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花,春天是百花齐放的季节,那姹紫嫣红的花儿总是笑得比太阳还灿烂。没有人不喜欢花的,有赏花则相应有种花,种花的乐趣更不一般。很多同道中人都会交流花卉的种植经验,你能看到这篇文章,说明你也在关心这方面的情况,以下是鲜之花网小编收集整理的“鸢尾芽裂病的防治方法”,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症状在生长过程中,花芽枯萎,然后花苞顶端变黄,花芽腐烂死亡。
病因由光照不足、湿度过高、成长规律被打乱引起的,总是在冬季发生。也可能由于种植过密,或者霜冻引起的温度骤降。球根受镰孢菌轻度侵染,生根少,温度低,蒸腾作用不够,都能引起芽裂的发生。
防治方法
1、种植前挑选球茎,在种植期内对种植地点进行处理(种植间距及光照)。
2、冬季不用小球茎种植。
3、光照要充分,北半球最好在温室内种植鸢尾。因为鸢尾需要充足的光照才开好花。
4、水分供应要充足,尤其是对根系。
5、阴天要降低温室温度,特别是在茎生长时以便减缓生长速度。生长过快要大量的营养。易导致芽裂,特别在高温的情况下,通过加热适当通风,保持作物充满活力。
6、避免温度骤变,因为此种情况下植物的蒸腾作用加快,植株生长不平衡,会导致芽裂的突然增多。
7、预防霜冻。

Xzh52.COM延伸阅读

桑树芽枯病的识别与防治


隆阳区局部蚕区桑园发生了桑芽枯病,该病是桑树枝干性真菌病害,主要危害冬芽,往往导致枝条、甚至主干的干枯,对树型养成影响很大。

1.识别

桑芽枯病多发生在枝条上的冬芽附近,围绕冬芽出现暗褐色、油渍状、菱形或椭圆形的病斑,病斑的树皮干皱,病斑上出现橙红色小颗粒,围绕冬芽作环状排列,致使冬芽不能萌发。如病情继续发展,多个病斑互相连接围绕枝条一周时,病斑以上枝条枯死。

2.发病条件和传播规律

桑芽枯病的病菌以菌丝在枝条内越冬,菌丝生长适温为20-25℃,早春开始形成分生孢子座,3-4月间突破外皮露在外面,产生分生孢子借助风雨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夏季产生子囊壳,8-10月份子囊孢子成熟后释放出来,从桑枝伤口侵入并以菌丝状态越冬。该病易发生在秋季采叶过度、偏施氮肥的桑园,在桑树受冻、地势低洼、桑树密度大或套种密集、虫害发生多的桑树抵抗力差而易于发病流行。在相同条件下,幼龄桑树比壮龄桑树容易发病。

3.防治措施

(1) 秋冬季防治

晚秋时对树体喷施50%甲基托布津500-1000倍液。冬季桑树休眠后及时清园,修剪桑树后用波美4°-5°石硫合剂液喷枝干。

(2)早春药物防治

春季对发病桑园全面采用1%的硫酸铜液喷洒防治1次,7天后剪去病枝,再施第2次。防止再次浸染,减轻春季病情的发展。

(3)剪除发病枝

桑株轻微感病的从发病部位下方6厘米处剪去病枝,对发病较重的桑树齐地剪去树干。发病桑园必须春伐,不留封梢条。桑剪的剪口用1%的硫酸铜溶液消毒。剪除的带病枝干及时收集烧毁,不得遗留在桑园。

(4)加强桑园管理

桑园施肥要氮磷钾肥配合施用,适当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避免偏施、过施氮化肥,提倡施用桑树专用肥。秋肥不可施用过晚,以免造成秋后徒长而降低抗寒能力。加强病虫害防治,减少桑树伤口,避免病原入侵。合理采叶,防止撕裂桑芽桑皮,晚秋蚕结束时枝条上留叶5-8片,以便继续光合作用,积累营养,使桑树枝条充实,增强抗冻害和抗病力。

防治鸢尾细菌性叶斑病


识别要点:鸢尾细菌性叶斑病主要危害叶片。病叶尖端或叶缘及叶片的伤口部位形成水渍状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后与叶脉平行扩展成纺锤形细长病斑,伴有黄色晕圈,严重时叶片枯死。

发生特点:病原为细菌。病菌在病残体和球茎中越冬,翌年经雨水飞溅到植物叶片,由水孔、气孔和伤口浸入。雨水充足、植株生长茂盛、遇强风植株叶片伤口较多、空气湿度大等条件下均适合该病发生。

 防治方法:

(1)清除病残体,注意通风透光。

(2)育苗床和盆钵土用25%敌磺钠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或灌根,同时所用有机肥也需消毒。

(3)发病前,用200单位农用链霉素粉剂1000倍液、30%琥胶肥酸酮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雾。

番茄芽枯病怎么防治?养花小技巧


“ 花朵是纷繁的。春雨把它浇灌,春风催它绽开。他们是美的使者,春的精灵。”不管是有无生活情趣,花都在那里,有赏花则相应有种花,种花的乐趣更不一般。掌握一定的技巧对种植花植花草很有帮助,你能看到这篇文章,说明你也在关心这方面的情况,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番茄芽枯病怎么防治?养花小技巧”,仅供您在种植花草参考。

番茄芽枯病怎么防治?

番茄芽枯病防治措施

合理轮作。选用无病土育苗。

根结线虫多分布在3~9厘米表土层,深翻可减少为害。

在播种或定植时,穴施10%粒满库颗粒剂,每亩5公斤,或5%粒满库颗粒剂,每亩10公斤;番茄生长期间发生线虫,应加强田间管理,彻底处理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与此同时,合理施肥或灌水以增强寄主抵抗力。

番茄芽枯病是高温引起的一种生理病害,多发生在夏秋连续阴天后突然放晴,引起生长点的枯死。由于生长点枯死,刺激侧枝多发,影响到主穗番茄的正常生长。

在防治上应当以预防为主。遇到这种天气要设法在放晴后使棚温低一些,避免出现灼伤。有遮阳网的,可以用遮阳网。如果番茄棚室的土壤干旱,可以溜一小水。再就是要给番茄整一次枝,在顶部重新培养起一个强壮的侧枝,逐渐地就可以恢复正常。

鸢尾花叶病的病状防治方法养花小技巧


“许多错落有致的花儿,红的、紫的、粉的、绿的、黄的、白的,各种颜色交杂摘一起,五彩缤纷!”喜欢花的人在生活中不乏痴迷者,种花养花的乐趣一般人难以探知!不学习不摸索则很难侍弄好花草,怎么才能又好又快地种植好花卉呢?爱花卉网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鸢尾花叶病的病状防治方法养花小技巧”,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鸢尾花叶病症状

叶上发生明显的花叶,在褪色的中央形成褐色坏死斑点或坏死条斑,茎、叶上发生明显花叶,花上也生斑纹。

鸢尾花叶病病原

芜菁花叶病毒、菜豆黄斑花叶病毒

鸢尾花叶病传染途径

豆科植物的病株为传染源。病株的球根也可继代染。蚜虫为传毒媒介。

鸢尾花叶病防治方法

1、栽培健康的种球。

2、防治周边豆科植物上的蚜虫。可以使用氧化乐果、毒死蜱等及时防治传毒害虫。

这些就是整理的一些鸢尾花叶病的病状和防治方法了,大家学会了吗?鸢尾花叶病是鸢尾危害较为严重的一种病害了,会严重影响鸢尾的生长和观赏价值,我们一旦发现,要尽早的进行防治哦。想要查看更多的病虫害防治知识的话,请继续关注火爆农资招商网(3456.TV)。

1、栽培健康的种球。

2、防治周边豆科植物上的蚜虫。

鸢尾软腐病


症状及特征

病原细菌自根部侵入,可向上蔓延至茎部,向下扩展到更深的根部,常使鳞茎或块状茎感病。发病初期,根茎部发生水渍状软腐,继而使整个球根变成灰褐色糊状腐烂,并有恶臭。上部叶片发生萎蔫并枯死。叶片刚刚受害时出现水渍状褐色条纹,随着病害的发展,病叶变黄干枯,向下蔓延使球根溃烂。病叶容易从地下茎上脱落。种植前球根发病时,出现如冻伤的水渍状斑点,下部变成茶褐色并发出恶臭,具污白色粘液。染病症状较轻的球根种植后叶先端出现水渍状褐色病斑,停止展叶,不久后全叶变黄枯死,整个球根腐烂。病部发出的恶臭味和污灰色不洁粘稠物是识别该病的重要特征。

病原及发病原因

鸢尾软腐病是由欧文氏杆菌属欧文氏软腐细菌和假单孢杆菌属的一些细菌引起的病害。病原细菌寄生范围广,腐生力强,可以常年生存在带有染病植物残体的土壤中,特别是那些未经消毒杀菌处理的堆肥中更多,还能借助水流、昆虫、病叶和健康叶之间的接触摩擦或通过操作工具,进行传播。细菌主要从伤口侵入。高温高湿,植株机械伤或虫咬较多,土壤湿度大,栽植过密和苗圃地连作等条件下,发病严重,其中湿度大是最主要的发病原因。4至8月,当到达病菌发育的适宜温度27℃至30℃时,如果通风不良,地块低洼或排水不畅,土壤又较粘重,此病发生很快。如果在生产、加工、贮藏前未进行彻底消毒杀菌,也容易感染此病。

综合防治措施

1.在引进购买或销售种球、种根时,严格履行检疫手续,做到既不引祸入境,也不染灾他人。

2.对种球、种根、鳞茎等使用每毫升含农用链霉素350至700 单位的溶液浸30至40分钟消毒杀菌。播种和盆栽的培养土,用0.3%的福美双或0.2%的西力生拌5倍细土杀菌。生产用具用0.1%至0.5%高锰酸钾或5%石炭酸进行消毒。

3.加强栽培管理。一是避免连作;二是栽植环境要通风透光,保持清洁卫生;三是合理浇水与施肥,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四是不用污水、生肥浇灌;五是每周或隔周对茎、叶用波尔多液喷一次;六是发现染病植株后,随时将病部除去,伤口用多菌灵消毒,病害严重者及时拔掉并烧毁,并将周围土壤挖出进行处理,以免造成传染。

4.药物防治。发病初期,喷洒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或用大蒜水(将大蒜捣碎浸水取其滤液)喷洒叶面、涂抹病斑及根部浇灌等。也可将农用链霉素注射根茎部。发病较严重时,先剪除病叶,剥去根、茎上腐烂部分,将植株剩下的根、茎浸泡在50%克菌丹500倍液,或50%退菌特1000倍液内5分钟,用清水冲洗干净,将根朝上放在阳光下晒30分钟,然后阴干4至5天,再种于素沙内放阴凉处缓苗,待长出新根,发生新芽后,重新栽植在消毒过的培养土中或地内。

鸢尾种球腐烂病


它严重危害种球,地表看不出来或很晚才能显现。而地下根系生长很少或根本不生根。受害轻的植株低矮而呈弯曲状(见镰刀菌病)。由根冠发病,组织变黑或蓝褐色,被覆孢子团。与受镰刀菌侵染不同,感染根腐病的植株不向内收缩,所以健康的植株与感病植株外观上不易分辨。
此病不易传播,不会长期污染土壤。

病因

疣孢青霉的孢子通过侵染球根的微小伤口而使植株染病。而易受伤处恰是生根的根冠。这就是为什么这种病通常在长途运输和拖延种植后发生。此外,土壤过干也会引起植株发病。

防治

- 空气湿度小于70%,贮藏时保持空气流通。
- 种植前对球根进行处理(见本章“球根处理”)。
- 收获后的种球提早种植在潮湿的土壤中,提高生根率。

鸢尾灰霉病的防治


受葡萄孢属侵染的植株整个或局部可见斑块。植株生长受阻,鞘叶受湿腐影响,从地面部分起向上被覆着灰色的孢子网。结果,叶尖虽不黄,但植株仍倒伏。
受病的种球潮湿,开始腐烂、变褐,但无异味。当去除表皮后,球根顶部可见灰色织物伴有黑色菌丝块。根部和基盘未受侵染。除了受损叶或干叶外,叶片一般不受危害,在潮湿环境下,无规则斑点会在花朵上出现。

病因

灰色葡萄孢属真菌引发灰霉病,通常在潮湿环境下发病。真菌还危害许多作物和植物。

防治

- 避免叶片受损。
- 新芽长于5厘米的球根不再种植,特别不能使用地膜。这样避免阳光灼伤。
- 球根种植不要过密,在生长期内保持土壤无杂草。
- 温室中相对湿度保持80%左右,如必要,可打开风机并加热,保持植株干燥。
- 上午浇水以保证植株干燥。
- 叶面受损后,根据需要喷洒杀菌剂。

香石竹芽腐病


[症状]

芽部受害后通常从内部腐烂,鳞片亦变为褐色,花稍微开放或完全不能开放。病情严重时植株生长停止。

[病原]

梨孢镰刀菌[Fusarium poae (Peck) Wollenw.]属半知菌亚门。菌株白色、黄色或红褐色,大型分生孢子数量少,弯镰刀形。小型分生孢子很多、卵形、梨形,厚垣孢子间生、单生或成对,结节状或成串。此菌大多数和螨共生,螨常带病菌侵入芽内,利用病菌造成的腐烂物质作为营养。

[防治方法]

1、 栽植抗病品种。试验证明,白石竹最易感染芽腐病,黄色或红而带白条的品种则感病较轻,淡红的品种感病更轻,红石竹品种对于芽腐病有相当的抗病能力。

2、 发现病芽随时切除,烧毁。

3、 不要栽植过密,要注意通风透光,创造凉爽的环境条件。

4、 喷施高效杀螨药剂(如克螨特、三氯杀螨醇等),杀灭螨类。

白粉病的防治方法


受害植物:大叶黄杨、紫薇、狭叶十大功劳、月季等

狭叶十大功劳白粉病的症状为叶片表面覆盖白色的粉状物,覆盖率最高可达100%。如狭叶十大功劳的嫩叶被此病害感染,叶片会发生卷曲现象。整株被此病害严重危害,则生长势减弱,新叶很难萌发。狭叶十大功劳白粉病终年可发生危害,病害迅速发展期为3—6月份,至8月份左右达到高峰期。

防治方法:

1、勿过密种植,在不影响景观的前提下,剪掉发病严重的枝叶,可减少侵染源;

2、注意在发病初期及时喷药,如狭叶十大功劳白粉病严重后再施药,即使白粉病消除,叶片也会留下黑斑,影响观赏;

3、防治药剂3%多氧清600倍液、47%美克2500—3500倍液均匀喷雾。

杜鹃黄化病的防治方法


杜鹃黄化病的防治方法---杜鹃黄化病属生理性病害,必须进行仔细观察,确定病情,对症下药。 一、缺铁⒈土壤缺铁:土壤缺铁造成黄化病的现象经常出现,可用硫酸亚粉末均匀撒入盆土表面,直径30厘米盆可用1.5克,然后喷大水使溶解水中,也可溶于水中浇灌,浓度为0.1%,或加硫酸锌、硼砂等也可,直至恢复。⒉土壤或水偏碱,严重影响根系对氮和铁的吸收,叶片自下而上逐渐黄化脱落,应首先用食醋中和水的碱性,使馆pH值降至5--6间,再行浇灌。 二、选好栽培土宜用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值质的酸性沙质壤土,可选用腐叶土7份、园土1份、砂土2份、混匀配制,并加少量(每盆约50克)麻酱渣、骨粉等作为栽培土;在栽培管理过程中,要干而不裂,潮而不湿,才能促进新根的萌发。 三、注意防肥害杜鹃根细如丝,对肥料浓度反应极为灵敏,过浓全出现黄化、脱落,甚至枯死现象,尤其一旦得黄化病,应立即停止施肥;要在新生绿枝木质化后方可施肥,否则仍有可能再次黄化。 四、要舍得摘除花蕾患黄化病的植株,即使花蕾成熟也是开不好花的,但因开花要大量消耗养分,影响病株复原,故应及早将所有花蕾不论大小,一律摘除。 五、光照必须适宜夏秋强光高温季节须遮阳,晚秋、冬春要适当增加光照。
总之,杜鹃花一旦得黄化病后,应耐心改善养护条件,精心护理,可使病株再现生机。

喜欢《鸢尾芽裂病的防治方法》一文吗?“鲜之花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花卉行业相关的知识,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盆栽鲜花卉芽虫的防治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