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采荷花满袖香,花深忘却来时路。”花在历来的文章诗篇中从不缺席,花是我们生活的好朋友!不学习不摸索则很难侍弄好花草,你在寻找有关种养植的技巧吗?鲜之花网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中国传统造园思想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人的眼界的开阔,人类对自然和美的理解也不断加深,因而对美好生存环境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园林作为一种创造人类优美环境的综合艺术,其任务就是向人们提供亲临自然之境、享受自然之趣的良好氛围。作为一个园林设计者,也常常会去思索如何提高设计水平,使自己的作品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使人民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工作更加愉快,身心更加健康发展。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源远流长,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对世界造园艺术有着深刻的影响。她的许多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如果我们现代的园林设计师能加以认真分析研究,并从新的视角去理解应用,肯定会对我们的设计有所帮助。

一、学习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观

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观是最值得我们认真领会的。中国园林崇尚自然,讲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与现代园林的发展方向相吻合。人类与自然长期共存,其生命活动本能地与自然相互联通。科学证明、一旦失去了良好的自然环境,人就会自律性丧失,生物钟失调,新陈代谢不平衡。然而随着地球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迅猛发展,人口的快速膨胀,人类许多生态资源、环境资源受到了严重破坏,大量土地资源、风景资源为工业化的负作用所破坏和浪费,人类的健康生存和发展都受到了严重威胁。这些都促使人与自然和平共处的观念日益被社会广泛接受和宣传,在生态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建设大园林的观念也成为许多有识之士提出和倡导的方向。作为一名设计工作者,在设计时就必须分析你所做的方案实施后是否真正能达到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是否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我们不能仅仅从园林的形式上来审视天人合一的思想,而要从更理性、科学、客观的观点去审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具体来说:比如园林中的乔、灌、草的植物配比是否合理,是否更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园林绿地是否真正能满足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的基本生态功能;园林的道路广场设置是否比例得当,能否兼顾景观与功能使用等等,这都要进行理性的分析。仅仅从形式上拥有自然的景观是不够的。当前有一些城市出现城市广场热、欧陆风情热等,经过理性分析,它们能否合乎自然生态的要求,真正改善城市的环境,是非常值得商榷的。

二、学习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思维方式

师法自然一直是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思维方式。“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古代造园以自然山水为创作的摹本,造园者通过对自然的感受,取自然美之精华于园林中,成就了无数美景名园。因此,深入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熟悉大自然应是园林创作设计的基本源泉。我们现在能在比过去优越得多的条件下去感知和认识自然,也能利用声、光、电等更多的科技手段来展现自然之美;大干世界又是景象万千,日月光影,山形水貌,花草树木都是园林景观的重要元素,它们在自然界中千姿百态地存在着,可以让我们尽情展现。园林设计师应当广游天下美景,多接触真自然大山水,多搜集积累景观素材,进而更好地总结它们美的本质,才能把它们最打动人心的地方放到我们的设计作品中。到那时必定百花齐放,精品不断。

师法自然的过程就是设计者将自己对自然美的亲身体验加以浓缩概括、提纯典型化后再用自然元素表达出来分享给大家的过程。师法自然的方法各有高招,我认为从设计思路上主要有两点:第一就是利用科技手段去夸大突出和概括自然美最有生命力的景观,比如说许多喷泉、叠泉水景的设计。你在自然界找不到它们,但却能体会到它们源于自然的神韵。第二点就是在现代高科技,新材料的支撑下去扩展和延伸观赏者的感知能力,使人类更能感到自然的神秘与美丽。

三、学习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设计技巧

中国有数千年的造园历史。从空间布局到叠山理水都有许多杰出作品。如何相地立基,借景生情;如何小中见大,序列空间,都有许多创作手法可以学习。结合设计实践,谈谈我对以下几点的理解:

1.因地制宜

我认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因地制宜,一方面讲的是景观创造要考虑基址现状,另一方面讲的是景点布置要服从整体需要,分主配关系。结合场地现状特点造景可能为广大设计师所重视,而根据项目性质的不同因地制宜地布置景点却常常被大家忽略。比如在中华世纪坛绿地的设计上,最初的方案有许多复杂的景观元素,如喷泉、小品、雕塑,但是最后都减掉了,设计上只用简单的圆形线和波浪曲线来与世纪坛的建筑形体来呼应,绿地中大面积以绿化为主,用植物来烘托景观的主体——中华世纪坛。再比如在北京东便门明城墙遗址公园的设计上。最初也想在公园中安排许多复杂的景观元素,甚至有“玻璃城墙”、“激光城墙”的设想。但是考虑到公园的性质是遗址公园,是以保护城墙为出发点,以展示古城墙的真实面貌为目的,应该把北京仅存的明代城墙遗址作为景观主体。因此公园最终方案从园路的线形、植物的配置以及景点布局都紧紧围绕明城墙展开,给城墙提供一个最自然的环境氛围。在林荫树木的掩映下,游人可以细细品味明城墙所拥有的历史与沧桑;同时,简洁的设计布局使公园能很好地溶人到城市景观中,使其成为反映老北京历史变迁,展现古都风貌的重要文化景点。现在有一些设计师往往忽略了因地制宜的设计要领,把有的小区绿地建得像城市广场;有的绿地号称“花园广场”,却全是硬质铺装;有的街道变成了造景手法的展览路,全然不考虑市民的活动需求、城市的生态需求以及周边的环境氛围。我想,设计者应该真正理解“因地制宜”设计理念的重要性。因为只有因地制宜的设计作品才是最亲切的,也更有生命力。

2.庭园理水

中国园林讲究“无水不成园”。无论北方皇家园林还是江南私家园林都对水这种自然元素备加喜爱。“一池三山”、“水狭必间其隔”等等都是有关水景的重要理论。在密云田园培训中心、世贸国际公寓的环境设计中,水体布局学习了传统园林中水面开合有序、大小曲折变化的特点。水中增加小岛,紧密结合植物微地形,丰富了园林的空间层次。在水体景观的形态上讲究动静变化,运用了一些高科技手段,把自然界中水最有活力的形态凝固起来,展示在人们面前。比如一些喷泉、涌泉、溪流的设计应用,给园林增加了不少灵气。

3.步移景异

在北京植物园展览温室沙漠景观的设计中,展览面积只有几百平米。如何以小见大,向人们更好地展示沙漠植物景观,是设计上首要考虑的问题。我在设计过程中突出应用了步移景异的设计理念。将巨人柱、大金琥、沙漠“河流”等几个焦点景点作为道路变化的对景,道路线性的曲折变化则紧密结合这些对景景观展开。这样的处理手法一方面丰富了室内空间的层次与变化,另一面很好地保证了室内景观的完整性。

4.植物配置

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之精巧在于她遵循画理诗情,还常常赋花木以人性,这也是中国园林的重要特点之一。许多植物的品格象征:如牡丹的豪放富贵、莲花的吉祥如意、梅花的坚强高洁等等,还有石榴代表多子多福、柿子代表事事如意,紫薇代表家庭和睦,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所以,现代园林的植物配置,在满足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多赋草木以情趣,才能使人们更乐于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热爱自然;也能让我们的作品更有人情味道。

做了十几年设计,常常会有许多感想体会。园林是人与自然的结晶。满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时代的要求;能与自然更好地交流,是现代人的渴望。“一种风景就是一种心情”,每个人心中都会有自认为最美最美的景致。我想我们的园林作品应当具有深厚的文化底韵,能与人们心中的美很好地交流,产生共鸣,陶冶情操。中华民族有落叶归根,尊重祖先的习惯,注重文化上的继承和文脉上的延续。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是一种方法也更易取得成功。中国古典园林的博大精深也不是随便就能学习成功的,她是我们园林工作者学习的宝藏。当今社会,我们正面临着时代的变革。中国加入WTO、申办2008奥运会成功等机遇,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应对挑战。我们应遵循“扎根过去,立足现在,取向未来”的原则,在现代高科技、新材料的支撑下,不断创新进取,做出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现代园林。(严伟)

xzH52.COm推荐阅读

中国传统名花--芍药


芍药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是传统名花之一。其适应性强,管理较粗放,而且品种多,花色全,花形多变,花期较牡丹稍长,常做专类花园观赏,或用于花坛及自然式栽植。中国园林中常与山石相配,更具特色。

一、形态特征。株高60-120厘米,二回三出羽状复叶,小叶通常三深裂,椭圆形、狭卵形至披针形,绿色、近无毛。花一至数朵着生于茎上部顶端,有长花梗及叶状苞,苞片三出;花紫红、粉红、黄或白色,尚有淡绿色品种;花径13-18厘米,单瓣或重瓣,单瓣花有花瓣5-10枚,重瓣者多枚;离生心皮3-5个,无毛;雄蕊多个;骨突果,种子多粒,球形,黑色;花期4-5月,依地区及品种不同而稍有差异;果熟期8-9月。

二、习性。芍药性极耐寒,北方均可露地越冬。北京地区3月底至4月初萌芽,4月上旬现蕾,10月底至11月初地上部分枯死,在地下茎地根颈处形成1-3个混合芽,为次年生长、开花打下基础。土质以壤土及沙质壤土为宜,利于肉质根的生长;排水必须良好,否则易引起根部腐烂;盐碱地及低洼处不宜栽种芍药。喜向阳处,稍有遮阴开花尚好。

三、病虫防治

1、芍药叶斑病:受害叶片出现黑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呈轮纹状,以致叶片枯萎。多发生在6-9月间,可在6月以后喷布500倍的代森锌溶液防治。

2、芍药灰霉病:被害株近地面的嫩枝出现深褐色斑点,之后蔓延上部茎叶,以致凋萎并干枯。蚂蚁以及蜜蜂是本病传递者。防治措施:⑴及时剪除受害茎叶并烧毁。⑵春季喷洒波尔多液或石硫合剂;移植或分株时,将根浸在1%硫酸铜内消灭病原。⑶用活性甲酚溶液消灭蚂蚁,以防传播病原菌。

3、芍药环斑花叶病:是由病毒引起的,早期在受害叶片上就能见到淡绿色交替成带状或不规则的斑纹,秋季环纹变成黄色斑点或带状。此种病害是由蚜虫传播的,并由芍药营养繁殖传递下去。

防治措施:⑴及时摘除病叶并烧毁,杜绝侵染源。⑵消灭蚜虫,用1000-2000倍鱼藤精溶液喷布;或用E1059,100-200倍液涂于茎基部,蚜虫即中毒而死,生长季效力最快。(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 赵凤霞)

中国传统园林中植物造景的发展


我国的古典园林发展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早在奴隶社会时期就已有造园活动见于文献记载[2]。古典园林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造园艺术,到宋代就已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清代中叶以后,更是中国园林史上集大成的终结阶段,现存的古典园林基本上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纵观园林发展的历史,任何一个时代的园林,其目的都是为人服务的,而其形式与风格正是取决于这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取向及经济技术水平。
1.2.1殷商至秦汉时期园林植物造景
上世纪70 年代,考古学家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文化的遗址发掘中,获得一块刻有盆栽花纹的陶块,可见,早在7000 年前我国就有花卉栽培了[3]。然而,园林植物在各个历史时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其的认识和应用也在不断的加深和发展。我国最早的园林形式是囿,出现在殷商时期,它是将一定地域加以范围,让花草果木、鸟兽鱼虫滋生繁育,并挖池筑台,以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后来统称园囿,以后则发展为以种植观赏花木为主的园苑。在长达五六百年的西周至春秋时期,我们从闻名中外的《诗经》中可知此时园林植物主要是为人们提供生产、生活资料,其中桃、李、棠棣、木瓜、梅等已成为众人喜爱的观赏花木。据载:吴王夫差曾造梧桐园(今江苏吴县),会景园(在嘉兴),记载中说:穿沿凿池,构亭营桥,所植花木,类多茶与海棠,这说明当时造园及花木配置已具相当高的水平。战国时期,屈原《离骚》载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这里已明确提到木兰与菊花已成为观赏植物[4]。秦汉期间,随着封建社会的出现及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农业的发展,园林植物的种与品种都很繁多,引种驯化活动也十分频繁,此时人们对植物是综合利用:观赏、食用及提供生产资料等。值得注意的是, 在2000 多年前的秦代,我国就有了街道绿化。
1.2.2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植物造景
魏晋南北朝时,随着自然山水园林的出现,人们对植物在园林中的造景也愈加讲究。《洛阳伽兰记》中记载:当时四海晏请,八荒率职......于是帝族王侯、外戚公主,擅山海之富、居川林之饶,争修园宅,互相竞夸,祟门丰室,洞房连户,飞馆生风、重楼起雾,高台芸榭,家家而筑,花林曲池,园园而有,莫不桃李夏绿,竹柏冬青,入其后园,见沟读赛产,石蹬碓尧,朱荷出池,绿萍浮水,飞梁跨阁,高树出云。可见此时园林中树木很多,配置上已很讲究意境。西晋大官僚石祟的金谷园,园内树木繁茂,植物配置以柏树为主调,其他的种属则分别与不同的地貌相结合而突出其成景作用,如前庭配有沙棠,后园植有乌,柏木林中梨花点缀等。而且在这期间,随着佛教、道教盛行,寺、观的大量兴建,相应地出现了寺观园林这个新的园林类型

1.2.3隋唐时期园林植物造景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兴盛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都有很大的发展,农业生产空前繁荣,同时也是园林的全盛时期。隋炀帝所筑西苑,方圆二百里,苑内十六院绕龙鳞渠而筑,庭院周围均植名花,渠上有桥,过桥百步,既是郁郁葱葱的杨柳与修竹。这里种植的植物,已作精心布局,使山水、建筑、花木交相辉映,景色如画。在唐明皇的宫苑中,植物配置合理,如沉香亭前植木芍药,庭院中植千叶桃花,后苑有花树,兴庆池畔有醒醉草,太液池中栽千叶白莲,太液池岸有竹数十丛;唐朝的长安城人口一百多万,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规划最严谨的一座繁荣城市。政府对城市街道绿化十分重视,严禁任意侵占街道绿地。居住区的绿化由京兆尹(相当于市长)直接主持。居民分片包干种树,诸街添补树......价折领于京兆府,乃限八月栽毕 [5]。主要街道的行道树以槐树为主,间植榆、柳;皇城、宫城内则广种梧桐、桃树、李树和柳树。据此,可以设想长安城内城市绿化是十分出色的。
1.2.4宋元清初时期园林植物造景
宋元清初时期为我国园林的成熟前期,造园时对花木的选择栽植,利用园林植物造景已形成其独特的风格:造园时十分注意利用绚丽多彩、千姿百态的植物,且注意一年四季的不同观赏效果,乔木以松、柏、杉、桧等为主,花果树以梅、李、桃、杏为主;花卉以牡丹、芍药、山茶、琼花、茉莉等为主,临水植柳,水面植荷渠,竹林密丛等植物配置,不仅起绿化作用,更多的是注意观赏和造园的艺术效果。在宋朝出现了以花木为主的园林,如天王花园子、归仁园、李氏仁丰园。《洛阳名园记》[4]中记载归仁园:归仁其坊名也,园盖尽些一坊,广输皆里余。北有牡丹、芍药数千株,中有竹千亩,南有桃李弥望,说明此园为一个花簇锦绣,植物配置种类繁多,以花木取胜的园子。元朝的版图大,宗教活动多且复杂,寺、观庙宇也很多,其中多有建置园林的,其中又以位于西湖北岸的大承天护圣寺景观最美。当时到过大都的朝鲜人写的《朴通事》[5]对其有详尽生动的描写:殿前阁后,擎天耐寒傲雪苍松,也有带雾披烟翠竹,诸杂名花奇树不知其数。可见,在优美的园林景观中,植物的造景作用是必须的。清朝中叶和清末随着园林的日趋成熟,造园时对植物的配置及造景作用,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清代晚中期园林,因建筑物增多,花木不可能密集种植,因此改为同种植物少数植株进行丛植,如丛桂之内,不以其它花木杂之。或采用几种花木少数植株进行群植,如在粉墙前面竖以湖石,再配置芭蕉、翠竹和其它花木,使富于诗情画意,或在大树周围用砖石砌成花坛,杂莳各种花卉,或在漏窗、景窗前配置园林植物,使之构成一幅幅生机盎然的图画。尤其在庭园中还运用盆花以弥补永久性灌木景观缺乏变化的不足,开花季节,选择佳种,置于台阶回廊两侧,或置于客厅、书斋内,使园景更加美丽而又不失季相变化。纵观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学会了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许多植物用于园林中创造植物景观,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园林文化。众所周知,中国传统园林独树一帜,为世界造园史上的艺术瑰宝[4]。

风景园林设计要弘扬传统尊重自然


著名风景园林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兆祯前不久在深圳举办的中国当代大地规划与风景园林建设暨理论坛上强调,风景园林科学发展首先要遵循中国的传统理念,因为它反映了科学的宇宙观。

孟兆祯十分赞成“人与天调,天人共荣”的设计理念。他说,人类和其他生物共有一个地球,破坏它们的环境,最终势必危害到人类自己。在从事风景园林设计工作时,设计师应在人与自然协调的前提下,发挥“人杰地灵”、“景物因人成胜概”的主观能动性作用。

在孟兆祯看来,创造园林艺术美要以“人与天调然后天下之美生”为座右铭,风景园林总的造景特色是“盖以人为之以人工之美入天然必能奇,以清幽之趣药浓丽故能雅”。此外,孟兆祯还特别强调最大限度发挥风景园林的综合功能。他指出,将其中任何一种功能强调到高于综合功能的位置都是不科学的。要善于将生态环境、空间景观、文化内涵和现代社会生活融于一体。设计师应努力满足使用者对自然环境日益增长的需求,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和文化素养的提升。植物种植设计首先要为植物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然后才是人们享受植物营造的园林景观。植物种植设计同样也是包含多种要素的综合性工作,而不是单一的植树种草。

孟兆祯十分看重继承和发扬中国风景园林的民族传统特色,主张以民族特色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时,学习和研究国外的风景园林成就,学习国外如何根据各自所处的自然条件和人文资源来设计风景园林。风景园林是一门文理交融、科学性与艺术性交融的学科。其艺术性主要表现在,由科学的“比兴”以及绘画的“外师造化,内得心源”等衍生而来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其中就理法而论主要是借景,“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即巧于籍因成果,精湛之处在于体现用地之不同地宜。一方风水养一方人,自然山水各具形胜。因地、因时制宜,便有可能寻觅到中国风景园林设计的真谛。这也是预防、医治千城一面的良方。

孟兆祯认为,“借景随机”、“借景无由,触情俱是”和“臆绝灵奇”,都是传统的借景理论,值得我们学习、研究、应用和向前发展。

园林设计的常识(一)


栏干在绿地中起分隔、导向的作用,使绿地边界明确清晰,设计好的栏干,很具装饰意义,就像衣服的花边一样,栏干不是主要的园林景观构成,但是量大、长向的建筑小品,对园林的造价和景色有不少影响,要仔细斟酌推敲才能落笔生辉。如李渔所言:“窗栏之制,日异月新,皆从成法中变出,腐草为萤,实且至理,如此则造物生人,不枉付心胸一片”。
●栏干的高度
低栏0.2~0.3米,中栏0.8~0.9米,高栏1.1~1.3米,要因地按需而择。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的精神、物质水平提高,更需要的是造型优美,"防君子不防小人"的导向性栏干、生态型间隔。切不要以栏干的高度来代替管理,使绿地空间截然被分开来。相反,在能用自然的、空间的办法,达到分隔的目的时,少用栏干。如用绿篱、水面、山石、自然地形变化等。
一般来讲,草坪、花坛边缘用低栏,明确边界,也是一种很好的装饰和点缀,在限制入内的空间、人流拥挤的大门、游乐场等用中栏;强调导向;在高低悬殊的地面、动物笼舍、外围墙等,用高栏,起分隔作用。
●栏干的构图
栏干是一种长形的、连续的构筑物,因为设计和施工的要求,常按单元来划分制造。栏干的构图要单元好看;更要整体美观,在长距离内连续的重复,产生韵律美感,因此某些具体的图案、标志,例如动物的形象、文字往往不如抽象的几何线条组成给人感受强烈。
栏干的构图还要服从环境的要求。例如桥栏,平曲桥的栏干有时仅是二道横线,与水的平桥造型呼应,而拱桥的栏干,是循着桥身呈拱形的。栏干色彩的隐现选择,也是同样的道理,绝不可喧宾夺主。
栏干的构图除了美观,也和造价关系密切,要疏密相间、用料恰当,每单元节约一点,总体相当可观。
●栏干的设计要求
低栏要防坐防踏,因此低栏的外形有时做成波浪形的,有时直杆朝上,只要造型好看,构造牢固,杆件之间的距离大些无妨,这样既省造价又易养护;中栏在须防钻的地方,净空不宜超过14厘米在不须防钻的地方,构图的优美是关键,但这不适于有危险、临空的地方,尤要注意儿童的安全问题,此外;中栏的上槛要考虑作为扶手使用,凭栏遥望,也是一种享受;高栏要防爬,因此下面不要有太多的横向杆件。
●栏干的用料
石、木、竹、砼、铁、钢、不锈钢都有,现最常用的是型钢与铸铁、铸铝的组合。竹木栏干自然、质朴、价廉,但是使用期不长,如有强调这种意境的地方,真材实料要经防腐处理,或者采取"仿"真的办法。砼栏干构件较为拙笨,使用不多;有时作栏干柱,但无论什么栏干,总离不了用砼作基础材料。铸铁、铸铝可以做出各种花型构件;美观通透,缺点是性脆;断了不易修复,因此常常用型钢作为框架,取两者的优点而用之;还有一种锻铁制品;杆件的外型和截面可以有多种变化,做工也精致,优雅美观,只是价格不菲,可在局部或室内使用。
●栏干的构件
除了构图的需要,栏干杆件本身的选材、构造也很有考究。一是要充分利用杆件的截面高度,提高强度又利于施工;二是杆件的形状要合理,例如二点之间,直线距离最近,杆件也最稳定,多几个曲折,就要放大杆件的尺寸,才能获得同样的强度;三是栏干受力传递的方向要直接明确。只有了解一些力学知识,才能在设计中把艺术和技术统一起来,设计出好看、耐用又便宜的栏干来
园林建筑师手记之二 城市行道树坛
一、 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议推广条状行道树绿带。
上海的行道树绿带有几种形式:
1)四平路形式:绿带宽1.2--2米,砌高0.3-0.4米,上设栏杆高0.4-1米。这种形式的绿化效果最佳,只要有足够的宽度,建议优先选用。两侧栏杆的设置和高度,可根据人、车流量来调整。
2)虹桥路形式:绿带宽1-1.5米,车行道一侧设栏杆高约0.8米,种攀援植物。这种形式适合于车流量大且快,人流量一般的地方。
3)淮海路形式:绿带宽约1米,树坛向车行道一面倾斜。这种形式占地较小,适于人流量大、街景要求高的地方。
以上这几种形式,都可以达到下列目的:
(1)创造行道树和林下灌木、地被生长的良好立地条件;
(2)变点为线、面,变单株为空间群体;减噪阻尘,分隔人、车行道;
(3)美化市容街景。
设计布置时,要事先了解地下管网情况,根据人车流量、人行道宽度的不同,选择不同断面式和栏杆的地位高度、泄水口,按沿途人行横道线、公建、商店等实际情况,划分断口。做到人车分流各行其道,地下地上协调发展,市容美观,行人享受。
二、在人行道狭窄、人流量又大的地方,常用行道树透空盖板。
上海的行道树穴盖板有两种材料:
l、砼预制盖板。常见有条形格栅,有四块合围成方形树穴的;也有利用植草砖铺砌的。砼盖板要注意施工质量和防止车压而不致断裂、翘曲影响美观。
2.铸铁盖板。有1.2、1.5米规格大小和圆、方外型,其花纹也不失为一种地面装饰。盖板下常铺一层陶粒以利泄水。
三、行道树树坛。
根据行道树的规格,树坛略有大小,一般不小于1×1米。树坛边缘常有侧石、单砖斜砌、砼预制板、初錾花岗岩条石,到现在的磨光花岗岩都有。浦东中央大道的行道树坛侧石做圆弧断面,防止行人踏足,是细致的设计。
行道树树坛内种植现在已引起重视,有种高羊茅草、麦冬,整齐的黄杨绿篱等多种方式。在人多的地方,也可在树坛四周砌挡土坪,做栏干,成为独立的树坛。
四、以上第2、3两种行道树绿带,在多排种植时,可组合成雄壮的树阵。这在广场、干道经常可以见到。
第一种行道树绿带的引伸,是以曲线、折线组合成空间,形成大树绿地。在有条件的地方,行道树绿带、树坛还可以和坐凳、园灯、广告栏等结合起来设计,更实用,更富人情味。
五、保护行道树的设施,主要有行道树桩。
上海用过的行道树桩有预制砼方桩、空心预应力圆桩、钢管桩;双挑和三角、四边木桩等;国外有钢围栏等。过去还有纠偏的地桩,现在己不多见了。
园林建筑师手记之三 园灯
白天,园林景观是在阳光照射下形成的。夜晚,除月色外,园林景观则要由精心布置的照明来呈现。月色如昼,夜色往往是美妙动人的。宋代诗人苏轼写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朦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有了自然的月光,再加上高烛闪烁,园景更为多情。近处灯光照耀下的花卉、树丛、人影、地面纹样,和远处的建筑、林冠天际线,所形成可见的园林空间的景观和范围,与白天不同。照明本身对园景的形成也有很大影响。强烈、多彩的灯光会使整个环境热烈活泼起来,局部而又柔和的照明又会使人感到亲切而富有私密感,暖色光使人感到和睦温暖,冷色光使人清静生畏。因此,可以说园灯的规划布点和选择设计,是糅合着光影艺术的第二次景观设计,而不局限"灯"的内容。  在白天,园灯是有装饰效果的建筑小品,在地形、道路、绿化的配合下,可以组成一幅非常优美动人的园景。夜晚,园灯的作用更是多方面的:
沿园路布置,按照所在园林的特点,交通的要求,选择造型富于特色、照明效果好的柱子灯(庭园灯、道、路灯)或草坪灯。定位时既要考虑夜晚的照明效果,也要考虑白天的园林景观,沿路连续布置。一般柱子灯保持在25-30米,草坪灯6-10米的间距,具有强烈的导向性。
喷水池、雕像、入口、广场、花坛、亭台楼阁等局部、重点的照明,要创造不同的环境气氛,形成夜景中的高潮。园林广场空间常用有足够高度和照度、装饰性强的柱子灯,广场地面可预埋地灯,树下预埋小型聚光灯;入口、雕像、亭台楼阁除了"张灯结彩",还常以大型聚光灯照射,游乐场所、商场以霓虹灯招徕顾客;喷水池有专用的水下灯;古典园林用宫灯、走马灯、孔明灯、石灯笼等。其中一部分是固定设施,一部分是节假日临时设施,以达到五彩缤纷、灯红酒绿的效果。园林供电管网设计,要预留接线点,预留耗电量。
除了"点"、"线"上的灯,为了游人休憩和管理上的需要,绿地各处还要保持一定的照度,这是"面"上的照明。间距因地形起伏的程度、树丛的疏密开朗有所不同。作为估计大致每亩地1盏灯,达到朦胧的照度、约为道路上的1/5即可。
选择园灯,在重要近观的场所,造型可稍复杂、堂皇,并以多个组合灯头提高亮度及气势;在"面"上,造型宜简洁大方,配光曲线合理,以创造休憩环境并力求效率。一般园林柱子灯高3-5米,正处于一般灌木之上、乔木之下的空间.广场、入口等处可稍高,7-11米。足灯型(草坪灯、花坛灯)不耀眼、照射效果也好,但易损坏,多在宾馆房地产开发等专用绿地和公共绿地的封闭空间中使用,其灯具设计有模仿自然,也有简洁抽象的现代造型。
一般庭园柱子灯的构造,由灯头、灯干及灯座三部分组成。园灯造型的美观,也是由这三部分比例匀称、色彩调和、富于独创来体现的。过去往往线条较为繁复细腻,现在则强调朴素、大方、整体美,与环境相协调。
灯座。灯干的下段,连接园灯的基础,地下电缆往往穿过基础接至灯座接线盒后,再沿灯柱上升至灯头。单灯头时,灯座一般要预留20×15厘米的接线盒位置,因此灯座处的截面往往较粗大,因接近地面,造型也需较稳重。
灯柱。灯干的上段,可选择钢筋混凝土、铸铁管、钢管、不锈钢、玻璃钢等多种材料。中部穿行电线,外表有加工成各种线脚花纹的,也有上下不等截面的。
灯头。灯头集中表现园灯的面貌和光色,有单灯头、多灯头,规则式、自然式多种多样的外形,和各种各样的灯泡。选择时要讲究照明实效,防水防尘,灯头型式和灯色要符合总体设计要求。目前灯具厂生产有多种庭园柱子灯、草坪灯供选用。自行设计的灯头,要考虑到加工数量的限制,和今后养管所需零件的配套。
园灯的控制,有全园统一的,面积较大可分片控制,路灯往往交*分成2-3路控制。控制室可设在办公(工具)室,也可设在园门值班室,根据园林体制和要求选择。
园林建筑师手记之四 园林池岸
近来,环境景观越来越注重水体,无水不灵;有的房地产公司还提出户户开门临水的要求。而在实际操作上,水面边岸则是易被忽视且不易设计、施工好的项目。其所占投资比例不菲,值得斟酌探讨。
(1)上海园林自然水体的边岸,多数是以石砌驳,以重力保持稳定,防止水土坍坡流失,对池岸基本要求是在外力作用下不推移、倾覆和破坏,因此河驳的设计要经土力计算。在一般土质、地形条件下,小型河驳可参考图示构造设计,即以深度为准,基础宽度达到其0.45倍。在自然景观为主的公园,池河驳往往不砌出水面,而在水平面以下5~10厘米用乱石为材,其以上用景观石为料(湖石、英石、风化黄石、大型卵石等),以达到既节约又美观的目的。此时切切注意图示景观石并非机械环绕水面一周,形同锁链,而是断断续续,忽隐忽现地摆布;在坡缓地方,让地面自然延伸入水,不失为一园林美景;在坡陡地方。在边岸转折之处,三三两两、三五成群布置景观石,虽由人作,胜似天开,才是师匠杰作。
(2)最近有一种新的做法,是设计较平(达l/5-1/6)缓坡,在水位上下线上,或种植耐湿固土地被、水生植物,或布置砾砂卵石,意境来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此在市郊几个高尔夫球场可见。事实上,上海市郊河川交错,只要内不行舟并不筑路,又有几处是石驳连绵?因此这种设想,在市郊自然、生态绿地、公园可考虑,是上策。即使岩坡有所冲刷坍落,池坡渐趋缓,水土趋平衡,也无大碍而显天然。这里的关键,一是控制水位,勿使其上下有过大波动;二是在风口上(尤其上海的西北向),在突出的岸矶,在地形转陡处,都要有加固措施。 (3)除了石砌驳,还有竹木驳值得考虑。以树干、毛竹为桩,夯于岸边及摆篱垒土成驳,价廉而富于田园风光。为持久计,现有以钢砼为芯,外粉仿竹木者代替。
(4)与池岸相关者,常见仿自然瀑布溢水,自丘而下,由此产生一个设计水平面高出地下水位,且要在填(松)土上解决边岸池底渗漏水问题。此时有几种方案可供参考:一是于填土造丘之前,构造钢砼支承梁柱,填土后再筑池岸底板;二是已填土成丘者,无法再寻可*支承,可考虑由下而上按景观要求构造几个不同标高的开口砼水箱,相互铰接而于重叠处溢水。通俗比喻,如几个菜碟相互上下搭接,而成水渠、瀑布。三是待土质较稳之后,按造景要求绑扎钢筋、网片,喷灌水泥浆而成型,再加饰面材料。四是于接触水体部分,叠置轻型石景,尽量减轻负荷(如GRC、钢丝网水泥塑石等),待成型,再喷灌铺砌防水材料(如自防水膨润土、泡沫填充料等),而于其他部分堆叠真实天然景观石,使之相互交错,真真假假,以假乱真。五是以PVC、膨润土布等防水材料铺砌池边底板,再堆叠景观石。此法在国外甚为流行,但价格较昂贵。详见附图参考。
(5)从总体看,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是一块绿地、一个公园的水体,应服从总体要求,有一个统一的构思;池岸自然,抑或是规则?是隐是现?有无栏干小径?要看整体的地域位置、风格面貌而定。一个园内不同区域,也可有不同的要求。
二是几种池岸做法,也可相互配合使用。此岸近广场建筑而规则,彼岸近丘陵丛林而自然,也不失为一种变化和对比,注意点是交接如何过渡。
三是池岸要考虑安全因素.一般近岸处水宜浅(0.4~0.6米),面 底坡缓(1/3~1/5),以求节约和安全。人流密集地方,如何防止落水,也须多费匠心。
四是水面使用功能的不同,如观赏鱼、植荷莲、划舟艇、显倒影、喷水、游泳、溜冰等,也会使景观和水深浅、水波浪不尽相同,而影响池岸设计。
五是选材既关及景观,也决定造价,从经济上也要多加考虑。
园林建筑师手记之五 园林围墙
园林围墙有两种类型,一是作为园林周边、生活区的分隔围墙;一是园内划分空间、组织景色、安排导游而布置的围墙。这种情况在中国传统园林中是经常见到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物质文化水平提高,"破墙透绿"的例子比比皆是。这说明对围墙的要求正在起变化,设计园林围墙时要尽量做到:
人行坡度≥10%时,要考虑设计台阶。园路和等高线斜交,来回曲折,增加观赏点和观赏面,未尝不是好事。
园路的铺装建议采块料-砂、石、木、预制品等面层,砂土基层即属该类型园路。这是上可透气,下可渗水的园林--生态--环保道路。之所以如此建议,是基于下面几点考虑:
(1)符合绿地生态要求。可透气渗水,极有利于树木的生长,同时减少沟渠外排水量,增加地下水补充。
(2)与园林景观相协调。自然、野趣,少留人工痕迹。尤其是郊区人工森林这种类型绿地,粗犷一些并无不当。
(3)新建园林,尤其上海园林,往往因地形变更,土方工程使部分、甚至大部分园路、广场处于新填土之上。
(4)园林绿地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要不断补充完善。这种路面铺装适于分期建设,甚至临时放个过路沟管,抬高局部路面,也极容易不必如刚性路面那样开肠剖肚。
(5)园林绿地除建设期间外,园路车流频率不高,重型车也不多。
(6)是我国园林传统做法的继承和延伸。
(7)安排好残废人所到范围和用路。
块料路面的铺砌要注意几点:
(1) 广场内同一空间,园路同一走向,用一种式样的铺装较好。这样几个不同地方不同的铺砌,组成全园,达到统一中求变化的目的。实际上,这是以园路的铺装来表达园路的不同性质、用途和区域。
(2) 一种类型铺装内,可用不同大小、材质和拼装方式的块料来组成,关键是用什么铺装在什么地方。例如,主要干道、交通性强的地方,要牢固、平坦、防滑、耐磨,线条简洁大方,便于施工和管理。如用同一种石料,变化大小或拼砌方法。小径、小空间、休闲林荫道,可丰富多采一些,如我国古典园林。要深入研究园路所在其他园林要素的特征,以创造富于特色、脍炙人口的铺装来。例如,杭州的竹径通幽,苏州五峰仙馆与鹤所间的仙鹤图与环境融洽一体,诗情画意,跃然纸上。明·计成在《园冶》中对此早有论述"惟所堂广厦中,铺一慨磨砖,如路径盘蹊,长砌多般乱石,中庭式宜叠胜,近砌亦可回文,八角嵌方选鹅子铺成蜀锦。"
(3) 块料的大小、形状,除了要与环境、空间相协调,还要适于自由曲折的线型铺砌,这是施工简易的关键;表面粗细适度,粗要可行儿童车,走高跟鞋,细不致雨天滑倒跌伤、块料尺寸模数,要与路面宽度相协调;使用不同材质块料拼砌,色彩、质感、形状等,对比要强烈。
(4) 块料路面的边缘,要加固。损坏往往从这里开始。
(5) 侧石问题。园路是否放侧石,各有己见。笔者认为要依实而
议定:
① 看使用清扫机械是否需要有*边;
② 所使用砌块拼砌后,边缘是否整齐;
③ 侧石是否可起到加固园路边缘的目的;
④ 最重要的,是园路两侧绿地是否高出路面,在绿化尚未成型时,须以侧石防止水土冲刷。
(6) 建议多采用自然材质块料。接近自然,朴实无华,价廉物美,经久耐用。甚至于旧料、废料略经加工也可利用为宝。日本有种路面是散铺粗砂,我们过去也有煤屑路面;碎大理石花岗岩板也广为使用,石屑更是常用填料。如今拆房的旧砖瓦,何尝不是传统园路的好材料。按虹桥花园使用情况,厚150毫米以上块石路面(通车),包含至铺砌完成,价150元/平方米以内,弹街石价100元/平方米以内(以上未包含前期已施工碎石垫层)足比使用砼路而便宜。
园路与种植
(1)与园路、广场有关的绿化形式有:
中心绿岛、回车岛等;
行道树;
花钵、花树坛、树阵;
两侧绿化。
(2)最好的绿化效果,应该是林荫夹道。郊区大面积绿化,行道树可和两旁绿化种植结合在一起,自由进出,不按间距灵活种植,实现路在林中走的意境。这不妨称之为夹景;一定距离在局部稍作浓密布置,形成阻隔,是障景。障点使人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栖口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城市绿地则要多几种绿化形式,才能减少人为的破坏。在车行园路,绿化的布置要符合行车视距、转弯半径等要求。特别是不要沿路边种植浓密树丛,以防人穿行时刹车不及。

园林设计八不宜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地区,各单位纷纷建公园、铺绿地、修广场,园林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我们也不得不冷静地看到,我国目前的城市园林在设计上还存在着很多误区。笔者收集多方信息,集百家之言,概括为:“八不宜”,以期与园林设计工作者共勉。
一、不宜追求高档,豪华,远离自然,违背自然。如在城市公园的水体设计中,原本只要顺其自然,在弯曲的湖岸上种上湿生植物,湖中种上荷花,莲花等水生植物,便会形成美丽的亲切的自然景观。然而有些设计师却把湖岸用大理石修砌,并围上汉白玉护栏,湖底用混凝土加固再修深水池以养水生植物,这样虽然看起来高档,豪华且整齐划一,但却使整个湖的自然韵味尽失,成了一个彻底的人造湖,违背了园林设计的初衷。
二、不宜盲目模仿,照搬照抄,缺乏个性。每一件园林作品都要有其特有的风格及地方特色,要深刻体现该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然而由于近代中国历史的原因,西方园林风格对我国园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致使欧美式园林在中国大地遍地开花,各地纷纷效仿,而失去了中国园林的风格和个性。因此,我们的园林设计师对各种园林风格不但要求其形,还要求其神,要在中国园林风格的基础上,吸收欧美园林设计上的精华,并结合当地独有文化,开发出具有创造性的作品。
三、不宜缺乏人文关怀,不顾人的需要。城市园林建设的目的是美化人的生活,陶冶人的情操,因此在设计上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以人为本。目前,很多城市都建有宏大的广场,然而偌大一个广场,其地面不是用硬地铺装,就是以草坪为主,只有少量的乔木配置于道路两旁,即使有许多休息设施也只得置于露天之下。在炎炎夏季和多雨季节,即没有大树庇荫,也没有遮雨设施,再美的风景也没人久留于此。
四、不宜只注重视觉上的宏伟、气派、高贵及堂皇的形式美,而不顾工程的投资及日后的管理成本。我国目前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不算高,在园林建设上要量力而行,不可盲目同西方发达国家攀比。近几年兴起的草坪热,各大中城市都曾有过,终因其管理维护成本太高而纷纷流产,造成了人力物力上的极大浪费,这个教训是深刻的。
五、不宜忽视与当地环境的和谐统一,破坏整体的生态环境。天然的地形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恩赐,因此在进行园林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与当地的环境的和谐统一。因山势,就水形,景自境出。如杭州孤山的西泠印社,是中国典型的台地园,从山麓到山腰、山顶,布置了不少建筑、道路和绿地,但并不是把自然削成一层层的人工平台,而是附属在自然的山形地势上,格外地亲切、妥帖。
六、不宜对园林植物随意配置。园林植物都是有生命的个体,因此设计者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土壤条件和生态环境,并能想像到若干年以后的植物生长所形成的效果以及由此对周边环境带来的影响。
七、不宜只注重一种植物,忽视园林植物配置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出于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是稳定良好生态环境的基础,同时也构成了自然景观。城市景观要有生气就必须建立在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基础上,如果只种植一种植物不利于病虫害的防治。
八、不宜只注明园林植物的种类,不明确具体品种和规格。园林植物品种间的差别有时是巨大的,不明确规定,往往使设计者的意图得不到充分表达,有时甚至得到相反的效果。如许多园林设计作品中,笼统地规定苗木为桂花,月季等,但是桂花又可分为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等,月季也可分为香水月季,微型月季等,很容易造成施工者以次充好,使用价格较低的品种,达不到应有的设计效果。

中国传统栽植的庭院吉祥风水植物


在庭院植物种类的选择方面,常常还要考虑植物所包含的文化意境,下面简述几种中国传统的庭院吉祥植物。

谐音“祝”,有美好祝福的意蕴。过去将天竹加南瓜、长春花合成图案,谐音取意可构成“天地常春”、“夭长地久”的寓意。“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作为高雅脱俗的象征,竹也常为旧时文人雅士所青睐。

人们认为其五片花瓣是五个吉祥神,梅花五瓣,象征五福: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寿联常有“梅开五福,竹报三多”(竹叶三片)。寓意吉祥。

牡丹

被称为国色天香的“富贵花”,牡丹有美色和美誉,寓意吉样。因此在庭院中,常用与寿石组合为“长命富贵”,与长春花组合为“富贵长春”的景观。

桂音谐“贵”,有荣华富贵之意。有的习俗,新妇戴桂花,香且“贵”。桂与莲子合图,为“连生贵子”;桂与寿桃合图为“贵寿无极”等。历来将科举高中称为“月中折桂”、“折月桂”。

椿树

《庄子·逍遥游》云:“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秋。”因此椿树是长寿之兆,后世又以之为父亲的代称,含有主人护宅及祈寿的意愿。

槐树

槐树木质坚硬,被认为代表“禄”。古代朝廷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坐于其下,面对三槐者为三公,因此槐树在众树之中品位最高,常被作为镇宅的首选树。

石榴

含有多子多福的祥兆,很有富贵气息。

葡萄

葡萄藤缠藤,象征亲密,自古有葡萄架下七夕相会之说,而夏季在葡萄荫下纳凉消暑,亦是人生一大快事。

海棠

花开鲜艳,与玉兰组合种植,象征“金玉满堂”;与牡丹、桂花组合,象征“富贵满堂”;而棠棣之华,象征兄弟和睦,其乐融融。

竹因景而活园因竹而显竹子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以竹造园,竹因园而茂,园因竹而彰;以竹造景,竹因景而活,园因竹而显。
我国是“竹子王国”,竹子种类繁多,分布地域极广:东起台湾,西迄西藏,南至海南岛,北至黄河流域。万千绿竹,绿染神州,装点山河,美化大地,使我们的生活更富有色彩和情趣。当我们涉足名园胜迹,无不深刻地体察到竹子的景观效益。
竹的功能与美韵竹子是生态功能很强的植物。据有关专家测算,同面积的竹林可比树林多释放35%的氧气,每公顷竹林可吸收二氧化碳12吨,蓄水1000 吨。同时具有庞大的地下根系,保持水土能力很强,还有较好的防风、抗震能力。
竹子集形态美、色彩美、音响美、风格美于一身,在园林绿化中观赏价值极高:翠竹青青,千姿百态。有的离地尺许,有的亭亭玉立,有的蓬松一堆;寿竹散生一盘,互不相拢;小勤竹枝枝紧连,挤在一起;甜竹竹叶大如掌;小观音竹叶形似针等。
绿竹栉风沐雨,心有灵犀。月照有清影,风吹有清声,雨涤有清韵,霜凝有清光,雪染有清趣。以竹为友,以竹为师,会使人悟天地之正气,育崇高之美德,激人生之理想。古今竹与园林中国园林造园历史悠久,具有特殊的艺术风格,富有山水画境的自然美。竹正符合造园要求自然、纯朴的潮流,是古往今来园林中很好的绿化植物。
以竹造园,不管是纷披疏落竹影的画意;不管是以竹造景、借景、障景,或是用竹点景、框景、移景,都能组成如诗如画的美景,且风格多种多样。诸如竹篱夹道、竹径通幽、竹亭闲逸、竹圃缀雅、竹园留青、竹外怡红、竹水相依等景观艺术,无不遍及中国园林。
北魏时期,洛阳官场众多私家园林,相继呈现了“莫不桃李夏绿,竹柏冬青”的景象。崇竹爱竹、乐竹忘形的“竹林七贤”更加提倡竹子造园。尤其是唐宋时期,我国文化艺术空前繁荣,促进了造园兴盛,竹子造园随之而步入了鼎盛时期,有名的李德容的“平泉别墅”、王维的“辋川业”,杜工部的“成都草堂”、苏轼的“东坡园”等等,大种庭园竹,与绿树花草天成景物流芳百代。明清时代,竹子造园首推江南园林。苏州的拙政园“梧竹幽居”、“竹径通幽”、“竹廊扶翠”等园林艺术为多数园林借鉴。特别是清代圆明园“天然画图”,以万竿翠竹为其中“五福堂”造景,呈现出“竿竿清欲滴,个个结生凉”的竹园景象,清风吹过,龙吟细细,凤尾森森,真使人有“风枝露梢,绿满襟袖”之感。其中湘妃竹在“天然画图”中造就了令人陶醉的景观,成了竹子在东方艺术情调中的杰作。至于当代浙江安吉竹园、成都望江楼公园等这类园以竹胜、景以竹异的专类竹园,当然就更多地展现出竹荫、竹声、竹韵、竹光、竹影、竹趣等的奕采,更以多品种的竹类取胜了。

漫谈中式园林设计特色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楼盘需要配套完善、美观独特的园林绿地。从目前情况看大多是模仿西式园林,中式园林甚少。而刻意模仿的少数中式园林作品往往是只得皮毛,未见精髓。本文拟就中式园林艺术作一简单的剖析。

中式园林的设计手法

中式园林以再现自然山水为设计的基本原则,追求建筑和自然的和谐,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但并不是简单地模仿,而是“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这一思想在造园当中的具体表现就是“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善于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条件,体现出人工建造对自然的尊重与利用。“虚实相间,以虚为主”强调建筑群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强调建筑单体,这使建筑物之间的院落往往成为设计的重点。

中式园林的设计手法千变万化,这里仅浅谈中式造园中的叠山理水艺术。叠山理水在我国传统造园艺术中所占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中式园林不论南北、大小,几乎是凡有园,必有山石;同样,凡条件具备,都必然引水入园。与自然山水不同,园林中的山水除兼备自然的形神外,还要具有传情的作用。《园冶》中的“片山有致,寸石生情”就是这个意思。

《园冶》缀山篇中把山石分成几大类:一种是“厅山”,顾名思义,就是在厅堂的前院中缀山石。按《园冶》所说,厅山一般要“稍点玲珑石块”,而不宜复杂。这就是说,要少而精,要突出重点、主题,要以一两块形制优美的石峰作为主体来点缀庭园空间。其造型要符合透、漏、瘦、皱的美学原则。用现在的眼光看,“厅山”更接近于抽象雕塑。一种是墙中嵌理壁岩,有的嵌入墙内,有的虽与墙面脱离,但效果与前者同,均以粉墙为背景,犹如一幅写意山水画。正如《园冶》所云:“藉以粉墙为纸,以石为绘也”。以上两种均适用于规模较小的庭园空间,而对于某些较大的庭园空间来讲,则喜用大规模堆山叠石。山石多峰岩嶙峋,沟壑纵横,脉络分明,深得山林野趣。

山石除可以作为景观的主题点缀空间外,通常可借山石把单一的大空间分隔成若干较小的空间,被分隔的空间多相互连绵、延伸、渗透,而不流于空旷、单调。而且山石尚可起遮挡视线和围合空间的作用。甚至利用山石还可以堆叠成各种形式的蹬道,这也是古典园林中富有情趣的一种创造。

和山石一样,水也是构成园林的基本要素之一。园林用水,从布局上可分为集中和分散两种形式;从情态上则有动有静。集中而静的水多用于中小型庭院,其特点是:整个园林以水池为中心,沿水池四周环列建筑,从而形成一种向心、内聚的格局。采用这种布局形式可使有限空间具有开朗的感觉。而对于大中型庭院,虽然也是集中用水,但水池偏处于庭院的一侧,这样可腾出大块面积供堆山叠石,形成山水环抱的格局。和集中用水相对的是分散用水,其特点是: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把水面分割成互相连通的若干小块。至于水池的形状绝大多数呈不规划的形式以再现自然水景。在园林中,涓涓溪流是对自然界溪流的艺术摹写,它一般忌宽而求窄,忌直而求曲,此外还应该宽窄对比,求得变化,产生忽开忽合、时收时放的节奏感。特别是与山石结合,更能营造深邃藏幽的情趣。

中西式园林对比

中式园林是一种特殊的出于人对大自然的依恋与向往而创造的空间,它是人对大自然欣喜的回眸与回归。其艺术特质深受中国道家思想的影响,就是任其自然之意,即重自然,抑人工,强调对自然的尊重和利用。“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一园林文化美学命题,其精神涵义便是“道”之境界。“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是对自然人性化的审美境界的追求。

而“人文主义”,实际上就是把人看成是宇宙万物的主体。西式园林在设计中极力表现出人工对自然的超越,强调对自然环境的改造。整齐一律、均衡对称,具有明确的轴线引导,讲求几何图案的组织,甚至连花草树木都修剪得方方整整。总之,将一切都纳入到严格的集合制约关系中去,可以说是建筑功能的外部延伸。中式园林并非以“理性”为基础,它往往倾注了作者的心灵感受。像西方那种“几何审美观”在中式园林中是看不见的。一句话:西式园林是“虚实相立,以实为主”;中式园林是“虚实相间,以虚为主”。

中式园林的展望

我国传统造园艺术确实具有迷人的魅力。不论是谁,只要身临其境都或多或少地为其所感染。而今,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相互之间的影响愈来愈深,纯粹古典形式的中式园林不复存在了。你也许看不到长廊侵雨、有亭翼然的场面,领略不到“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意境,但是它的一些精髓却留了下来。“虚实相生,以虚为主”追求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重视空间问题,空间意象往往还有象征性、模糊性和抽象意义。而这些现代意义上的概念,早就出现在我国传统中式园林的营造过程中,为世人所惊叹,并逐渐地运用在所谓的现代园林之中。

中式园林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它需要一些真正的设计师和房地产开发商脚踏实地去发掘它的精髓。

中国传统插花的风格与特点


艺术风格是一种艺术表现,它既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性情的再现,也是艺术家个人气质的表现。而这种表现又必然受本国家本民族及本地区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影响,同时也与各自时代精神相呼应。所以任何一门艺术的风格和特点都应当很好地体现本民族、本地域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地方乡土气息。
崇尚自然、师法自然而高于自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尤其是造型创作的共同指导思想,重形尚意,追求以形传神、形神兼备、情景交融而深邃的意境美则是其创作的最高目标。作为中华优秀古老文化一部分的传统插花艺术,它在许多方面都很好地把握并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这些精髓,并不断发扬光大。例如在选用花材上,中国传统插花对待每一片叶、每一花枝都是顺其自然之势,或直或曲、或仰或俯,巧妙组合,使之各得其所,彼此和谐共处斗起i宛如生长在自然之中,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毫无刻意造作之气。即使修剪,也不显露人工痕迹,都是很好地将各种花材的自然美构成了人工装饰美,是大自然的浓缩与升华,这正是中国传统艺术“形肖自然”理论的典型体现。又如中国传统插花的构图中无论采用对称式造型酮巨对称式造型;都遵循既有形式又不拘于形式,既规范而又不规范化的法则,对于花材的
天香远溢
剪截组合以及与容器的比例关系虽定为7:5:3近似黄金分割率的尺度十但对每个花枝的位置伸展方向与角度绝无固定程式和严格要求;是以顺乎花枝自然之势富有自然之趣以及合乎自然之理为原则,而在保存花材原有自然形态之下,灵活插制,随意造型,达到“虽由人作,宛白天开”的境界。表现了构图上的自由活泼,形式上的丰富多样的变化性。
中国传统插花虽然崇尚自然,追求花枝自然情趣,但是绝不是自然主义的单纯模仿、抄袭自然或只注重花材在形、色上的自然属性美的展现,而是通过对花材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的观察与感受,萃取精华,倾注情感,并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花材的寓意和象征性或谐音、谐意等,借以表达作品的主题内涵与神韵意趣,以有限的形象表达无穷的景外之景、弦外之音,充分表现了构思上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与深邃的意境之美,这种运用诗的意境、画的构图的创作手法,大大增强了作品含蓄而又回味无穷的艺术魅力与雅俗共赏的多样性,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与特点。
中国传统插花深受儒家、道教、佛教思想及封建伦理道德的影响,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宇宙观和审美情趣,认为万物有灵性,主张“天人合一”,视自然界的花草树木更是有灵性、有情感之物,所以中国人历代都有寄情花木之凤,赋予各种花木许多象征性和寓意,被人格化和神化,借以明志,寄托情思,舒展情趣。在插花中也自然视各种花材不单纯是造型的素材与表现形式美的主要物质基础,而是构思传情的语言和工具,是创造和表现意境美的重要要素。因此自古以来,插花以凡材必有意,意必吉祥为创作的中心与主题,以追求枝情花韵之美,突出花品花格的表现为最高艺术境界。比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被视为清净高洁,称为净友,常用于佛前供花牡丹,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国色天香,称为“花中之王”,是富有和显贵的象征,是唐代宫廷插花的主要花枕梅花,“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有清高淡雅,傲雪凌霜的性格;桂花,是官运亨通、文思长进和中秋团圆的象征;竹,是虚心和忠诚的象征;松,是威严与长寿的象征等等。另外,一些品高韵胜的花材组合一起,或根据它们的习性、或按照它们的名称的谐音,赋予一定的寓意。如玉兰、海棠、牡丹组合一起,名为“玉堂富贵”;松、竹、梅,名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称为“四君子’等。民间还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习俗,这些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的花材使传统插花作品在花材自然美的基础上又被赋予更多精神上的意义,从而更增添了作品的美感,使作品更充满了诗情画意的魅力。
以花枝为线条进行造型,尤其善用木本花枝线条进行造型也是中国传统插花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木本花枝最富画意,或柔或刚,或粗或细,或秀雅或苍古等等。其寿命也较长又易加工整形,可以自由构图,表现出各种优美生动的轮廓、体量、质感与动态,展现出一叶一世界,一花一乾坤的艺术天地。
注重画面的完整统一并与环境和谐;讲求诗、书、画、印与花的协调结合是中国传统插花又一重要的特点与风格。如花材之间的有机结合,容器与造型的浑然一体,几座与配件的运用,题跋的搭配以及多层次的欣赏方式(酒赏、香赏、茗赏)等等都充分体现了传统插花不仅是与书、画密切关联的多学科的艺术,而且也是融生活于一体,充满生活气息的艺术。

说说现代庭园中的山石设计


普通的一块山石,如果从它周围的环境联系中脱离孤立出来,就成了冰凉坚硬顽固的代言,没有了灵气,然而一旦将它置于园林设计的美好舞台上,不需砌筑成高山大台,哪怕只小小的一块,它也会是一个情意兼备的灵性主角,有了浓浓的人情味。石令人古,水令人远,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山石的光芒和庭园中的水体、花木相交汇,在园林的舞台上灼灼生辉,一起圆满着现代人类回归自然的梦想。这要是被赋予了哪一位痴男怨女的情爱,它就会脱胎成灵石,一如《石头记》里的那一块。

山石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由来已久,源远流长,从远古时代囿中的不经意,到现代已走进了居室厅堂的室内园林设计中的刻意与精心,无处不有山石的芳踪。从现代人们的审美情趣与设计观念来看,山石应用的功用已尤为突出,无论从山石的选材、配置手法、应用方式上都有了更丰富广阔的设计内涵,在传统继承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掘与开拓。庭园中的山石已更注重和讲究细节与局部中的处理与把握,日益体现了于细微处见精神。

一、 山石的天赋品格决定了它是设计师们的钟爱。 

 1、 无可比拟的天然亲和力

作为大自然的产物和组成部分,山石的毫不修饰与素面朝天就能达到的自然意境,是那些精工巧匠刻意模仿的水泥或人造制品无法匹敌的。人们坐在山石驳岸的溪水池沼边,坐在林下随意散置的顽石上,行走在卵石铺就的小路上毫无顾忌昂首阔步,这是山石与人的一种天然的亲和;而山石之于水和花木的相融相契,更是与生俱来。

2、 品种的丰富与多彩

大自然的造化也造就了山石的丰富与多彩。我国园林用石品种极多,罗列的袭用品石已达一百多种,常见的有湖石、英石、黄石、青石、绵川石、花岗石,以及大小的卵石。它们或粗犷大气、或细腻玲珑、或棱角分明、或珠圆玉润、或旷野纯朴、或清逸雅致。各具个性、色彩、线条、纹理、质感,形态也是丰富多样,设计师总可以找到自己的心仪与庭园配置的最佳。

3、 干净,易于管理 

 山石与肮脏和垃圾似乎有着一种天然的疏离,不必象花木要常常打理,不必象水体担心污浊腐败,只需轻轻一扫,就回归一份自然的洁净,虽不是光鉴照人的那一种,但人们在任何疲乏之时都能在山石上从容落座,那是一份心理上的信赖。

4、 亘远的稳定性

相对于易变的水体花木而言,它的稳定是设计师的青睐。一个庭院设计,有了一份贴切别致的山石布置,就宛如一位拥有天生好身材的模特,就有了美丽与成功的一半,而恰到好处的点缀,往往是设计的亮点,让美景得以鲜活,瑕疵得以遮掩。

5、 多样灵活的设计布置形式

现代庭园中山石的布置已渐渐从传统的形式中解放出来,更加丰富灵活。一条条的园路,不必一定要做成水泥与卵石的固定,也可以直接将卵石轻辅路基上;潺潺的溪流池潭,不必一定是真水而可代之以各色的卵石、砂石,不需担心它的干涸与污臭,而一样地蜿蜒流淌;应用于花坛,也可以变换了昔日的古板样貌,自然的山石砌边赋予了花坛更加的生动与活泼,而一块古朴的山石亦可以是一件具有人文内涵的雕塑,一块别致的标牌,甚至一座纪念碑。另外,山石材料的易得,施工的便捷,费用的低廉,成景的迅速,在讲究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今天,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二、 庭园中的山石设计在审美情趣上的完美体现

越来越多的人们懂得了审美的情趣,懂得了欣赏,对园林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庭园中山石的设计一样要遵循美学原理与规律,尤为突出地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体现了多样统一的原则。 

 山石虽出身自然,然而耐雕琢,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现代的工艺技工可以将它们随意处理,所以从自然式到规则式,从古典式到现代派的各样庭园,山石都可应用得恰到好处,游刃有余,可以形成风格形式的统一这一基本要求,而山石品种的多样性又保证了可以为色彩、线条等方面的统一找到适当的石材。 

 2、 体现了均衡、对比与和谐的原则。  

 小小的山石有时会是设计师手中的魔棒,迅速就可以达成一种均衡。例如建筑门前一侧原始保存的大乔木,只须再在另一侧点上一块顽皮的卧石,一种轻盈的平衡马上浮现而毫无突兀之感;园路入口处的设计时,一侧有了一丛灌木,另一侧摆上一块嵌有铜质标牌的顽石,一种有品位的又不失活泼的均衡油然而生;若是在入口设立几个高矮不同的虎皮砌石门柱,显现的又是另一番朴素的平衡。而山石之于水体、花木,一刚一柔,一动一静,本身就是一种鲜明的对比;同是自然产物,把握好色彩、质感、数量、位置上的分寸,便又可营造出一份天然的而高于自然的和谐之美。  

 3、 体现了讲究质地的原则。 

 同是山石却有不同的质地。长满青苔的山石与光滑的大理石和卵石是细质地,小卵石与砾石铺就的路面是中等质地,乱石砌就的挡土墙。

喜欢《中国传统造园思想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一文吗?“鲜之花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花卉行业相关的知识,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园林种植花卉设计要求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