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朵是纷繁的。春雨把它浇灌,春风催它绽开。他们是美的使者,春的精灵。”但凡有生活情趣的人都喜欢花,花是我们生活的好朋友!花木的种植不同于赏花,学问很多,如何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呢?以下是鲜之花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银背风毛菊”,但愿对您的种植花草带来帮助。

植物名称银背风毛菊

学名Saussurea nivea

异名 华北风毛菊
所 属 科菊科

所 属 属风毛菊属

分布 北京见于房山县上方山,门头沟区百花山、小龙门、东灵山,密云县坡头及各区、县山地,常见。生于林下或灌丛中。分布于东北、华北、内蒙古、陕西等省、区。朝鲜也有。

描述 多年生草本。株高30-50厘米。根状茎斜升,颈部有褐色残叶柄。茎直立,具纵沟棱,疏被蛛丝状毛或后脱毛,上部有分枝。基生叶在花期常凋落,茎下部叶有长柄,叶片披针状三角形或卵状三角形,长10-12厘米,宽4- 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戟形或心形,边缘有具小尖的疏锯齿,上部叶渐小,狭披针形,全部叶上面绿色,无毛,下面被银白色密绵毛。头状花序,在枝端排成伞房花序,花梗长5-10厘米,被蛛丝状毛,具线形苞叶。总苞筒状钟形,长10-15毫米,直径约1厘米;总苞片5-7层,被白色绵毛,外层苞片卵形,顶端尖,有黑色胼胝;内层苞片线形,锐尖。花冠粉紫色,长10-12毫米,筒部和檐部近等长。瘦果,圆柱形,褐色,长3-4毫米;冠毛2层,白色,内层冠毛长约9毫米,羽毛状。花、果期8-9月。

XZH52.cOm精心推荐

金毛菊


品种名称金毛菊

学名Dyssodia tenuiloba

异名万点金

植物种类 一、二年生花卉
生物分类菊科

产地原产北美、墨西哥、智利

品种描述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金毛菊株高约15~30cm,茎枝极细致,成株容易倒伏。羽状复叶,小叶线状披针形。春季开花,花顶生。花色鲜黄悦目。

繁殖方法:用播种法,种子喜光。早春、秋、冬季均能播种,发芽适温为17~21℃。

栽培要点:栽培土质以肥沃的砂质壤土最佳,排水、光照需良好。追肥以无机复合肥,每20~30天施用1次,若枝叶生长旺盛,应减少氮肥,避免倒伏。性喜温暖至高温,生长适温为20-30℃。


应用价值:适合花坛美化或盆栽,尤其吊盆栽培,花茎下垂,花姿优雅可爱。

风毛菊


植物名称风毛菊

别名 日本风毛菊
拉丁名Saussurea jaoonica (Thunb.) DC.

英文名Windhairdaisy

科属菊科

地理分布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华南、华东等地;朝鲜及日本也有。

特征描述
形态特征:①成株:根纺锥状,茎直立,高50~150cm,粗壮,上部分枝,被短微毛和腺点。基生叶和茎下部叶有长柄,长圆形或椭圆形,长20~30cm,羽状半裂至深裂,裂片7~8对,顶裂片长圆披针形,侧裂片狭长圆形,顶端钝,两面有短微毛和腺点:茎上部叶渐小,椭圆形,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羽状分裂或全缘。头状花序在茎顶排列成密伞房状;总苞筒状,被蛛丝状毛;总苞片6层,外层短小,卵形,顶端钝,中层至内层线状披针形,顶端有膜质、圆形、具小齿的附片,常带紫红色:小花紫红色,花冠长10~14mm。②子实:瘦果近楔形,长3~4mm;褐色;冠毛淡褐色,外层短,糙毛状,内层羽毛状。

生物学特性:二年生草本。花期9~10月。以种子繁殖。

生活习性:生于沙质地、灌丛、山坡。极耐寒,忌酷热,喜阳光充足,喜凉爽,耐瘠薄。

营养价值
每100克嫩叶含水分79克、胡萝卜素7.19毫克、抗坏血酸15毫克。

食疗与保健
食部沸水焯过,换凉水浸泡,蘸酱、炒食。

全草入药。苦、辛,温。祛风活络,散瘀止痛。用于风湿症、腰腿痛、跌打损伤。水煎或泡酒服用,用量15~25克。

栽培要点:播种、分株繁殖。

应用价值:做花丛、花境或林缘地被植物。

保健:以全草入药。祛风活络,散瘀止痛。用于风湿关节痛,腰腿痛,跌打损伤。

综合利用:中等饲用植物。

小花风毛菊


植物名称小花风毛菊

学名Saussurea parviflora

异名 燕尾凤毛菊
所 属 科菊科

所 属 属凤毛菊属

分布 北京见于密云县。生于林下或灌丛中。分布于东北、河北、山西、甘肃、青海等省、区。朝鲜、蒙古、苏联也有。

描述 多年生草本。株高30-80厘米。根状茎横走。茎直立,分枝或不分枝,无毛或被疏短毛。基生叶花时枯萎;下部叶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8-15厘米,宽2-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向茎上下延成狭翅,边缘有具小尖的锯齿,无毛或下面沿脉及边缘有短毛;中部叶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上部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全缘,无柄。头状花序,多数,在茎顶排列成伞房状,梗细,近无毛。总苞筒状钟形,长约8毫米,直径5-6毫米;总苞片3-4层,先端暗黑色,无毛或有睫毛,外层苞片卵形,钝或稍钝,内层苞片长圆形,先端钝。花冠紫色,长10-12毫米。瘦果,长约3毫米;冠毛2层,淡褐色,内层冠毛长5-6毫米,伸至总苞外,羽毛状。花、果期7-9月。

用途 用途未详。

银叶菊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银叶菊,拼音:yínyèjú

拉丁学名:

别称:雪叶菊

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亚目:

科:菊科,亚科:

族:,属:

形态特征

银叶菊成叶匙形或羽状裂叶,正反面均被银白色柔毛,叶片质较薄,叶片缺裂,如雪花图案,具较长的白色绒毛。头状花序单生枝顶,花紫红色。全株具白色绒毛。植株多分枝,叶一至二回羽状分裂,正反面均被银白色柔毛,头状花序单生枝顶,花小、黄色,花期6~9月,种籽7月开始陆续成熟。

生长习性

不耐酷暑,高温高湿时易死亡。喜凉爽湿润、阳光充足的气候和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或富含有机质的粘质壤土。

银叶菊图片

阿根廷银毛柱


品种名称阿根廷银毛柱

学名Cleistocactus smaragdiflorus

植物种类 多年生花卉-仙人掌及多肉及多浆植物
生物分类仙人掌科管花柱属

产地阿根廷的山地草原区


品种描述
形态特征:植株为直立的圆柱形,高1m,粗3cm,老株有时半匍匐。棱12~14,刺座排列较稀,有褐色短绵毛,周刺10~14,淡黄色,长1cm;中刺4~6,硬直,淡黄色,长2~3.5cm。花长5cm,花筒细,花被片绿色,花筒外萼片为红色,由于花冠很狭,使整个花似上绿下红的短管,非常别致。

生活习性:产阳光充足,土壤排水好。

繁殖方法:繁殖一般用扦插。也可以播种。

栽培要点:栽植用土要求肥沃而排水良好,可用3份腐叶土加2份粗沙混合。冬季保持温暖可提早开花。在温室地栽更为理想。

主要用途:本种习性强健,花色别致,适合植物园收集栽培。

相似种:本属种类较多,外形上区别较大,爱好者们熟悉的吹雪柱、白闪就和它不同。但共同特点是花都是短管状,花色有红、黄、桔红等。本种花色最特殊,外形和猩猩吹雪有点相似,都是直立柱,棱较少,刺座稀。不同的是猩猩吹雪刺粗而长些,花下红上桔红。

华北风毛菊


植物名称华北风毛菊

学名Saussurea mongolica

异名 蒙古风毛菊
所 属 科菊科

所 属 属风毛菊属

分布 北京见于房山县上方山、门头沟区百花山及密云县坡头。生于山坡林下及林缘。分布于东北、华北及内蒙古等省、区。

描述 多年生草本。株高30-80厘米。根状茎倾斜。茎直立,无毛或疏被微毛。基生叶在花时常凋落;下部叶和中部叶有长柄;叶片卵状三角形或卵形,长5-15厘米,宽3-6厘米,先端锐尖,基部心形或楔形,下半部常羽状深裂,上半部边缘有粗齿;上部叶渐小,有短柄或无柄,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基部楔形,边缘有粗齿;全部叶两面有短糙伏毛。头状花序,多数,在茎顶密集成伞房状,具短梗,有线形或线状披针形的苞叶。总苞钟状,长11-13毫米,直径5-7毫米,疏被蛛丝状毛或短柔毛;总苞片5层,先端长渐尖,常反折,外层苞片披针形,内层苞片线形。花冠紫红色,长约10毫米。瘦果,长约4毫米,暗褐色;冠毛2层,外层冠毛糙毛状,内层冠毛羽毛状,长约10毫米。花、果期7-9月。

大头风毛菊


植物名称大头风毛菊

学名Saussurea baicalensis

所 属 科菊科

所 属 属风毛菊属

分布 北京见于门头沟区东灵山。生于海拔2,000-3,000米亚高山草甸上。分布于河北省。蒙古、苏联也有。

描述 多年生草本。株高30-70厘米。茎直立,粗壮,直径1-2厘米,具纵沟棱。叶无柄,叶片长圆状披针形,长10-22厘米,宽4-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在茎上下延成翅,边缘具密的尖牙齿,中脉明显,粗壮,宽5-10毫米,禾秆色,两面绿色,被糙毛,头状花序,直径2-2.5厘米,多个在茎顶排成总状3总苞钟状,长1.8-2.2厘米,宽约2厘米;总苞片4-5层,外层的和中层的苞片卵状披针形,长5-6毫米;内层苞片披针形;苞片近光滑或被白色绵毛。瘦果,圆柱状,长3-4毫米,棕褐色;冠毛羽毛状,长约8毫米,淡棕色。花、果期6-8月。

用途 用途未详

《银背风毛菊》由花卉大全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养花过程中能帮到您!能够知道更多的花卉知识。我们把大量的“银珊瑚花卉”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