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簇簇鲜艳的花朵,聚集在叶片下,犹如无数只蝴蝶,微微张开翅膀,停在空中,凝然不动。”没有花的生活是不可想象的,所以很多人将花卉种养视为生活的一种方式。种植花草是一个精细而有耐心的工作,有哪些实用的技巧和方法可以使用的呢?以下是鲜之花网小编收集整理的“防治君子兰细菌性软腐病”,但愿对您的种植花草带来帮助。

细菌性软腐病是君子兰上的一种常见病害。它是以细菌在病残体或土中越冬,从伤口侵入,由雨水和灌水等传播,君子兰生长季节,可多次受到侵染,潜育期为2-3天,主要为害叶和茎部。发病初期叶片出现暗绿色水浸状病斑,病组织变褐色,软腐,逐渐扩大蔓延,最后干枯下陷,整个叶片下垂。茎部发病使茎软腐,导致植株倒伏死亡。一般以6-8月发病最重,在高温高湿、施氮肥过多、灌水不当、通风透光差、介壳虫为害严重等情况下会加重病害的发生。
防治方法:尽量减少植株的损伤,及时防治介壳虫等害虫,加强管理,切忌将水浇入君子兰心叶,夏季避免雨淋,换盆土时要用新土。发病初期喷施95%细菌灵600倍液,或用1000倍液的农用链霉素涂抹病株,污染或用过的花盆与工具应用40%甲醛40倍液消毒。

XzH52.COM好文推荐

君子兰软腐病及防治的研究


君子兰软腐病是近年来比较严重的病害之一,损失率较高。我们对该病症状、病原和发病规律及防治进行了初步研究。

一、病害症状 君子兰软腐病症状有以下几种。

(1)茎腐型:先从茎基部开始腐烂,初期不易发现,当观察到叶片腐烂时,短缩茎烂成浆糊状,并有臭味。而且发展很快,2?3天叶片全部软腐脱落,叶片病组织呈粘滑软腐状。

(2)烂叶心型:外叶良好,叶心开始腐烂。

(3)烂叶型:叶茎基部良好,叶片局部腐烂,并逐渐蔓延其它临近叶片,受病组织呈水浸状。

(4)烂根型:君子兰是白色肉质根,当发生烂根后,叶片全部萎蔫,拔除病株,观察根部呈脓液状。

二、病原菌的鉴定 在电镜下进行观察,菌体杆状,两端略圆,有数根周生鞭毛,经鉴定为欧文氏软腐菌(ErwiniaaroideaeM onand)。这种细菌在20?30℃之间都能正常生长,以27?30℃最适,在PH5.3?9.2酸度下能生长,以中性较适宜,不耐干燥和日晒,在室内干燥2分钟或在培养基上暴晒10分钟后即死亡,其致死温度为50℃10分钟。病菌脱离寄主单独在土壤中可存活15天。

三、发病规律

(一)细菌从伤口侵入 软腐病细菌主要在病株的残余物上及土壤里越冬。盆栽君子兰逐年在温室里培养,所用的培养土没有进行严格消毒。所以,盆土和君子兰叶鞘里都有大量细菌存活和繁殖,遇到适宜温度和湿度就会从伤口侵入。 Erwiniaaroideae是一种弱寄生菌,从伤口侵入寄主,凡是虫害、机械和人为造成的伤口,都有利于病菌的侵入。病菌从伤口侵入后,在细胞间隙繁殖发育,主要分泌解聚酶,使细胞中间层果胶起水解作用而被破坏。另方面,由于中间层的水解,增加了细胞间隙可溶性的浓度,细胞间隙渗透压因而相应增加,造成细胞水解外流,引起细胞质壁分离而死亡。由于病组织细胞解体,呈现出软腐性症状。

(二)软腐病发生与下列因子有关

(1)温湿度与发病的关系: 君子兰一般在七、八两个月易发病。因这两个月阴雨多湿、气温又高。而25?30℃之间,正适合细菌生长发育繁殖和扩散。

(2)吹棉介壳虫的危害与发病的关系: 棉介虫滋生于叶腋间,吮吸君子兰体内汁液,特别是叶鞘基部,棉介虫紧包在里面不易除掉。所以,叶鞘部的叶片棉介虫危害伤口较多,有利于细菌侵入。

(3)栽培管理与发病的关系: 烂根主要是浇水过多、追肥过浓所致,又因盆栽的花木没能进行严格的消毒,盆土存活着大量的细菌。

四、防治措施

1、消灭菌源,更换新土。对盆裁君子兰所用的培养土进行高温灭菌。方法是:将配好的培养土高温处理40分钟,散热后第二天上盆。对检查出的病株立即清除腐烂部位,将其病害部分,深埋或烧毁。对病株要进行隔离,单独管理。施用肥料要充分腐熟。

2、药物处理和日晒。对棉介虫危害较重,并有细菌潜伏,尚未发生软腐病的株菌,先将株苗倒盆后,土抖净,将叶片叶鞘上的棉介虫用细毛刷擦净,再用水冲洗,然后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对茎基部以上的叶片浸2?3分钟消毒,再放人阳光下晾晒3?4小时后上盆。

3、改变环境条件。将君子兰由通风条件较差,温度和湿度较高的地方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以控制细菌的繁殖和扩散。

4、加强栽培管理。尽量少造成伤口,以杜绝病菌的侵入。

5、用抗菌素处理。对从叶心发生软腐病的株苗,用链霉素80万单位注射于叶心部三次,每六小时注射50毫克,三天后观察有没有蔓延其它叶片。

6、对茎烂、根烂的病株和棉介虫病害的防治。我们采取的措施是:

(1)对茎基部开始腐烂的病株,进行单独处理。先将株苗倒盆,土抖净,用刀切除腐烂部位冲洗干净,再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5分钟后,在切口处涂上硫黄粉,放人阳光下晾晒几小时后上盆,能保住生长点。

(2)对烂根病株的处理。将株苗倒盆,土抖净,剪掉根部腐烂部分用水冲净。晾一小时后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再放阴凉处通风一两天,然后用河沙上盆养根,此时浇水不宜过大,沙土湿润即可。经过一两个月后即可发出新根和叶片。

7、吹棉介壳虫的防治方法:要保持叶面清洁,经常用净水擦拭叶面灰尘,降温通风,杜绝其繁殖因素。一旦发现,及时用木屑片缠上药棉将叶鞘擦净,再撒上少量“百治屠”杀虫剂,每隔一周一次,连续三次即可奏效。


防治鸢尾细菌性叶斑病


识别要点:鸢尾细菌性叶斑病主要危害叶片。病叶尖端或叶缘及叶片的伤口部位形成水渍状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后与叶脉平行扩展成纺锤形细长病斑,伴有黄色晕圈,严重时叶片枯死。

发生特点:病原为细菌。病菌在病残体和球茎中越冬,翌年经雨水飞溅到植物叶片,由水孔、气孔和伤口浸入。雨水充足、植株生长茂盛、遇强风植株叶片伤口较多、空气湿度大等条件下均适合该病发生。

 防治方法:

(1)清除病残体,注意通风透光。

(2)育苗床和盆钵土用25%敌磺钠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或灌根,同时所用有机肥也需消毒。

(3)发病前,用200单位农用链霉素粉剂1000倍液、30%琥胶肥酸酮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雾。

君子兰软腐病的发生与防治方法


君子兰为石蒜科君子兰属,为多年生常绿草本花卉。自1932年从日本传入我国后,各地普通栽培,但是由于君子兰软腐病的发生与为害,常常使整株死亡而造成很大的损失。
一、症状
该病主要为害君子兰假鳞茎及叶片。茎基发病先出现水渍状小斑点,逐渐扩大成淡褐色斑,蔓延到假鳞茎,使之组织腐烂呈软腐且有臭味。茎基病斑也可沿叶脉向叶片扩展,叶片初期呈水渍状斑,后迅速扩大出现腐烂呈半透明状,病斑周围有黄色晕,晕圈周围呈宽带状。严重时,全叶腐烂解体呈湿腐。
该病病原体为细菌,主要是欧氏杆菌属的菊欧文氏菌及软腐欧文氏菌黑茎病变种。
二、发病规律
病原细菌在土壤或病株残体内越冬,6--11月份均可发生,但多发生于夏季高温多湿时期,通风不良有利病害蔓延发展。病菌可在土壤中存活几个月,有病土壤是重要侵染源。因此,用土消毒不彻底很容易导致此病的发生。另外还可借助水流、昆虫、病叶和健康叶间接触摩擦或通过操作工具进行传播。病菌从伤口侵入到植株体内,几天内即可发病,而且在生长季节可以多次重复侵染。夏季如果君子兰茎心部分淋雨或喷水不慎灌入茎心内都可诱发此病发生。该病原菌除侵染君子兰外,还可引起菊花、石竹、大丽花、秋海棠、万年青等发病。
三、防治方法
1.土壤消毒:为了提早预防软腐病的发生,在移植前先对栽花的盆土消毒,土壤可用0.5%--1%福尔马林进行消毒,每平方米约10g左右;也可用氯化苦60--120g/平方米或70%五氯硝基苯8--10g/平方米进行消毒。
用过的花盆和污染的工具也要用1%硫酸铜清洗消毒后再用。平时浇水不可过多,以免盆土过湿。
2.农业防治:及时剪除或拔除病株销毁;定植和移栽时不要碰伤植株,以免伤口侵染;在发病期间注意排水,使根茎保持干燥,以免伤根、根茎、鳞茎发生腐烂。
3.药剂防治:发病后每隔1个月左右应喷施农用链霉素1000倍液或150--200倍波尔多液可以控制病情蔓延。同时发现虫害时要及时防治以减少伤口,降低发病率。

甜瓜细菌性叶枯病


甜瓜细菌性叶枯病怎么防治

姓名:贺勇 单位:新疆北屯 联系电话:135656795123 2010-07-31

专家解答
您好!
主要症状 此病为细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呈现水浸状褪绿斑,逐渐扩大呈近圆形或多角形,直径1—2毫米,周围具褪绿晕圈,病叶背面不易见到菌脓,这有别于细菌性角斑病。
发病原因 主要通过种子带菌传播蔓延,该菌在土壤中存活能力非常有限。叶色深绿的品种发病重,大棚温室内栽培比露地发病重。
防治方法 严格进行种子检疫,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参见黄瓜细菌性叶枯病和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防治仙客来软腐病


夏季高温多湿,仙客来极易发生软腐病,且发病率极高。冬季在温室内,如温度高、湿度大且通风不良,也易发生这种病。 软腐病是由病原细菌海芋杆菌引起的,主要为害叶柄和花梗基部呈水浸状软化。天气干燥时,被害部干枯,若遇阴雨天便腐烂发臭。软腐病的病原菌在土壤中越冬,遇到高温高湿和空气不流通的环境条件,便迅速传播开来。 防治软腐病应注意: 一、温度高时,控制水分,不施氮肥不使植株受伤,保持空气流通,适当遮荫。二、上盆时的土壤要消毒。高温消毒或用100倍的福尔马林液喷洒。三、发现病叶及时摘除烧毁,防止病菌传播。四、喷洒等量式波尔多液或石硫合剂(波美度0.3-0.5)防治。

金盏菊细菌性芽枯病


症状 叶及茎,特别是新芽上发病。新芽变暗褐色枯死,病株呈萎缩状。茎表呈淡绿色,火灼状。受害茎向一方弯曲。叶面上病斑暗绿或暗黑色圆斑。叶脉发病,叶片多畸形。

原物 为假单胞细菌Pseudomonas calendulae (Takimoto) Dowsom。病原细菌圆形,杆状,尺度为1.0-2.0×0.5微米。

发病条件 通风不良、生长茂盛的栽培地发病重:尤其是秋季多雨时发病重。

防治方法

1、 注意栽培地面通风降湿。

2、 喷洒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1:1:200波尔多液、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0%琥·乙膦铝(DTM)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每7天喷1次,连续喷药至控制发病。

细菌性立枯病


[症状]

本病为侵害维管束病害,使整株失去生机呈立枯症状。9月份发病初期,下叶萎蔫变褐,生长不良,但年内基本不枯死。翌春,气温回升,病株则发生根腐,茎内维管束变褐,植株凋萎,枯死。


[病原物]

为细菌Erwinia chrysanthemi pv.dianthicola (Hellmers) Dickey。菌体短杆状,大小为0.5-0.7×1.1-4.3微米,有一些周生鞭毛,生育适温为25-27℃,10-15℃也可良好发育。

[传染途径]

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来年初侵染源。在田间通过灌水或雨水飞溅使病菌从伤口侵入,田间低洼易涝,边阴雨天气多、湿度大易流行。

[防治方法]

1、育壮苗,适时定植,合理密植。雨季及时排水,尤其下水头不要积水。

2、 药剂防治,雨前雨后及时喷洒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新植霉素4000倍液。


桑树细菌性青枯病的防治方法


桑树细菌性青枯病又称枯萎病、细菌性枯萎病、瘟桑病等。病株表现为青枯,有些桑株全株叶片尚保持清绿色就失水凋萎;有的从桑株上部或中部叶片的叶尖、叶缘处先失水,后变褐干枯或扩展全叶。剖开根茎部皮层时,可见木质部具褐色条纹,严重时扩展到茎枝或根的木质部,木质部变褐或变黑,横剖病枝或病根,切口处可溢出白色菌脓,发病时间长的根部皮层呈湿腐状脱落,木质部变黑腐朽。
防治方法:
1、严禁从病区引进桑苗,病区的桑苗,插条严禁外调。
2、加强田间管理,培育无病种苗,及时挖除病株,集中烧毁,病穴用生石灰或1%有效氯漂白粉液进行土壤消毒。
3、药物防治:(1)发病初期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4000倍液喷洒或灌根。(2)14%络氨铜水剂350倍液喷洒或灌根。(3)30%绿得保悬浮剂400倍液喷洒或灌根。(4)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喷洒或灌根。(5)上述药物防治方法隔7-10天喷一次,连续防治2-3次。

鸢尾软腐病


症状及特征

病原细菌自根部侵入,可向上蔓延至茎部,向下扩展到更深的根部,常使鳞茎或块状茎感病。发病初期,根茎部发生水渍状软腐,继而使整个球根变成灰褐色糊状腐烂,并有恶臭。上部叶片发生萎蔫并枯死。叶片刚刚受害时出现水渍状褐色条纹,随着病害的发展,病叶变黄干枯,向下蔓延使球根溃烂。病叶容易从地下茎上脱落。种植前球根发病时,出现如冻伤的水渍状斑点,下部变成茶褐色并发出恶臭,具污白色粘液。染病症状较轻的球根种植后叶先端出现水渍状褐色病斑,停止展叶,不久后全叶变黄枯死,整个球根腐烂。病部发出的恶臭味和污灰色不洁粘稠物是识别该病的重要特征。

病原及发病原因

鸢尾软腐病是由欧文氏杆菌属欧文氏软腐细菌和假单孢杆菌属的一些细菌引起的病害。病原细菌寄生范围广,腐生力强,可以常年生存在带有染病植物残体的土壤中,特别是那些未经消毒杀菌处理的堆肥中更多,还能借助水流、昆虫、病叶和健康叶之间的接触摩擦或通过操作工具,进行传播。细菌主要从伤口侵入。高温高湿,植株机械伤或虫咬较多,土壤湿度大,栽植过密和苗圃地连作等条件下,发病严重,其中湿度大是最主要的发病原因。4至8月,当到达病菌发育的适宜温度27℃至30℃时,如果通风不良,地块低洼或排水不畅,土壤又较粘重,此病发生很快。如果在生产、加工、贮藏前未进行彻底消毒杀菌,也容易感染此病。

综合防治措施

1.在引进购买或销售种球、种根时,严格履行检疫手续,做到既不引祸入境,也不染灾他人。

2.对种球、种根、鳞茎等使用每毫升含农用链霉素350至700 单位的溶液浸30至40分钟消毒杀菌。播种和盆栽的培养土,用0.3%的福美双或0.2%的西力生拌5倍细土杀菌。生产用具用0.1%至0.5%高锰酸钾或5%石炭酸进行消毒。

3.加强栽培管理。一是避免连作;二是栽植环境要通风透光,保持清洁卫生;三是合理浇水与施肥,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四是不用污水、生肥浇灌;五是每周或隔周对茎、叶用波尔多液喷一次;六是发现染病植株后,随时将病部除去,伤口用多菌灵消毒,病害严重者及时拔掉并烧毁,并将周围土壤挖出进行处理,以免造成传染。

4.药物防治。发病初期,喷洒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或用大蒜水(将大蒜捣碎浸水取其滤液)喷洒叶面、涂抹病斑及根部浇灌等。也可将农用链霉素注射根茎部。发病较严重时,先剪除病叶,剥去根、茎上腐烂部分,将植株剩下的根、茎浸泡在50%克菌丹500倍液,或50%退菌特1000倍液内5分钟,用清水冲洗干净,将根朝上放在阳光下晒30分钟,然后阴干4至5天,再种于素沙内放阴凉处缓苗,待长出新根,发生新芽后,重新栽植在消毒过的培养土中或地内。

喜欢《防治君子兰细菌性软腐病》一文吗?“鲜之花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花卉行业相关的知识,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养花技巧君子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