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以独有的姿态早早地绽放了,那一朵朵黄色的花蕾,一串串芬芳的花瓣,静静地绽放出一种喜悦的心情,微笑着向着人们致意。”如果没有花,人类的历史将失色一大部分,为此,很多人都倾情投入到花卉的种植中去!不掌握一定的知识很难将花卉种植好,你在寻找有关种养植的技巧吗?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梅花叶肿病的防治方法”,仅供您在种植花草参考。

梅花叶肿病的防治方法梅花叶片肿大肥厚是一种真菌引起的病害,称为叶肿病或膨叶病。使梅花叶片变褐干枯。
梅花叶肿病症状
这种病害多发生于新梢和叶片。病叶局部或全部肿大肥厚,叶面粗糙,叶片皱缩畸形,开始时病叶呈现深红色,而后渐变为粉状层,最后叶片变褐干枯。枝梢受害后,节间变得粗短,叶片密生,造成病梢丛生,病叶卷缩。
梅花叶肿病病原
叶肿病的病原真菌是外囊菌属的一种。
梅花叶肿病发生规律
病菌冬季在被害枝梢上越冬,春天新芽萌发时侵害新枝新叶。这时如遇连续降雨,且土壤粘重积水,则发病较重。
梅花叶肿病防治方法
一是梅花不宜栽植在低洼、潮湿、通风不良的地段,盆栽梅花用土要通透性良好。
二是若发现梅花害病,应及时剪除病叶病枝,烧掉或深埋。
三是药剂防治,应抓住早春梅芽膨大时,周密均匀地喷洒1次药剂,以铲除越冬病菌并保护冬芽萌发。药剂可选用波美5度石硫合剂或1∶1∶100等量式波尔多液。除梅花外,叶肿病病原真菌还可侵害杏树,也应注意防治。

xZh52.Com小编推荐

如何防治梅花叶肿病


梅花叶片肿大肥厚是一种真菌引起的病害,称为叶肿病或膨叶病。

这种病害多发生于新梢和叶片。病叶局部或全部肿大肥厚,叶面粗糙,叶片皱缩畸形,开始时病叶呈现深红色,而后渐变为粉状层,最后叶片变褐干枯。枝梢受害后,节间变得粗短,叶片密生,造成病梢丛生,病叶卷缩。叶肿病的病原真菌是外囊菌属的一种。病菌冬季在被害枝梢上越冬,春天新芽萌发时侵害新枝新叶。这时如遇连续降雨,且土壤粘重积水,则发病较重。

梅花叶肿病的防治措施:

一是梅花不宜栽植在低洼、潮湿、通风不良的地段,盆栽梅花用土要通透性良好。

二是若发现梅花害病,应及时剪除病叶病枝,烧掉或深埋。

三是药剂防治,应抓住早春梅芽膨大时,周密均匀地喷洒1次药剂,以铲除越冬病菌并保护冬芽萌发。药剂可选用波美5度石硫合剂或1∶1∶100等量式波尔多液。除梅花外,叶肿病病原真菌还可侵害杏树,也应注意防

茉莉花叶斑病的防治方法

“闻道江南种玉堂,折来和露斗新妆。却疑桃李夸三色,得占春光第一香。”但凡有生活情趣的人都喜欢花,花卉种植已经成了现代经济的一大版块。花卉的种植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做好的,你在种植过程上遇上麻烦了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茉莉花叶斑病的防治方法”,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茉莉叶斑病的症状:为害叶片,初期产生浅褐色斑点,后向四周扩展,病部变薄,病斑不规则,呈黄褐色,边缘有褐色细线,与健部分界明显。后期病斑上生黑色小粒点,严重时造成穿孔或落叶。

茉莉叶斑病的发病特点:该病属于真菌性病害,病菌在病部或病落叶上越冬,孢子借风雨传播。5至6月开始发病延续到8至9月。夏日雨多,湿气滞留易发病。

茉莉叶斑病的防治方法:

1、发现病叶及时摘除,集中烧毁。

2、增施磷钾肥,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

3、发病之前喷1次27%铜高尚悬浮剂或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1比1比160倍式波尔多液,发病后喷洒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百菌清悬浮剂500倍液、25%苯菌灵·环已锌乳油8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50%利得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隔7至10天一次,连续防治2至3次。

茉莉叶斑病的症状:为害叶片,初期产生浅褐色斑点,后向四周扩展,病部变薄,病斑不规则,呈黄褐色,边缘有褐色细线,与健部分界明显。后期病斑上生黑色小粒点,严重时造成穿孔或落叶。

茉莉叶斑病的发病特点:该病属于真菌性病害,病菌在病部或病落叶上越冬,孢子借风雨传播。5至6月开始发病延续到8至9月。夏日雨多,湿气滞留易发病。

茉莉叶斑病的防治方法:

1、发现病叶及时摘除,集中烧毁。

2、增施磷钾肥,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

3、发病之前喷1次27%铜高尚悬浮剂或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1比1比160倍式波尔多液,发病后喷洒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百菌清悬浮剂500倍液、25%苯菌灵·环已锌乳油8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50%利得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隔7至10天一次,连续防治2至3次。

矮牵牛花叶病的防治方法【荐】


“它像大山的一名哨兵,时时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从一个春夏秋冬,奔向又一个春夏秋冬。”如果没有花,人类的历史将失色一大部分,赏花的更深境界则是种植花卉。侍弄花草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经验和技巧是必要的,种好花卉如何做到呢?以下是花卉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矮牵牛花叶病的防治方法【荐】”,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矮牵牛花叶病的症状

感染de 矮牵牛植株出现叶斑驳症,形成花叶,颜色有深有浅,常伴有叶卷曲,生长势减弱,花畸形,变小等。

矮牵牛花叶病的病原

矮牵牛花叶病由烟草花叶病毒T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引起。

矮牵牛花叶病的传染途径

黄瓜花叶病毒一般由蚜虫传播。若蚜虫越冬基数低,黄瓜花叶病发病较轻。阴雨低浊天气,常导致该病大发生。烟草花叶病毒主要通过种子、土壤及栽培作业时的接触传染。气温28℃-30℃时发病最盛,6-7月份若少雨干旱,则利于发病。

矮牵牛花叶病的防治方法

1、喷洒杀虫剂防治蚜虫。以防蚜虫传毒。

2、在栽培管理矮牵牛过程中,接触过病株的工具和手要进行消毒。

矮牵牛喜温暖和阳光充足的环境,不耐霜冻,怕雨涝,是一种很娇嫩的花儿。种植栽培要精心呵护。想了解更多矮牵牛资讯,尽在火爆农资招商网。

病毒病,主要危害叶片。

①症状

感病叶片上出现黄绿色与深绿色相间的花叶型症状,或褪绿色、近圆形、界限不限分明的斑驳型症状。

②防治方法

A、盆栽基质必须消毒;B、工作时特别是吸烟需先用肥皂洗手,种子和工具可用10%漂白粉消毒20分钟;C、出现病株立即拔除烧毁并用10%抗菌剂401醋酸溶液1000倍液喷洒防治。

桂花叶枯病的症状及防治


症状:发病初期,叶尖或叶缘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灰褐色斑块,边缘深褐色,后随着病情蔓延发展,斑块上出现细小的灰黑色霉点,并相互交错融合,造成叶片组织大面积坏死,干枯苍白,光合作用受阻,生长势减弱,开花稀疏,甚至植株僵死。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环境下,发病较为严重。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切忌偏施氮肥,氮、磷、钾要平衡供应;浇水要见干见湿,避免土壤积水;保持良好的通风透气性,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2.要注意观察,高温高湿季节要定期喷药预防,用75%可湿性粉剂500至800 倍液有良好的效果,每周1次,连续2至3次。一旦发现病害,就要及时摘除病叶,集中烧毁,以减少传染源,并喷洒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至300 倍液,每隔7至10天1次,直至病情被控制住为止。

怎样防治大豆花叶病


黑龙江省绥化市是大豆主产区,常年种植大豆面积近30万公顷。近年来.大豆花叶病的发生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大部分地块均有发生,田间发病株率一般在4.8%左右,严重的达20%以上,大豆籽粒的褐(黑)斑粒率在10%以上,致使大豆产量下降,品质降低。我们采用精选种子、结合产趟及时拔除病株、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虫剂防治蚜虫、药剂预防等综合配套技术措施,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在90%以上。
一、发病原因
1、种子带毒 病原物为花叶病毒,病毒颗粒为线状。大豆花叶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是带毒种子,带毒种子长出的植株,成为田间再侵染的毒源,并且大豆花叶病毒很容易接触传染。感染病毒病的大豆种子,褐(黑)斑粒多,种子褐(黑)斑粒率在10%左右。
2、蚜虫传播 大豆花叶病毒媒介昆虫主要是大豆蚜。温度高降雨少,大豆体液浓度高,营养丰富对蚜虫的繁殖有利。蚜虫数量越大和出现越早,早期病株越多,花叶病发生越重。近几年大豆蚜虫的发生量较大,为大豆花叶病毒的发生提供了传播媒介,2000~2003年蚜虫的发生量为每百株大豆有蚜虫近万头,有蚜株率在90%以上。
二、发病症状
1、大豆花叶病的病叶症状 在叶片上呈典型的花叶症状,一般在嫩叶上花叶症状明显,而在老叶上则常不明显。常见的花叶症状有三种:一是重花叶型,病叶呈黄绿相间的斑驳,皱缩严重,叶脉褐色弯曲,叶肉呈泡状突起,暗绿色,整个叶片的叶缘向后卷曲,后期叶脉坏死,植株矮化。二是皱缩花叶型,病叶呈黄绿相间的花叶而皱缩,叶片沿叶脉呈泡状突起,叶缘向下卷曲常使叶片皱缩呈歪扭的不正型,植株矮化,结荚少。三是轻花叶型,叶片生长基本正常,肉眼观察有轻微淡黄色斑驳,摘下病叶透过日光见有黄绿相问的斑驳。一般抗病品种或后期感病植株多表现此症状。
2、大豆苗期症状 一般是在真叶上出现明脉现象,不久变为花叶状,病株节间缩短,植株矮化。种子带毒植株矮化较重,而后期由蚜虫传毒感病的植株则矮化现象不明显。
3、大豆籽粒上病斑症状 常从脐部开始出现放射状或不规则形的褐色或黑色斑纹,斑纹的有无和轻重与感病时期有关,带毒种子长出的病株所结的种子斑纹明显,种子传播带毒率高,后期由蚜虫传毒而感病的植株,特别是开花以后感病的植株,种子上的斑纹常不明显。但种子带毒与否并不完全决定于斑纹的有无,无斑纹的种子并不一定不带毒。
三、防治措施
1、精选大豆种子 播种前要严格筛选种子,人工仔细挑选出感病的大豆粒,清除褐(黑)斑粒,尽量减少初侵染源。
2、治蚜防病 大豆花叶病的发生流行与蚜虫的发生数量和高蜂出现的早晚关系密切,因此做好虫情调查和预测,及时喷药灭蚜,将蚜虫消灭在点、片阶段,是防治大豆花叶病的关键。
防治蚜虫的药剂有:每公顷用10%吡虫啉(大功臣、一遍净、扑虱蚜、虱蚜净等)可湿性粉剂300~450克、3%莫比朗乳油450毫升,对水450公斤喷雾;或每公顷用2.5%绿色功夫乳油600毫升、20%辉丰快克乳油300~450毫升,对水450公斤均匀喷雾。
3、药剂防病 在大豆苗期,结合铲趟及时拔除病株。同时,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开始喷药防治病毒病,每公顷用2%菌克毒克水剂1.7~2.25公斤,对水450公斤喷雾,做到均匀喷雾,无漏喷,连续施药2次,每次间隔7~10天;或每公顷用20%毒A可湿性粉剂900克,对水450公斤喷雾,均匀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3次。另外,在7~8月份,还可以结合治蚜虫喷施防治病毒病的药剂。

小苍兰花叶病毒病的防治方法(精选)


放眼望去,漫山遍野,山花烂漫,花团锦簇,红的如火,粉的如霞,真是美不胜收。从古至今有大量赞美花的诗句、文章,赏花的更深境界则是种植花卉。要侍弄好花草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如何解决种花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呢?考虑到您的需要,花卉网小编特地编辑了“小苍兰花叶病毒病的防治方法(精选)”,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小苍兰花叶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1.及时喷洒46%的乐果或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至2000倍液、80%的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50%的马拉硫磷1500倍液等农药或用40%氧化乐果1500倍液或2.5%氯氰菊酯3000倍液及时喷洒,杀灭蚜虫等传毒昆虫,防止病毒传染到健康的植株上。

2.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销毁。

3.重新选购健康无病毒种球栽种,或注意挑选未感染病斑点植株产生的子球留种,并重新更换新鲜不带病毒的培养土栽种。

4.种子一般不带病毒,其结出的种子经过消毒,可用于播种繁殖、培育开花的种球。

5.对操作工具,包括剪子、铲子还有操作者的手,用3%-5%的磷酸三钠或热肥皂水消毒。

6.发病初期用0.5%的抗毒剂1号水剂300倍液,5%的菌毒清水剂400-500倍液、1.5%的植物灵乳剂700倍液、0.2%的高锰酸液等喷雾,每隔7天至10天喷一次,连续2-3次,亦有一定的效果。

小麦梭条斑花叶病的防治


小麦梭条斑花叶病又叫小麦黄花叶病,属土传性病害,染病地块一般减产5%~10%,重者减产20%以上。
一、发生特点及症状表现
1.发生特点。该病发生时间集中在苗期及来年小麦返青后,发病盛期在2月下旬至3月上中旬,低洼地发病较重,特别是春季浇水时遇到低温,小麦抗性减弱,更利于病菌活动。
2.症状表现。小麦被侵染后,苗期新生的叶片就出现退绿或扭曲现象;来年发病后,先从心叶叶尖或下一片叶中部开始退绿扭曲,在病株嫩叶上出现淡绿色至橙黄色斑或梭形斑,不久变成黄色或淡绿色不连续的短条状,逐渐扩大成黄绿相间的斑驳或不规则条纹。叶脉最初呈绿色,后全叶变黄,穗短小,有的穗轴弯曲,形成畸形穗;病株株型松散矮小,子粒不饱满,千粒重降低。
二、防治措施
该病以预防为主,重点采用农业措施,结合药物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松散型品种易感病,所以应选直立紧凑型品种。
2.适期迟播,减轻发病。适期迟播不仅避开了冬前病毒侵染的时期,还能避免麦苗冬前生长过旺,春季遭受冻害,植株抵抗力下降,加重病害的发生。重病区应提倡适期迟播。
3.轮作换茬,减少菌源累积。该病只侵染小麦,对油菜等作物不侵染,因此建议发病重的田块应尽可能改种油菜等作物。
4.中耕除草,增强小麦抗性。小麦返青后,及时中耕除草,以提高地温,改善土壤透气性,促进根系生长。
5.药物防治。轻病田,返青期结合中耕增施速效氮肥,或用5%菌毒清500倍+稀土1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病害的发生,挽回部分损失。

肿节石斛的养殖方法


一、养护方法

1、温度:在二十至二十八度之间比较合适。太热的环境不适合它,尤其是它处于幼苗期的时候,对温度是最敏感的,此时一定不能让它处在太热的环境中。另外它的耐寒能力也不好,越冬的温度需在八至十度才可以。

2、光照:它是一种不太喜日照的植物,野生的肿节石斛一般会分布在潮湿并且阴凉的地方。所以,任何季节都不能有强光,尤其是到了夏季日照很强的时候。可提供一定的散光,不过日照时间不用太长。

3、浇水:刚栽种后,可采用喷水的方式补充水分。之后可正常加水,成长旺盛的时候每天浇一次,很热的夏季还需每天两次。冬季它会处于休眠期,此时则需控水。

4、施肥:一般来说用的是各类叶面肥,一周或者十天喷洒一次。另外,根外追肥也需同时进行。

二、养殖技巧

1、繁殖:可用扦插法,可与换盆的步骤一同进行。选用肉质的的茎作为材料,切成若干个小段,每个部分上至少要带有两至三个节。可先用草木灰等处理一下,然后再栽种。之后放在半阴的、潮湿的地方。等经过一两个月之后,就能长出新的芽了。

2、修剪:对于各类品种的石斛来说,郁闭度最好再百分之六十左右。所以,需经常对复生的部位进行修剪,避免过于荫蔽。一般来说,是在春季进行比较合适,将生病的、以及弱小的茎都剪掉。

三、问题诊疗

1、病害:常见的有“黑斑病”,这种病对嫩叶的危害是最大的,可用波尔多液防治。还有就是“炭疽病”,可用多菌灵防治。

2、虫害:常见的两种害虫就是“非盾蚧”以及“蜗牛”了,一年内可能多次发生。前者可用乐果乳油防治,后者则可用生石灰防治。

四、其他问题

1、毒性:它并没有毒。

2、花语:肿节石斛也有花语,它的花语是“秉性刚强”,“忠厚可亲”,寓意比较好。

美人蕉花叶病的症状及防治


美人蕉(学名:Canna indica L.):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1.5米,全株绿色无毛,被蜡质白粉。具块状根茎。地上枝丛生。单叶互生;具鞘状的叶柄;总状花序疏花;略超出于叶片之上;花红色,单生;苞片卵形,绿色,长约1.2厘米;萼片3,披针形,长约1厘米,绿色而有时染红;花冠管长不及1厘米,花冠裂片披针形,长3-3.5厘米,绿色或红色;外轮退化雄蕊3-2枚,鲜红色,其中2枚倒披针形,长3.5-4 厘米,宽5-7毫米,另一枚如存在则特别小,长1.5厘米,宽仅1毫米;唇瓣披针形,长3厘米,弯曲;发育雄蕊长2.5厘米,花药室长6毫米;花柱扁平,长3厘米,一半和发育雄蕊的花丝连合。病原引起美人蕉花叶病的病原是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mosaicvirus,CMV),病毒粒体为20面体,直径28-30nm;汁液的致死温度约70摄氏度;稀释终点为10-4;体外保毒期在20摄氏度以下3-6天。另外,我国有关部门还从花叶病病株内分离出美人蕉矮化类病毒(Cannadwarfviriod),初步鉴定为黄化类型症状的病原物。传染途径美人蕉上带毒母株是病毒的重要来源,分株繁殖是重要的扩散途径。田间的传播是通过蚜虫。蚜虫在病株上取食1分钟就可带毒,在健株上取食1分钟,即可将病毒传上。病毒在虫体内的有效时间不超过4小时。病、健株间的接触,田间操作,也可传毒。发病规律美人蕉花叶病发生极为普遍,由于采用营养分根繁殖,使病毒代代相传,逐年加重。黄瓜花叶病毒和美人焦花叶病毒传播的途径主要是蚜虫和汁液接触传染,特别是棉蚜、玉米蚜等作非持久性传毒。易于汁液接种,如采用摩擦接种法,可在心叶烟、三生烟、黄瓜、昆诺阿藜、曼陀罗、苋色藜、千日红、豇豆和蚕豆等植物上产生病毒病症状。美人蕉不同品种间抗病性有一定差异。普通美人蕉、大花美人蕉、粉叶美人蕉发病严重,红花美人蕉抗病力强。防治方法①淘汰有毒的块茎,不用带毒的根茎作繁殖材料,秋天挖取块茎时,把地上部分表现花叶症状的弃去。由于美人蕉是分根繁殖,易使病毒年年相传,所以在繁殖时,宜选用无病毒的母株作为繁殖材料。发现病株立即拔除销毁,以减少浸染源。②该病是由蚜虫传播,使用杀虫剂防治蚜虫,减少传病媒介。用40%氧化乐果2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20%味衣、70%丙蚜松各1000倍液喷施。用西维因、马拉松等农药防治传毒蚜虫;CMV有很多毒源植物,应及时清除。

相信《梅花叶肿病的防治方法》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鲜之花网”是您了解花卉,学习养花技巧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xzh52.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松枝梅花卉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