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花,春天是百花齐放的季节,那姹紫嫣红的花儿总是笑得比太阳还灿烂。赏花,咏花,种花,是人们的三大乐趣,故而很多人迷上了种植花木。花卉种植的技巧和学问是需要学习和摸索的,种植达人有哪些秘不外传的经验呢?以下是鲜之花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贝形白盾蚧发生及防治”,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贝形白盾蚧又名考氏白盾蚧。是南方野外和北方温室花卉的主要害虫,为害的植物有夹竹桃、白兰花、万年青、杜鹃等。 形态 介壳:雌介壳梨形或近圆形,较扁平,白色、不透明,壳点位于前端。雄介壳细长,背面有三条纵脊线。成虫:雌成虫体近椭圆形,体后部变狭。贝形白盾蚧分食枝干和食叶两种类型。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3代,以受精雌成虫越冬。第一代于3月下旬产卵,4月中旬卵孵化,5月下旬雄若虫羽化。第二代于6月下旬产卵,7月上旬卵孵化,8月上句雄成虫羽化。第三代9月产卵,9月下旬卵孵化,10月下旬成虫羽化。 防治方法 ①人工刷除。②在卵孵化后,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液,50%马拉硫磷1000倍液喷雾伤治。

XzH52.COM推荐阅读

白盾蚧虫害及其防治


分布与为害中国北方温室及南方露地、日本、美国、法 国、西班牙等许多国家都有发生。食性专一,主要寄生在仙人掌类植 物上,如仙人镜、仙人棒、仙人鞭、蟹爪仙人掌、令箭、虎头山影等。 近些年温室内种植的山茶花也发现受害,长江以南局部山区老茶园受 害较重。形态特征属同翅目盾蚧科。雌成虫介壳近圆形,背面突起, 直径2至2.5毫米,白色,不透明,有时稍带黄色。壳点2个,污褐色, 在介壳中部。雌虫体黄色,圆形或梨形,前端宽圆,后端略尖。雄介 壳长形,白色,背面中央有一纵隆线,壳点在介壳前端,黄色或褐色。 发生特点北京1年发生2至3代,以雌虫在寄主的肉质茎上越冬。温室 内若虫于每年2月上旬开始大量出现,多分布在肉质茎的中、上部。 发生严重时,茎和叶状茎表面布满白色介壳,相互紧密重叠成堆,吮 吸为害,世代重叠严重。虫口密度可达每平方厘米100头以上。被害 部呈黄白色,致使植株生长衰弱或肉质茎腐烂,是仙人掌科植物的重 要害虫之一。

防治方法

1.园艺防治采取合理疏枝、通风透光等措施。

2.发生数量少时,及早刷除介壳虫体,可用毛刷或干布蘸取4‰中性 洗衣粉液冲刷。

3.大量栽培地可选择以下药剂防治:若虫孵化盛期, 选喷30%丁硫克百威乳油1500 倍液、80%敌敌畏乳油1000 倍液、机 油乳剂100至150 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1000 至1500 倍液。每隔7天 喷1次,连续喷3次。

4.生物防治要注意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如红 蜡蚧扁角跳小蜂、红点唇瓢虫等。

月季花蔷薇白轮盾蚧的防治


形态特征:雌成虫圆形,稍隆起,两个壳点在可央或偏向边缘,黄色,雄成虫蚧壳狭长形,背面有三条平行脊线,壳点在前端,黄色或黄褐色,卵圆形,淡红色,半透明状。若虫长卵形。淡红色,能缓慢爬行。固定后为紫色,其上分泌白色蜡丝。一年发生两代。以雌虫越冬。第一代雄虫于7月上旬羽化,第二代在10月上旬羽化,羽化后即与雌虫交配,雌虫产卵于蚧壳下。本虫主要危害老棵月季,常群聚于老枝干或裂缝处,吸食汁液。影响植株生长。

防治办法:(1)雌虫一般在茎基部发生,容易被发现。在虫口密度不高时,可用毛刷刷除。(2)在若虫孵化期,喷施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喷施50%杀螟松1000倍液;(3)可在根部埋入颗粒杀虫剂,如涕灭威,每株用量2~3克,能够有效防治。

观赏树木日本单蜕盾蚧的防治方法


日本单蜕盾蚧FioriniajaponicaKuwana又名松针蚧。属同翅目,盾蚧科。分布东北、华北、华东和华中等地区。为害罗汉松、马尾松、油松、黑松、红松、雪松、日本五针桧、白皮松、华山松、桧柏、云杉和冷杉等多种松柏植物。由于此蚧为害,造成针叶枯黄易脱落,生长势衰弱,易招致小蠹虫等弱寄生的害虫侵入。发生严重时,致使幼树形成小老树,乃至死亡。

雌成虫介壳长1.5毫米左右,长椭圆形,前细后粗,黄褐色,介壳表面被有很薄蜡质。壳点2个,壳点黄色。虫体长卵形,浅橘黄色,前圆后尖,两侧较平行。雄介壳长条形,白色,溶蜡状,背部纵脊不明显,壳点1个,黄色,位于前端。雄成虫橘红色,翅透明。卵椭圆形,深黄色。若虫黄色,触角白色。

综合防治

(1)加强养护管理冬季结合整枝修剪,除去有虫枝,使之通风透光,不利于该蚧发生。越冬期在枝干上涮石灰水,消灭越冬虫体。产卵期剪除卵囊袋。

(2)保护和利用天敌该蚧优势寄生性天敌为细绵蚧跳小蜂以及多种瓢虫。

(3)药剂防治若虫孵化盛期喷施花保100倍液防治。冬季喷施25%康福多6000倍液防治越冬虫体。

蓝莓桑白蚧防治方法(精选养花技巧)


“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伸伸懒腰,看见春天已经来了,连忙整理发型。花骨朵也探出头来,春风告诉它春天到了。”生活中,没有一个人不喜欢花的,而种植花木让很多人体验到了不一般的乐趣。很多同道中人都会交流花卉的种植经验,有哪些种植经验和知识可以学习的呢?考虑到您的需要,花卉网小编特地编辑了“蓝莓桑白蚧防治方法(精选养花技巧)”,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根据桑白蚧虫体结构和为害的特点,应采用人工防治、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治理。

1. 人工防治

因其介壳较为松弛,可用硬毛刷或细钢丝刷刷除寄主枝干上的虫体。结合整形修剪,剪除被害严重的枝条。

2.化学防治

根据调查测报,抓准在初孵若虫分散爬行期实行药剂防治。推荐使用含油量0.2%的粘土柴油乳剂混80%敌敌畏乳剂、50%混灭威乳剂、50%杀螟松可湿性粉剂、或50%马拉硫磷乳剂的1000倍液。(粘土柴油乳剂配制:轻柴油1份,干粘土细粉末2份,水2份。按比例将柴油倒入粘土粉中,完全湿润后搅成糊状,将水慢慢加入,并用力搅拌,至表层无浮油即制成含油量为20%的粘土柴油乳剂原液)。此外,40%速扑杀乳剂700倍液亦有高效。

3. 保护利用天敌

田间寄生蜂的自然寄生率比较高,有时可达70~80%;此外,瓢虫、方头甲、草蛉等的捕食量也很大,均应注意保护。

女贞白蜡蚧的识别及防治


白蜡蚧(Chavannes)属同翅目,蜡蚧科。国内分布广泛。为害长叶女贞、女贞、日本女贞、小叶白蜡、洋白蜡、水蜡、雪松、柑橘、山茶和柚子等。以成虫、若虫在寄主枝条上刺吸为害,造成树势衰弱,生长缓慢,甚至枝条枯死。

形态特征

雌成虫无翅,体长1.5mm,产卵期可长到15mm;受精前背部隆起,蚌壳状,受精后虫体膨胀扩大成半球状,外壳较坚硬,长约10毫米左右,高7毫米左右。黄褐色、浅红至红褐色,散生浅黑色斑点,腹部黄绿色。触角6节,其中第3节最长。雄成虫体长为2毫米左右,黄褐色,翅展5mm,翅透明,有虹彩光泽,尾部有2"根白色蜡丝。卵多呈长椭圆形,长约0.4mm,宽0.25mm雌卵红褐色,雄卵浅黄色。若虫黄褐色,卵圆形。体长平均0.70mm,宽。
生活习性该蚧一年发生1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枝条上越冬。翌年3月雌成虫虫体孕卵膨大,4月上旬开始产卵,卵期7天左右。上海地区白蜡蚧若虫期与小叶女贞花期相吻合。初孵若虫在母体附近叶片上寄生,2龄后转移至枝条上为害,雄若虫固定后分泌大量白色蜡质物,覆盖虫体和枝条,严重时,整个枝条呈白色棒状。10月上旬雄成虫羽化,交配后死亡。受精雌成虫体逐渐长大,随着气温下降,陆续越冬。据报道,大连地区6月下旬为若虫孵化盛期,昆明地区无越冬现象,3月中旬若虫开始孵化。连续高温干旱或连雨绵绵不绝,可造成若虫大量死亡。

综合防治

1加强养护管理加强虫情调查,及时修剪被害严重的虫枝和过密枝,发生较多时,可用毛刷刷除虫体。
2保护和利用天敌如花翅跳小蜂、食蚧蚜小蜂、瓢虫和捕食螨等。
3药剂防治冬季或早春树木发芽前可用5波美度石硫合剂液喷雾防治;在生长季节雄虫形成蜡质前,可选用的狂杀蚧乳油1000—15000倍液或40%速蚧克乳油1000~1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喷雾防治。狂杀蚧对介壳虫特效,该产品加入了高效渗透剂,即使介壳虫介壳已经形成,使用该药剂也可将其杀死。

观赏植物蚧壳虫的发生与防治


一、蚧壳虫的习性特征

蚧壳虫是观赏植物上常见的害虫。尤其是在我国南方,地处温带与亚热带地区,蚧壳虫种类繁多,危害严重,已成为观赏植物虫害中极为突出的问题。特别是多年生木本花卉受害更重,我国北方地区以温室内发生较多,是温室花卉的重要害虫。其中,吹绵蚧则发生最为常见,也是危害较为严重的蚧壳虫之一。

吹绵蚧俗称棉花虫,属绵蚧科。是世界性分布的害虫,原产澳大利亚。目前,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均有发生。此虫寄主植物颇为复杂,约50科,250多种。主要危害茶花、牡丹、桂花、梅花、玉兰、玫瑰、蔷薇、月季、米兰、扶桑、夹竹桃、变叶木等观赏植物。

吹绵蚧雌性成虫身体为椭圆形,橘红色,背面隆起,并有很多黑色短毛,体背长有一层白色蜡粉。成熟雌虫腹部有白色蜡质卵囊,囊上有脊状隆起线14~16条。雄性成虫瘦小,橘红色,前翅紫黑色,后翅退化为平衡棒。雄性成虫发生数量少,不易被发现。初孵若虫足、触角及体上的毛发达,体裸。取食后,体背覆盖淡黄色蜡粉。卵长椭圆形,橘红色,密集于白色卵囊内。

吹绵蚧一年发生2~4代,南方自然条件下,以若虫及无卵雌虫在叶背及枝条、树干上越冬,北方温室内冬季可继续危害。繁殖方式以孤雌生殖为主,春季雌虫产卵可达600粒之多。卵产于白色卵囊中,若虫孵化后,在小范围内分散活动。雌虫、若虫多喜欢在新叶叶背、新枝于阴面群集危害,雌成虫固定取食后,终身不再移动,并分泌蜡质,形成卵囊。

吹绵蚧的主要危害方式是以成虫、若虫群集在叶背中脉两侧和枝条上刺吸汁液,严重时可布满整个枝条,致使寄主叶片变黄、枝条萎缩、皮层粗糙。由于成、若虫能分泌大量蜜露,堆积在叶面,诱发煤污病,叶片污黑,提早脱落,树势衰退,很少开花、结果,甚至枝条或全株枯死。

吹绵蚧适宜生活在温暖、潮湿的环境,干热对其生长发育不利,特别会引起若虫大量死亡。植株枝叶茂盛、郁闭是吹绵蚧滋生的有利条件。

吹绵蚧活动范围有限,一般只在植株内不同部位上下移动,或仅限于在附近植株范围内活动。其雄虫飞行能力弱,远距离传播主要是靠风、流水及其他昆虫、动物。人类的生产活动如苗木、盆栽花卉的调运是吹绵蚧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


二、蚧壳虫的防治

对吹绵蚧的防治主要是减少虫源,勿引进栽植带虫花木,栽植后发现害虫要及时控制,防治蔓延。

1.加强植物检疫。在引进观赏植物的苗木时,应加强检疫,发现有虫应及时处理。数量大的可以用药剂熏蒸;数量少时,可采取彻底刮除的办法,保证引进的苗木上不带有吹绵蚧进入苗圃、温室及园林内。

2.合理修剪、整枝。吹绵蚧常聚集在植株各枝条上,冬季对植株进行整枝修剪时,将蚧壳虫栖息密度高的枝条剪除,以压低越冬的虫口密度。对个别植株生长过旺、枝叶郁闭的局部进行修剪,改善通风透光的条件,使其不利于蚧壳虫的生长,减轻危害。对剪下的有虫枝条,应集中烧毁,同时加强肥水管理,促使抽发新稍,更新树冠,恢复树势。

3.刮除虫体。对一些数量少而名贵的盆栽花木,可用竹片进行刮除。

4.保护和放养天敌昆虫。引进和放养澳洲瓢虫、大红瓢虫是行之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

5.药剂防治。吹绵蚧体背蜡粉,因此要选用可以侵蚀蜡粉的药剂,或选用具有内吸杀虫作用的药剂。要掌握适当的施药时期,在初孵阶段,初龄若虫蜡质还没形成或很薄,此时防治,使用一般的触杀剂都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剂防治的方法有:

(1)在花木周围,埋施15%涕灭颗粒剂。木本花卉干径每厘米用药1~1.5g,草本花卉花盆内口径20cm用药1g左右,覆土后浇水。

(2)喷雾。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2000~25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一般喷药1~2次,间隔5~7天,虫害严重可适当增加喷药次数。喷洒时,必须周密细致,使药液接触虫体,以充分发挥药剂的触杀作用。喷洒药液前,最好进行修剪。

秋季花卉病虫发生预测及防治


据调查,近期发生的主要病虫有:粉虱、蚧壳虫、炭疽病、菊花黑斑病、蚜虫等。近期天气有利于这些病虫的发生和发展,预计上述病虫将中等至偏重发生。

粉虱

该虫为害多种花卉种类,尤以一品红受害最重。近日调查一品红、小天使、叶牡丹、瓜叶菊等花卉品种,一般百叶活虫19至193头,个别严重的每片叶高达200多头。该虫具有养殖快、世代重叠、抗药高等特点,如防治不力,将迅速扩展为害。严重时造成受害造成受害株叶片卷曲,裉绿发黄,甚至干枯,未来的高温干燥天气极有利粉虱的发生和养殖,预计该虫8—9月将中等偏重发生。

蚧壳虫

我市花卉发生的蚧壳虫种类较多,主要有盾蚧类、棉蚧类和蜡蚧类。近日调查散尾葵、细叶榕、苏铁等,叶片受害率为6.7%,百叶活虫60头,其中若虫占70%.预计8—9月该虫将中等发生。

炭疽病

据调查,该病在夏威夷椰子、菊花、白掌、大丽花等花卉上发生为害,尤以菊花受害最重,一般株发病率为7—40% ,严重的高达92.9%,叶片发病率为29.9%.其中菊花、大丽花、夏威夷椰子叶片发病率分别为35% 、7%和27.3%.在高温、施肥不当、药害等情况下均易诱发该病的发生。

菊花黑斑病

近期的一千一湿天气,极易诱发该病的发生和发展。近日调查丽金、安宁公主等菊花品种,黑斑病发生较重。尤以生长中期及种植密度高的菊花受害最重。株发病率达30—80% ,严重的高达100%,叶片发病率为56.8% ,其中幼苗期为44% ,中苗期为61.4%.据市气象部门预报8 月份雨水偏多1—2成,并有5次中一暴雨降水过程。对病害发生和发展有利,预计8—9月份上述两病将偏重发生。

此外,部分地方发生蚜虫为害,小天使叶片受害率为17% ,百叶活虫1105头,其中若虫占99.4% ,亦是防治关键时期,预计蚜虫将在部分花卉上偏重发生。

防治意见

为了确保花卉正常生长,各地应根据当地实际,做好病虫防治工作。

1、防治花卉粉虱、蚧壳虫应抓住若虫高峰期用药防治。

蚧壳虫:可选用40%速扑杀或40%速蚧克1000—1500倍或40%氧化乐果1000倍液喷雾。

粉虱、蚜虫:可选用10%康福多1500—2000倍或2%除虫脲2000倍或10%吡虫啉或3%敌蚜虱10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2、防治花卉病害,在苗期或发病初期开始用药,每隔10—15天喷药一次,连续喷4—5次。

菊花黑斑病:1)开花后割去地上部分集中烧毁病残株;2)发病初期摘除病叶;3)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500倍或80% 敌菌丹800倍或25%敌力脱1000—1500倍液防治。

炭疽病:可选用50%施宝功1000倍或40%施宝乐1500倍或75%百菌清+70%托布津1000倍液喷雾

黄山栾蚜虫的发生及防治


分布与危害
黄山栾蚜虫Periphyllus koelreuteria Takahaxhi,属同翅目毛蚜科。为害黄山栾的蚜虫主要为栾多态毛蚜又称蜜虫。是黄山栾树的一种主要害虫,主要危害黄山栾树的嫩梢、嫩芽、嫩叶,蚜虫主要刺入植物的茎、叶及幼嫩部位,吮吸汁液,叶片蜷缩变形,干枯死亡、枝叶生长停滞,严重时嫩枝布满虫体,影响枝条生长,造成树势衰弱,甚至死亡。
形态特征
无翅孤雌蚜体长为3毫米左右,长卵圆形。黄褐、黄绿色或墨绿色,胸背有深褐色瘤3个,呈三角形排列,两侧有月牙形褐色斑。触角、足、腹管和尾片黑色,尾毛27-32根。有翅孤雌蚜体长为3毫米,翅展为6毫米左右,头和胸部黑色,腹部黄色,体背有明显的黑色横带。越冬卵椭圆形,深墨绿色。若蚜浅绿色,与无翅成蚜相似。
发生规律
一年数代,以卵在芽缝、树皮裂缝处过冬。
防治方法
(1)于若蚜初孵期开始喷洒蚜虱净20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土蚜松乳油或吡虫啉类药剂。
(2)于初发期及时剪掉树干上虫害严重的萌生枝,消灭初发生尚未扩散的蚜虫。
(3)注意保护和利用瓢虫、草蛉等天敌。
(4)幼树可于4月下旬,在根部埋施15%的涕灭威颗粒剂,树木干径每厘米用药1~2g,覆土后浇水;或浇乐果乳油,干径每厘米浇药水1.5kg左右。

白兰台湾蚜的发生及防治


在南方地区,白兰树不同程度地受到白兰台湾蚜的为害,而且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为害程度呈现递增趋势。

一、为害情况

白兰台湾蚜属同翅目,绵蚜科,是白兰树主要害虫,该虫聚集在白兰树的主干、枝条及叶片上以刺吸式口器吸食寄主汁液为害,大发生时爬满寄主枝干,如同涂上一层灰白色的粉状物,严重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使树木生长势衰弱,严重时常造成全株枯死,影响观赏价值。除白玉兰外,白兰台湾蚜还为害火力楠等,目前该虫主要分布于两广、云南、台湾等地,是华南地区的行道及庭园白兰树的一种严重害虫。

二、形态特征

白兰台湾蚜具有翅和无翅2种类型。有翅孤雌胎生蚜体黑色,长2.2~2.8mm,长椭圆形,头黑色,单眼3个,复眼及眼疣发达。触角5节,第5节鞭部短小,具2对膜质翅,脉序较简单,前翅中脉不分叉,肘脉与臀脉至亚前缘脉处相交;后翅中脉、径脉与肘脉相交后呈三指状。停歇时翅呈屋脊状覆于背上。腹部深灰色,腹管全缺。尾片呈钝三角形,上生3~4根刺毛。足灰色,较细长。

无翅弧雌胎生蚜体长1.6~2.0mm,椭圆形,初生蚜淡黄色,以后各龄逐渐变为淡枯黄或淡青色。头褐色,头壳中部有一近方形深色斑。无复眼,仅在复眼位置有一骨质化的黑色素斑。触角深褐色,4节,第4节鞭部短小。腹部膨大,背面覆盖有大量白色绵絮蜡质分泌物,腹管退化。尾片形同有翅蚜,上生2根刺毛。足褐色,较有翅型粗短。

三、生活习性

经多年调查,发现该蚜虫在南方地区1年可发生多代,一般3月初开始为害,4月中旬开始养殖,增殖迅速。一年中有2个为害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在4月下旬至6月下旬,第二个高峰期在8月下旬到11月上旬,也即春秋季为害较严重。6月下旬~8月中旬,因受高温多雨季节的气候影响,白兰台湾蚜生长发育受到抑制,树上虫数自然下降。12月下旬温度较低,虫口数量又开始下降。一年中以4、5月份为害最严重,如果此段时间,遇到干旱少雨可使lO年生以下的幼树枯死。该虫初生的无翅孤雌胎生蚜行动活泼,常拖着细长的口器到处活动,寻找到合适的地方后,即将口器插入植株体内吸取汁液,固定后基本不动。蜡质物随着虫龄的增加而分泌增多。有翅孤雌胎生蚜很少活动,常与无翅蚜群集在一处,天气晴暖时才活动。

四、防治措施

1.利用天敌和诱杀

白兰台湾蚜的天敌有紫额巴食蚜蝇、纤丽瓢虫、蚜茧蜂等,其中紫额巴食蚜蝇是优势种,每天每头最多可捕食无翅孤雌胎生蚜百余头。每年春秋季虫害发生初期,可大量采集白兰台湾蚜的天敌移放到被害树上。在白兰树栽培地,可放置黄色粘胶板,诱粘有翅蚜虫。

2.修剪和药剂防治

结合修剪对大的行道树,如白兰台湾蚜每年都十分严重,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5月底6月初采取截干,锯掉4m以上的枝干,让季节性的雨水冲刷掉树皮缝中的蚜虫,让树干重新萌芽。

该虫体表面覆盖着一层白色绵絮状蜡质分泌物。并随着虫龄的增加而分泌物增多,触杀、熏蒸效果差,使用内吸传导药剂,防治效果好。有效药剂有:40%的氧化乐果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等。喷药时间以幼龄虫仍未大量扩散的上半年为好。一般在4月初施药,持续到5月底,10d左右施1次,连续2~3次。8月底到11月初是下半年防治的重要时期,也应施3次药。

由于白兰树植株高大,常规喷药无法喷到上部的枝叶上,一段时间后,蚜虫又由上部枝叶蔓延到下部主干上,无法根治。针对这种情况,可采用一种新的防治方法:树体主干挫伤+树体主干海绵包扎+喷药。目的在于使药物通过主干吸收后运输到上部枝叶。具体做法:将主干树皮砍伤,深至木质部,伤口间距约为lcm,然后用2层厚为2cm海绵进行包扎之后喷药,药液量以充分浸湿海绵为宜,药剂的种类以内吸性较强的氧化乐果为最好。

桂花主要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


又名木犀,为我国特产的珍贵芳香植物。咸宁位于鄂南,素有“桂花之乡”之美称,近年来,桂花病虫害为害上升,致使观赏价值下降,常见的有:炭疽病、叶斑病、腐烂病、等,结合近几年防治实践,现将其发生特点及防治经验简介如下。

(1)发疽病

在高温多湿的环境条件下易发生,在叶茎上产生近圆形紫褐色病斑,并在其上生有黑色小点,为害严重时枯叶。

从6-7月开始,喷代森锌500-600倍液预防;注意通风透光,合理浇水与施肥。发现病叶及时摘除销毁,并喷洒50%代森胺800-1000倍液防治。或冬季彻底清除田间枯枝落叶及杂草。

(2)叶斑病

在高温多湿的环境条件下易发生,在叶面上发生不规则的黑色斑点,上生有黑霉,致使叶片早落。

从6-7月开始喷洒14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预防,发病后喷70%托布津800-1000倍液;合理浇水及施肥;注意通风透光;清除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减少浸染源。

(3)腐烂病

多发生在根颈部,被害部位呈水浸状,病斑逐渐扩大后,造成植株生长衰弱乃至死亡。夏无多雨季节发生严重。

早春在植株周围撒施少量硫磺粉;患病严重处涂以福美砷煤油剂。

喜欢《贝形白盾蚧发生及防治》一文吗?“鲜之花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花卉行业相关的知识,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白粉蚧防治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