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红的花瓣,金黄的花蕊,一朵朵,一串串,团团相依,簇簇拥抱。没有花的生活是不可想象的,而种植花卉让人体验的乐趣更不一般。如果想种植好花卉,就需要不断地学习相关的知识,你能看到这篇文章,说明你也在关心这方面的情况,以下是鲜之花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植物花发育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花的发育分为开花决定、花的发端和花器官的发育三个阶段。植物开花由多条途径诱导,包括光周期和光质诱导、春化作用、自主途径、赤霉素诱导、碳水化合物诱导等;植物体本身也存在着开花抑制途径。各种开花诱导途径能激活花分生组织特性基因,使茎端分生组织转变为花分生组织。花器官的发育由器官特性基因决定,这些基因的精确表达需要花分生组织特性基因的激活和多个正、负调节因子的调控;另有一类基因控制着花发育的对称性。花发育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沦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花发育,分子机理,开花决定,花的发端,花器官的发育 原版全文 .

XzH52.coM文章精选

园林地被植物研究进展


作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地被植物,不仅增加了绿地的绿量,提高了绿化覆盖率,并通过丰富乔、灌、草的层次和稳定人工植物群落的生态系统,提高了在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和景观价值,其重要性已愈来愈被人们所认识。

草坪与地被植物已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从天然牧草、自然草地、人工草坪到草坪与地被植物,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国内最早起步的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在20世纪60年代初草坪专家胡叔良就引进北美洲原产的野牛草并使之成为我国北方的当家草种,上海、杭州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在国内率先成立草坪地被课题组,开展地被植物的品种筛选工作,并在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等进行广泛的园林应用。

近年来,国内对于地被植物的研究多集中在野生地被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地被植物抗逆性研究,以及地被植物园林应用等三方面。

野生地被植物资源开发利用

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较多,如北京林业大学的路端正对北京及周边地区的野生地被植物资源进行了专项调查,并对一些目标植物进行了引种试验,提出金荞麦、岩青兰、矮紫苞鸢尾、獐毛、青绿苔草等一些在北京园林和城市绿化中有应用前景的地被植物。周繇报道了长白山地区野生地被植物共有44科、110属、175种,介绍了30种主要野生地被植物及在5个不同景观带的分布情况,如粗茎鳞毛蕨、掌叶铁线蕨、宽叶苔草、三角叶驴蹄草、荷青花、荨麻叶龙头草等有价值的野生地被,并提出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具体建议。李燕、梁英辉等则分别对滇西北地区和吉林地区进行了野生地被资源调查和引种驯化研究,提出多种野生地被植物可用于直接引种驯化,如大花角蒿、松叶青兰、紫花黄华、海仙报春、白屈菜、舞鹤草、大叶糙苏、鸡腿堇菜、大丁草等。

野生地被植物的种类资源报道还包括西北地区的唐古特莸、天蓝韭、半卧狗娃花、蕨麻萎陵菜、黄花补血草等;浙江地区的细辛、宝铎草、火炭母、赤胫散、平枝木旬子;云南地区的野生蕨类植物如单芽狗脊蕨、江南星蕨、对马耳蕨、盾蕨、石韦等。

地被植物抗逆性研究

研究地被植物的抗逆性对地被植物的生态配置及筛选均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其中最为集中的是耐旱性和耐荫性研究,反映了园林地被植物应用中需面临的实际问题。如天津市园林研究所对蛇莓、连钱草、小冠花、百脉根等54种地被植物做了越冬耐寒性、越夏耐热性以及耐涝试验,重点研究了这54种地被植物的耐荫性;伍世平等通过对连钱草等11种地被植物的细胞质膜的差别透性、叶绿素a与b的含量以及光饱和点与光补偿点的测定,得出了地被植物耐荫性强弱依次是:百合科的土麦冬阔叶麦冬沿阶草,报春花科的莲叶点地梅聚花过路黄过路黄,天南星科的石菖蒲菖蒲;近年来的抗旱性研究还包括试验比较蛇莓和野甘菊的抗旱性指标,通过研究得出的抗旱性强弱评价如佛甲草常夏石竹银水苏百里香金叶过路黄,鸢尾属植物的德国鸢尾鸢尾黄菖蒲溪荪马蔺等。

抗逆性研究涉及面广,如有人比较了7种草本地被植物在盐胁迫条件下的植株生长与光合特性,其耐盐性由强至弱依次为:二色补血草高羊茅千叶蓍地被石竹百里香佛甲草丛生福禄考。用电导法研究地被植物的抗寒性表明,8种地被植物抗寒性顺序依次为:四翅滨藜双色锦带亮叶忍冬红叶女贞花叶扶芳藤伞房决明木旬子金叶过路黄。通过采集功能叶片进行耐热性研究,证实了部分野生地被植物的抗热能力,半致死高温如:甘野菊53.95℃,蛇莓53.01℃,连钱草61.16℃,玉竹65.12℃,青杞48.59℃等。

地被植物园林应用研究

各地在地被植物的城市绿化应用中的种类选择、生态配置和养护管理等均有研究报道。尤其集中在乡土地被植物的应用方面,如上海大力推广应用垂盆草、连钱草、蛇莓、白三叶、野豌豆、短叶决明、天蓝苜蓿等,并对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和观赏价值进行了观察和研究;浙江省提出适宜作地被植物的野生植物种类有寒莓、剪夏罗、瓜叶乌头、还亮草、天葵、阔叶十大功劳,六角莲、凹叶景天、淡竹叶、胡枝子属11种、木兰属6种、庐山小檗、绣球属5种、绣线菊属16种、杨梅叶蚊母树、山酢浆草、扶芳藤、青荚叶等;研究了地被植物在传统景点改造中的地位和作用,如曲院风荷公园引进和运用了大量地被植物,并于2004年根据不同区域的功能和景观要求,进行了充实和调整,极大地丰富了该公园的景观多样性和植物多样性,使得该公园的景观面貌焕然一新。福州城区应用的地被植物约100种,总结出单层色块图案种植、复合群落基础种植、坡地水边覆盖种植、硬质建筑软化种植等主要应用形式,并提出普及应用地被植物,提升景观档次和生态水平。华南地区的彩叶地被植物是很有区域特色的,研究调查显示,广场、林下林缘、假山置石、路旁(花境)、草坪、驳岸等均可应用,景观效果良好。

近年来,地被植物的生态应用愈来愈得到重视,尤其应用于公路绿化、高速公路的边坡绿化,研究涉及植物选择、抗性研究和绿化栽植方式等。如耐盐碱的白刺在公路绿化中应用,不仅枝条在第二年即可生出萌蘖根,整个边坡可完全被覆盖,固土护坡能力极强,而且白刺还具有较强的降盐改土效果。研究报道表明,苇状羊茅、葛藤、百脉根等几种草本地被在护坡绿化的水土保持方面具有明显作用,尤其百脉根的水保效应最明显。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茶花研究进展概况


云南山茶(Camellia reticulata Lindl.)为云南特产的古老名贵的观赏树木,栽培历史悠久。据夏泉生先生对《南诏图传》有关古山茶研究一文称:早在唐代光化二年(公元899年)即有云南山茶的种植。元明之际更加繁盛,明代进士邓 的《茶花百咏诗》中热情歌颂了云南山茶,并总结归纳出云南山茶的十大优点,后人称十德花。为更好地发掘利用云南省的花卉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昆明植物所正式把云南山茶的研究列为研究课题。

云南山茶品种源调查及选育种

现有品种资源及现存古树的调查 重点以大理、昆明、楚雄、腾冲、凤庆为主。通过多年的调查,基本摸清了云南现存的古老茶花树约有180株(至2002年尚存活的),现存的传统品种:大理11个,昆明25个。同时发掘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种,并给这些品种定了名,如凤庆的凤山茶和蒲门茶;宜良的靖安茶;腾冲的粉通草;楚雄的鹿城春、楚雄茶、楚蝶等。

新品种选育 茶花多为异花授粉植物,亲本的遗传基础不同,通过自然杂交或人工授粉,可提高结实率,所获得的种子后代分离大,个体间性状差异明显,多样性突出。无论是在野外自然群体中还是在栽培群体中,花瓣的数量、花型、花色、花径大小,叶片形状、大小,树形等均有较大的差别。因此,从现有自然群体和栽培群体中选育新品种,仍然是茶花育种的重要手段。

1. 从昆明植物所茶花园的自然杂交种子实生苗后代中选育新品种。每年从茶花园中选择一些花大、色艳、能结果的品种如大理茶、狮子头、早桃红等的种子进行播种育苗,经过多年的培育,开花后从中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植株再进行培育,性状稳定后进行繁殖。经多年的播种选择,从中选育出30余个品种如早牡丹、赛桃红、大红袍、玉带红等。

2. 从腾冲野生红花油茶林中选育品种。从1973年开始,与腾冲县林业局、沙坝林场合作,从大面积的成片的野生红花油茶林和沙坝林场人工营造林中选育品种。在该地区,花主要有3种类型:①以产油为主的单瓣类型。花小瓣单,结实率高。此类型的约占99%左右。②半重瓣类型。该类花较大,雌雄蕊发育好,花瓣较多约8-18枚,能结果,既能观花又能产油。该类只占总数的1%左右。③重瓣类型。当地群众叫仙叶茶。此类在整个油茶林中只有少数单株。所以选择的重点主要在半重瓣类型中。经多年的观察筛选,从中选出50余个品种。其中最具特色、最珍贵的品种为“雪娇”。该品种为纯白色中透一点粉红色。因为在传统的云南山茶品种中,色彩单调,主要以红色系列为主,仅有“童子面”一个品种为白色微带红晕,但花小,花期晚。“雪娇”品种的选育成功,填补了云南山茶花色单调的缺点,深受广大茶花爱好者的青睐。

茶属资源的调查及引种

我国是山茶属植物的分布中心。记录已达300余种,均分布在亚洲,中国拥有95%以上。为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茶属植物资源,培育出具有特色的新奇品种,我们先后调查了云南、四川、广西、贵州、湖南等省区的自然分布状况,基本了解了我国茶属植物的分布,并对以下两个地区进行了重点的调查和引种。

广西金花茶的调查引种 1965年金花茶在植物分类学报上发表后,立即引起我所的重视,1966年初即派人前往广西邕宁县坛洛乡调查,并挖回了第一批小苗试种。后经十年动乱,工作被迫停止。1973年1月又派人前往调查,采枝条及花粉进行扦插试验和杂交授粉。当年获得了世界上第一批云南山茶为母本,金花茶为父本的杂交果实。为进一步搞清金花茶的地理分布、资源概况,先后调查了邕宁县、南宁、防城县、龙州县、平果县、隆安县、武鸣县等。在广西药物所、南宁人民公园的大力支持下,1974年采用靠接方法从邕宁及防城带回3个种。并分别在南宁及昆明进行了扦插和嫁接试验。1975年又委托南宁人民公园代采集花粉进行杂交。1976年又到原产地用金花茶作母本,其他山茶属植物作父本进行了杂交试验。调查中我们发现,金花茶的许多原产地资源破坏严重,当地农民开荒种地,大量砍伐树木,我们立即向当地林业部门、植物学的研究单位、自治区政府反映,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很快在广西掀起了一个调查金花茶的热潮。经广西学者调查发现了20余个开黄花的茶属植物,并对这些种进行了综合研究,建立了金花茶的自然保护区和活植物保存基因库、金花茶公园,同时开展了育种工作。

金沙江中游地区红山茶的调查和引种 20世纪80年代末,张宏达先生等对金沙江中游部分地区的红山茶进行了调查,并先后发表了21个新种。出于引种驯化的目的,他们从1989年开始,分春、秋两季先后多次深入到该地区的云南省禄劝县、华坪县,四川省的盐边县、盐源县、攀枝花市、米易县、德昌县、西昌市、会理县、会东县、宁南县等地进行了广泛的考察,采集了大量的标本、种子和实验材料,对大量标本进行了外部形态的统计分析,花粉形态的比较分析和细胞学等方面的研究。从外部形态特征,比较容易地把猴子木、西南山茶和怒江山茶区别开,而其余的种类很难区分,与云南山茶的特征相似。在染色体的观察中,在四川的米易、会理、攀枝花和云南的禄劝、华坪的部分地区为六倍体(2n=90)。在该地区的西昌、德昌、宁南、会东、盐边等地首次发现了云南山茶的四倍体类型,在盐边和华坪小部分山地发现了二倍体的类型,而现有的栽培的云南山茶及所有腾冲分布的云南山茶都为六倍体。这是云南山茶起源方面的一个重要的发现(夏丽芳等1994)。著名植物学家汤彦承教授审稿时特意在题目上加了一个副标题“云南山茶起源的一线曙光”。

今后的研究设想

继续加强云南山茶品种的选育和品种收集工作 云南山茶是观赏茶花中极为重要的一大类。其花大而色彩艳丽,植株高大,素有云南山茶甲天下的美誉。昆明植物园是目前收集云南山茶品种最多的植物园,在云南山茶选育种方面作了许多研究工作。云南山茶已成为昆明植物园的特色植物之一。我们将一方面继续收集云南山茶品种,比如近年来新发展的一些新品种,尤其是云南楚雄和腾冲的品种,同时,对云南现存的云南山茶古树作全面的调查,协助当地政府和群众做好保护工作;另一方面继续进行云南山茶新品种的培育工作。我园现有大量的云南山茶品种,目前有些种子实生苗表现出一些新的性状,通过靠接繁殖,已得到了一些嫁接苗。在多年栽培情况下,有些云南山茶部分枝条会发生芽变。一旦发现好的芽变,就通过嫁接的方法繁殖,如果能稳定地在嫁接苗中保持,新的品种也就从此诞生。山茶属植物多为异花授粉植物,我国有丰富的种质资源。我们将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杂交育种工作,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全面开展山茶属植物的引种和迁地保护工作 据山茶属的最新专著(闵天禄,2000)的报道,山茶属是山茶科中种类较多、系统上较原始的一个属,全球共约120种,全部产于亚洲,有80%以上的种产于中国,其中特有种85种(此为特有2亚种和36变种)。从种的分布区类型来看,亚洲热带地区分布38种,占32%,东亚分布81种,占68%,其中中国-日本分布66种,中国-喜马拉雅16种(1种与上一地区共有)。我国华中、华南和西南的亚热带地区拥有该属14个类群(组)中的11个,达79种,这一地区是本属的现代分布中心。云南有39种,占全国种类的41%。山茶属植物的引种和迁地保护特别重要,是我园的长期任务。

高等植物开花结实的多胺研究进展



摘要
多胺是广泛分布于植物体内具有调控作用的生理活性物质,其代谢变化与高等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关系密切。本文概述了多胺与植物花芽形成、花器官分化以及开花、坐果和果实发育的关系;并就外源多胺对植物开花坐果的影响做了述评,对多胺在植物开花结实中可能的作用机理及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应用潜力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高等植物,花芽分化,开花,坐果,果实发育,多胺 原版全文 .

桑叶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摘 要]桑叶是我国的传统中药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桑叶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给出桑叶含有黄酮类、生物碱类、多糖类、植物甾醇类、挥发油类、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多种活性化学成分,以及桑叶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炎、抗衰老、抗肿瘤、抗病毒、抗丝虫、抗溃疡等多方面药理作用.并指出了桑叶在药品和功能性食品领域研究开发中的广阔前景,为桑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桑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R28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775(2003)06—0039—06 原版全文 .

仙蜜果花成分的研究



摘要:仙蜜果属仙人掌科植物,是一种集水果、蔬菜、花卉、药物和环保于一身的纯天然植物.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市场价值,是一种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植物.本文分析比较仙蜜果花不同部位(花瓣、苞、芯)的营养成分、磷、钙、铜、铁、锌及维生素C含量的差异,以其有利于对该花进行针对性的综合利用和开发.
关键词:仙蜜果;营养成分;微量元素;维生素C
中图分类号:S 646
文献标识码:A 原版全文 .

大花蕙兰的花芽发育及其高山养护


大花蕙兰的花芽发育是指花芽分化完成后,花芽萌出至花序形成直至进入花期的过程,也就是整个花序发育的过程。

大花蕙兰的花芽在假鳞茎基部已肉眼可辨时,就进入花芽发育期。在华北地区,这一时期集中在7~9月,在华南地区,则集中在7~10月,正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期。花芽发育是成品花销售前的关键一步,如果养护不当导致花芽败育,几年的辛苦便付之东流。

花芽发育特点

多数大花蕙兰品种从花芽肉眼可辨到花朵完全开放,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花芽出现至小花蕾伸出苞片,俗称“露苞”。这一阶段花序在苞片内发育,苞片发育较快,花蕾和花序梗生长较苞片慢,用手轻捏,感觉花芽空而虚。此阶段为温度敏感期。温度范围以昼温20℃~30℃,夜温12℃~20℃为宜。即最高夜温低于20℃,温差在8℃~10℃时最适于花芽发育,如果夜温持续高于20℃,花芽发育将终止,苞片萎蔫发黄,即俗称的“黄苞”。不论花序的长短、大小如何,“露苞”之前较“露苞”之后更易受高温的影响。如果这一阶段能平稳度过,离顺利开花就接近了一半。不同的品种在这一阶段历时差别很大,有的品种为20~25天,有的则长达60余天。

第二阶段小花蕾伸出苞片至第一朵花开放。这一阶段小花蕾伸出苞片外并逐渐开始膨大,花序梗以惊人的速度迅速伸长,而苞片则停止增长。同时小花间距也迅速拉大,花序展开,小花直径明显增加。花芽对温度的敏感度开始降低,即使昼夜温差达10℃,影响也不会很大。此阶段对水分十分敏感,充足的水分才能保证花序梗的正常伸长。水分管理是这一阶段的关键。

第三阶段第一朵花开放到销售,是花芽发育较平稳、安全的时期。

并不是所有大花蕙兰品种的发育都明显地具有以上三个阶段,一些晚花品种,花芽生长缓慢,花蕾在苞片内生长时间较长,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生长速度差别不大。

一般来说,从花芽明显可见到可以70天,中晚花品种要70~90天。

环境影响因子

花芽发育阶段关键的环境因子依次为温度、水分和光照。

温度主要是昼夜温差和夜温对大花蕙兰花芽发育的影响。

温度在花芽发育的不同阶段,影响不同,花芽发育的最适温度也不一样。笔者根据自身经验认为,最适温度可分为生长最适温度和生产最适温度。生产最适温度是指在不影响植株生长的情况下,人为偏离生长最适温度,通过升高或降低温度以调控花期,达到获取最佳销售利润的目的。

在华北地区平原,7~8月夏秋高温季节时,夜温往往持续超过20℃,降温成本高,将大花蕙兰转移到最高夜温低于20℃的高山上是有效促进花芽分化,克服花芽败育和花箭死亡的技术方法和降低成本的经济手段。

水分水分在大花蕙兰花蕾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仅次于温度,对花序梗的伸长至关重要。应每3天左右应浇一次透水,盆底有水流出即可。

光照大花蕙兰花蕾发育期间的光照要求在50000~70000lux。光照强有利于植株积累养分,花朵色泽鲜艳。光照不足时叶片薄而软,容易下垂。

高山基地建设

由于大花蕙兰花芽发育所处的季节和对温度的要求,一般低海拔地区很难满足其需要,大多数栽培者都选择到高海拔的山区生产,即大花蕙兰“上山”。

基地选址要求水质好,水量充沛,地形开敞通风,海拔不宜过高,否则随着季节的更迭,当山上夜温下降到不适宜大花蕙兰生长时,山下却暑热未退,将对花芽发育不利。华北地区的高山基地以海拔700~800m比较适宜,一般只适宜夏季生产;华南和江南地区则可搭建温室,仅冬季略加温就可全年生产。交通方便,劳动力充足也是选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生产设施建设山区夏季常受暴风雨的危害,有时甚至还会遭遇雹灾,因此设施的抗灾性能是第一位的。根据实际生产管理的特点,用遮荫网搭建类似笼形的结构,在四周和顶部全面遮荫,不仅可以避免过强的斜射阳光对叶片的伤害,对暴风雨和冰雹也有一定的防护作用,这种笼式结构还可防范飞虫和蛾、蝶对花芽的伤害。

栽培管理

大花蕙兰植株上山前,要去除病叶,控水1周,根据植株大小准备好包装器具,减少运输成本和机械损伤。

对刚上山的植株,可根据其花芽分化的程度分类管理:对花芽分化基本完成,或至少大部分已经完成的植株,在山上进行花芽的生长,上山后要继续控水1周,每天叶面喷水即可,刺激花芽萌出,一般7~10天左右花芽即可萌出,这类品种以早花品种居多;另一类以中晚花品种居多,在山上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营养生长后才开始花芽分化。这类苗上山后应尽快补足水分,促进其生长,温度适宜时,终止叶停止生长,假鳞茎膨大,此时要适当控水,让植株处于缺水状态,刺激其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

水分管理华北高山的夏秋季节,有时晴空万里,持续高温干燥,最高温可达30℃,光照强度可达100000lux,相对湿度仅6%~10%,极干燥。有时连续阴雨,湿度近饱和,光照不足。这样的环境下,水分管理十分关键。

上山后的水分管理可概括为“一控一降一保”,指控水、降温、保湿,控水指不浇水,仅喷水。控水也是杀死蛞蝓、蜗牛非常有效的方法。

在晴朗无云的天气,手触叶片感觉热时,就要开始喷水降温了。这是简单有效的判断方法。注意不要等到温度已达到最高允许值时才着手降温处理。因为降温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根据笔者的经验,如果兰株周围要控温在30℃以下,那么在气温26℃左右时就要开始喷水温,这样在气温升到当天最高值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将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顺利回避一天中高温的侵害。山中水源温度较低,即使在夏季晴朗的天气,气温达30℃时,流水的温度一般也仅有14℃~16℃,而兰株周围的温度较气温更高,往往超过30℃,此时降温最忌大水喷淋。实际生产中宜采取“两步降温法”:第一遍先向空中、地面喷水,降低兰株周围环境温度,不可将水直接喷到叶面上;第二遍,使水成雾状撒落到叶片上。在气温接近30℃的中午和下午,空气相对湿度降到10%以下时进行,这样的过程要持续数遍。

“保”是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指水分要“足”,要“够”。这是花芽发育第二阶段至关重要的因素,水分不足将严重制约花序梗的伸长。喷水增加的是空气湿度,浇水才能满足兰株体内的水分要求。盆内表层的树皮颜色开始转浅是判断是否应该浇水的依据。一般每2~3天要浇一次透水,每次沿着盆缘轻轻浇灌,注意不可把盆内的树皮冲出。另外,栽培床边缘的植株更易干盆,中间的植株干盆较慢,浇水时要注意区别。由于高山灌溉用水与气温、盆土温度相差较大,控水结束后,不可一次性猛浇、浇透,分两次逐步浇灌,以减轻灌溉冷水对兰株根系的刺激。

光照管理大花蕙兰开花苗最适光照为50000~70000lux,充分的光照有助于花芽的发育和花朵着色。光照过强,叶片将被灼伤而引发病害。山区在晴朗无云的天气里最大光照超过100000lux,此时应用30%~50%遮光率的遮荫网,遮荫网做成活动式的较好,可在阴天拉开。在个别地方,由于有山坡遮挡,兰株在上午10时至下午16时之间才有直射光照耀,这样条件下的兰株,如果上山前花芽分化已完毕,每株出花数与全光照条件的相差不大,但出花芽的时间将晚1~1.5个月,发育得也慢。

清除叶芽,补足树皮大花蕙兰上山后,仍不断有新的叶芽(侧芽)长出,要注意观察叶芽与花芽的区别,一般花芽生在叶鞘内,圆而鼓,用手轻捏中上部空而虚,下部有小硬块,即小花序,这是因为花芽尚处在发育的第一阶段,苞片发育的比幼小的花序快,包围在花序外面,起保护作用;叶芽多生在叶鞘外,稍扁或圆,手捏硬而实,之后变长,先端叶片分离成二叉状。在花芽未出现之前,宜先留住叶芽,直到花芽明显可辨,且出花芽的植株达到10%,并持续增加时,即可将盆内叶芽集中清除。

另外,因运输和多次浇水造成兰盆内栽培基质如树皮的不断减少,当树皮不足以遮护兰株的根茎部时,要及时添补树皮或用经消毒处理的湿苔藓包裹,否则将影响花芽的萌发和生长。

肥水管理上山越夏的大花蕙兰,在上山前应施足肥料,建议每盆施长效肥15~16g。高山养护期间,特别是花蕾出现后,不宜施肥。

病虫害防治花芽发育期,大花蕙兰植株的病害主要为炭疽病、叶枯病等叶部病害和软腐病;虫害主要是螨类、蛞蝓、蜗牛等,危害植株的叶片和根部,蛞蝓和蜗牛还危害花蕾的发育。

病害可通过加强通风、清除杂草、降低摆放密度、控制湿度等方法预防。发病后可喷世高、施保功、阿米西达等药剂,以阿米西达效果最好,但售价较高。伤而引发软腐病,并极易蔓延,因此上山后的兰株,要立即用大生加农用链霉素混合防治。

空气干燥时,容易发生螨虫危害,由于螨虫潜伏于叶背,一般不易分辨。可根据螨虫不同的发育阶段选用杀螨剂。一般直接施用未腐熟有机肥的兰盆中比较容易出现蛞蝓,建议施用腐熟过的有机肥水或化肥为好。在无雨而空气湿度大的傍晚,每盆中施入少量蜗克星即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针对两者喜水湿的特点,控水也是杀死危害兰根的蛞蝓和蜗牛的有效方法。

在高山自然环境下,大花蕙兰花苞现蕾后,易受蛾、蝶类幼虫的啃食,蜗牛的舔食也会严重影响到花序梗和花蕾,可人工捕杀或用触杀类药剂防治。

支花扦花芽发育的初期大多为横躺或倾斜,因此直立或弯曲造型的大花蕙兰需要支花扦。在日本和韩国,许多大花蕙兰生产商为降低难度、减少伤害,采用线吊、夹子夹、下部遮光引导等法,使花芽尽可能地直立生长,但这些方法在国内应用较少。国内仍是在花芽自然生长到一定长度后支花扦。支花扦注意掌握最适宜的操作时期,一般要在小花蕾露出苞片后进行,此时花序梗开始木质化,有一定韧性,不易脆折。早晨或空气湿度大时、浇水后不宜进行。最适宜的时间是在浇水后第2~3天的上午10时至下午16时之间。

花扦一定要插直、插稳,不能离花芽过近或过远,用软硬适度的绑绳先固定花序梗基部,再慢慢从下至上绑上去,使花序梗竖直地稳固在花扦上,但上部仍在生长的花梗不能绑紧,只能松松地套住,不使之倾斜即可,过早固定花梗会因生长受限而弯曲。支花扦时,要注意调整其在盆中的分布,使所有花芽(箭)分布整齐、均匀,可四面观赏或形成一个主观赏面。

花期调控

国庆节出售的品种,7月下旬至8月上旬出花芽较适宜,若出的过早,可推迟上山时间或在上山后缩短光照时间,减少喷水降温次数或减少浇水量以减缓花芽的生长速度;若要刺激其早出花芽,可提早上山,控水、增加光照,减小密度。对春节销售的品种,以9月中下旬出花芽较好,下山后可通过调节生产最适温度来控制花期。

如果花芽出现过早,又欲在春节销售,一般多采用延长低温来控制花芽生长,但实践表明,低温时间达到1.5~2个月时,对低温敏感的品种,花朵正常着色将受严重影响,甚至发生改变,如绿色变为褐绿色甚至棕褐色,黄色花变为浅褐色等,观赏价值降低,一些品种还会出现明显的夹箭及花箭长度明显不齐的现象。因此,调节温度并非花期控制的最佳措施,掌握好头年留芽时间,了解品种生物学特性间的差异,辅以适当的栽培措施并因地制宜地予以调整,使之在最佳销售期开放,才是根本之策。(袁 涛)

红花系大花蕙兰的杂交亲本及育种进展


红花系的大花蕙兰,由于喜庆热烈,深为中国人推崇。大花蕙兰育种先进的国家主要有日本、美国、新西兰等。育种方法仍以杂交为主。大花蕙兰为杂交种,多数具有虎头兰、象牙白、碧玉兰、美花兰、黄蝉兰等血统。由于大花蕙兰的持续高价,一些单位开始了大花蕙兰的引进生产,有的正在开展大花蕙兰的育种工作。本文就目前红花系的大花蕙兰育种进展及其著名的亲本进行综述。
由于大花蕙兰均为杂交种,染色体的倍性呈多样化,既有二倍体,也有三倍体、四倍体,甚至六倍体,其中以四倍体为多。在育种中,必须对亲本的倍性进行了解,才能对杂交后代的倍性、育性有清楚的掌握,使育种的成功率大大提高。

二倍体杂交亲本和育种进展
Cym.Ann Miller 'Rejoyce' AM/AOS,花深红色,唇瓣具红色条带,具多花兰(Cym.floribundum)第二代血统,中花,以其作亲本已培育出20多个深红色新品种,但似乎只宜作母本。
Cym.Hot Line 'Royalty' HCC/AOS,为二倍体深红花著名大花亲本之一。与湿地兰(Cym.madidum)杂交,培育出漂亮的深橙红色花Cym.Lambert Day 'Amber' HCC/AOS、'Burgundy',花梗弓形下垂,小花,成熟假球茎上一般可产3-4枝花梗,着花数达35朵以上,具多花枝及多花性。其兄弟株'Solana Beach'作亲本,已培育出Cym.Happy Hooker 'Ruby' AD/CSA、Cym.Ruby Girls、Cym.Fire Storm(Cym.Red Beauty 'Prinses.Frederika' 2N S/CSA×)、Cym.Hot Mouse(×Cym.Mighty Mouse 'Minnie')等15个以上的获奖品种。
Cym.Black Forest 'Plum Wine',花呈葡萄酒红色,唇瓣皱缩呈黑色,小花。为纹瓣兰的第二代杂种,可用于培育红花黑唇的珍稀品种。Cym.Black Silk 'Brown Velvet'褐色花,唇瓣有大块黑色斑块,中花,可用于培育红色至褐色后代,偶然产生近于黑色的奇花。
Cym.Red Beauty 'Carmen' 2N、'Aafke'、'Prinses Albertina'、'Prinses Frederika' 2N S/CSA、'Prinses Marianne'等是著名的红花系二倍体育种材料,大花,具多花枝性。经染色体加倍,已培育出一些四倍体的Cym.Red Beauty系列。
Cym.Mimi 'Mary Bea' AM/AOS,是红色微型花的著名二倍体育种材料,已培育出不少新品种,由大花蕙兰与多花兰的第一代杂种中选出。Cym.Sabre Dance 'Black Prince',大花,花型好,已培育出大花红褐色、自由开花的盆栽品种Cym.Helzacumin (Cym.Mighty Mouse 'Minnie' 2N×)。Cym.Warona 'Copper',大花,用于盆栽品种的选育,如培育出Cym.Persian Gold(×Cym.Mighty Mouse 'Minnie')。其他二倍体亲本有:Cym.Negrito 'Vintner's Choice',大花;Cym.Tapestry 'Zita' 2N,大花;Cym.Rincon Fairy 'Raspberry',小花,具多花兰第二代血统。

三倍体杂交亲本及育种进展
Cym.Valley of Death 'Geyserland' (Cym.Yowie Flame 'Geyserland' 4N HCC/AOS×Cym.Mighty Mouse 'Minnie' 2N)是著名的三倍体育种材料,具多花且自由开花性状,花梗长达150cm,着花20朵以上,可用于红花或橙色花的育种。与Cym.Red Beauty 'Prinses Frederika' 4N杂交,培育出令人兴奋的橙红色的后代。Cym.Red Beauty 'Prinses Frederik a'4N,花红褐色,大花,质地较厚实,具多花枝性状,与其他红色或褐色四倍体杂交,一般可获优良后代。Cym.Valley of Death的著名兄弟株有红花的'Gotcha' B/CSA、橙黄花的'Inferno' HCC/AOS等,'Inferno'与Cym.Caripepper 'Sunset'(橙红花)杂交培育出橙黄花后代。
Cym.Panalatinga 'Midnight',是著名的红色垂花蕙兰的三倍体育种亲本,小花,由大花蕙兰与地旺兰(Cym.Devonianum)杂交的第一代杂种中选出。可用于培育红色系垂花蕙兰。
Cym.Bulbarrow 'Will Scarlet'为淡褐色垂花蕙兰,小花,也是大花蕙兰与地旺兰的第一代杂种,用作母本杂交可获得中等量的种子,用于培育红色至黄色的垂花型品种。

四倍体杂交亲本及育种进展
Cym.Clarisse Austin 'Embers' HCC/AOS,是著名的四倍体深红花大花蕙兰的杂交亲本之一,不论作母本或父本均可获得大量种子。与Cym.Lady Spring 'Embers' B/CSA(深红花)或Cym.Red Beauty 'Carmen' 4N杂交,获得了不少花形好的红花后代,如Cym.(Clarisse Austin×Lady Spring)、Cym.(Clarisse Austin×Red Beauty)。Cym.Lady Spring 'Embers' B/CSA也是著名的深红花大花亲本之一,花径达11.5cm,花形圆整。常用于改进深红花品种的花形和花色。其兄弟株'Geyserland'、'Nancy'、'Red Rage'也已用作育种亲本。另一兄弟株'#3'也用于盆栽深红花大花蕙兰的选育,具自由开花性状。
Cym.Red Beauty,著名的四倍体有'Carmen' 4N、'Prinses Frederika' 4N、'Hanny' 4N,常用于红花大花蕙兰的育种。Cym.Red Beauty 'Carmen' 4N,花淡红色,质地厚,具多花枝性,为多用途亲本,可培育出红花、斑点花或纯色花后代,与Cym.Ruby Eyes 'Red Baron' 4N AM/AOS杂交培育出Cym.Marilyn Levy。'Hanny' 4N与Cym.Jolity 'Golden Heritage' 4N(黄花红唇,大花)杂交,培育出鲜红色的Cym.Mustang Ridge,大花、早开花品种,常在圣诞节前后开花,可用于培育圣诞节开花的红花盆栽品种。'Hanny' 4N与Cym.Peter Pan 'Greensleeves' 4N(绿花红唇,香花、早花)杂交,培育出红色至粉红色、具香味的早花后代Cym.Floriflame 'Rosie'、'Rosy'、'Passion' HCC/AOS、'Big Mama'、'Hot Lips'等。Cym.Floriflame也已用作亲本,与Cym.Rolling Stone 杂交,选育出红色的Cym.Pirate Cove 'Hot Lips',在早开花型大花蕙兰中,其花色和花形都得到不错的改善。Cym.Floriflame的另一深酒红色杂种Cym.(Peter Peper×Floriflame) 'Midnight'已获得了AOS奖。
Cym.Peter Pan 'Greensleeves' 4N,是建兰与大花蕙兰(Cym.ensifolium×Cym.Miretta 2N)杂交的著名的第一代杂种中选育出的Cym.Peter Pan 'Greensleeves' HCC/AOS (2N)经染色体加倍而来,作亲本育出名品众多。如Cym.Peter Peper 'Cinnamon King' AM/AOS、Cym.Polly Stark 'Charm'、'Elegance'、'Pinkie'等。其中Cym.Peter Peper 'Cinnamon King' AM/AOS是与建兰杂交的后代中选育出的短叶型品种,叶片不超过30cm,假球茎直径小于2.5cm,每假球茎一般产2支花,花红色有香味,花径7.5cm,可用于紧凑株型的育种,也是一优秀亲本。
Cym.Rolling Stone 'Embers',为建兰杂交的第二代杂种中育出,中花,花红色有香味,早开花,与兄弟株'Hot Lips',均已作为红花大花蕙兰的育种亲本,培育香花型的早开花后代。与Cym.Applejack 'Solana Beach'杂交,培育出较耐高温的早花(10月开花)、花形优美的大红花杂种Cym.Queasy。Cym.Applejack 'Solana Beach'花呈微红的黄色,大花,以其作亲本可培育出多花枝、自由开花的大花杂种后代,花色则由另一亲本决定,如Cym.Fire Apple (×Cym.Floriflame 'Hot Lips')、Cym.Apple Crisp (×Cym.November Woods 'Rum Red')等。
Cym.Ruby Eyes 'Red Baron' 4N AM/AOS,为深酒红色小花型垂花蕙兰,由Cym.Floribundum×Cym.Sensation选育出,其红色呈显性遗传,培育出著名的杂种有:Cym.Marilyn Levy、Cym.Devon Ruby (Cym.Devon Lord 'Victory' AM/AOS,(2N、花粉红色、中花型垂花蕙兰)×)、Cym.Mouse Eyes (Cym.Mighty Mouse 'Minnie'×)、Cym.Nicole's Valentine 'Bayswater'(×Cym.Flame Hawk 'Lipper')、Cym.Street Hawk等。
Cym.Claude Pepper 'Buckland's Beach' AM/AOS,也是著名的四倍体深红花亲本之一,培育出著名的深红花Cym.Clarisse Pepper (×Cym.Clarisse Austin 'Embers' HCC/AOS)、质地特厚的深红花Cym.Toto(Cym.Fuss(株型较小,常用于培育紫红色品种)×)、深玫瑰红色的Cym.Regal Ruby(Cym.Red Beauty×)等。其著名兄弟株有'Dragon's Blood'、'Pyes Pa' AM/AOS、'Tangerine Glow'等,均已用于育种。'Dragon's Blood'与Cym.Ruby Eyes 'Red Baron' 4N AM/AOS杂交,培育出早花型的Cym.Street Hawk 'Estrella Prieta' AM/AOS、'Midnight' HCC/AOS等,也培育出Cym.Sextiva(Cym.Lady Spring×)、Cym.Ivan Pepper(×Cym.Ivan Yelavich 'Red Terror')。'Pyes Pa' AM/AOS也培育出一些获奖的株型紧凑的红色至褐色品种。
Cym.Yowie Flame 'Geyserland' HCC/AOS(4N)为另一著名的四倍体育种亲本,其培育的著名杂交后代有:三倍体Cym.Valley of Death、Cym.James Toya 'Geyserland' HCC/AOS和株型紧凑、花形圆整的深红大花Cym.James Tee Kirk(Cym.Claude Pepper 'Dragon's Blood'×)等。'Geyserland'与在许多杂交中都不能产生后代的Cym.Kiri Te Kanawa 杂交,也能培育出非常漂亮的红花后代。Cym.Yowie Flame 的另一株系'Baywater'与Cym.Solana Beach杂交,选育出斑点红花品种Cym.Spotted Leopard 'Ace'、'King'、'Queen'。
Cym.Dear Karen 'Lucifer' B/CSA',为具多花兰第二代血统的中花型紫红色品种,育性较高,其杂交后代多为深红色至酒红色,培育了不少获奖品种,如Cym.Karen Pepper 'Cafe au Lait' HCC/AOS、'Embers' B/CSA、'Red Rage' HCC/AOS等,该杂种花形圆满,中花深红色,已用于改进红花品系的花形和花色。其兄弟株'Cafe au Lait' HCC/AOS与'Embers' B/CSA间杂交,也选育出非常优秀的后代。
Cym.Khyber Pass 'Rotunda Red' HCC/AOS、'Rowe's Red' HCC/AOS、'Strawberry Pink',大花,是现代许多红花品种的重要亲本之一,如Cym.Donald Wilson ('Strawderry Pink'×Cym.Vieux Rose 'Dell Park' FCC/RHS)。
其他四倍体亲本有:Cym.Doris Aurea 'Cardinal' 4N,大花,用于培育深红色的盆栽品种。Cym.Bo Jangles 'Dancin' Man' HCC/AOS、大花,每球茎可产生2支可达18朵花的花茎,用于红色至黄色早花品种的培育。兄弟株有'Golden Slippers'。Cym.Ivan Yelavich 'Red Terror'、Cym.Knockout 'Stoplight' HCC/APS,大花,花形较圆,可用以改进红花品种的花形和花色。还有Cym.Pontac 'Trinity',大花;Cym.Sensational Vintage,大花;Cym.Tapestry 'Zita' 4N,大花及Cym.Wyalong 'Sunset'等均已用于红花系大花蕙兰的育种。

红花系大花蕙兰育种趋势
红花系大花蕙兰的育种主要朝向培育花形圆整、鲜红大花的品种,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如选育出Cym.Clarisse Pepper、Cym.Regal Ruby、Cym.Sextiva、Cym.(Clarisse Austin×Lady Spring)、Cym.(Clarisse Austin×Red Beauty)等。
利用1957年培育出的建兰与大花蕙兰杂交的著名杂种Cym.Peter Pan 'Greensleeves' 2N的加倍体作亲本,不仅培育出一批具香味的早开花品种,遗传了建兰的耐高温、芳香和早开花习性,而且通过与大红花亲本杂交,在花径、花色、株型和花形上都得到较大改进,如Cym.Floriflame、Cym.Polly Stark、Cym.Peter Peper、Cym.Pirate Cove等。因此利用建兰与大花蕙兰进行种间杂交,也可培育出优秀的新品种。我国的建兰资源非常丰富,我们或许可从这找到大花蕙兰育种的突破口。惟一不足的是建兰与大花蕙兰花期不遇,不过这可通过花粉的低温贮藏来解决。

几种农药对植物苗期猝倒病的药效研究


几种农药对植物苗期猝倒病的药效研究
陈沁魏翠华黄骐
(福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350018)
植物在苗期刚定植时,苗期猝倒病是比较常见的,它是由于真菌侵入或在介质表面感染幼苗引起的。即使植株生长良好,病害也有可能侵入植株茎部,在发病区域成片坏死。在通风条件不好、高湿度的环境下,猝倒病更容易发生。尤其是穴盘苗,因为苗期经常要保持较高的湿度,因此经常发生猝倒病,而且由于其相互密度较大,病菌蔓延快,所以损失更为巨大。其症状主要是受害部位在根颈,初显褐色斑点,扩大后呈水浸状,使茎部萎缩、变软而呈倒伏状,同时在潮湿的环境下常在受害部位见到大量的白色菌丝,使幼苗猝倒、根腐和茎腐,种子和幼苗在出土前就可腐烂和死亡,其病原主要是腐霉属真菌,是属于卵菌纲霜霉目的,其在霜霉目中是较低等的,以腐生的方式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在潮湿肥沃的土壤中更多。它们是属于致病性很强的根腐类型的真菌。而目前市场上治疗腐霉的药有很多,但是到底何种药的效果最好呢?因此本人做了这几种药的药效实验。
第一步腐霉菌的分离、纯化:
将新鲜的马铃薯切成每边约3mm的小块,在含100μg/g的链霉素和100μg/g海松素的溶液中浸1h,然后放在培养皿中的土壤样本中,土壤加水保持湿润,与一般的土壤的含水量相近,经过在30℃下培养7-12h,将马铃薯小块取出,用水洗净,放在含有100μg/g的链霉素和100μg/g海松素的水琼脂培养基上培养,然后从长出的菌丝上切取顶端部分移植培养,经过几次的纯化得到腐霉病菌。
第二步不同农药对比实验:
将得到的纯化后的腐霉菌用马铃薯培养基在表面皿中进行培养,等2天后菌丝均匀长满整个表面皿时,用消毒的打孔器将长满菌丝的培养基打孔以得到同样面积的菌块,再将菌块分别放入加入不同农药的马铃薯培养基中培养观察,分别于24小时,72小时观察菌丝生长状况:

对照 多菌灵800倍



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008 敌克松800倍 恶霉灵2000倍 福美双800倍 霜霉威800倍 安克1000倍
菌丝平均长度(cm) 1.5 无 0.5 0.1 无 0.7 0.5
24小时观察结果

对照 多菌灵800倍



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008 敌克松800倍 恶霉灵2000倍 福美双800倍 霜霉威800倍 安克1000倍
菌丝平均长度(cm) 5 无 0.2 0.1 无 2.0 1.0
72小时观察结果
结果分析: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腐霉属真菌对使用霜霉威与安克的效果均比较差,而敌克松与恶霉灵对其则有一定的效果,而多菌灵与福美双对它的效果则十分明显,但是单独使用这两种农药很容易产生抗药性,因此为了避免产生抗药性,对于种苗苗期猝倒病的治疗应该用多菌灵、福美双、敌克松与恶霉灵这四种农药进行复配。经过对这四种农药的复配实验后,发现以下这些组合的效果都十分良好,能有效的防止种苗苗期猝倒病的发生。
复配组合:
恶霉灵4000-8000倍
加 多菌灵1600-3200倍
敌克松1600-3200倍
福美双1600-3200倍
多菌灵1600-3200倍
加 敌克松1600-3200倍
福美双1600-3200倍
敌克松1600-3200倍 福美双1600-3200倍

吡蚜酮作用机理(关于养花的小技巧)


“她以独有的姿态早早地绽放了,那一朵朵黄色的花蕾,一串串芬芳的花瓣,静静地绽放出一种喜悦的心情,微笑着向着人们致意。”赏花,咏花,种花,是人们的三大乐趣,所以很多人将种植花卉作为人生一大乐趣。养好花卉不仅需要耐心,也需要知识和技巧,你正在学习养花知识和技巧吗?下面的内容是花卉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吡蚜酮作用机理(关于养花的小技巧),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吡蚜酮作用机理

利用电穿透图(EPG)技术进行研究表明,无论是点滴、饲喂或注射试验,只要蚜虫或飞虱一接触到吡蚜酮几乎立即产生口针阻塞效应,立刻停止取食,并最终饥饿致死,而且此过程是不可逆转的。因此,吡蚜酮具有优异的阻断昆虫传毒功能。尽管目前对吡蚜酮所引起的口针阻塞机制尚不清楚,但已有的研究表明这种不可逆的“停食”不是由于“拒食作用”所引起。经吡蚜酮处理后的昆虫最初死亡率是很低的,昆虫“饥蛾”致死前仍可存活数日,且死亡率高低与气候条件有关。试验表明,药剂处理3小时内,蚜虫的取食活动降低90%左右,处理后48小时,死亡率可接近100%。

吡蚜酮对害虫具有触杀作用,同时还有内吸活性。在植物体内既能在木质部输导也能在韧皮部输导;因此既可用作叶面喷雾,也可用于土壤处理。由于其良好的输导特性,在茎叶喷雾后新长出的枝叶也可以得到有效保护。

利用电穿透图(EPG)技术进行研究表明,无论是点滴、饲喂或注射试验,只要蚜虫或飞虱一接触到吡蚜酮几乎立即产生口针阻塞效应,立刻停止取食,并最终饥饿致死,而且此过程是不可逆转的。因此,吡蚜酮具有优异的阻断昆虫传毒功能。尽管目前对吡蚜酮所引起的口针阻塞机制尚不清楚,但已有的研究表明这种不可逆的“停食”不是由于“拒食作用”所引起。经吡蚜酮处理后的昆虫最初死亡率是很低的,昆虫“饥蛾”致死前仍可存活数日,且死亡率高低与气候条件有关。试验表明,药剂处理3小时内,蚜虫的取食活动降低90%左右,处理后48小时,死亡率可接近100%。

叶面施肥的作用机理是啥?【荐】


“它努力生长着,它明知道自己不会有雄厚的浓荫,却还是努力茂盛着。它不像被别人伺候、抚慰的果树,也不会爬上肥沃的土地,而它默默地兀立着。”赏花,咏花,种花,是人们的三大乐趣,如果要形容的话,花就是我们的知己。只有学习了相关的知识和技巧,才能种好花卉,你在种植过程上遇上麻烦了吗?考虑到您的需要,花卉网小编特地编辑了“叶面施肥的作用机理是啥?【荐】”,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叶面施肥的作用机理是啥?

随着化肥行业的快速发展,叶面肥越来越多地呈现在市场上。植物吸收营养物质主要通过根和叶片。而叶片相对根部来说,吸收更快,更直接。因此,现在许多人开始对植物进行叶面施肥。

叶片是植物自养生活中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可通过表皮细胞和气孔进入体内。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片可以把外界环境中吸收进来的简单的无机物质,经过各种生物化学的变化,直接合成为复杂的有机物质,构成为自身的组成部分,并能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藏于有机物,释放出能量,供生命活动所需。

叶片除进行光合作用外,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蒸腾作用,大量的水分可以不断地从叶片气孔蒸发到大气中去,有助于调节作物体内能量的平衡,在此同时也能促进根部吸收水分,养料和体内养分的输送。

通过上述对叶片的基本功能介绍,相信大家应该对叶面施肥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叶面施肥,植物能够更快速吸收,供给农作物所需营养,调节体内能量。

叶面施肥的作用机理;叶是植物最重要的根外营养器官;也可以吸收多种外源物质,如气体污染物、营养元素、;一、叶面养分吸收机理;(一)植物的叶片结构;高等陆生植物叶片一般由表皮、叶肉、叶脉三部分组成;营养物质只有进入叶肉细胞后才能起到营养作用,不仅;(二)养分进入叶片内部的途径;页面上的养分只有进入到叶肉细胞才能起到营养作用,;养分喷施于叶面后,首先要以扩散

叶是植物最重要的根外营养器官。植物叶片除了吸收CO2进行光合作用外,也可以吸收多种外源物质,如气体污染物、营养元素、农药、除草剂、调节剂等,当叶在吸收水滴的同时能够像根一样把营养物质吸收到植物体中去。因此,养分喷施到叶片上与施入根部土壤中都可以被作物吸收利用,据研究,作物对叶片吸收的养分的利用效果与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入的养分是一样的,且叶片对养分的吸收机理同根系相似,但是,由于叶片结构与功能同根系的差异,所以养分通过叶面吸收的机理及运输途径与通过根部吸收的有一定的差异。因此,了解作物叶片的结构、养分吸收机理及其对养分吸收的影响,对克服叶面养分吸收障碍,提高养分利用率是至关重要。

《植物花发育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由养花技巧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在您养花过程中能帮到您!能够用到鲜之花小编说的养花技巧,能够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花卉进展”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