的植株、种苗都要进行严格检查,尽量杜绝病株的引入;在野外采集野生植物时应选取健康无病植株。搞好栽培环境的清洁卫生,经常及时清除植株上的病枝老叶和掉落的残花败叶,消除滋生病害的隐患。棚内通风,如遇连续阴雨,应多开门窗。适当增施有机肥、复合肥和钾肥等,不偏施氮肥,以提高植株抗病力。

种植知识:紫云英种植之白粉病的防治


紫云英固氮能力强,氮素利用效率也高,株体腐解时对土壤氮素的激发量很大,在我国南方农田生态系统中维持农田氮循环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介绍一下紫云英种植之白粉病的防治。

白粉病是紫云英上常见病害,全国各种植区普遍发生,严重影响干草产量和质量。

症状初期叶两面再现局部由病原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构成的白色粉斑,后迅速覆盖叶片的大部或全部。

病害流行时,整个草地如同喷过白粉。严重时,可使叶片变黄或枯落,种子不实或瘪劣。后期白色病斑上产生许多黑褐色小黑点,即病原菌的闭囊壳。

紫云英白粉病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

(2)加强田间管理。

适期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适时灌溉,雨后注意排水;合理利用草地,适时刈割,适度放牧,防治病害蔓延。

(3)药剂防治。

科研地或种子繁育地,可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粉锈宁等药剂进行防治。上述药剂与防病高脂膜剂进行复配混用,可显著提高防效。

以上就是紫云英种植之白粉病的防治的介绍,你了解了吗?

粉红的花瓣,金黄的花蕊,一朵朵,一串串,团团相依,簇簇拥抱。但凡有生活情趣的人都喜欢花,有赏花则相应有种花,种花的乐趣更不一般。花卉的种植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做好的,人们有哪些种植花卉的经验呢?以下是花卉网小编收集整理的“紫薇煤污病和白粉病的防治”,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