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春天,红得如火的木棉花,粉得如霞的芍药花,白得如玉的月季花竞相开放。它们有的花蕾满枝,有的含苞初绽,有的昂首怒放。”没有人不喜欢花的,因此我们身边的很多人和种植花卉结下了不解之缘。如果想种植好花卉,就需要不断地学习相关的知识,其他人是怎么解决种植中遇到的问题的呢?下面的内容是鲜之花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季花木管理养护误区,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结合实际花木生产知识,春季花木的管理与养护容易走入以下误区:
误区一、浇水过晚或不足

春季气温回升快但不稳定,早春浇水可以有效降低地温,延缓树木发芽,以免遭受晚霜和春寒的危害。如果浇水过晚,则起不到防寒、防冻的作用,极易导致植株遭受冻害,而且会影响到开花的质量,对授粉坐果也不利。因此,浇水宜早不宜晚,华北地区一般在3月初较好。浇水还可以及时补充土壤中的水分。在工作中,人们往往只浇一次水,这是不正确的。因为春季不仅风大,而且持续时间长,植株蒸腾量较大,只浇一次水满足不了植株生长需求,应视土壤墒情和天气情况确定浇水次数,一般可浇2至3次水。

误区二、不修剪或修剪不当

对于大多数花灌木来说,早春是修剪的最佳时期。此时树液尚未流动,修剪不会对树体造成损害,且气温日渐升高,伤口愈合快,应于早春及时对花灌木进行修剪。不仅要疏除交叉枝、下垂枝、病虫枝、内膛枝、枯死枝,还要对一些较长的开花枝进行短截,对影响树形和不留作开花枝的两年生枝条也应进行疏除。有人认为,春季将一些开花枝条进行短截或疏除会减少开花数量,太可惜了。实际上,树体的营养是有限的,花开得多,花朵相对就小,花期就短;反之,花开得少,花朵就大,花期相对就长一些。那么,在花后再进行此类修剪行不行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开花已消耗了大量营养,花后再对其进行短截、疏枝等修剪,则没有实际意义。另外,在花后及时将山桃、榆叶梅、连翘等非观果树种的残花剪除是十分必要的,以免结果,消耗养分。即使是观果的花灌木,适当疏除一些残花也是正确的。果实太多,会使植株消耗过多养分,引起落果或果实发育不良。

误区三、施肥不当

春季是花灌木的生长旺盛期,此时施肥能及时供给植物开花、结果和生长的营养。人们在春季经常只施氮肥,而忽视磷、钾肥。对于一些观果的花灌木,春季适量施一些磷、钾肥可以有效提高花灌木的坐果率,如只施氮肥会导致幼果脱落。值得一提的是,春季施肥时不能只施化肥,还应适量施一些有机肥,如牛粪、羊粪等,这样不仅可有效防止土壤板结,利于植株对化肥的吸收,还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生物活性。过去认为施有机肥必须要腐熟,如果是用作基肥是非常正确的。因为肥料不腐熟,发酵时会产生热量,极易烧伤根系。而春天追肥则可采用半熟肥,但不宜施得过深。

误区四、不注意病虫害防治

有些人认为夏天气温高、湿度大,是病虫害多发期,却忽视春季病虫害防治。实际上,春天也是病虫害多发期,防治病虫害应早动手,达到治早、治了的目的。春季常易发生的虫害有红蜘蛛、介壳虫、蚜虫、切叶蜂、蝗虫、刺蛾、卷叶蛾等,主要为害桃、李、樱、杏、紫荆、榆叶梅、贴梗海棠、玉兰、蜡梅等花木。如有发生可及时选用速介杀、溴氰菊酯等药物进行防除,但须注意用药浓度和禁忌,以免产生药害。春季易发生的病害有桃、李、樱、杏的流胶病,桃、紫叶李的叶穿孔病、叶斑病,牡丹的叶斑病等。对于这些病害应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于早春喷施甲基托布津、石硫合剂等杀菌剂,还可用树干涂白的方法防治流胶病、茎腐病。

xzh52.coM延伸阅读

牡丹的春季养护管理误区


牡丹的春季养护管理直接影响到开花质量和花后生长。在日常管理中,由于对牡丹的生长习性了解不够,很容易走进一些养护误区。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现将牡丹春季养护中常见的误区整理如下。

牡丹春季养护误区一:浇春水过晚。

春季气温回升快,但极不稳定,早春浇水可以有效降低地温,延缓植株萌芽,以免受到晚霜和倒春寒的危害。如果浇水过晚,不仅起不到防寒、防冻的作用,还会影响开花质量。因此,春水宜早不宜迟,在早春较好,此时浇水还应本着浇足浇透,以土表不积水为度,不可水过地皮湿;另需一提的是,有花谚云干花湿果,也同样适用于牡丹,在牡丹的盛花期,应控制浇水,如果浇水过多会缩短花期,使花朵过早凋谢。

牡丹春季养护误区二:修剪不当。

牡丹的修剪十分重要,修剪不当则花小色淡,影响长势,修剪得当则花大色艳,植株生长旺盛。对牡丹进行修剪,一是要将新生的土芽全部剪除,若打算用作更新枝或矫正冠形的枝条则可以保留,这就是花谚所指的牡丹修脚。这些土芽若保留下来,一是在其木质化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养分,影响开花的质量和夏季花芽的分化。二是要将过多花蕾疏除,每个枝条只可保留一个花蕾,如果顶芽花蕾不如侧芽花蕾健壮,则应将顶芽花蕾疏除,保留侧蕾。有的人看到一个枝条上着生了多个花蕾,舍不得疏除,是不利于牡丹开花的。植株的养分是有限的,保留的花蕾多,每个花蕾所能够分得的营养就少,花开的就小,单花寿命也会缩短,而且还极容易出现畸形花,如果每枝只保留一个花蕾,营养供应充足不仅花大色艳,花期也长。三是要将不打算留种植株的残花剪掉,防止因其结实而消耗大量养分。

牡丹春季养护误区三:不重视花后肥。

给牡丹施肥,一般一年三次,即秋后的基肥、早春的花前肥和仲春的花后肥。在日常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往往忽视了花后肥,实际上这次施肥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牡丹的生长和花芽分化。虽然开花前施用了肥料,但经过开花,养分已消耗,此时不施肥,会影响植株生长,造成长势衰退,影响花芽分化。在花谢后半个月内,要追施一次以磷肥为主的复合肥,同时也可适当施入一些经腐熟发酵的圈肥,如花后植株长势不佳,还可用0.2%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追肥,这样可使植株枝繁叶茂。

牡丹春季养护误区四:病虫害防治不力。

春季虽然不是牡丹的病虫害高发期,但此时的防治工作也不能放松,如果放松防治工作,极易使植株在生长期内遭受病虫害侵袭,甚至整株死亡。故此,在早春展叶前应对植株喷施一次3至5度的石硫合剂,花谢后每隔15天喷施一次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颗粒1000倍液,也可与50%多菌灵可湿性颗粒800倍液交替使用,可有效防治黑斑病、茎腐病、叶枯病等真菌类病害。春季,牡丹会遭到蚜虫的危害,如有发生可用氧化乐果、敌敌畏等广谱杀虫剂灭杀。

牡丹春季养护误区五:花期不遮阴。

牡丹喜光但忌暴晒,在弱阴下生长最好。华北地区5月初光照就已经非常强了。此时,正值牡丹的盛花期,如果不进行适当遮阴,在阳光的暴晒下,环境温度过高,不仅会缩短其花期,而且也易使盛开的花朵失去光泽,从而降低观赏价值。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总抱怨牡丹花期太短的原因所在。

园林树木春季养护管理常见误区


园林树木的春季养护直接影响到开花、结果的质量和花后生长,在日常管理中,往往对春季管护重视不够,从而走进养护的误区。

一、浇水过晚或不足

春季气温回升快打不稳定,早春浇水可以有效降低地温,延缓树木发芽,以免遭受晚霜和倒春寒的危害。如果浇水过晚,则起不到防寒、防冻的作用。因此,浇水宜早不宜晚,华东地区一般在3月初较好。此外,还应视土壤墒情和天气情况来浇水,一般可浇2至3次水。

二、不修剪或修剪不当

对于大多数花灌木来说,早春是修剪得最佳时期。不仅要疏除病虫枝、枯死枝,还要对一些较长的开花枝进行短截。有人认为,对开花枝条进行短截或输除会减少开花数量,太可惜了。实际上,树体的营养是有限的,花开得多,花朵相对就小,花期就短;反之,花开的少,花朵就大,花期相对就长一些。那么,在花后再进行此类修剪行不行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开花以消耗了大量营养,花后再对其进行短截、疏枝已没有实际意义。另外,在花后及时将山桃、榆叶梅、连翘等非观果树种的残花剪除是十分必要的,以免结果消耗养分。即使是观果的花灌木,适当疏除一些残花也是正确的。果实太多,会使植株消耗过多养分,引起落果或果实发育不良。

三、施肥不当

春季是花灌木生长旺盛期,此时施肥能及时供给植物开花、结果和生长的营养。人们在春季经常只施肥,而忽视磷、钾肥。对于一些观果的花灌木,春季适量施一些磷、钾肥可以有效提高花灌木的坐果率,如只施氮肥会导致幼果脱落。此外,还应适量施一些有机肥,如牛粪、羊粪等。过去认为施有机肥必须要腐熟,如果是用作基肥是非常正确的,因为肥料不腐熟,发酵时会产生热量,极易烧伤根系。而春天追肥则可采用半熟肥,但不宜施的过深。

四、不注意病虫害防治

有些人认为夏天气温高、湿度大,是病虫害多发期,却忽视春季病虫害防治。实际上,春天也是病虫害多发期,春季常发生的虫害有红蜘蛛、介壳虫、蚜虫、切叶蜂、蝗虫、刺娥、卷夜蛾等,主要为害桃、李、樱、杏、紫荆、榆叶梅、贴梗海棠、玉兰、腊梅等花木。春季易发生的病害有桃、李、樱、杏的流胶病,桃、紫叶李德叶穿孔病、叶斑病,牡丹的叶斑病等。对于这些病害应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与早春喷施甲基托布津、石硫合剂等杀菌剂,还可用树干涂白的方法防治流胶病、茎腐病。

牡丹春季养护常见误区


牡丹的春季管护直接影响到其开花质量和花后生长。但由于对牡丹的生态习性了解不够,很容易走进养护的误区。笔者了一些牡丹春季养护常见误区:

牡丹春季养护误区一:浇水过晚

春季气温回升快,但极不稳定。早春浇水可以有效降低地温,延缓植株萌芽,以免植株受到晚霜和倒春寒的危害。但浇水过晚,不仅起不到防寒、防冻的作用,还会影响开花质量。因此,浇水宜早不宜迟,应浇足浇透,以土表不积水为度。另外,需要一提的是,在牡丹的盛花期,应控制浇水,否则会缩短花期,使花朵过早凋谢。

牡丹春季养护误区二:修剪不当

牡丹的修剪十分重要,修剪不当则花小色淡,影响长势。对牡丹进行修剪,一种是将从土中新生的萌芽全部剪除,若打算用作更新枝或矫正冠形的枝条则可以保留,这就是俗称的牡丹修脚。这些脚芽若保留下来,在其木质化过程中会消耗大量养分,影响开花的质量和夏季花芽的分化。另一种修剪是将过多花蕾疏除,每个枝条只保留一个花蕾。如果顶芽花蕾不如侧芽花蕾健壮,则应将顶芽花蕾疏除,保留侧蕾。植株的养分是有限的,保留的花蕾多,每个花蕾所能够分得的营养就少,花朵就小,单花寿命也会缩短,而且还极容易出现畸形花。

牡丹春季养护误区三:花后缺肥

牡丹通常一年施3次肥,即秋后的基肥、早春的花前肥和仲春的花后肥。日常往往容易忽视春季的花后肥,实际上这次施肥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牡丹的生长和花芽分化。虽然开花前施用了肥料,但经过开花,养分已消耗,此时不追肥会影响植株以后生长,造成长势衰退,影响花芽分化。在花谢后半个月内,要追施一次以磷肥为主的复合肥,同时也可适当施入一些经腐熟发酵的农家肥。如花后植株长势不佳,还可用0.2%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追肥,这样可使植株枝繁叶茂。

牡丹春季养护误区四:花期暴晒

牡丹喜光但忌暴晒。华北地区5月初光照就已经非常强了,此时正值牡丹的盛花期,要进行适当遮阴。如果阳光暴晒,环境温度过高,不仅会缩短牡丹的花期,而且也易使盛开的花朵失去光泽,从而降低观赏价值。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总抱怨牡丹花期太短的原因所在。在华北地区,牡丹开花期间接受到早晨9点前和下午5点后的自然光照即可,不仅可使开出的花朵大而鲜艳,延长花期,还可有效避免叶片被阳光晒伤出现焦边等问题。

花卉知识:地栽牡丹春季养护三误区


春季气温回升快但极不稳定。牡丹早春浇水可以有效降低地温,延缓植株萌芽,以免牡丹植株受到晚霜和倒春寒的危害。下面一起去了解一下地栽牡丹春季养护三误区。

地栽牡丹春季养护误区一:

浇水过晚 春季气温回升快但极不稳定。早春浇水可以有效降低地温,延缓植株萌芽,以免植株受到晚霜和倒春寒的危害。但浇水过晚不仅起不到防寒、防冻的作用,还会影响开花质量。因此浇水宜早不宜迟,应浇足浇透,以土表不积水为度。另外,在牡丹的盛花期应控制浇水,否则会缩短花期,使花朵过早凋谢。

地栽牡丹春季养护误区二:

修剪不当 牡丹的修剪十分重要,修剪不当则花小色淡,影响长势。对牡丹进行修剪方法,一种是将从土中新生的萌芽全部剪除,若打算更新枝条或矫正冠形的枝条则可以保留,这就是俗称的牡丹修脚,这些脚芽若保留下来,在其木质化过程中会消耗大量养分影响开花的质量和夏季花芽的分化;另一种是将过多花蕾疏除,每个枝条只保留1个花蕾,如果顶芽花蕾不如侧芽花蕾健壮,则应将顶芽花蕾疏除,保留侧蕾。植株的养分是有限的,保留的花蕾多,则每个花蕾所能够分到的营养就少,花朵就小,单花寿命也会缩短,而且还极容易出现畸形花。

地栽牡丹春季养护误区三:

花后缺肥 牡丹通常1年施3次肥,即秋后的基肥、早春的花前肥和仲春的花后肥。花农往往容易忽视花后肥。实际上这次施肥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牡丹的生长和花芽分化。虽然开花前施用了肥料,但经过开花养分已被消耗,此时不追肥会影响植株以后生长,造成长势衰退,影响花芽分化。在花谢后15天内要追施1次以磷肥为主的复合肥,同时也可适当施入一些经腐熟发酵的农家肥。如花后植株长势不佳,还可用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追肥。

如果您有更多关于牡丹的资讯想要知道,可以点击查看牡丹频道详细了解,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夏季苗木管理技术


夏季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容易使苗木发生各种各样的状态,因此夏季苗木管理工作在一年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1、夏季苗木管理应注意苗木病虫害的防治。夏季苗木病害主要有白粉病、叶斑病,主要危害紫薇、大叶黄杨、月季等,可喷洒50%托布津800倍液进行防治,连续喷2~3次,每次间隔7~10天。虫害主要有:介壳虫类和红蜘蛛,可用敌百虫嵌入蛀孔中,毒杀幼虫。病虫害防治是夏季苗木管理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对苗木生长影响极大,因此应经常检查,及时及早防治。

2、夏季苗木管理应做好防暑庇荫工作。对于新种的芽苗或大田直播苗,夏季应适当遮荫,以防高温高湿而灼伤苗木。

3、夏季苗木管理应做好灌溉和排水工作。灌溉和排水也是夏季苗木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苗圃地来说必须要做到能灌能排,特别是当年播种或移栽的苗木更应重视做好此项工作。大部份苗木在夏季少雨干旱时最好十天灌水一次,时间最好在早晚进行。

4、夏季苗木管理应做好合理施肥追肥工作。一般在苗木生长期留床苗可追肥2-6次,根据苗木特性可施尿素或复合肥,而芽苗每隔10天追施一次,用量前期尿素或复合肥应少量,后期逐渐增加。

春季绿化养护管理重点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春季需要注意绿化养护管理,现将春季绿化养护管理重点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一、春季修剪

修剪在树木养护中是相当重要的,它可以美化树型,均衡树势,改善环境,调节树木通风透光和土壤养分的分配,调整植物群落之间的关系,防止自然灾害,减少病虫害,提高树体生存活力,促进树木生长茁壮。春季修剪以调整树势为主。

二、适时补栽

春季是植树的有利时机,土壤解冻以后,应立即抓住大好时机,抓紧清除死亡苗木,实施补栽。补栽时要做到随掘苗,随运输,随栽种,随浇灌,以提高树木成活率。本地区春季补栽一般在3月左右。

三、灌水

因春季干旱多风,蒸发量大,为防止春旱,对绿地等应及时浇水。早春浇水,不但有利于新梢和叶片的生长,并有利于开花与座果,如枇杷、杨梅。早春浇水促使树木健壮生长,是花繁果茂的关键。

四、施肥

春季是花灌木的生长旺盛期,此时施肥能及时供给植物开花、结果和生长的营养。人们在春季经常只施氮肥,而忽视磷、钾肥。对于一些观果的花灌木,春季适量施一些磷、钾肥可以有效提高花灌木的坐果率,如只施氮肥会导致幼果脱落。

值得一提的是,春季施肥时不能只施化肥,还应适量施一些有机肥,如牛粪、羊粪等,这样不仅可有效防止土壤板结,利于植株对化肥的吸收,还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生物活性。过去认为施有机肥必须要腐熟,如果是用作基肥是非常正确的。因为肥料不腐熟,发酵时会产生热量,极易烧伤根系。而春天追肥则可采用半熟肥,但不宜施得过深。

五、病虫害的防治

春天是病虫害多发期,也是防治病虫害的关键时刻。防治病虫害应早动手,达到治早、治了的目的。

1、春季常易发生的虫害有红蜘蛛、蚧壳虫、蚜虫、切叶蜂、蝗虫、刺蛾、卷叶蛾等,主要为害桃、李、樱、杏、紫荆、榆叶梅、贴梗海棠、玉兰、蜡梅等花木。如有发生可及时选用速介杀、溴氰菊酯等药物进行防除,但须注意用药浓度和禁忌,以免产生药害。

2、春季易发生的病害有桃、李、樱、杏的流胶病,桃、紫叶李的叶穿孔病、叶斑病,牡丹的叶斑病等。对于这些病害应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于早春喷施甲基托布津、石硫合剂等杀菌剂,还可用树干涂白的方法防治流胶病、茎腐病。

3、由蚧壳虫、蚜虫等引起的煤污病进入了盛发期(在紫薇、海桐、夹竹桃等上)后,可在5月中、下旬喷洒1020倍的松脂合剂及50%三硫磷乳剂15002000倍液以防治病害及杀死虫害。

4、瓜子黄杨卷出现叶螟,可以采用喷洒杀螟松等农药进行防治。

六、其他管理措施

冬季包裹防寒物的植物,撤除防寒物时要根据天气情况分步而不要一次性撤除,使植物逐步适应外部环境,防止因出现闪寒造成损害。

春季因风大,新栽植苗木一定要及时进行支撑固定,冬前栽植的苗木实施支撑的也要检查支撑是否牢固。另外,对一些常绿苗木,尤其是道路分车带内的绿篱、模纹等,春天要多次进行喷水洗尘,以利于增强光合作用。

苗圃基地苗木管理技术


苗圃基地是苗木生产的主要地点,苗圃生产具有生产效率高、育苗规格统一、一次性出圃苗木多等优点,苗圃基地根据季节的不同、苗木生长习性的不同其生产与管理的技术、方法也有所区别,下面主要为你讲述苗圃基地的苗木管理技术。

对于苗圃基地内刚播种的小苗,要及时用稻草、谷壳等进行覆盖,既能保持水分又能起到防止土壤板结、抑制杂草生长、调节地表温度、提高种子的发芽率的作用。覆盖的厚度以看不到表土为宜。

对于耐阴性树种和播种期迟的苗木,采取遮阴降温措施对减少苗木蒸腾和土壤蒸发强度有一定的作用,可减少苗木根茎受日灼的危害。特别是幼苗出土覆盖物揭去时,用此法可缓和环境条件的突然变化。具体可插阴枝、搭阴棚等,有条件的可使用遮阳网,待苗木根芽木质化后及时拆除。

针对干旱天气要根据苗木的不同属性采取不同的灌溉方式。如杨树、柳树等幼苗比较细弱幼嫩,根系发育较慢,要求比较湿润的土壤,灌溉的次数应适当增加;而刺槐、榆树等幼苗根系分布较深,需水量相对较少,可适当减少浇灌次数。秋季为促进苗木木质化,应停止灌溉。

对于过于密集、生长不良、遭受病虫害以及影响周围多数苗木生长的霸王苗要及时间除。间苗时间要选在苗木分化时,雨后或灌溉后进行。

苗木管理应注意的几点


一般来讲,苗木生长前期生长量大、苗木生长茁壮,后期可得优质苗木;反之,前期生长不良,则会造成苗木后期徒长现象。因此,抓好苗木的管理,特别是前期管理极为重要。在管理过程中,应掌握以下几点:

一、苗木灌溉苗木速生期的灌溉要采取多量少次的方法。每次灌溉要灌透、灌匀,注意防止冲刷幼苗。在苗木生长后期,除特别干旱外,一般不需要灌溉。

二、人工除草除草有利于苗木生长发育,在每次降雨或灌溉后都要进行松土、除草。撒播苗不便松土,可将苗间杂草拔掉,然后,在床面上撒盖一层细土,防止露根透风。

松土要逐次加深,全面松匀,不伤苗、不压苗;除草要掌握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达到苗圃无杂草。人工除草的方法是:在床面湿润时,结合松土,用手拔除。使用除草剂灭草,要先试验再使用,以免发生药害。

三、适时追肥追肥要用速效肥料,在行间开沟,将肥料施于沟内,然后盖土。也可将肥料稀释后,喷施于苗床上,然后用清水冲洗苗株。追肥时间可在苗木生长侧根时进行。针叶树种在苗木封顶前30天左右应停止追施氮肥;意杨等阔叶树种最好不要在立秋后施肥,以防苗木徒长。

四、控制侧根对阔叶树的扦插苗,要控制其少生侧根。另外,对可能发生的病虫害做好预防,对已发生的病虫害要及时防治。

北方新种植苗木春季养护五大误区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比较漫长,入春以后温度时常会往复,给苗木养护工作带来很多麻烦和不便,如果初春养护不当,会造成苗木生长发育受损甚至死亡,下面爱花卉网根据北方的季节特点整理出北方新种植苗木春季养护五大误区,供大家学习交流。

误区一防寒设施拆除不当

为保护苗木安全越冬,往往采取根颈培土、盖地膜、搭风障、建保温棚、无纺布包裹等防寒措施。防寒材料切忌过早和突然完全撤除,防止苗木不适应和晚霜危害,造成前功尽弃。防寒设施的拆除应区别对待。对于采用根部埋土措施的苗木,可于早春浇冻水时将土挖开;树体缠草绳的苗木可待萌芽时去除(如草绳间距较大可不拆,继续保留);覆膜的花灌木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拆除薄膜,可于早春在南侧打孔,此后每周增加打孔数量,4月初将薄膜全部拆除;北方地区防风障拆除时间在3月底或春末季风停止后;保温棚拆除可根据天气状况,可提前在棚东南侧掀起一小角放风,待树木适应后方可全部拆除。

误区二施肥不当

春季是苗木生长旺盛期,此时施肥能及时供给植物开花和生长的营养。人们在春季施肥经常会出现施入大量化肥,忽视有机肥;或重视氮肥,而忽视磷、钾肥;或不论什么植物材料千篇一律施同样的肥料等等。这些做法都是不恰当的。

误区三不修剪或修剪不当

早春是修剪的最佳时期。不仅要剪除病虫枝、枯死枝,还要对一些较长的开花枝进行短截。因为树体的营养是有限的,花开得多,花朵相对就小,花期就短;反之,花开得少,花朵就大,花期相对就长一些。而且开花需要消耗大量养分,而此时根系尚处于生长阶段,开花过多,不利于树体与根系的平衡,易影响生长,甚至导致植株死亡,特别是树体萌芽晚且长势不旺的苗木一定要将枝条疏剪和短截。对榆叶梅、碧桃、美人梅等春季开花的花灌木,新植当年抹除一些花芽也是非常可行的。

误区四忽视病虫害防治

有些人认为夏天气温高、湿度大,是病虫害多发期,往往对春季的病虫害防治重视不够,致使部分苗木长势不好或死亡。

误区五防风支架拆除过早

新栽植胸径较大或树冠较大苗木,一般均设支架固定,北方地区春季风大,支架不宜过早拆除,以免使树体遭受风害,影响植株扎根。特殊情况下春季应及时加固防风支架。

苗木病虫害在春季应以预防为主,可根据树木生态习性及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采取不同措施。如在早春喷施甲基托布津或波美3至5度石硫合剂等防治紫薇煤污病,也可用树干涂白的方法进行防治杨树的溃疡病,碧桃、樱花、紫叶李的流胶病等。利用春闲时期人工摘除刺蛾类虫茧;另外对一些在树体内越冬的害虫,可采取树干注药、根部埋药等措施防治。恰当预防可事半功倍。

“闻道江南种玉堂,折来和露斗新妆。却疑桃李夸三色,得占春光第一香。”但凡有生活情趣的人都喜欢花,花卉种植已经成了现代经济的一大版块。花卉的种植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做好的,你在种植过程上遇上麻烦了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春季花木管理养护误区”,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