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以独有的姿态早早地绽放了,那一朵朵黄色的花蕾,一串串芬芳的花瓣,静静地绽放出一种喜悦的心情,微笑着向着人们致意。”如果没有花,人类的历史将失色一大部分,花卉爱好者们最大的乐趣则是种植花木。花卉的种植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做好的,种花达人怎么解决遇到的相关问题呢?鲜之花网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民和县月季茎蜂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月季茎蜂( Neosyrista similes Moscary) 又名钻心虫,属膜翅目、茎蜂科。除为害月季外,还为害蔷薇、玫瑰和野蔷薇等花卉。幼虫蛀食花卉茎梢,造成嫩梢枯萎,影响花卉生长与开花,降低观赏价值和生产效益。民和县种植月季的历史悠久,种植面积也较广,在当地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 2007 年月季茎蜂在民和县川口地区已零星发生,到2008 年有所蔓延,至2009 年已有将近一半的月季受该虫为害。为保护民和县的月季花生产,提高其观赏价值和生产效益,现将该虫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简介如下。

1 发生与为害情况

月季茎蜂在民和县各乡镇均有发生,以幼虫蛀食花卉的茎杆,从蛀孔处倒折、萎蔫,对月季危害很大。尤其以分枝点高的杂花月季和老月季受害为重。经过对民和县月季花的调查,发现受害率为40 - 50%,受害较重的地区为位于川水地区( 海拔为1650 ~ 2000m) 的川口镇、中川乡、官亭镇、马场垣乡等乡镇,达到60%以上,浅山地区 ( 海拔为2000 ~ 2300m) 次之,脑山地区( 海拔为 24002700m) 受害较轻。

2 形态特征

成虫雌成虫体长16 毫米( 不包括产卵管) ,翅展 22 ~26 毫米。体黑色有光泽,3 ~5 腹节和第六腹节基部一半均赤褐色,第一腔节的背板露出一部分,1 ~2 腹节背板的两侧黄色。触角丝状,黑色。翅透明,前缘脉深褐色或黄褐色,其他翅脉黑褐色。雄成虫略小,翅展12 ~14 毫米,颜面中央有黄色。腹部赤褐色或黑色,各背板两侧缘黄色。卵黄白色,直径1. 2 毫米。幼虫乳白色,头部代黄色,体长17 毫米。见附图。蛹棕红色,纺锤形。

3 发生规律

月季茎蜂在民和县1 年发生1 代,以幼虫在被害茎秆内越冬。翌年4 月化蛹,5 月上、中旬 ( 柳絮盛飞期) 出现成虫。成虫产卵在当年生新梢和含苞待放的花梗上,卵期约10d。当幼虫孵化蛀入嫩茎后,即造成嫩梢枯萎,倒折现象。幼虫沿茎髓继续向下蛀食,直到地下部分。月季茎蜂为害时无排泄物排出,一般均充塞在蛀空的茎杆内。秋季幼虫蛀入枝条地下部分或多年生较粗的枝条里作薄茧越冬。

4 防治措施
4. 1 物理防治

4. 1. 1 消灭虫源。注意检查,在生长季节发现受月季茎蜂危害而萎蔫或倒折的月季茎杆应及时用枝剪将其剪除,要剪至茎髓部无蛀道为止,并集中烧毁以杀死幼虫及虫卵,此法是防治月季茎蜂最有效、最根本的方法。

4. 1. 2 合理配置植物。月季茎蜂的成虫不善于长距离飞翔,设计种植时品种不要过于单一,以便形成四周的天然隔离带,阻止其蔓延传播。

4. 1. 3 注意保护金小蜂等寄生蜂天敌。

4. 2 化学防治

4. 2. 1 在枝剪时,如果发现虫体己蛀入根部,可用注射器向蛀孔内注射50 倍液的6%吡虫啉乳油5 至 10 毫升,并立即用泥土封固,毒杀残存的幼虫。

4. 2. 2 在越冬代成虫羽化初期( 柳絮盛飞期) 和卵孵化期,使用6% 吡虫啉1500 至2000 倍液,使用40% 氧化乐果1000 倍液,或20% 菊杀乳油 1500 ~ 2000 倍液喷雾,毒杀成虫和幼虫。在幼虫为害期,在植物根部埋施3% 呋喃丹颗粒剂或铁灭克颗粒剂。

xzH52.Com阅读延伸

油用牡丹根腐病的发生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油用牡丹根腐病怎么防治?具体防治措施有哪些?近年来,油用牡丹根腐病发生较重,特别是多雨年份,常造成整株甚至成片死亡,下文小编就为大家总结了油用牡丹根腐病发生规律及防治。

1发生规律

油用牡丹根腐病致病原为茄类镰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多发于雨季,因田间排水不畅,积水时间过长和潮湿的环境造成,和土壤中的害虫及重茬地有一定的关系。牡丹根有甜味,土壤中的害虫咬食牡丹根形成伤口,导致病菌侵入。另外施肥不当,肥料质量低劣、颗粒大或未经发酵就施入土壤中,造成土壤中的病菌增多,对牡丹根部形成危害。

2主要症状

根腐病主要为害根部,根系部分染病后,根皮上产生不规则的黑斑,不断发展造成分根变黑,向主根蔓延,导致根部全部变黑腐烂。地上部分长势衰弱,叶片发黄,部分叶肉变黄色,严重时叶片、枝条枯死,如果不及时防治,就会造成整株死亡。

3防治措施

3.1土壤消毒

翻地时进行土壤消毒,每亩撒施辛硫磷或甲基异柳磷颗粒剂3~5kg,防治地下害虫。

3.2药液浸根

栽苗前将苗木根部放入600~800倍甲基托布津液中浸泡2~3分钟,晾干种植。

3.3排水轮作

雨季要及时排水,减少田间积水。避免重茬,实行轮作,减少病菌的长期积累危害。

3.4药剂防治

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预防根部创伤。在发病初期,用根腐肃治稀释150倍液灌根,隔半月连续使用3次。发现病株要及时挖除,予以焚烧,病穴用石灰消毒。

老铁树“穿白衣”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俗话说得好“铁树开花难得一见”,说明铁树常年为绿,很难有花。但恰恰相反,铁树特别容易“穿白衣”,一不小心,就变“白”了。

其实这是铁树常见的一种病害,学名叫做“苏铁白斑病”,很多人都没把这个当一回事儿,到后来愈演愈烈的时候铁树已经枯死。

(一)症状是什么?

苏铁白斑病的外观表现很明显,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在苏铁叶片上会有圆形或者不规则形状的病斑,这些病斑直径2~5mm,病斑中央呈白色,上生黑色粒状物。健康叶和病叶的交接边缘呈现红褐色或者紫红色。

(二)病因是什么?

主要是真菌性病原,许多分生孢子器突破表皮,散生或聚生于叶面,几乎无色,但多数聚集在一起即呈浅黄褐色,甚至产生黑色小点,最后演变成苏铁叶斑病,叶片成段干枯或全叶枯死。

这种情况多发生于小叶的中下部,真菌借借风、雨传播。发病最适宜温度为22~28℃。一般春末、秋后时期,土壤瘦瘠粘重、或盆栽苏铁置于水泥地上发病较重。

(三)怎么治?

建议分阶段对待:

(1)发病初期

可喷洒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药次数依发病情况而定,一般每10天喷1次。

(2)根系出现枯腐

秋季对病斑叶进行彻底剪除病叶,集中烧毁,冬季对于健康叶喷3~4度波美石硫合剂。实在是病入膏肓的病斑植株可以连根拔除,去除根部的附着土及根腐部分。

杜鹃红蜘蛛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杜鹃花有什么虫害?今天小编主要和大家谈谈杜鹃红蜘蛛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种植了杜鹃的农民朋友可以多多学习。

1危害症状

危害杜鹃的红蜘蛛主要是短须蟥(又称茶花蜘蛛)。成螨、若螨和幼螨均能为害。以口器刺破叶片、绿色枝梢,吸收汁液为害。叶片受害最重,被害叶片叶面呈现许多灰白色小斑点,失去光泽,严重时全叶灰白,大量落叶,叶柄呈紫褐色,影响杜鹃生长和树势。

2形态特征

雌成螨,体长0.3~0.4mm,暗红色,椭圆形,背部有疣状突起,上生白色刚毛,足4对。雄螨稍小,鲜红色,卵扁球形,红色,卵上有柄,柄上有放射状丝。幼螨体长0.2mm,体色较淡,足3对。若螨似成螨,稍小,足4对。

3发生规律

南城县境内1年发生6~8代,世代重叠。以卵和成螨在被害叶片反面、卷叶和枝条裂缝内越冬。翌年3月份左右卵大量孵化,越冬成虫开始产卵。通常12℃时虫口开始增加,20℃时盛发,20~30℃和空气相对湿度60%~70%时为红蜘蛛发育和繁殖盛期,亦即危害盛期。高温干旱对其繁殖非常有利,所以每年7~9月为其发生盛期。发生多少与气候、树体营养、越冬基数及天敌等因素有关。

4防治方法

(1)加强土、肥、水管理,提高树体抗性可有效抑制红蜘蛛的发生。

(2)加强冬季清园,减少越冬虫源基数。

(3)当天敌与红蜘蛛虫口比达1︰25左右时,对杜鹃红蜘蛛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红蜘蛛天敌有捕食螨20种,食螨瓢虫10种,草蛉4种。

(4)喷药防治:在每叶平均有虫3~7头以上,应立即进行喷药防治。药剂有:绿颖或兴农果有200~300倍液、16%螨天杀或73%克螨特2000~3000倍液、53%螨必克1500倍液、5%哒螨酮2000倍液、托尔克1500~2000倍液或5%杀螨王2000倍液等。为防止产生抗药性,应轮换或混合使用农药。

家里有这个苦恼的朋友们,你们都看懂怎么防治了吗?这里还为大家提供了更多杜鹃相关种植技巧!

盆栽茶花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在北方很多人的家里都有种植茶花,然而茶花的养殖还是有一定技巧的,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讲茶花种植的方法。

1、根部腐烂。造成根部腐烂的主要原因是浇水过多,或盆土排水不畅,积水时间过长不透气,导致茶花根部无法呼吸。从而造成根部腐烂。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最好是将植株从花盆中脱出,清除外围宿土,用剪刀从基部剪掉烂根部位,然后用0.1%的高锰酸钾液给伤口消毒,或用干净的草木灰敷贴创口,再重新换盆或下地栽种。

2、不掉叶,整枝枯死。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长时间用自来水浇灌茶花,使盆土偏碱和板结,以致植株根系的吸水功能受阻,枝叶因失水而枯萎致整株死亡。或者是阳光暴晒,或在抽梢孕蕾期,光照等条件突然变化,茶花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也会出现不掉叶,整枝枯死的现象。

因此,茶花浇水问题至关重要,绝对不能马虎大意。最好的水是雨水,池塘水,自来水也必须把自来水在阳光下晾晒三至五天。然后加入少许硫酸亚铁。春夏秋三季,要将茶花移到半阴处养活。冬季室内观赏,一定要注意空气的湿度,温度过于干燥,同样会让茶花不掉叶致整枝枯死。

3、栽培茶花的花盆盆底排水孔不能堵塞。选用瓦质盆最佳,这种盆透气性好。土质以带微酸性的山泥为佳,田泥最差。必须提醒注意的是,茶花栽培用土,应该选用持水性高的,绝对不能用透水性很强的土质,如松针土之类。

4、每年翻盆一次,翻盆时间在春季谢花后。

5、高温和冬季室内干燥季节时,应勤向茶花叶面喷水。喷水时可在水里滴点食用醋,既可清洗叶面,又可增加盆土酸度,避免黄化病。

盆栽珊瑚樱养殖方法及病虫防治措施


珊瑚樱观果期长,具有比较高的观赏价值,可做室内盆栽。在家里放上一盆长着鲜艳果实的珊瑚樱,能够增添不少生气。下面为大家介绍盆栽珊瑚樱养殖方法及病虫防治措施:

一、盆栽珊瑚樱栽培方法

1、栽培可于夏秋季进行,此时栽培的植株具有较高的成活率。

2、取长8~10厘米带有顶芽的生长枝条(如有花蕾应将其摘除)作为插穗。

3、盆土里施入充足的底肥,将插穗插入培养土中,插入深度是插穗总长的1/2或2/3即可。

4、后浇足水并令土壤保持潮湿状态,定期向穗的顶芽、顶叶喷洒水雾。

5、温保持在18℃~28℃,约经10天就可成活。

6、长期间,应摘心1~2次,以促使其多分枝。

7、隔2年换一次盆即可。

二、光照

珊瑚樱喜阳光,不需遮阴,每天至少接受4小时直射光。

三、浇水

珊瑚樱比较耐干旱,但忌积水,否则易导致植株烂根、落叶或掉花。

新手提示盛夏每天可浇水两次,忌雷阵雨淋浇,否则植株易发生炭疽病而萎缩死亡。入冬后应减少浇水量,这样做可以延长挂果期。

四、温度

珊瑚樱的最佳适宜生长温度为二年18℃~25℃。

新手提示10月下句需将植株移至屋内,并保持室温不低于5℃,以利其安全越冬。

五、施肥

1、长期每两周施一次稀释液肥。

2、花前施用含磷肥料追肥。

3、株进入孕蕾期,施用加入0.2%的磷酸二氢钾的有机肥液,可促成其孕蕾开花的数目。

4、花期间暂停施肥,当其果实长至绿豆大小时,可恢复施饼肥。

5、坐果到果实现色前,应追施2~3次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的速效性磷肥,可促其果实增艳。

六、盆栽珊瑚樱病虫防治

1、盆栽的珊砌樱在夏季高温时易感染炭疽病,主要危害叶片和茎部,发病初期及时剪除病叶并及时烧毁,防止病菌扩展蔓延,同时不要让植株枝干、叶茎过密,注意保持通风透光,并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处理。

2、瑚樱也易感染体积很小的绿色或黑色的蚜虫,这种寄生虫常群集在花卉嫩枝叶上刺吸营养。发病期间可以用40%氧化乐果乳油20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1500~2000倍液进行喷杀。

七、修剪

当植株上的果实过分密集时,应适当摘火除小果,同时应及时摘去病虫果,这样做可以使盆栽植株上的果实分布均匀、大小匀称,从而提高盆栽植株的观赏价值。

如把植株当二年生栽培,第二年春季换盆时,为控制植株高度和保持植株内部通风透光,应从植株内剪去一部分枝条。

康乃馨茎枯病的防治要点


识别要点:康乃馨茎枯病侵害植株的根、地际部茎和叶鞘。发病部位变褐色,叶片由下而上枯黄;地际部茎干枯,茎髓部变褐腐烂。

发生特点:病原为真菌。病菌以厚垣孢子或病残体中的菌丝体在土壤中越冬,在翌年侵染植株的根和茎基部形成褐色病斑,后逐渐扩大并向髓部扩展,造成植株因营养和水分输送受阻而渐渐枯死。连续阴雨后的晴天病害表现更明显。

防治方法:

(1)使用腐熟堆肥,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幼苗成活后控制浇水量。

(2)用75%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按药土1:40混配施入根的周围。

(3)发病前,用40%双胍辛烷苯基磺酸盐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7天喷1次,连喷4次;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500倍液、80%退菌特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喷雾。

铃兰的茎腐病及其防治


铃兰的茎腐病

铃兰发生茎腐病的时候会危害植株的茎、叶和花序。

在发病初期的时候,感染茎腐病的茎和叶子上会有淡黄色或者淡灰色的斑点,然后逐渐扩展成暗褐色并且下陷的病斑。湿度很大的时候,花序会受害腐烂。在叶基部或者是茎部出现腐烂病斑之后有可能会向上或者向下扩展,这样往往会引起植株倒伏。到了病发后期,病斑上会产生灰色的霉层和鼠粪状物。

茎腐病是由于真菌感染引起的,当湿度大、通风条件差的室内就有可能引起真菌感染,病害会发展得很快。切花放置在潮湿的纸袋内过夜,花序很容易感染茎腐病。

铃兰茎腐病的防治

首先要减少真菌感染的可能,注意通风透气,当茎腐病发生时,要及早处理掉重病的植株,最好将其烧毁,更不能用病株来进行分株繁殖。如果铃兰染上茎腐病,在发病初期可以喷施1:1:100的波尔多液,也可以喷施65%代森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为了防止铃兰染上茎腐病,我们还要加强管理,不要在种植过牡丹、芍药等花木的地方或者附近种植铃兰,不能用剪过染病的牡丹或者芍药的剪刀去修剪铃兰,不要在植株潮湿时进行修剪,这样都可以防止铃兰发生茎腐病。

《民和县月季茎蜂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由花卉大全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养花过程中能帮到您!能够知道更多的花卉知识。我们把大量的“花卉茎的特点”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