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千百朵笑脸迎人的鲜花,仿佛正在用清脆的声音微笑低语: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没有人不喜欢花的,为此,很多人都倾情投入到花卉的种植中去!花卉种植实际上学问很多,如何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呢?请您阅读鲜之花网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浦东楔形绿地引海上清风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考虑到地理位置的优势,浦东将在东沟、高桥、三林、高行、金张和北蔡一共开建五大楔形绿地,这有利于阶梯式“导入”海上的新鲜空气,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记者日前从已出台《外高桥新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获悉,计划将在2008年建成的“东沟楔形绿地”占地面积约近6平方公里,该面积相当于两个世纪公园。
浦东楔形绿地占了全市一半以上
“该楔形绿地一共将分为三大块:南、中、北,分别打造国际社区、城市公园和近现代建筑区域,当然这些绿地都是对市民免费开放的,是一块公共大型绿地。”昨天,浦东外高桥新市镇的一位负责人介绍,目前《外高桥新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经出台,近日将获得正式批准。根据规划,未来的新市镇将构建七条开敞式绿色长廊,五个小区级开敞式公园,将形成“五组绿点”的特色。在整个规划中,楔形绿地是一个最大的亮点,浦东将建5大楔形绿地,这个数字占全市总数的一半以上,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说,大多数城市都会考虑在“进风口”建设楔形绿地,而上海就选择在东南部,即浦东是上海的入风口,享有一定的地理优势。对此,本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的高级工程师吕志华解释,上海一般都是吹东南风、西北风,楔形绿地有利于引风入城市,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形成一条“空中走廊”。比如在浦东科技馆旁边,就有一块废旧的工厂留下的绿地,逐渐形成了生态绿地。当然,楔形绿地与生态绿地不同的是,前者可以建设大型的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等种类,利用率较高。另外,楔形绿地的重要作用就是保护原生态。
另据相关资料,巴黎的凯旋门地区经过精心规划的绿地系统,莫斯科的城郊绿地系统等在这方面做得比较成功。上海地区常年以东南风为主导风向,因此上海市的楔形绿地可选择与东南平行。此外市区有黄浦江、苏州等河流,楔形绿地也可选择沿浦江或苏州河流两岸布局。
楔形绿地与城市规划密不可分
根据上海城市总体规划,规划中心城内8块楔形绿地,控制范围69.2平方公里。扣除道路、市政等相关配套设施用地后可实施绿地35-45平方公里。对此,业内专家表示,打造楔形绿地与城市总体规划密不可分,需要合理运用城市空间布局,形成整体规模效应。
据记者了解,14.05平方公里的外高桥新市镇,位于黄浦江沿江产业带、金桥出口加工区和外高桥保税区的包围中。《规划》透露,整个新市镇区域将构建“一心、两轴、八片”的格局。“一心”是指新市镇的中心,即洲海路、张杨北路交叉口附近及张杨北路东侧楔形绿地内的公共中心,包括行政办公、商务商业活动、文化娱乐、社会教育等多种功能;“两轴”中的洲海路轴线定位为商务发展轴线,是新市镇未来的产业脊梁,而定位为生活轴线的张杨北路,穿越和连接了自南向北几个居住区以及新市镇公共中心;“八片”则包括高桥集镇C区、原高行经济园区、新市镇中心居住片区以及东沟楔形绿地等。

xZh52.CoM展读推荐

城市绿地植物配置新理念


城市绿地植物配置新理念---城市景观最直接的反映是视觉效果,要求整洁、美观、流畅,风格、色彩、造型相互协调。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街头绿地植物配置在遵循一些基本原则的同时也应引入新的设计理念。
植物配置应体现地域文化特征
成功的植物配置所形成的景观,可以成为一个城市的符号或者标志,其功能就如同城市中显著的建筑或雕塑,可以记载一个地区的历史,传播一个城市文化。
市花市树是通过一个城市居民投票选举并经市人民代表大会审定通过而选出的,它是比较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的植物。它本身所具有的象征意义,也上升为该地区文明的标志和城市文化的象征。如杭州的桂花、上海的白玉兰、广州的木棉、昆明的山茶,这些市花均是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深刻文化内涵的植物,利用它们与其他植物或小品、构筑物相得益彰的配置,可以赋予浓郁的文化气息。不仅能对青少年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也满足了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植物配置应多用乡土植物
高质量、高水平的植物配置能体现现代城市景观主流,它的合理布局应该是一种人化自然。尽管从外在表象来看,大多数的城市景观或多或少地呈现了绿色,但绿色的不一定是生态的。自然有其演变和更新的规律,从生态的角度看,自然群落比人工群落更健康,更有生命力。因此在设计中应该多运用乡土植物。乡土植物是最能适应当地自然生长条件,而且代表一定植被文化和地域风情。
如椰子就是典型的南国风光代表,到过海口、三亚的人无不为其风情所陶醉;北方城市的白杨树则展示无畏精神;湖南的香樟树大根深、枝繁叶茂、终年常绿,历来就是街头绿化的理想速生树种,无论是田头屋舍、村镇庭院,大凡有绿者,皆可见到翠叶如亭的香樟。南方城市都有颇具城市特色的植物景观,如棕榈科植物、各类大花乔木、攀援植物和彩叶植物等,这些生长良好、品种丰富的植被为城市带来多样化植物配置,以及丰富的乡土植物资源。各个地方的乡土植物,用于城市景观配置,不仅能体现一个地方的性格和身份,同样能看出一个地方时代文化的特征,或地域文化特色,应尽量利用。
植物配置应突出科学生态观
景观的生态性并非新鲜概念,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中建造景观都会与自然发生密切联系。长久以来城市绿地建设一直将植物当作美化装饰的工具,而植被作为其他物种栖息地的作用往往被忽视。要真正更新当代植物配置的生态理念,就必须树立科学的生态观,指导城市绿地的植物配置。
植物是一种具有生命发展空间的群体,可以成为在城市中容纳众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在考虑城市景观配置植物时,应把能吸引和供其栖息的野生动物结合起来。只有将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运用到植物配置设计中,设计才具有可持续性。在这一方面,利用乡土植被作为配置植物,才能保持较高的生物多样性。现在通过合理的配置植物,用来促进城市鸟类的栖息和繁衍已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人们不仅能听到清脆的鸟语,使城市更加生动活泼,而且,利用鸟类对生态环境的极高灵敏感,还可以监测城市环境变化。鸟类的种类、数量与城市绿地中植被类型、森林覆盖率等有着密切关系,应尽量营造出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增加城市中鸟类的种群数量,发挥乡土植物的生态优势,保护更多的物种,给人们提供更多欣赏和感受自然的机会。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发展潮流——规划理性化


当SARS病毒让我们感到万分无助的时候,我们会不会想到我们身边的植物,我们身处的绿色环境?其实我们应该向他们求助,她们能把空气中的病毒带走,会令我们感到安全。只有把保护城市的绿地系统建设好,我们的城市才是安全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同其它学科一样,经历着先前的,跟着感觉走的感性认识阶段,然后才逐渐地从感性认识中得到科学的理性认识,进入理性阶段,我们现在、将来都应理性地进行着城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层次一般分为系统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园林绿地详细规划、城市园林绿地设计5个规划层次。本文所讲的主要为系统规划至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主要为现在流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1、规划所依据的理论基础越来越科学、全面

科学发展到今天,各个学科不再孤立,而是变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同样绿地规划也一改过去的特定学科、特定理论指导,而步入由多学科、综合理论指导的科学了,今日的绿地规划理论指导基础主要为生态学理论、城市规划理论以及园林理论,其次还有诸如系统论、行为论等作辅助。

生态学理论与城市规划理论相结合,从宏观上对绿地规划进行着指导。如今几乎每一个绿地规划者都自觉地把生态学摆在第一位,把生态学作为绿化设计的主导学科,例子是举不胜举,最典型的是株洲市的绿地规划设计。运用生态学原理,提出常绿阔叶林为株洲市顶级群落,然后在城市绿地中模拟和设计人工顶级植物群落。江门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根据江门城市气候,土壤和植物区系统特征,城市建设现状等因素,以生态学,城市规划理论为基础把江门规划成由南北两大片氧源基地,数条微风通道,以及抱拥着江门和诸山的景观绿地与防护绿地构成总体框架,其间各处散布着公园和各类附属绿地,构成水阔山长,绿拥江域,景观丰富,环境宜人,便于休闲的空间格局。

江西:为确保城市绿地 园林局全面部署抗旱保苗


进入六月份以来,由于我市天气高温少雨,为确保城市绿化不受旱害,市园林局采取有力措施,集中全局人力、物力和财力,切实抓好城市绿地抗旱工作。

记者了解到,为了确保城市绿地安然度夏,市园林局特别成立了抗旱保苗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指挥和调度抗旱保苗工作,出台了实施方案,分路段、分时间循环安排抗旱人员的班次,明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与目标考评挂钩,切实做到责任到岗,任务到人。从6月持续的高温天气起,园林局每天都安排近30名专业抗旱人员给绿地浇水,每次浇水时间做到科学安排,由于白天高温时段不能给绿化苗木浇水,因此,大部分绿化养护工作只能安排在晚间进行,绿化养护工人按照“停人不停机”的原则,分两班进行作业,头班为凌晨5时至上午10时,次班从下午4时至深夜11时,2辆洒水车尽量满足苗木供水需要,另外对城市主干道、公园、广场、游园进行精心养护、浇水除草;特别加强了今年新栽大树和新建绿地的抗旱,实行专人负责制,增加浇水次数,给新栽大树搭好阴棚,采取每天不少于4次喷水等保湿降温措施,确保各类绿化苗木安全度夏。

同时,针对目前害虫多发这一特点,园林工人在浇水作业中还喷洒农药,有效预防苗木虫害。为确保抗旱保苗工作成效,园林局对一线职工切实开展了专业培训和防暑教育,加强职工对绿地抗旱知识的了解,提高职工熟练操作机器的技能,同时要求下属各部门每周将工作计划和工作实施情况上报。对抗旱设备、专用车辆的使用管理、焊接电等还有专人负责,并经常检修,保证车辆和设备安全正常运转。到目前为止,我市城区绿地还未有旱死或被虫害死树木的现象,茁壮成长中的城市花木,为广大市民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绿地雕塑


去年底,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结合实际情况下发了《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严格控制绿地内设置园林小品、雕塑等硬质景观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这份征求意见稿指出,城市绿地应以植物造景为主,除设置为游人服务所必需的休憩设施外,应严格控制绿地内园林小品、雕塑等硬质景观设置。一般不在城市历史文化名园、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遗址公园及周边地带绿地内设置园林小品、雕塑等硬质景观。

这表明了北京园林部门的立场:对于绿地里的雕塑等硬质景观是宁缺毋滥。雕塑艺术是人类情感外溢的物化形态,是中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古代还是近代,雕塑的创造都体现着时代的文化精神,是人类主动的创造行为。因此在绿地里放一尊雕塑作品,并不是摆个样子,更不是作秀,而是要体现与这块绿地血脉相连的文化精髓和内涵。如果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那么绿地里的雕塑当然还是不放为好。

沪上某大绿地里,一尊数米高的雕塑以花树的形态出现,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定位于上海之树,即上海最大的一棵雕塑花树,寓意上海的园林绿化建设根深叶茂,上海的城市绿地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可是这么一尊耗巨资建成的雕塑却让园林绿化管理部门非常尴尬:这棵巨大的花树不仅与绿地的环境风马牛不相及,而且制作也比较粗糙,与绿地精致的园艺布局格格不入。那种疏林草地加石韵花境的园艺氛围就这样被这位“雕塑巨人”给搅和了。当地的绿化部门在宣传该块绿地的时候,往往避开了那一组镜头,这在外行看来色彩斑斓在绿地中平地而起的好风光却让专业部门的人士非常难以接受。据说,这尊雕塑的造价足以建设一块小型绿地。

难怪北京的园林部门提出,要拆除绿地里的劣质雕塑,却不提倡非要在绿地里再增加雕塑作品,当然优秀的雕塑作品除外。园林专家多次呼吁,园林景观要重视植物造景。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许多绿地里构思肤浅粗俗,乱摆雕塑题词,文化符号泛滥,那些可有可无的雕塑作品依然不少。许多硬质景观始终成为城市景观建设中的一大遗憾。如今在许多的绿地里,总能看到一些雕塑作品,但这些雕塑作品到底与绿地环境有什么关系?到底是锦上添花还是画蛇添足也不得而知。这些劣质的雕塑作品不仅不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反而浪费大量能源、资金和自然资源,浪费纳税人的钱,同时有悖于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的宗旨。

沪上年轻的雕塑师曹景宇指出:国外的雕塑一是有历史积淀,有文化底蕴;二是并非什么雕塑能随随便便放在外面;三是作者的名气再大也不行,关键看作品的品位;四是要符合周围环境。绿地里的雕塑更应该具备特别的神韵,如上海的凯桥绿地,在延安西路口的那块大草坪上,雕塑是一片枫叶,似乎是一片树叶在风中不经意地飘落在一片芳草地上,而在色彩上并不是采用落叶的枯黄色,而是鲜艳的红色,大胆的色彩上的反差让人们感觉到落叶也是一种生命的美丽。在自然界,一岁一枯荣,枯与荣都是一样的灿烂而有活力。这尊落叶掉地的雕塑与后面的一排大树遥相呼应,产生的意境美颇具震撼力。上海黄浦区九子公园里的雕塑作品,全部是早年上海弄堂游戏的物化,把那些曾经的弄堂文化表现得活灵活现,给予这座公园以特别的生命。

绿地雕塑应宁缺毋滥,让这种物化的形态真正成为城市绿地里的点睛之笔。

珙桐引栽技术


珙桐属珙桐科、珙桐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为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是世界著名的活化石之一。现在自然野生的珙桐都长在深山中,国内引种还不甚普遍,本文对珙桐的引种栽培作了初步的介绍。一、引种栽培地区概况引种栽培地在江苏宜兴,属季风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地属典型的黄棕壤,pH值6.5左右。引种地夏季高温炎热,且伴有伏旱,空气湿度较低,同时地下水位高,土壤排水性能较差,这些都是珙桐引种栽培的不利因素。二、引种栽培技术从生长势的对照可以看出,珙桐苗喜阴湿环境生长。1.抗逆性和适应性引种的小苗,在全日照露地栽培时,当连续五天气温高达39度时,蒸发量大,空气湿度低,导致叶片枯焦占40%,在遮阳、灌水等栽培管理条件下,网内气温连续9天高达42度。此时,全天抗旱降温,苗木安然度过,但生长缓慢,甚至停滞。这说明珙桐是抗旱性差的植物,它的叶片忍耐脱水及抗高温能力差。通过三年多的栽培发现连续出现数天零下6至7度低温,苗木未受冻害,证明威胁珙桐成活的关键在于三伏天高温而不是低温。对pH值的适应性:珙桐的土壤适应性较强,黄壤或黄棕壤,棕壤及红黄壤均能适应。笔者曾在宜兴和桥地区黑色粘土中(pH值6.5至7)试种,尚能成活生长,但与红壤土三年生长期比较,相差一年生长期。说明珙桐喜棕壤及红黄壤土。2.病虫害在引种栽培管理过程中,出现了几种病虫害,危害期主要集中在5至9月。蜗牛危害叶、芽,可施用灭旱螺毒杀和人工去除方法;金龟子危害叶片,可防治方法:用90%敌百虫原药1000倍液喷杀。危害珙桐的主要问题不是虫害,而是病害。引种的第二年植株开始发生茎腐病,病株蔓延和死亡速度较快。在用多菌灵1:20拌土撒施,用托布津粉剂800倍液喷洒,并坚持用402抗菌剂涂树干,每七天一次连续刷八次之后,病情基本被控制。进入11月中旬,每隔七天在树干上涂刷托布津或百菌清药液一次,连刷3至4次,防止在越冬前病菌侵入树干,并且在土壤中播施一次硫酸亚铁,进行土壤越冬前消毒。三、结论向季风区引种,如何使珙桐渡过高温炎热且有伏旱的夏季是成功的关键。在引种时对引种对象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学特性的要求应先有基本了解,再加上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设法在小环境内减弱日照强度,降低温度,提高湿度以度过三伏天。在栽培试验过程中,笔者观察发现经历过夏季高温考验的苗木,随着苗龄的增长能逐渐提高其适应能力。经过三年的驯化和观察,可以说引种地已基本具备了珙桐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由于引种才四年,只能说基本适应引种地生长,但如何使它生长得更好,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观察。园林应用方面,应根据适树、适地原则。首先在公园绿地、机关学校,风景区选择小环境小片种植,并与乡土树种配植,除在栽培过程中采取驯化技术措施外,还应提高湿度并减低光照强度。能做到以上要求基本上就能使珙桐适应低海拔地区生长。

盆栽的矮化效应及利用


环境能对植物的整个生活过程和生长发育影响很大,而植物对环境的变化产生不同的反应也多种多样。将树苗进行盆栽,改变其野外生长环境,缩小其立地土壤的深度和广度,使其根系只限于盆钵内生长,根系的长度、粗度、幅度、吸收面积均会比野外的大大缩小。树木地下与地上的生物量呈正相关,故盆栽树木高度也相应地减少,这就是盆栽的矮化效应。 盆栽除土壤容积比野外缩小外,其他环境因子可以基本保持,故盆栽植物仍然可以完成整个生育过程。但由于植株矮化,树冠内光照强度有所提高,因而花芽分化率和单位树冠体积挂果量也相应提高,果实色香味也可改善。 乔木、灌木、藤本盆栽均有矮化效应。柚盆栽后不到1米高就结果;苹果、李、桃等盆栽后,树高普遍降低至1/2至1/6,甚至1/10;巨峰葡萄盆栽后株高仅80至100厘米,间节长3厘米左右;三角梅盆栽后株高50厘米就繁花满树。 经过盆栽矮化的林木、果木、花木,可以满足当今高层建筑的阳台、室内、屋顶的美化、香化、绿化需要,还可运用无土栽培,建设屋顶花园或果园。此外,根据盆栽矮化原理,可把热带、亚热带的珍稀树种,在寒冷地区的保护地上大量栽培引种,同样也可把丘陵平原生长的树木种类,在高海拔的山地保护地中栽培。

绿地苗木冬季管理要点


北方地区进入冬季以后,树叶逐渐脱落,大多数绿化苗木进入休眠期,绿地苗木管理也相应进入冬季管理阶段。冬季管理是生长期管理的继续,冬季科学的管理对于防治病虫害、保证苗木顺利越冬,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结合东营地区的绿化管理经验,谈一下绿地苗木冬季管理的几项要点。

一、清理绿地卫生

清理残枝落叶,剪除病虫枝,保证绿地卫生清洁,避免病虫害的滋生和蔓延。许多危害绿化苗木的病菌、害虫大多都在枯枝败叶以及荒草中越冬,次年再上树进行繁殖。比如褐斑病、灰斑病等病菌的越冬场所都在残枝落叶和杂草中;炭疽病的病菌大部在残果上越冬;美国白蛾在树下落叶和土壤中化蛹越冬;白蜡哈氏茎蜂和石榴豹纹木蠹蛾的幼虫多在枝梢上越冬。因此,必须将苗木及其附近的枯枝、落叶等垃圾杂物清除干净,并结合冬季修剪,剪除病虫枝,集中起来沤制或烧毁,彻底消灭越冬病虫,把病虫害从源头切断。

二、冬季修剪

冬季苗木修剪是很重要的一项管理工作,对于促进苗木顺利越冬和翌年苗木健康生长有着重要作用,应当高度重视。冬季修剪可以提高冬季新栽苗木的成活率;使树木保持良好的树形,观赏性更强;更新老弱枝条,使之复壮,延长苗木生长寿命;及时疏除病虫害枝条,起到减轻病虫害的作用。不同类型苗木修剪方法不同,例如:对于9年树龄的观果树木石榴来说,应轮换更新复壮枝组,适当回缩枝轴过长、结果能力下降的枝组和长势衰弱的侧枝到较强的分枝处,疏除干枯、病虫枝、无结果能力的细弱枝及剪、锯口附近的萌蘖枝,对有空间利用的新生枝要保护,培养成新的枝组,对过密枝条进行疏除。这些措施有利于集中养分促进结果枝组织的充实,促进花芽发育成熟。

三、树干刮老皮、涂白

对于小树可直接进行涂白,而对于多年生大树在进行树干涂白之前要刮除老树皮,因为落叶后,苗木的越冬病菌、虫卵大都在树干的粗皮和裂缝中越冬。刮皮时间最好在秋末冬初,刮皮深度以粗皮、病皮刮净,露出皮层为宜。刮皮后,将树干涂白,一方面能杀死在树皮缝内越冬的病虫,另一方面能防止植株受冻害,还有一定的美观作用。涂白剂配方为:生石灰10份、石硫合剂5份、食盐2份,黏土2份、水30份,另加少量杀虫剂。把主干及主枝下部全部涂上,力求均匀。涂白两次效果更好,一次在深秋至初冬,另一次在冬末至早春。涂树干时以不流淌、干后不翘起、不脱落为宜。这样,有利于防治日灼病,并兼治树干病虫害。涂白要在晴天进行,雨、雪天气涂白会降低效果。

四、潜所诱杀越冬害虫

树干涂白后要及时对越冬能力差的花灌木绑草把,即潜所诱杀,这是一项环保的病虫害防治措施。绑草把的作用有两个,一个是诱引越冬幼虫,集中销毁;一个是对越冬苗木起到一定的防寒作用。如在冬季对石榴、无花果、大叶女贞等苗木进行绑草把,对防寒和防虫都有很好的效果。在当年越冬虫口密度大时绑草把诱杀害虫效果尤为明显,美国白蛾高发的疫区绿化树种建议在秋季进行绑草把,待来年早春气温回升后,卸下草把一块焚烧,将越冬虫蛹消灭。

五、均匀喷洒药剂

种植者对冬季喷洒药剂还缺乏认识,其实这个时间是病虫害活动最薄弱的时期,也正是防治最佳效果的时期。对于病虫害发生严重的绿地,在冬季进行一次细致均匀的喷药工作,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冬季防治大叶黄杨白粉病的效果最好。对绿地清园、给老树刮皮后,普遍喷洒一次含油量为4%至5%的柴油乳剂和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能有效防治蚜虫、红蜘蛛、吹棉蚧、梨黑星病月季白粉病等。

六、冬耕、浇封冻水

以树干为中心,通过对树冠外围下的土壤进行秋冬深耕可以提高土壤保水能力,改善土壤温热条件,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切断毛细管,防止土壤返盐造成次生盐渍化,还可以把躲藏在土壤内准备越冬的病菌和害虫翻出地面,让鸟类啄食和冻死。耕翻深度以30厘米左右为宜。

冬灌时间以地面封冻前为宜,北方一般在11月中下旬后,对绿地进行冬季灌水,保证苗木根系对水分的需求,能使土壤温度和氧的含量骤降,对杀死根部虫卵和降低蛹的羽化程度非常有利。

浅谈滨水绿地植物配置


水是园林中不可缺少的、富有魅力的景观要素,具有增加湿度、调节温度等生态作用,古今中外的园林对于水体的运用都非常重视,尤其中国古典园林几乎“无园不水”。园林中有了水就增添了生机和动感,也赋予园林波光粼粼、水影摇曳之美。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重视水体的造景作用、处理好园林植物与水体的关系,可以营造出引人入胜的景观。
植物对水的适应性
根据植物与水分的关系,可分为水生、湿生(沼生)、中生、旱生等植物生态类型,它们在外部形态、内部组织结构、抗旱和抗涝能力以及景观表现上都是不同的。在园林应用方面,水景植物根据其生理特性和观赏习性可以分为水边植物、驳岸植物、水面植物三类,在不同的地域和气候条件下植物的种类又各不相同。
1.水边植物 水边植物的作用在于丰富岸边景观视线、增加水面层次、突出自然野趣。在北方,常植垂柳于水边,或配以碧桃、樱花,或栽几丛月季、蔷薇、迎春、连翘,春花秋叶,韵味无穷。可用于北方水边栽植的还有旱柳、栾树、枫杨、棣棠,以及一些枝干变化多端的松柏类树木。南方水边植物的种类更丰富,如水杉、蒲桃、榕树类、羊蹄甲类、木麻黄、椰子、落羽杉、乌桕等,都是很好的水边造景植物。
2.驳岸植物 园林水体驳岸的处理形式多样,植物的种植模式也有很多种。在驳岸植物选择上,除了通过迎春、垂柳、连翘等柔长纤细的枝条来柔化岩石混凝土砖的生硬线条之外,还能在岸边栽植一些花灌木、地被、宿根花卉以及水生花卉如鸢尾、菖蒲等,也可用锦熟黄杨、雀舌黄杨、小叶黄杨、金叶女贞组成图案式的植物景观或剪成不同造型来进行绿化美化。另外,许多藤本植物都是很好的驳岸绿化材料,如地锦、凌霄等。
3.水面植物 水面植物是水体绿化不可缺少的植物材料,可细分为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等。水面植物的栽植不宜过密,要与水面的功能分区结合,在有限的空间留出充足的开阔水面展现倒影及水中游鱼。南北水面植物的差别不是很大,有荷花、睡莲、萍蓬、菖蒲、鸢尾、芦苇、千屈菜等。漂浮在水面和沉入水中的则以水藻类植物为主,如金鱼藻、狸藻、狐尾藻、欧菱、水马齿、水藓等。
水生植物配置艺术
水体的植物配置,主要是通过植物的色彩、线条以及姿态来组景和造景的。淡绿透明的水色是各种园林景观天然的底色,而水中倒影呈现出另一番意境,情景交融,相映成趣,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平面的水通过配置各种树形及线条的植物,形成线条丰富的构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利用水边植物可以增加水的层次,例如,蔓生植物可以掩盖生硬的石岸线,增添野趣;植物的树干可作为框架,以近处的水面为底色,以远处的景色为画,组成自然优美的风景画。
1.水体植物配置 园林中有不同类型的水面如湖、池、溪涧与峡等。不同水面的水深、面积及形状不一样,植物配置时要符合水体生态环境的要求,选择相应的绿化方式来美化。
湖湖是园林中最常见的水体景观。沿湖景点要突出季节景观,注意色叶树种的应用,以丰富水景。湖边植物宜选用耐水喜湿、姿态优美、色泽鲜明的乔木和灌木,或构成主景,或花草、湖石结合装饰驳岸,图一为开阔湖岸的植物配置效果,要注意远景、近景和孤植的种植方式。
池以池为主的园林中,为获得小中见大的效果,植物配置讲究突出个体姿态或利用植物分割水面空间,以增加层次,同时创造活泼和宁静的景观。如图二所示:这是热带水边植物配置的方式,以枝态潇洒的散尾葵、假槟榔、小乔木及攀爬植物来绿化池岸。
攀爬植物、散尾葵的枝条软化了生硬的工程型池岸,同时层次丰富的植物配置也增加了群落的观赏效果。
溪涧与峡溪涧与峡谷最能体现山林野趣,山石高低形成不同落差,并冲出深浅、大小各异的水池,造成各种动听的水声效果。植物配置应因形就势,以增强溪流的曲折多变及山涧的幽深感觉。如图四所示:结合小溪的自由线形,疏密有致地种植高大乔木、树林与溪水结合在一起,塑造丰富多变的林下水边休闲空间。
2.滨水植物配置 水边植物配置应该讲究艺术构图,例如,在水边栽植垂柳,可形成柔条拂水的意境;落羽杉、池杉、水杉及具有下垂气根的小叶榕等,能起到以线条构图的作用。还要注意应用探向水面的枝、干,尤其是似倒未倒的水边大乔木,以增加水面层次和赋予野趣。如图三所示:以姿态潇洒的垂柳与现代化的桥栏来营造水岸景观,极富浪漫气息,将水边植物景观特色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同时,岛屿绿化也可大量应用垂柳,从而使两侧的景观形成视觉上的联系与统一。
3.驳岸植物配置 驳岸分为土岸、石岸、混凝土岸等,驳岸植物配置原则是既要使山和水融成一体,又要对水面的空间景观起主导作用。石岸线条生硬、枯燥,植物配置原则是有遮有露,一般使用垂柳和迎春等植物,让细长柔和的枝条下垂至水面,遮挡石岸。同时,配以花灌木和藤本植物如地锦等做局部遮挡,有疏有密,有断有续,有曲有弯。
4.水面植物配置 水面景观低于人的视线,与水边景观呼应,再加上水中倒影,最宜观赏。水中植物配置常用荷花来体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境。例如岸边有亭、台、楼阁、榭、塔等园林建筑或种有优美树姿、色彩艳丽的观花、观叶树种时,水中植物切忌拥塞,要留出足够空旷的水面来展示美丽的倒影。如图五所示:湖边植物群落的搭配方式。以适合水边生长、树形多变的针叶树、阔叶树、花灌木以及水生植物共同组成一处梦幻景观,优美的水中倒影使此处宛如仙境一样。水生植物在湖中的面积适当,不会影响倒影的效果。
5.湿地景观植物配置 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但却因人类的活动而日益减少,因此它又是全世界范围内亟待保护的自然资源。
在湿地植物配置中,要注意传承古老的水乡文化,保持低洼地形、保护原有植被、保留生态池塘。有效利用点植、片植、对植、丛植、群植、孤植和混交等手法,实现乔、灌、草、藤的植物多样性,以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如图六所示:对湿地应该尽量少干涉,此设计用简单的木栈道来连接两岸,而植物配置则保持与原湿地区周围植物种类相一致,从而最适应当地的环境且保持了景观的延续性。

绿地养护管理知识大全


一、2月份2月中旬开始修剪草坪,同时搂去枯草,疏根松土,并撒草坪复合肥,随后草坪和连续浇灌返青水。二、3月份1、草坪及模纹喷洒35度的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液杀菌、杀虫卵。2、早春对花灌木进行梳理,大树疏枝修剪。3、树木灌水的同时施有机肥,促进树木发芽。三、4月份1、4月初清除绿地杂草,清除大叶黄杨模纹里的枯枝、黄叶,结合草坪生长情况做一次修剪。2、4月中旬,陆续在原栽花地段栽草花,迎接五一节。3、4月下旬,拆除防寒设施,草坪追肥,平均5天浇一次透水。四、五月份1、5月上旬中旬,连续3 次喷洒杀菌剂甲基托布津或百菌清,600800倍防治褐斑病、枯萎病。随后喷洒杀菌剂敌敌畏或1605,12001500倍,防治黄杨卷叶螟。修剪及浇水等工作同步进行。2、5月下旬,主要清除大树的萌蘖枝、枯死枝,同时防治大树的蛀干害虫。五、6月份1、由于高温少雨,是草坪粘虫以及大树美国白蛾多发期,用药物及人工方法集中消灭害虫。2、对区域内的模纹进行整形修剪。3、加大施肥频率,同时加强浇水及修剪工作。六、7---8月份1、进入高温、多雨季节,病虫害频繁发生,要加强药物喷洒次数。2、在管理方面,首先必须修剪及时,草坪高度不得超过8公分。其次,浇水要避开中午,在早晚进行。3、尽量不施肥,加强草坪疏根松土工作。4、8月中下旬,连续35次喷洒600倍粉锈宁,防止锈病的大面积发生。七、9月份1、草坪进入旺盛生长期,应多施磷肥、钾肥,少施氮肥。同时加大浇水量及浇水频率,促进草坪生长健壮,以利越冬。2、逐步更换枯败草花,迎接十一国庆节。
八、10月份1、加强对草坪浇水、施肥,延长绿期。2、对模纹、大树普遍施一次有机肥。3、根据气温情况,大树灌防冻水,随后封坑。九、11月明年2月上旬1、11月上旬准备材料,对应防寒苗木,打防风障,同时原有大树加固支架。2、注意防火工作。3、备土,备肥。十、全年对绿地进行保洁,及时清除绿地、模纹内的石块、枯枝落叶等杂物。

南花北引应注意的几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花卉作为一种精神消费品,已悄悄进入我们的生活,特别是一些生长在南方的观叶花卉,更受到北方人的欢迎,如马拉巴栗(俗称发财树)、绿巨人、巴西木柱等。由于这些花卉原产地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所以北方消费的一些观叶花卉绝大部分还是靠从广东、福建、广西等南方引进。为确保引种成功,应注意如下几点:

一、选择适宜的引种时期

1.对长江以北地区来讲,阳历的四月上、中旬至五月上旬是气温逐渐回升的时期,这时的气温在10℃-25℃间。广东、福建、广西等南方地区气温在20℃-33℃间,各种观叶植物进入正常的生长季节。经过我们近几年引种南方花卉的经验来看,大多数的南方花卉日均气温若在12-15℃以上,一年四季都可以生长,所以这个时期引种,若包装运输良好,一般不会影响花卉的正常生长,且成活率高。只是运到北方后,气温相差10℃以上,生长稍缓而已,以后随气温不断升高,生长速度逐渐加快。

2.11月中旬至12月下旬,一般北方气温在-10℃-10℃间,而南方气温在10℃-25℃间,各种花卉仍处于生长阶段。这时北方大多经营花卉的专业户,已准备好了过冬温室,这种温室可根据花卉生产经营的需要,室内温度在0℃-30℃间调节。对于各专业花卉生产经营专业户来讲,为丰富春节花卉市场,此时也可引种。不过这时引种要特别注意花卉的包装和运输工具的选择。

二、栽培类型的选择南方花卉有两种栽培方式,一种是盆栽,一种是地栽。盆栽花卉往往株体较小,长势受到一定限制,但根系全,引种方便,成活率高。地栽即花卉自繁育到成为商品,一直生长在苗床上。这种花卉由子苗为其生长提供较充足的水、肥,株体较大,长势好,但由于引种时,势必切断其部分根系,所以引种后长势须一段时间的恢复,成活率低。

鉴于以上诸说,引种尽量选择盆栽花卉,同时注意盆栽花卉的长势、病虫害等因素,搞好植物检疫。

三、包装南花北引,对一些要求包装严格的花卉,特别是在“立冬”以后引种,包装是重要一环:第一、像马拉巴栗、巴西木柱、墨西哥铁树等根系小,株体大的花卉,要留适当大小的土坨或直接带盆引种。包装时除用纸包好叶子外,要用绳子将株体与土坨或花盆固定好。第二、对观叶的绿巨人、竹芋类等大叶花卉,轻轻将叶子捋成束,然后用纸包住,用绳扎好。第三、若冬季11月中旬以后引种,像怕冻的巴西木柱、绿宝石、红宝石、红掌、变叶木、马拉巴栗等,用纸、绳包好以后,外面应再包一层塑料薄膜,以防冻害。

四、加强管理引种来后,第一、利用富含腐殖质、通透性好、中性偏酸的土,将花卉及时上盆或添加在运输中使盆土减少的土,浇一遍透水,夏季将阳光遮荫30-50%,平常浇水最好用喷雾法;及时防治病虫害。冬季在温室内,尽量多接受光照,根据温室的空气湿度、温度少浇水。(一般4-7天浇一次水)。第二、春节期间的花卉市场,在温室内,一些观叶花卉12-15℃有被冻的危险;一些观花花卉如红掌、山茶花、茶梅等,在12-15℃可维持较长时间花期,17-27℃可加快其开花速度。第三、夏季温度升高,对一些生长量较大的如马拉巴栗、红宝石、绿宝石、绿萝、龟背竹等,要及时补充水、肥。

五、运输工具的选择火车运输装卸次数多,对花卉的包装破坏大,因而引种成活率和花卉质量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与汽车运输相比,花卉在途中时间长,一般从广东或福建等南方地区运到山东、北京等地区,火车需5-7天,而汽车只需3-4天。但火车运输费用低。汽车运输,第一、可减少装卸车的次数,有效保护花卉的包装,从而提高引种花卉的质量。第二、减少引种花卉的在途时间。第三、汽车运输使用的车辆一般是北方向南方运送水果、蔬菜等的自制封闭车,保温性和封闭性较好,所以引种花卉在途中很少受南北气候变化的影响。

鉴于火车与汽车运输的特点,在实际引种中,一般批量大,对包装要求不严格,耐装卸,易引种的如茉莉、南洋杉、棕竹、榕树、铁树等可考虑火车运输。对一些观叶花卉如巴西木、绿巨人、马拉巴栗、绿宝石及供应春节用的金枣橘等应考虑汽车运输。采用汽车运输时,一定与运输业户定好运输协议,使其保质保量按时运到目的地。而对于一些鲜切花,因其重量轻,供应市场的保鲜时间有限,则可考虑空运。


乔木、灌木、藤本盆栽均有矮化效应


乔木、灌木、藤本盆栽均有矮化效应---柚盆栽后不到1米高就结果;苹果、李、桃等盆栽后,树高普遍降低至1/2至1/6,甚至1/10;巨峰葡萄盆栽后株高仅80至100厘米,间节长3厘米左右;三角梅盆栽后株高50厘米就繁花满树。 经过盆栽矮化的林木、果木、花木,可以满足当今高层建筑的阳台、室内、屋顶的美化、香化、绿化需要,还可运用无土栽培,建设屋顶花园或果园。此外,根据盆栽矮化原理,可把热带、亚热带的珍稀树种,在寒冷地区的保护地上大量栽培引种,同样也可把丘陵平原生长的树木种类,在高海拔的山地保护地中栽培。

环境能对植物的整个生活过程和生长发育影响很大,而植物对环境的变化产生不同的反应也多种多样。将树苗进行盆栽,改变其野外生长环境,缩小其立地土壤的深度和广度,使其根系只限于盆钵内生长,根系的长度、粗度、幅度、吸收面积均会比野外的大大缩小。树木地下与地上的生物量呈正相关,故盆栽树木高度也相应地减少,这就是盆栽的矮化效应。 盆栽除土壤容积比野外缩小外,其他环境因子可以基本保持,故盆栽植物仍然可以完成整个生育过程。但由于植株矮化,树冠内光照强度有所提高,因而花芽分化率和单位树冠体积挂果量也相应提高,果实色香味也可改善。

绿地珊瑚蕨的养护方法


土壤

选择疏松的泥炭土,珍珠岩和蛭石复配,保持盆土湿润,一般2-3天浇水一次即可。浇水时要注意沿花盆轻柔的把水浇下并浇透,避免力度过大破坏表面土壤结构,影响根系的生长,冬季需要适当控水保持盆土略湿为宜。

施肥

选取液体肥料浇施比较合适,但要注意浓度减半,生长期两周施肥一次,薄肥勤施。

温度

适宜生长温度为18-28℃,25℃左右生长最快,冬季保持在10℃以上,不能低于5℃。否则容易造成冻害。

湿度

蕨类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可适当增加空气湿度,可向盆栽喷雾,注意叶片上绝对不能有积水,有花友反映页面上有积水会使植株叶片腐烂。

阳光

蕨类喜欢温暖湿润的半阴环境,可摆放在有散光照射的区域,比如茶几、桌面和窗台。忌强光暴晒,接受光照后叶色更青翠。但盛夏注意遮阳,空气湿度低和高温是绿地珊瑚蕨夏季死亡的主要原因。

养花技巧《浦东楔形绿地引海上清风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一文希望您能收藏!“鲜之花网”是给您提供各种花卉的养花技巧网站。同时,xzh52.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城市种植花卉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