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的是花骨朵儿,害羞得不敢出来。一阵微风吹来,桃花几片花瓣落了下来,落在你的肩膀上!”不管是有无生活情趣,花都在那里,花以她特有的方式丰富着我们的生活。凭经验种养花草,有时会遇到不少困难,怎么样才可以种植好花草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用材林雪灾受冻之后抢救技术”,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用材林林木受害类型

用材林(重点是松杉林)林木受雪压危害的形态种类大致可以分为如下3类:

1.1断梢(包括断干)。这一类型受害比较普遍,受害程度也比较严重,主要是由于林木树冠截获的雪的重量超过了树梢、树干本身的负荷极限所致。

1.2弯斜。这一类型受害也比较普遍。主要是由于林木枝叶上所存留雪的重量尚未超越树干的负荷极限,借助本身具有的弹性,向侧面偏斜,或梢冠向下弯曲呈弓形。

1.3倒地。这是用材林林木最主要的受害类型之一,受害率比较高。与弯斜类型类似,倒地类型也是由于林木枝叶上所存留雪的重量比较大,形成了头重脚轻而弯斜,在雪的继续压力下,渐渐被压倒伏在坡面上。

2用材林受害林木救护要点

根据用材林林木受雪压危害的类型进行不同的救护处理:

2.1断梢(包括断干)。这类受害林木在雪融化后无法恢复生长,需要进行伐除清理,及时利用。

2.2弯斜。这类受害林木在雪融化后大都仍可恢复原状,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小,需要保留。雪压期间应及时最大限度地清除树冠上的积雪。

2.3倒地。这一类型如果树根未离地,或根系受损较轻,如果雪融后能逐渐恢复生长,应该给予保留。雪压期间应及时最大限度地清除树冠上的积雪。如果根系受到严重损伤或扯断,恢复比较困难的应伐除清理,及时利用,以减少损失。

2.4翻蔸。这类受害树木已经没有存活和恢复的希望,雪灾后应予以及时伐除利用。

2.5用材林今后在林分管理上要注意密度管理、立地控制和树种选择,最大程度地抵御雪灾。

XzH52.coM文章精选

竹林遭遇雪灾抢救技术


1受害类型

1.1弯曲。竹株上因积存冰雪而致冠梢下垂甚至着地,单株竹竿弯曲成弓形。冰雪融化后弯曲竹会自然恢复,对竹林影响较小。

1.2折断。竹株上积存冰雪致使竹秆折断,且撕裂长度常不足一米。

1.3破裂。竹株上积存冰雪使竹秆折断,且撕裂成长达数米的篾片。

1.4翻蔸。竹株上积存冰雪致使竹秆被连蔸拔起,立竹倒伏翻蔸。翻兜竹地下部分露出地面,破坏了林分的地下系统,对竹林影响最大。

2恢复措施

2.1斩梢。斩梢是减轻雪灾的主要应急措施。在积雪冻雨初期和化雪初期,对交通方便地区的竹林,尽快组织斩梢,即将竹株梢部斩去,留枝15盘左右。

2.2竹林清理。根据受害状况、受害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2.2.1清理宜在笋期以后进行,竹株尽管雪压劈裂,翻兜倒伏,但通常不会死亡,甚至还能继续进行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过早砍伐对竹林更新极为不利。

2.2.2待竹林出笋结束,新竹发枝长叶后,可对竹林进行清理,根据竹林受害程度不同而区别对待,弯曲竹宜尽量保留,梢部断裂竹如断裂部位高,可砍去梢部。对翻兜竹、劈裂竹可全竹砍伐。

2.2.3对于严重妨碍交通或竹林管理的少量翻兜竹、劈裂竹可在雪停后即行砍伐。

幼林及新造林遭遇雪灾抢救技术


1雪灾类型及特征

1.1雪压。零度以下的持续降雪,积雪不化,厚度增加,幼树在较长时间内遭受雪压,会造成落叶(常绿树种)、折枝、倒伏。

1.2冰冻。雪后阴雨天气,温度降至冰点以下,幼树组织发生冰冻导致林木遭受冻害。幼树表现出全株枯死或部分幼嫩枝条冻枯,影响翌年林木成活和正常生长。

1.3冻拔(又称冻举)。由于天气冷暖交替变化,昼夜温差大引起的根系拔出而造成的灾害。由于冻雪导致土壤水分含量过大,表土层冻结,使新造幼苗或幼树抬高,根系拔出地表,冰融后土壤下落,但拉出的幼树根系不能恢复到原来位置而产生外露,导致幼苗幼树衰弱直至死亡。

2雪灾救护技术

2.1清沟排水。对于地势较低或坡度平缓、易积水的幼林地,雪后积水严重,要做好清理沟渠,及时排除积水。

2.2冻死株和冻死部位的确定。对幼林地雪灾情况进行调查。根据幼苗幼树的枝、干、叶颜色、硬度和手感等变化,判定其受害程度,确定冻死株和冻死部位,为采取相应的救护措施提供依据。

2.3清理和保留幼树的确定。对已确定整株冻死、主干低位折断且不能利用根系恢复的幼苗、幼树,顶芽损坏的松类树种,及时进行清理,保持林地卫生状况良好。对保留的幼苗、幼树采取扶直、培土、修剪、平茬等救护措施。

2.4苗木幼树扶直与培土。积雪融化后,对倾斜、倒伏但主干未折断的苗木、幼树进行扶直,并在其基部培土。对受冻拔害的幼苗、幼树及时重新栽植。栽植前对根系进行修剪,剪去受损伤和过长的根系;栽植时注意保持其根系抒展;栽植后在干基部采取培土措施。

2.5修剪受冻枝条。早春气温稳定回升且冻害表征明显后开始修剪,在1-2周内完成。幼苗幼树轻度受冻后,芽叶焦灼,但未及枝条,可及时把焦灼芽叶剪去,促进新梢萌发。对受冻致死已丧失发芽能力的枝条、折断枝条进行剪除,防止蔓延危害整个树体。

2.6平茬。对于地上部分冻害严重,但是树干基部及根系仍然良好且为萌蘖能力强的树种,可采取平茬措施。平茬高度一般控制在距地表面10厘米左右。

2.7补植或重造。冰雪融化后,对于因苗木冻死而未达到合理造林密度的幼林地,应及时补植;受灾严重的幼林地应重新造林。对于造林树种(含品种、无性系)选择不当而造成冻死的,需更换树种重新造林。提倡使用优良乡土树种造林,慎重采用外来树种造林。在补植或重造时,要选用适当的树种,调整树种组成,形成合理的混交林。同时,保证造林密度在合理范围内。

2.8水肥管理和松土除草。水肥管理和松土除草是提高受冻雪灾害幼苗幼树生长势的必要措施。在春旱地区,受冻林木修剪后根据土壤水分状况及时进行浇灌。冻雪危害的幼苗幼树施肥坚持轻肥薄施和多次施的原则,每次新梢生长期进行根外追施尿素2-3次,土壤追肥1次,促进新梢生长健壮。有条件的地方提倡施用复合肥料。同时采取松土除草措施,促进林木健康生长。

2.9病虫害防治。对遭受雪灾生长势衰弱的幼苗幼树加强保护,防控病虫危害。例如,用甲基托布津、百菌清800倍液等喷施消毒,用波尔多液涂刷树皮、伤口等。

苗木花卉遭遇雪灾抢救技术


1雪灾类型及特征

苗木花卉的雪害类型有雪压、冰冻、冻拔,此外还有水涝,苗圃地由于大量积雪融化后,形成圃地水分积累过剩,不能及时利用和排出,发生水涝,影响苗木正常生长的现象。

2种苗生产雪灾预防措施

2.1种子生产

2.1.1采种基地的管护。采种(条)基地林木受到雪压、雪折或雪倒等危害时,应及时进行树体的扶正,伐除雪折木和倒木,同时进行适当补缺栽植。

2.1.2林木种苗的调拨。提前做好引种、采种和用苗计划。从异地调拨林木种子和苗木时,应遵循种子及苗木调拨原则,调用最适种源区的种子和苗木。

2.1.3抗性树种的引进。在进行种子调拨或树种引进时,应充分考虑到树种的抗雪灾及耐寒冻等特性。

2.2苗木生产

2.2.1救灾方案的制定。组织生产技术人员对苗圃雪灾类型、受灾程度进行及时评估,制定相应救灾生产技术方案,分类指导,有条不紊地开展苗圃生产工作。

2.2.2提高地面温度。可采用农作物秸秆等剩余物或塑料薄膜等材料对苗木或苗床进行覆盖以及设置防风障等措施增加地面温度,减轻雪灾后冻害。

2.2.3受灾苗木的管理。在冰雪融化后要及时对弯曲、倒伏苗木或因冻拔而露根倒伏的苗木进行培土、踩实、扶正、支架加固、重新栽植,适时进行施肥管理,增强苗木抵抗力,减少损失。

2.2.4折损大苗的养护。对雪压、冻害形成的断梢、断枝的苗木,在春季萌发前要及时修枝、整形或平茬。一般受冻害比较严重的是秋枝,即一年生枝条。修剪时应注意从断稍处剪去受伤部分,刀口要平滑,以利于新稍的萌发,尽量减少损失,防止灾情加重;对因雪压冰冻而造成劈裂或破伤的枝条,应及时采取撑、吊、绑等措施使其恢复原位并固定,让其愈合。

2.2.5珍贵大苗的保护。对珍贵绿化大苗可采用绳缠绕主干和主枝的办法,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罩塑料薄膜等办法防止树干、树枝冻伤、冻裂。

2.2.6嫁接苗木的保护。对经济林树种或珍贵树种嫁接苗,可采用封塑、封蜡等保温措施对嫁接口进行保护,防止和减轻苗木冻害。

2.2.7设施育苗的管理。一般设施育苗多为扦插繁殖,需要较高的温湿条件,应及时采取包括人工增温等各种措施恢复棚内温度,保证苗木正常生长。

2.2.8排灌系统的疏通。大雪后,可能会形成苗圃的积水,在有效利用融雪水分的同时,要做好排灌系统的清理和疏通工作,以免发生涝灾。

2.2.9苗木病虫害的控制。及时调查并清理冻害苗木,监测苗圃病虫害发生发展情况,对可能的病虫害进行适时控制。

2.2.10珍贵与育种材料的抢救。对雪灾受损区域珍稀材料、种质资源材料、重要林木育种材料(杂交组合、亲本、无性系、家系等)进行有效的抢救措施,包括扦插、嫁接、组培等。及时繁殖与保存。

2.2.11受损苗木的移植。经过修剪的苗木或残缺不齐的苗床,可采取苗木移植的方法,培育发达的苗木根系,增加苗木的抗性。移植时应注意按苗木等级分区分类移植,便于管理。

2.2.12苗圃档案的管理。对各类苗木的受灾状况、生长状况和所采取的救灾技术措施及其效果进行记录,为今后的苗木提供依据。

雪灾后花木抢救十二步


一、种子生产

1、抗性树种的引进。在进行种子调拨或树种引进时,应充分考虑到树种的抗雪灾及耐寒冻等特性。

2、林木种苗的调拨。提前做好引种、采种和用苗计划。从异地调拨林木种子和苗木时,应遵循种子及苗木调拨原则,调用最适种源区的种子和苗木。

3、采种基地的管护。采种(条)基地林木受到雪压、雪折或雪倒等危害时,应及时进行树体的扶正,伐除雪折木和倒木,同时进行适当补缺栽植。

二、苗木生产

1、救灾方案的制定。组织生产技术人员对苗圃雪灾类型、受灾程度进行及时评估,制定相应救灾生产技术方案,分类指导,有条不紊地开展苗圃生产工作。

2、设施育苗的管理。一般设施育苗多为扦插养殖,需要较高的温湿条件,应及时采取包括人工增温等各种措施恢复棚内温度,保证苗木正常生长。

3、受损苗木的移植。经过修剪的苗木或残缺不齐的苗床,可采取苗木移植的方法,培育发达的苗木根系,增加苗木的抗性。移植时应注意按苗木等级分区分类移植,便于管理。

4、珍贵与育种材料的抢救。对雪灾受损区域珍稀材料、种质资源材料、重要林木育种材料(杂交组合、亲本、无性系、家系等)进行有效的抢救措施,包括扦插、嫁接、组培等。及时养殖与保存。

5、嫁接苗木的保护。对经济林树种或珍贵树种嫁接苗,可采用封塑、封蜡等保温措施对嫁接口进行保护,防止和减轻苗木冻害。

6、珍贵大苗的保护。对珍贵绿化大苗可采用绳缠绕主干和主枝的办法,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罩塑料薄膜等办法防止树干、树枝冻伤、冻裂。

7、折损大苗的养护。对雪压、冻害形成的断梢、断枝的苗木,在春季萌发前要及时修枝、整形或平茬。一般受冻害比较严重的是秋枝,即一年生枝条。修剪时应注意从断稍处剪去受伤部分,刀口要平滑,以利于新稍的萌发,尽量减少损失,防止灾情加重;对因雪压冰冻而造成劈裂或破伤的枝条,应及时采取撑、吊、绑等措施使其恢复原位并固定,让其愈合。

8、受灾苗木的管理。在冰雪融化后要及时对弯曲、倒伏苗木或因冻拔而露根倒伏的苗木进行培土、踩实、扶正、支架加固、重新栽植,适时进行施肥管理,增强苗木抵抗力,减少损失。

9、提高地面温度。可采用农作物秸秆等剩余物或塑料薄膜等材料对苗木或苗床进行覆盖以及设置防风障等措施增加地面温度,减轻雪灾后冻害。

10、排灌系统的疏通。大雪后,可能会形成苗圃的积水,在有效利用融雪水分的同时,要做好排灌系统的清理和疏通工作,以免发生涝灾。

11、苗木病虫害的控制。及时调查并清理冻害苗木,监测苗圃病虫害发生发展情况,对可能的病虫害进行适时控制。

12、苗圃档案的管理。对各类苗木的受灾状况、生长状况和所采取的救灾技术措施及其效果进行记录,为今后的苗木提供依据。

雨雪之后竹林如何抢救


1受害类型

1.1弯曲。竹株上因积存冰雪而致冠梢下垂甚至着地,单株竹竿弯曲成弓形。冰雪融化后弯曲竹会自然恢复,对竹林影响较小。

1.2折断。竹株上积存冰雪致使竹秆折断,且撕裂长度常不足一米。

1.3破裂。竹株上积存冰雪使竹秆折断,且撕裂成长达数米的篾片。

1.4翻蔸。竹株上积存冰雪致使竹秆被连蔸拔起,立竹倒伏翻蔸。翻兜竹地下部分露出地面,破坏了林分的地下系统,对竹林影响最大。

2恢复措施

2.1斩梢。斩梢是减轻雪灾的主要应急措施。在积雪冻雨初期和化雪初期,对交通方便地区的竹林,尽快组织斩梢,即将竹株梢部斩去,留枝15盘左右。

2.2竹林清理。根据受害状况、受害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2.2.1清理宜在笋期以后进行,竹株尽管雪压劈裂,翻兜倒伏,但通常不会死亡,甚至还能继续进行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过早砍伐对竹林更新极为不利。

2.2.2待竹林出笋结束,新竹发枝长叶后,可对竹林进行清理,根据竹林受害程度不同而区别对待,弯曲竹宜尽量保留,梢部断裂竹如断裂部位高,可砍去梢部。对翻兜竹、劈裂竹可全竹砍伐。

2.2.3对于严重妨碍交通或竹林管理的少量翻兜竹、劈裂竹可在雪停后即行砍伐。

用材林-森林病虫害监测与防治
1用材林林木受害类型

用材林林木受雪压危害的形态种类大致可以分为如下4类:

1.1断稍(包括断干)。这一类型受害比较普遍,受害程度也比较严重,主要是由于林木树冠截获的雪的重量超过了树梢、树干本身的负荷极限所致。

1.2弯斜。这一类型受害也比较普遍。主要是由于林木枝叶上所存留雪的重量尚未超越树干的负荷极限,借助本身具有的弹性,向侧面偏斜,或稍冠向下弯曲呈弓形。

1.3倒地。这是用材林林木最主要的受害类型之一,受害率比较高。与弯斜类型类似,倒地类型也是由于林木枝叶上所存留雪的重量比较大,形成了头重脚轻而弯斜,在雪的继续压力下,渐渐被压倒伏在坡面上。

1.4翻蔸。这一类型也是主要的受害类型,受害率也比较高。主要发生于陡坡及土层较浅薄立地,林木因雪压而形成头重脚轻被连根拔起,根系完全离地或根系严重扯断。

2用材林受害林木救护要点

根据用材林林木受雪压危害的类型进行不同的救护处理:

2.1断稍(包括断干)。这类受害林木在雪融化后无法恢复生长,需要进行伐除清理,及时利用。

2.2弯斜。这类受害林木在雪融化后大都仍可恢复原状,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小,需要保留。雪压期间应及时最大限度地清除树冠上的积雪。

2.3倒地。这一类型如果树根未离地,或根系受损较轻,如果雪融后能逐渐恢复生长,应该给予保留。雪压期间应及时最大限度地清除树冠上的积雪。如果根系受到严重损伤或扯断,恢复比较困难的应伐除清理,及时利用,以减少损失。

2.4翻蔸。这类受害树木已经没有存活和恢复的希望,雪灾后应予以及时伐除利用。

2.5用材林今后在林分管理上要注意密度管理、立地控制和树种选择,最大程度地抵御雪灾。

油茶雪灾后恢复技术要点


1选择适宜地区发展 油茶新发展区域以中心栽培区和适生栽培区为主,避免在北部边缘栽培区及以北地区发展油茶。新造林地宜选择在海拔500 m以下,坡度25以下,土层厚度40 cm以上的红黄壤山地或缓坡地,并尽量避免高山区、风口和迎风面造林。

2防止苗圃苗木受冻 油茶苗木培育选择在易排灌的立地,不易选择在山谷风口区,苗木移植宜在秋季或春季,寒潮影响时不宜移植。苗木在寒潮前要盖草或盖小拱棚,及时除去棚上积雪。

3及时救治受害植株 受冻害的新造林分在温度回升后要及时进行苗木扶正与培土,及时剪除受冻部分的枝叶,进行伤口保护;林地要进行开沟排水。对部分倒伏的油茶植株要及时扶正、培土,进行林地清理。

4选用早中花避寒品种补植或造林 补植苗木要求根系发达,苗高在30 cm以上。选用由本地或比本地更偏北地区选出的早中花期的品种,提高抗寒性。避免跨区域调运物种或品种。北部产区尽可能选用早花丰产良种。

5加强造林后的管理 新品种林分造林后要及时打顶,并通过修剪、拉枝等方法早期培养树体不同方向骨干枝,促进形成矮化树体和匀称的树冠结构。

6进行林分施肥和间种,恢复树势 受冻林分应在4月上旬油茶开始新发枝前及时施追肥,以利于恢复生长。新造林头3年可进行绿肥、豆科低矮作物的间种,不宜采用藤本或高杆作物,间种作物不宜离油茶植株太近。造林头一年只施基肥,2~3年幼龄林每年施肥2次,每次每株100 g复合肥。随树体扩大增加施肥量。结实林分春季芽萌动前,距树干30~40 cm处环状沟施有机肥和复合肥,每亩施有机肥1 000 kg或复合肥50 kg。秋季采果后加施磷、钾肥。

7 建立林分合理结构 我国现有油茶多为20世纪50-70年代实生造林,由于实生繁殖、树势弱化、冠层提高等因素,目前普遍生长差、产量低。今年严重断枝的多在密度大、冠层上移、生势弱的林分。要结合低产林改造,采用逐步替代、强化抚育、品种置换等方式,提高低产林分的结实能力。在低产林改造过程中,要强调降低林冠高度,培育合理的树冠、树体结构,最终形成均匀合理的林分结构。对于大树嫁接改造生产林分或采穗圃,嫁接成活后应及时去除萌生枝,对成活嫁接枝条进行疏剪,培育匀称枝组结构。大树嫁接后前5年要进行适当支撑。

8防控病虫害的发生重点防控油茶炭疽病、软腐病、蓝翅天牛、象鼻虫等油茶主要病虫害,特别是蓝翅天牛等可造成枝条局部伤害,使树体纤弱,极易受到冻害、雪害而折断。

9加强圃地管理 为了避免或减少苗圃遭受雪灾冻害的损失,要注意:在树种主要生产区域培育种苗;选择排、灌方便的立地培育种苗;入冬前要清沟排水,施用磷钾肥;寒潮来前采取覆盖(杂草、薄膜)措施;春季撤棚不宜太早,寒潮来前采用盖稻草等覆盖等等。

拓展思维用材料

现代花艺大大地改变了人们对插花的观点,也极大地推动了花卉的表现力。我曾见到一尊精美绝伦的雕塑马,所有材料均采用枯树干组合而成。作者利用看似与主题完全无关的材料,以简约风营造出马的骨干之美,形成了有机的统一,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花艺是人们点缀生活的艺术品。制作花艺作品的材料多为取自天然或是身边的物料,这使得花艺作品往往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同时,花艺更是一种时尚,时尚则需要创新。充满了想象与活力,花艺创作是激活生活的一剂催化剂,这正是它带给人们的独特感受。

某一年的冬季,我在杭城一家花店做花艺装饰,也许飞雪太迷人了,主人执意要求作品中表达雪花这一主题。选用工艺品雪花难免落入俗套,于是我决定运用花艺技巧对现有资材进行加工。在众多干花材料中,我选择了白色三杈木,并通过剪截粘合,最终做成了一朵朵绽放的雪花。

在学习和创作花艺作品的过程中,保持创造力经久不衰的办法,就是了解材料的特性和质地,并不断创新。对每一种花材做全面的分析和应用,展示其多重面貌。干花中常用的三杈木,就是一种十分普遍的材料,但许多人只是认识它自然形态的一面。图一作品的创作灵感是受到了郁郁葱葱的森林的启示,利用黑色三杈木,上置鸟巢,给人夜深人静之感,故有林静鸟还巢的题名。

其实,对三杈木这种材料的使用,除了展示其自然生态外还有其他表现方法。梁祝新传是现代插花的一种表现,其中三杈木是以倒置的形式出现。这不仅创造出逆向的肌理效果,而且与花器融为一体,自然性与装饰性被充分地表现了出来。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类似的融合传统插花元素与西方现代花艺元素的创作手法,是值得尝试的。

面对一种花材时,我们往往会被其原有的特性所束缚。这时应当排除一切固有的印象与习惯,重新审视对象,也许会得到意外的收获。当你不满足已有的表现方式时,对旧有的艺术表达空间进行拓展,就会发现我们对所使用的材料其实了解甚浅。再以三杈木为例,将枝干交叠形成挂屏,用仿真花再做填充,便构成了一簇篝火。许多表达方式会随时呈现,而这些都靠花艺师的巧思来激发。如何使花艺材料的选择与运用不局限于材料本身,就需要花艺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强烈的时代感,以及对未来的憧憬与遐想。

盆景用材的几点思考


盆景艺术在近些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受到很多人的欢迎。但老的盆景制作方法是到山上去采挖桩坯再回来培养加工,这必定会对生态造成破坏。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呢?笔者有几点思考,供大家参考。

一、自培桩材 自培桩材有多种途径:如播种、扦插、分株、嫁接等。扦插是一个比较好的途径,它技术简单,成活率高,培养条件简便,扦插苗成形较快。很多盆景用材都可以扦插成活,如珍贵的盆景树种对节白蜡,喜欢用它制作盆景的人越来越多,但它只有湖北的钟祥、京山两地个别山上才有野生分布。如果盆景爱好者都去采挖,要不了多久就挖光了。用扦插的办法培育则前景广阔,一个桩坯一年可剪下几十枝进行扦插,扦插成活后次年又可剪下扦插苗,这样还愁没有对节白蜡的盆景资源吗?

二、盆景中小型化 制作盆景用大桩、高桩、古桩有它的优势,但一个生长了几十年几百年的树桩,覆盖土地的面积大,固土也较多,挖掉一个就是一个大坑,对保护生态不利。其实中小型盆景也有很多优点。一般小桩都很健康,生命力很强,便于管养,易于搬动,送展也便于运输,阳台上,楼顶上都可摆放。开花和挂果的时候可搬到房间里来观赏,特别适合城市没有院子的爱好者养护。所以制作中小型盆景是大势所趋。

三、提倡创作山水和树石盆景 创作山水、树石盆景的桩材可以小一点,一般扦插几年的桩材就可以制作出比较好的山水、树石盆景。如梁玉庆大师扦插的米叶冬青, 4至5年就相当老气。他用自己扦插的桩材创作出来的树石盆景艺术价值很高。山水、树石盆景可以充分体现作者的创作思想。如盆景大师贺淦荪创作的树石盆景,用的都是一些中小型桩材,可创作出来的作品却意境深远,主题突出,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思想。

四、限制大桩、高桩参展 大桩、高桩、古桩在展览时很气派,中奖率较高。所以参展者都想送大桩、高桩、古桩参展,这无疑是助长了贪大、贪古之风。笔者以为展览要限制作品的高度和重量,高度超过120厘米,重量连盆带土超过100公斤的作品要限制送展。

五、改变评奖标准 在展览评奖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评奖方法,以此来肯定和支持自培桩坯创作的盆景。一是可以把苍老、残缺、奇特作为评奖条件,但不能作为评奖的重要标准;二是评奖时把作品的创作手法,风格和意境作为主要的评奖条件;三是评奖时重视作品的健康和活力。

棉花遇涝及时抢救


棉花耐涝性较强。据观察,棉株受淹48-72小时,排水后植株基本完好;棉株受淹十几天后,叶子全部脱落,主根烂掉一半,把水排除及时管理,20天后棉朱恢复生长,最终仍能获得一定的产量。
及时排除积水淹水时间过长,会严重影响棉花根系活动,造成大量叶片和蕾铃脱落。必须尽可能及时排水,尽量缩短田间积水时间。
及时扶苗洗苗经水淹、风吹棉株倒伏,排水后应及时扶正、培土、并洗去叶片及枝条上的淤泥。
及时中耕培土受涝棉田排水后土壤板结,通气不良,必须及早中耕破除板结,结合中耕进行培土,提高根际土壤温度,防止倒伏。
及时增施肥料棉田经水淹,土壤养分大量流失,加上根系吸收能力衰弱,及时施肥对棉株恢复生长和增结秋桃十分有利。在棉株恢复生长前,以叶面喷肥为主;棉株恢复生长后,距棉株10-13厘米开沟(穴)施肥,每亩用碳铵10-15公斤或尿素5-7.5公斤。
及时防治病虫害受灾棉株恢复生长后,枝叶幼嫩,前期蚜虫多,后期易受棉铃虫、棉小造桥虫等危害。因此,要早治、狠治、做到每叶必保,每蕾必争,最大限度地提高单株产量。受涝棉田田间湿度大,容易引起烂铃,要切实加强预防。

喜欢《用材林雪灾受冻之后抢救技术》一文吗?“鲜之花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花卉行业相关的知识,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换土之后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