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错落有致的花儿,红的、紫的、粉的、绿的、黄的、白的,各种颜色交杂摘一起,五彩缤纷!”但凡有生活情趣的人都喜欢花,如果要形容的话,花就是我们的知己。赏花无须知识,种花则需掌握相关技巧,你正在学习养花知识和技巧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黄花鹤顶兰”,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黄花鹤顶兰,拼音:huánghuāhèdǐnglán

拉丁学名:Phaiusflavus(Bl.)Lindl.

别称:斑叶鹤顶兰、黄鹤兰

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微子目,亚目:

科:兰科,亚科:兰亚科

族:树兰族,属:鹤顶兰属

主要产地

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香港、海南、贵州、四川、云南和西藏

形态特征

黄花鹤顶兰假鳞茎卵状圆锥形,通常长5-6厘米,粗2.5-4厘米,具2-3节,被鞘。叶4-6枚,紧密互生于假鳞茎上部,通常具黄色斑块,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花葶从假鳞茎基部或基部上方的节上发出,1-2个,直立,粗壮,圆柱形或多少扁圆柱形。总状花序长达20厘米,具数朵至20朵花;花柠檬黄色,上举,不甚张开,干后变靛蓝色;花瓣长圆状倒披针形,约等长于萼片,比萼片狭或有时稍宽,先端钝,具7条脉,无毛;唇瓣贴生于蕊柱基部,与蕊柱分离,倒卵形,长2.5厘米,宽约2.2厘米,前端3裂。花期4-10月。

生长习性

黄花鹤顶兰生于海拔300-2500米的山坡林下阴湿处。性喜温暖、湿润、半荫蔽的气候,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微酸性土壤,忌干旱,忌瘠薄,轻耐寒冷。

XZH52.cOm精心推荐

鹤顶兰的繁殖管理


【繁殖方法】 用分株和播种繁殖。

分株繁殖时间为5-10月,每蔸2~3棵。分株可于花后新芽即将萌发之际,用利刀在丛生的假鳞茎间切开,尽量少伤根系。将伤口用草木灰涂抹后植于盆中,一般当年就能开花。也可在休眠期结合换盆进行。

播种,应用无菌培养基播种。

【栽培管理】 其性喜温暖、湿润、半荫蔽的气候环境,喜疏松肥沃的、富含腐殖质的微酸性土壤,忌阳光直射,忌干旱,忌瘠薄,轻耐寒冷,生长适温为18~25℃。

鹤顶兰较易栽培。盆栽宜用腐殖土。栽培用土选择优质的塘泥土或腐叶土、菜园土,室内盆栽夏季要适度遮荫,有条件可置于树荫下或高大的花木丛中,避免夏日中午阳光直射,遮荫50%~60%。生长期需多浇水,但切忌积水,湿度为70%。花后有短暂休眠期,应少浇水。空气干燥时每天应向叶面喷水。生长季节每月施肥一次,以淡薄腐熟的有机肥为主,开花前多施磷、钾肥。花后将残花剪除,以减少养分消耗。冬季最低温度应保持在10℃以上,空气不能过于干燥。

鹤顶兰主要的病虫害有:吹绵蚧、粉虱和蕉尾病、日灼伤等。



鹤顶兰能盆栽养殖吗?盆栽地生鹤顶兰养护管理技术


鹤顶兰,观赏价值高并且还可以食用,易栽培,有一定的耐寒性,不少花友都希望可以在室内栽培它。下面小编就和您讲讲盆栽地生鹤顶兰养护管理技术。

国家珍稀品种———鹤顶兰春季开花,花柱可达1.8m,属花柱最高兰花品种。国家珍稀品种。喜半阴环境,适宜温度15—28℃,喜空气相对湿度60%-70%,耐旱。土壤PH值6-6.5左右。以分株繁殖为主,须带3个假鳞茎,也可播种繁殖。

1上盆:时间春季2月—4月中旬

基质可选择腐叶土、泥炭土、苔藓等,为了增加磷钾肥份,每盆基质可加入煮熟过的黄豆5至6粒。盆底需垫上一层碎砂石,以利排水。然后铺一层培养土,然后将鹤顶兰放入盆土上,让根自然舒展,填土至一半时,轻轻提兰株,再继续填土至盆沿,轻轻按压盆土,后浇透水。

2养护:浇水与施肥

春夏秋季放在北向的阳台养护,冬季须放置室内过冬。俗话说“干兰湿菊”“不干不浇,浇要浇透”雨季每周浇水一次,夏秋冬季一般3-4天浇一次水。不能长期用自来水浇鹤顶兰,会使盆土碱性化。可用经发酵的淘米水来浇兰花(淘米水放置15天可发酵)保持土壤呈微酸性。还要经常向叶面喷雾。浇水时切记不能淋到兰花叶心。

对于盆栽兰花,腐叶土肥分充足,每年或隔年换盆,半年追肥一次。用苔藓做基质,春夏秋季每半个月追肥一次,肥料可选尿素半两或磷酸二氢钾半两兑水10kg浇施,不要淋到叶片。11月份以后,休眠期不可施肥。鹤顶兰2月初抽吐花蕾,3月初花朵开放,4月下旬谢花,谢花后,应把花柱从基部剪除,以防消耗养分。

3病虫害防治

3.1炭疽病

叶片呈黑色病斑,发现后剪除病叶,并加强通风,用甲霜灵1500倍液或多菌灵1000倍液防治。

3.2白绢病

春季梅雨季节易发生,植株基部长白色菌丝,导致腐烂,防治跟炭疽病一样。

3.3介壳虫、蚜虫

可人工刮除,也可用烟叶浸出液防治。取烟丝10克,加水0.5kg浸泡1小时,过滤可喷杀蚜虫,红蜘蛛,介壳虫。

粗生快发的鹤顶兰


栽培技术
鹤顶兰(Phaius lankervillia)为兰科兰属多年生丛生草本,是一种大型的地生兰。原产于喜马拉雅山,耐寒、耐瘠,抵抗不良环境能力较强,因此在市区、工业区,交通繁杂区等空气污染较重的地方较能适应;就其花朵而言,不论是花期(冬春两季),花形都优于白菊及海棠花等。

1. 特征

鹤顶兰株高70~80厘米,根部是圆锥形的假鳞茎。叶片4~6片簇生,矩圆状披针形,长30~50厘米,宽5~10厘米(盆栽视营养而定株型)。总状花序,具10~20朵大花。萼片和花瓣矩圆形,近等长,顶短尖,花被外面为白色,内面为暗红褐色。花期冬春二季。

2. 习性与栽培

可耐5℃低温,用分株法在花后休眠期结合换盆进行繁殖,在18~25℃时进行,将老株挖起,由于根嫩易断,应小心松土、冲洗、分株,径30厘米盆栽3~4小株。盆底排水孔用碎瓦片品字形拱起,为盆高的1/5;中间用腐叶、矿焦石或芒骨混合,占3/5;盆表占1/5,填细塘泥及肥沃细壤。即掌握上密、中松、下空的分层法。笔者则以干牛粪拌细炭、碎瓦片综合栽培,生长很好。

刚栽种的苗宜放荫凉处,逐渐移至明亮光照处(但忌烈日直射,任何兰花可接受弱光直晒),最好置于花架荫凉处。

切勿重施肥,否则会造成根部肥害、酸害,而且易致病。宜薄肥勤施,每半月浇1次0.1%~0.3%的二号花宝(视苗势增加浓度),寒露转施三号花宝或专用兰肥。雨天勿施肥,如施后3天内下雨,需在晴天及时补肥。

一般一年半换盆1次,比原盆大一号或结合分株使用原盆亦可。盆栽宜用浅盆,以既通气又古香古色的紫砂盆为最,避免使用胶盆,透气差又不雅趣。地栽因其形状笔直,可作矮篱。夏秋水分充足外,尚需喷水。

应用范围
株丛丰茂,花形美丽,颜色鲜艳。适合庭园中较荫蔽处种植,亦可盆栽作室内装饰。

黄花红门兰植物


学名:Orchischrysea(W.W.Smith)Schltr.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微子目Mic

学名:Orchischrysea(W.W.Smith)Schltr.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微子目Microspermae

兰科Orchidaceae

兰亚科Subfam.Orchidoideae

兰族Trib.Orchideae

兰亚族Subtrib.Orchidinae

红门兰属Orchis

红门兰组Sect.Orchis

形态特征:

植株高4-10厘米。块茎小,近球形,直径约1厘米,肉质,不裂。茎直立,圆柱形,基部具1-2枚筒状鞘,鞘之上具叶。叶2枚,互生较靠近,近对生,叶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4厘米,宽0.7-1.5厘米,上面无紫色斑点,先端渐尖或稍钝,基部收狭成抱茎的鞘。花茎先端具1朵花,无毛;花苞片极大,倒披针形,直立伸展,长1.8-4.5厘米,先端具短的尖头,基部收狭;子房纺锤形,长约10毫米,扭转,无毛,具长的花梗,花梗长1-1.5厘米;花大,黄色;中萼片长圆状披针形,直立,凹陷呈舟状,长约1厘米,宽约5毫米,先端渐尖,具1脉,与花瓣靠合呈兜状;侧萼片镰状披针形,偏斜,反折且上举,长1.4厘米,基部宽约3毫米,上部逐渐渐狭呈渐尖的先端,具1脉;花瓣直立,偏斜的宽卵形,长约1.2厘米,宽7毫米,先端钝,基部前侧边缘向外臌出,边缘无睫毛,具3脉;唇瓣向前伸展,稍凹陷,外形宽卵圆形,不裂,长12毫米,基部宽8-12毫米,具距,边缘无睫毛,在基部两侧有时稍臌出呈1个十分小的三角形的耳;距圆筒状,长达2.5厘米,下垂,向末端稍变狭,末端渐尖,与子房连花梗近等长。花期8月。

产地分布:

产于云南西北部和西藏东南部;生于海拔3800-4000米的林下覆有土的岩石上或山坡草地上。模式标本采自云南(德钦)。

植物图片:

淡黄花兜被兰植物


学名:NeottiantheluteolaK.Y.LangetS.C.Chen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微

学名:NeottiantheluteolaK.Y.LangetS.C.Chen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微子目Microspermae

兰科Orchidaceae

兰亚科Subfam.Orchidoideae

兰族Trib.Orchideae

兰亚族Subtrib.Orchidinae

兜被兰属Neottianthe

形态特征:

植株高13-17厘米。块茎球形,直径1-1.5厘米。茎圆柱形,直立或近直立,无毛,基部具1-2枚圆筒状鞘,其上具1枚叶,中部以上具1枚小的不育苞片。叶片线形,直立伸展,长9-10厘米,宽4-6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收狭成抱茎的鞘,上面无紫斑。总状花序具9-13朵花,长4-6厘米,花序轴无毛;花苞片直立伸展,披针形,先端渐尖,下部的长于花;子房纺锤形,长5-6毫米,扭转,无毛;花较小,不偏向一侧,淡黄色或黄绿色;萼片在3/4紧密靠合成兜,兜长4.5毫米,宽约4毫米;中萼片直立,凹陷,长圆形,长4.5毫米,宽1.5毫米,先端钝,具1脉;侧萼片斜长圆形,长4.5毫米,宽1.5毫米,先端钝,具1脉;花瓣直立,稍斜长圆形,长4毫米,宽1.4毫米,先端钝,具1脉,与中萼片紧密贴生;唇瓣向前伸展,外形为倒卵状楔形,长4毫米,宽2.8毫米,上面具密的细乳突,基部楔形,具距,近中部3裂,侧裂片长圆形,长约1.5毫米,宽0.7毫米,先端斜截形,具2-3枚小齿,中裂片长圆形,长2毫米,宽1毫米,先端微缺,具2小齿;距粗壮,圆筒状圆锥形,近直的,长2.5毫米,直径1.2毫米,末端钝。花期9-10月。

产地分布:

产于云南西北部(贡山)。生于海拔3000米的山坡湿润草地。模式标本采自云南(贡山)。

黄花胡麻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黄花胡麻,拼音:huánghuāhúmá

拉丁学名:Uncarinagrandidieri

别称:多汁芝麻、捕鼠树、麒麟树

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亚目:

科:胡麻科,亚科:

族:,属:黄花胡麻属

形态特征

黄花胡麻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花黄色,喇叭状,囊果扁平状,尾部尖。

生长习性

黄花胡麻原产南非,耐干旱。

黄花胡麻图片

黄花狸藻


品种名称黄花狸藻

学名Utricularia aurea

植物种类 多年生花卉-水生植物
生物分类狸藻科

产地世界各地的平原至山区的湿地、沼洋地

关 键 词 黄花狸藻、观赏水草、水生植物
品种描述
形态特征:无根,带分枝;叶呈丝状分裂,各裂片在不同的平面牛长;捕虫囊生于叶上;总状花序,腋生,化通常4朵,轴先端弯曲;黄色花朵,有梗。多生长于湖泊、沟渠及稻田中。

繁殖方法:以侧芽方式进行繁殖

栽培要点:碳酸盐硬度:3dH~11dH

酸碱度(pH值):6.0~7.2

水温:18~22℃

光照:中等光照

栽培难易度:简单

布景位置:前景

《黄花鹤顶兰》由花卉大全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养花过程中能帮到您!能够知道更多的花卉知识。我们把大量的“鹤顶红养花知识大全”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