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飘逸俊芳,绰约多姿的叶片,高洁淡雅;神韵兼备的花朵,纯正幽远,沁人肺腑的香味。生活中,没有一个人不喜欢花的,故而很多人迷上了种植花木。很多同道中人都会交流花卉的种植经验,到底怎么样才能种植好花卉呢?鲜之花网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胡杨叶锈病的防治》,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胡杨叶锈病为胡杨常见病害之一。病原菌为粉被栅锈菌Melampsora pruinosae Tranz. 夏孢子堆0.5~1 mm,夏孢子橘黄色,卵圆形或椭圆形,单胞,壁厚,表面密生小疣,21~28×18~21 μm,萌芽后可伸出1~4个芽管。侧丝无色,顶端膨大呈头状或短棒状,无色,长45~65 μm,顶端宽15~21 μm,壁厚1.5~4 μm。。冬孢子堆0.2~1 mm,冬孢子黄褐色,棱柱状,42~60×6~12 μm。

发病规律

以菌丝体或未成熟的夏孢子堆在芽、嫩梢及幼茎上越冬。翌年4月上旬当气温上升到12 ℃时,胡杨开始萌芽,即出现越冬病株。平均气温18 ℃时,开始发病;25 ℃时大量发病流行。在7、8、9三个月中,因苗木生长量大,枝条密集,气候湿热,有利于锈病流行,发病常达高峰。

症状

初期寄主叶片上出现淡黄小点,渐增大,颜色加深,后突破表皮,露出橙黄色夏孢子堆;发病严重时夏孢子堆连成片,叶片枯死。后期在夏孢子堆周围形成蜡质、褐黄或红棕色突起的片层,即冬孢子堆,形状不规则或成多角形,多连成片,大小不等。夏、冬孢子堆均生于叶两面,叶背面较多。

分布及危害

分布于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在天然林和人工林中发生普遍,是幼苗和幼林的主要病害。危害胡杨和灰杨,危害期长达6个月。发病株率高时可达100%,病情指数达97.2,死苗率高达71.1%。

防治方法

1. 消灭越冬菌原。选择苗圃地与旧苗圃隔离1 000 m左右,以减少菌源传播和蔓延。二是根据第一年不同播种期及苗木长势,在8月上旬至9月下旬喷1~2次1:300倍粉锈宁,可降低病菌越冬率。三是在第二年4月上旬至5月上旬,结合间苗拔除病株,或摘除病芽、病叶,集中坑埋或烧毁。

2. 控制灌溉,中耕保墒

3. 合理密植,适当疏枝

4. 清除杂草,合理施肥

5. 选育抗锈病新品种

6. 化学防治 25%羟锈宁、15%(或25%)粉锈宁为高效内吸剂,防治效果可达85%~90%。5月上中旬,第一次喷药,控制田间初发病源。均匀喷洒叶片正反面。全年喷3~4次。其次是1:200倍萎锈宁、1:50倍敌锈钠、1:300倍多菌灵也有一定效果。

XzH52.cOm精选阅读

桧柏锈病的防治


1.症状:桧柏锈病危害桧柏针叶和嫩枝,初为黄斑点,后隆起顶破表皮露出红褐色的圆锥形或鸡冠状物,单个或数个相连,即为冬孢子角。春雨后遇水胶化呈橙黄色花朵状的胶状物,冬孢子即在此胶状物的表层。

2.发生特点:菌丝在桧柏上越冬,翌年春产生冬孢子角遇雨萌发产生担孢子,由风传播。在春季温暖多雨的年份,发病严重。

3.防治方法:冬天剪去桧柏上的重病枝。10至11月份在桧柏上喷0.3%五氯酚钠、1波美度石硫合剂的混合液,可防止锈病孢子的侵染。3月中下旬在冬孢子萌发前喷1至2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等量式160至200波美度波尔多液2至3次7至10天喷1次。

有效的防治枣锈病


症状 只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背面散生淡绿色小点,后渐变为暗黄褐色不规则突起,即病菌的夏孢子堆,直径0.5毫米左右,多发生于叶脉两侧、叶片尖端或基部,叶片边缘和侧脉易凝集水滴的部位也见发病,有时夏孢子堆密集在叶脉两侧连成条状。初埋生于表皮下,后突破表皮外露并散出黄粉状物,即夏孢子。后期,叶面与夏孢子堆相对的位置,出现具不规则边缘的绿色小点,叶面呈花状,后渐变为灰色,失去光泽,枣果近成熟期即大量落叶。枣果未完全长成即失水皱缩或落果,甜味大减。落叶后于夏孢子堆边缘形成冬孢子堆,冬孢子堆小,黑色,稍突起,但不突破表皮。  

 病原 Phakopsora zizyphi—vulgaris (P. Henn. )Diet.称枣多层锈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本病只发现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两个阶段。菌丝体无色,大小30~40×5~8微米,夏孢子椭圆形或球形,淡黄色至黄褐色,单胞,表面密生短刺,大小14~26×12~20微米;冬孢子长椭圆形或多角形,单胞,平滑、顶端壁厚,上部栗褐色,基部色淡,大小10~21×6~20微米。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枣锈病的侵染循环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以冬孢子在落叶上越冬,也有报道以夏孢子越冬。据检查,枣芽中有多年生菌丝活动。病落叶上越冬的夏孢子和酸枣上早发生的锈病菌是主要的初侵染源。有试验证明,外来夏孢子也是初侵染源之一。夏孢子随风传播,通常于7月中、下旬开始发病,湿度高时病菌开始侵染叶片。河北东北部枣区,8月初开始发病,9月初进入发病盛期,大量夏孢子堆不断进行再侵染,致叶片脱落。有些年份,落叶可推迟到11月初。9月下旬始出现冬孢子。地热低洼,行间郁闭发病重;雨季早、降雨多、气温高的年份发病重。高燥的坡地或地和行间开阔通风良好的枣区,发病较起。各枣树品种间,内黄的扁核酸、新郑的鸡心枣最感病,新郑灰枣次之,新郑九月青、赞皇大枣,灵宝大枣和沧州金丝小枣较抗病。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枣园不宜密植,应合理修剪使通风透光;雨季及时排水,防止园内过于潮湿,以增强树势。

(2)清除初侵染源。晚秋和冬季清除落叶,集中烧毁。

(3)发病严重的刺园,可于7月上中旬天始喷1次1:2~2:300倍式绿得保胶悬剂400~500倍液、20%萎锈灵乳油400倍液、97%敌锈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波美0.3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0倍液。必要时还可选用三唑酮、敌力脱等高效菌剂,用法与用量参见苹果锈病。

菊花锈病防治


菊花锈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茎秆。病初在叶背产生淡黄色斑点,并出现隆起的淡褐色或铁锈色疱状物;叶面出现淡黄色斑点,稍凹陷,不久疱状突起开裂,散出黄褐色粉末。温暖高湿有利于发病。4-5月份雨季及秋末多雨天气发病较重。

发病前定期用80%代森锌500-700倍液喷雾,可以预防该病发生。发病初期病斑未破裂前,可以交替使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0%萎锈灵乳油400倍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一次,连续防治3-4次;或者用2.5%敌力脱乳油4000倍液喷雾,每隔20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在用药剂防治的同时,还应摘除病叶或拔去病株烧毁。

玫瑰锈病的防治方法

一、发病症状玫瑰锈病是玫瑰的主要病害,在西南各地发生普遍,四季温暖、冬雨多雾地区发病较重,据笔者多年的调查,在我省一些地区发病率高达80%。白花、紫花玫瑰均受感染,引起叶片脱落,影响生长和开花,同时还危害蔷薇属多种植物,此病侵染叶片、叶柄、花萼和嫩茎,先在正面出现小黄点,或桔红色多角形病斑,6、7月份叶片反面出现许多杏黄色粉状物,在叶柄和嫩枝上病斑为黄色瘤状突起。这是它的“夏孢子”,由风雨传播扩散。病原菌是担子菌亚门、锈菌目、玫瑰多孢锈菌,病菌以冬孢子堆在病部及残株落叶上越冬。二、防治方法1.人工防治,及时摘除病芽、病叶并集中烧毁,以减少病原菌的传播。2.加强栽培管理,增施磷钾肥,以增强抵抗力;注意通风透光及排水,以降低周围环境的湿度,减少发病条件。3.化学防治,5~8月间每两周喷一次1∶1∶150~200倍波尔多液,波美0.3度石硫合剂;也可选用下列农药进行喷雾:97%敌锈钠250~300倍液(每百斤药液中加入50~100克肥皂粉),20%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30%绿得保300~4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粒剂3000~5000倍液,25%福星乳油5000~8000倍液,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3000~5000倍液等。

月季花锈病的防治


症状:锈病危害月季的芽、叶片、嫩枝、叶柄、花托、花梗等部位。主要发生在芽和叶片上。春季萌芽期,病芽基部肿大,在1~3层鳞片内长出大量桔红色粉状物,象朵小黄花;有的弯曲呈畸形,15~20天后枯死。嫩叶受害后,先在叶正面上,丛生黄色小点状孢子器,后在叶背面生成桔红色孢子堆。秋季腋芽被菌侵染后,经越冬多枯死。

发病规律:本病菌主要以菌丝在月季病芽内越冬,次春3月下旬,病芽萌发时即开始发病,产生夏孢子,并向叶面上传播侵染。病叶上的冬孢子也能越冬,次年春萌发产生担孢子,侵染幼叶嫩梢,再产生性孢子和锈孢子,锈孢子侵染叶又产生夏孢子。夏孢子可多次产生,重复扩大侵染,潜育期最短7天。每年4月下旬叶片开始发病。5月下旬至7月初为发病盛期。8月可旬。平均气温在27度以上,病害不发展,28度以上的气温,夏孢子不萌发。9月可旬以后,仅腋芽发病。雨水多而均匀的年份,发病则重。

防治方法:(1)及时摘除病芽,在3月下旬至4月可旬检查,发现病芽要立即摘除切毁。一般病芽率不到0.5%,摘除后即可防止孢子扩散。(2)4月上旬或8月下旬两次发病盛期前,喷药1~2次,可控制病害发展。可选用50%百菌清600倍液;或50%退菌特500倍液;或50%福美双500倍液;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也可在春季发芽前喷0.1石硫合剂;或在发病初期喷0.2石硫合剂。

芦荟锈病防治方法


症状:肉质叶上产生黄褐色病斑。夏孢子堆生在表皮下,裸露后呈红褐色,粉状。冬孢子堆生在表皮下,破裂后呈黑褐色。 病原物:Uromycesaloes(Cooke)Magnus,称芦荟单胞锈菌. 侵染途径:病菌主要以冬孢子随病株残体留在土壤表面越冬。 1、越冬后的孢子,在适宜的环境下,萌发产生担孢子,借气流传播到叶片上,产生芽管侵入为害,先后在受害部位形成性孢子器和锈孢子器。 2、锈孢子成熟后,借气流传播,萌发后再侵入为害,后在寄主被害部产夏孢子堆和夏孢子。 3、夏孢子成熟后又借气流传播,重复侵染。。直至生长后期或天气转凉时,在病部形成冬孢子堆和冬孢子,然后越冬。 发生条件:锈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日平均气温32-270c,天资气多雨,湿度大,锈病会严重发生。防治方法: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

沙漠英雄――胡杨


落叶乔木,高达30米,胸径可达1.5米。这种树有着奇特的叶子,幼树和长枝上的叶子为长长的柳叶形,而短枝上的叶子大小却像杨树叶子一样。另外,它的叶子是一种革质化的叶子,这样可以减少大量水分的蒸发。胡杨的根系异常发达,特别是侧根,又密又长。胡杨的主根虽然不到1米长,但侧根却可长达20米。还有它的身体也可以贮存水分。这些器官使它能够在沙漠恶劣的环境下生存。

由于长期生长在干旱的沙漠性气候中,胡杨可以忍受-40°C和45°C的温度。而且它扎根的沙层下的含盐量高达50%。这种顽强的胡杨树被新疆维吾尔族人称为“英雄树”,有“长着不死一千年,死了不倒一千年,倒了不烂一千年”的说法。

胡杨分布在北纬30-50°之间的亚洲中西部、北非和欧洲面部干旱性荒漠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内蒙古、青海和宁夏等地。

由于天然和人为原因使河流改道,乱砍滥伐,特别是大面积开荒和人工截流,致使胡杨分布面积急骤减少。



胡杨怎么养


一、养殖环境

1、土壤:胡杨喜欢疏松的沙质土壤,如果用比较黏重的土壤,就会影响它生长。

2、水分:养殖胡杨要保证土壤足够湿润,所以要适当给它浇水,只要土壤保持湿润它才能生长更健壮,如果长期不给它浇水,土壤变干燥它就会生长发育不良。

3、光照:胡杨喜欢阳光,在养殖的时候要保证有充足的光照。

二、繁殖方法

胡杨繁殖一般用播种的方法,用扦插的方法成活率很低。要在每年7-8月份等果穗变黄后,选择健康的母株进行采集果穗,然后晾干之后脱种,然后选择排水性良好的沙质土壤,种子一般拌细沙条播或者撒播。

三、常见病虫害

叶锈病是胡杨最常见的病害,在发病初期叶片上会有淡黄色的斑点,还会不断增大,发病严重叶片就会枯死。因此一定要及时防治,可以用粉锈宁喷洒,在平时养护过程中要及时清除杂草,合理的进行施肥,提高它的抗病能力。

山楂锈病的防治(精选养花技巧)


“烟气弥漫,突然有一种把它拉开的欲望,却又住了手——朦胧才是美。”我相信每一个都很喜欢花,很多人赏花的同时,迷上了种植花卉。如果想种植好花卉,就需要不断地学习相关的知识,种植达人有哪些秘不外传的经验呢?爱花卉网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山楂锈病的防治(精选养花技巧),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山楂锈病的防治

山楂锈病的防治方法

一、砍除转主寄主。清除山楂园附近2.5至5千米范围内桧 柏类针叶树。

二、山楂发芽前后,可喷洒波美5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以除来转主寄主上的冬孢子。

三、发病初期25%敌力脱油2000倍液、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和25%敌力脱乳油4000倍液、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和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2.5%腈菌唑乳油2500倍液,隔15天左右1次,防治1次或2次。

花卉苗木锈病的综合防治


锈病是花卉和景观绿化树木较常见和严重的一种病。锈病种类很多,在园林方面主要危害蔷薇科、豆科、百合科、禾本科、松科、柏科和杨柳科等近百种花卉苗木。发病后蒸腾和呼吸作用加速,光合作用弱,生长势减弱,叶片提早发黄脱落,或引起枝干肿瘤、果实畸形等,降低产量和观赏价值,严重时甚至死苗,造成重大损失。

一、症状特点病株大量出现锈色孢子堆,在叶、茎等部位先出现淡绿色小斑点,后扩大成锈褐色疱斑,表皮破裂后散发出黄褐色粉状物,为夏孢子堆。有的呈橘红色到黑色小粉堆,为冬孢子堆。有的呈蜜黄色到暗褐色点或粒状,为性孢子器。

二、综合防治(一)消减菌源。防治转主寄生的锈病,可将观赏植物与转主寄主植物严格隔离,如海棠、苹果、梨等与转主寄主柏树要相隔5公里,杜鹃与云杉、铁杉、紫菀等不能混植。防治单主寄生的锈病,在秋末到翌年早春或植物休眠期,彻底清扫园内落叶、落果和枯枝等有病虫潜伏的植物残体,生长季要经常除去病枝叶集中处理,可减少菌源。在孢子堆将飞散时施药预防。(二)加强养护管理。改善植物的生长环境,提高抗病能力,做好土壤改良,增强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地肥力,整理好园地灌排系统。选用健壮、无病虫枝作插条、接穗等无性繁殖材料,严格除去病菌。控制种植密度,不宜过密。及时排除积水,科学施肥,多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和磷、钾肥,不偏施氮肥。经常修剪整枝,除去病虫枝和弱枝,使园内通风透光良好;设施栽培要加强通风换气,降低棚室内湿度。(三)药剂防治。秋末到翌年萌芽前,在清扫田园、剪病枝后再施药防治,可喷2~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五氯酚钠200~300倍液,或五氯酚钠加石硫合剂混合液。防治转主寄主柏树上的锈病,应在早春3月上中旬喷药1~2次,杀死越冬菌源冬孢子。在花卉苗木发病初期喷0.2~0.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7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2.25%的仙生600倍液,或70%的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25%的三唑酮1500倍液。防治锈病较新的药剂有12.5%的烯唑醇3000~4000倍液、43%的好力克4000~5000倍液、25%的富力库1000~1500倍液、25%的敌力脱1000~4000倍液。(四)严格检疫。许多树木枝干锈病是检疫对象,应从无病区引进苗木,从无病母株上采集插条、接穗等无性繁殖材料。(五)选育抗病品种。花卉苗木种类和品种抗锈病能力有明显差异。因此,选育抗锈病花卉苗木品种是防治锈病经济有效的途径。(阮义理)

桧柏得锈病应该如何防治


桧柏得锈病应该如何防治?

1.症状:桧柏锈病危害桧柏针叶和嫩枝,初为黄斑点,后隆起顶破表皮露出红褐色的圆锥形或鸡冠状物,单个或数个相连,即为冬孢子角。春雨后遇水胶化呈橙黄色花朵状的胶状物,冬孢子即在此胶状物的表层。

2.发生特点:菌丝在桧柏上越冬,翌年春产生冬孢子角遇雨萌发产生担孢子,由风传播。在春季温暖多雨的年份,发病严重。

3.防治方法:冬天剪去桧柏上的重病枝。10至11月份在桧柏上喷0.3%五氯酚钠、1波美度石硫合剂的混合液,可防止锈病孢子的侵染。3月中下旬在冬孢子萌发前喷1至2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等量式160至200波美度波尔多液2至3次7至10天喷1次。

友情提示:想要了解更多苗木知识,苗木资讯请上。

防治仙人掌类锈病


家庭盆栽仙人掌类植物,尤其是嫁接植株,茎杆表层常出现赤褐色、黑色和棕色以及黄色疱状锈斑。染此病植株,大多生长发育不良、观赏价值降低,严重时,斑痕下陷而成溃疡,组织发黑,植株死亡。 发生此病原因,主要是栽培管理不当,如盆土过于贫瘠,养分不足不全;或使用氮素过多,导致植物组织嫩软;或盆土过于粘重,排水不畅,墒性过大;或苗盆长期荫蔽,通风欠佳;或冬春季节乍冷骤热等环境因素不适引发锈菌浸染所致。 对这类生理性病害的防治,主要从改善栽培条件人手,以预防为王,来取防治结台万法。植株遭菌染成斑痕,一般用药物是很难消除掉的。因此,在换盆时,应清除盆中杂草,抖落带菌宿土,用新制的培养土重新上盆。有条件者,培养土中加入少许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粉杀菌。同时,在日常栽培管理中,让植株多晒太阳,适当控制浇水量,加强通风,增施一定比例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在锈病发生初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2500?4000倍液喷施,对锈病具有预防和杀灭作用。还可选用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3000?6000倍液,每间隔7?10天喷1次,预防效果明显。

相信《胡杨叶锈病的防治》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鲜之花网”是您了解花卉,学习养花技巧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xzh52.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叶螨防治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