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千百朵笑脸迎人的鲜花,仿佛正在用清脆的声音微笑低语:春天来了!春天来了!”人们的生活哪能离开花呀!赏花的更深境界则是种植花卉。掌握一定的技巧对种植花植花草很有帮助,你在寻找有关种养植的技巧吗?以下是鲜之花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海棠透翅蛾防治”,仅供您在种植花草参考。

危害分布

海棠透翅蛾的寄主有杏、海棠、沙果等果树和园艺作物,可造成树势衰弱、死枝、死树等,是海棠大害虫之一。该虫分布于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及北京、天津等省、直辖市。

危害症状

此虫主要以幼虫蛀食皮层和木质交界处的韧皮和嫩皮层,被害处春季常流出红褐粘液,有时呈圆珠状,有时流淌,并有虫粪排出,用刀剥开内有红褐色液体和不规则的蛀孔道,多分布在主杆杈处和主干粗皮处。

病虫形态

海棠透翅蛾属鳞翅目,透翅蛾科昆虫,成虫:雌成虫体长12~14毫米,翅展19~26毫米,体黑色并有蓝色光泽,头后缘环生黄白色鳞毛,复眼紫褐色,胸部两侧各有黄斑,翅脉黑色,翅脉间透明,腹部第2节和第4节后缘各有一黄色环纹(苹果透翅蛾第4~5节各有一黄色环)。雌蛾尾部有两丛黄白色毛丛。雄蛾尾部有扇状丝毛丛。卵:黄褐色,扁椭圆形,有六角形白色刻纹。幼虫:老幼虫体长22~25毫米,头褐色,腹部乳白色,因体背常有褐色粘液而成污白色,各节体背疏生细毛,腹足趾沟单序双横节,臀足趾沟单横带;蛹:黄褐色,长约15毫米,腹部3~7节背面各有一横排刺,腹末环列8根臀棘。

发生规律

在华北每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皮层内结茧过冬,春季3月下旬树体萌动时开始活动,继续蛀食皮层为害,并排出红褐粪便,4月末开始化蛹,6月上旬为化蛹盛期,化蛹前幼虫先作一羽化孔,但不透过表皮,在羽化孔下作长椭圆形茧化蛹,蛹期约14天,成虫羽化期自 5月末至8月上旬陆续发生,羽化盛期在6~7月。成虫白天活动,取食花蜜,常选择衰弱枝干或枝杈部粗皮缝内,或伤疤边缘产卵,每雌约产卵20余粒,散产,卵期约10天,自6月上旬即有卵孵化直至8月中旬,到11月份不同龄期的幼虫均可结茧过冬。

防治方法

(1)在幼虫为害处可涂抹敌敌畏煤油乳剂,(即每公斤敌敌畏加200克煤油)以杀死幼虫。

(2)人工挖出幼虫杀死,伤疤处涂以灭腐灵,也可将被害处粗皮和粪便轻轻刮去,露出虫孔而后抹20倍氧化乐果或甲胺磷,以杀死幼虫。一般应在春季进行。

(3)成虫盛发期喷药杀死成虫,可喷1000倍马拉硫磷,1000倍敌敌畏、2000倍灭扫利等以杀死成虫。

(4)秋冬和早春结合刮治腐烂病,刮除虫疤或以敌敌畏涂抹虫疤,毒杀幼虫。成虫发生期,可喷洒敌百虫等药剂防治。

xZh52.Com小编推荐

葡萄透翅蛾的发生与防治


购买《大棚葡萄种植技术》VCD光盘请点击这里

葡萄透翅蛾属翅目透翅蛾科,是当前鱼台县葡萄生产上发生较为严重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随着鱼台县葡萄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为葡萄透翅蛾提供了更多的食料,致使其危害日益严重。 一、分布与危害葡萄透翅蛾在鱼台县发生普遍。以幼虫蛀入葡萄蔓中为害,专蛀食髓部软组织,使水分和营养向上输送困难或中断,导致叶片变黄,引起落花落果。严重者可造成被害部位以上停止生长或干枯死亡。受害处常膨大如瘤。 二、生活习性 葡萄透翅蛾在我县每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葡萄蔓内越冬,翌年4月下旬开始活动,5月上旬化蛹,蛹期24-28d;6月上旬9-11时进行。羽化多在上午1-2小时,等翅逐渐伸展变硬后,方能飞翔。雌蛾能放出性诱激素吸引雄蛾前来交配,交配多在羽化当日下午2-5时进行,交尾时间2小时左右,于次日产卵于芽间或嫩梢上,单雌产卵时40-50粒,成虫3-5d后死亡。10d后,卵粒即可孵化,孵化后的幼虫由新梢叶柄基部蛀入嫩茎内,为害髓部,虫粪排出,堆积于蛀孔附近。被害部位以上枝条常干枯死亡。6-7月份低龄幼虫主要为害当年生的嫩蔓;8-9月份大龄幼虫主要为害二年生以上的老蔓,此期幼虫食量大,危害最严重;10月份老熟幼虫逐渐进入冬眠。三、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择抗虫品种,加强田间肥水管理,以增强树势。结合冬剪,剪除带有残虫的枯枝,集中清理烧毁或深埋,消灭越冬幼虫虫源,减少虫源基数。 2.诱杀成虫:当年6月份开始县挂透翅蛾性诱杀虫剂,以消灭成虫,降低为害,并且可以此作为施药适期预报的依据(当诱蛾量出现高峰后,蛾量锐减时,即为当代成虫羽化的盛末期,是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 3.农药防治:在成虫羽化的盛末期可喷洒:25%灭幼脲Ⅲ悬浮剂2000倍液,20%除虫脲悬浮剂30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800倍液,40%甲基异柳磷800倍液。以上药剂每亩用量可视树体大小而定,按以上浓度喷雾至全株均湿,而药液滴而不流为止。

细叶榕榕透翅毒蛾病防治方法


细叶榕榕透翅毒蛾病防治方法--榕透翅毒蛾 属于鳞翅目、毒娥科。幼虫咬食细叶榕的叶片,把叶片吃成残缺不全,是咀嚼式口器的害虫。与其他毒娥的相似,虫体长着毛丛,接触人体皮肤后会引起皮炎,也俗称为毒毛虫。幼虫体长21至36毫米,体暗色,第1至2腹节背面有茶褐色大毛丛,各节皆生有3对赤色肉质隆起,生于侧面的较大,其上皆丛生有长毛,背线部很宽,黄色;老熟幼虫水青色,惟背线部为暗黑色。蛹体长约21毫米,略呈纺锤形,头端粗圆,尾端尖,有红褐色及黑褐色斑。每年5至10月间发生危害。粤北地区的其他榕属树木;黄葛榕、高山榕、花叶榕等普遍发生,不过数量较少。 防治方法:应用90%敌百虫和80%敌敌畏乳剂1000至2000倍液喷洒,或喷洒50%西维因可湿性乳剂300至500倍液,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龙翅海棠的繁殖方法


一、播种繁殖

在龙翅海棠的花期,可以进行人工授粉从而结出果实和种子,但是人工授粉得来的种子非常小,如果直接用来种植的话发芽率非常低,所以一般不采用人工授粉结种的方法。一般播种繁殖都是使用国外进口的种子,这样的种子籽粒饱满,包衣里还含有很多养分和杀菌剂等,播种后更容易发芽。

龙翅海棠播种一百在春季和初秋,种植的土壤要选择疏松肥沃的弱酸性土壤,将种子放入土穴中之后先喷水,使包衣融化,然后再埋起来。萌芽期间要保持土壤的湿润,温度宜保持在25℃左右,大约半个月就能发芽。

等幼苗长出两片叶子之后,就需要把温度降下来,18-20℃左右比较适宜幼苗生长,并逐渐增加阳光照射,经常喷水保持土壤和叶片湿润,并每周喷一次氮液肥。幼苗长出五六片叶子之后就可以进行移植。

二、扦插繁殖

使用扦插法进行繁殖最好在春天或者秋天进行,因为夏天高温湿热,扦插的枝条容易腐烂,不易成活。扦插的时候要挑选带有顶芽和两三片嫩叶的健壮枝条,长度约15cm,在靠近枝节的地方剪下来,将大约一半长度的枝条插入土壤中即可。之后要把插枝的花盆放在半阴凉的地方,经常喷水保持土壤和叶片的湿润,大约三周就能扎根。

三、组织培育繁殖

组织培育繁殖是龙翅海棠的主要繁殖方法。一般使用嫩枝叶,冲洗干净并消毒之后简称长约1cm的小段,添加到培养基中,经过转化培养长出完整的幼苗之后就可以进行移植。移植后放在半阴处,注意保持透风,温度最好维持在25℃左右,用喷水的方法来保证水分,一个星期之后逐步增加光照、增加营养,大约四十天就可以上盆。用这种方法繁殖的龙翅海棠成活率可以达到95%以上。

法桐袋蛾防治技术


法桐袋蛾:被其危害的法桐叶片只剩叶脉,远看枯黄,其幼虫取食树叶、嫩枝皮。大发生时,几天能将全树叶片食尽,残存秃枝光干,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开花结实,使枝条枯萎或整株枯死。初龄幼虫仅食叶片表皮,虫龄增加,食叶量加大,大袋蛾一生食叶36平方厘米,取食时间在早晚及阴天。10月中下旬,幼虫逐渐从枝梢转移,将袋囊用丝牢牢固定在枝上,袋口用丝封闭越冬。

防治方法:人工摘袋囊;冬季落叶后可见到树冠上袋蛾的袋囊,尤其是大袋蛾的袋囊十分明显,可人工摘除,把袋蛾幼虫集中烧掉。

化学防治:喷施90%敌百虫晶体水溶液,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防治袋蛾低龄幼虫效果很好。

加紧防治国槐尺蛾


国槐尺蛾,又名国槐尺蠖,俗称“吊死鬼”。它主要寄主为国槐,经调查,在正定县铁路沿线大面积发生,有虫株率达到100%,严重发生的地方,将叶片食尽。

国槐尺蛾在我省一年发生三代,第一代幼虫始见于5月中旬。各代幼虫为害盛期分别为5月下旬、7月中旬及8月下旬至9月上旬。幼虫能吐丝下垂,随风飘散,或借助胸足和两对腹足的攀附,在树上作弓形的运动;老熟幼虫已完全失去吐丝能力,能沿树干向下爬行,或直接自树冠掉落地面,全身紧贴地面蠕动。5龄幼虫体背出现紫红色,表示幼虫完全老熟。老熟幼虫大多于白天离树,到土壤中化蛹。化蛹场所大多位于树冠垂直投影范围内,以树冠的东南面最多。在有适宜化蛹场所(土质松软)的条件下,离树干最远不超过12米。幼虫入土深度大多在3~6厘米,少数可深达12厘米。

防治方法:幼虫为害期,可用15%杀虫畏乳油500倍液、25%灭幼脲3号1000倍液、25%蛾蚜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3000~5000倍液喷雾防治。生物防治可用苏云金杆菌乳剂600倍液喷雾防治。

龙翅秋海棠花的养殖方法


“每到春天,红得如火的木棉花,粉得如霞的芍药花,白得如玉的月季花竞相开放。它们有的花蕾满枝,有的含苞初绽,有的昂首怒放。”喜欢花的人非常的多!所以很多人将花卉种养视为生活的一种方式。活到老,学到老,种植花草的过程也如是,如何解决种花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呢?爱花卉网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龙翅秋海棠花的养殖方法》,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秋海棠花是一种以其别致的花形和鲜艳的花色而闻名的观赏花卉。为了成功地养殖秋海棠花,我们需要了解其适合生长的环境条件,以及正确的养殖方法。有关秋海棠花的最新养殖信息如下:

1.选择合适的土壤:秋海棠花适宜生长在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在养殖秋海棠花时,我们可以选择添加适量的腐熟有机肥或腐叶土来改善土壤的肥力和保持土壤湿润。

2.日照:秋海棠花对阳光的需求较高,因此它们应该放置在明亮的位置,每天至少能够接受4到6小时的阳光照射。在夏季强烈的阳光下,我们需要提供一些遮阴,以避免太阳暴晒对花朵和叶片的伤害。

3.温度和湿度:秋海棠花在温暖的气候下生长最好,理想的生长温度为15摄氏度至25摄氏度。当气温超过30摄氏度时,我们需要给秋海棠花提供充足的水分和空气流通,以保持适当的湿度。

4.浇水:适当的浇水是秋海棠花健康生长的关键。在生长期间,我们应该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度浇水,以免造成积水和根部腐烂。在冬季,当温度较低时,浇水量应适度减少,以避免植株冻害。

5.施肥:适量的施肥可以帮助秋海棠花增加营养,促进其生长。我们可以使用成熟的有机肥料或花卉专用肥料来进行施肥。在生长期间,每个月施肥一次即可。

6.修剪和管理:秋海棠花可以进行一些修剪和管理,以保持其形状和促进更多的花芽生长。在秋季结束后,我们可以将秋海棠花修剪至适当的高度,以鼓励新的花芽生成。我们还需要定期除去任何死去的、病弱的或损伤的枝条和叶片。

7.防虫和病害:秋海棠花可能会受到各种虫害和病害的侵扰,如蚜虫、白粉病等。为了防止这些问题的发生,我们可以定期检查植株,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如使用杀虫剂或药剂进行喷洒。

8.繁殖方式:秋海棠花可以通过半硬木插条、分株和播种等方式进行繁殖。半硬木插条是最常用的繁殖方式之一,我们可以在生长期剪取健康的半硬枝条,将其插入湿润的育苗土中,保持适度湿润即可。

爱花卉网小编认为,养殖秋海棠花需要注意土壤选择、日照、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合理的浇水和施肥,以及修剪和管理的技巧。同时,防虫和病害的防治也是主要的养殖注意事项之一。只有我们正确地掌握和实践这些养殖方法,才能够培育出健壮美丽的秋海棠花。希望以上信息能对您的秋海棠花养殖有所帮助。

小菜蛾的发生与防治


中文名称 小菜蛾

中文别名 方块蛾、小青虫、两头尖

拉丁学名 [Plutella xylostella (Linnaeus)]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6~7毫米,翅展12~16毫米,前后翅细长,缘毛很长,前后翅缘呈黄白色三度曲折的波浪纹,两翅合拢时呈3个接连的菱形斑,前翅缘毛长并翘起如鸡尾,触角丝状,褐色有白纹,静止时向前伸。雌虫较雄虫肥大,腹部末端圆筒状,雄虫腹末圆锥形,抱握器微张开。

卵 椭圆形,稍扁平,长约0.5毫米,宽约0.3毫米,初产时淡黄色,有光泽,卵壳表面光滑。

幼虫 初孵幼虫深褐色,后变为绿色。末龄幼虫体长10~12毫米,纺锤形,体上生稀疏长而黑的刚毛。头部黄褐色,前胸背板上有淡褐色无毛的小点组成两个“U”字形纹。臀足向后伸超过腹部末端,腹足趾钩单序缺环。

蛹 长5~8毫米,初化蛹时绿色,渐变淡黄绿色,最后为灰褐色,近羽化时,复眼变深背面出现褐色纵纹。茧呈纺锤形,灰白色丝质薄如网,可透见蛹体。为害作物:寄主主要是十字花科蔬菜和野生十字花科植物,主要为害甘蓝、花椰菜、大白菜、萝卜、芥菜、油菜、雪菜、菜心和各种青菜等。初龄幼虫仅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在菜叶上形成透明斑,称为“开天窗”,3~4龄幼虫可将菜叶食成孔洞和缺刻,严重时全叶被吃成网状。苗期常集中为害心叶,吃去生长点,影响包心,在留种菜上为害嫩茎、幼荚和子粒,影响结实。

发生规律 小菜蛾属鳞翅目菜蛾科,年发生代数因地而异,我省11-13代,一般在4月至6月上旬和8月下旬至11月出现春秋两次为害高峰,一般秋季重于春季。成虫昼伏夜出,白天隐藏于植株荫蔽处,日落后开始取食、交尾、产卵,蛹羽化多在晚上,羽出的成虫当天即可交尾,交尾l~2天产卵。成虫产卵对甘蓝、花椰菜、大白菜等有较强的趋性,卵多产于寄主叶背靠近叶脉凹陷处,一般散产,偶尔有几粒或几十粒聚集在一起。每雌虫平均产卵200粒左右,卵期7-11天。成虫有趋光性,对黑光灯趋性强,成虫飞翔力不强,但可借风力作远距离飞行。幼虫活跃,遇惊时扭动后退或吐丝下垂,幼虫共4龄,发育适温为20~26摄氏度,幼虫期12~27天,老熟幼虫在被害叶背或老叶上吐丝结网状茧化蛹,也可在叶柄叶腋及杂草上作茧化蛹,蛹期5~15天,该虫10~40℃均可存活并繁殖,发育适温为20~30℃。越冬代成虫寿命长达百天,其他成虫寿命11~28天。小菜蛾抗逆性强,对农药易产生抗性,造成防治上的困难。凡十字花科蔬菜连作的菜区,小菜蛾常猖獗成灾。

小菜蛾天敌种类很多,主要有小黑蚁、草间小黑蛛、丁纹豹蛛、异色瓢虫、龟纹瓢虫、黑带食蚜蝇、菜蛾啮小蜂、菜蛾绒茧蜂,还有蛙、蟾蜍等。其中菜蛾啮小蜂、菜蛾绒茧蜂自然寄生率可达10%~30%,最高达50%以上,捕食性天敌丁纹豹蛛平均每头每天捕食17.6头,小黑蚁平均每头每天捕食318头。因此,保护菜田中的天敌种群,发挥自然天敌控制作用至关重要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合理安排茬口,避免十字花科蔬菜连作,蔬菜收获后,清除田间残株落叶,并随即翻耕,消灭越夏、越冬虫口,铲除沟渠田边等处的杂草,减少成虫产卵场所和幼虫食料。

2.生物防治 喷洒苏云金杆菌(Bt)悬浮剂500—800倍液,也可选用1.8%阿维菌素(齐螨素、害极灭、爱福丁)2000倍液喷雾。

3.药剂防治

小菜蛾老龄幼虫抗药性很强。因此,应用药剂防治应掌握在卵孵化盛期至幼虫2龄期,选用40%灭多威乳油3000倍液,5%氟虫脲(卡死克)乳油,或5%定虫隆(抑太保)乳油,或5%伏虫隆(农梦特)乳油均用1000~2000倍液;在幼虫2~3龄期可用5%氟虫腈(锐劲特)悬浮剂、10%虫螨腈(除尽)悬浮剂1500~3000倍液,或用50%杀螨隆(宝路)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用20%丙溴磷乳油500倍液;也可选用2.5%溴氰菊酯(敌杀死)乳油2000~3000倍液,或2.5%三氟氯氰菊酯(功夫)乳油3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

小菜蛾是我国目前抗药性特别严重的一种害虫,它对菊酯类、有机磷类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等均已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近年来,在广东、福建等少数地区对苏云金杆菌(Bt)也产生了抗药性。但各地抗药性发展并不平衡,这与各地用药历史、用药种类、频率、强度等密切相关。因此,对某种(类)药剂抗药性严重的地区,应暂时停止使用该种(类)药剂,改用其他作用机制不同的药剂,或将苏云金杆菌与其他化学农药混用或轮用。由于小菜蛾易产生抗药性,因此应注意轮换交替用药,或用复配农药。

杨树刺蛾的虫害防治


杨树刺蛾是一种危害杨树的重要害虫,主要取食树叶,在大发生时要不了几天就可把叶片吃光,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危害杨树的常见刺蛾种类多,长江流域的种类有扁刺蛾、褐刺蛾、黄刺蛾和青刺蛾,林农常将刺蛾的幼虫统称为“洋辣子”、“八角辣”。除危害杨树外,还危害苹果、梨、桃、枇杷、榆、泡桐、梧桐等多种果树和林木,现将杨树扁刺蛾的识别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形态特征

扁刺蛾雌成虫体长13毫米至18毫米,翅展28毫米至35毫米;雄成虫体长10毫米至15毫米,翅展约30毫米。成虫体暗灰褐色,腹面及足色较深,前翅灰褐色斑点,雄蛾较明显,后翅暗灰褐色。卵长椭圆形,扁平光滑,长约1毫米,初为淡黄色,后变为灰褐色。老熟幼虫体长21-26毫米,宽16毫米,扁椭圆形,背部稍隆起,形似龟背,全身绿色或黄绿色,背线白色,虫体两侧有10个瘤状突起,上生刺毛。蛹长10毫米至15毫米,前端较肥大,近椭圆形,初为乳白色,近孵化时为黄褐色,茧椭圆形,长12毫米至16毫米,暗褐色,其茧结在杨树根部周围的表土层里。

防治办法

1.结合施肥、修剪,挖除或剪去树干上的茧壳及土中虫茧。在冬耕施肥时,将林下落叶及表土埋入施肥沟底,或者结合培土防冻,在树干基部30厘米范围内培土10厘米左右,并加压实,可杀灭一部分越冬虫源,减少下年发生基数。

2.人工除虫。扁刺蛾低龄幼虫多在叶片上群集为害,食叶后叶片白膜状明显,可以摘除群集大量幼虫的叶片集中处理,能消灭大量食叶幼虫。

3.灯光诱杀。在刺蛾成虫的发生期,利用其趋光性,可在杨树林、苗圃架设黑光灯或振频式诱蛾灯,诱杀大量的扁刺蛾的成虫,减少发生量,效果很好。

4.药剂防治。在幼虫发生危害期,可选用90%晶体敌百虫,或马拉硫磷1000至2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50%辛硫磷乳油1500至2000倍液喷雾防治。利用生物农药杀螟杆菌、白僵苗1000至1500倍液防治,经济有效,又不造成环境污染,提倡在公园和行道树使用,因杨树较高,需用长喷杆对树冠喷雾。

美国白蛾的防治方法


美国白蛾的防治方法|形态和生活习性--今年3月以来,美国白蛾在天津、河北廊坊等地频频发生,见树吃树、见草吃草,对园林绿化及农林业生产破坏极大,被当地人称为白袍巫师。虽然美国白蛾目前暂时没有大范围向周边蔓延,但其极强的适应性、极大的破坏性都对我国能否办一届绿色奥运,能否保证各地农林业、园林绿化免遭破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防控美国白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美国白蛾属鳞翅目灯蛾科,是世界性检疫害虫。它食性杂,喜食的树种有100多种,毛白杨、柳树、千头椿、法桐、卫矛、西府海棠、紫叶李、红瑞木、金银木等园林植物都是它的美味佳肴。5龄后分散转移时,可侵入附近农田、菜地危害。由于食性杂,发生量大,传播蔓延快,以致所到之处,不少植物片叶无存。形态和生活习性
成虫体长9至12毫米,翅展23至44毫米。体纯白色。前翅散生几个或多个黑褐色斑点,雌虫后翅在附近边缘处有小黑点。卵圆球形,直径0.5毫米。初产浅黄绿色或浅黄色,孵化前变灰褐色,有较强光泽,卵面有规则的凹陷刻纹。老熟幼虫体长28至35毫米,头黑色具光泽。体侧和腹面灰黄色。背部毛瘤黑色,体侧毛瘤多橙黄色。蛹长8至15毫米,宽3至5毫米,暗红褐色,腹部除节间外,布满凹陷刻点。
美国白蛾在我国北方地区1年3代,结茧化蛹越冬。5月开始羽化,两代成虫的发生期分别为5月下旬至7月下旬8月上旬至11月上旬。虫龄不整,且世代重叠。成虫夜间活动,单层、成块产卵于树冠周缘枝条的叶背,约500至600粒,最多可达2000粒,上覆白色鳞毛。幼虫孵出数小时后即能吐丝结网,3至4龄时网幕可达1米以上,有的甚至可以扩及整株树。幼虫在网幕中生活的时间,约占幼虫期的60%左右。进入5龄后,开始弃网自由取食,多分开在树冠上部危害。老熟幼虫爬行下树,在树干老树皮下或附近适宜的场所结茧化蛹,在地下化蛹时则做蛹室。美国白蛾喜欢生活在阳光充足、温暖的地方。在交通线两旁、公园及村落周围、庭院等处的树木上常集中发生。综合防治
首先要加强监控,及时掌握虫情
对一旦传入的美国白蛾,应按检疫条例及时予以清除。要掌握新疫区虫害发生的面积、种群密度、分布状况及害虫喜食树种等,并准确掌握美国白蛾发生的始、盛、末期,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第二,人工剪除网幕消灭幼虫
由于气候、天敌等的作用,越冬蛹一般死亡率很高,因而第1代虫源基数小,又发生在雨季之前,此时是处理网幕中幼虫的最佳时机。要在幼虫3至4龄之前剪除网幕,因为此时幼虫群集网内尚未分散。把剪下的幼虫集中烧毁。
第三,在末龄幼虫化蛹时,可在树主干距地面1米处扎草捆,诱集幼虫在草捆内化蛹,再把草捆取下集中烧毁。
第四,药剂防治
5月下旬是第1代幼虫孵化期,初孵幼虫集中在网幕内,所以这一时期用药效果最好。农药一般选择触杀和胃毒剂,幼虫对一般的杀虫剂都较敏感。对1至3龄幼虫用灭幼脲3号1000至1500倍液喷洒,10天后死亡率可达90%以上,而且灭幼脲喷药3小时后遇雨仍不减药效。用80%敌敌畏乳剂800至1000倍、农地乐2000倍液喷洒,效果都很好。对3至4龄幼虫用敌敌畏加灭有脲 3号效果更好。喷药时注意必须把网打破,四周喷药,喷药要均匀,重点是树木向阳和树枝顶端部位,这些常是美国白蛾聚集的地方。
如果第1代幼虫未防治好,第2代幼虫就可能大面积发生,所以应更加重视。第2代幼虫大致在7月下旬开始孵化,必须抓准时机全面防治。第3代幼虫发生在9月初,这时药量可适当加大,而且考虑换药,以防美国白蛾产生抗药性。第3代幼虫发生期天气虽已转冷,也应重视,一旦放松,很容易成灾,并且可转移到农田、路边,给明年的防治带来困难。
第五,冬季防治
美国白蛾在建筑物缝隙、屋檐下面、树干皮下及树洞内、砖块杂物下面等处越冬,冬季可在这些地方人工挖蛹、摘蛹。
第六,生物防治
周氏啮小蜂是美国白蛾的主要天敌,它寄生于美国白蛾的蛹中,使其不能羽化。每年应定期在美国白蛾危害区释放一定数量的周氏啮小蜂。保持天敌数量是防治美国白蛾非常有效的措施之一。释放周氏啮小蜂前后7天不能打药,而且气温应在20℃以上,一般在美国白蛾3至4龄幼虫期释放。6月下旬和10月上旬,周氏啮小蜂最容易侵入美国白蛾的蛹,所以此时释放效果好。

美国白蛾的综合防治


今年3月以来,美国白蛾在天津、河北廊坊等地频频发生,见树吃树、见草吃草,对园林绿化及农林业生产破坏极大,被当地人称为“白袍巫师”。虽然美国白蛾目前暂时没有大范围向周边蔓延,但其极强的适应性、极大的破坏性都对我国能否办一届绿色奥运,能否保证各地农林业、园林绿化免遭破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防控美国白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美国白蛾属鳞翅目灯蛾科,是世界性检疫害虫。它食性杂,喜食的树种有100多种,毛白杨、柳树、千头椿、法桐、卫矛、西府海棠、紫叶李、红瑞木、金银木等园林植物都是它的“美味佳肴”。5龄后分散转移时,可侵入附近农田、菜地危害。由于食性杂,发生量大,传播蔓延快,以致所到之处,不少植物片叶无存。

形态和生活习性
成虫体长9至12毫米,翅展23至44毫米。体纯白色。前翅散生几个或多个黑褐色斑点,雌虫后翅在附近边缘处有小黑点。卵圆球形,直径0.5毫米。初产浅黄绿色或浅黄色,孵化前变灰褐色,有较强光泽,卵面有规则的凹陷刻纹。老熟幼虫体长28至35毫米,头黑色具光泽。体侧和腹面灰黄色。背部毛瘤黑色,体侧毛瘤多橙黄色。蛹长8至15毫米,宽3至5毫米,暗红褐色,腹部除节间外,布满凹陷刻点。
美国白蛾在我国北方地区1年3代,结茧化蛹越冬。5月开始羽化,两代成虫的发生期分别为5月下旬至7月下旬8月上旬至11月上旬。虫龄不整,且世代重叠。成虫夜间活动,单层、成块产卵于树冠周缘枝条的叶背,约500至600粒,最多可达2000粒,上覆白色鳞毛。幼虫孵出数小时后即能吐丝结网,3至4龄时网幕可达1米以上,有的甚至可以扩及整株树。幼虫在网幕中生活的时间,约占幼虫期的60%左右。进入5龄后,开始弃网自由取食,多分开在树冠上部危害。老熟幼虫爬行下树,在树干老树皮下或附近适宜的场所结茧化蛹,在地下化蛹时则做蛹室。美国白蛾喜欢生活在阳光充足、温暖的地方。在交通线两旁、公园及村落周围、庭院等处的树木上常集中发生。

综合防治
首先要加强监控,及时掌握虫情。对一旦传入的美国白蛾,应按检疫条例及时予以清除。要掌握新疫区虫害发生的面积、种群密度、分布状况及害虫喜食树种等,并准确掌握美国白蛾发生的始、盛、末期,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第二,人工剪除网幕消灭幼虫。由于气候、天敌等的作用,越冬蛹一般死亡率很高,因而第1代虫源基数小,又发生在雨季之前,此时是处理网幕中幼虫的最佳时机。要在幼虫3至4龄之前剪除网幕,因为此时幼虫群集网内尚未分散。把剪下的幼虫集中烧毁。
第三,在末龄幼虫化蛹时,可在树主干距地面1米处扎草捆,诱集幼虫在草捆内化蛹,再把草捆取下集中烧毁。
第四,药剂防治。5月下旬是第1代幼虫孵化期,初孵幼虫集中在网幕内,所以这一时期用药效果最好。
农药一般选择触杀和胃毒剂,幼虫对一般的杀虫剂都较敏感。对1至3龄幼虫用灭幼脲3号1000至1500倍液喷洒,10天后死亡率可达90%以上,而且灭幼脲喷药3小时后遇雨仍不减药效。用80%敌敌畏乳剂800至1000倍、农地乐2000倍液喷洒,效果都很好。对3至4龄幼虫用敌敌畏加灭有脲 3号效果更好。喷药时注意必须把网打破,四周喷药,喷药要均匀,重点是树木向阳和树枝顶端部位,这些常是美国白蛾聚集的地方。
如果第1代幼虫未防治好,第2代幼虫就可能大面积发生,所以应更加重视。第2代幼虫大致在7月下旬开始孵化,必须抓准时机全面防治。第3代幼虫发生在9月初,这时药量可适当加大,而且考虑换药,以防美国白蛾产生抗药性。第3代幼虫发生期天气虽已转冷,也应重视,一旦放松,很容易成灾,并且可转移到农田、路边,给明年的防治带来困难。
第五,冬季防治。美国白蛾在建筑物缝隙、屋檐下面、树干皮下及树洞内、砖块杂物下面等处越冬,冬季可在这些地方人工挖蛹、摘蛹。
第六,生物防治。周氏啮小蜂是美国白蛾的主要天敌,它寄生于美国白蛾的蛹中,使其不能羽化。每年应定期在美国白蛾危害区释放一定数量的周氏啮小蜂。保持天敌数量是防治美国白蛾非常有效的措施之一。
释放周氏啮小蜂前后7天不能打药,而且气温应在20℃以上,一般在美国白蛾3至4龄幼虫期释放。6月下旬和10月上旬,周氏啮小蜂最容易侵入美国白蛾的蛹,所以此时释放效果好。

杨树杨小舟蛾的防治


杨小舟蛾,又名杨褐天社蛾、小舟蛾,属鳞翅目舟蛾科。幼虫取食杨树、柳树的叶子,危害严重时能够导致整块树林叶片全部被吃光。杨小舟蛾在江苏每年发生3-4代,以蛹越冬,翌年4月成虫羽化,随后交尾产卵。第一代幼虫5月中旬开始出现;第二代幼虫6月中旬至7月上旬发生;第三代幼虫7月下旬至8月上旬发生;第四代幼虫9月上中旬发生,10月底化蛹越冬。成虫白天躲藏在叶背面或隐蔽物下,夜晚交尾、产卵。卵多产于叶部,呈块状,每块有卵100-400粒。每头雌虫可产卵500粒左右。初孵出的幼虫群集于叶面啃食表皮,使叶片呈罗网状。幼虫稍大后则分散取食整个叶片,仅留叶脉叶柄。幼虫老熟后吐丝缀叶,在其中化蛹。最后一代老熟幼虫,大多爬到树皮缝隙、枯叶、枯草或地表土下,吐丝结薄茧化蛹越冬。其天敌幼虫期有蛾茧蜂,卵期有舟蛾赤眼蜂寄生。

防治方法:⑴人工摘除群集在叶片上取食的幼虫。⑵用Bt乳剂,按1:10的浓度配比喷雾,毒杀幼虫。⑶喷洒80%敌敌喂乳剂1000-1500倍液、10%广效敌杀死乳剂2500倍液毒杀幼虫,还可用幼脲1号3000倍液喷洒树冠杀死幼虫。(224638 江苏省响水县老舍乡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龚云华 黄国成 杨国兵)

《海棠透翅蛾防治》由养花技巧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在您养花过程中能帮到您!能够用到鲜之花小编说的养花技巧,能够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花卉被害防治白蛾”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