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春天,红得如火的木棉花,粉得如霞的芍药花,白得如玉的月季花竞相开放。它们有的花蕾满枝,有的含苞初绽,有的昂首怒放。”没有人不喜欢花的,花卉种植已经成了现代经济的一大版块。如果想种植好花卉,就需要不断地学习相关的知识,我想你遇到问题时希望有人来帮助吧?下面是由鲜之花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趣谈中国桃花文化”,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的桃树约在汉代传播到亚洲周边地区,从波斯传入西方,现世界各国都有种植。我国的桃树约有1000个品种,分果桃和花桃两大类,其中油桃和蟠桃用作果树栽培,花桃和碧桃主要供观赏。观赏桃花常见种类有碧桃、白花碧桃、红花碧桃、绛桃、单瓣白桃、撒金碧桃、垂枝碧桃、千瓣碧桃、绿花桃、菊花桃、寿星桃、紫叶桃等。桃花是中国传统的园林花木,其树态优美,枝干扶疏,花朵丰腴,色彩艳丽,为早春重要观花树种。桃的果实是著名的水果;桃核可以榨油;其枝、叶、果、根均能入药;桃木细密坚硬,可供雕刻用。 桃花的优美,在于它以独有的色彩之美和姿态之美,与周围的景物能融为一体,形成一种和谐的美。在园林中红桃与绿柳搭配,桃花烂漫,柳枝飘荡,春风拂面,桃红柳绿,可谓春风过柳如丝绿,晴日蒸桃出小红。桃花与竹配植,可达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意境。桃花与青松配植,则更能突出桃花的艳丽和雅致,营造出中国园林春季独特景观。 尽管桃花未被列入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列,但它却是中国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花。迄今我国有多处观赏桃花的胜地,著名的有北京植物园、广州石马、杭州西湖、上海南汇、保定顺平、江西庐山、桂林恭城、四川成都、兰州安宁、湖南桃花源和桃花江等地。台湾桃园市过去因县内遍植桃花,缤纷馥郁,而有桃仔园或桃涧之称,清光绪12年(1886年)正式以桃园为名,1941年建制为桃园县,桃花亦成为市花。 桃花在中国是繁荣幸福、吉祥美满、和谐喜庆与热烈的象征。人们将桃树视为五木之精,将桃花作为美好事物的化身。向恋人贈送桃花,表示深切相爱;送给老师,寓意桃李满天下,表示对恩师慰问及不忘教诲之恩。人们将理想生活环境称为世外桃源;将太平盛事称为桃林;称赞美女姣好容貌是艳若桃花。脍炙人口的刘备、关羽、张飞的桃园三结义,使桃花又成为生死患难友谊的象征。 历代诗人留下大量歌咏桃花的诗篇。白居易诗云:一树红桃亚拂地,竹遮松荫晚开时。非因斜日无由见,不是闲人岂得知?寒地生材遗较易,贫家养女嫁常迟。春深欲落谁怜惜,白侍郎来折一枝。形容了满树桃花盛开时的美丽景致,并以花比红颜,以红颜比人才,表达诗人爱花要像珍惜人才一样的心境。刘禹锡诗云: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描述了唐代民间观桃花的盛景。唐代书生崔护,在长安城南郊外春游,见到一位美丽姑娘站在盛开的桃树下。因口渴,崔护向姑娘讨了一碗水喝,心中很感激,只因萍水相逢不好意思讲话,使怅然离去。翌年同一天,崔护高中后又来这里,只见双门紧闭,不见姑娘,便在门上题诗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古往今来,关于桃花的众多诗词歌赋,描述了桃花的千姿百态,融进了种种爱恨情仇及喜怒哀乐的感情,是我国悠久花文化中的瑰丽珍宝。

XzH52.coM文章精选

中国十大名花的文化内涵


1、梅花:中国文化精神的象征

梅花是中国特产名花。我国人民自古用梅、爱梅、赏梅、吟梅、艺梅,对它有着深厚的民族感情。人们把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把梅、兰、竹、菊称为“四君子”。梅花不畏严寒,在冰中孕蕾,雪里开花,早早地报道春天的到来。“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元·杨维祯)梅花这种“凌寒独自开”的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品格和独步早春的精神,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坚强刚毅之伟大精神的象征。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民族英雄、革命家、爱国志士都喜欢用梅花的形象、气质来比拟自己的意志和胸怀,以梅花的性情和精神来象征自己的品格和情操。

2、牡丹:国色天香

牡丹与梅花,两者都是特产我国、久负盛誉的传统名花。清代末年牡丹是中国的国花,辛亥革命后梅花是我国的国花,它们都登上过中国国花的宝座。现在,又有人提出把梅花、牡丹都作为我国的国花,以便让祖国遍开姊妹花。由此足见它们在中国名花中居于平分秋色的首席地位了。然而,它们毕竟还是有着很大区别的:如果说梅花重精神、风韵至上的话,那么,牡丹就是凭天资,“国色天香”了。原产中国的牡丹,因其色泽艳丽,玉笑珠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被尊为花中之王,历来被中国人民视为富贵吉祥、繁荣幸福的象征。

3、菊:有黄华

每当秋风萧瑟、百花开尽、万木凋零的时节,在中国南北的庭院里,一种英姿挺秀、色彩艳丽、飘香吐蕊的花卉,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赏者,它就是世界闻名的中国传统名花---菊花。它那傲霜餐露的特性,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勇敢、坚强之优秀品质的象征。

相传早在5000多年前的炎帝时代,神农氏就把菊花作为上等药品了。书中曾有这样的记载:“南阳郦县有菊潭,饮其水者皆寿。”说的是当时中国的菊花就野生在山谷溪旁和水潭边,潭水清香甘甜,当地居民饮了多能长寿。从此,人们都争将菊花带回,种在池边、井旁,一年复一年,越传越广。所以菊花广泛流传于民间。

4、兰花:空谷佳人

兰花是我国古老而著名的花卉之一。它姿态秀美,芳香馥郁,古人誉为“香祖”、“王者之香”、“天下第一香”,也有说“兰之香盖一国,可称国香。”但中国人民爱兰,不只是因为兰花特别香的缘故,更在于它的品质高洁。

兰花原来生长于深山幽谷之中,素有“空谷佳人”之誉。《家语》说:“孔子曰与善人交,如入藏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俱化。”兰花“不因人而芳,不择地而长”,被誉为正人君子。屈原受谗,一腔忠愤,终身佩着兰花,以示反对奸邪。以后,人们历来把温馨、素雅的幽兰作为高洁、坚贞的象征,并与梅、竹、菊并列,合称“四君子”。还常以“兰章”喻诗文之美,以“兰交”喻友谊之真。毫无疑问,兰花有着浓郁的中国文化色彩和民族特色,深受人们喜爱。

5、月季:花中皇后

在姹紫嫣红的百花园中,月季恐怕是最为人熟悉、最惹人喜爱的了。它那秀美的花容、艳丽的色彩、馥郁的芳香,常令人留连忘返,特别是它那“四季常开”的特性,更为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雅士赞咏。“花落花开无间断,春来春去不相关;牡丹最贵惟春晚,芍药虽繁只夏初;惟有此花开不厌,一年长占四时春。”(宋·苏东坡)宋代徐积则称道:“谁言造物无遍处,独遣春光住此中,叶里深藏云外碧,枝头常借日边红,曾陪桃李开时雨,仍伴梧桐落叶风,费尽主人歌与酒,不教闲却卖花翁。”因此,月季被誉为“花中皇后”,成为大众心目中的第一号名花,也是世界各国人民最喜欢的花卉之一。

6、杜鹃:花中西施

每逢农历三四月间,伴随着杜鹃鸟的啼叫,那漫山遍野的杜鹃花便追赶着春姑娘的脚步而怒放了,映得满山红遍,红得如霞似火。可这一花一鸟,为什么都以“杜鹃”命名呢?要回答这一问题,就要追溯我国古代那一个哀怨凄婉的传说。

周朝末年,蜀国国王杜宇在蜀称帝,号望帝,后来,他把帝位让给他的国相开明,自己隐居山中。他死后,蜀人很怀念他,说他的精魂化作了子规鸟,就称子规鸟为杜鹃鸟。每当农历三月的暮春,杜鹃鸟到处叫着“不如归去,不如归去……”的悲凄声音。它啼得口角流血,那殷红的鲜血化作了漫山遍野的映山红花,于是,人们称这种映山红为杜鹃花。“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因此,在人们心里积淀中,杜鹃鸟、杜鹃花都成了思乡怀旧、哀怨伤感的意象。

今天,我们栽培的杜鹃花已远不止这“杜鹃似血”的红色品种,更有白、绿、粉、紫、朱、黄、镶边、嵌条等单色和复色,花型也不只是单瓣小喇叭,还有双套、半重瓣、重瓣、花中有花等类型,鲜艳夺目,五彩缤纷,千姿百态,它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的幸福关满,唤起人们热烈而美好的感情,因此,杜鹃花早已以这美好、吉祥的形象,登上了我国不少省、市“省花”、“市花”的宝座,有的城市还有杜鹃园、杜鹃广场、杜鹃街道、杜鹃居委,足见我国人民对杜鹃花的厚爱。

7、山茶:不是寻常儿女花

山茶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早在唐、宋时代,山茶即已盛植于庭院,被视为花中珍品,以后历代均有吟咏赞誉山茶花的诗篇。清朝的李渔在其著作《闲情偶寄》中曾如此描述过山茶花:“花之最不耐开,一开辄尽者,桂与玉兰是也;花之最能持久,愈开愈盛者,山茶、石榴是也。然石榴之久,犹不及山茶;榴叶经霜即脱,山茶戴雪而荣。则是此花也者,具松柏之骨,挟桃李之姿,历春夏秋冬如一日,殆草木而神仙者乎?又况种类极多,由浅红以至深红,无一不备。其浅也,如粉如脂,如美人之腮,如酒客之面;其深也,如朱如火,如猩猩之血,如鹤顶之朱,可谓极浅深浓淡之致,而无一毫遗憾者矣。得此花一二本,可抵群花数十本。”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山茶的赞美之情,山茶的花期之长、品格之坚、种类之繁、花色之艳,其综合性状独冠群芳。

8、荷花:出淤泥而不染

在1990年北京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上,那一曲大型的“荷花舞”,使现场和电视机前的千千万万个海内外观众都沉醉在中国民族舞蹈那优美、动人的艺术氛困里。“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荷花不仅以这种特有的高尚品德博得了许许多多古今诗人、画家以及其他名人高士、平民百姓的极力推崇,而且,它那白藕扎入泥里,花、叶挺出水面的质朴无华,也备受人们的深深赞美。可以说,荷的精神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

9、桂花:芳根原本在月宫

中秋月明、天清露冷、百卉凋零之际,庭前屋后、公园绿地的桂花便一树树地盛开了。“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健)在这空气中浸润着甜甜的桂花香味的中秋之夜,这冷露,这月色,这花香……周围环境中那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样的澄静素洁,清新幽远。花好月圆,良辰美景,最能触发离情,引人遐想……

“树乃月中之树,香亦天上之香。”中国的桂花,中秋的明月,自古就被我国人民联系在一起编织出脍炙人口的优美传说。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朝。《太平御览》卷九五七中就引载了《淮南子》“月中有桂树”的说法。唐代小说中的吴刚伐桂之说,更是我国民间流传甚广的美谈。段成式《酉阳杂俎·无咫》载:“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将桂花与月宫、嫦娥、吴刚联系在一起,故颇富神秘传奇的色彩,使世人无不心向往之。唐代宋之问《灵隐寺》诗云:“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吟诵的就是此事,而成为千古名句。

10、水仙:凌波仙子

说起水仙,人们就会想到这一家族的许多成员,如花色鲜黄的丁香水仙、花边红色的红口水仙、花冠似喇叭的喇叭水仙等,但这些种类都是原产欧洲的“洋水仙”。而我国民间广为流行的清供佳品水仙花,则是原产我国浙江、福建、台湾等地的中国水仙,它是南欧水仙的一个变种。

中国水仙的美名很多。因其一柄直立的花茎上有花4~8朵,故属“多花水仙”类。水仙花的花被裂片乳白色,副花冠浅杯状,鹅黄色,因而有“金盏银台”之称。但中国水仙最通俗的名称就叫“水仙”,《百花藏谱》说:“因花性好水,故名水仙。”如果说荷花是“出淤泥而不染”话,那么水仙更是圣洁的花,因为它在清水中便可生长、发芽、抽茎、开花,而根本不与淤泥为伍。水仙花色乳白,清新高洁,淡雅幽香,沁人肺腑,点缀书案窗台十分典雅。特别是只要掌握水养的时间,便使水仙的花期随人所愿,在元旦、春节或是元宵之夜开放,水仙就更惹人喜爱了。

奇花异草趣谈


出汗——瓣鳞花

瓣鳞花出汗是为了避免体内盐分过多而伤害自身。它就像人一样,汗中含有盐分。当“汗滴”从叶片表面蒸发掉时,叶片上留下一层洁白的盐霜,大风一刮,全部抖落地上。

放炮——马勃菌

当不小心触动这种菌时,它便爆炸开来,响声过后,便是“硝烟弥漫”。马勃菌的爆炸有利于其灰尘状孢子的散发。

旅行——苏醒树

干旱时,苏醒树自己将根从土壤中拔起,卷成小球状,随风滚动。遇到有水的地方,它又马上伸出根来,重新“安家落户”。如果居住地又变得干旱起来,它又会“卷起铺盖”开始新的旅行。

放火——“看林人”

“看林人”不护林,却是纵火犯。它的花朵和茎叶内有一种极易引起火灾的芳香油脂,森林中空气干燥时,“看林人”就会自燃,造成森林大火。

秦笛——笛树

笛树的叶子很特别,像喇叭,叶末端有一个小孔,小孔的大小随叶子大小变化。一棵笛树上好像有千万支笛子,随大小不同的风奏出不同的音乐。

散步——步行仙人掌

在秘鲁的沙漠地区,生长着一种会“行走”的植物,名叫步行仙人掌。这种仙人掌的根是由一些带刺的嫩枝构成的。它能够随着风的吹动,向前移动很大的一段距离。根据植物学家的研究,步行仙人掌不是从土壤中吸取营养,而是从空气中吸取的。

植物行为趣谈


在茂密的大森林中,有些树木在面临害虫侵袭时,能在60m的距离内,从空中传递信息,发出警告,招呼临近树木作好抵抗害虫入侵的准备。

在茫茫沙漠上,有种植物在遭到捕食者袭击时,能立刻向敌人喷出毒液,以吓跑或杀死敌人。

在马来西亚的一个岛屿上,生长着一种巨大的食肉植物,它的叶子能把接近它的人包裹起来吃掉。

这些现象如发生在动物世界中不足为奇,然而上述的每一个实例都是发生在“植物王国”里。而且,这些只不过是生物学家们在“植物王国”中发现的全部惊人行为的很少一部分。生物学家们称这些现象为植物的行为。

以前很长一段时间,许多人认为,只有动物才具有复杂的各种各样的行为。现在生物学家们发现,如果给植物装上“脚”,植物也会奔跑。植物能够做动物所做的一切事情。“植物王国”里的“臣民”们常常能像动物一样行动,对各种刺激作出迅速而有效的反应,既令你感到神奇奥妙,又饶有趣味。

奇特的摄食行为

动物吃植物,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然而,自然界里却有500多种吃动物的植物。它们的新陈代谢类型按同化作用分既是自养型又是异养型。

1851年,美国植物学家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沼泽地带发现了一种名字叫“达尔利克多尼亚”的食虫植物。这种植物从地下直接长出一束有1m多高的管筒,筒口有一顶盔形帽子,管筒里贮存着有毒的粘液。贪吃的害虫一脚踩空,不小心跌了进去,必将毒发身亡。有时,就连贪玩的小鸟也难幸免。

猪笼草的捕食行为也很奇特。它的叶子长出一个像南方人运猪用的竹笼般的口袋,笼底能分泌又香又甜的汁液,上面还有一个小盖子,这是专为某些贪小便宜的昆虫设计的一个颇具诱惑力的“陷阱”;如果昆虫经受不住诱惑,那么它们肯定是自投罗网,死路一条。

瓶子草的捕食方式和猪笼草异曲同工,它的叶片变成“酒瓶”状,瓶内盛有可以消化小动物的消化液,昆虫等小动物如不小心跌入瓶中,就别想再爬出来。

食虫植物的这些奇异特性,为人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如我们可利用食虫植物来捕捉臭虫、苍蝇、蚊子和蟑螂等害虫,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减小传染病的发病几率。

有效的防御行为

植物和动物一样具有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

我国的喜马拉雅山上有一种叫“眼镜草”的植物,其样子很像一条昂首吐舌的眼镜蛇,使“敌人”望而生畏,其形态有利于它的生存。

日本科学家发现蕨类和万年青等植物中含有大量类似蜕皮激素的物质,昆虫吃了以后就会加速蜕皮,提早化蛹,最后因发育不全而死亡。

美国科学家发现:某些柳树在毛虫即将来袭以前,叶片中的细胞会分泌出一种生物碱,使叶子变得异常苦涩,难以下咽。一些饿得发昏的昆虫忍不住饥饿时,要吃柳树的叶子,叶子便会释放出一种激素,促使亚麻酸转化为茉莉酮酸。这种酸再促使叶子中的部分细胞制造一种叫蛋白酶抑制剂的酶。这种酶可以使食叶的昆虫消化不良,还可以帮助叶子细胞制造出一种叫缩胆囊素的化学物质,诱使昆虫感到吃得够饱了。昆虫产生已经吃饱的幻觉以后,便自动走开了。

生长在南美洲热带森林里的马勃菌,如果人不小心碰着它,它就会像炸弹一样爆炸,冒出一股浓烟,使人和其它高等脊椎动物咳嗽、流泪、奇痒,从而保护了自己。据说,当地印第安人很早就利用此菌作“催泪弹”抵抗过敢来侵犯的敌人。

落叶松、太平洋水松、美洲梅中含有保幼酮,昆虫吃了后会变成既不像虫又不像蛹的“二不像”怪物,最终导致害虫死亡。甘蓝、芥菜等能合成令各种细菌和害虫讨厌的芥子糖苷,来犯者闻到后,只好退避三舍。

有趣的运动行为

运动并不是动物所独有,植物同样它具运动行为。有些植物的运动行为不仅奇妙而且有趣。

美国西部有一种奇异的植物,秋天干枯以后,就卷成一个圆球,风一吹动,它就在空中旋转或在地下打滚,一边滚,一边就把种子撒播出去,让种子明年在新的地方发芽、生长、传种接代。

印度有一种观赏植物叫跳舞草,它的叶子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终年不疲倦地划着椭圆形曲线。原来,这种草的叶子周期性运动是由单侧光刺激引起的。

南美洲有一种叫日轮花的植物,花开得十分娇艳,并且能发出一种像兰花一般的香味。它的叶子特别长,约有30cm。如果有人想去采摘叶群当中美丽又芳香的花朵,不小心碰到它的叶或花,叶子马上像八爪鱼般卷过来,将人的胳膊拉住,并且将人按在潮湿的泥土中。这时它立刻发出一个信号,那些躲在花朵附近的毛蜘蛛就会蜂拥而上,直到把一个活生生的人弄死吃光才离开。然后继续埋伏在原地,耐心地等待下一个“采花贼”。

原产地中海区域的喷瓜,果实成熟以后,“肚皮”里充满了浆水,对外果应形成强大的膨胀力,当外力一碰,或果柄产生离层而断裂脱落时,“啪”的一声,浆水和种子就像开炮似的喷射出去,射程可达6m左右。

相亲相克行为

将两种植物种在一起,常常出现这样一些有趣的现象。有些表现“相亲相爱”,相互助长;有些则冤家对头,“八字相克”,搞得不是一方受害,就是两败俱伤。这种现象就是植物间的相亲相克行为。

如果把蓖麻和芥菜种在一起,虽然前者要比后者粗壮许多,但前者下部的叶子会大量枯黄而逐渐死去。如果让番茄和黄瓜生活在同一个“房子”里,它们就会彼此天天赌气,不好好地生长,因而导致减产。如果甘蓝和芹菜间种,两者生长都不会好,甚至死亡。

在葡萄园种甘蓝,葡萄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在森林里,如果栎树和榆树碰到一起,那么你会发现栎树的枝条会背向榆树弯曲生长,力求远避这个“坏邻居”。

上述这些现象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很多植物会从体内分泌出某种气体或汁液,影响或者抑制了其它植物的生长。但也有些植物的分泌物对某些病毒、细菌和害虫有很强的杀伤力,因而,它能同其它植物相处甚密,相得益彰。因此它们能互惠互利,长期共存。

如果韭菜和甘蓝间行种植,就能使甘蓝的根腐病减轻。这是由于韭菜能产生一种浓烈的特殊的怪味,能驱虫杀菌。因此,韭菜常常是许多其它植物的好朋友。

大蒜和棉花、大白菜等间行种植,大蒜所挥发出来的大蒜素,既能杀菌,又能赶走害虫。所以,大蒜和棉花、大白菜等植物能“相亲相爱”过一生。

各种植物间的这种相亲相克的关系是极其复杂的,研究它们的关系及其奥秘,对于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从而获得丰收是很有意义的。

胎生繁殖行为

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有些还能用根、茎、叶繁殖,这些已为人们所熟悉。其实还有许多植物能像哺乳动物那样进行胎生繁殖。

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沿海溪河泥滩上的红树,在春季和秋季要开两次花,结的果实倒挂在伸展的树枝上。当小树苗的嫩绿枝芽从果实中露出来的时候。这些果实还是生长在母树上并不落下。小树在果实里像胎儿一样摄取母树的营养,等长到30cm时,便离开母体。由于红树幼苗不是从地上长出来的,而是靠摄取母树果实中营养物质长大,因此,有些生物学家便把红树叫胎生植物。

在我国,马鞭草科的白骨让,梧桐科的银叶树,荚竹桃科的海芒果,锦葵科的黄槿等植物都能进行胎生繁殖。

总之,植物的种类繁多,植物行为也形形色色,如还有应激行为、攻击行为、节律行为、通讯行为等等。

趣谈葡萄树


葡萄是一种攀援的藤本植物,枝条及卷须的生长非常有趣:卷须每一回转的时间大约是2小时14分;新枝顶端每一回转需4小时。葡萄黄绿色的花瓣并不美丽,但能招引44种昆虫为它传粉。

葡萄也是一种最古老的栽培植物,在世界上传播的范围,除小麦外就算葡萄了,估计有2000多个品种。我国新疆吐鲁番的无籽葡萄非常有名;云南怒江两岸的葡萄每颗长得有枇杷那么大。目前栽培的葡萄,每株单产1000~1500千克,已算是高产了。而1842年种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卡品特里亚的一株葡萄树,最高的年产量是7吨。要是按每人分250克的话,可以供28000人吃个痛快。可惜这棵葡萄树在1920年死去了。

现在世界上最大的葡萄树,是英国苏格兰1891年栽的一株。它的树冠覆盖面积达460多平方米,最长的枝条有90多米,茎的直径17厘米。据统计,到1963年的73年里,从这棵树上采摘的葡萄,共有10万余果穗,平均每年结1370个果穗。如果每个果穗以2千克计算,一年可收2740千克。这个产量要赶上已死去的葡萄“大哥”,还得加很大的劲呢!

桂花文化


桂花是我国传统的名贵香花,素以芳香而著称。桂花文化渊源流长。

(一)、最早的文字记载

早在公元前3世纪,春秋战国时期的典籍,就有桂花的记载。《山海经·南山经》提到:“招摇之山多桂”。《山海经·西山经》提到:“皋涂之山多桂木”。屈原在《九歌》中有“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由此可见,自古以来,在人们的心目中,桂花已成为美的化身,成为最受崇尚的花木了。

(二)、悠久的栽培历史

据历史记载,中国桂花栽培历史达2500年以上。自汉代就开始栽培桂花。西汉刘撰《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皆献名果异树奇花两千余种,其中有桂十株。公元前111年,武帝破南越,接着在上林苑中兴建扶荔宫,广植奇花异木,其中有桂一百株。当时栽种的植物,如甘蕉、密香、指甲花、龙眼、荔枝、橄榄、柑橘等,大多枯死,而桂花有幸活了下来。”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也提到桂花。看来桂花引种宫苑初获成功,并形成一定规模。晋代时期,桂花的栽培得到进一步推广和发展。唐宋时期,引种桂花十分普遍,吟桂蔚然成风。柳宗元自湖南衡阳移桂花十余株栽植零陵。白居易曾为杭州、苏州刺史,他将杭州天竺寺的桂子带到苏州城中种植。唐相李德裕在二十年间收集了大量花木,其中剡溪之红桂,钟山之月桂,曲阿之山桂,永嘉之紫桂,剡中之真红桂,先后引种到洛阳郊外他的别墅所在地。唐宋以后,桂花已被广泛用于庭园栽培观赏。

(三)、美丽的神话传说

自古以来,人们谈到桂花,常把桂花树和月亮联系在一起,编织了不少令人向往的神话: 吴刚伐桂:桂花的神话传说不断出现,尤其是唐代小说中的吴刚伐桂的故事,更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中传颂着:月亮里有一座广寒宫,寂寞的嫦娥仙子就住在宫中,宫里长着一棵挺拔高大的桂花树,树身高达500余丈。所谓“月中有丹桂,自古发天香”,反映的就是这棵桂花树。其桂树,高五百丈,生长很快,不砍宫里就容纳不下。于是,玉皇大帝便命一个学仙修道触犯了天规的西河人,此人姓吴名刚,天天去砍那棵桂花树。但是,由于它的愈合力和再生力都很强,随砍随合,总不能伐倒。从此,吴刚也就只好长期过着“金风玉露伴素月”的生活。千万年过去了,吴刚总是每日辛勤伐树不止,而那棵神奇的桂树却依然如故,生机勃勃,每临中秋,馨香四溢。只有中秋这一天,吴刚才在树下稍事休息,与人间共度团圆佳节。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诗词“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就源出于这一典故。蟾宫折桂:据《后汉书?天文志注》中云:“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娥窃之以奔月……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神话传说中嫦娥偷食了丈夫的仙药,飞到月宫,变成了蟾蜍。蟾蜍也就成了月亮的代称,这也是蟾宫的来历。折桂,就是要到月宫折取桂枝。晋朝的诜应试时,自喻为“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再如《元曲选郑德辉〈王粲登楼〉二》中云:“寒窗书剑十年苦,指望蟾宫折桂枝。”充分说明旧时文人努力为考取功名的艰辛以及奋斗目标。

(四)、历代文人的咏桂佳作

桂花终年枝叶繁茂,而桂花更是幽香而不露,秀丽而不娇,清雅高洁,香气浓郁,以其独有的花香受到人们的青睐,深受历代闻人墨客的喜爱,古人评桂花为“浓、清、久、远”俱全,清可涤尘,浓能透远,推之为上品,因而在历史上留下了一大批咏桂佳作。特别是他们对事物的细微观察和独到见解,给人一种诗画相映、美丽高洁的享受。比如李贺的“联翩桂花坠秋月”,虞俦的“桂子飘香月中闻”,李峤的“枝生无限月香”,宋之问的“桂子月中落”,白居易的“山寺月中寻桂子”,李商隐的“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杨万里的“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里来”等等,诗人把月和桂的形态、神态、仪态和情绪刻画得活灵活现,默颂着这样的诗句,好像身临其境,忘却外面嘈杂的世界。在众多的香花中,桂花的香气为人们喜爱。因为一般香花,其香或清或浓,而桂花香气则清、浓兼具,浓郁超凡,香气中还带有一丝甜意,令人久闻不厌。历代咏桂诗中,以宋代洪适的诗对桂花的评价最高:“谁定花王定等差,清芬端合佩金犀……只道幽香闻数里,绝知芳誉豆千乡。”

(五)、丰富的象征寓意

永伴佳人。桂树是香满天下,誉满天下的宝树,是崇高美好的、吉祥的象征;国内国外还不约而同的把桂花看作高雅和荣誉的象征;桂花还是友谊与爱情的象征;桂花也曾被作为友好之物互相赠送;桂花是地位和财富的象征;桂花树是贞洁、荣誉的象征,凡仕途得志,飞黄腾达者谓之“折桂”。桂花代表着高尚的道德和崇高的品质。

(六)、广泛的用途

桂花的味道香甜,营养十分丰富,药用价值高。经研究表明,每100克糖腌桂花中含蛋白质0.6克,脂 肪0.1克,碳水化合物26.6 克,水分63克,热量110千卡,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胡萝卜素及微量元素。其中以锌的含量最为丰富,锌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能促进身体发育,对提高人体的抗病免疫力起着很大的作用。

桃花美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食品结构的变化,鲜花已不再仅仅供人们观赏了,如今越来越多的鲜花已成为人们盘中的美味佳肴。鲜花菜肴,色、香、味俱全,增人食欲。在我国古代就有食用鲜花的习俗,流传至今,食用方法颇多,凉拌、炒食、做汤、煮粥、皆可成美味。
桃花蟹黄烩芙蓉
选料:鲜桃花(白色)20克,蟹黄(海蟹、河蟹均可,也可用咸蛋黄代替)25克、鸡脯肉100克,猪肥膘15克,小菜心150克。
调料:黄酒10克,精盐3克,鸡精2克,白胡椒粉微量,鲜汤250克,水淀粉10克,精制油15克。
制法:
1. 将鸡脯肉和猪膘分别斩成细茸(或用粉碎机),再加蛋清和75克冷鲜汤调和成稀糊,另将白桃花洗净拆散。
2. 将蟹黄(熟)或咸蛋黄(蒸熟)斩成细粒。
3. 将锅洗净,放入鲜汤,加入酒、盐、鸡精烧开,再放入白桃花,然后先用水淀粉勾芡,再把鸡茸蛋清糊徐徐淋入锅中搅匀,使成厚糊,再淋入精制油,撒入白胡椒粉略微搅匀,即可。
4. 另用油、水炒小菜心围边,再把蟹黄粒放在烩芙蓉中间。
关键:
1.猪膘使此菜滋润,如不用,会影响原设计的口感。
2. 蟹黄增鲜,鲜汤、鸡精助鲜。同时白桃花增香,但不可多烧,以免香味散失太多。
特点:桃花溢香,鸡茸滑嫩,蟹黄(或咸蛋黄)酥润,色泽红、白、绿相映,滋味鲜美可口。
桃花煮鲜鱼
选料:鲜桃花10克(约15朵),活鲈鱼一条(约500克),土豆100克,熟笋75克,胡萝卜25克,潮州酸菜25克。
调料:奶油50克,香叶两片、鲜柠檬片10克(或用柠檬汁),白胡椒粉2克,白葡萄酒30克,精盐4克,味精5克,鲜汤500克。
制法:
1.将鲜桃花拆散,洗净、沥干,将活鱼宰杀,去鳞鳃及内脏等杂物,洗净。再将笋、土豆、胡萝卜均切滚刀块,酸菜切片。
2.将鲈鱼放入沸水锅中速烫焯水,并捞在冷水中激凉,洗净,去除腥味。
3. 将奶油放入净锅中烧热溶化,放入姜片煸香,加入鲜汤,再放入主副料和酒、香叶烧开,改用中火煮至鱼将熟、汤汁浓白时,加入所有的调料,再烧开,撒入桃花,即可盛入碗中或盛入锅中,放在酒精炉上上桌。
关键:
1.鱼必须新鲜,腥气少,故其它体型较小的鲜鱼皆可使用,如桂鱼、黄鱼、昂子鱼、河鲫鱼等。
2.煮鱼致熟时,汤汁浓白,方可放盐,才能使鱼汤浓白。
特点:桃香馥郁,色、形美观,汤汁浓白,鱼鲜嫩,滋味鲜美且微有酸、辣味,回味醇厚。


 文君







毒箭木的植物文化


1.在傣族的传说

听传说,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有一个打猎的猎人是最早发现毒箭木的汁液有毒的。有一天,这位猎人他在打猎的时候不小心被一个很大的狗熊盯上了,那个狗熊就一直追他,他最后没有办法就爬上了一颗大树,但是这个狗熊还是不放弃,还在追他,最后实在是没有路走了,眼看着就要被狗熊吃掉了,就在这时这个猎人就掰断一根树枝就向那个正在往树上爬的狗熊刺过去,结果真的有奇迹出现了,这个狗熊却突然间就掉地上死掉了。所以就那次之后西双版纳的猎人全都学会了把毒箭木的汁液抹在箭头上去打猎。在傣族还有一个传说是很早以前在西双版纳发生了一次很大的洪灾,洪灾过后,人们就重新建造房子,就在这是来了好多的猛虎。那些猛虎伤害了好多的人,其中有一个叫波洪沙的男的,为了打死那些老虎,他就喝了好多的毒药,然后他的血进浸入到地下长出一颗树,这棵树吸收了那个男子的血,长成了一颗有毒的树。

2.在印第安的传说

在很早的时候印第安人住的地方长着一种有毒的植物,就是毒箭木,住在那的人们就经常的在树木的树干上面割开一个口子,让里面的汁液流出来,再把它们抹在箭头上面去打猎。后来印第安人遇到侵略者的侵袭,它们就在弓箭上面抹上这个汁液,侵略者中箭立马死亡。而且他们以后每次都用这个方法,每次都胜利,把那些侵略者每次被吓得不得了,再也不敢来侵略了,它们非常顽强的保住了自己的家园。

盆栽碧桃花


碧桃为蔷薇科、李属落叶小乔木。通常属于观赏桃花类的重瓣类型统称为碧桃,都是果桃的变种或变型。其株高可达7米,小型矮化种株高仅2米至3米或更矮。小枝红褐色或绿色,表面光滑,冬芽上具白色柔毛。芽并生,中间多为叶芽,两侧为花芽。叶椭圆状披针形,先端长而尖,基部阔楔形,表面光滑无毛,叶缘具粗锯齿,叶基部有腺体。花芽腋生,先开花后展叶,花单生,花梗极短,原种之花粉红或白色,单瓣,栽培品种有多样花色并有复瓣至重瓣品种。萼片5枚或10枚,核果近球形或长卵形,表面密被绒毛。花期3月至4月,果6月至9月成熟。栽培品种达40个以上,常见栽培的有:白碧桃,花径3厘米至5厘米,白色半重瓣,花瓣圆形至椭圆形。撒金碧桃,花径约4. 5厘米,半重瓣,花瓣长圆形,常呈卷缩状,在同一花枝上能开出两色花,多为粉色或白色,还有的在白花花瓣上嵌合粉色条斑或在粉色花瓣上嵌合白色条斑。千瓣红碧桃,花瓣3轮以上,外轮花瓣粉红色,内轮花瓣红色,呈皱褶状。寿星桃,属矮化种,花小型、复瓣,白色或红色,枝条的节间极短,花芽密生。垂枝碧桃,枝条柔软下垂,花重瓣,有浓红、纯白、粉红等色。鸳鸯桃,花复瓣,水绿色,花期较晚,成双结实。

碧桃原产我国,在我国西北和西南山区均有野生,现今广布于世界各地。性喜阳光,不耐阴,耐寒,耐旱,不耐水湿,在华北以南地区可露地越冬,华北以北地区在露地需保护越冬。要求疏松肥沃、排水通畅的沙壤土,在黏重土壤中易发生流胶病。喜通风敞亮的环境条件。

通常用播种或嫁接繁殖。以实生苗作砧木,最好秋播。栽培品种常用嫁接繁殖。在南方多用毛桃作砧木,能抗湿热环境。北方多用山桃作砧木,较耐干旱、盐碱。实生砧木需培育2年以后进行嫁接,可在早春刚刚开始萌动时切接,也可在8月下旬进行芽接。嫁接苗成活1年以后需进行移栽,并加大株行距,同时开始整形修剪,首先自地面以上约30厘米处进行短截,从而形成一段主干,再在主干上均匀地保留3个侧主枝,待侧主枝生长1年后即可整形上盆定植。

盆栽碧桃,花盆不宜过大过深。用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沙质培养土,下垫少量骨粉或蹄片作基肥上盆。花后要及时修剪,将开过花的枝条只留基部2个至3个芽,其余全部剪掉,并疏去过密的细弱枝条。夏季当新发枝条长到适当长度进行摘心(抹尖),促使花芽形成,每周追施一次稀薄液肥。后期要注意增施磷、钾肥,并勒水,以利花芽生长。在北京地区每年春分时翻盆换土,换盆时可将过密的根系进行适度修剪,大雪时入冷室越冬,春节前约35天,把盆株移至10℃左右室内,以后逐步升温,在20℃至25℃的环境中,经15天至20天即可开花。

桃花品种大全


五色碧桃

也叫撒金碧桃,花色大多呈白色,也有微带红丝,有时也有一枝或数枝为粉红色,也有一花或一花瓣白色与粉红色各半。花瓣为长圆形,花枝呈红褐色。

千瓣桃红

花色和花丝为粉红,一般为三轮花瓣。也有些花颜色偏红,花丝为红色,花枝袍红。

大花白碧桃

开出的白色花朵较大,花瓣呈圆形,密生细毛,花枝则为绿色。

小花白碧桃

白色小花,椭圆形花瓣,花萼花较少,花枝一般为褐色,并且带有绿斑。

红碧桃

粉红色花朵,近于重瓣,花枝为桃红褐色。

绿花桃

花色为浅绿,花瓣呈倒卵形,绿色花枝,并带有红褐色的斑点,较其他品种来说花期较迟,一般到4月中才会开花。

绛桃

花色深红,花枝为绿褐色。

垂枝碧桃

枝条下垂,重瓣,花色丰富。

寿星桃

树形矮小,白色大花,花期较迟。

紫叶桃

花色为桃红,花重瓣,叶片带紫色。

东方花都,文化古州--青州


千年古寺文殊寺

青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光秀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年来,青州市围绕打造“文化名城、旅游名市”的总体目标,全力推出了“东方花都、文化古州”特色旅游品牌,努力打造佛寿文化旅游区、古城文化旅游区、山地森林休闲度假旅游区、东方花都休闲旅游区、齐文化旅游区,青州旅游整体影响力和美誉度显著上升。

金秋时节,青州鲜花绽放,瓜果飘香,并且正在举办中国第七届花卉博览会,我们真诚欢迎全国各地的朋友赏花、赏月,共度美好时光。

五大旅游片区日臻完善

近几年来,青州市委、市政府按照建设“三明一强”生态文明新青州的具体目标,根据“一城四区”城市发展总体布局,对全市旅游资源进行充分挖掘、提炼和整合。以原有景点为载体,以提升内涵为主导,以整合资源为手段,以打造品牌、建设重要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先后规划建设了50个旅游项目,总投入达到150亿元,在空间布局上初步构建起了佛寿文化旅游区、古城文化旅游区、山地森林休闲度假旅游区、东方花都休闲旅游区、齐文化旅游区五大特色旅游片区,青州旅游产品规模档次和吸引力得到较大提升。

花博盛会喜迎贵宾

青州花卉产业发达,近几年,青州在充分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大力发展花卉产业,已经连续举办了八届花卉博览会。9月26日,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已在青州举办,并将持续到10月5日。中国花卉博览会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深远的国家级综合性花事盛会,被誉为花卉界的“奥林匹克”。

围绕举办花博会,青州市投资20多亿元,规划建设了60平方公里的“东方花都生态城”。建成了以花博广场、主场馆区、东夷文化标志园区等为主要内容的“一场七区”。同时,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室内花卉交易市场,建设了集30多个国家和国内各省市建筑、园林特色的90多个景园,室内布展展位总数达到5600个,参展国家达到30多个,花博会结束后,许多国家和地区以及全国各省市的室外景园将在青州留下永久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新景点。

“佛寿”旅游方兴未艾

青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佛、寿”文化源远流长,有中国东部最大的驼山石窟造像群,有被评为1996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和二十世纪百项考古重大发现之一的龙兴寺佛教造像,有长达2600米的山体仰面巨佛,有镌刻于明朝嘉靖年间、距今400多年的摩崖巨刻“寿”字和万春洞,等等。近年来,青州立足丰富的佛寿文化资源,把打造“佛寿”文化品牌,作为旅游业提升的突破口,全力建设旅游名市和鲁中“佛寿”文化中心。将核心旅游区的总体形象定位为“佛国寿山,古州福地”。规划建设以云门山为主体的寿文化旅游区,以龙兴寺、驼山石窟为主体的佛文化旅游区,以青州历史文化为主体的古州福地旅游区。按照“佛寿”文化旅游区规划,开工建设龙兴寺、广福寺、泰和寺、甲子文化园等项目,充分展示青州古老的历史文化和“佛寿”文化,丰富景区内涵,提升景区文化品位。

云驼风景区位于青州市城南2.5公里处,属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及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是一处集生态旅游、休闲旅游、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精品景区,主要由“三大景区(云门山景区、驼山景区、龙潭湖景区)、两大寺院(甲子文化园、龙兴寺)、一座大明衡王城”组成。

景区内最为人称道的景点当属云门祈寿,云门山位于青州城南3公里,主峰海拔421米,平野拔笏,松荫覆足。主要景点有道教古建筑群、石窟造像、摩崖题刻、云门洞、云窟等,尤其以明代摩崖石刻大“寿”而闻名,“寿”高7.5米,宽3.7米,仅“寸”部就高2.30米,素有“南佛北寿”、“天下第一寿”之说,据《辞海》记载,“寿比南山”既出自于此。云门山被誉为“寿山福地”,有“登临云门,平步青云”的祥瑞含义。

与道教文明交相辉映的是位于驼山风景区的佛教文化,驼山位于青州市西南5公里处,景区内不仅有长达2600米的世界第一的仰面巨佛,且山崖石壁上摩崖造像保存完整,多数为北周、隋唐时期,大小佛像共有638尊。其中大的高7米,小的仅10厘米,刻功精细,造型优美,已和圆觉寺、龙兴寺共同组成了驼山拜佛参禅文化区,有“九州佛国”之誉,迎接着许多国内外慕名而来的游客。

景区内还有可以远观瀑布、亲近碧水的龙潭观瀑,唐代八大皇家寺院之一的龙兴寺。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相结合的东夷朝宗,全国唯一一处具有康熙风格园林假山的偶园探幽等特色景点,着力打造云驼山风景区“人文之旅、生态之旅、休闲之旅”。

山地休闲妙趣横生

以仰天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主体,依托西南山区丰富多彩的森林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突出山地、森林、水体特色,开发建设泰和山庄、锁头峪中壶瀑布群、昭阳洞、八喜谷、清风寨等景区(点),形成了以绿色生态、休闲度假为主题的旅游景区。

以“一窍仰穿,天光下射”而得名的仰天山是鲁中山区一颗闪亮的明珠。现为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山东省十佳森林公园,山东省十大优秀新景点,山东省十佳山岳型景区,齐鲁山水新十景。仰天山集森林、地貌、人文景观于一体,森林覆盖率达到97%以上,有山东地区最好的一块原始林景观,是华北地区天然植物园,2007年建成开放了山东省第一条森林滑道,2009年又新建成了高山森林浴场,浴场内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各种休闲娱乐设施众多,进一步丰富了公园的游览内容。公园地质地貌奇特,有江北地区发育最好的垂直溶洞群和众多的天然洞穴,全长1600多米的地下大峡谷高峻奇险,瑰丽奇特,国内最大的溶洞石旗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千佛洞洞体宽阔,洞内1040尊佛像造型精美,无论从洞的体量还是佛像的数量来说都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佛洞,观赏价值非常高;佛光崖和北侧山崖连成一体,被专家认为是世界上最长的天然回音壁。仰天山历史悠久,始建于北宋初期的文殊寺是国内三大文殊寺院之一,在佛教活动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在这里,没有闹市的喧嚣,只有绿色的森林,寂静的山溪,使游客回归大自然,沐浴新氧仓流连忘返。

乡村旅游七彩纷呈

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开发的原则,发挥充分资源优势,加大对西南山区、弥河水生态、黄楼花卉等资源的开发力度,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发展迅速,农业观光型、自然生态型、农家民俗型、现代乡村型等乡村游,已成为青州市旅游特色鲜明、备受欢迎的新亮点。黄楼花卉游已经初见规模。清风寨项目已开工建设,总投资3亿元。仰天山等农家乐项目也已经运行。

文化寻踪引人入胜

娱乐性强、参与性强、运营成本低、特色鲜明的高端文化旅游项目备受游客喜欢,为此,青州市更是抓紧了对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一是抓好东夷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加快东夷文化标志园建设,开发东夷文化系列旅游产品,形成新的旅游热点;二是抓好佛教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建设好龙兴寺、广福寺、泰和寺、文殊寺,适当时机举办佛教文化节,提升佛教文化带动力;三是抓好寿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举办拜寿文化节,满足游客求长寿、求健康的消费需求;四是抓好民俗文化与旅游的结合,积极推进古城开发,满足现代人求新、求同、寻根等消费需求;五是抓好易经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在完成甲子园太岁宫建设的同时,开发易经旅游产品,推动养心游的发展。随着这些旅游产品的开发运行,青州文化像一幅长卷展现在游客面前,形成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文化旅游新景观。

古代“九州昔日的”之一,如今已经在原有文化沉淀的基础上增添的了时代的重彩,以她古今结合的特点展现着独特的魅力。金秋时节,美丽古老的东方花都、文化古州更将盛装欢迎您的到来!

桃花怎么施肥


1、它对肥的需求

其对肥的需求是比较大的。而且,在不同的时段,需要使用不同的种类。正确、科学地给它施肥,可以促进其健康、茁壮成长。

2、具体方法

首先介绍一些基肥。在春季的初期,也就是土壤刚刚开始解冻的时候,以及秋初这两个时段需要施基肥。将有机花肥,与含有N、P、K三种元素的肥料混合,一块基施。

再就是化肥的使用。这个方面主要集中在三个时期,即植株的萌芽期、硬核期以及果实膨大的时期。

另外,若是上一年的前期落叶比较严重,抑或植株的负载量特别大,那么需要在根外进行追肥。主要施用的,一般就是尿素之类。

还有一种情况,如上一年的叶子很多都变白了,或者树枝很多都干枯了,那么可使用一些溶液加以补救。不过,若是使用的有机肥是动物的粪便,那么也可以不用该溶液。

3、注意事项

不同品种的施肥时间也不同。那么早熟的追肥时间也要相应早;晚熟的那些自然相应要晚些。

跟其他许多植物一样,肥料的量同样不能太多,可以通过植株的大小判定。

《趣谈中国桃花文化》由养花技巧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在您养花过程中能帮到您!能够用到鲜之花小编说的养花技巧,能够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桃花谷花卉”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