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伸伸懒腰,看见春天已经来了,连忙整理发型。花骨朵也探出头来,春风告诉它春天到了。”想信你在阅读的过程中随处可见有关花的句子,看到鲜艳的花,生活的烦恼顿消。花卉的种植有很多的学问和技巧,种植达人有哪些秘不外传的经验呢?为满足您的需求,鲜之花网小编特地编辑了“神奇的“南美人参”玛卡”,希望对您的种植花草有所帮助。

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生长着一种奇特的植物——玛卡,它的根茎像小圆萝卜,叶子椭圆。虽然它的样子与人参迥然不同,但由于果实营养丰富,因而有了“南美人参”的美誉。
玛卡既可入药,又能食用,长久以来一直是生活在安第斯山区印加人的主要食物之一。传说在古印加帝国时期,战士们在大战之前都要饱餐一顿玛卡,这样可使他们精力充沛、力量倍增,在战场上勇猛杀敌,百战百胜。
近年来,医学界对玛卡药性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发现其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快速恢复体力、消除疲劳等神奇功效,而且无任何毒副作用,是一种纯天然保健食品。
秘鲁是玛卡的原产国,在海拔4000多米的安第斯高原上,当地农民采用传统的“块种”和“撒种”方式耕种玛卡。所谓“块种”,就是将玛卡原种切成若干小块然后埋入翻耕好的地里。而“撒种”则是将种子撒在田间,然后将驼羊放到地里去踩。玛卡一般在每年12月份播种,第二年7、8月间收获。人们将收获的玛卡放在阳光下晒干,让其充分吸收阳光,以增强药性。由于玛卡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吸收土壤中大量的有机养分,因而每耕种过一季的土地,必须休耕6到7年,否则难以生长出好的玛卡来。
当地农民在玛卡生长过程中不施用任何农药化肥,加工时也不添加任何化学成分,所以是货真价实的绿色食品。目前,以玛卡为主要原料生产出的各类保健品在欧美、日本等国市场上迅速推广,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为了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秘鲁农业科研人员正在积极探索玛卡种植的新方法,努力提高产量。目前,秘鲁国内的玛卡年产量大约400吨左右,玛卡已成为该国主要的出口经济作物之一。

XzH52.cOm精选阅读

神奇的花粉疗养


--代码开始-- 神奇的花粉疗养发表日期:2002年8月28日文章类型:花卉与养生
植物花粉是天然营养宝库,里面贮存的营养物质,种类之多,含量之高,世界上最高明的营养师也为之赞叹不已!不仅如此,花粉还是一种真正的灵丹妙药。它对多种疾病,具有神奇疗养的效果。
1.药粉与食欲 
经常服用花粉,一个疗程下来,除少数情况,患者均能对一些不感兴趣的食品产生食欲,这大概是因为:在花粉中含有一种能对位于大脑下部的一个控制食欲的分泌腺(下丘脑)起作用的缘故。
另外,花粉能促进生命代谢。花粉对人体各个器官的功能,特别是胃肠的功能,有良好的激活作用,结果造成食欲的增加。
2.花粉与消瘦 
实践证明,花粉疗养与服一些名贵滋补药具有同样的效果。它能使你增加营养和体重,治疗消瘦,强健身体;这已得到了临床的证实。这可能是因为:食用花粉,进行花粉疗养,能促进新陈代谢,从而增加食欲的缘故。
3.花粉与肠功能紊乱 
正如上述,花粉含有十分丰富的营养物质。在某些情况下,食用花粉,进行花粉疗养,可减轻由肠内一些致病细菌和微生物大量繁殖所引起的便秘、腹泻、肠炎、大肠杆菌传染病和其它病症。花粉疗养能在其它疗法均无效的情况下发挥作用。从这层意义上来说,花粉称作肠内的“警察”是受之无愧的。花粉的这种神奇的作用,已得到著名学者、特别是Remt Chauvin博士的证实。
4.花粉与精神状态 
花粉疗养对人的精神状态有良好的调节作用。花粉能通过大脑中枢,使人体各个器官的功能恢复平衡与协调。食用花粉约8d(天)后,就感觉精神状态得到了很好的调节和改善,从而变得乐观、开朗起来,同时也不爱发怒和生气了。花粉疗养还能使人的精神振作,心情愉快,增强人的活力和事业心。使人有心情舒畅和心满意足的感觉。另外,食用花粉,进行花粉疗养,还能消除疲劳,得到休息。
5.花粉与神经衰弱 
通过临床观察,可以肯定地说,花粉中含的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其中包括人体中必需的8种氨基酸在内,能使精神失常的人慢慢恢复协调。经过几个花粉疗程和一个时期的花粉疗养后,就会消除悲观厌世情绪,对生活重新萌发兴趣和增强信心。
6.花粉与思维 
用服花粉,进行花粉疗养,有助于清新头脑,开阔思路和增强理解问题的能力。这是饮用咖啡的抽烟无法奏效的。但花粉不是兴奋剂,它的作用是较缓慢的,但长期服用,从不间断,几个疗程下来,效果很好。
7.花粉与脑功能 
花粉中,特别是养麦花粉,含有荟香苷高分子合物。这种糖苷,对脑溢血、视网膜出血和心脏病,都有良好的疗效。
8.花粉与发育 
花粉中的生长素不仅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而且还有以下作用:(1)调节肠的功能。(2)可使患贫血症儿童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迅速、显著地增加。(3)是一种强壮剂,能使人迅速恢复体重和体力。(4)是一种镇静剂。因此,大脑迟钝、患佝偻病或发育不良的儿童,均可接受花粉疗养。
9.花粉与贫血症 
花粉在这方面的作用是十分惊人的,这已在巴黎附近的许多医院和医疗中心进行过临床实验。参加实验的儿童,经过1~2月的花粉疗养后与实验前比较,他们红血球的数量增加了25%~30%,血红蛋白含量平均增加了15%。从而不难看出,花粉确实是一种优良的保健药物和食品,其对贫血有良好的疗效。
10.花粉与前列腺功能紊乱 
在瑞典,人们用花粉提取物研制成一种叫作Cerniliton的药剂。这种花粉药片、含有4~5种花粉提取液的混合物,它富含维生素B,在63mg是取物中的0.5mg固醇,每天服用3~6片、约55%的患者反映良好。
经临床观察发现,长期服用这种药片,能减轻甚至治愈前列腺功能紊乱这种讨厌的疾病。天然花粉具有同样的疗效。
据最近统计,30%的男子到45岁以后可能患有前列腺功能紊乱这种讨厌的疾病。这就是说,在法国约有200万人患这种病。如果停止服用花粉提取液,这种病就会复发。
11.花粉与过敏反应 
呼吸道感染和花粉引起的过敏反应,可用口服花粉或花粉提取物而得到减轻。就多数花粉过敏症患者来说,使之脱敏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口服枯草热花粉药片,从而增强人的免疫力。
12.花粉与流血性胃溃汤
据有关资料报道,40名患严重流血性胃溃疡的病人,每天服用2汤匙(约250ml)某种花粉提取液,有显著疗效。如果能进一步证明花粉对患流血性胃溃疡的病人有良好效果的话,这将是医学上一件很了不起的突破。
从以上不难看出,花粉的作用似乎是万能的,它几乎是一种真正的灵丹妙药,对多种疾病有神奇的疗效。

鲜花的神奇疗效


梨花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梨有降压、清热、利咽和镇静作用。高血压、冠心病病人如有头晕目眩、心悸耳鸣、咽干舌燥,吃梨最好。梨对咽喉也有保养作用,歌唱家、播音员、教师等人宜常食。梨有保肝和助消化作用,肝炎、肝硬化、胆囊炎患者食之,可辅助治疗。肺结核患者吃梨,对保护肺、气管和解潮热等均有益处。 梨花跟桃花一样,可晒干、磨粉、制面霜,具美容养颜效果。此外,梨花与红萝卜、豆腐干、洋菜、麻油等可拌成凉拌梨花;也可与排骨、白芦笋等煮成梨花排骨汤;梨花还可制成果冻、油炸食物、花茶、蜜渍或盐溃食品,都很可口。
 [实用便方]
1.咳嗽痰喘:梨花10克,梨皮30克,水煎服;或梨5个,捣烂取汁,加姜汁、蜂蜜同服。
2.声哑失音:雪梨3个,捣烂,加蜂蜜50克,水煎服,早晚各1次;或雪梨2个,挖心去核,加入川贝末6克,蜂蜜30克,放碗中,蒸熟食之。
3.发烧口燥、缺少津液:梨汁、李荠汁、藕汁、甘庶汁各适量,混匀服。
4.小便不畅、涩痛:干梨皮60克,干梨花10克,水煎服,1日3次。
5.气管炎:大梨1个,贝母9克(研末),冰糖50克,水煎服。
6.大便下血:秋梨250克,茶叶9克,椿根皮200克,冰糖50克,水煎服。
7.消化不良:梨数个(去皮),泡米醋中,3日后食用,每日早晚各食1个。
8.小儿风热:雪梨3个,切块,加水煮至梨烂,放温,加蜂蜜适量食之,1日3次分食。

扶桑 
扶桑花、叶、茎、根均可入药,主用根部。花含棉花素、槲皮苷、矢车菊葡萄糖苷、山奈醇、醋类、秸液质、维生素。叶及茎含萨壳固醇、蒲公英甾醇、乙酸脂类及酶等。根含支鞣质。扶桑花性味甘寒,有清肺、化痰、凉血、解毒、利尿、消肿功效,适用于肺热咳嗽、腮腺炎、乳腺炎、急性结膜炎、尿路感染、鼻血、经不调等病症。扶桑叶,主要用于皮肤生疮。扶桑根的功效与扶桑花相同。
采集及加工:叶、茎及根可四季采收,花季采花。采后去泥土杂质,晒干备用(茎及根切片),或用鲜品。用于调经、腮腺炎或关节炎则酒炒应用。
用法:通常作汤剂或炖剂。外用则以鲜花或叶捣烂敷患部。
方法:
1. 腮腺炎:鲜扶桑花30克,水煎服。同时将扶桑叶捣烂敷患处。
2. 乳腺炎、痛沛肿毒:鲜扶桑花适量,捣烂,加蜂蜜少许混匀,敷患处。
3. 尿路感染:扶桑花、根各20克,水煎服。
4. 月经不调:鲜扶桑花30克,当归10克,水煎服。



南美水仙的养殖管理


 【养殖方法】用分球和播种养殖。生长2~3年的植株,地上部分开始分化花芽,孕蕾开花,地下鳞茎周围萌发出一些小鳞茎,这些小鳞茎经过一年的营养生长,便可成为一棵完整的幼株。分球养殖时要特别注意,不能大量损伤根系,以免延迟开花。分球种植初期要少浇水,待恢复生长以后才逐渐增加水量。播种,可播在河砂与泥炭土的混合土中。

【栽培管理】在炎热地区可露地栽培,其他地区通常只能在室内或温室栽培。种植时将幼苗植于花盆中央,表面覆土4~5cm。盆土多用腐叶土、园土与少量腐熟的厩肥混合配制。

栽培关键是水和肥的管理,盆栽植株由于花盆容量有限,土壤往往容易干燥,在生长季节一定要保持土壤的绝对湿润。如果环境条件适宜,每年有3次花期,每次开花后要有短期的休眠,此时应节制浇水,使其保持适度干燥,时间约一个月,然后再正常浇水直到下一次开花之后。冬季浇水要适当减少,以盆土不干燥为度。南美水仙喜肥又不择肥,为使根系发达,在生长期可每隔一周施液肥一次。

对日照长短不敏感,但夏季要遮荫,并将盆株置于室内通风处。冬季应使其充分接受阳光照射,使之花繁叶茂,旺盛生长。在高温干燥条件下会发生蚜虫危害,也易感染病毒病,应注意防治。

神奇的菌根菌


  菌根是土壤中某些真菌侵染植物根部与其形成的菌—根共生体。人们早就知道菌根菌的存在,而且断定菌根真菌与植物间有互惠共生关系,根据近几年的生态研究,人们对菌根菌有了新的进一步了解和认识。

普遍存在的植物菌根菌

菌根真菌有七大种类,最常见的是一种内生菌根(Vesicualar-arhuscular mycorrhiza),由内囊霉科真菌多数属、种形成的泡囊,称为丛枝状菌根,简称VA菌根,全世界80%的植物都有VA菌根存在,现已肯定了VA菌根至少可与200个科20万种以上植物进行共生生活,它进入植物根细胞生长。第二大类是外生菌根,这类菌根真菌进入植物根部,但不进入根细胞,真菌在幼根表面生长,菌丝体结成鞘套状包围在根外,内层菌丝侵入皮层细胞间隙,这种菌根根毛不发达,而由根外的菌丝体代替根毛的作用。许多森林植物如松柏科、桦木科、壳斗科、杨柳科、胡桃科等都有这种菌根。在秋天时外生菌根会形成子实体,体内贮存许多孢子。

菌根菌的巨大作用

植物和菌根真菌是一种互惠共生的关系,它们之间可以交换各自所需的物质,植物借助菌根菌吸收水分、养分和生长促进剂,而菌根菌也从植物体中摄取自身生长所需要的糖分和其它有机物。菌根菌是植物根系的延长和扩展,且比植物根系吸收水分、养分的能力大得多,菌根菌丝十分纤细(只有根毛的1/5左右),可伸入根毛难以进入的土壤孔隙中,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植物根系与土壤的接触面积,菌根菌菌丝在土壤中呈几何倍数生长,繁殖数量可观,一小撮用手指拈起的泥土中可以有好几公里长的菌丝。菌根真菌具有很强的酸溶和络溶(螯溶)能力,因而可以帮助植物吸收难溶性的磷、钾、钙、镁及铁、锰、铜、锌、钼等养分,菌根真菌能够伸入有机物质中,并靠其酶解作用成功地吸收有机氮化合物中的氮素。因为磷在土壤中的扩散系数很低,移动性很差,在土壤中通过根的吸收,根际很快形成一个无磷圈,由于菌根的菌丝可延伸至这个无磷圈外,形成新的吸收圈,扩大根的吸收面,改善了植物磷素营养。菌根菌有固氮作用,研究证明,杜鹃、辐射松、罗汉松、木麻黄等的菌根都具有固氮能力。除了吸收水分、养分外,菌根菌还产生化合物刺激植物根部生长,而菌根菌可以靠此新生根持续繁衍。同样植物根部也会产生促进菌根菌生长物质。这样有菌根菌的根系寿命较长,分枝亦较多。

增强植物抗病力是菌根菌的另一大特点,菌根菌丝可以分泌抗体,来对抗入侵植物根部的病菌,所分泌抗体附着在根部表面,形成一道化学膜,防止病菌侵入。另外,有些菌根菌丝在根部编织出厚厚的网型“防菌墙”与根部唇齿相依。

菌根菌还可以改良土壤,菌丝可以产生腐殖酸与多醣类形成胶质,将分散的土粒胶结成团块状,增加土壤孔隙,改善土壤通气性,这对在沙土或粘重土壤上造林,提高成活率保持水土都有重要作用。

菌根菌和生态平衡

4亿年前的地球上,已有植物存在,人类在当时还未出现,所以也就没有什么栽培植物的问题。那时植物面临许多自然逆境,如贫瘠土壤,病虫害,干旱,极端的高、低温等,为了生存,植物群落与微生物群落(尤其是菌根菌)就逐渐自然地形成了互利互惠的共生关系。不同的植物在不同土壤、气候下与不同微生物形成了一个平衡的生态环境。这一切当人类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时逐渐改变了,千百年来人类的活动,如砍伐森林、耕作、狩猎、放牧,施用农药、化肥等都直接、间接地破坏了原来的生态环境,许多植物微生物生存环境被破坏,为了补偿、保护生态平衡,就逐渐形成所谓“人为栽培环境”。现代苗圃也就可以说明这一点,用人工方法给苗木提供大量水分、养分,并让花卉、苗木生长在经消毒处理的土壤(介质)中。但在这种环境下,微生物(尤其是菌根菌)在植物根部生长往往不正常,当这些植物移栽和定植后,要很长时间才能适应新环境,有些则根本无法适应,只有把菌根菌再引入土壤中,才能加速植物的适应与生长。在苗圃栽培中,过量供应水分与养分,反而会抑制或延缓菌根菌在土壤中生长。因此,许多学者主张让植物生长在微生物(包括菌根菌)平衡的环境中,可以减少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水分与农药的用量,改善植物与微生物平衡关系会减少许多苗圃经营的问题(如枯死、病害、根系不发达、生长受阻、移栽后不适应等)。今天的苗圃经营者,正面临着对环境与经济效益的重新思考与认识,更需要充分了解植物、菌根菌与土壤微生物之间形成的共生关系,通过合理利用菌根菌这种有益的微生物资源,促进植物生长,创造更加美好的自然环境。

神奇的“东方蘑菇”


在浩瀚的中医药宝库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自古以来被认为是天意、美好、吉祥、宝贵和长寿的象征,它就是被西方人称为“神奇的东方蘑菇”的灵芝。
灵芝为多孔菌科植物。是紫芝或赤芝的全株。紫芝菌盖木栓质,有柄,半圆形至肾形,罕近圆形,高及宽各达20厘米;柄侧生,形长;菌盖及菌柄均有黑色皮壳,有光泽,表面并有环状棱纹和辐射状皱纹;菌肉锈褐色;菌管硬,与菌肉同色;管口圆,色与菌管相似,每毫米5个;孢子褐色、卵形,内壁具显著小疣。生于腐朽的木桩旁。赤芝形与上种相似,惟菌盖皮壳黄色至红褐色,菌柄紫褐色,菌肉近白色至淡褐色,菌管管口初期白色,后期褐色。
灵芝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品,是中国历史上特有的祥瑞之物,有“仙草”、“瑞草”之称,在《尔雅翼》(公元前290年)记载有:“芝,瑞草,一岁三华,无根而生。”
灵芝含麦角甾醇、有机酸、氨基葡萄糖、多糖类、树脂、甘露醇等。可治虚劳,咳嗽,气喘,失眠,消化不良。
源远流长的民间传说中,灵芝一向被认为是一种能够起死回生、使人长生不老的神药。家喻户晓的《白蛇传》中就描述了“白娘子盗仙草”的故事:白蛇(白素贞)到南极仙翁那里偷来了一种仙草,将她已经死去的丈夫许仙救活了,这仙草就是灵芝。传说中的武夷山彭祖活了760岁,貌似童颜,不见衰老,正是因为他服食了灵芝仙草的缘故,史称他的养生之道是“菇芝饮瀑,遁迹养生”。
《魏志·华佗传》斐松元注引中也提到一个灵芝的传说:有名樊阿者山中迷路,得仙人指点,服食灵芝之后,得享高龄且精力旺盛过人。在称为佛国仙山的四川峨嵋山上有一处地质奇观——猪肝洞,在洞内岩石顶上,有一暗紫色巨石高悬,状若灵芝,相传,当年吕洞宾在此隐居即是靠饮此“灵芝”下滴的仙水而羽化成仙的。《峨嵋县志》对此有记载:“紫芝洞在罗目废县(注:罗目曾为峨嵋治所,后废,今为罗目镇)之南,入山里许……昔纯阳居之”。
1958年黄山有位老药农向毛主席敬献灵芝,郭沫若为此写出如下诗句:人间大跃进,灵芝动凡心,愿将千年体,献给英雄人。
关于灵芝的传说和故事不胜枚举。说它能起死回生,使人长生不老,固然不是事实,但是这些传说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灵芝神奇的医疗作用。

杜鹃的神奇疗效


杜鹃花不仅可以供人观赏、美化环境,更重要的是它的药用价值!除了可提取芳香油并能食用外,还具有化痰镇咳、清热解毒、活血止血等功效,能治气管炎、跌打损伤、外伤出血、风湿骨痛、月与经不调、肾虚耳鸣等症。其叶也有相同作用。
杜鹃花性昧酸甘、温,有和血、调经、祛风湿的功用。可治月经不调、闭经、崩漏、风湿痛、吐血、跌打损伤等。内服用量15~30克。
杜鹃花叶性味酸平,有清热解毒、止血之功用。可治痈肿疗疮、外伤出血。治眼外伤红肿,用杜鹃花嫩叶捣烂,加人适量人乳,外敷。
杜鹊花根性味酸甘、温。有和血、止血、祛风、止痛之功用。可治吐血、肠风下血、痢疾、风湿疼痛等病症。煎汤,内服用量15~30克。

[ 实用便方】
1.慢性气管炎:杜鹃花15克,杜鹃花叶30克,鱼腥草20克,水煎服。

2.白带过多:白杜鹊花20克,猪蹄适量,共炖熟烂后,连汤一起食用。

3.流鼻血:杜鹊花30克,水煎服。

4.月经不调、闭经:杜鹃花100克,当归20克,水煎服。

5.痛经:杜鹊花30克,月月红根15克,水煎服。

6.乳痈初起:①杜鹊花根30克,水煎服。②杜鹊花鲜叶,捣;烂敷患处。



南美苏铁的繁殖管理


【繁殖方法】可采用播种、分割及吸芽繁殖。

播种用点播法,当有雌雄植株同时开花,经人工辅助授粉容易得到种子。可用点播法,覆土约3cm,在30-33℃高温才易发芽。种子发芽较慢,播种后4~6个月开始出苗,2-3年后分苗。

分株繁殖宜在早春3—4月进行,切割时须小心,尽量少伤茎皮,切口涂上草木灰或硫磺粉,待切口稍干后,栽在含多半粗沙的腐殖土的盆内,浇水后放半阴处培养,最适温度保持在27—30℃,很易成活。盆栽时,盆底排水孔稍加大,并多垫瓦片,以利排水。春、夏季是旺季生长期,要多浇水,早、晚要在叶面喷水,保持叶色翠绿,炎夏烈日时,气温高,宜放半阴处,若阳光直射会使叶色变黄而失去光泽。每月可根施淡液肥1—2次或叶面喷施,入秋后要控制水量,使土壤湿润即可。

吸芽繁殖:早零时时节,选择晴好天气,当栽培的土壤稍显干燥时,用利刀剜去南美苏铁顶端正中的主芽,或将整个端部削去(削下的梢端剪去叶片,扦插于湿润的含多量粗沙的腐殖土中,可生根形成新植物株)经过剜芽或去顶,打破原植株的顶端优势,高生长短期内被明显抑制,胁迫潜伏于上的隐蔽侧芽加速萌发,很快就会在茎干上冒出许多蘖芽(又称吸芽)。当蘖芽生长至直径3—5厘米时(有的已抽生数枝叶片,有的还没有抽生叶片),用利刀切割下来扦插于湿润的含有多量粗沙的腐殖土中,即可培育小南美苏铁。

【栽培管理】盆栽可用泥炭土或腐殖土加上1/4左右的河砂和少量基肥配成培养土,不可用粘重土壤。盆底排水孔稍加大,并多垫瓦片,以利排水。春、夏季是旺盛生长期,要多浇水和早晚向叶面喷水,保持叶色翠绿。炎夏烈日时,宜放半阴处,如阳光直射会使叶色变黄和失去光泽。每月可施淡液肥1-2次,秋季停止施肥。在华北地区通常4月上中旬搬至室外,10月中旬以后搬回室内,可放在5℃左右的地方越冬。

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在温暖、湿润和通风良好的环境下生长良好,耐干旱、忌积水,稍耐寒,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壤栽培为好。与传统的苏铁相比,耐寒性要比苏铁差得多,经耐寒锻炼过的苏铁,能抗-5℃,甚至-10℃的低温,而南美铁树则不耐2℃-3℃以下的低温,甚至易受冻害而死;苏铁能抗40℃以上的高温和烈日暴晒,而南美铁树虽能抗40℃以下的高温,但不耐烈日暴晒,宜在半阴处养护。

南美铁树的养护与繁殖


 南美铁树,又名美叶凤尾蕉,墨西哥铁树,学名:ZamiapumilaL,为近年从美洲引进的苏铁科美洲树属的一种大型名贵观赏植物。其叶片、株形较之于苏铁更多一种粗犷豪放的精神,正由南向北流行,成为深受人们欢迎的室内观叶植物之一。那么,花卉爱好者如何来识别、繁殖和养护南美苏铁呢? 南美铁树多为单干,干高15厘米-30厘米,少有分枝,有时呈现丛生状,粗圆柱形,柱面密布暗褐色的叶痕,多年生的总干基部茎盘处常着生幼小的萌蘖;叶为大型偶数羽状复叶,丛生于茎干顶端,叶长60厘米-120厘米,硬革质,叶柄长15厘米-20厘米,疏生坚硬小刺;羽状小叶7对-12对,小叶椭圆形,两侧不等,基部2/3处全缘,上部密生钝锯齿,顶端钝渐尖,边缘背卷,无中脉,叶背可见明显突起的平行脉40条;雌雄异株,雄花序松球状,长10厘米-15厘米,雌花序似掌状。

南美铁树的繁殖可用播种和切割吸芽法。播种可将成熟的种子,洗去假种皮后点播,覆土厚度2厘米-3厘米,在30℃-33℃的高温下才能较快萌动发芽;夏天应给予必要的遮阴和喷水,冬天加适度防寒,约径3年一4年即可供室内盆栽观赏。切割吸芽可于春季出房后的4月-5月间进行,行施切割时要尽量少伤及茎干,切口用干净的草木灰或硫磺粉涂抹,待切口渗出的汁液吸干后,将其栽在装有含较多粗沙的腐殖土盆内,浇水后放于半阴处催根,温度最好保持在27℃-30℃,切口处很快就会愈合,抽生出新根。

南美苏铁原产于墨西哥,独特的优厚生长环境条件,使其形成肉质粗壮的须根系。因此,比较耐干旱,但要求栽培基质疏松肥沃,才最适于盆栽植株的生长;花盆排水孔处要垫好瓦片,并铺一厚层粗沙子,以利于盆内积水的滤出。它性喜阳光,尤适于温暖湿润和通风良好的环境,为此冬季室温不应低于0℃,否则会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夏季烈日炎炎、气温较高时,宜放置半阴处,避免阳光直射,在保持盆土温润的同时,经常在叶面和茎干上喷水,使其维持一个比较温润的小环境,方可保持叶片翠绿,生机盎然。梅雨季节盆要放斜,尽量避免盆内积水导致烂根;入秋后要控制浇水量,霜降后应及早搬入室内。在整个生长季节,每月可施一次薄饼肥水,在水碱较重的地区,可在浇喷用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亚铁,用以提高用水酸度,防止叶片发生生理性黄化。

如何辨别南美水仙


一、鳞茎

南美水仙的鳞茎较肥大类似于洋葱,呈卵形后至广卵状球形,外层为棕褐色的皮膜。

二、叶片

南美水仙叶片宽大,颜色为深绿色,非常有光泽。

三、花

南美水仙为伞形花序生长于顶端,大概有5-7朵花,颜色为纯白色。花葶为扁筒状,黄色花粉,花冠为筒圆柱形,正中间有个副花冠,花瓣开展是为星状,开花时花香四溢。花期在冬春季。

四、注意事项

南美水仙适合通风条件好,半光的环境,夏季阳光强烈,切记不能暴晒,应及时遮阴避暑。冬季时要放置在室内阳光能照射到的地方,让它充分接受光照,才能促进生长。

感谢您阅读“鲜之花网”的《神奇的“南美人参”玛卡》一文,希望能解决您养殖花卉时的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玛卡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