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天是什么颜色的?啊!春天--春天是彩色,金黄的水仙花,娇黄的迎春花,火红的太阳,粉红的桃花,青山绿水,蓝天大海……”想信你在阅读的过程中随处可见有关花的句子,花它可以让我们的心情顿时高兴起来!要侍弄好花草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种植达人有哪些经验和技巧呢?鲜之花网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日本小叶常春藤组织培养”,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日本小叶常春藤为常春藤属中耐寒性较强的品种,植株生长健壮,茎叶浓绿,节间短粗,组织充实,露地越冬性能良好,在笔者所在的扬州地区已经受了-10℃至-15℃的低温考验。霜后茎叶略披红晕,为不可多得的冬绿型垂直绿化材料,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采用茎节、叶片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无性系快繁,可有效解决生产应用过程中种源稀少、养殖速率低的矛盾。

材料与方法

采用多年生日本小叶常春藤一年生茎枝的茎节和叶片为外植体。茎节外植体初代培养,材料截成厚0.5厘米的小段,叶片外植体切为0.4×0.5厘米的方块。培养温度25℃,光照强度2000lx,光照时间每天12小时。

技术及应用

茎节外植体带菌度较高,但组织发育充实,故以中等强度灭菌剂处理为好,即70%酒精0.5分钟+0.1%升汞10分钟,污染率为29.2%。若将0.1%升汞处理时间增加至15分钟,虽污染率下降至12.5%,但杀伤率将上升,总体存活率反而会下降,故不宜采用。茎尖外植体因其组织幼嫩,试验中虽使用最低强度5%的次氯酸钠处理15分钟,褐变死亡率仍高达72.9%;再降低灭菌强度,虽死亡率可以下降,但污染率又上升,在实际操作中较难掌握,故外植体的选用以茎节为宜。

初代培养效应与取材时期密切相关。4月初正值露地栽培植株萌芽期,接种后外植体萌发率最高,达82.4%;5月上旬取用的为当年萌生新梢,材料带菌度低,故接种后污染率最低,为20.1%;7月底进入高温多湿的梅雨季节,外植体带菌度急剧上升,灭菌困难,材料污染率上升,高达89.4%。故日本小叶常春藤的茎节组织培养,外植体取用时间以4月初到5月上旬为宜。

组织培养中,生长素和细胞激动素的添加,均以低浓度为宜。初代培养基以6-BA1.0毫克/升-1+2.4-D0.1毫克/升-1为好,诱芽率可达90.5%,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诱芽生长量达1.2厘米,呈极显著变异水平。继代增殖培养,在6-BA1毫克/升-1水平,生长素配比量仍以低水平为宜,生长素类别以NAA优于2.4-D,试验范围内以MS+6-BA1.0毫克/升-1+NAA0.01毫克/升-1的增殖系数为高。

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培养,接种3天叶片卷曲增厚。这不仅和6-BA/NAA相对比值有关(1∶3>1∶2>1∶1),且和其绝对用量水平紧密相关,综合试验结果以MS+6-BA1.0毫克/升-1+NAA3.0毫克/升-1时最高,达82.4%。

茎节培养过程中,经多次继代养殖,发现有皱叶性状变异的个体出现。同样的性状变异,在其他常春藤物种中有选育成新品种的应用范例,若能将变异性状加以分离、固定,并扩大养殖,在提高其观赏特性上具良好的应用前景,不失为一条途径。若能将组织培养技术和辐照诱变等育种手段相结合,则对常春藤育种研究有很大帮助。推荐阅读:红花继木的组培技术根雕—狂飙中华奇石神仙舞曲

xZh52.CoM展读推荐

花卉的组织培养


花卉繁殖,可分有性繁殖(种子繁殖)和无性繁殖(营养器官繁殖),而近来有不少种花卉已采用组织培养手段,这是一种新的常规繁殖方法。

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繁殖是一项先进技术,可用极少量的繁殖材料,繁殖大量的植株,并可得到去病毒的壮苗,这在某些花卉的商品生产中已成为极有效的繁殖手段。

组织培养早在20世纪初即已开始,已有80多年的历史。近年发展很快,并广泛用于花卉登殖,现在由琼脂培养转向液体培养,即用发酵罐深层培养,形成微繁殖工业。目前又在研究人造种子,把用微繁殖技术形成的不定胚和芽条用球形胶囊包裹起来,形成人造种子。这种人造种子能在适宜条件下,生长发育成植物体。但这项技术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行研究。

1.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1)培养基成分

培养基的成分主要包括无机盐类(分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有机物质(即维生素等)、车长调节物质以及碳源等四大类:

①无机盐类:植物所需的十大元素,除碳、氢、氧由水和空气中供给外,其他氮、磷、焊、硫、钙、镁、铁等七种均需加到培养基中;微量元素有硼、锰、锌、钥、钻、碘、铜等。

②有机物质:主要是维生素和氨基酸,如民和民以及烟酸等。

③生长调节质:主要有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两类。目前用得较多的细胞分裂素有:激动素、玉米素乃及异戊烯基腺嘌吟等,能促进芽的分化;生长素有吲跺乙酸、吲哚丁酸、萘乙酸,能促进生长。

④碳源:因组织培养时植物体处于他养情况下,故必须有能源供给,主要是蔗糖。

(2)培养基的种类

培养基的种类很多,采用哪一种培养基,对于培养是否成功有很大的关系,在1950~19舰年初常采用White培养基,但后来有很多新的培养基,其中Ms是Murashige和skoog1962; ER是Erikssonl965; B5是Gambor等1968; SH是shenk和Hildebrandt l972; HE是Heller1953提出来的,见表1表2。

这些培养基中MS培养基应用最广泛。ER培养基与MS培养基相似。B5培养基在愈伤组织和悬浮培养方面做了不少试验,对有些植物很适合,SH培养基与B5相似。HE培养基为欧洲许多实验室所用,但矿物盐浓度稍低,应用范围不太广。在花卉组织培养中用MS培养基最多。

(3)引培养条件

培养条件,按培养对象的种类不同而有所不同,温度条件一般在23~26℃左右的恒温条件下。光照条件对器官形成有作用,一般范围是1000~3000勒克司,每日12~16小时,高于3000勒克司有强烈抑制作用。培养室要求清洁卫生,减少污染。

2.花卉组织培养的途径

在花卉组织培养实践中,用植物的组织或细胞培养成植株,也就是试管培养,可以通过三条途径。

(1)通过器官发生

通过由培养的组织,产生芽及根,器官发生由于培养材料的不同又可分为两方面:一是培养花卉植物的茎尖产生大量芽,再将芽分离转移培养成植株;二是培养花卉植物器官外植体产生不定芽,发育成植株。

(2)通过煎伤组织分化成株

将花卉植物体的一小片组织培养成愈伤组织,再诱导分化成芽和根,成为完整植株。

(3)通过胚状体发主

由培养的植株产生愈伤组织,再通过悬浮培养,或直接产生大量的胚状体,再发育成完整植株。

3.花卉组织墙养的操作方法

花卉组织培养的操作可分为培养基配制、消毒灭菌、接种、培养等几方面。

(1)培养墓配制

选定培养基以后,需把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物都配成母液,扩大倍数为稀释液,贮存备用。使用时,根据所需配制的量,在稀释液中加一些肌醇、水解酪蛋白、蔗糖等,再加铁盐(需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Na2一EDTA)加硫酸亚铁配制成螫合铁)成营养液,然后吸取需用量,加入培养基中,再测其酸碱度(一般pH值在5.5~6.5之间即可),最后加琼脂煮沸后分装入三角瓶或试管中,封口待用。

(2)消毒灭菌

消毒灭菌非常重要,关系到组织培养的成败。污染的途径是器皿、用具、材料的带菌,以及接种室的空气、墙壁、地板等的不清洁,故必须针对所提及的几方面,进行严密的消毒灭菌。

①培养基消毒:将配制分装好培养基的三角瓶或其他容器放入高压灭菌锅中,在15磅/英寸2的压力下,经20分钟高压灭菌即可。

②器皿与用具的消毒:接种用具及玻璃器皿、洗涤材料用的无菌水,用牛皮纸包好后和培养基一起放在高压灭菌锅中消毒灭菌。

③接种室消毒:接种室的地面及墙壁,在接种前后均要用1 :50的新洁尔敏湿性消毒,每次接种前还要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30~60分钟,并用70%的酒精,在室内喷雾,以净化空气,最后是超净台台面消毒,可用新洁尔敏擦袜及70%酒精消毒。

④材料处理及消毒:花卉组织培养取嫩茎、花托、叶柄、叶片均可,取得材料后,需先清理,去掉多余部分,然后冲洗、洗涤剂洗涤、漂清后放入接种室或超净台上,用70%的酒精浸泡半分钟,进行表面消毒,再在10%的漂粉溶液中消毒10分钟左右,取出后用无菌水冲洗4~5次,即可接种。一般材料的选择以幼嫩部分为好。草花用嫩茎、花托为好;球根花卉用茎顶、鳞茎盘、鳞叶等为好。

(3)接种

接种用的钳子、解剖刀、接种针等均需在火焰上消毒后用,用后再消毒。将消毒好的材料置于培养皿中,用解剖刀切去其边缘,再切成小块接种在培养基上,使组织块与培养基密合,不得将材料陷于培养基中,接好后随即将瓶口封好待培养。

(4)培养

接种完毕后即可置于培养室,在恒温、加光条件下进行培养,培养一段时间后,根据情况将材料从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转到分化培养基(也有只用一种培养基就可直接诱导分化成绿苗的),最后转移到生根培养基上。

(5)试管苗移栽

试管苗发根后,必须随即转移到栽培基质中去,这种基质可以用培养土、蛭石、珍珠岩等配成。将试管苗从瓶中耿出,洗去残存的培养基,移植到准备好的基质中去,随即用细喷壶喷水后加玻璃或塑料罩,3~4日内不必浇水,以后浇些清水,1周后见苗已挺直,可去罩浇培养液(过去所用培养基的大量及微量元素减半配成),以利生长,2~4周后可进行常规栽培。

花卉组织培养技术



1、花卉组织培养的应用价值

花卉组织培养,就是分离花卉植物体的一部分,如茎类、茎段、叶、花、幼胚等,在无菌试管,并配合一定的营养、激素、温度、光照等条件,使其产生完整植株。由于其条件可以严格控制,生长迅速,1-2个月即为一个周期,因此在花卉植物的生产上有重要应用价值。

快速大量繁殖方面:对一些难繁殖的名贵品种花卉及一些短期内大量急需生产的花卉,应用很广。兰花、菊花、唐菖蒲等花卉利用腋芽增生,短期得到大量植株。非洲紫罗兰可通过叶片,水仙可通地鳞片,诱导产生不定芽,来达到大量繁殖的目的。

花卉育种方面:百合、鸢尾等许多花卉可以进行远缘杂交,由于生理代谢等方面的原因,常使杂种胚早期败育,因而得不到杂种植物。而在试管中进行胚培养,可使其顺利生长,得到远缘杂种。此外还可采用愈伤组织诱变、花粉培养等多种方法,来进行花卉育种。

培育无病毒苗方面:菊花、唐菖蒲、水仙、郁金香、大丽花等一大批花卉靠无性繁殖法繁殖,病毒逐代传递积累,危害日趋严重。而分离花卉植物0.1-0.5毫米大小的生长点,培养得到的基本上是无病毒苗。因此这一技术已在花卉无病毒苗的培育中广泛应用。

2、花卉组织培养对实验室及设备的要求

花卉组织培养是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培养花卉,是一种花卉现代工厂化生产新技术,所以其对实验室及设备有一定的要求。

实验室方面

①化学实验室:主要承担配制培养基的任务。要求具有各种化学药品试剂、各种玻璃器皿、称量天平等。

②洗涤室:主要进行玻璃器皿的洗涤,要求有自来水装置,同时有烘箱,以便洗后烘干。

③灭菌室:主要进行培养基和用具的消毒。要有高压灭菌锅,具有水源和电源。

④接种室:是花卉材料分离、消毒接种和转移的场所。要求密闭、清洁、整齐、装有紫外灯,能随时灭菌。有的也可用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代替。

⑤培养室:是花卉材料培养生长的地方。要求清洁,保温好,室温均匀一致,并有绝热、防火性能。

设备方面

①天平:供配制培养基时称量药品和激素用。大量元素用普通天平;微量元素和激素用分析天平。

② 酸度计:测定培养基的pH用。

③高压灭菌锅:是供培养基和器械用具灭菌用。

④烘箱:洗净的玻璃器皿干燥灭菌用。

⑤蒸馏水制造装置:得到纯净水供培养用。

⑥冰箱:供贮放母液和植物材料用。

⑦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为植物材料接种或转移的操作场所。

⑧空调机:控制室温用。

3、花卉组织培养对培养基的要求

培养基是花卉植物组织培养中十分重要的基质,目前应用的有好多种,但其主要成分大体相同,主要成分是水,其他还有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维生素、生长调节物质、蔗糖和琼脂等。

目前花卉组织培养中应用最多的为MS培养基。其组成是在配制1升(1000毫升)培养基时,加硝酸铵1.65克、硝酸钾1.9克、氯化钙0.44克、硫酸镁0.37克、磷酸二氢钾0.17克、碘化钾0.83毫克、硼酸5.2毫克、硫酸镁22.3毫克、硫酸锌3.6毫克、钼酸钠0.25毫克、硫酸铜0.025毫克、氯化钴0.025毫克、硫酸铁27.8毫克、蔗糖30克和琼脂7克。其他生长调节物质要根据花卉的种类和培养目的而确定。MS培养基中大量元素浓度过高,为此常采用1/2、1/4大量元素浓度作培养用,这样生长效果列好。

配制培养基前要准备好三角瓶、试管、烧杯、量筒、吸和等玻璃器皿,预先称好药品。配制时先将琼脂溶化,再加入在水中深解的各种营养元素和蔗糖,然后用氢氧化钠或盐酸调整培养基的pH,一般掌握在5.7左右。以后可分注到养瓶中,盖好瓶盖。培养基配好要经高压灭菌。冷却后放到培养室预培养3天,如没有杂菌污染,才可进行花卉材料的接种。

4、花卉组织培养的过程

花卉植物组织培养即无菌培养,也就是要求培养的材料不带有杂菌。从田间或温室等地切取花卉材料时,应选择健壮无病虫母株,取幼嫩、分生能力强的部位,以利生长。

取来的材料虽经选择,外部总还有不少杂菌。为此,接种前应进行表面灭菌。通常先用自来水冲洗十几分钟,有泥的应刷去。冲洗干净后,用70%的酒精浸泡10-15秒钟消毒。接着用无菌水(经高压灭菌的蒸馏水)冲洗两次,再用10%的漂白粉澄清液浸泡20分钟消毒,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4次。带有茸毛不易湿润消毒的材料可加些洗衣粉。上述操作皆应在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等无菌环境条件进行。经过表面灭菌的材料,用无菌滤纸将水吸掉。再用解剖刀切取所需部位,通常几毫米大小,培育无病毒苗则应在1毫米以下,然后用解剖针或枪式镊子将材料接种到培养瓶上培养。工具用完即应在95%酒精中蘸一下,或用火焰消毒法消毒,避免工具带菌造成交叉污染。操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事先洗净手,后再用酒精棉擦试一遍。

5、花卉组织培养材料的培养和移植

花卉材料接种后放到培养室培养。培养室是花卉材料培养生长的场所,一般几到十几平方米皆可。高度约2米左右,空间小,可节省控温能源。培养材料放在培养架上培养。培养架可有木材或金属制成,有4-5层,每层高40-50厘米,日光灯装在上方。架长1.2米左右,与40瓦日光灯长一致,宽80-90厘米。每一层可装两支日光灯,这样培养时的照度约为3000勒克斯。培养室的温度大多采取昼夜恒温培养,保持在25℃±2℃,也有采取昼夜变温培养的,夜晚温度可低些,这应根据花卉生长需

要而定。每天日光灯照明12-16小时。

花卉试管苗由于人工提供各方面优越条件,一般生长发育好,根系也多,可往往由于没掌握其特性,造成移栽时成活率不高。这是因为试管苗在瓶中湿度很高的条件下培养,人为提供蔗糖等碳源,花卉材料是处一起异养生活状态,可以说比温室生长的花卉还要娇嫩得多。而突然从瓶中移到土壤让其过自养生活,往往由于变化太剧烈而造成损伤甚至死亡。为此,花卉试管苗开始移出时,仍应罩上玻璃瓶,或盖上薄膜袋(上开几个小孔),1周后去掉。有喷雾条件则更理想。开始7-10天要遮荫,以后逐渐见阳光。移植基质以沙与蛭石各半为好,要排水、通风好,隔一天浇一次营养液。这样逐步锻炼,让其适应环境。2-3周后经驯化锻炼苗即可移至培养土中栽植。

玫瑰的组织培养


外植体选取从生长在田间或盆栽的优良品种植株上,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当年生枝条的茎尖和幼茎。取材最好在晴天正午,并且取用植株上部的幼茎。阴雨天或靠近地面的幼茎,表面污染较为严重,难于消毒。玫瑰除用茎尖和幼茎做外植体外,也可以用叶片、叶柄、根、茎、原生质体、胚、花药、子房、花萼和花托做外植体。

消毒灭菌及无菌苗的建立取玫瑰外植体,用5%~10%的次氯酸钠浸泡10~30min或用01%~02%的HgCl浸泡5~15min。用无菌水清洗7~10次后接种。也可先用75%的酒精浸泡20~30s再采用上述方法消毒。消毒灭菌完毕后,将幼茎切割成05~10cm长的至少带有一个节的切段,接种于培养基中。

花叶常春藤


常春藤亦名长春藤,别名洋爬山虎,为五加科、常春藤属常绿小型藤本花木。枝蔓细软而柔韧,节间长,茎节部多发气根,蔓梢部呈螺旋样生长,能攀缘在其他物体上。叶互生,具长柄,全缘或具掌状三至五浅裂。枝蔓生长分营养枝和花枝两样。花枝上的叶片呈卵形或菱形。花小,两性,伞房花序。果实小球形,黑色。同属植物有西洋常春藤、日本常春藤等,分布于亚洲、欧洲及北美洲。

花叶常春藤为常春藤中的变种。常见在一片叶上具墨绿、水绿、石青和乳白,底色暗含粉晕,颇具中国水墨画的神韵气概,变化多端,绚烂多彩,有上百个园艺品种,大部原产西欧。性喜气候温和及疏荫环境,特别适合家庭莳养,为室内优良观叶植物。适生温20℃至25℃,不耐严寒酷暑,对土壤要求不严,而以含腐殖质、疏松、肥沃、中性或微酸性沙质培养土最好,盆土应经常湿润,忌干旱。

花叶常春藤主要扦插或压条繁殖。宜在春秋季剪取1年生带有气根的健壮嫩枝,截成3个至4个茎节一段扦插育苗。老枝扦插成活率低,生长缓慢且多不具攀缘性。扦插基质可用草炭土或腐叶土与素面沙土或蛭石各半掺匀。插穗入土1/3,上罩薄膜保温保湿,约3周左右即可生根分栽。生长旺季可按常规压条,或剪取气生根旺盛的茎段,直接栽植土中即可成苗。家庭养花可在室温20℃以上时剪取1年生新嫩茎段用清水瓶泡生根,茎段下端入水1/3,每日宜换同室温水一次,约2周后生根即可栽植。

花叶常春藤叶色绚烂多彩,多作盆栽,或垂盆置于橱顶高架,或吊挂窗前、阳台檐口,或攀缘于花柱,都有很好的装饰和观赏效果。花叶常春藤对光照要求不严,只要有明亮的散射光,不过于荫蔽,可终年在室内生长。高温酷暑期应注意通风降温,喷水(雾)保持盆土及环境湿润,严寒冬季室温不可低于5℃,土壤腐殖质丰富无需经常施肥,在生长旺季看植株长势,可追施一两次微量复合化肥。室内经常保持通风,空气清新湿润,防避烟尘污染及介壳虫、红蜘蛛侵害。

常春藤的介绍


常春藤又叫常常青藤。常春藤是一种适合于美化家居的植物,是一种颇为流行的室内大型盆栽花木,尤其在较宽阔的客厅、书房、起居室内摆放,格调高雅、质朴,并带有南国情调。它形优美、规整、世界著名的新一代室内观叶植物。可以净化室内空气、吸收由家具及装修散发出的苯、甲醛等有害气体,为人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好处。要更深地了解常春藤,就要从以下几个角度看:1、品种繁多。常春藤的品种有中华常春藤、日本常春藤、金心常春藤、西洋常春藤、加拿列常春藤常绿藤本、革叶常春藤、银边常春藤、克里木常春藤和冰雪常春藤等,其中数量居多的是中华常春藤、日本常春藤、彩叶常春藤、金心常春藤、银边常春藤 。2、绿化用途 在庭院中可用以攀缘假山、岩石,或在建筑阴面作垂直绿化材料,在自己家的花园看到一片绿色,生气勃勃的景象,除了养眼之余,还令自己有心旷神怡的感觉,常春藤最美丽之处在于它长长的枝叶,只要将枝叶进行巧妙放置,就能带给人一场视觉盛宴;也可盆栽供室内绿化观赏用,吸收室内的二氧化碳,常春藤能吸收有害物质,并将之转化为无害的糖分与氨基酸,有效抵制尼古丁中的致癌物质,释放出新鲜的氧气,可谓功不可没3、药物学上,它祛风利湿,活血消肿,平肝,解毒等作用;而在生物学上也有当做药材的作用,怀状鉴别茎呈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1-1.5cm,表面灰绿色或灰棕色,有横长皮孔,嫩枝有鳞片状柔毛;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裂片状,黄白色。叶互生,革质,灰绿以,营养枝的叶三角状卵形,花枝和果枝的叶椭圆状卵形、椭圆状披地形。花黄绿以。果实圆球形,黄色或红色。气微,味涩。4、养殖方法常春藤可采用扦插法、分株法和压条法进行养殖。除冬季外,其余季节都可以进行,而温室栽培不受季节限制,全年可以养殖。扦插法:适宜时期是4~5月份和9~10月份,切下具有气生根的半成熟枝条作插穗,其上要有一至数个节,插后要遮荫、保湿、增加空气湿度,3~4周即可生根。匍匐于地的枝条可在节处生根并扎入土壤,因此,用分株法和压条法都可以养殖常春藤。

常春藤如何扦插?常春藤的基本扦插方法


常春藤是一种藤蔓性的,外形像枫叶,生长的速度也不是很快,但总能给人一种充满生命力和精力旺盛的感觉,常常摆放在家中宽敞的地方,富有情调。常春藤如何扦插?常春藤的基本扦插方法

像常春藤这种生命力很旺盛的藤蔓植物,还是很容易就能养活的。常春藤对环境的要求不会很高,但是,如果我们对它多一点照顾,它就会长得更加的茂盛。扦插好常春藤,还得要掌握一些基本方法才行

常春藤的插穗选择,在健康没有病害的枝条上,截取30厘米长的一段,从顶端开始,截成三节,可以扦插成三枝。将常春

藤剪成约八九厘米长的小段,注意一定要用剪刀,不能用手掐,否则会损伤断口处的植物组织,将底部的叶子也剪除,精选

几条完好叶片的。

准备几个一次性塑料杯,底部剪三四个洞,代替花盆,这种“花盆”有几个好处。一是装土少,干湿交替快,不会因为土

壤长时间过湿而导致插穗烂掉。插入准备好的土壤中,浇透水。

常春藤喜欢光,也比较耐阴,在半光条件下培养节间会比较短,叶形多一致,叶色也鲜明,扦插后放置在明亮散光位置,保持15到20度左右温度,三周左右可以生根。

常春藤浇透水后,置于无直射阳光的明亮处即可,刚开始几天可以两天左右浇一次水,大概一个星期之后,就可以逐步减

少浇水的次数,待观察到土稍干之后再浇,注意不能让土完全干透。

常春藤撬插繁殖方法就是在生长季节用带气根的嫩枝插最易成活,插后搭塑料薄膜拱棚封闭,并遮荫

杜鹃花组织培养技术


杜鹃花为杜鹃花科杜鹃花属常绿或落叶小灌木,具有品种多、开花早、花色丰富、花期长等特点。近几年,由于扦插繁殖技术的发展,我国杜鹃花产量有了提高。但是,名贵品种因母本少、繁殖系数低,仍不能满足社会需要。而组织培养正是实现杜鹃花工厂化育苗的有效措施。下面将其简单介绍如下:

一、杜鹃花组培的基本技术环节

杜鹃花组织培养,通常使用的外植体为茎尖、茎节和花蕾等。因花蕾的分化较为困难,周期长;茎尖的取材受到一定限制,故国内多采用茎节为初代培养的外植体。

杀菌处理时,杀菌能力较强的升汞(氯化汞)易造成外植体材料的褐变死亡,不宜使用。试验表明,采用饱和的次氯酸钙液上清液或5%的次氯酸钠液作为灭菌剂,效果较好,处理时间为15至20分钟。为加强灭菌效果,还可加入1%的克菌丹或0.1%的吐温-20(山梨糖醇)配合使用。材料灭菌前的预处理,通常采用70%酒精浸泡,不超过30秒。此外,用中性洗涤剂进行材料的预处理,亦可有效降低其灭菌后的污染率。外植材料灭菌流程为:洗衣粉液浸泡20分钟?流水冲洗至清?70%酒精浸泡30秒?灭菌水冲洗1分钟?5%次氯酸钠浸泡15分钟?灭菌水漂洗3次,每次1分钟。如此,可将外植体污染率降低到15%以下。

杜鹃花组培所用培养基,为Andeson改良MS培养基:将MS培养基中的硝酸铵和硝酸钾用量分别减至1/4,取消了碘化钾成分,铁盐的用量增加一倍。因杜鹃花科植物原产于高山酸性土壤,培养基的pH值宜为5.0至5.4。培养室温度25℃,光照强度3000勒克斯,光照时间12至14小时。

杜鹃花在诱芽培养中使用的激素较一般植物有异,需要活性较强的细胞激动素类物质,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试验表明,使用ZT的诱芽效应最为显著;添加KT的处理几乎无丛芽或侧芽发生,仅是原茎尖的伸长;而选用6-BA处理,则导致培养材料的褐变加剧,效果反不如对照。此外,在其后的增殖培养中,杜鹃花对细胞激动素种类的要求,仍以添加ZT为好。

国外在杜鹃花的组培中多使用2ip作为外源细胞激动素,效果较ZT好。但从经济的角度考虑,仍推荐使用ZT。

二、杜鹃花的初代和继代增殖培养

杜鹃花初代诱芽培养,NAA浓度不得超过0.1mg/L,ZT用量的增大对诱芽效应有明显促进作用。但提高ZT浓度时,NAA浓度不宜同步增加,ZT/NAA值较大为好。从经济培养的意义出发,初代培养的激素配比以ZT5+NAA0.01(mg/L)为宜,培养1个月左右时,诱芽率即可达100%,诱芽系数6.5。

杜鹃花继代增殖培养,对细胞激动素要求比初代培养有所下降。虽然增殖效应仍随ZT用量的增加而上升,但已不如初代培养时那么明显。此外,用于增殖培养的材料性质不同,其增殖效应也不尽相同,品种间亦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供试品种中,‘小桃红’以采用丛芽为增殖培养体时的增殖系数较高(7.6);而‘花春雨’则反之,以取用芽条时的反应为佳(7.5)。

杜鹃花组织培养,从接种到诱芽产生,所需的时间明显长于月季和菊花等,故其继代增殖培养的周期也较长。试验中分别以30天和45天为培养周期进行了统计,在各激素水平配比处理中,其增殖芽总数,培养45天要比培养30天的高出50%至80%。所以,杜鹃花组培过程中,过于频繁地切割、转换培养,反达不到快繁的目的。

三、试管苗的生根培养及移栽

杜鹃花的生根培养虽不十分困难,但对培养基的要求仍与一般植物不同。其一,基本培养中无机盐大量元素的用量不能减半;其二,蔗糖的用量仍为30g/L,生长素NAA的添加量以1.5至2.0mg/L为好,培养45天时的生根率为60%左右。

供生根培养的试管苗,要求高15厘米以上,具7片以上真叶,发育健壮。生根培养2周后始见发根,6周时达最高生根率。试验中曾发现,在增殖培养过程中用KT或6-BA取代ZT时,虽诱芽、增殖效应较差,但芽条发育较粗壮。因此,在增殖培养达到一定群体数量后,用KT或6?BA进行继代培养处理,可使生根率和移栽成活率明显提高。此外,在生根培养基中添加2g/L的活性炭,可使试管苗个体发育显著增强,1个月后生根率可达到90%以上。

国外的研究资料表明,某些常规繁殖(扦插)极难生根的植物,经组织培养后获得的试管苗,生根会容易很多。有些可不经生根培养直接移植到生根介质中,生根率可达100%,3至4周后即可移入温室进行盆栽。这种生根介质为泥炭土、蛭石、珍珠岩的混合物,pH以4至4.5为宜。

生根试管苗的移栽入土,栽培基质为1∶1的泥炭生+蛭石混合物。表层要求过筛,以利根系附着;下层铺粗粒,以利基质渗水。移栽时用镊子去掉根部附着的培养基(不可损伤根系)。用镊尖将基质拨一小洞,把根系放入,覆土,轻轻压实,浇足水。试管苗移栽成活的关键是保证一定的温、湿条件,移栽环境和试管培养时的条件相差悬殊,常造成移栽苗生长不适或死亡。

试管生根苗的移栽虽然在全年均可进行,但在不具备生根室的情况下,仍以春、秋两季进行较为稳妥方便。

四、组培技术在杜鹃花新品种选育中的应用

试验初期,鉴于杜鹃花外植体灭菌困难,可供试验的接种群体太小,不能满足正常试验的进行。为尽快筛选出合适的培养基配方及相应的培养条件,笔者结合杂交育种,采用杂交种子试管发芽的方法,再用试管实生苗的上胚轴为外植体进行研究,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发现,杜鹃花的杂种实生苗常规播种繁殖需3至5年才能开花,而经上胚轴培养的杂种实生苗,移栽后第二年即可开花,大大缩短了杂种实生苗的童期,对加快显花、结果类植物的育种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来说,种子的灭菌处理较其他器官或组织容易得多。杜鹃花杂交种子的灭菌处理为:70%酒精表面浸泡1分钟,灭菌水漂洗后转0 .1%升汞液浸泡10分钟,灭菌水漂洗3次,每次1分钟以上。灭菌后再剖实取籽、接种培养,接种两周始见发芽。出苗后取用上胚轴进行诱芽快繁,繁殖系数较高。成苗后,可取茎尖或茎节再培养,培养条件和方法同前。国内组织培养涉及新品种选育的不多,特别是在观赏园艺植物方面。从发展的角度看,组培技术要保持较强的生命力,就不该离开新品种的选育。因此,有机地将组培技术与杜鹃花新品种选育结合起来,对提高绿地植物景观的建设水平、促进杜鹃花的产业化发展,都是十分有益的。

常春藤常见品种


常春藤

这是很常见的,可以说到处都是。它可生长到20多米,茎上有附生根,嫩叶上有锈色鳞片,叶片裂成三瓣。叶柄细长,伞形花序顶生,淡绿白色。

西洋常春藤

茎长可达30米,叶长10厘米,常3~5裂,花枝的叶一般全缘。叶表深绿色,叶背淡绿色,花梗和嫩茎上有灰白色星状毛,果实黑色。

加拿列常春藤

茎向高处攀缘,具星状毛。叶片为卵形,基部心脏形,长5~25厘米,宽10~15厘米,浅绿色,下部叶3~7裂。

革叶常春藤

叶长10~12厘米,宽10厘米,阔卵形,下部叶3裂,革质,绿色,有光泽,果实大。

日本常春藤

叶柄长2~5厘米。叶深绿色,有光泽,嫩叶3~5裂,花枝上叶圆形至披针形。顶生伞形花序,黄绿色。

相信《日本小叶常春藤组织培养》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鲜之花网”是您了解花卉,学习养花技巧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xzh52.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常春藤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