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艳艳的花儿在枝头怒放,颜色是那么浓,那么纯,没有一点杂色,简直像一团燃烧的火焰。人们的生活哪能离开花呀!看到鲜艳的花,生活的烦恼顿消。种植花草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好的,种植达人有哪些秘不外传的经验呢?为满足您的需求,鲜之花网小编特地编辑了“盆景技艺传统插花等有望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盆景和插花等相关项目能否正式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要经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审委员会的复审。”3月25日,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1月24日,文化部办公厅发出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的公告》,向社会公示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公示期为30天。扬派盆景技艺、徽派盆景技艺、英石假山盆景技艺以及传统插花、北京绢花、洛阳牡丹花会入选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公示名单。
2007年,文化部开展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和评审工作。根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的要求,文化部组织有关专家按照评审标准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澳门特别行政区及中直单位申报的2540个项目进行了审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审委员会根据项目价值进行了认真评审和科学认定,提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其中新入选项目564项,扩展进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134项。
本次入选推荐项目名单的盆景技艺、传统插花、北京绢花等目前都已经先后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盆景技艺和传统插花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例如徽派盆景在我国始于南宋,鼎盛于明、清,久享盛誉,为中国盆景传统流派之一,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为我国盆景主要流派之一。
据了解,扬派盆景技艺由江苏省扬州市、江苏省泰州市申报,徽派盆景技艺由安徽省歙县申报,英石假山盆景技艺由广东省英德市申报,传统插花由北京林业大学申报,北京绢花由北京市崇文区申报,洛阳牡丹花会由河南省洛阳市申报。

xZh52.CoM展读推荐

唐山由工业重镇变成国家级园林城市


走进唐山市城建展厅,一块“国家园林城市”的金色奖牌耀眼夺目。市园林局局长刘敬文说:“作为一个北方重工业城市,2003年唐山能够获此殊荣,我们深知奖牌的分量。”据介绍,现在唐山市区绿地率已达38.4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已达9.9平方米。

“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我们没有优势,但我们可以搞出自己的特色。”作为北方工业城市的唐山,工业区的面积占了全市总面积的一半,经济发展过程中遗留下了污染严重、地面沉降、植被破坏等一大堆环境欠账。立足能源型工业城市实际,唐山市把创建方向定位在“现代生态工业园林城市”上,努力扭转工业发展对城市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点石成金,将发展“遗患”变成创建“硬件”。由于近百年的煤炭开采,在唐山市区南部和东部形成了近2400公顷的沉降区。这些区域污水垃圾遍地,建筑破败不堪。唐山市从1997年开始对南部沉降区进行了大规模整治,利用地震废墟堆山造景,利用沉降水面人工造湖,填坑造田23亩,完成绿化800多公顷。在东部沉降区也先后完成绿化130公顷,成为市民游憩的好去处。

内囿外防,将污染区变为园林区。陡河横亘在唐山市中心区、东部工业区和西部居住区之间,沿岸曾有十几个排污企业,河水污染严重,环境脏乱不堪。从1999年开始,唐山市除了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治理整顿力度外,历时4年,在长达12公里的陡河市区段,完成了37公顷的高水平绿化建设,并建成5个不同风格的景观园区,使陡河成了西部居住区的一条绿色屏障。

在煤炭、钢铁企业聚集的东部工业区,他们大力开展庭院、小区花园式建设,并在各厂矿企业之间以及各厂矿企业内部各功能区之间,设立林业隔离带,以降低污染、改善区域环境,使开滦集团、唐钢炼铁厂等一大批环境“欠账大户”摇身一变成为省、市级园林式单位。

水旱盆景制作技艺


中国盆景艺术是一种文人的艺术,是文人通过自身的修养、个性、气质和审美情趣创造出来的独特的形式。它与文人艺术的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园林的兴起,有着共同的哲学基础和相似的功用。盆景艺术与诗歌、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盆景艺术也可以说是微型的造园艺术。中国盆景之所以名为盆景,就是取盆中之景之意。它不是未作整姿的盆栽树木,也不是随便放在盆中的石头,而是经过技术加工和艺术处理的精心布置在盆中的富有诗情画意的自然景色。既是盆中之景,便可以表现树木景色,也可以表现山水景象,还可以表现此二者兼有的景象。因此,在4国盆景艺术中就有树木盆景,山水盆景和水旱盆景多种形式。

水旱盆景,可以看作是树木盆景与山水盆景的结合,以植物、石头、土、水等物为原料,在浅口水盆中表现自然界的树木、山石、草地、河流等景象。古代已有可以称为水旱盆景的文字记载,如清初刘銮《五石瓢》载:今人以盆盎间树石为玩,长者屈而短之,大者削而约之,或肤寸而结果实,或咫尺而蓄虫鱼,概称盆景,元人谓之'些子景'。这种有树有石,有旱景有水景的盆景,就是水旱盆景。由于水旱盆景的养护管理,相对地要求较高,又由于近代的战乱,所以未有实物留存至今。现代水旱树石盆景是近二十年中兴起的,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在各方面又有了新的发展。

水仙花盆景造型技艺
1、盆栽: 可分土栽、沙栽和水育,可选用鳞茎较小的40或50庄(主球围径在22cm以 下)。栽植时花球不经雕刻,每盆2-5粒,种于土或沙中,常浇清水,保持湿润,保证有充足的日照,温度保持在15摄氏度左右,经过35-45天后,叶色翠绿,抽亭开花;若用水养,先将花头护泥、枯根去净,剥去鳞茎棕褐色表皮,竖直入盆,以清水供养,每隔2天换水一次,以防烂根。盆底铺细砂或雨花石、小白石、贝壳之类,以稳定根部又可点缀美观。此法栽培,其株型表直立高耸、健壮茂盛,花期长,呈笔架状,故称“笔架水仙”或“企头水仙”。

2、雕刻水育: 经雕刻的花球因损失一部分鳞茎、营养亏损, 若用小球,养份不足,会造成不开花或花期缩短,影响其观赏价值,故一般雕刻花球应选用30庄以上(主球围径在22cm以上)。雕刻水育是花卉栽培造型中较独特的方法,乃是漳州水仙独特观赏艺术,根据鳞茎不同形状,加上作者意图,细心构思,巧妙用力,雕琢布局、精心水养并逐渐修整,就可成为千姿百态、生气盎然的优美艺术作品。诸如:“金鸡报晓”、“花篮献寿”、“玉壶生津”、“青龙吐珠”等。

3、拼景构图:用数粒或几十粒甚至上百粒品种不同,花形一致的鳞茎、经雕刻培育,逐个固定在预先设计好的图案架上,可拼接成各种大型的艺术造型,如:“水仙花塔”“奔马”、“青龙戏珠”等 。此法造型新颖,立体感强,气势磅礴,馨香四溢,适宜花展,公共场所摆设。

我国传统文化中对名花还有哪些称谓


十二师牡丹、兰花、梅花、菊花、桂花、莲花、芍药、海棠、水仙、蜡梅、杜鹃、玉兰被称为花中“十二师”。

十二师牡丹、兰花、梅花、菊花、桂花、莲花、芍药、海棠、水仙、蜡梅、杜鹃、玉兰被称为花中“十二师”。

十二友珠兰、茉莉、瑞香、紫薇、山茶、碧桃、玫瑰、丁香、桃花、杏花、石榴、月季被称为花中“十二友”。

四君子梅、兰、竹、菊被称为花中“四君子”。

岁寒三友人们通常将“松”、“梅”、“竹”称为“岁寒三友”。

草花四雅菊花、水仙、兰花、菖蒲被称为花中“四雅”。

十二婢(女)风仙、蔷薇、梨花、李花、木香、芙蓉、早菊、栀子、绣球、罂粟、秋海棠、夜来香称为花中“十二婢”。牡丹被称为“花王”。芍药被称为“花相”。

雪中四友梅、蜡梅、水仙、山茶。

三处士梅、菊、水仙。

十二客牡丹,贵客;梅,清客;菊,寿客;瑞香,佳客;丁香,素客;兰,幽客;莲,静客;荼縻,雅客;桂,仙客;蔷薇,野客;茉莉,远客;芍药,近客。

十友荼縻,韵友;茉莉,雅友;瑞香,殊友;荷花,净友;岩桂,仙友;海棠,名友;菊花,佳友;芍药,艳友;梅花,清友;栀子,禅友。

八仙花桃、李、玫瑰、石榴、凌霄、辛夷、踯躅(杜鹃)、荼縻。

七夕七花莲、木槿、牵牛、素馨、茉莉、白兰、凤仙。

清供花草六种兰花、夜合、黄萱、菊、水仙、美人蕉。

中国传统插花的风格与特点


艺术风格是一种艺术表现,它既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性情的再现,也是艺术家个人气质的表现。而这种表现又必然受本国家本民族及本地区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影响,同时也与各自时代精神相呼应。所以任何一门艺术的风格和特点都应当很好地体现本民族、本地域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地方乡土气息。
崇尚自然、师法自然而高于自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尤其是造型创作的共同指导思想,重形尚意,追求以形传神、形神兼备、情景交融而深邃的意境美则是其创作的最高目标。作为中华优秀古老文化一部分的传统插花艺术,它在许多方面都很好地把握并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这些精髓,并不断发扬光大。例如在选用花材上,中国传统插花对待每一片叶、每一花枝都是顺其自然之势,或直或曲、或仰或俯,巧妙组合,使之各得其所,彼此和谐共处斗起i宛如生长在自然之中,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毫无刻意造作之气。即使修剪,也不显露人工痕迹,都是很好地将各种花材的自然美构成了人工装饰美,是大自然的浓缩与升华,这正是中国传统艺术“形肖自然”理论的典型体现。又如中国传统插花的构图中无论采用对称式造型酮巨对称式造型;都遵循既有形式又不拘于形式,既规范而又不规范化的法则,对于花材的
天香远溢
剪截组合以及与容器的比例关系虽定为7:5:3近似黄金分割率的尺度十但对每个花枝的位置伸展方向与角度绝无固定程式和严格要求;是以顺乎花枝自然之势富有自然之趣以及合乎自然之理为原则,而在保存花材原有自然形态之下,灵活插制,随意造型,达到“虽由人作,宛白天开”的境界。表现了构图上的自由活泼,形式上的丰富多样的变化性。
中国传统插花虽然崇尚自然,追求花枝自然情趣,但是绝不是自然主义的单纯模仿、抄袭自然或只注重花材在形、色上的自然属性美的展现,而是通过对花材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的观察与感受,萃取精华,倾注情感,并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花材的寓意和象征性或谐音、谐意等,借以表达作品的主题内涵与神韵意趣,以有限的形象表达无穷的景外之景、弦外之音,充分表现了构思上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与深邃的意境之美,这种运用诗的意境、画的构图的创作手法,大大增强了作品含蓄而又回味无穷的艺术魅力与雅俗共赏的多样性,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与特点。
中国传统插花深受儒家、道教、佛教思想及封建伦理道德的影响,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宇宙观和审美情趣,认为万物有灵性,主张“天人合一”,视自然界的花草树木更是有灵性、有情感之物,所以中国人历代都有寄情花木之凤,赋予各种花木许多象征性和寓意,被人格化和神化,借以明志,寄托情思,舒展情趣。在插花中也自然视各种花材不单纯是造型的素材与表现形式美的主要物质基础,而是构思传情的语言和工具,是创造和表现意境美的重要要素。因此自古以来,插花以凡材必有意,意必吉祥为创作的中心与主题,以追求枝情花韵之美,突出花品花格的表现为最高艺术境界。比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被视为清净高洁,称为净友,常用于佛前供花牡丹,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国色天香,称为“花中之王”,是富有和显贵的象征,是唐代宫廷插花的主要花枕梅花,“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有清高淡雅,傲雪凌霜的性格;桂花,是官运亨通、文思长进和中秋团圆的象征;竹,是虚心和忠诚的象征;松,是威严与长寿的象征等等。另外,一些品高韵胜的花材组合一起,或根据它们的习性、或按照它们的名称的谐音,赋予一定的寓意。如玉兰、海棠、牡丹组合一起,名为“玉堂富贵”;松、竹、梅,名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称为“四君子’等。民间还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习俗,这些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的花材使传统插花作品在花材自然美的基础上又被赋予更多精神上的意义,从而更增添了作品的美感,使作品更充满了诗情画意的魅力。
以花枝为线条进行造型,尤其善用木本花枝线条进行造型也是中国传统插花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木本花枝最富画意,或柔或刚,或粗或细,或秀雅或苍古等等。其寿命也较长又易加工整形,可以自由构图,表现出各种优美生动的轮廓、体量、质感与动态,展现出一叶一世界,一花一乾坤的艺术天地。
注重画面的完整统一并与环境和谐;讲求诗、书、画、印与花的协调结合是中国传统插花又一重要的特点与风格。如花材之间的有机结合,容器与造型的浑然一体,几座与配件的运用,题跋的搭配以及多层次的欣赏方式(酒赏、香赏、茗赏)等等都充分体现了传统插花不仅是与书、画密切关联的多学科的艺术,而且也是融生活于一体,充满生活气息的艺术。

漳州水仙三种盆景造型技艺


1、盆栽:可分土栽、沙栽和水育。栽植时花球不经雕刻,每盆2-5粒,种于土或沙中,常浇清水,保持湿润,保证有充足的日照,温度保持在15摄氏度左右,经过35-45天后,叶色翠绿,抽亭开花;若用水养,先将花头护泥、枯根去净,剥去鳞茎棕褐色表皮,竖直入盆,以清水供养,每隔2天换水一次,以防烂根。盆底铺细砂或雨花石、小白石、贝壳之类,以稳定根部又可点缀美观。此法栽培,其株型表直立高耸、健壮茂盛,花期长,呈笔架状,故称笔架水仙或企头水仙。

2、雕刻水育:这是花卉栽培造型中较独特的方法,乃是漳州水仙独特观赏艺术,根据鳞茎不同形状,加上作者意图,细心构思,巧妙用力,雕琢布局、精心水养并逐渐修整,就可成为千姿百态、生气盎然的优美艺术作品。诸如:金鸡报晓、花篮献寿、玉壶生津、青龙吐珠等。

3、拼景构图:用数粒或几十粒甚至上百粒品种不同,花形一致的鳞茎、经雕刻培育,逐个固定在预先设计好的图案架上,可拼接成各种大型的艺术造型,如:水仙花塔奔马、青龙戏珠等。此法造型新颖,立体感强,气势磅礴,馨香四溢,适宜花展,公共场所摆设。

盆花浇水技艺

点水盆花施用适当浓度的有机肥液或化肥溶液时,宜在盆土合墒时施行点浇。一次肥液浇灌量,以肥水盖满盆面为度,即点到为止,不可过量,随后用清水压透。 坐水低温干燥季节播种小粒种子,为防止土皮迅速僵硬而影响出菌,采取先浇水,后下种的方法,称为坐水。坐水播种,必须先把土壤整细压平而后浇透水,当水渗尽时立即用细土把凹缝找平。待两小时后,先在土面撤布薄薄一层细土,随后撒种。这样可以克制住因浇水悬浮的粘粒在土面结成的僵皮,而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出苗。 蒙头水高温多雨季节,土湿粘重不易整细。找平盆土,先播种,后覆土,再浇水,称为蒙头水。蒙头水可把土壤表面孔隙封闭,使种子与土壤密贴,促进萌发,并可抑制害虫滋扰。 过胳水使用釉缸、瓷盆、紫砂盆、塑料盆栽花,要防止积水涝害。北方使用一般花盆栽培白兰等肉质根酸性土花类,要防止渍碱黄化。防治方法是浇过路水,即都应在盆底垫碎瓦片和培养土粗碴做排水层,使多余的水随时排出。高温季节植株旺长,每二三天应浇一次大水,浇后盆底孔大量排水,既防积涝烂根,又防溃碱黄化,较有实效。 脱水处置因天旱或漏浇等原因,一时盆土过干,致使盆花嫩枝低垂,叶片萎蔫;仙人掌类和多肉植物类体色暗谈,常绿花卉发蔫或叶片表面发涩而不柔润。遇到这种情况不可立即浇大水,宜先把花盆放半荫处,稍浇些水,并向叶面少许喷水,待茎叶挺起后,再浇透水,可防止根系损伤和叶片枯黄脱落。 水涝处置平时浇水过量而盆土排水不通畅,或连阴久雨而盆花未经强光曝晒;或高湿造成叶片萎蔫,暗淡失色,多为涝害。这时可把盆花整坨磕出,放在荫凉通风避雨处,使它迅速透气散发水分,并向叶面少许喷水,过三五天植株复原后,重新上盆养护。 水质 一般适应性强的花卉用当地水源的净水浇灌,水中不应含有其它污染有害物质。北方一些地区水质较硬,PH值高,浇南方酸性土花类则需注意水质改造。可把水注入水泥池中晾晒几天,待有害物质蒸发和沉淀,撇去表面漂浮的杂质,抽取中间的清水浇灌,也有实效。家庭少量盆花用晾晒的水,或凉开水及养鱼缸换下来的水浇灌,也比较好。

家庭养兰技艺


古人曰:“三分栽,七分养”,家庭养兰成败的关键在于日常管理。 浇水兰“喜润而畏湿”,“喜干而畏燥”,就是说,干湿都不能过大或不及。福州养兰名家陈时璋老先生曾讲:“常见兰花死于浇水者十之六七,死于干旱者十之三四”。养兰宜小水湿润根系,宜云雾喷水以滋润茎叶,切忌大水狂浇和积水,以免造成烂根败叶。还应根据兰花植株的大小、强弱和叶片的质地以及假鳞茎的大小、根系的粗细而定浇水的次数和份量,结合看天、看地、看盆土质地和盆体性能,分别对待,灵活运用。 施肥兰花的施肥以量少、稀薄、勤浇、适时为原则。凡人畜粪便、腐败昧臭之液均不宜施用。最好应用近年来陆续研制出的各种复合花肥或喜酸性植物专用花肥。若没有,也可用青草绿叶泡水常施用;或用煮沸冷却后的豆浆稀释后施用;或用发酵后的酸牛奶兑水稀释后施用。总之,家庭养兰的施肥既要注意卫生、清洁又要满足兰花生长发育的需要。施肥一般宜在傍晚进行,第二天早晨注意“还水”(即用清水喷洒兰叶一遍)。当然,养兰施肥须注意肥害,若叶尖发黑,一般是施肥过量过浓。与其注意养兰追肥的运用,不如用心在养兰用土的合理配制,适时浇水和良好的放置环境等方面多下功夫。 光照兰花耐阴,适宜的光照条件是“半阴半阳”。家庭养兰要注意让兰花承接一定的光照,特别要朝阳。兰花在花芽分化期,宜放置在窗台或阳台,促进其花芽分化,使下年多开花。 温度对于温度,兰花的适应性较强,只要不过高或过低就不会影响兰花生长。但是家养兰花,它的耐寒耐热性发生了一些变化,特别是南方的城市,夏季应注意降温,通风,保持湿润,确保兰花安全越夏。

桂花文化


桂花是我国传统的名贵香花,素以芳香而著称。桂花文化渊源流长。

(一)、最早的文字记载

早在公元前3世纪,春秋战国时期的典籍,就有桂花的记载。《山海经·南山经》提到:“招摇之山多桂”。《山海经·西山经》提到:“皋涂之山多桂木”。屈原在《九歌》中有“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由此可见,自古以来,在人们的心目中,桂花已成为美的化身,成为最受崇尚的花木了。

(二)、悠久的栽培历史

据历史记载,中国桂花栽培历史达2500年以上。自汉代就开始栽培桂花。西汉刘撰《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皆献名果异树奇花两千余种,其中有桂十株。公元前111年,武帝破南越,接着在上林苑中兴建扶荔宫,广植奇花异木,其中有桂一百株。当时栽种的植物,如甘蕉、密香、指甲花、龙眼、荔枝、橄榄、柑橘等,大多枯死,而桂花有幸活了下来。”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也提到桂花。看来桂花引种宫苑初获成功,并形成一定规模。晋代时期,桂花的栽培得到进一步推广和发展。唐宋时期,引种桂花十分普遍,吟桂蔚然成风。柳宗元自湖南衡阳移桂花十余株栽植零陵。白居易曾为杭州、苏州刺史,他将杭州天竺寺的桂子带到苏州城中种植。唐相李德裕在二十年间收集了大量花木,其中剡溪之红桂,钟山之月桂,曲阿之山桂,永嘉之紫桂,剡中之真红桂,先后引种到洛阳郊外他的别墅所在地。唐宋以后,桂花已被广泛用于庭园栽培观赏。

(三)、美丽的神话传说

自古以来,人们谈到桂花,常把桂花树和月亮联系在一起,编织了不少令人向往的神话: 吴刚伐桂:桂花的神话传说不断出现,尤其是唐代小说中的吴刚伐桂的故事,更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中传颂着:月亮里有一座广寒宫,寂寞的嫦娥仙子就住在宫中,宫里长着一棵挺拔高大的桂花树,树身高达500余丈。所谓“月中有丹桂,自古发天香”,反映的就是这棵桂花树。其桂树,高五百丈,生长很快,不砍宫里就容纳不下。于是,玉皇大帝便命一个学仙修道触犯了天规的西河人,此人姓吴名刚,天天去砍那棵桂花树。但是,由于它的愈合力和再生力都很强,随砍随合,总不能伐倒。从此,吴刚也就只好长期过着“金风玉露伴素月”的生活。千万年过去了,吴刚总是每日辛勤伐树不止,而那棵神奇的桂树却依然如故,生机勃勃,每临中秋,馨香四溢。只有中秋这一天,吴刚才在树下稍事休息,与人间共度团圆佳节。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诗词“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就源出于这一典故。蟾宫折桂:据《后汉书?天文志注》中云:“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娥窃之以奔月……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神话传说中嫦娥偷食了丈夫的仙药,飞到月宫,变成了蟾蜍。蟾蜍也就成了月亮的代称,这也是蟾宫的来历。折桂,就是要到月宫折取桂枝。晋朝的诜应试时,自喻为“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再如《元曲选郑德辉〈王粲登楼〉二》中云:“寒窗书剑十年苦,指望蟾宫折桂枝。”充分说明旧时文人努力为考取功名的艰辛以及奋斗目标。

(四)、历代文人的咏桂佳作

桂花终年枝叶繁茂,而桂花更是幽香而不露,秀丽而不娇,清雅高洁,香气浓郁,以其独有的花香受到人们的青睐,深受历代闻人墨客的喜爱,古人评桂花为“浓、清、久、远”俱全,清可涤尘,浓能透远,推之为上品,因而在历史上留下了一大批咏桂佳作。特别是他们对事物的细微观察和独到见解,给人一种诗画相映、美丽高洁的享受。比如李贺的“联翩桂花坠秋月”,虞俦的“桂子飘香月中闻”,李峤的“枝生无限月香”,宋之问的“桂子月中落”,白居易的“山寺月中寻桂子”,李商隐的“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杨万里的“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里来”等等,诗人把月和桂的形态、神态、仪态和情绪刻画得活灵活现,默颂着这样的诗句,好像身临其境,忘却外面嘈杂的世界。在众多的香花中,桂花的香气为人们喜爱。因为一般香花,其香或清或浓,而桂花香气则清、浓兼具,浓郁超凡,香气中还带有一丝甜意,令人久闻不厌。历代咏桂诗中,以宋代洪适的诗对桂花的评价最高:“谁定花王定等差,清芬端合佩金犀……只道幽香闻数里,绝知芳誉豆千乡。”

(五)、丰富的象征寓意

永伴佳人。桂树是香满天下,誉满天下的宝树,是崇高美好的、吉祥的象征;国内国外还不约而同的把桂花看作高雅和荣誉的象征;桂花还是友谊与爱情的象征;桂花也曾被作为友好之物互相赠送;桂花是地位和财富的象征;桂花树是贞洁、荣誉的象征,凡仕途得志,飞黄腾达者谓之“折桂”。桂花代表着高尚的道德和崇高的品质。

(六)、广泛的用途

桂花的味道香甜,营养十分丰富,药用价值高。经研究表明,每100克糖腌桂花中含蛋白质0.6克,脂 肪0.1克,碳水化合物26.6 克,水分63克,热量110千卡,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胡萝卜素及微量元素。其中以锌的含量最为丰富,锌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能促进身体发育,对提高人体的抗病免疫力起着很大的作用。

中国传统名花--芍药


芍药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是传统名花之一。其适应性强,管理较粗放,而且品种多,花色全,花形多变,花期较牡丹稍长,常做专类花园观赏,或用于花坛及自然式栽植。中国园林中常与山石相配,更具特色。

一、形态特征。株高60-120厘米,二回三出羽状复叶,小叶通常三深裂,椭圆形、狭卵形至披针形,绿色、近无毛。花一至数朵着生于茎上部顶端,有长花梗及叶状苞,苞片三出;花紫红、粉红、黄或白色,尚有淡绿色品种;花径13-18厘米,单瓣或重瓣,单瓣花有花瓣5-10枚,重瓣者多枚;离生心皮3-5个,无毛;雄蕊多个;骨突果,种子多粒,球形,黑色;花期4-5月,依地区及品种不同而稍有差异;果熟期8-9月。

二、习性。芍药性极耐寒,北方均可露地越冬。北京地区3月底至4月初萌芽,4月上旬现蕾,10月底至11月初地上部分枯死,在地下茎地根颈处形成1-3个混合芽,为次年生长、开花打下基础。土质以壤土及沙质壤土为宜,利于肉质根的生长;排水必须良好,否则易引起根部腐烂;盐碱地及低洼处不宜栽种芍药。喜向阳处,稍有遮阴开花尚好。

三、病虫防治

1、芍药叶斑病:受害叶片出现黑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呈轮纹状,以致叶片枯萎。多发生在6-9月间,可在6月以后喷布500倍的代森锌溶液防治。

2、芍药灰霉病:被害株近地面的嫩枝出现深褐色斑点,之后蔓延上部茎叶,以致凋萎并干枯。蚂蚁以及蜜蜂是本病传递者。防治措施:⑴及时剪除受害茎叶并烧毁。⑵春季喷洒波尔多液或石硫合剂;移植或分株时,将根浸在1%硫酸铜内消灭病原。⑶用活性甲酚溶液消灭蚂蚁,以防传播病原菌。

3、芍药环斑花叶病:是由病毒引起的,早期在受害叶片上就能见到淡绿色交替成带状或不规则的斑纹,秋季环纹变成黄色斑点或带状。此种病害是由蚜虫传播的,并由芍药营养繁殖传递下去。

防治措施:⑴及时摘除病叶并烧毁,杜绝侵染源。⑵消灭蚜虫,用1000-2000倍鱼藤精溶液喷布;或用E1059,100-200倍液涂于茎基部,蚜虫即中毒而死,生长季效力最快。(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 赵凤霞)

非适宜季节绿化种植


华中、华北、长江流域植物的种植季节分为春季、梅雨季和秋季。春季又分为早春和晚春,早春种植在2月上旬至3月下旬,适宜落叶树;晚春种植在4月至5月上旬,适宜常绿树,梅雨季为生长期种植,长江流域6至7月的梅雨天气,为植物种植创造了条件。秋季为植物休眠前种植,1O月中旬至11月下旬植物进入休眠期,此时有利于根部恢复生长,一年中除去春季、梅雨季、秋季种植外、其余日期均称为非适宜种植季节。非适宜季节种植往往是受工程进度及竣工日期的限定,或在突击任务时进行的绿化种植,为提高成活率,在种植和养护时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减少非适宜季节环境对绿化种植成活率的影响。

一、非适宜季节种植的特点

1、生长期(夏季)种植,难度较大,因平均气温高于22°C,日照长,植物生长处于旺季,由于种植过程中须根(吸收根)受到损坏,使植物水分代谢失去平衡;而叶面水分蒸腾大,使植物失水,造成成活率下降,因此生长期种植要减少植物的蒸腾与补充水分。


2、休眠期(冬季)种植:难度较大,因平均气温小于10°C,日照短,植物处于休眠阶段,由于气温低易引起冻害,应避开冰凉天种植,植后注意保暖防冻。

二、非适宜季节种植的技术措施

1、土方施工:土方质量好坏是影响种植成活的关键,最好选择不被污染的土壤,但大型绿化,土方用量大,而用土匮缺,往往利用市政或地基开挖的土方, 须在进土方前做挖点踏勘,分析土层分布与土质情况。一般1米以上表土杂质较多,3-4米以上为黄土,4米以下为深层土,土壤缺少肥力,6米以下出现淤泥,透气性差,没有肥力,须根据挖点情况进行分析。

2、大型绿化往往需用大型机械配合施工,应避免使用推土机,因推土机自重较重,土方经层层推挤后,透气性差,影响种植成活率。最好选择O.25-0.4立方米的挖土机,自重较轻,对土壤的机压较轻,并在造型完后用抓斗松土,边松边撤,以增加土壤通透性,然后人工平整。

3、对施工用苗进行技术处理:

(1)切根处理:根据树木胸径确定泥球大小。一般以胸径8-10倍,提前2-3年在原地进行切根,并往根部喷洒0.001%萘乙酸0.5公斤,然后覆土,精心养护,待种植时再起挖。

(2)选择盆栽或筐栽苗木:对深根性苗木,由于须根较少,土球不易起挖完整,如火棘、紫藤等,在非适宜季节种植不易成活,可用盆栽或筐栽苗木种植,以确保成活率。

(3)临时用苗的技术处理:由于施工期紧,所选苗木未经切根处理又不能在春季种植.应在萌叶前切根、包扎,并往根部喷洒0.001%萘乙酸,就地覆土,待用苗时再包扎、起挖。对肉质根植物,如广玉兰须根不发达.移栽时泥球应为胸径的10倍.以尽可能减少对根部伤害。泥球用双层麻绳包扎。以防运输途中泥球散失。

(4)做到随挖、随运、随种:

随挖(起苗):泥球的大小与好坏是影响成活和恢复生长的关键。对根部保护越好,越有利于植物代谢平衡的恢复。泥球包扎一定要符合规定大小,包扎要紧密、网络。腰固要完整,使泥球在运输途中不松散。

运苗:应及时装运,夏季苗源尽可能就近组织。起运前,应对苗木洒水,用遮光布盖好,以防运输途中植株失水过多。运输最好选择在晚间,苗到现场应轻提轻放,保持泥球完好,选择避光处堆放,并进行叶面洒水。

种植:应先种乔木后种灌木,先种落叶树后种常绿树,宜浅不宜深,以免过深使植物窒息而死亡,并避免积水。大乔木种植时底部可放些石砾、介质土,增加土壤通气性。修剪是种植前的重要环节,可起到整形和减少植物的养分和水分的蒸发,去除弱枝、病枝、徒长枝、平行枝、交叉枝、下垂枝,以保持树形完美;常绿阔叶树可剥去50%树叶; 落叶树可抹去老叶,使其重发新叶。大乔木种植前往根部喷洒O.001%奈乙酸500克,促进恢复生长;并在树穴内回填营养土,必要时可灌浆种植。

三、种植后的养护措施

植物经搬迁后,根部受到损伤,代谢失去平衡,如何使其恢复生长,需依赖“三分种七分养”,特别是非适宜季节种植,须进行经常性喷水,保持叶面湿润。大乔木新叶萌发后,用0.01%尿素进行叶面施肥,补充根部供养不足。夏季高温时可用遮光布遮光。冬季树干可用草绳缠干。草绳外包扎一层薄膜,提高保温效果,如气温升高,应解除薄膜,以防闷干。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精心养护,克服非适宜季节种植的不利因素,定能提高成活率。

喜欢《盆景技艺传统插花等有望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文吗?“鲜之花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花卉行业相关的知识,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芳香物质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