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千百朵笑脸迎人的鲜花,仿佛正在用清脆的声音微笑低语:春天来了!春天来了!”生活中,各色各样的人都很喜欢花,种花赏花让我们身心灵都得到放松。如果想种植好花卉,就需要不断地学习相关的知识,如何少走弯路又快又好地种植花卉呢?为满足您的需求,鲜之花网小编特地编辑了“园林处处好环境绿意浓浓看新城”,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漫步新城区,但见满眼的绿色——公园内、湖水边、道路旁、楼宇间……灌木、花卉、乔木主宰着空间。

“大空间、大水面、大绿化、青山葱郁、碧水蓝天”的环境建设理念在这里得到完美体现。

正在建设的新城区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观光游玩。湖滨路花木摇曳,路两侧绿草如茵,平西湖烟波浩渺。

“这儿原是一片荒野地,俺小时候常来放羊。”在纬一路拓宽工程现场,东留村村民说,没想到,一年时间里栽了这么多树,荒野地变成大花园了。

这位村民所说的“大花园”是新城区生态公园。该公园占地21万平方米,位于市委、市政府办公大楼南侧。绿地、溪流、景桥、亲水广场、儿童乐园布局巧妙;景观灯、休闲座椅、亲水平台点缀其中。曲径通幽处,雪松、合欢、千头椿、珍珠梅、南天竹、紫薇、睡莲、芦苇等会聚园内。

“生态公园只是新城区绿化成果的一部分。”新城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赵翰说。可与生态公园媲美的还有绵延数公里的湖滨公园、中心文化公园、公务员小区游园等十多处景观公园(游园)。

做足山水文章,构筑绿化体系。这是新城区开发建设的精髓所在,也是新城区对外展示形象的魅力所在。新城区构筑了网络化、系统化景观格局,将生态廊道、景观带、公园、广场、游园和山、城、湖有机结合成一个整体。

新城区景观系统规划方案的核心是“两横四纵三点二片一轴”。“两横”指北边道路防护林带和南边滨水生态休闲景观带,“四纵”指4条南北走向的生态廊道,“三点”指中心公园、东部森林公园、西部休闲公园,“二片”指北部香山寺和南部平西湖风景区,“一轴”指中心文化公园、生态公园、白龟沙洲景观轴。翻开卷宗你会发现,一个“绿”字蕴涵其中。伴随着新城区的建设步伐,新城区的景观绿化面积目前已达120万平方米,投资已有9000多万元。

“新城区现已完成了7处绿化工程,5处即将完工,西干渠景观带、湖滨景观带西干渠至扈家口及经六路至经九路段、行政区游园等绿化工程近期将开工建设,新城区的绿化工作好戏连台。”副市长、新城区管委会主任王小平告诉记者。

园林绿化,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新城区的绿化,站在新的高度,吸取了园林绿化精华,结合本土文化特色,注重规划的合理性,突出绿草如茵、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效果。

“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一个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新城区正展现在人们面前。

xzH52.COm推荐阅读

上善名都 绿意虞城 上虞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掠影


位于浙江东北部的上虞市,东临港城宁波,南依四明山脉,西连天堂杭州,北濒杭州湾与上海相望,是长三角金南翼最具江南山水田园情趣的生态休闲城市。全市辖21个乡镇(街道),总面积1427.5平方公里,人口77.28万。其中,市区建成区面积20.3平方公里,人口20.76万。

依仗含山纳水、滨海傍麓的独特地理环境,近年来上虞的城市园林绿化以“城市大环境绿化与城市自然景观相结合,创造现代山水城市”为总体目标,按照“点上绿化成景,线上绿化成阴,环上绿化成带,面上绿化成林”的建设思路,强管理,创特色,重保护,靓生态,精心打造了一个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一体、社会发展与环境友好同步,人文和美、宜居和谐的绿意家园。到2006年底,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2%,绿地率35.6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66平方米。2005年,上虞被授予“浙江省园林城市”称号,并先后获得了全国经济百强县(市)、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市)、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等称号。

组织领导调一个“实”字

上虞市委、市政府一直把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提升城市形象的有效载体,作为履行政府职责、造福一方百姓的重大使命。自2005年提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目标以来,多次召开创建动员大会,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和市长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负责创建工作;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创建实施方案,并层层签订工作责任书,分解落实各项创建任务;先后出台了《上虞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上虞市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规定》、《上虞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等19个规章制度。2004至2006年三年中,共投入园林绿化资金8.5亿元,绿化养护资金3500万元。2007年,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成立后,更将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放在全市各项工作的最前沿,作为最大的实事来抓:进一步充实、细化了创建组织体系,强化行业管理力量;严格执法,杜绝破坏绿化成果的严重事件;重视科技兴绿,率先实施“人工鸟巢”工程。这些为园林绿化的建设和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证。

规划管理突出一个“严”字

在制定完善城市绿地“一环、两心、三轴、二区、十三河、多园渗透”系统规划的基础上,以实施最严格的规划管理为目标,一手抓系统规划的严肃实施,一手抓工程建设的严格管理,确保了创建工作的有序推进。“一环”是城市外围绿环;“两心”是城市绿心和城市文化核心;“三轴”是曹娥江纵向景观轴和三环大道、萧曹运河东西景观轴;“二区”是曹娥庙——卧龙山景区、半山——龙山景区;“十三河”是13条城市内河;“多园渗透”是城市绿地系统中布局合理的大小公园及游园。由于切实抓好系统规划的严肃实施和工程建设的严格管理,目前城区已形成了以公园、广场为块,以街心绿地、庭院绿地为点,以道路绿化、河道绿化为线,点线相连、区块呼应、绿地环绕的多元绿化格局。同时,编制和实施《上虞市生物多样性规划》,乡土物种为主的市区常用园林植物,种类达191种。

园林建设打造一个“特”字

充分发挥上虞人文积淀丰厚、滨江特色鲜明的优势,着力打造富有上虞城市个性的现代特色园林。城市建成区拥有各类公园22座,近3年新建、扩建综合公园1座,与居住区公园、小游园、街头绿地等构成了功能完善的公共园林绿地系统。城市公园绿地布局合理,植物景观特色明显,绿化面积占到绿地总面积的70%%以上,设计、建设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投资3.5亿元的曹娥景区,舜耕群雕、迭泉广场、碧湖追舜园等园林景点地域文化特色鲜明。投资3.3亿元的曹娥江“十八里亲水型绿色文化走廊”及“十二里亲水型绿色运动长廊”,既集中展示了上虞的历史、人文精髓,更形象地体现了上虞园林绿化建设自然、生态、和谐的特质。城区半山公园、滨江公园、茗秀轩、慕古台等一大批公共园林的建成和文化广场、火车站广场等大面积的植物造景,使公共园林绿地在精、细、秀、美的发掘和创造中不断走向成熟。

市政设施实现一个“健”字

为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来,上虞市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各项功能健全完善。到2006年底,全市燃气普及率达100%;万人拥有公交车辆13.44标台;公交出行率为20.2%;路灯装置率和亮灯率保持在99.8%以上;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6.86平方米;城市用水普及率100%;水质综合合格率100%;城市道路机械清扫率为49.02%;每万人拥有公厕4.33座;居民居住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不仅使古老的虞城洋溢着绚丽多姿、满目生机的诗意和绿色,更使新兴的虞城充满了宜居创业、与时俱进的希望和活力。美哉,绿意虞城!

景观保护注重一个“合”字

上虞人杰地灵,历史悠久,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璀璨。在积极实施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中,通过宣传引导,整合力量,制定出台了《上虞市文物保护规划》、《上虞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划、措施,形成了政府和民间联手,城市和乡村互动,积极保护、修缮自然风貌、人文景观、文物古迹的合力。近年来,除政府先后投入2500余万元资金,修缮曹娥庙、北撤会议旧址、胡愈之故居、舜井等人文景观,新建7185平方米的上虞博物馆外,民间也对人文古迹的修缮保护活动十分活跃,五龙庙、杨太殿戏台等一批人文遗存均由民间募资修缮。全市386株古树名木全部建档立卡,城市户外广告管理规范,城市容貌整洁、美观。

生态建设构筑一个“靓”字

结合“生态靓市”战略的推进和实施,开展创建活动以来,上虞的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城市大环境绿化扎实开展,山区生态建设步伐加快,平原“三绿”工程全面启动,林业特色基地稳步发展。通过生态公益林、城市“绿心”生态村、绿色通道、农田林蛙网等五大工程建设,形成了城乡一体化的环境绿化体系,近3年共新增绿地面积300公顷。积极发挥龙山、半山、半阳山、警报山等市区天然山林防护屏障的功能,市区的生态面貌日益靓丽,相继建成了沿海防护林地、高速公路、公路、铁路沿线等防护绿地,城市防护绿地总面积达到753.56公顷。切实抓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截至2006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了64.29%%,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了100%,城市大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达到了284天,水环境质量全部达到了相关要求,并先后建成了曹娥江、西横河、龙山河等沿河景观带。有效保护和利用曹娥江两岸滩涂原生态湿地资源,形成了多层次、多结构、多样性的植物群落。近两年,新建住宅采用节能技术和材料占50%以上,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的示范推广成绩显著。

绿化建设抓好一个“全”字

以全社会动员、全民参与、全方位铺开、全力推进的“四全”目标为要求,上虞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快速发展,绿化面貌日新月异。自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以来,建成区累计新增绿地457.7公顷,其中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8.91平方米。城市道路绿化符合设计规范,道路绿化普及率为100%,达标率85.7%,形成了以虞舜大道、市民大道、人民东路、江东路等为代表的林阴路系统。全市道路绿化率平均为26.5%,部分达到了35%。居住区绿化水平显著提高,新建小区绿地率平均达到37.4%,旧居住区绿地率达到了27.5%,各居住区养护措施落实,设施完好,建成多元世纪城、绿城桂花苑等园林居住小区40个,占小区总数的71.4%。各单位重视庭院绿化,市区165家绿化单位中,园林式单位129个,占78.1%,其中先进单位占41.2%。城市苗木自给率达91%,出圃苗木规格、质量符合城市绿化工程需要。城市全民义务植树运动蓬勃发展,植树造林和认种认养成效显著,义务植树尽责率83.7%,植树成活率94.5%,植树保存率97.76%。积极探索和开发垂直绿化、屋顶绿化和阳台绿化,提高了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扩大了城市绿化的空间。

蒲河新城景观道和文化广场


蒲河新城按照新老结合的原则,在蒲河新城下辖的道义、虎石台、辉山3个街道办事处选出冯道、南一路、鑫欣三个已建成的老社区以及人和新居、俪水湾、古城新都、正良佳苑、柳岸新居5个百姓优惠住房回迁为主的新建社区,以完善社区服务功能为重点,以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大力实施“五个一工程”示范社区建设。

景观道路通往社区住宅区

在蒲河新城八大示范社区建设中,每个新建社区都要按照城市道路规划的要求,建设一条能够满足社区居民出行需要,软硬覆盖到位,生态景观怡人,能够体现社区文化特点的城市景观路。已建成的老社区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实行道路的景观化改造。


商业网点不低于1000平米

每个新建社区都要规划建设不低于1000平米的居民购物网点。并鼓励那些有创业愿望的社区居民实现自主创业,开办引进连锁超市等新型商业业态,打造15分钟社区商业服务圈。

社区会所“两站四室一厅”

新建社区要规划建设不低于1000平方米的社区会所,按照格局健全会所服务功能,以满足社区居民医疗、康复、就业、娱乐、家政等各种服务的需求。“两站”,即社区卫生服务站、房屋维修站;“四室”,即社区警务室、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培训室;“一厅”,即集社保、就业、家政、物业等多项服务于一体的社区便民服务大厅。已建成的老社区会所面积也要达到400平方米以上,保证功能完备。

文化广场面积不低于2000平米

按照蒲河新城示范社区建设标准,每个新建社区都要规划建设一个面积不低于2000平米,在满足居民活动需求的前提下,软覆盖要不低于30%。同时,广场还要配备全民健身器材、带有夜视功能的橱窗式文化长廊及满足居民休闲娱乐要求的石桌石椅,配备公用电源和夜间照明设备。老社区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改造的方式因地制宜地建设相应的社区居民文化休闲广场。

兰花浇水“四看”




有的兰友爱问这样一个问题:“兰花浇水多久一次为宜?”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回答。因为兰花浇水是个比较细致的工作。古有“干兰湿菊”之说,但并非越干越好。植物都需要水才能生长,兰花也不例外。
要种好兰花,植料是基础,环境是条件,浇水是关键。兰花浇水说简单也简单,说不简单也不简单,必须仔细观察兰苗,勤于检查盆土,注意季节气侯的变化等等。
一、看植料
家庭养兰,一般植料都不是一次性配制。由于所用植料不同,其滞水性大不一样,保湿度不同。颗粒大、不吸水的植料,盆面一浇水,盆底就流走了,这种植料浇水就要勤些。如用塘泥、腐殖土,其滞水性好,浇一次可多管几天。若用仙土,其滞水性又不如腐殖土了。要看植料的粗细及其滞水性而定。
二、看兰盆
兰盆的质地不同,其保水性有很大的差别。未上釉的砂陶盆,透水性很好,要勤浇水。紫砂盆的透水性要差一些,但都比瓷盆好,浇水次数应稍少一些。用瓷盆或塑料盆,就要少浇水。其次,还要看兰盆的大小,兰盆大的保湿的时间长,兰盆小的就干得快,因而浇水次数也不一样。
三、看气候
由于季节不同,气温变化较大,因此,兰花浇水的多少也不一样。春天兰花开的生长萌芽,应逐步加勤浇水。若水分不够,将影响新芽的萌发。但冬天刚过,不宜突然加大水量,应逐步增加。夏天气候炎热,温度升高,兰苗蒸发量大,盆土干得快,要勤浇水。秋天宜兰苗生长,也要保证水分。但7~8月份正是花芽形成的关键时期,应适当控水,否则叶芽多而花芽少。冬天应逐步减少浇水次数,气温低于5℃以下就不应浇水了。我国南北气候悬殊,要具体看待。不管什么季节,还要看晴天、阴天、雨雪天,分别不同气侯,具体对待。《岭海兰言》中提出“六宜免、四宜加、五宜减”,虽指广东岭南地区,但亦可供其他地区参考。
四、看兰苗
苗多长势旺盛的,蒸发水分就多,应勤浇水;苗少势弱,需水量小,宜少浇,病苗也应少浇。翻盆前不浇。其次,还要看品种习性,不同的兰种需水也不一样,如墨兰、送春要求的湿度大些;春兰、蕙兰要求的湿度相对要小些;台兰系半附生兰,浇水可少些。
总之,盆土要干而不燥,润而不湿。

非洲堇好养吗,看资深花友的养护心得


这几年养非洲堇的花友是越来越多,带动了不少新人,有部分花友问非洲堇好养吗,对于不同的花友来说难度可能不一样,但是总的来说非洲堇是值得养的,而且它也并没有传说中的难难养,感觉要求不高的话养堇还是挺轻松省事的,下面我们来看看资深花友是如何养护非洲堇的。

1.养殖环境:魔都封闭式南阳台,没有灯养,也没有闷养(除分苗或砍头后),室内自然环境养殖。夏天花架搁在离窗口1米处照不到太阳。冬天距离窗口半米,早上能晒到2小时太阳。一般开花的植株放的离窗台更远些,叶片摊开或抱盆的植株是因为关照过强了,换到关照弱一些的位置。

2.叶插:关于选择叶片,有花友强调要青壮年,个人觉得没这么讲究,只要不是最外围快干枯的黄叶,标准株大拇指指甲大的小叶片也能出苗。先用酒精棉擦一下刀片稍等片刻晾干,也可以火烫一下稍等降温后,45度角斜切,伤口一定要晾干,非洲堇叶片水分比较充足,大概要等15分钟以上,看到汁水收干就可以扦插了。叶插介质我会用高锰酸钾兑的水浇半湿,配土一般三合一(泥炭蛭石珍珠岩)或二合一(泥炭珍珠岩),泥炭可以用椰糠替代。大概1个月左右看到叶片精神了就是长根了,长根前后浇水都是水量偏少。

纯蛭石和纯珍珠岩扦插也可以,但一定要时常留意仔细观察干湿度,蛭石干湿颜色变化不大,珍珠岩水位也不易看清,所以不太推荐这两种扦插方式。水插比较干净但试过一次,转土后挂了,可能环境变化太大或许不小心伤到了根。扦插时都没有闷养。感觉群居比起独居出苗更快。玻璃缸(肯定没出水孔的)7、8片叶子挤在一起长的不错。72穴盘插的普遍发苗少,估计是空间太小影响了。

3.分苗:小苗4-6片叶子可以分了。分苗时原盆土不能太湿否则拔出来是容易断根。轻轻用小勺和牙签帮助托盆,观察看清那几片叶子为一棵,小心掰开尽量少伤根,不过即使一点根不带不影响成活。带着原土轻轻放到准备好的三合一或二合一土里,根须要伞状散开,不能堆在一起,过长的根修掉。有花友强调移栽时潮土干种,理解为半湿的土种完后连定根水也不浇,光阴花友跟我说干土湿种也没问题,两种方法我都试过都可以的。分苗后一口杯放在打包盒里闷养一周,每天打开一小时通风。

4.用盆与配土:分苗我一般用60ml一口杯,迷你堇20或30ml小杯。大苗与成株7厘米小方,配土是泥炭蛭石珍珠岩1:1:1,加点草木灰、蛋壳粉,底肥放了几颗魔肥。入夏前定植堇苗的话,还有浇水偏勤快的花友,可以适当多加点珍珠岩。了解到有花友用吸水盆过冬度夏苗很弱甚至挂了,不过好像也有不少花友用吸水盆养堇很成功的。希望有经验的花友给大家分享下成功的经验。

5.浇水:6片叶子起可以一周喷一次磷二水溶液,看到花苞浇磷二水。非洲堇喜欢空气湿度大些,尽管魔都很多时候湿度为60、70,每天还会往叶片上喷水一次。春秋天3天左右浇一次透水,尖嘴壶上面浇下去,隔次浇肥水,生长期比旺显蕾后磷二。夏天一周左右(都是清水)冬天10天左右坐水一次,用尖嘴壶注水到托盘里,一层花架几盆一轮好了接着第二轮再注满就可以了。水量大概7、8分饱,土面颜色稍微变深一点点。感觉控水是冬夏养堇成功的关键。

6.过冬与度夏:冬天魔都最低气温-4左右,阳台最低温度10度左右,很少开空调,魔都冬天的气温对非洲堇应该没压力,冬天成年植株在我家花开灿烂。夏天因为暑假在家,35度以上(今年有20天左右)下午会开3小时晚上睡觉也会开空调,堇就跟着蹭空调。

偶尔外出的日子南窗西窗关紧窗帘拉上,晚上回来感觉室内也不会很热。上班族白天没人在家的话可以尝试此法。搁在卫生间西窗台上没蹭到空调的小苗也安然度夏。经过两个月夏天小苗长大不少,成株外围叶片又该修剪了,感觉夏天堇并未休眠,有些品种夏天也一直在开花。今年夏天只有个别大苗的老叶和扦插苗的母叶化水牺牲自己保住小苗。关于大家说的小苗好度夏,可能还是干湿交替快的关系,所以盆不要太大也是成功度夏的关键因素之一。

7.最后关于螨虫:非洲堇得螨虫似乎很难免,既然这样打预防药就是上策。4、5月份因为环境干燥非洲堇易得螨,我在3月隔周打了两次阿维菌素乳油,6月底又打了一次预防药,成功避免了螨虫害。

教训:非洲堇在我家过冬度夏没有问题,但是春天时花友处交换来的成株堇闷养死了2棵,可能是因为忘了每天通风,还有可能配土中珍珠岩放的不够多。所以闷养时一定得更小心。

友情提示:养护经验完全照搬不可取,要结合自家养殖环境、品种、自身养殖习惯等。

浇水“五看”


一看水质。花木所需水分以无污染的天然降水为好。河水、池水、雨水是首选浇花用水,日常所用的自来水,在净化过程中都加入了净化剂,不宜直接浇花。煮鸡蛋的水、发酵的淘米水、换出的养鱼水等都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是很好的浇花用水。

二看水温。花谚说得好:“水温适度花枝茂,水温过冷花感冒”。土温与水温之间的差异较大时,不能浇花,以免损伤根系。可以在靠近盆花的地方,用盆或浅水缸存放一些备用水,这样有利于自然调节水温。

三看时间。一年四季气温不同,浇花时的用水量也要视季节而定。多数花木处于休眠状态时,只要保持盆土稍湿即可。

四看花盆。盆花浇水,还应根据花盆的大小,深浅以及花盆的质地而定。

五看花木。不同的花卉,需水量也不同,因此浇水要因花而异。

玫瑰生长环境


你好!吴教授
我想知道玫瑰种法,我家乡是红粘土,可以吗?如果中玫瑰油那种有什幺注意的


姓名:文寿 单位: 联系电话: 2010-02-20

专家解答
文寿同志: 您好,玫瑰为蔷薇科蔷薇属落叶灌木。是我国传统的观赏花卉,其花色鲜艳。花姿优美,香气浓郁,以象征友谊和爱 情而著称。另外,玫瑰花含有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具有通经活血、美容养颜等功效。国内外医药专家研究表明,玫瑰花对治疗心血管疾病具有特效。故玫瑰花有药膳之功,是佳肴中的珍品。近年来,我国食用玫瑰的发展相当迅速,随着食用玫瑰需求的增加,栽培面积将进一步扩大。 玫瑰喜光,每天至少需要6—8小时的直射光。有的品种对光敏感,光照不足时生长细弱,开花少,甚至不开花。因此,在进行栽培时要尽可能选择光照好的地方,以满足玫瑰生长发育的需要。在夏季的强光条件下,玫瑰的枝条变短,表皮刺瘤也变得异常坚硬。特别是紫枝玫瑰、平阴一号及三号等品种花色会发生褐变或出现畸形花,为了增加花蕾或鲜花产量也可适当遮阴。玫瑰喜温暖湿润的环境条件,多数品种生长适温为夜温15—18℃。昼温23—25℃,环境相对湿度不高于80%。有些品种在21—23℃下生长良好。若夜温低于6℃,将严重影响生长与开花。玫瑰喜疏松、肥沃、有机质丰富、排水良好的土壤,忌土壤板结和排水不良,在pH6.5—7.5的土壤中均能生长。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花草入秋看叶“进补


花卉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氮、磷、钾、钙、镁等元素,同时还需少量的铁、锰、锌、铜等微量元素。当缺少某种元素时,就会表现出相应的缺素症状。进入秋季,花木经过夏天的考验后,会不同程度地缺乏某些元素。这时就要看着叶色适当地为花卉“进补”一下了。

缺氮时,植物生长势弱,叶色浅绿,基部叶片发黄或呈浅褐色;缺磷时,叶片蓝绿且略带紫色;缺钾时,老叶片浅绿,叶尖狭小,但叶脉仍呈绿色,一般不发生枯萎。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补充氮、磷、钾肥。

如长期缺铁,叶尖、叶缘也会逐渐枯萎并向内扩展,但大叶仍保持绿色。这时需向叶面喷洒0.05%%至0.1%%硫酸亚铁溶液。

缺镁时,老叶从叶缘向内黄化,叶脉仍呈现绿色,叶片出现黄色条斑、皱缩,后期叶常枯萎、叶小导致花朵偏小色淡、植物生长受抑,这时需喷洒0.2%%至0.4%%硫酸镁溶液2至3次。缺钙时,顶芽易伤亡,叶尖、叶缘枯死,叶尖常弯曲成钩状,根系坏死。严重时全株枯死。这时需浇0.2%%至0.4%%的石灰水,每次每株浇20至30毫升,连浇2至3次。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花木对缺少同一种元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加之种种缺素症状又常常表现有相似之处,故还要用其他方式进一步确认。确认方法有二:一是从叶色上初步判断可能缺少哪一种元素后,取该元素肥料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用毛笔涂在病症轻的叶片背面,或喷在病株上,一般7至10天后观察病情康复情况。若病情有所康复或新叶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叶色正常,则可确认花木缺乏所喷或所涂的那种元素。二是取一支指形小玻璃管,内盛待试溶液,绑在病株上,然后将一病叶主脉两侧的叶片剪去,将主脉浸在玻璃管溶液中。7至10天若被测病株恢复正常,则可以确认花木缺少所试元素。

吊兰养殖环境


养吊兰温度要在二十到二十四度之间,冬季不要低于五度;土壤要排水好的、肥沃的砂质土壤;水分要足,不过需要根据季节来调整;光线也要适当;成长期适量施肥。另外,每年的三月份要换土,还要修剪。它的繁殖方法主要有扦插、播种等等。

1、养殖环境

(1)温度:它喜欢温暖,最好在二十到二十四度。夏季不要超过三十度。冬季不要低于五度。

(2)土壤:要求是排水性好的、含有的营养物质多的,还要是砂质的土壤。

(3)水分:喜欢湿润,不同的季节频率不同。春秋每天一次,夏季两次,早晚各一次。冬季不要浇水太多,大概四到五天一次。

(4)光线:要适当。春秋季节要避开阳光的直射。夏季要遮光,大概百分之五十到七十。冬季多见点阳光。

(5)肥料:主要是在成长期需要。大概每隔一周到十天施加一次有机的液肥。

2、定期换土

每年最好要换土一次,在每年的三月份。换盆的时候,要将部分陈旧的土壤去掉,然后修剪多余的根。另外,还要将枯的叶子和枝条都剪掉。之后,换入新的土壤,新的土壤选择上面已经提到过。

3、繁殖方法

主要用的方法有扦插法和播种法等。扦插用五到十厘米的茎插入土壤中,大概一个星期就可以生根了。播种在三月份,注意覆盖薄薄的土壤,保证温度在十五度左右。这两种方法的成活几率都比较高。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

相信《园林处处好环境绿意浓浓看新城》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鲜之花网”是您了解花卉,学习养花技巧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xzh52.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园林花卉种植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