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上的花十分多,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令我在疲倦的时候解除疲劳,仿佛坠入花海,进入彩色的梦里,让我流连忘返。生活情趣的体现很大一部分就在花上,所以很多人将种植花卉作为人生一大乐趣。花木的种植不同于赏花,学问很多,如何解决种花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呢?以下是鲜之花网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山杉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中山杉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中山杉的形态特征
中山杉为半常绿高大乔木,树干挺拔、树型优美,是原产北美落羽杉属落羽杉、池杉、墨西哥杉3个树种的优良种间杂交种,由中国科学院南京植物园经多年试验研究后选育而成。树干挺直,树形美观,树叶绿色期长,耐盐碱、耐水湿,抗风性强,病虫害少,生长速度快。树干挺直,树形美观,树叶绿色期长,
中山杉的生长习性
生长 落羽杉属生长快,一般5~6年生即进入速生期,树高连年生长量0.6~1.0米,胸径连年生长量1.0~2.0厘米,单株材积年生长量可达0.1立方米。常在一年中长出2个年轮,寿命长达1000年以上,数量成熟期在200年以上。我国进行的严格对比试验结果是:在3~5年生时,苏杉一号生长量中山杉池杉水杉。(大丰杉木研究中心调查结果)

XzH52.coM文章精选

千头椿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及栽植技术


千头椿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及栽植技术

千头椿是苦木科臭椿属落叶乔木椿的变种,分布于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现各地多有栽培,其树干挺拔,树姿优美,生长速度较快,是园林绿化的好材料,常用作行道树和遮荫树。现将其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千头椿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
千头椿树高约30米,树冠圆球形,树皮灰褐色,枝条直立生长,分枝角度小于45度,枝干细而密集,无明显主干,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13枚至25枚,叶长6厘米至12厘米,宽2厘米至3.5厘米,全缘,圆锥花序顶生,翅果扁平,幼时带红晕,花期4月至5月,果9月至10月成熟。千头椿喜光,耐寒耐干旱,不耐水湿,耐瘠薄,有一定的耐盐碱力,在pH8.8含盐量0.5%的盐碱土中能正常生长,未见不良反应。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微酸性、中性和石灰质土壤中都能正常生长,喜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对烟尘和二氧化硫有较强抗性。
千头椿栽植要求
栽植千头椿,春秋两季均可。春季宜晚载,以4月中旬为宜,即苗木上部壮芽膨大呈球状时栽植成活率最高,秋季栽植宜在开始落叶至12月上旬之间进行。栽植千头椿首先要挖好树穴,树穴尺寸应不小于1.2米1.2米,树穴过小不利于其根系生长,还容易遭受风害。树穴深度应不低于80厘米,如土壤不符合要求,要进行客土。栽植时首先要填好底土并踏实,基肥要与回填土充分拌匀,苗木放到树穴内扶正后,分二次填土,并分层踏实,最后一次还要轻轻提苗,使根系舒展。在栽植时需要注意苗木的栽植深度,如栽植地立地条件较好,且土壤较湿润,栽植深度可略高于原土痕2厘米至3厘米;如栽植地土壤干燥,且不易浇水,可再埋深些,8厘米至10厘米也可以。栽植后要立即搭设支架,以防风吹及人为摇动。
千头椿水肥管理
千头椿在种植时要按要求浇好头三水,栽植头年要尽量保持土壤湿润,湿润的土壤有利于根系生长和恢复树势,秋末要浇透防冻水。第二年早春要浇好返青水,四五月份正常春旱期,加之北方地区春季风大且持续时间长,应浇一到二次水。夏季雨天要及时排水,防止种植穴内积水,而导致植株因烂根而死亡。秋末浇好防冻水。第三年早春及秋末浇好返青水及防冻水即可,其他时间可靠自然降水生长,无需浇水。第四年及以后照法此管理即可。千头椿耐瘠薄,对肥要求不高,但新栽植的苗木要给以适量的肥料,底肥可用经腐熟发酵的圈肥,6月中下旬后对苗木追施一次氮磷钾复合肥,秋末结合浇冻水再施一次牛马粪即可。翌年春末追施三要素复合肥,秋末施农家肥,以后的管理,只需秋末施农家肥即可。充足的肥料可增强其抗病虫能力,加快生长速度。
千头椿修剪整形
千头椿栽植时一般都要进行截干处理,定干高度为2.5米至3.5米,种植萌芽后,可任其生长。待到初冬修剪时,在主干上选择3个至5个分布均匀、长势旺盛的枝条做主枝,其余全部疏除,并对所留主枝进行短裁,主枝上保留外芽。翌年每个主枝上可保留两三个侧枝,其余侧枝全部疏除,所留侧枝一定要长势强壮。其本骨架形成后,以后每年只需对过密枝、干枯枝、病虫枝、下垂枝进行疏除即可。
千头椿病虫害防治
1.千头椿常见的病害是白粉病。发病症状 此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时叶表出现黄白色状斑块,叶背有白色粉层斑块,入秋后斑块上着生有黑色小颗粒,发病严重时可导致叶片大量提早落叶。发病规律 此病的病原菌叫臭椿球针壳,属子囊菌门真菌。病菌以闭囊壳在落叶或病梢上越冬,翌春条件适宜时,弹射出子囊孢菌,借气流传播,病菌从气孔侵入,整个生长季节可反复侵染。防治方法 注意营养平衡,不可偏施氮肥。春季子囊孢子飞散时,喷洒30%绿得保悬浮剂4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700倍液,每次间隔10天,连续喷洒三至四次可有效控制住病情。2.千头椿主要的害虫有:樗蚕蛾、斑衣蜡蝉、白星滑花金龟、金绿宽盾蝽、金绿真蝽、日本履绵蚧、白蜡绵粉蚧、蔷薇白轮盾蚧、朱砂叶螨、缀叶丛螟、枣奕刺蛾、木橑尺蠖、旋皮夜蛾等。如有樗蚕蛾发生,可在其若幼龄虫期喷洒除虫脲8000倍液进行杀灭;如有斑衣蜡蝉发生,可在其若虫孵化初期喷洒48%乐斯本乳油3000倍液或40%绿来宝乳油500倍液进行防治;如有白星滑花金龟发生,可在其发生量较大时喷洒3%高渗苯氧威乳油2000倍液进行防治;如有金绿宽盾蝽发生,可在其若虫、成虫期喷洒3%啶虫脒1000倍液进行防治;如有金绿真蝽发生,可在其若虫严重发生期喷洒48%乐斯本乳油3500倍液进行防治;如有日本履绵蚧、白蜡绵粉蚧、蔷薇白轮盾蚧发生,可在其初孵若虫期喷洒95%蚧螨灵乳剂4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进行防治;如有朱砂叶螨危害,可喷洒1.8%爱福丁乳油3000倍液进行防治;如有缀叶丛螟发生,可在其幼虫为害初期喷洒20%除虫脲悬浮剂7000倍液进行防治;如有枣奕刺蛾发生,可在其幼虫发生严重时喷洒Bt乳剂500倍液,1.2%烟参碱乳油1000倍液进行防治;如有木橑尺蠖发生,可在其幼虫期,喷洒Bt乳剂500倍液,20%除虫脲悬浮剂7000倍液进行防治;如有旋皮夜蛾发生,可在其幼龄幼虫盛期向树冠喷洒25%阿克泰水分散剂5000倍液进行杀灭。(作者单位系河北省任丘市华北油田华美综合服务处)

刺桐的生长习性和形态特征


刺桐(Erythrina indica Lam)为蝶形花科刺桐属落叶乔木,原产亚洲热带,树身高大挺拔,枝叶茂盛,喜强光照射,否则开花不良,花期每年3月份,花色鲜红,花形如辣椒,花序硕长,若远远去,每一只花序就好似一串熟透了的火红的辣椒。 刺桐属植物约50种,常见的观赏种有:珊瑚刺桐,又名龙牙花,原产北美及西印度群岛,为落叶小乔木;火炬刺桐,又名象牙红,原产非洲东南部,为半落叶乔木;黄脉刺桐,叶片上面叶脉处具金黄色条纹,为著名观叶植物;大叶刺桐,别名鹦哥花,原产中国南部,印度也有分布,为落叶小乔木。刺桐适合单植于草地或建筑物旁,可供公园、绿地及风景区美化,又是公路及市街的优良行道树。刺桐木材白色而质地轻软,可制造木屐或玩具。树叶、树皮和树根可入药,有解热和利尿的功效。过去,刺桐曾被某些地方的人们看作时间的标志。如300多年前,当汉人移民到台湾垦植时,发现台湾的平埔族山胞非但没有日历,甚至没有年岁,不能分辨四时,而是以山上的刺桐花开为一年,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在我国某些地方的旧俗里,人们曾以刺桐开花的的情况来预测年成,如头年花期偏晚,且花势繁盛,那么就认为来年一定会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否则相反。阿根廷人普遍喜欢刺桐,并以之为国花,这可能与当地的一个古老传说有关:据说当时阿根廷境内,有许多地区常遭水灾,可是说也奇怪,只要有刺桐的地方,就不会被洪水淹没。因此,人们就把刺桐看成是保护神的化身,四处广为栽培,并更进一步将它推举为国花。每年元旦节,阿根廷人都要将许多新鲜的刺桐花瓣撒向水面,然后跳入水中,用这些花瓣搓揉自己的身体,以表示去掉以往的污垢,得到新年的好运。

天竺葵主要有哪些生态习性与形态特征?


天竺葵属于栊儿苗科天竺葵属,多年生草本花卉植物,又名洋绣球、洋葵、石蜡红。性喜温暖、阳光充沛和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环境条件生长。耐旱怕涝,土壤湿度大、积水会引起烂根;怕高温,适宜生长温度为15~25℃,春、秋两季是旺盛生长期,超过35℃左右时,表现为半休眠状态;冬季室温要保持在10℃以上,3℃以下易受冻害;不耐阴,在阳光下生长健壮,叶绿、节间短、株形美,反之叶色淡、节间长、植株衰弱。天竺葵茎肉质多汁,老茎木质化又多分枝,全株密被白色细毛;叶互生,圆形或肾形,基部心脏形,叶缘浅裂,具有波状,表面有明显马蹄形暗色环纹;伞状花序、顶生,色有红、粉、白等。花期长,色鲜艳耀眼,美观雅致,是最适宜家庭盆栽花卉之一。

中山杉品种


中山杉品种--共有三个树种:中山杉,落羽杉(Taxodium.distichum)、池杉(T.ascendens)和墨西哥落羽杉(T.mucronatum)。苏杉一号(T. distichum Sushang)是从落羽杉不同地理种源、家系中选育出的优良种源。中山杉302是从落羽杉和墨西哥落羽杉杂种中选育出的优良无性系(另外,中山杉401是池杉和墨西哥落羽杉杂种中选育出的无性系)。
中山杉属树种都是古老的孑遗植物。在晚侏罗世至早白垩纪就已繁盛。至第三纪中新世、上新世时期,2000~3000万年前仍广泛分布于北美洲和欧亚大陆北部。美国、俄罗斯西伯利亚,我国黑龙江、吉林、松辽平原及云南等地均发现过中生代落羽杉的枝叶、球果和种子的化石。第四纪冰川以后,它们在欧亚大陆全部灭绝,仅在北美洲和拉丁美洲部分地区保留下来,繁衍至今。
中山杉属树种因其适应性强,生长快,树形美,材质优良,病虫害少,近400~500年来已被人类引种到远离其现代天然分布区之外的广大地区。包括欧、亚、非和澳洲都把它们栽培作为生态环境和用材造林树种。我国于1900年前后开始引种,首先在盐城盐碱地试种植。现南京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附中校园内和个别居民庭园中尚保留有百年生大树几株,树高近30米,胸径130厘米,冠幅16米。河南鸡公山自然保护区尚保存有50多年生落羽杉萌生林(原生林在抗日战争期间被日军砍伐,后萌芽更新),最大树高32米,胸径70多厘米。1970年以后,我国大面积引种中山杉,池杉,落羽杉作为速生丰产林树种。现在苏、沪、浙、琼等省(市)造林已近10万公顷。绝大部分成林、成材。发挥了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我国林木遗传育种专家对中山杉落羽杉属三个树种不断进行遗传改良研究,培育出一些新的栽培品种。其中1960年有南京林业大学叶培忠教授用墨西哥落羽杉♀和柳杉♂杂交,获得过少量杂种。杂种形态形似墨西哥落羽杉,在江苏、湖北等地种植,已长成大树。1973~1983年,南京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陈永辉研究员等用落羽杉♀和墨西哥落羽杉♂杂交,获得杂种优良无性系中山杉302;用池杉♀和墨西哥落羽杉♂杂交,获得杂种无性系中山杉401。通过鉴定,在江苏和邻近省推广应用,生长良好。1990年以后,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汪企明研究员等人开展落羽杉不同地理种源、家系选育,选育出落羽杉优良种源苏杉一号,通过鉴定,已被国家林业局和江苏省林业局列为推广应用新树种。苏、沪等省(市)已开始用作生态环境绿化新优品种。现根据掌握的资料,对苏杉一号、中山杉、落羽杉、池杉和墨西哥落羽杉的现代天然分布区、树木形态、生物学特性以及适生应用范围作一对比分析,供大家在选用、栽培这些树种时参考。
落羽杉属于现代天然分布落羽杉和池杉 两树种现代天然分布区相似,均生长在美国东部到南部,在北纬23~42广大范围,从东北部维吉尼亚州到佛罗里达州最南端共18个州。气候带从温带到亚热带,年极低温度从20~-35℃,年降水760~1630毫米,海拔0~150米,常年生长在永久性沼泽地带,一年中近半年树基部浸没水中。因此林中其他树种极少,仅伴生一些水生植物如浮萍、紫萍等。秋后退水,林中亦仅生长一些草本植物。
墨西哥落羽杉其现代天然分布区与落羽杉和池杉截然不同。分布于美国西南部德克萨斯州到墨西哥东部,向南直到危地马拉,北纬25~16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年极低温度在25℃以上,年降水1200毫米,海拔1400~2400米的高原地带,不能生长在沼泽地带。形态特征
树形
都为高大乔木。在幼龄~中龄阶段(50年生以下),苏杉一号、中山杉、落羽杉和墨西哥落羽杉都是圆锥形或伞状卵形树冠,50年以上有些植株会逐渐形成不规则宽大树冠。池杉树冠比较窄,在50年以下基本是尖塔形。
干形
落羽杉属树种材质优良,在美国有永不腐朽之木的称号。落羽杉、苏杉一号和池杉主干明显,圆满通直,从主干基部到顶部不分叉,出材率高。在低、湿地带干基部形成不规则板根状。墨西哥落羽杉和中山杉主干明显,圆满通直,但在树干中、上部分叉,形成扫帚状,出材率较低。基部亦会形成不规则板根状。
叶及小枝
落羽杉、苏杉一号、墨西哥落羽杉和中山杉为羽状复叶。叶呈条形,互生,着生在小枝上。落羽杉和苏杉一号叶长1.0~1.8厘米,在侧生小枝上排成二列。墨西哥落羽杉和中山杉叶较小,长0.6~1.0厘米,螺旋状散生小枝上,不成二列。池杉叶呈钻形,微内曲,在小枝上螺旋状伸展,下部贴近小枝,基部下延,长0.3~1.0厘米。池杉亦有羽叶或羽叶、钻形叶并存以及线形叶类型。
雌、雄球花
花为孢子叶球(球花),雌、雄异花,同株。属内不同种、变种及栽培种之间在大部分形态、生物学、适应性上差异显著,但雌、雄球花形态上十分相似。雌球花着生在新枝顶部,单个或2~3个簇生,成熟时呈球形,长3.5~5.0毫米。成熟后珠鳞张开。雄球花着生在小枝上,成熟时呈椭圆形,长3.0~5.0毫米,多个雄球花形成葇荑花序,成熟后飘散出大量花粉。
球果
落羽杉、池杉和苏杉一号的成熟球果为圆球形或椭圆形,体积较大,8~10立方米。灰绿或褐色。墨西哥落羽杉球果较小,体积仅0.7~1.0立方米,为青灰色。中山杉的球果体积介于落羽杉和墨西哥落羽杉之间。
种子
落羽杉属种子呈不规则三角形或多边形,有明显尖锐棱脊,皮厚、角质、坚硬、不易透水,具瘤和凸缘。落羽杉、苏杉一号、池杉种子较大,千粒重在40克(25000粒/公斤)~150克(6666粒/公斤),最大可达220克(4545粒/公斤)。而墨西哥落羽杉种子小得多,千粒重仅15克(66666粒/公斤)~50克(20000粒/公斤)。中山杉的种子介于落羽杉、池杉和墨西哥落羽杉之间。
根及根膝
根系发达,可深入3米以上土层。通常有1~数条主根,大量细根。落羽杉、池杉和苏杉一号在低湿地或河湖滩地、堤岸上生长时,6~8龄时即会在根部向上长出根膝,伸出土面。根膝高矮不等,有几厘米~2.0米,粗20厘米以上。一般研究者认为根膝是在原生态区内长期淹水形成的,能起到一定的呼吸、通气、固着和贮藏养分等作用。墨西哥落羽杉由于原生态区无淹水环境,所以不形成根膝。
生长习性
生长 落羽杉属生长快,一般5~6年生即进入速生期,树高连年生长量0.6~1.0米,胸径连年生长量1.0~2.0厘米,单株材积年生长量可达0.1立方米。常在一年中长出2个年轮,寿命长达1000年以上,数量成熟期在200年以上。我国进行的严格对比试验结果是:在3~5年生时,苏杉一号生长量中山杉池杉水杉。(大丰杉木研究中心调查结果)

垂丝海棠有什么样的形态特征和习性?


垂丝海棠又名锦带花,属蔷薇科,苹果属,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原产我国华东、中南、西南,以四川为最多。此花树姿婆婆,花粉红色,花梗细长,紫红色,下垂成带状,花4-7朵聚生为一簇,形似樱花,花瓣5枚以上,朵朵弯垂,迎风轻荡,色艳韵美,绰约动人。

常见的垂丝海棠有两种,一为重瓣垂丝海棠,花为重瓣;一为白花垂丝海棠,花近白色,小而梗短。垂丝海棠性喜阳光,不耐阴,也不甚耐寒,爱温暖湿润环境,适生于阳光充足、背风之处,土壤要求不严,微酸或微碱性土壤均可成长,但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略带粘质的生长更好。此花生性强健,栽培容易,不需要特殊技术管理,唯不耐水涝,盆栽须防止水渍,以免烂根。

厚朴的形态特征


厚朴的形态特征|栽培技术|养护管理--厚朴为木兰科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l.)和凹叶厚朴[M.biloba(Rehd.et wils)Cheng]的干燥树皮和根皮,厚朴又名川厚朴,凹叶厚朴又名庐山厚朴、温朴等。具温中、下气、燥湿、消痰功能。其花及果实也可入药,具理气、化湿功能。厚朴主产于四川、湖北、陕西、湖南等省;凹叶厚朴主产于浙江、江西、安徽、江苏、湖南等省。

(一)厚朴的形态特征

1.厚朴 落叶乔木,树高15-20米。树干通直,树皮灰棕色,具纵裂纹,内皮紫褐色或暗褐色。顶芽大,小枝具环状托叶痕。单叶互生于枝顶端,椭圆状倒卵形,叶缘微波状,叶背面有毛及白粉;叶柄较粗。花大,白色,与叶同时开放,单生枝顶;花被9-10片,肉质;雄蕊多数,螺旋排列;心皮多数,螺旋排列于花托上。聚合蓇葖果,圆柱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种子红色,三角状倒卵形。花期4-5月,果熟期10一11月。

2.凹叶厚朴 形态特征与上种相似,主要区别为:为乔木或灌木;叶片倒卵形,先端2圆裂,裂深可达2-3.5厘米。花期3-4月,果熟期9-ll月。
(二)生长习性
由于种类不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也不相同。厚朴喜凉爽、湿润气候,高温不利于生长发育,宜在海拔800-1800米的山区生长。凹叶厚朴喜温暖、湿润气候,一般多在海拔600米以下的地方栽培。二者均为山地特有树种,耐寒,均为阳性树种,但幼苗怕强光。它们又都是生长缓慢的树种,一年生苗高仅30-40厘米,幼树生长较快。厚朴10年生以下很少萌蘖;而凹叶厚朴萌蘖较多,特别是主干折断后,会形成灌木。 厚朴树龄8年以上才能开花结果,凹叶厚朴生长较快,5年

中山杉的栽培与管理




市场上能应用的耐水湿乔木不多,过去常用的柳树、水杉等又存在生产方式不科学、病虫害严重、景观效果不佳等问题,新一代耐水湿树种中山杉的推出,极大的改变了这一现状。

一、国家审定良种。中山杉是落羽杉、池杉、墨西哥落羽杉3个树种的优良种间杂交种,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选育而成,2002年通过国家林业局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首批审定。1973年就开始选育,适应性经过多年的实践检验。与目前市场上用的多代扦插导致退化的水杉、池杉等不同,中山杉有十多个优良无性系,研究单位还在持续进行选育新品,生产企业有采穗复壮圃,形成了科技化、大批量、品种化的生产。

二、抗逆性卓越。耐水湿。中山杉能长期浸泡于水中,在生长期能耐3个月至6个月的水淹,耐涝性与柳树相似,强于水杉,在污水中生长更好,已在滇池、太湖、巢湖等绿化中大量使用。耐盐碱、抗风力强。在土壤含盐量小于0.4%,PH小于9的条件下,能正常生长。中山杉根系发达,枝杆柔韧性好,抗风力强,沿海地区10级左右台风过后,无倒伏折断现象。在云南昆明、上海浦东、崇明、重庆、武汉、浙江的温岭、瑞安、象山、杭州湾,山东青岛(黄岛)、滨州、威海、江苏如东、大丰、盐城等的海防林、滩涂地大量使用。中山杉生长速度快,病虫害少,管理相对容易,养护费用较低。

三、应用效果突出。中山杉为半常绿高大乔木,因其抗性强,适宜用在湿地、水际边缘、盐碱地、城市立地条件差的地方。中山杉绿期长,色叶效果好,发叶期比落羽杉、池杉、水杉早,落叶时间比“三杉”迟两个月左右。叶色深绿,落叶时色相变化明显,遇严寒叶片由绿色变为橘红色或棕红色,经久不凋,是较理想的背景树种和色叶树种。中山杉挺拔高耸,树冠呈圆锥形,宜作背景树,也适宜于孤植、列植、丛植,其枝杆密布,绿量较大,也宜作绿墙和绿篱。

桃花图片(形态特征和养护方法简介)


一、形态特征

1、叶:桃花的叶子为椭圆状披针形,长度可达15厘米,短的也有7厘米。它的边缘有粗锯齿,但没有毛。

2、花:通常在3-4月开花。花瓣为白色、红色或粉红色,天然的有5片,培养的观赏品种可多达20多片。

3、果:果实多为圆形,但也有扁圆形,大部分表面有绒毛。果肉多为白色或黄色,少部分为红色。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二、养护方法

1、阳光:想要桃花健康的生长,离不开充足的光照。光照不足就会导致枝条细弱,而且有徒长的趋势。可以将它放在向阳处,整日接受光照。

2、浇水:桃花比较耐旱,而且很怕潮。浇水一定要适量,避免产生积水,造成烂根。在雨季的时候要注意排水,最好在下雨前移到室内,不要被雨淋到。

3、施肥:在桃花栽种的时候应该施一些基肥,促进花芽的分化。在开花和结果之前也要追肥,有助于延长花期,同时提高果实质量。

树锦鸡儿形态特征


树锦鸡儿又名蒙古锦鸡儿、小黄刺条,为豆科锦鸡儿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主要产于我国东北、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也有分布。树锦鸡儿枝叶秀丽,花色鲜艳,在园林绿化中可孤植、丛植于路旁、坡地或假山岩石旁,也可用来制作盆景。现将其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
树锦鸡儿树高2米至5米,树皮灰绿色,平滑而有光泽。长枝上的托叶有时宿存而硬化成粗壮刺,小枝有棱,幼时被柔毛,偶数羽状复叶,互生或簇生,小叶8枚至12枚,长圆状卵形至长椭圆形,先端钝圆、具小尖头,基部圆形,幼时两面被毛,花2朵至5朵簇生,花冠黄色、蝶形花,萼具短齿,荚果圆筒形,稍扁,长4厘米至6厘米,花期5月至6月,果熟期7月至8月。
树锦鸡儿性喜光,亦较耐阴,耐寒性强,在-50℃的低温环境下可安全越冬,耐干旱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在轻度盐碱土中能正常生长,忌积水,长期积水易造成苗木死亡。
栽植方法与水肥管理
树锦鸡儿在春秋两季均可进行栽植。春季栽植时间为3月下旬至4月中旬,秋季应在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进行。栽植前应按要求挖好种植穴,种植穴规格一般为0.8米0.8米,深度不低于0.8米。挖土时应将表土与底土分开堆放。栽植时用经腐熟发酵的牛马肥作基肥,基肥应与栽植土充分拌匀,以防止散发热量过大而烧根。栽植深度应深浅适宜,一般来说裸根栽植深度高于原土痕2厘米至3厘米即可,回填土时应先回填表土,后回填底土,并要分层踩实。栽植后应立即浇头水,5天后浇二水,10天后浇三水,此后可视土壤墒情浇水,始终使土壤保持在大半墒状态即可。树锦鸡儿较耐粗放管理,第二年即可进入正常养护期,浇水管理应注意浇好返青水和封冻水,其它时间如果不是过于干旱,一般不用特意浇水,可靠自然降水生长,但要注意雨季应及时排除积水,防止因积水而烂根。每年春季施用一次农家肥即可。
整形修剪
树锦鸡儿管理相对粗放,一般不需特殊修剪,在日常养护中主要以保持树冠通风透光即可,可随时剪去枯死枝、病虫枝、过密枝、交叉枝、重叠枝和徒长枝。病虫害防治
1.常见害虫
梨笠圆盾蚧、绿芫青、中华豆芫青、棉双斜卷蛾、红缘天牛、多毛小蠹、黄刺蛾。如有梨笠圆盾蚧发生,可在若虫孵化期喷洒95%蚧螨灵乳剂400倍液或20%速克灭乳油1000倍液防治;如有绿芫青和中华豆芫青发生,可在其危害严重期,喷洒25%高渗苯氧威可湿性颗粒300倍液防治;如有棉双斜卷蛾发生,可在其幼龄幼虫期喷洒5%灭幼脲2000倍液进行防治;如有红缘天牛发生,可喷洒绿色威雷200倍液防治;如有多毛小蠹发生,可在其成虫羽化飞出期喷洒3%高渗苯氧威可湿性乳油3000倍液进行防治;如有黄刺蛾发生,可在其其幼虫发生严重时喷洒1.2%烟参碱乳油1000倍液或25%高渗苯氧威可湿性颗粒300倍液防治。
2.常见病害
煤污病是树锦鸡儿的常见病。此病病原属于子囊菌亚门,煤炱菌科真菌。无性世代为半知菌类。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和子囊壳在寄主上越冬。借气流、浇水和昆虫传播。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刺吸类害虫的排泄物和分泌物上萌发生长对寄主进行侵染,出现黑色煤烟小煤点,分生孢子可进行重复侵染,叶片煤污层逐渐扩大增厚,并常常将整个叶片覆盖,使叶片不能光和作用,影响观赏和生长。如有煤污病发生,应首先防治蚧壳虫等刺细式口器的害虫,在日常养护过程中,应加强通风透光,及时疏除过密枝条。
养殖方法 树锦鸡儿的养殖一般采用播种法。树锦鸡儿的种子多在8月初成熟,当果实变为深黄色时应及时采摘,采摘过晚,种子会因爆荚而崩落,不易采收。将采回的种荚放置于阳光下晾晒,使种子自然脱荚,净种后装盛在干净的布袋内放置于遮阴通风处保存。第二年3月中旬用45℃温水浸泡48小时后可进行播种。选取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做圃地,并应施入经腐熟发酵的牛马粪做基肥,用量为每亩3500公斤,基肥应与圃土拌匀,经晾晒处理后耙细整平,并用五氯硝基苯对苗床进行消毒。播种可采用撒播,每平方米用种量为20克至25克,播种后用脚轻轻踩踏,并喷灌一次水。种子发芽期间要保持土壤湿润,待出苗齐后,每隔5天至7天灌溉1次,每次要浇足浇透,灌溉时间要在早晚为宜。待苗长至20厘米左右时间苗。间苗选在阴雨天进行,应仔细操作,防止伤及其他幼苗。为促进苗木加速生长,在6月中旬追施一次尿素,8月初追施一次磷钾肥,追肥后及时浇水。两年后可进行移栽。(作者单位系河北任丘市华北油田华美综合服务处)

石斛兰的形态特征


石斛兰的形态特征|石斛兰有哪些种类?---石斛兰应该算是很常见的洋兰了,在市场上常常可以见到的一串串紫白相间的小花就是石斛兰,因为在泰国有大量生产,往往又被俗称为泰国兰。石斛兰的形态特征

石斛兰所属的兰科石斛属(学名Dendrobium)也是兰科中的大家族,据说有900-1000个成员,有的分类学者认为甚至更多,其成员总数可能会多达1500个。石斛属名的拉丁名是由两个希腊语字根组成的,一个是dendron,意思是树木;另一个是bios,意思是生活。两者合并在一起的意思就是生活在树上,这也正是石斛属植物的特性之一,它们大多是附生兰,另外的一小部分则是附着生长在石头上。石斛兰的根系主要作用是将植株固定在附着物上,而不是吸收营养。石斛兰有哪些种类?

在这个大家族中,由于成员众多,其形态也是多种多样,为了便于分类,学者们根据它们的形态进行分类,又将这个属的物种分成了20多个组。在我国常见的观赏石斛兰中,依据其开花的习性,常常被分成春石斛和秋石斛两类。春石斛为生长在温带的落叶型石斛,其花生于茎节间,一般在冬季会落叶进入休眠期,在此期间不需要太多的水分,生长环境应保持相对干燥,春季开花,多用来盆栽;秋石斛则通常为生长在热带的常绿型石斛,没有休眠期,四季都需要充足的水分,其花多生于茎顶,花期也比春石斛要长一些,生产上多被用作切花。石斛属植物一般为总状花序,花色十分丰富,有些种类还具有芳香。根部具有丛生的假鳞茎,叶片主要有两类,一类纸质,一类革质。其野生种主要分布在亚洲和大洋洲,我国原产的有60种左右。在我国,石斛兰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在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除了将其作为观赏植物外,也认识到它还具有药用价值。

喜欢《中山杉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一文吗?“鲜之花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花卉行业相关的知识,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形态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