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花“争开不待叶”盛开于枝头。它芬菲烂漫抚媚鲜丽,如一片片红霞,与绿树婆婆的垂柳相衬映,形成了桃红柳绿柳暗花明的春日胜景。花卉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须品,花它可以让我们的心情顿时高兴起来!种植花草的人都有一段学习和摸索的过程,你是不是也在花卉种养上遇到问题了呢?请您阅读鲜之花网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杂交玉兰叶枯病防治》,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主要症状发生在叶片上,严重时可蔓延至叶柄、花蕾上。

病斑多发生在叶缘处,初期为褪绿色黄斑,水渍状,众多病斑连成片,扇面形向外扩展,边缘黑褐色,内灰黄色,可引起早期落叶。在潮湿环境下,落叶上会出现黑灰色粒状物。

发病原因 

此病为真菌性病害,病菌存活在叶芽内及病株残体上,借助气流传播,可直接从生长衰弱或受生理伤害叶片气孔处侵染危害,受伤害及在风速大、空气湿度小的环境条件下,有利于病害的发生,高温干燥环境下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花芽、叶芽未展开时,向枝干喷洒波美3至5度石硫合剂。在有条件的地方,冬季可设置风障(防风设施),避免生理性病害发生。春季增加叶面喷水,改善小环境空气湿度。发病初期喷洒百菌清、多菌灵杀菌剂800倍液。

xZh52.Com小编推荐

松苗叶枯病防治技术


松苗叶枯病(●Cereospora pini-densiflorae Hori et Nambu●)病害:常从幼苗的下部针叶逐渐向上发展,病叶开始出现黄褐色的斑点,后扩大呈段斑,并逐段枯死,颜色暗黑,在病斑上产生许多纵行排列的小黑点,病叶虽枯,但不脱落,如全部针叶发病,苗即枯死。在华东地区,松苗叶枯病一般在8月中旬开始发病,9~10月为盛期,11月以后为害渐弱。在发病期间雨水较多的年份,病害最易流行。 防治方法:应从改善环境条件采取有效育苗技术措施,增强苗木抗病能力为主,辅以药剂灭菌,减少或制止病害的发生,具体措施如下: 1、在连年发病的苗圃,应实行轮作,针阔叶树种轮作可减轻病害。只能连作的苗圃,冬季应彻底清除病苗,减少菌原。 2、冬季深耕将病株残部埋入深层土中,施足基肥,夏季注意防旱适时灌溉,最好引水至步道渗入苗床。 3、生长过密的苗木,应及时间去弱苗,以免形成发病中心,并使苗木生长健壮。 4、从8月中旬开始用1:1:100~200(硫酸铜:生石灰:水)的波尔多液喷雾防病,每二周喷药一次,每亩用量75~100公斤;或用波美0.2~0.3度的石硫合剂,用量同上。发病盛期用50%退菌特800倍液防治,效果较显着。

平安树叶枯病防治


平安树叶枯病为害平安树叶片。
症状
初生暗褐色小点,后扩展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灰白 色,边缘波浪状,暗褐色。严重时,叶片干枯脱落,病斑上生许多小黑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病原
Phomopsis cinnamomiS.M.Lin et P.K.Chi称肉桂拟茎点霉,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器叶面生,点状,散生,后期突破表皮外露,暗褐色,三角形至扁球形,单腔,具乳突状孔口,150~ 300×100~150(μm)。分生孢子梗细长,分枝, 无色;产孢细胞瓶梗型,内壁芽殖;甲型分生孢子椭圆形或圆筒形,具2个油球,无色单胞,5-7×1.2~ 2.9(μm);乙型分生孢子线形,无色,单胞,弯曲,16~ 22×0.7~1.0(μ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及分生抱子器在病部存活,翌年条件适宜时侵入叶片,,引起发病。

防治方法
(1)及时清除病残体,以减少初侵染源。
(2)初发病时喷洒40 %百菌清悬浮剂500倍液或50 %百·硫悬浮剂(顺天星2号)500~ 600倍液(北京顺义农药厂)、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27 %铜高尚悬浮剂或12 %绿乳铜乳油600倍液、20%龙克菌悬浮剂500倍液。

红掌细菌性叶枯病防治技术


防治红掌细菌性叶枯病--细菌性叶枯病主要发生在叶和花上,呈斑状,病斑中间呈不规则棕色,边缘黄色,阴雨天症状更为明显。叶部侵染通常开始于叶缘及叶片下部气孔较多的地方。侵染初期呈水渍状斑点,病菌为害扩展极为迅速,很快就会覆盖大部分叶片。短时间内花梗和叶茎会从植株上脱落,生长点迅速腐烂,最终导致整个植株感病而死亡。 红掌细菌性叶枯病防治技术: 1.选用无病、健壮、抗性较强的品种进行种植; 2.不要把其他观赏性植物种植在红掌温室中; 3.经常检查温室的卫生防护措施,温室工作人员的工作服应定期进行清洗消毒; 4.施氮肥时,避免使用氨水,且氮肥施用量不宜过多; 5.该病容易经水传播,因此,在保持适宜相对湿度的情况下,尽可能保持植株干燥; 6.及时清除感病植株,用密封的塑料袋包好运出温室,进行深埋处理。 7.化学防治。定期对种植床进行消毒,可用72%的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新高脂膜800倍液与新植霉素5000倍液+新高脂膜800倍液轮换施用,每7至10天喷药一次。

棉花枯、黄萎病防治技术建议


近年来,棉花枯、黄萎病日趋严重,成为影响棉花生长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开展有效的棉花枯、黄萎病防治,是夺取棉花丰收的重要措施。针对几年来农作物病害防治实践,特别是在做好棉花枯、黄萎病的防治上,选用对路农药,实施有效预防,是有效控制棉花枯、黄萎病的成功所在。为此,特提出以下防治技术建议:
一、提前预防在棉花枯、黄萎病发生前,即开展喷药预防。改变过去见病喷药或发病高峰期喷药的做法。做到防患于未然,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具体防治时期
1、6月上旬。枯萎病的盛发期是在棉花现蕾前后,一般在6月中下旬,因为枯萎病来势猛,危害重,若此时降雨量大,有利于枯萎病的大面积流行,因此在6月10-15日用14%枯黄基因素或棉花三清喷雾防治,间隔5-7天,连喷2-3遍,可有效防治棉花枯萎病的盛发流行。
2、7月下旬。黄萎病的盛发期是在棉花花铃期,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此时棉株得病,引起结铃稀少,脱落较多,产量减少,品质变坏,并且由于棉株较大,防治困难,在7月20日前后,(若之前有大雨,雨后应立即进行防治),用枯黄基因素或棉花三清间隔5-7天连喷2-3遍,可有效防治黄萎病的发生。(供稿单位: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五色梅叶枯线虫病防治


症状

叶片受线虫侵入后,叶色变淡,并有淡褐色斑点,以后逐渐加深到几乎黑色。随着病斑扩大,因受主、侧脉限制而成为角状斑。严重时整个叶片枯死、卷缩,并沿茎杆下垂。大部分线虫在轻微变色区,已变成深褐色或黑色的叶片上只有少量线虫。

病原

病原线虫为Aphelenchoides sp.属线虫纲、滑刃线虫属。雌虫体长0.8-1.3毫米,雄虫体长0.7-0.9毫米。头部先端钝化,尾部尖钝。

传染途径

叶枯线虫在根部及周围土壤,病株残体和野生寄主上越冬。就是在极小的残叶上,也可在土壤中存活6-7个月。叶枯线虫全部发育过程都在受侵组织内完成,条件适宜时(22-25℃,温度足够),从卵发育到健叶接触传染,远距离靠人为传带病叶、花、茎、扦插条以及土壤等。从叶上气孔侵入。

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 不让叶线虫及其繁殖材料传入无病区。

2、园艺防治 盆栽用土要禁用病土和草多的土;改进浇水方法,最好不要淋浇,并尽可能保持叶面干燥,盆花安放要有适当空隙,不使叶子相互接触。

3、药剂防治 可用15%涕灭威颗粒剂,每平方米盆土5-6克,或直径为25百米左右的盆用药2-3克深入土中。或使用3%的呋喃丹,每盆3-5克深入土中。也可在危害期用50%杀螟松乳剂、50%杀线酯和50%西维因可湿性粉1000倍液叶面喷洒。

蟆叶秋海棠常见病防治


蟆叶秋海棠叶形优美,斑纹绚丽,盆栽用于装饰厅堂、书房的柜、台、几架十分别致,如以白色套盆或藤编盆配套,则装饰效果更为理想。

蟆叶秋海棠又名虾蟆秋海棠,秋海棠科、秋海棠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常见的园艺变种有灰叶秋海棠、彩叶秋海棠、花叶秋海棠等,叶色及叶形均十分美丽。

但蟆叶秋海棠的常见病也不少,防治应从栽培管理着手,现分述如下:

倒伏 由于顶部及茎部喷水过量,滋生茎腐病,造成整个植株倒伏。应清除已腐部分,其未受害部分应使根颈高于周围土壤,控制浇水及喷水量,保持排水畅通,同时加强通风换气。

茎干及基部细长、落叶 应将花盆移置至少能接受阳光30%处,尤其使之充分接受早晨和傍晚的阳光。再就是栽培过程中应该经常转动花盆的摆放方向。

叶片卷曲、枯干、落叶 应立即移放在通风而又保持一定湿度的荫棚下。

叶片萎缩、腐烂、落叶 应立即控水一周,加强通风换气,浇水要见干见湿,并注意盆土排水畅通。

叶片发生褐斑 应立即隔离,单独置放,剪除病害部位并销毁。注意通风透光,喷洒0.5%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10天喷一次,连续喷3次。

叶片变黄 应加强光照,提高空气湿度,但也要注意是否缺氮肥或盆土过湿等因素。

叶色变淡,甚至出现苍白 不使阳光直射时间过长,夏季应遮光70%以上,春、秋季也应遮光50%左右。

花芽脱落 注意改善栽培环境,盆花不宜放在温度起伏太大或有穿堂风的地方,隔天向叶和芽喷水,保持40%的相对湿度。

白粉病 叶片、枝条、花柄、花芽的表面均长出一层白粉状物,叶片扭曲不平,严重影响植株生长,以致整株死亡。应剪除病枝部分,及时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虫害 食根性害虫蛴螬(金龟甲幼虫)食根严重时,引起植株倒伏,应注意土壤消毒,并浇施50%马拉松800倍液灭杀;红蜘蛛繁殖能力特强,一年10多代,其口器刺入叶内吮吸汁液,叶片枯黄脱落,危害甚大;蚜虫一年20~30代,群集嫩叶、嫩梢等部位,使叶片皱缩,花朵减少或变小,危害严重。对红蜘蛛及蚜虫均可使用40%氧化乐果12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喷杀。



四季桂叶枯病及其防治


叶枯病病症初期

叶枯病一开始的时候是以病斑的形式出现,从四季桂叶尖或者者是叶边缘开始,初期的病斑颜色呈现出黄绿色或者浅褐色,一般不易观察到。

中期

病斑一步一步的扩大至红褐色或者灰褐色,并且开始出现可以明显观察到的形状,这些形状大多是不规则的圆形。此时,在有病斑的叶面的背面颜色很浅,但是叶边缘的颜色则比较重。

后期

叶枯病到了后期,也是相当值得关注的时期。这时候,不仅病斑相互融合,由一开始的一个个小斑点变成一个个大的斑块。而且病斑上面会长出许多黑色的小颗粒,这些黑色的小颗粒实际上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危害

叶枯病全年的任意时间段均可以发生在四季桂的身上,该病会使四季桂的叶片很大面积的枯黄脱落。严重者,病菌在春季时候大量传播,会使大片桂花林毫无用处,这样就给我们带来了相当严重的经济损失。

如何防治清除病源

春季的时候,病菌便会大量的传播,因此预防叶枯病的方法之一就是在秋冬之交,春天未来临的时候将已经感染病菌的叶子彻底清除(烧毁或者深埋均可)。

杀菌消毒

杀菌消毒主要是针对移栽的四季桂,移栽的四季桂不仅要将病叶清除,还要将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稀释500倍喷洒移栽的四季桂苗木进行消毒,也可以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杀菌消毒。

日常养护预防

经常给四季桂除草松土,通风透气的情况下,病菌不易滋生也不会快速传播。另外,为了提高桂花的抗病能力,在高温干旱的时候要及时为其浇水。

治疗

如果桂花病重,就要从六月开始每半个月喷洒一次治疗枯叶病的药物。可以是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也可以是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也对叶枯病有效果。喷洒三四次,枯叶病便会好转。

草莓叶枯病


本文主要介绍草莓叶枯病以及草莓有哪些病虫害?
草莓叶枯病又称紫斑病、焦斑病,我国发生比较普遍。主要侵害叶片,是草莓叶部常见病害之一,有时相当严重,叶柄、果梗亦可染病显症。 病原及症状 病原为凤梨草莓褐斑病菌Marssonina potentillae(Desmazieres) Magn,有性阶段为Diplocarpon earliana(Ellet EV.) Wolf属子囊菌亚门,分生孢子盘在叶面散生或聚生。叶枯病主要在春秋发病。侵害叶、叶柄、果梗和花萼。叶上产生紫褐色无光泽小斑点,以后扩大成直径3~4毫米的不规则形病斑,病斑中央与周缘颜色变化不大。病斑有沿叶脉分布的倾向,发病重时叶面布满病斑,后期全叶黄褐至暗褐色,直至枯死。在病斑枯死部分长出黑色小粒点,叶柄或果梗发病后,产生黑褐色稍凹陷的病斑,病部组织变脆而易折断。 发病规律 病菌以子囊壳或分生孢子生器在植株病组织或落地病残物上越冬,春季释放出子囊孢子或分生孢子借空气扩散传播、侵染发病,并由带病种苗进行中远距离传播。本病为低温性病害,秋季和早春雨露较多的天气有利侵染发病。肥足苗壮发病轻,缺肥苗弱发病重。 防治方法 注意清园,及早摘除病老叶片,减少传染源。加强肥水管理,使植株生长健壮,但不要过多施用氮肥。采用抗病品种。药剂防治,于秋季降温初期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或50%苯菌灵2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200倍液,或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或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农抗120水剂200倍液喷布,隔7~10天喷1次都有好的防病效果,而且还能兼治其他病害。

杂交石竹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1.褐斑病

症状:主要危害叶、花梗、茎。叶片染病初期为圆形斑点,边缘呈褐色环,略凸起渐向外扩展,有时病斑相互融合成片,使叶干枯,而在茎部发病则形成长条斑,在花梗发病则导致花朵黄化萎凋。有时病斑出现黑色霉层。

防治:

(1)控制介质及空气湿度,不要过高,加强通风透光。可于定植时浇以2000倍多菌灵溶液预防;
(2)发病初期以50%苯菌灵1500-2000倍全株喷施。

2.疫病

症状:此病于幼苗、成株均可发病,主茎和分枝病部初见水渍状,后渐变深,植株输导组织受损而植株枯死,有时出现倒伏。

防治:

(1)控制栽培环境湿度,及通风透光,尽量以设施栽培,露地栽培宜避开雨季,或避免盆栽介质因雨水溅至茎、叶。

(2)栽培介质使用前应彻底消毒。

(3)移植后可以用甲基托布津1500倍或地特菌2000倍溶液浇灌,每10天一次。

(4)发病初期可以使用下列药物喷施防治69%安克锰锌1500倍溶液、58%瑞毒霉锰锌1000倍溶液、64%杀毒矾1500倍溶液、50%百菌清烟剂薰防,用量1000克/亩。

3.细菌性斑点病(细菌性病害)

症状:发生于叶、花及茎。病斑中间灰褐色,呈长条状,周围褐色纹。有时湿度大时病斑出现白色液体。病斑间常融合成片,致叶片枯黄死亡。茎部亦逐渐干枯而死。

防治:

(1)降低湿度,不要过度浇水,减少植株、叶片积水。

(2)增强植株抗性,培育壮苗,不宜过度施用氮肥,以使植株抗病性减弱。

(3)发病初期以硫酸链霉素2000-2500倍溶液全株喷施。

相信《杂交玉兰叶枯病防治》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鲜之花网”是您了解花卉,学习养花技巧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xzh52.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叶螨防治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