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花,春天是百花齐放的季节,那姹紫嫣红的花儿总是笑得比太阳还灿烂。花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正因如此,很多人在赏花种花中找到乐趣!花卉的种植过程中需要掌握很多知识,怎么样才能把花卉种植好呢?鲜之花网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河北宽城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着力提升城市品位》,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河北宽城满族自治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重点建设工程为抓手,以“树特色、建精品”为主旨,围绕实现县城“整体风貌现代化,建筑风格特色化,城市环境园林化”目标,全力建设山水园林城市。

加强规划编制工作,推动城市科学发展。编制计庄头大院的文物保护规划,继续编制北河沿区域、上河西区域、黄土梁子区域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北局子区域、外贸至五金路区域、粮食局区域三个重点地段的修建性规划。牢固树立“规划即法”意识,进一步健全完善城市建设项目规划审批机制,做到严格依法依规划进行审批和建设。同时加大城市规划法的宣传力度,增强市民的城市规划意识。今年以来,已在城区主街道悬挂大型条幅标语30余条,发放宣传单5000多份。

加快重点工程建设,着力提升城市品位。今年共安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0项,总投资264300万元,年内计划完成122900万元。一是完善城市路网框架。投资6290万元,开工建设宽城瀑河桥路延伸、安宁路建设、迎宾大道西出口拓宽等工程,构筑“五纵八横、十桥一枢”的交通网络。二是着力建设特色景观工程。投资3510万元,开工建设瀑河绿色生态景观带B2段、民族文化广场壁雕工程、广场二期绿化等工程;三是大力实施安居工程。投资184800万元,开工建设龙泽苑小区、恒泰小区、鑫都三期等商住小区和廉租住房,全部工程竣工后,新增住宅100万平方米;四是重点推进公建工程。投资67700万元,开工建设县城垃圾无害化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北局子民族中学、天宝酒店、农贸市场开发等工程,不断健全城市功能。

加大行业监管力度,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一是加大房地产开发管理力度。严格履行国家、省、市房地产开发管理的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从开发立项、建设、销售等环节加大监管力度,确保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二是强化城市管理工作。坚持“严管优秩序,规范赢民心”的城管执法理念,做到严格执法与文明执法的有机结合,重点整治违章建设、非法张贴、马路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三是抓好建筑市场管理。加大建筑行业结构调整优化步伐,着力培育和发展建筑业的龙头和骨干;深入开展各类专项整治活动,建立监督与执法联动、市场与现场联动机制,规范各方责任主体质量安全责任。

XzH52.COM好文推荐

国家园林城市新标准


园林城市基本指标表


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市

人均公共绿地
秦岭淮河以南
6.5
7
8

秦岭淮河以北
6
6.5
7.5

绿地率(%)
秦岭淮河以南
30
32
34

秦岭淮河以北
28
30
32

绿化覆盖率(%)
秦岭淮河以南
35
37
39

秦岭淮河以北
33
35
37


一、组织管理(10分)

1认真执行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

2市政府领导重视城市绿化美化工作,创建活动动员有力,组织保障、政策资金落实;

3创建工作指导思想明确,实施措施有力;

4结合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实际,创造出丰富经验,对全国有示范、推动作用:

5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机构完善,职能明确,行业管理到位;

6管理法规和制度健全、配套;

7执法管理落实、有效,无非法侵占绿地、破环绿化成果的严重事件;

8园林绿化科研队伍和资金落实,科研成效显著。

二、规划设计(10分)

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完成,获批准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严格实施规划,取得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

2、城市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风景林地及道路绿化布局合理、功能健全,形成有机的完善系统;

3、编制完成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规划;

4、认真执行《公园设计规范》,城市园林的设计、建设、养护管理达到先进水平,景观效果好。

三、景观保护(8分)

1、突出城市文化和民族特色,保护历史文化措施有力,效果明显,文物古迹及其所处环境得到保护;

2、城市布局合理,建筑和谐,容貌美观;

3、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法规健全,古树名木保护建档立卡,责任落实,措施有力;

4、户外广告管理规范,制度健全完善,效果明显。

四、绿化建设(30分)

(一)指标管理

1、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成果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各项园林绿化指标最近五年逐年增长;

2、经遥感技术鉴定核实,城市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标,达到基本指标;

3、各城区间的绿化指标差距逐年缩小,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相差在5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差距在2平方米内。

(二)道路绿化

1、城市街道绿化按道路长度普及率、达标率分别在95%和80%以上;

2、市区干道绿化带面积不少于道路总用地面积的25%;

3、全市形成林荫路系统,道路绿化、美化具有本地区特点。江、河、湖、海等水体沿岸绿化良好,具有特色,形成城市特有的风光带。

(三)居住区绿化

1、新建居住小区绿化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30%以上,辟有休息活动园地,改造旧居住区绿化面积也不少于总用地面积的25%;

2、全市园林式居住区占60%以上;

3、居住区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资金落实,措施得当,绿化种植维护落实,设施保护完整。

(四)单位绿化

1、市内各单位重视庭院绿化美化。开展“园林式单位”评选活动,标准科学合理,制度严格,成效显著;

2、达标单位占70%以上,先进单位占20%以上;

3、各单位和居民个人积极开展庭院、阳台、屋顶、墙面、室内绿化及认养绿地等绿化美化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

(五)苗圃建设

1、全市生产绿地总面积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2%以上;

2、城市各项绿化美化工程所用苗木自给率达80%以上,并且规格、质量符合城市绿化栽植工程需要;

3、园林植物引种、育种工作成绩显著,培育出一批适应当地条件的具有特性、抗性优良品种。

(六)城市全民义务植树

城市全民义务植树每年完成,植树成活率和保存率均不低于85%,尽责率在80%以上。

(七)立体绿化

垂直绿化普遍开展,积极推广屋顶绿化,景观效果好。

五、园林建设(12分)

1、城市建设精品多,标志性设施有特色,水平高;

2、城市公园绿地布局合理,分布均匀,设施齐全,维护良好,特色鲜明;

3、公园设计突出植物景观,绿化面积应占陆地总面积为的70%以上,绿化种植植物群落富有特色,维护管理良好;

4、推行按绿地生物量考核绿地质量,园林绿化水平不断提高,绿地维护管理良好;

5、城市广场建设要突出以植物造景为主,植物配置要乔灌草相结合,建筑小品、城市雕塑要突出城市特色,与周围环境协调美观,充分展示城市历史文化风貌。

六、生态建设(15分)

1、城市大环境绿化扎实开展,效果明显,形成城乡一体的优良环境,形成城市独有的独特自然、文化风貌;

2、按照城市卫生、安全、防灾、环保等要求建设防护绿地,维护管理措施落实,城市热岛效应缓解,环境效益良好;

3、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扎实开展,效果明显;

4、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60%以上;

5、污水处理率35%以上;

6、城市大气污染指数达到二级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达到三类以上;

7、城市规划区内的河、湖、渠全面整治改造,形成城市园林景观,效果显著;

七、市政建设(15分)

1、燃气普及率80%以上;

2、万人拥有公共交运车辆达10辆(标台)以上;

3、实施城市亮化工程,效果明显,城市主次干道灯光亮灯率97%以上;

4、人均拥有道路面积9平方米以上;

5、用水普及率98%以上;

6、水质综合合格率100%。

八、特别条款

1、经遥感技术鉴定核实,达不到基本指标,不予验收;

2、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未编制,或未按规定获批准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的,暂缓验收;

3、连续发生重大破坏绿化成果的行为,暂缓验收;

4、城市园林绿化单项工作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的,加1分;

5、城市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绿地率每高出2个百分点或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每高于1平方米,加1分;最高加5分;

胶州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胶州市立足于打造青岛西部特色新区,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突出地方特色,着力推进节约型、生态型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在园林中建设城市,在城市中雕刻园林,形成“水在城中、城在林中、三河环绕、古韵悠长”的园林城市格局。按照“高标准、有特色、创一流”的方针,坚持规划先行、突出特色、多措并举,推进点、线、面、条、块有机结合的绿化体系建设,形成了以道路绿化为骨架,以公园绿化为节点,以水域绿化为景观,以风景林地大环境绿化为导向的城市绿色风景线。近3年,我市共投入园林绿化资金3.78亿元,新增绿地面积151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362公顷,绿地面积1206公顷,绿化覆盖率达40.67%。

特色建绿,突出建设的品位档次

“三河一湖”是展示胶州城市形象的重要视觉冲击点。我们将河道治理与水系景观建设有机结合,将历史文化融入河道整治,系统地实施“水清柳绿”工程,城市水环境不断改善,实现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相得益彰,打造了城市亮点。以突出三里河古文化为主题,以自然生态休闲为主导,以建设开放式城市公园为定位,2004年投资1.3亿元,对三里河进行整治改造,合理组织地形、水体、园路、建筑小品、自然植被等景观要素,展示出了“一心二桥三园多丘十八景”的自然山水格局,同时,通过实施三里河周边区域建设,恢复和建设了植物园、青年水库生态园、高凤翰遗址故居等生态园林和历史古迹,与三里河公园沿岸景观相串连,形成了以三里河公园为龙头的生态景观区。对护城河、云溪河清淤改造,进行护坝、蓄水、绿化,形成沿河生态林和景观带。加强东部滞洪区建设,彻底解决困扰我市城区的洪涝灾害,7平方公里湖面的大园林景观已经形成。

规划控绿,突出规划的引导作用

高标准规划是搞好城区绿化的“龙头”。我们牢固树立“规划就是财富”的理念,高起点编制各项规划,邀请王志纲工作室编制完成《胶州城市发展战略报告》,对《胶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确立了“一城四区两翼”均衡式空间发展战略。注重环境与发展,资源与生态相互协调的原则,突出生物(植物)多样性和生态城市特色,重新修订《胶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规划布局为“一环、两湖、三河、四区、多园”总体框架,形成城市各类绿地布局均衡、功能健全、结构完整的绿地系统,对实现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既定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员植绿,突出社会的共同参与

搞好园林绿化建设,单靠财政投入是不够的,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才能完成。一是广辟资金渠道。采取市财政投入一部分,向上级争取一部分,社会各界捐献一部分,认养认管缓解一部分的办法,筹集绿化建设和管护资金,形成以财政投入为主体,全社会力量共同投入园林绿化的新格局。目前,有15家单位对市区15处公共绿地进行了认养认管,面积达25.41万平方米。二是开展义务植树活动。通过广泛动员和宣传发动,每年植树节,四大班子成员、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驻胶部队、人民团体、个体营业者等各类群体,纷纷出力出资,积极参加义务植树,形成了全民动手增绿、爱绿、护绿的浓厚氛围。近3年,共有近40万人次参加了义务植树活动,开辟了三八林、青年林等多处义务植树纪念林,设立了艾山、青年水库等义务植树基地,绿化山地近千亩,义务植树百万余株,植树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达94%以上,尽责率达到89%。三是积极推广节约型园林。建设节约型园林是构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载体,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

改造增绿,突出景观的休闲娱乐

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大力推进苗圃、公园、街头绿地建设步伐,人居环境质量不断提高。加强苗圃、花圃等生产基地建设,各类苗圃达到5家,总面积149.44公顷,占建成区面积的4.46%,城市绿化苗木自给率达到83%。加强园林绿化植物引种、育种工作,培育和生产出适应本地自然条件、具有特性、抗性优良的品种,使我市常用园林植物物种达到162种。对胶州公园、云溪公园、白水泉公园等6处公园进行绿化改造,完善整体景观,绿化面积达到80.81万平方米。结合老城改造、企业搬迁,规划建设和改造郑家小庄、大同、水寨、庄里头等29处游园绿地,使市民出行不足500米就可步入一个游园,进一步满足了市民休闲、晨练、娱乐的需求。结合清理违法建筑,对腾退出来的土地,优先实施绿化建设,2004年以来,通过清理违法建筑,共增加绿地面积1.2万平方米。在道路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道路和绿化建设同步进行的原则,大力推广以乔灌木栽植、立体绿化为主的节约型园林、经济型园林,形成了全新的绿化体系。目前,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100%、达标率为81.82%,位于老城中心的湖州路,中间设置18米宽的景观绿化带,成为景观林荫大道,被市民誉为“晨是健身路、午是林荫路、晚是鸳鸯路”。

依法护绿,突出管理的科学有效

我们坚持改革,不断创新,走出了一条法制化、社会化、科学化园林绿化建设管理的新路子。一是建章立制。认真贯彻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和《山东省城市绿化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市政府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胶州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胶州市绿线管制和绿色图章制度实施办法》、《胶州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制定了《关于办理城市绿化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暂行规定》,使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做到有“法”可依。实行绿化规划公示制、招标投标公开制、竣工验收监督制,形成了全社会人人参与绿化、自觉管理绿化、建设美好家园的浓厚氛围。二是创新管理模式。编制完成《胶州市绿地管理系统》软件,采用国际上先进的B/S(浏览器/服务器)互联网模式,将全市各公园绿地、附属绿地等5大类绿地和140株古树名木的详细数据全部输入该系统,实现了城市绿地资源的动态管理。出版《胶州古树名木》一书,详实介绍了我市140株古树名木的相关情况,广州路与徐州路交叉口在道路建设时,因古树的存在,专门设立交通导流岛加以保护。三是加强行业管理。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侵占绿地、乱伐树木、破坏绿地行为。严格执行“绿线”管制和“绿色图章”制度,规划区内所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对建设工程附属绿化项目规划方案进行严格的审核,审核通过的加盖绿色图章,否则,不予办理规划许可证;对各类工程建设的配套绿化用地,实行与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保证了绿线管制制度的有效实施。四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我市自2001年被评为“山东省园林城市”以来,就把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作为建设生态市、改善人居环境的着力点,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形成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总体思路。2003年11月,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三年规划》,并下发了《关于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决定》和《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城”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了办公室,专门负责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建立绿化目标责任制,市政府与各有关部门、单位和镇(街道办事处)签订了目标责任状,划定绿化区域、任务、工期,由督查部门负责监督检查,确保了任务的落实。市委、市政府每年召开全市绿化工作会议,在安排工作任务的同时,对绿化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任务完成不好或完不成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并在目标考核中给予扣分的处罚,不断加快了我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步伐。

综合治绿,突出环境的全面提升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涉及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我们按照《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的规定,大力实施了“蓝天、碧水、洁净、畅通”四大工程。一是蓝天工程。引进新奥胶城燃气公司投资、建设和运营城市燃气项目,燃气普及率达到99%。实施供热管网改造和分户控制改造,关停、淘汰规划区内燃煤锅炉、茶炉,集中整治餐饮业和汽车尾气,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加强水、空气、噪声等环境因素的监测力度,城区的空气质量进一步提高。二是碧水工程。抓好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资7800万元、日处理能力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全面运营,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制定城市排水规划,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推进污水管网改造。综合整治城区内河和水环境,查处违法排污企业、推行清洁生产等,进一步改善水环境。三是洁净工程。完善垃圾收集、处理系统,投资4800万元、日处理垃圾300吨的生活垃圾处理场一期工程投入使用,通过了国家一级无害化处理场验收,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出台《胶州市关于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实施方案》,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实现了城区环境卫生“全覆盖、无空白、无死角”的目标。抓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治理“十乱”现象,“以弱势思维管理城市”的城管模式在全国推广;做好城市亮化,城市景观效果进一步提升。四是畅通工程。投资1亿元实施“八路四管网两河道”工程,开通常州路、泸州路、锦州路,翻建温州路、高州路及污水管网,修建北京路东段,打通城市交通瓶颈。投资1500万元,对三里河上游进行景观绿化和给排水建设,将三里河公园景观做了进一步的延伸。投资4780万元对城区276条面积63.76万平方米的背街小巷进行整治,完成了城区所有破损道路、人行道板的整修,改善了居民的出行环境,得到广大市民和上级领导的一致认可。

绿色成都喜捧园林城市桂冠


昨日,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指挥部向媒体发布消息称,建设部于本月26日正式命名我市为“国家园林城市”。

2000年,我市作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决定。此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园工作,通过全市人民共同努力,城市绿化发展迅速,成绩显著,初步建成点线面结合、平面与立体结合、城乡一体、绿量适宜、景观丰富、类型多样、布局合理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在此期间,我市编制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变见缝插绿为规划建绿;实施了一系列创建重点工程,新建十个公园,整治百条绿化廊道,评选千个园林式单位、立体绿化项目,开展立体绿化,改造了街道、广场绿化,新辟三圣花乡、幸福梅林,启动了金牛两河、武侯江安河、成华北湖等大型森林公园建设,园林绿化建设得到全面跨越式发展,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8.99平方米,绿地率达33.03%,绿化覆盖率达36.08%。

去年,我市获得省级园林城市称号,市委市政府正式向建设部提出申请验收“国家园林城市”。去年9月,建设部来我市验收后,向我市提出整改意见与建议。随后,我市展开重点整改。今年春节期间,建设部再次来到我市进行验收复查,并经重新审查研究决定,命名我市为“国家园林城市”。

据悉,国家园林城市评选自1992年开始,每两年评选一次,截至此次评审前,全国共有87个城市(城区)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城区)”称号。

相关:五大工程再为成都添绿

昨日,记者从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获悉,为改善城镇人居环境,我市将在十一五规划期间实施一系列工程。

“城市之肺”:我市将利用现有熊猫生态公园和植物园以及周边的山地丘陵,扩展连片,建设10平方公里的城市氧源林,将新鲜空气引入城区。

“城市之肾”:我市将在城市西北主要水源方向,各建设2平方公里的水源涵养林及湿地;在市域范围内的河道两侧建设20—50米宽的水源涵养林带和湿地,长度约150公里。

“城市之心”:在城市中心区拆房建绿,形成总面积约30公顷的城市绿心公园,在城市热岛强度大的区域建设不低于20公顷的公共绿地;继续抓好具有成都特色的屋顶绿化和立交桥绿化。

城市绿色生态屏障:在市域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沿成绵、成南、成温邛、成灌、成彭、成雅、成渝等七条放射状出入城通道,建设路网生态防护林,长度约900公里;建设以苗圃、生态休闲等功能为主的防护林带,为城市绿化建设储备大规格苗木,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观光休闲设施。

建设绿色健康走廊工程:利用我市三环路→光华大道→温玉路→直达青城山两侧的生态林带,建设宽2米,长110公里的自行车道、游人步道绿色健康走廊,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

建设部反对城市盲目追求建设所谓“森林城市”


要求城市节约绿化,减少大型喷泉及草坪比例

城市在园林绿化中,要适当降低草坪比例,减少雕塑等建筑小品和大型喷泉的使用。昨天,建设部发布了《关于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的意见》,要求城市在绿化中节约资源,反对部分急功近利,盲目追求建设所谓“森林城市”。

建设部表示,目前城市土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等面临着巨大压力,矛盾日益突出。一些地方违背生态发展和建设的科学规律,急功近利,盲目追求所谓“森林城市”。出现了大量引进外来植物,移种大树古树等高价建绿、铺张浪费的现象,破坏了城市的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

建设部要求,各城市对园林绿化既要确保用地,也要集约用地、合理规划。在建设中要尽可能保持原有地形地貌特征,减少客土使用。反对盲目改变地形地貌、造成土壤浪费的行为。

在规划设计方面,建设部要求,要适当降低草坪比例,减少雕塑等建筑小品和大型喷泉的使用。对现有草坪面积过大的绿地,要合理补植乔灌木、地被植物和宿根花卉。同时还要推广立体绿化,在一切可以利用的地方进行垂直绿化,有条件的地区推广屋顶绿化。

建设部表示,在树种选择上,要优先使用成本低、适应性强、本地特色鲜明的乡土树种。反对片面追求树种高档化、不必要的反季节种树。此外,各城市还应建设生态化广场和停车场,铺装地面应尽量采用透气透水的环保型材料。

唐山由工业重镇变成国家级园林城市


走进唐山市城建展厅,一块“国家园林城市”的金色奖牌耀眼夺目。市园林局局长刘敬文说:“作为一个北方重工业城市,2003年唐山能够获此殊荣,我们深知奖牌的分量。”据介绍,现在唐山市区绿地率已达38.4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已达9.9平方米。

“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我们没有优势,但我们可以搞出自己的特色。”作为北方工业城市的唐山,工业区的面积占了全市总面积的一半,经济发展过程中遗留下了污染严重、地面沉降、植被破坏等一大堆环境欠账。立足能源型工业城市实际,唐山市把创建方向定位在“现代生态工业园林城市”上,努力扭转工业发展对城市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点石成金,将发展“遗患”变成创建“硬件”。由于近百年的煤炭开采,在唐山市区南部和东部形成了近2400公顷的沉降区。这些区域污水垃圾遍地,建筑破败不堪。唐山市从1997年开始对南部沉降区进行了大规模整治,利用地震废墟堆山造景,利用沉降水面人工造湖,填坑造田23亩,完成绿化800多公顷。在东部沉降区也先后完成绿化130公顷,成为市民游憩的好去处。

内囿外防,将污染区变为园林区。陡河横亘在唐山市中心区、东部工业区和西部居住区之间,沿岸曾有十几个排污企业,河水污染严重,环境脏乱不堪。从1999年开始,唐山市除了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治理整顿力度外,历时4年,在长达12公里的陡河市区段,完成了37公顷的高水平绿化建设,并建成5个不同风格的景观园区,使陡河成了西部居住区的一条绿色屏障。

在煤炭、钢铁企业聚集的东部工业区,他们大力开展庭院、小区花园式建设,并在各厂矿企业之间以及各厂矿企业内部各功能区之间,设立林业隔离带,以降低污染、改善区域环境,使开滦集团、唐钢炼铁厂等一大批环境“欠账大户”摇身一变成为省、市级园林式单位。

宝鸡市打造西部生态园林城市


作为中国西部的重要交通枢纽,宝鸡市区位优势明显,工业基础雄厚,是西部工业重镇。同时,宝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近年来,宝鸡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宝鸡市情特点,提出建设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现代化生态园林大城市的目标,以开展多项创建活动为抓手,促进了宝鸡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实现了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过程中,首先,我们始终坚定不移地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来抓。

宝鸡地处西部内陆,生态环境基础脆弱,历届市委、市政府都十分重视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问题。2001年3月,宝鸡全面启动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实施了渭河生态治理、南山北坡绿化、工业企业治污、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美化亮化五大工程。2004年底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通过考核验收,2005年6月正式获得国家授牌,宝鸡由此成为西部首批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把老百姓最关心的环境问题作为执政为民的重要内容来抓。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问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市委、市政府从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布局着眼,排除阻力、统一思想,以渭河市区段治理为突破口,坚定不移地实施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到2007年底,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6.36%,绿化覆盖率达40.5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83平方米,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12平方米,初步形成了“两条林带、一片水面、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依山傍水”的生态园林城市景观。

三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省委、省政府提出宝鸡要率先建成大城市的目标后,我们又确定了摘取中国人居环境奖并向联合国人居奖奋斗的目标。中国人居环境奖42项指标,目前宝鸡已达标,正在积极申请迎接国家验收。

一个美丽宜居的宝鸡,犹如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闪耀在西部的黄土地上。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要防止景观风“政绩风”


建设部总工程师王铁宏23日在此间表示,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建设要强调因地制宜、合理投入、生态优先、科学建绿,防止“景观风”和“政绩风”等不良风气。
在第六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城市园林绿化与节约型社会高层论坛上,王铁宏提出要防止4种不良风气:
一是防止“景观风”。一些地方过分强调景观,忽略了自然生态、民族文化、地域特点,建设了一些功能不健全的公园绿地,破坏了城市原有的自然风貌。
二是防止“崇洋风”。不能一味崇拜国外的文化艺术,忽略了本土文化、本土树种、传统的园林艺术,一些不伦不类的“洋化工程”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三是防止“奢侈风”。片面追求用材的“高档次”,资金上的高投入,大量堆砌建筑小品和雕塑,结果既破坏了环境,又造成了大量高档或外来物种的死亡,浪费了资金。
四是防止“政绩风”。一些地方把园林绿化建设作为一项“政绩工程”来抓,新建的公园绿地反季节施工,低价中标,造成短工期、低质量;还有一些城市对原有的公园绿地反复改造,道路绿化随着马路拓宽、城市改造而一次次被挤掉。
王铁宏说,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管理的全过程,正确处理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自然资源保护的关系,妥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风貌,保护自然景观和风景名胜区的整体环境,保护城市山坡、林地、湿地等自然资源与风貌。

南昌巨资造园林城市 艾溪湖将现四季景观


为配合“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南昌市今年先后投入140余万元,沿着艾溪湖打造绿化景观带,让市民在这里感受四季优美景观。

据了解,艾溪湖湖面约4.5平方公里,是南昌市城内仅次于象湖的第二大湖。本次改造,艾溪湖周边1万多平米的土地上,将种植20多个品种的乔木500株,以香樟、广玉兰、桂花、杜英、深山含笑为主景;栽植灌木10余品种约有10万株,以茶花、苏铁、冬青球、红继木球、金边黄杨为主;台湾青草约7000平方米。沿湖景观带的植物和花草达到了横向系统性与纵向层次性协调一致,保证了“四季有草、三季有花”,让老百姓在此感受到春的烂漫、夏的浓郁、秋的绚丽、冬的苍翠,勾画出了一幅美丽自然、宁静优雅的生态景致。

相信《河北宽城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着力提升城市品位》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鲜之花网”是您了解花卉,学习养花技巧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xzh52.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城市种植花卉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