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错落有致的花儿,红的、紫的、粉的、绿的、黄的、白的,各种颜色交杂摘一起,五彩缤纷!”花卉是人们生活很好的伙伴,花以她独特的魅力让很多人投身花卉种植。如果想种植好花卉,就需要不断地学习相关的知识,怎么才能又好又快地种植好花卉呢?请您阅读鲜之花网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生态城市需要野花野草》,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官员日前对记者说,北京准备在城市的河道两岸、道路两边以及市中心的钢筋水泥建筑密集区域,尝试种植生命力旺盛的野草,包括蛇莓、多种胡栀子、旋覆花、大叶铁线莲、紫花地丁、委陵菜等,让城市绿化更接近自然生态。(见11月1日《京华时报》)

这是一个好创意和务实之举。野花野草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取之不尽的绿色财富和资源。野花野草优点很多,一是成本低廉,经济实用,基本不用投资,只需花一点人工养护费用;二是生命力旺盛,适应气候,用野草铺制的草坪不怕压、不怕踩、不用浇水;三是野花野草五颜六色,色彩缤纷,且品种众多,适应不同的季节,用野花野草绿化、点缀城市,能保持自然原生态,可以让厌倦尘嚣的都市人更亲近大自然。喜爱旅游的人都有这种体会,当走出繁华喧嚣的都市,来到僻静乡村,看漫山遍野的野花野草,一种清新和赏心悦目的感觉顿时油然而生,如果把这美景搬到城市,那是多么的令人心驰神往?

然而多年来城市绿化存在一种误区,认为野花野草杂乱无章,难登“大雅之堂”,有碍城市观瞻和文明卫生,以“斩草除根”而后快,故出现了轰轰烈烈的全民“除草”运动。与此同时,绿油油的草坪却备受青睐,成了“生态城市”、“园林城市”的象征。人工栽种的草坪虽然整齐有序,但缺点也是不可忽视的,除品种和色调单一外,尤其是养护成本过高,据绿化专家测算,草坪造价一般在每平方米7元以上,防病、治虫、割草等日常养护还需要大笔费用。草坪本身很脆弱,老化、退化得快,要经常浇水,作为缺水城市是不适用的。同时草坪实用性差,人不能踏入,大量占用城市宝贵的土地资源,限制了人们的活动空间。

其实野花野草是最符合生态要求的自然植物群落,有着很强的净化城市空气的功能,合理栽种可以把城市打扮得既艳丽妖娆又不失“野味”。我的一位朋友曾在德国留学,据他讲德国建设生态城市很重视绿树、草坪和野花野草的合理搭配,形成交相辉映的美景,使城市有了乡村的气息和韵味。其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北京将不上“大雅之堂”的野花野草引入大都市,是生态文明和城市绿化观念的更新,期待更多的城市青睐野花野草,把城市装扮得更有“生态味”。

XzH52.COM推荐阅读

济源生态景观城市


济源是中原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鲧禹治水、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是中华民族口传文化和神话传说的摇篮。夏朝在这里设都,道教在这里发源,王屋山是道教天下第一洞天,天坛山是轩辕开祭天先河之所,济渎庙是先祖四渎同祭之地。轵国、阳樊、吕地以及仰韶文化是中华先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西踞王屋,北靠太行,南面黄河,怀揣济水,东面是广袤的华北大平原。全市总面积1931平方公里,人口66万,城区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4.2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22万。

济源市是河南最西北的省辖市,经济繁荣,社会进步,为中原城市群九个城市之一,河南省首批城乡一体化五个试点城市之一。拥有世界地质公园——王屋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7个旅游景区。

1998年以来,济源市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总体目标,按照“大气、秀气、灵气”的城市建设理念,倾力构筑城市“大园林”,着力打造绿色生态之城。绿地总量快速增长,绿化品位明显提高,城市品质迅速提升,人居环境极大改善,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篮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等荣誉称号。2006年,该市“生态和城市绿化”项目被建设部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以自然和谐推进景观保护

济源市三面环山,一面平原,山青青、林涛涛、水幽幽。多年来,济源市坚持“城在林中,林在水中,水在城中”的大园林格局,利用丰富的天然景观,先后建成了王屋山、九里沟、五龙口、黄河三峡、济渎庙等7大旅游景区,构筑了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城市生态环境。

济源是全国地上文物遗存最多的城市之一。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是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济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物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制定了专项保护规划,投入巨资对济渎庙、阳台宫、奉仙观、大明寺等多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环境景观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济渎庙坐落于济源市区西北部济水发源地,五庙宏门、古木参天,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古典园林式建筑群,享有我国北方“古建筑博物馆”的美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保护这里的珍贵遗产,济源市认真制定了保护规划和实施计划,完善了基础设施,高标准完善了绿化,并逐步实施济渎庙外围民建拆迁工程,有效地恢复和保护了文物遗存。

济源市出台了《济源市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对市域现有的一级115株、二级138株、三级165株古树名木实行分级管理体制,确保古树名木生长态势良好。
以机制法规统筹园林建设

济源市把国家园林城市建设作为城市的重要“品牌”,作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和谐统一体来具体操作和实施。1998年,济源市启动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工作,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政委、市长为指挥长的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指挥部,制定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规划和实施方案;相继出台了《济源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济源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济源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3个规范性文件;完成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济源市园林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确立了“一环一带三河六路”的绿地布局。该市充分发挥园林局的职能,积极开展科研活动,获河南省科技成果奖8项。

2004年以来,济源市累计投入资金3亿多元,采取规划建绿、拆墙透绿、拆房植绿、沿河布绿、见缝插绿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大力推进公园、游园、广场建设,强力实施城市河道治理绿化,城市道路整治绿化,单位、居住区绿化达标建设,城市防护林建设等大规模建绿工程,倾力塑造“城景相连、城景相融”的城市景观特色。截至2007年底,建成区绿地面积达836公顷,绿化覆盖面积达940公顷,公共绿地面积达194.92公顷,城市建成区园林绿地率达到34.46%,绿化覆盖率达到38.7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86平方米。

以科学发展加快造绿步伐

济源市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理念,以科学有序的态度建设国家园林城市。依据城市特点、城市框架、城市发展走向和城市发展规划,建造独具特色的城市绿化体系。

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骨架与脉络。济源市道路绿化以“色彩丰富、树种多样、突出特色、整洁美观”的原则,对城区愚公路、沁园路、黄河大道、学苑路、天坛路等20条城市干道实施高标准、高质量、高规格绿化。双排行道树提高了绿化覆盖率和生态功能,乔木、花灌木和地被苗木相结合,强调了绿化的生态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形成了“点成景、线成荫、片成林”的林荫系统和绿化景观。

加快居住区绿化。新建居住小区,严格控制30%%的绿化用地指标,实行绿化配套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做到建一楼绿一片,建一区绿一方;升级改造旧居住区,最大限度增加绿量和绿地面积,先后建成园林式居住区10个,占居住区总数的71%。

加快单位绿化。全市所有国家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学校、商业等,积极行动起来,共同营造园林城市。建成园林单位106个,占建成区单位总数的65%。

开展“让绿于市、还绿于民”的活动。该市先后对沁园路、黄河路、天坛路、学苑路、北海路等城市主要道路实施拆墙透绿,共有74家单位拆除围墙,总长度达1.7万余米。

加强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济源市在城市北部的天然屏障的孔山,在横穿城市的蟒河、湨水、济水和珠龙河沿线,建造了十多个全民义务植树点。全市广大干部群众、驻济部队踊跃参与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先后完成义务植树600万株,义务植树尽责率达80%以上,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达85%以上。

开展捐建认养活动,推广立体绿化。建设花园式、盆景式的现代住宅家庭越来越成为济源的城市时尚。

以人本原则建设精品园林

水是城市的眼睛,城市因水而充满活力。2002年,济源市完成了对蟒河的综合整治,在两岸兴建了新蟒园、迎春园、望春园、清趣园和儿童乐园等12个城市公园。2003年以来,济源市倡导并大力推进绿色长廊、休闲长廊、文化长廊、景观长廊、居住长廊建设,先后投资1亿元对湨水进行整治改造,建成50米宽的湨河带状公园,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绿色风光带。

清趣园占地16.04公顷,绿化面积11.66公顷,绿化覆盖率85.3%,绿地率72.7%。这里荷叶碧绿、荷花绽放、湖光山色、绿树倒影,是广大市民休闲的好去处,被省建设厅命名为河南省“城市绿化达标公园”。

小浪底坝后公园是济源市最大的综合性公园,占地面积6200亩,依托小浪底水利枢纽,充分利用工程弃碴,控制水土流失,栽植各类苗木154种、125万株,形成“四季常青、三季有花,花、叶、果、型共赏”的景观。

济渎庙是我国古代“四渎”中唯一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历史名园。济源市高度重视该园保护工作,并按“修旧如旧”原则,对北海池等重点区域进行综合整治,使济渎庙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

世纪广场是济源市大型综合性广场,总占地面积20公顷,充分展示了济源历史文化名城的风格特色,也是河南省最大的“体彩健身园”。

济源市的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以增加城市绿量、提高绿化档次、加强绿地管理为重点,坚持植物造景、生态建园,适当建设园林小品,合理配置乔、灌、花、草、藤,体现园林的个性与特色,公园、游园绿地率达到70%以上。截至2006年底,城市建成区共建成世纪广场、清趣园、新蟒园等9处公园绿地,西苑、文昌苑等57处街旁绿地和居民游园,满足了居民出行500米就能走进一块1000平方米以上公共绿地的要求。

以森林围城构建生态城市

打造生态园林城市是济源市多年来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济源市在城北的孔山上,经过连续十年的奋战,将青石山变成了绿林涌动的森林区,并延伸到城市北郊;在城南的南山岭区,积极开展退耕还林,加大国有林区规划,大规模种植林果;在城西的虎岭区,50年的植树造林构建了绿色生态小气候;在环城公路两侧建成了宽50余米的防护林带。大环境绿化,使城市热岛效应得到缓解,产生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到2006年底,济源市累计完成荒山造林40多万亩,新植完善林网1800余条,完成通道绿化400多公里,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2.9%,形成城郊一体的优良环境。

扮靓城市,点亮夜色,着力营造流光溢彩的夜济源。新城区广告门匾实行了亮化和楼体美化,城市道路、桥梁、单位楼院、商店门户全都进行了亮化改造。入夜,世纪广场华灯闪亮、游人如织,蟒河、湨河河道灯火辉煌,桥梁彩灯闪烁,形成两条流动的风景线。沁园路、文昌路、天坛路、宣化街、周园路亮如白昼,绚丽多彩,点亮了不夜的济源之夜。

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过程中,济源市致力于综合整治和综合创建,城市布局更加合理,文化特色更加鲜明,城市建筑更加和谐,市容市貌更加美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环境质量不断提高。

2006年,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达3.6万立方米,污水处理率达55.17%。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日处理城市垃圾能力达300吨,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城市大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达到301天,地表水排放达标率为100%。城市新建建筑节能设计达到100%,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比例达到50%。城区燃气覆盖率达到100%,普及率89.37%。万人拥有公共交运车辆10.02标台,公交出行比率为15%。人均道路面积为17.91平方米,供水普及率达90%,水质综合合格率为100%。

建设绿色家园,打造优美舒适的城市环境,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济源66万人民的共同愿望。环境优美、生态平衡、品位高雅、人居环境舒适的新济源魅力四射,一座现代化的绿色之城已崛起在太行、王屋山下。

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景观战略-城市生态基础设施


城市生态基础设施

国人常常为伦敦百年不落后的市政基础设施而惊叹不已。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具有前瞻性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系统,给排水系统等,如果这些基础不完善或前瞻性不够,在随后的城市开发过程中必然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关于这一点,许多城市决策者似乎已有了充分的认识,国家近年来在投资上的推动也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这里要讨论的是另一类城市可持续发展所依赖的基础设施,即生态基础设施(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Mander, Jagonaegi, et al. ; Selm and Van, .)。本质上讲它是城市所依赖的自然系统,是城市及其居民能持续地获得自然服务(Natures Services)(Costanza等1992,Daily,,1997)的基础,这些生态服务包括提供新鲜空气、食物、体育、休闲娱乐、安全庇护以及审美和教育等等。它不仅包括习惯的城市绿地系统的概念,而是更广泛地包含一切能提供上述自然服务的城市绿地系统、林业及农业系统、自然保护地系统。

早在一百多年前(1879-1895),Olmsted和Eliot就将公园、林荫道与查尔斯河谷以及沼泽、荒地连接起来,规划了至今成为波斯顿骄傲的

柳州龙潭公园规划为“城市生态客厅”


柳州市龙潭公园总体规划修编招投标方案评审会昨日举行,经过国内、区内7位园林规划专家的评议和投票,最后决定中标单位为深圳市北林苑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龙潭公园位于柳州市区南部,融喀斯特自然山水景观、南方少数民族风情文化、亚热带岩溶植物景观于一体,是国家4A级景区。该公园此前的总体规划于20年前由北京林业大学修编,其部分内容已不适应发展的要求。为此,柳州市决定重新修编公园总规,今年1月向国内10多家具备甲级园林规划设计资质的单位发出邀请,从报名者中选择了广州市园林建设规划设计院、南京市园林规划设计院、深圳市北林苑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3家单位参加竞标。

在昨日的评审会上,3家单位分别以多媒体演示了各自的设计方案,专家评审组除了从专业角度考核方案,还综合考虑财政、旅游、建委、环保等相关单位与会人员的意见,最后确定了中标方案。中标的深圳市北林苑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在规划中将龙潭公园定位为“城市生态客厅”,建议公园增添旅游设施,完善康体休闲和民族风情两个主题,重点保护山水、文物、植物等具有特色的旅游资源。这些将成为龙潭公园今后建设发展的总体思路。

天津加快生态型城市建设步伐


为加快绿色天津建设步伐,天津市出台了林业生态建设规划,近期将进一步完善“三网、四区、三带、多点”生态网络体系,构筑五大生态屏障,使天津真正成为山、水、城、田、海协调共生、适宜人类居住的生态型城市。

“三网”即水系林网、道路林网、农田林网。“四区”即山区水源涵养林生态区、土地沙化区防风固沙林生态区、污水灌溉区用材林生态区、滨海盐碱区防护林生态区。“三带”即海河风景林带、外环线绿化带、津西北防风固沙林带。“多点”即全市范围内的各类自然保护区、片状林地、森林公园、风景区及各单位绿化等点状分布的森林绿地。

“五大生态屏障”:一是生态环境屏障,启动蓟北山区森林生态功能区、引滦和南水北调水源保护区、水源涵养地生态功能区、海岸带和盐滩生态功能区等生态功能区建设;二是湿地生态连绵带,在中心城市南北区域各形成一片湿地生态连绵带;三是人工生态防护廊道,在主要河流、道路及其绿化隔离带建设以人工生态林为主的生态防护廊道,特别强化海河都市生态廊道建设,形成由农田、园地、湿地等组成的有足够敞开空间的发展格局;四是滨海生态防护带,依托陆域与海域交界地带,整合盐田、滩涂、湖泊、河口、近岸浅海等要素和不同类型的湿地,形成滨海生态防护带;五是中心城区生态格局,将海河两岸开发成连接市区与滨海新区的生态大动脉,以刘园苗圃为基础建设城市森林公园,利用城市西南部大片湿地构建开放式城市湿地公园,强化城市生态调节功能。

天津还将积极谋划和启动一批林业生态项目,今年预计将营造防风固沙林10万亩,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人工造林0?2万亩、封山育林4万亩,完成沿海防护林工程人工造林0?8万亩。

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景观战略-摘要


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景观战略摘要:如同市政基础设施,城市的生态基础设施是城市及其居民持续获得自然生态服务的保障。面对中国未来巨大的城市化前景,前瞻性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本文提出了十大战略,

⑴维护和强化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

⑵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生境系统;

⑶维护和恢复河流和海岸的自然形态;

⑷保护和恢复湿地系统;

⑸将城郊防护林体系与城市绿地系统相结合;

⑹建立无汽车绿色通道;

⑺开放专用绿地;

⑻溶解公园,使其成为城市的生命基质;

⑼溶解城市,保护和利用高产农田作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⑽建立乡土植物苗圃基地。通过这些景观战略,建立大地绿脉。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设施。

宝鸡市打造西部生态园林城市


作为中国西部的重要交通枢纽,宝鸡市区位优势明显,工业基础雄厚,是西部工业重镇。同时,宝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近年来,宝鸡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宝鸡市情特点,提出建设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现代化生态园林大城市的目标,以开展多项创建活动为抓手,促进了宝鸡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实现了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过程中,首先,我们始终坚定不移地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来抓。

宝鸡地处西部内陆,生态环境基础脆弱,历届市委、市政府都十分重视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问题。2001年3月,宝鸡全面启动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实施了渭河生态治理、南山北坡绿化、工业企业治污、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美化亮化五大工程。2004年底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通过考核验收,2005年6月正式获得国家授牌,宝鸡由此成为西部首批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把老百姓最关心的环境问题作为执政为民的重要内容来抓。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问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市委、市政府从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布局着眼,排除阻力、统一思想,以渭河市区段治理为突破口,坚定不移地实施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到2007年底,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6.36%,绿化覆盖率达40.5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83平方米,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12平方米,初步形成了“两条林带、一片水面、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依山傍水”的生态园林城市景观。

三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省委、省政府提出宝鸡要率先建成大城市的目标后,我们又确定了摘取中国人居环境奖并向联合国人居奖奋斗的目标。中国人居环境奖42项指标,目前宝鸡已达标,正在积极申请迎接国家验收。

一个美丽宜居的宝鸡,犹如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闪耀在西部的黄土地上。

城市绿化突飞猛进 七亿多巨资打造生态潍坊


今年以来潍坊市城市绿化突飞猛进,截至7月底共计完成城市绿化投资7.23亿元(包括县市区),新改扩建园林绿地1131.8公顷,栽植乔灌木3154.7万株。其中潍坊市中心市区完成城市绿化投资1.9亿元,一个“人在城中、城在林中、道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生态城市逐步建成。

据了解,今年以来全市单项投资过百万元的绿化工程有58条道路、3块绿地、4条城市内河、5大片林。其中,道路绿化投资过千万元的有9条,包括昌乐县大沂路绿化工程、青州市309国道绿化工程、诸城市206国道绿化工程等;公共绿地建设主要有潍坊市中心市区的潍坊植物园工程、寿光市北出入口绿化工程、青州市会展中心绿化工程等;城市内河建设,主要是昌乐县丹河水系改造工程、寿光市弥河生态观光园绿化工程、高密市胶莱河绿化工程、临朐县城区河道绿化工程等。

从景观绿化走向生态绿化——我国城市绿化发展方向


园林在线5月19日消息:近年来,我国各地城市对绿化都相当重视,很多城市为争创园林城市付出了努力。今年正值我国举办第29届奥运会,城市形象展示中绿化的作用更是无可替代。“我国的一些城市经历着由景观绿化到生态绿化的过程,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绿化在城市生态环境中作为可再生的自然因素,对远离自然的城市生活,发挥着新陈代谢、保持活力的作用。城市生态园林要根据生态学原理,建立合理的人工植物群落,从而达到改善环境的生态效果。它是科学融于艺术的最佳体现。”辽宁省风景园林学会负责专家组工作的园林专家李作文教授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让垂直绿化带来层次效果

在北方,以工业城市林立的辽宁省为例,李作文认为,重视城市绿化中的多层次尤其重要。在辽宁省的城市中,这样的层次表现为:从高到低而言,首先是加拿大杨、新疆杨等可以长到20米到30米高的大乔木,然后是柳树、核桃楸等乔木,京桃、山杏、矮紫杉等亚乔木。比乔木低一些的是灌木,有包括欧丁香、紫丁香等几十个品种在内的丁香类大灌木,锦带、忍冬类的灌木,绣线菊类的小灌木。接下来是包括木本沙地柏和马莲等宿根花卉在内的地被植物,最低的是草坪。

这种多层次、多品种的复层结构,充分利用了自然界的阳光水分,比如大乔木喜阳,在最上面,亚乔木、灌木耐半阴,正好有大乔木为之提供了适当的局部环境。

李作文强调,在辽宁省,以杨、柳、榆、槐为代表的乡土树种应该是绿化的主力军,为城市绿化提供了丰富的选择品种。即使是在离工业区比较近的地方或工业区内部,也有生命力强、有一定抗污染作用的绿化品种,对烟尘、有毒有害气体、有害重金属颗粒产生的空气、土壤污染及噪声等有降低作用,像刺槐、山皂角树,杨树、柳树中的某些品种,榆树、桑树、丁香、连翘、美国白蜡等都是好树种,景天类花和宿根的马莲是适合的花卉,草坪,本地的结履草和国外的野牛草都可供选择。

城市里高楼众多,楼房的立体绿化和楼群的绿化设计也很重要。结合居住区规划和住宅设计来布置室外绿化(包括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绿化),以此进一步改善室内外包括声、光、热诸多因素的物理环境。

垂直绿化不仅可以增加建筑的艺术效果,使环境更加整洁美观、生动活泼,而且具有占地少、见效快、绿化率高的优点。根椐有关研究,夏季有墙面绿化的建筑会比同等条件下没有绿化的建筑室内温度低1℃~2℃。垂直绿化中,地锦(爬墙虎)就是不错的选择。

乔灌草结合的复层结构不仅景观丰富,也便于管理,发挥城市绿化的综合环境效益。

把生态绿化提升到环境效益高度

城市园林作为一个自然空间,对城市生态的调节与改善起着关键作用。园林绿地中的植物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生产者,通过其生理活动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如光合作用的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蒸腾作用的降温散热、根系矿化作用净化地下水等,对城市生态系统进行改善与提高,这是系统中的其他因子所无法代替的。“对于城市要绿起来,现在大家都没什么疑义。城市的绿化量基本都在逐年增大。现在需要特别重视的是在生态理念下,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城市绿化的环境效益。”李作文说。

李作文认为,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城市绿地系统,可以提高绿地的空间利用率,增加城市的绿化量,使有限的城市绿地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根据生态学的原则,合理配置绿地中的乔灌草复层结构,使各植物种群间相互协调,在有限的土地上,充分地利用光、空气、养分、水分等自然资源,构成一个有序、高效、稳定的群落,从而尽可能地实现生物多样性,使城市生态群落发挥其最大的生态效益。

李作文说:“大家知道,植物种类的多样性有利于物种基因的保护,有利于植物群落对有限空间的利用,增强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处于这种稳定状态下的植物,不但生长良好,而且在生态保护方面的作用也能得到充分发挥。”

李作文还讲到了几个生动的例子,如,城市中绿化好的地方冬季储热、夏季降温,小气候总让人感到更舒适。相当密度的城市绿化可以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绿色植物释放出的氧气使绿化密集区成为没有围墙和屋顶的氧吧。绿色植物具有吸收有害气体、滞尘、降低噪声、净化空气的作用,绿化覆盖率每提高10%,二氧化碳浓度一般可以减少20%至30%,悬浮颗粒浓度可以减少15%至20%,重要致癌物苯并芘的浓度可减少20%。

美化、彩化和香化是绿化的必然趋势

谈到城市绿化中“多品种多色调,营造万紫千红的景观”这一话题,李作文认为,北方城市在这一点上,一年四季都大有可为:“就从今年春天说起,先是黄色的迎春花(北方连翘),然后是粉、白、红色的京桃,大连、丹东的樱花也有不少色彩,白色的榆叶梅,各种深浅颜色的毛樱桃,乔木里的桃、杏、苹果、梨的花也很漂亮。黄蔷薇、各色玫瑰……”“今后,绿化要上规模、上档次,在普遍绿化的同时,朝着美化、彩化和香化的方向发展是个必然趋势。追求绿化景观的审美品位,充分发挥植物的花、叶、果五彩斑斓的色彩效果,在绿化中适当运用香化植物,吸引更多的生物,造就生物多样性的良好生态局面。”李作文提醒说,能够变化色彩的不只是花,色叶树可供观叶,黄色、紫色、红色很是悦目,在世界范围内都很受重视。金叶榆、金叶国槐都是常年色叶的代表,在我国北方一些城市已经栽植了几年。紫叶的有紫叶稠李、紫叶矮樱、紫叶小檗。冬天里红瑞木的枝条、京桃的树干都是很悦目的红色,白桦的树干呈现出很干净的颜色;形态上,龙爪槐、垂榆可供观赏。

城市绿化要讲究布局合理,错落有致。不同品种植物的花期、果期接踵而至,色彩富于变化,赏心悦目。城市绿化对于提高城市知名度、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等的价值不可取代。

宁波市努力营造高质量生态园林城市


记者从宁波园林绿化行业会议上获悉,2011年,宁波园林绿化将进一步加大新建公园绿地建设力度,高质量地完成市政府确定的各项绿化建设工程项目。其中胜丰公园、青林湾公园、包家河公园、重庆宁波园等一批新的公园即将在今年年底前与宁波的市民见面。目前,胜丰公园已与2010年底开工建设,位于海曙区杭甬铁路东侧,胜丰路西侧,与胜丰社区相邻,预计今年6月底基本完工。青林湾公园和包家河公园目前已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完工。我市为参加第八届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而专门异地打造的江南园林——重庆宁波园,也于2010年底开工建设,计划于今年9月前完工建设。

同时,我市今年将实施“五路四桥”临时绿化,项目总面积达793142平方米。

今年宁波将全力抓好垂直绿化推广工作。为进一步节约土地资源,增加城市绿化可视量,2011年,在继续推进水体绿化建设的同时,我市将重点抓好垂直绿化推广工作。中心城区六大区将各选取集中区块、城区主要出入口立交高架、居住小区、公厕或垃圾中转站或公交始发站等公建设施、学校或医院或宾馆等单位分别进行6处以上的垂直绿化建设,各县市争取完成1-2个有特点的垂直绿化建设项目。同时,在“二横二纵”街景改造中,我市也将适当引入垂直绿化的运用。

与此同时,宁波将在全市范围内继续实施绿化升级改造项目。2011年,各县(市)、区将继续开展好绿化升级改造工作,全年至少完成一条道路和一个公园、闲置地的绿化升级改造任务,通过改良土壤,丰富植物种类,尤其是增加彩叶树种,展现四季景观,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品位。我市各中心镇也将争取完成一条道路或一个村级公园或闲置地的绿化升级改造任务,有效地提高村镇绿化的档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为巩固宁波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成果,2011年,我市还将继续推进城区绿地认养认管工作,预计推出认养认管绿地225公顷左右,并计划在植树节期间供市民认领,有关城管、园林部门将继续加强对市民认养认管绿地的监管,不定期的检查认养认管协议领履行情况,力争在正确引导、不断规范的基础上,使这一工作取得更加丰硕的实质性成效,进一步营造出更加浓厚的全民建绿护绿氛围。

野花组合漂亮吗?(精选)


“绽放的花朵皎洁饱满,光彩夺目,显得那样雍容华贵,妩媚娇丽;颤巍巍,飘飘然,芳香飘溢,恍若白衣仙女下凡。”但凡有生活情趣的人都喜欢花,看到鲜艳的花,生活的烦恼顿消。如果想种植好花卉,就需要不断地学习相关的知识,其他人种植花草的经验有哪些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野花组合漂亮吗?(精选)”,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问:野花组合漂亮吗?

答:野花组合里面会配比不同颜色、不同花期的各类草花,该类花卉组合在观赏性方面的价值极高,所以野花组合其实是很漂亮的。详情请致电长景种业。

常见的野花组合有蛇目菊、硫华菊、假龙头、美丽月见草、矢车菊和紫花地丁,这几类草花分别按0.2、0.2、0.15、0.1、0.15和0.2的比例进行分配,花期从春季的3月份一直可以延续到深秋时节的10月份,花卉的颜色也包揽了黄色系、粉色系、红色系、蓝色系、紫色系等,颜色主要以暖色调为主,该组合以菊科花卉为主,盛花期多在秋季,并且大多都是耐旱性以及耐寒性较好的品种,在打理上面不需费太多精力。另外还有一种组合,该组合里面包括了12种花卉,除去上面所提到的组合里的之外,还有七里黄、旱金莲、花菱草、中国石竹、花环菊、红亚麻、凤仙花、孔雀草、易果菊、虞美人、金盏菊、麦仙翁这些,相对而言,这种组合的花期跨度更大,基本全年都可以观赏到盛开的、五颜六色的鲜花,观赏价值非常高。

相关野花组合种子现在可以在长景种业咨询购买,该种业提供专业种植指导服务。

喜欢《生态城市需要野花野草》一文吗?“鲜之花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花卉行业相关的知识,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城市种植花卉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