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了,近了,我已听到春天的脚步声了,这一切都报告着春天的到来,我整个心都飘了出去,飘到那鲜艳的花儿上!”喜欢花的人非常的多!因此我们身边的很多人和种植花卉结下了不解之缘。不同于赏花,种植花草的学问则比较多,你是否遇到了相关的问题呢?为此,鲜之花网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大花蕙兰组织培养工厂化生产技术》,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一、启动诱导(一)母株的选择。母株的选择应遵循三项基本原则:1.整个群体表现出该品种的典型性状;2.群体生长发育良好,没有普遍发生特定病害浸染,特别是东亚兰花叶病毒,齿舌兰轮斑病毒;3.在符合上述条件的群体中选择性状优异的健壮单株作母株。(二)外植体处理。选择叶片未完全展开的肥壮营养芽(勿选花芽)为外植体,先剥去2~3片外层叶片,再手持兰花叶芽梢,切去基部胜物及损伤、老化组织,最后逐层剥净外层叶片,直至有小顶芽和小侧芽露出。然后在超净工作台上先用70%的酒精浸泡外植体30秒,用无菌水冲洗后,再放入0.1%的氯化汞溶液中浸泡8分钟左右,再用无菌水冲洗3~4次,然后在无菌接种盘上小心切下顶芽和侧芽。(三)圆球茎诱导与驯化。将切下的顶芽和侧芽插入诱导培养基中,基部向下,稍稍露出芽尖。然后将其置于培养室中进行培养,光照强度1000~1500勒克斯,光照时间每天14小时,培养温度25℃左右。10天后芽开始萌动,诱导率在85%以上。在圆球茎的诱导过程中,有80%左右的芽萌发后很容易长成小苗。诱导30天后,待小苗长至4厘米、基部膨大时,将苗切离基部,并将膨大基部纵切成厚3~4毫米的薄片,切口向下重新放入相同的新鲜培养基中,30~35天从下端切口部位可长出类似愈伤组织的圆球茎,其中顶芽诱导率最高,诱导速度也最快,侧芽次之。

二、继代增殖和幼苗分化将圆球茎接种于继代培养基中,然后将其置于培养室中培养,培养温度25℃左右,光照强度3000勒克斯,光照时间每天10小时。每45~50天继代一次,增殖倍数可在10倍以上。继代增殖初期用浓度为1.5×10-6至2×10-6的6-BA(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较快地积累材料,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特别是15代以后或变异株开始出现后,只能用浓度为0.5×10-6至1.5×10-6的6-BA(植物生长调节剂),并在生产中及时淘汰变异的圆球茎。变异的圆球茎表面只是光滑一片,没有芽尖,不能分化出芽苗。当圆球茎继代到所需数量时,直接将完整的圆球茎转移到新鲜的增殖培养基中,不要纵切分割,也不要切除芽尖,让圆球茎表面的芽尖直接分化萌发为小苗。

三、生根与炼苗当苗长至3厘米高、有2~3片叶时,即可将苗小心切离基部,转入壮苗生根培养基中,然后将其置于培养室中培养,培养温度25℃~28℃,光照强度5000~6000勒克斯,光照时间每天12小时,20天左右开始生根,35天可进行炼苗。大花蕙兰瓶苗移栽前先移入遮阳棚内,在自然散射光下(7000~8000勒克斯),光照时间每天8~12小时的环境中放置15~20天,可明显提高瓶苗的质量和栽植成活率。当瓶苗叶色浓绿、叶片坚挺、植株健壮时,即可出瓶移栽。(杨录军 李小青)

XzH52.com精选推荐

兜兰高效设施化生产技术


兜兰经过育种可产生形态各异的栽培种和杂交种,具有独特的造型、绚丽的色彩和持久的观赏花期,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是国际花卉市场上十分流行的高档花卉。下文小编就要为大家讲讲大花型肉饼兜兰的高效设施化生产技术。

因目前兜兰组培技术难点尚未攻克,其规模化生产繁育主要靠实生苗无菌播种,后代性状分离严重,且存在组培苗移栽成活率低、生长周期长、生长速度慢等缺点,导致生产成本较高。兜兰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的环境,怕强光暴晒,抗旱能力较差。该文就大花型肉饼兜兰栽培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重点阐述,以期为广大兜兰生产与种植者提供技术支持。

1温室设施及设备

兜兰的规模化生产需要配有栽培床架、水帘风机降温、加温机等加温设备、遮光系统(夏秋常采用80%遮光率的遮荫网,冬春常采用60%遮光率的遮荫网)、内循环风机等,保温效果较好的温室。

2栽培管理

2.1种植前准备

2.1.1温室杀菌

栽培前向苗床及地面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3d消毒一下,消毒3次,消毒7d后再准备种植。

2.1.2基质准备

盆栽兜兰可根据植株大小采用不同型号的花盆,选择树皮块、苔藓、兰石等做栽培基质。经试验,组培苗出瓶炼苗阶段,采用松树皮为基质最优,优选为松鳞(3~7mm)。以上的中大苗,可采用兰石、水苔和树皮,按照1∶1∶1的比例配比为基质。

2.1.3容器选择

冠幅小于9cm时,选择直径为5.7cm的营养钵;冠幅9~22cm时,选择直径为8.3cm的营养钵;冠幅大于22cm时,选择直径为10cm的营养钵。

2.1.4水质要求

浇灌水水温应保持18~25℃,EC值≤0.3mS·cm-1,pH6.5~7.2。其它内含物的含量应符合国标GB5084-2005的相关要求。

2.2小苗管理

2.2.1出瓶标准

采用的组培苗质量要求:植株生长健壮,无污染,叶色纯正,叶面有光泽,株高应4~6cm,叶片不少于2片,新根数不少于3条,根长不小于3cm,且根系健壮无污染。

2.2.2分级移栽

移栽时间全年均可,但以冬季前后为好。当组培苗的株高为4~6cm时,将组培苗转移到温室中炼苗20d后,用镊子将组培苗从培养瓶中取出,去除根部黏附的培养基,在多菌灵溶液中浸泡1min,并按大小进行分级。

兜兰的根系相当脆弱,断根后不会再继续生长,因此需小心将组培苗移栽到装有纯树皮基质的栽培容器中,其移栽成活率最高。选择直径为5.7cm的营养钵,将基质装入营养钵中,铺平,基质距离营养钵上口边沿约1.5cm。

2.2.3环境条件与肥水管理

相对湿度条件为80%~90%;温度条件为白天18~28℃,夜间15~20℃;光照条件为10000lx;水肥管理条件为每5~7d浇透水一次,施用N∶P∶K为30∶10∶10或20∶20∶20的复合肥,稀释倍数为3000倍,施用频率为14d一次,施用方式为根区浇灌或叶面喷施。

每天巡视温室,及时淘汰病苗、弱苗,调整叶片受光面,避免新叶互相遮挡。

2.3中苗管理

2.3.1种植

冠幅大于9ccm时进行二次换盆。移植前应剔除病苗,移植后应喷洒杀菌剂,控水3d,叶片最佳方向为:风机水帘南北走向,叶片为东西走向。选择直径为8.3cm的营养钵,换盆使用的基质为兰石、水苔和树皮,按照1∶1∶1的比例配比组成。

2.3.2环境条件与肥水管理

相对湿度条件为80%;温度条件为白天18~28℃,夜间15~20℃;光照条件为15000lx;水肥管理条件为每5~7d浇透水一次,施用N∶P∶K为30∶10∶10或20∶20∶20的水溶复合肥,稀释倍数为3000倍,施用频率为每14d一次,施用方式为根区浇灌或叶面喷施。

2.4大苗管理

2.4.1种植

冠幅大于22cm时进行三次换盆。移植前应剔除病苗,移植后应喷洒杀菌剂,控水3d,叶片最佳方向为:风机水帘南北走向,叶片为东西走向。选择直径为10cm的营养钵,换盆使用的基质为兰石、水苔和树皮,按照1∶1∶1的比例配比组成。

2.4.2环境条件与肥水管理

相对湿度条件为80%,花期为50%~60%;温度条件为白天18~28℃,夜间15~20℃;光照条件为18000~20000lx;水肥管理条件为每7~10d浇透水一次,施用N∶P∶K为20∶20∶20的复合肥,稀释倍数为3000倍,施用频率为每14d一次,花期每个月一次,施用方式为根区浇灌或叶面喷施。

3催花处理

兜兰的花芽分化主要受光照和温度的影响,短日照条件可以促进兜兰开花。很多兜兰品种开花需要低温刺激,一般1个月之内控制日夜温度在12~14℃。花芽分化萌出后,恢复营养生长时的温度,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加强肥水,灌根施肥需要避免碰触伤害花芽。当花梗抽出后,需要用短包塑铁丝进行固定,花朝向正南方,预防倒伏。

4病虫害防治

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详见表1,农药的使用应符合GB4285。

表1兜兰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想要养殖好兜兰病虫害管理很重要,所以在上文中小编还附了一张表格给花农们参考,今天的内容就说到这了,请有需要的朋友继续关注!

天竺葵工厂化育苗技术


栽培技术
天竺赛[Pelargonium hortorum)别名洋绣球,原产南非,是据牛儿苗科天竺葵属多年生草本花卉。叶掌状有长柄,叶缘多锯齿,叶面有较深的环状斑纹。花冠通常五瓣,花序伞状,长在挺直的花梗顶端。花色包括红、白、粉、紫等,变化很多。花期由初冬开始直至翌年夏初。播种是草本花卉的最佳育苗方式。工厂化育苗是专业化育苗的发展方向。现将天竺葵工厂化育苗技术介绍如下:

1. 播种育苗与管理

春、秋季均可进行。播种基质使用按8∶1∶1混合的草炭土、姪石和珍珠岩。基质必须消毒,可以用百菌清进行消毒。基质PH值必须大于6.0,否则会引起嫩梢的发育不良、畸形,并出现钠、镁、铁的毒害。PH值调到6.2~6.5为宜。播种前先将基质浇透水,然后把种子均匀的播入穴盘中,覆盖细粒蛭石,厚度为种子直径的3倍左右,覆无纺布或塑料膜以保持水分,3~5天后去膜。播种育苗的管理分以下4个阶段:

(1)胚根萌动,子叶展出

此阶段需2d左右,主根长出1cm左右。此阶段基质的湿润尤为重要,种子萌芽,无需光照。湿度保持95%以上,采用细粒姪石覆盖种子,对于保持湿度具有很好的效果。基质溫度以23℃为最佳。低于22℃种子的发芽整齐度略低,25℃以上会导致种子暂时休眠。其间可以用 13-2-13-6Ca-3Mg的复合肥25~50mg/L,EC值为0.75~1.0,过髙会影响根的生长。

(2)根系生长到2~3cm,第1对真叶展出

此时,土壤中的氧气需求量较高,保持土壤略干燥,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对促进根系生长很重要。如果根毛稀少,可以降低土壤湿度,温度降至18℃,增加Ca的含量。注意控制水分,保持干燥,使原本黑色的基质略显浅褐色。理想的温度应维持在21~24℃,用以Ca为基础的复合肥(13-2-13-6Ca-5Mg)和硝酸钾复合肥(15-5-15)交替使用,浓度为50~75mg/L。磷肥浓度低于7mg/L。天竺葵对铵态肥十分敏感,必须控制在10mg/L以下,防止徒长。EC值为1.0~1.5,光照强度为3500~45001x。

(3)根系长到3~5cm,苗高3cm左右,具有3~4片真叶土壤湿度最好

在24h内有干湿交替的变化,确保土壤的通气性,增强幼苗生长的活动,但也要防止幼苗干枯。温度可维持在18℃~21℃。施肥同(2),但需要密切注意,防止铵态肥的上升而出现的生长虚弱,EC值为1.5~2.0,光照强度为4500~60001x,不能高于350001X。

(4)幼苗完成阶段,根系已完整,以待移植温度可降至16~18℃。施肥同(2),如小苗过弱,可增施含Ca复合肥。生长的调节主要通过光照、温度和水分管理,此时也可以用7500mg/L的矮壮素(CCC)。

2. 移植

用六盘育苗的通常可以直接移植,有2~3片真叶展开时需移植1次,待苗壮后再上盆。上盆采用12~15cm直径的盆。盆栽基质以轻质、排水良好的培养土,土壤空隙密度为10~20%。保持土壤湿润可以防止幼苗枯萎。盆栽管理的密度因品种而异:中子星品种毎1m2可以放25盆左右,灵感2000可以密一些,但常需采用矮壮素。

3. 环境控制

(1)温度

移植初期,即使在冬季,温度也要控制在21℃左右。生长期的日温需21~24℃,夜温在16~18℃为宜。温度的调节能控制生长,移植6~8周后,溫度可降为13~15℃,气温在0℃左右的冬季白天,温室内仍需在21~24℃,温度低生长时间会长一些,但往往可以形成良好的株型。花芽形成后可通过调节夜温来加速或延缓开花。

(2)光照

天竺葵喜欢充足的光线,具有长日照习性,天竺葵的生长与开花和光照的积聚量有关,光照量越多,生长量越大,开花早。幼苗移植2~3周后,光照强度宜3000~50001x,而14~18h的日照长度又有利于开花。

(3)施肥

天竺葵宜PH值6.5左右的盆土,pH值过低会引起一些艰巨的工作。在全区范围内减少或不使用农药和激素,严格实施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将成为今后杨梅生产中的重中之重。

应用范围
盆栽宜作室内外装饰,也可作春季花坛用花。同时,还具有止痛、抗菌、伸进织疤、增强细胞防御功能、除臭、止血等药用价值。

彩色马蹄莲组织培养与籽球养护技术


栽培技术
1. 彩色马蹄莲特征特性

彩色马蹄莲品种较多,常见的有黄花马蹄莲和红花马蹄莲。黄花马蹄蓬佛焰苞较大,长约18cm,佛焰苞颜色从乳黄到淡黄、杏黄和深黄。色泽丰富多彩;红花马蹄莲植株矮小,花苞小,长约12cm,佛焰苞颜色深浅不一,有粉色、淡红色、红色或紫色多种。目前,人们栽培的彩色马蹄莲大都是园艺杂交种,色彩鲜艳,分为切花品种和盆栽品种2种生长类型。彩色马蹄莲属球根花卉,肉质块茎肥大,叶基生,叶片亮绿色,全缘,叶片上多数都有半透明的白色斑点,肉穗花序多为鲜黄色、淡绿色圆柱形,直立于佛焰中央,佛焰苞似马蹄状,盛花期34月,肉质球茎,节处生根,根系发达粗壮。

2. 组织培养技术

彩色马蹄莲主要的繁殖方法有播种繁殖、分球繁殖和组培繁育。播种繁殖方法是利用采收回来的种子进行繁殖,该方法周期长,变异大,主要应用于彩色马蹄莲的育种工作中,切花和盆花生产上一般不宜采用,适宜的发芽温度为20℃左右。分球繁殖方法一般在休眠期间进行,方法是分割球茎之后,将分割得到的小块茎进行种植,翌年即可开花。组织培养不仅繁殖速度快,而且由于利用茎尖进行培养。可大大减少病毒感染的几率,进而获得大量健康的彩色马蹄莲种苗。

(1)培养条件的筛选

用于组织培养的材料一般选择优质球茎的萌动芽尖。培养条件:以改良MS为基本培养基,配方为NH4NO825mg/L、KNO31.33g/L、KH2PO4250mg/L、肌醇130mg/L,其他成分同MS。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改良MS+6-BA3.0mg/L+NAA 0.5mg/L;芽增殖继代培养基为改良MS+6-BA 1.5mg/L+NAA 0.3mg/L,根培养基为改良MS+NAA 0.2mg/L+IBA 0.3mg/L。其他培养条件:以上培养基中均需要加入蔗糖30g/L、琼脂5.5g/L。培养基灭菌要求为温度121℃,压力O.15MPa,恒温时间20min。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5+2)℃,光照强度约20mol/(m2s),光照时间10h/d。

(2)外植体的消毒处理

选择市场前景良好、花色鲜艳的优良品种,挑选长有萌动芽、无病虫害的优质种球,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再用肥皂水清洗种球表面。洗好后,顺着芽眼周围,将带有芽眼的部分切割下来,并分切成大小为1.5cm1.5cm1.0cm的组织块,用70%酒精浸泡1min,将组织块进一步修理成大小为1.0cm1.0cm0.5cm,置于0.1%升汞(HgC12)溶液中消毒15~20min,接着用无菌水加入土温802~3滴浸泡5min。然后用无菌水洗6~8次,直至没有泡沫为止。然后将已消毒的材料沿着不定芽的中心分切成2块,用无菌滤纸吸干组织块表面附着的水分以及切口处的渗出液体,接入诱导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3)外植体诱导培养

将处理好的无菌外植体材料接种到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中.外植体不定芽在改良MS+6-BA3.0mg/L+NAA0.5mg/L培养基中产生的丛芽多、愈伤组织结实紧密,数量多,诱导速度快,效果好。继续培养至50d后,大部分的芽块基部形成致密并具绿色芽点的愈伤组织块。伴有大量的不定芽长出,较大的不定芽高达到3cm。

(4)继代增殖

将诱导得到的丛芽和带有绿色芽点的愈伤组织块转接到改良MS+6-BA 1.5mg/L+NAA 0.3mg/L培养基中。培养30天后,既有丛生芽增殖,又有愈伤组织产生,芽的分化及生长较好,不定芽分化、长势基本整齐,数量适度,继代增殖效果很好。

(5)生根培养

把继代增殖得到的健壮幼苗转接到生根培养基(MS+NAA 0.2mg/L+IBA 0.3mg/L)中,进行生根培养15天后,小苗的生根率达到96%以上,根长为2~4cm,植株健壮,叶色浓绿。在改良MS+NAA O.2mg/L+IBA 0.3mg/L生根培养基中,须根量较多,须根分布较为均匀,更有利于炼苗。

(6)炼苗

将生根苗从瓶子中取出来。洗去附着在根际表现的培养基,用多菌灵800倍液浸泡2~3min,晾放后移栽至腐叶土:红土为3∶1的炼苗基质中,用小拱棚扣膜封闭保湿,10天以后即可揭膜透气。炼苗初期保持90%的遮光度,后期逐步调整到70%,炼苗成活率高达95%,移栽苗根系发达,长势健壮。

3. 籽球养护技术

瓶苗移栽后,从炼苗后第2个月起,每隔15天喷施1次可溶性肥料(202020)1000倍液。每隔20天叶面喷施1次硝酸钙1000倍液,120天后逐步减少施肥次数,前3个月水分管理以维持基质适当湿润为标准,后期逐渐减少水分供给,大约养护6个月后收获小籽球。以每年2~6月炼苗养球效果最好,该时间养成的籽球直径大,质量好。

4. 切花栽培的条件

(1)温度

彩色马蹄莲生长在非洲南部的沼泽和河流地区,喜温暖气候,其适宜的生长温度约为23℃,生育温度18~2O℃,正常开花的夜间温度应保证超过10℃,以超过16℃为佳。若温度过低,则开花期推迟。彩色马蹄莲能耐4℃低温,但在温度低于5℃的情况下容易使彩色马蹄莲休眠.在0℃的温度条件下球茎易受冻死亡。

(2)水分

彩色马蹄莲对水分的要求比较严格,水分供给掌握多次少量的原则,不仅要避免土壤干旱,还应防止土壤中的水分过多,浇水的强度和频率因季节而异。彩色马蹄莲对空气湿度的要求不是特别严格,但空气的湿度也不可过分干燥,否则将引起叶片的枯边、卷曲、萎蔫及佛焰苞发育不良等生理病害。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空气的湿度应保持相对平稳,不宜骤湿骤干。

(3)光照

彩色马蹄莲喜光,尤其在冬季,其生长需要有充足的光照。但是在夏季目光直晒时,易使叶片发生枯萎和灼伤。因此,夏季应适当地进行遮荫,一般以遮荫30%为宜,不可遮荫过多,否则易影响苞片着色,导致花朵的色彩不够鲜艳。

(4)营养与酸碱度

彩色马蹄莲适宜在土壤肥沃的环境下生长,以微酸性、排水透气性好、富含腐殖质的砂壤土最佳。其喜酸性,适宜的pH值在5.0~7.5。实际生产中,为有效地对细菌性软腐病进行防治,通常将土壤pH值保持在6.0~7.0。

(5)休眠期

休眠是对不良环境的被动适应,彩色马蹄莲的休眠因地区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其在原生长地一般在夏季休眠,在亚热带地区生长不休眠,在我国长江以北温带地区生长时,夏季高温时会产生休眠。制约彩色马蹄莲休眠的主要因素为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休眠,湿度和光照对休眠的影响不大。在进行彩色马蹄莲鲜切花的栽培生产时,可通过夏季遮荫降温、冬季加温等多项措施来进行彩色马蹄莲的周年生产。

(6)花期

彩色马蹄莲的花期较长,花期因栽培地、品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长江以北的温带地区以盆栽为主,花期多为12月底至翌年5月,盛花期在23月,长江以南亚热带地区,花期为12月至翌年3月,在海拔1000m以上的地区,可使花期延长至810月。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掌握通过控制栽培温度、光照和种植时间等多种条件,以有效控制花期,获得更好的经济利益。

病虫害防治
在彩色马蹄莲切花的生产中,病虫害也是一个主要的影响因素。彩色马蹄莲常见的病害有病毒病、软腐病、根腐病、灰霉病等。可通过土壤消毒、做好环境卫生、干燥及消毒种球、加强栽培管理、及时销毁病株及带菌种球、适当轮作、选择化学药剂等进行防治。彩色马蹄莲主要的虫害有介壳虫、蚜虫、红蜘蛛等。可通过加强通风、选择化学药剂等进行防治。

应用范围
马蹄莲花朵美丽,春秋两季开花,单花期特别长,是装饰客厅、书房的良好的盆栽花卉,也是切花,花束、花篮的理想材料。用作切花,经久不调,是馈赠亲友的礼品花卉。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是花坛的好材料。马蹄莲在国际花卉市场上已成为重要的切花品种之一。

兜兰的工厂化栽培


栽培技术

1. 繁殖技术兜兰的种子不易萌发,但用分株象殖的周期比较长,且繁殖率非常低,远远不能满足商品化生产的要求。目前,兜兰类品种多采用组织培养方法繁育新株。组培苗移栽时,注意不要弄伤根部,以免有伤口,病菌容易侵入。移植时先用水苔包住根,栽入3厘米的塑料杯或72孔托盘,放置到栽培架后立即用甲基托布津或百菌清1000倍液一次性浇透。移栽的组培苗在管理过程中应保持适度温湿度,放置的地方要求光照弱一,比较阴凉,通风好,湿度要达到80%~90%。每天都用喷雾器向叶片喷水数次,两周后,每星期喷洒1次杀菌杀虫剂。4周~6周后新根基本长出,逐渐增加光照,每周进行1次根外追肥,可用水溶性的促根肥(氮:磷:钾=9:45:15)及与平均肥(氮:磷:钾=20:20:20),以稀释2000倍~3000倍浓度轮流喷洒。大约8个~12个月后,小苗根系发育良好,新根生长正常,并产生1心3叶时,可移植于6厘米软盆单株种植。2. 温室规模化生产(1)基础设施种植兜兰一般从组培苗到开花需要2年半,但如栽培环境较差的温室,常通需要4年-5年几时间,因此大规模化生产宜建造保温抗灾害性能良好的智能温室。栽培兜兰宜用周边多孔的兰花专用软塑料盆,小苗宜选用6厘米盆钵,第二年的中苗期可用8厘米~9厘米中盆栽植,第三年至成熟苗可根据植株大小采用不同型号的盆栽植,如杏黄兜兰、硬叶兜兰、紫点兜兰、卷薯兜兰等,叶片均比较短,植株较小,宜用直径10厘米~12厘米盆种植;像带叶兜兰、美丽兜兰、飘带兜兰等植株比较大的,需选用较大的花盆。尤其飘带兜兰,附生性能比较强,最好选用口径为14厘米以上的胶盆中。(2)栽培介质兜兰喜欢偏酸性介质,适宜pH值为5.5~6.5,EC值应低于0.5ms/厘米,栽培基质宜选择疏松、透气性好、耐腐烂的材料,如地生型兜兰的栽培基质以山土:椰糠:木屑=3:1:1,附生与半附生兜兰的栽培基质以山土:椰糠:木屑=2:2:1,也可用兰石(或浮小石)、树皮块和苔醉3:3:1混合制成,或用椰糠:河沙=1:2或者小石块:小树皮或小木块(松树)=1:1或直接用苔鲜等材料填充,并应在使用前将基质彻底清洗、消毒,基质不能太酸或偏碱,否则会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移瓶和换盆时,最好在10月前或次年4月后进行。栽培时先在盆底垫上约114的浮小石或碎砖块,以利于排水和通气。兜兰以浅栽为好,栽后将苗盘整齐摆放在栽培架中,并立即淋水,使栽培杯灌满为度,并在3天内喷洒杀菌剂预防病害。(3)光照管理兜兰属植物所需的光照较其它兰花少,对光照的要求因种而异,大多数兜兰在野外生长于潮湿阴暗的林下,因此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应结合温度条件进行对光照强度的遮荫管理,小苗营养生长期光照宜为8000勒克斯~10000勒克斯,中、大苗期的长短会因品种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对光照条件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具体栽培过程中,需要根据所栽品种特点进行适当调整,如绿叶系的品种比斑叶系的品种需要较强光线,一般生长期光照度在13000勒克斯~15000勒克斯,其它的品种一般在10000勒克斯左右。光照过强时,用70%黑色遮阳网,内层为60%~80%黑色遮阳网,秋季不但日照时间短,日光也较弱,若仍用两层遮阳网,会使兜兰光照不足,应撤掉一层,保持遮光50%~60%。春冬两季可打开内层遮阳网利用外层遮阳网,保持30%的遮光率。(4)温度管理兜兰是一种原产亚热带的植物,但品种不同对温度的要求亦不同。叶片小、叶色变化多的种类,需较高的越冬温度;反之,叶片大、叶色纯绿的种类需要温度较低。越冬温度可保持在10℃~18℃。若温度过低,叶片暗淡枯萎,花芽生长缓慢,甚至出现冻害或死亡;若温度超过20℃,则生长过快,不易开花。兜兰要求生长的日间适温在18℃~25℃,夜间温度在15℃以上,不管高温还是低温都会对植株造成永久性的损伤并降低观赏价值。因此,夏天高温时应对温室进行降温,冬春季节气温较低时应进行保暖和加温措施。 (5)湿度管理 兜兰没有假鳞茎,其抗干旱能力比石斛兰、大花惠兰等要差,因此,忌根部干燥。生长季节除盆土浇水外,还应多给叶面喷水,并在地上洒水,维持较高的空气湿度。高温多湿时要注意通风。冬季室内干燥,必须进行地面洒水,以保证叶片和花芽的正常生长。 (6)水肥管理 兜兰的根为肉质根,植株积水过多易造成烂根,因此浇水要做到干透、湿透的原则。当基质表面干了就要及时浇水,一般4天~7天浇水1次,春秋两季相隔时间长些,夏季相隔时间短些。浇水最好用水管,浇水时从花盆周边注水,使水逐渐向下方和中心浸注,不能猛地倾注于叶束中心,也不要让水溅起盆土污染叶片。水要浇透全盆,表层有水,下层不透。喷水方法是用喷壶或花洒在叶面上喷水,既可增加空气湿度和水分,又可清洗叶面。在花蕾苞出现后,不能淋水于出蕾的基部,否则会使花蕾枯死。花朵开放后,千万不能喷水于花朵上,否则会使花朵在几天内烂掉。 兜兰在温度高于15℃的进入生长季节,施肥时宜少而勤,一般市场上销售的成品肥即可,如使用有机肥料,会更加繁茂。植株较大的品种比叶片少的品种需更多肥料。肥料充足,新芽充分发育,植株才会开花。 施用时要根据兜兰的不同生长期,调整氦、磷、钾的比例。在小苗生长期,以N:P:K=9:45:15的混合肥,浓度3000倍~4000倍液。1个~2个月后,小苗根系发育良好,新根生长正常可施用以氮磷钾比例为30:10:10的肥料,浓度为1500倍~2500倍液。中苗期应施氮磷钾比例为20:20:20的肥料1500倍~2000倍液,每周1次,大苗期施肥浓度可以加大,氮磷钾比例为10:20:30,配成1000倍液,每隔两周施1次。在花芽抽出前2周,可向叶面喷施些磷酸二氢钾及少量的Fe、Mn、Zn等微量元素,以促进生长和花芽的发育成熟。开花期应改施氮磷钾比例为10:30:10的复合肥1000倍~1500倍液,每周1次。对于采用树皮或苔藓等盆栽的兰苗,缓释肥料既可作为基肥放在基质下部,也可作追肥撒在盆面,让植株慢慢吸收。若施用有机肥,浇肥时勿将肥施到叶面上,否则易引起叶面腐烂。 (7)通风管理 兜兰类植物大多生于空气流通的环境下,通风如果不良将会影响光合作用,而且易引发病菌滋生。因此温室栽培时,室内温度与湿度过高时要及时开启天窗通风,或启动循环通风扇进行排湿。同时,定期调整植株间距,盆与盆之间要适当调整,不可太密,以确保植株通风透光。若出现软腐病,幼叶和嫩芽逐渐变黑枯死的植株,这是由于湿度过高引起的,发现这种现象后必须立即停止叶面喷水,加强通风,降低室内温度,并喷洒抗菌剂。 (8)催花 兜兰的花芽分化则主要受光照的影响,在短日照条件下,可促进其开花。有不少兜兰品种开花所需要的低温条件,可根据品种特性,调控其夜温范围,一般日夜恒温要在12℃~14℃之间,并要维持1个月以内。 当花芽出现后,加强水肥的管理,并提高些光照强度,以恢复植株生长的适宜温度。建议施肥最好是兰花专用缓效开花肥,可保证兜兰植株开花质量好。灌根施肥时避免接触花芽,浇水还应避免过湿和直接喷水到花芽上。光照强度通过覆盖遮光网保持白天光强在10000勒克斯~15000勒克斯,温度22℃左右。当花芽抽出约10厘米左右时,应根据品种需求设立支架,避免花茎倒伏或弯曲。催花后,约3个月后可开花。病虫害防治 兜兰病虫害防治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生产过程中,应注意保持环境清洁,注意通风,及时检查,并清除病株残叶;兰株宜定期杀菌,发生病虫害要及时防治。霉素类的杀菌剂最好不用,尤其是四环霉素,容易对植株叶片产生药害。 兜兰主要的病害有细菌性病害和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主要有褐腐病、细菌性软腐病、细菌性褐斑病、细菌性花腐病等;真菌性病害主要有炭疽病、黑腐病、萎蔫病、根腐病等。 细菌性病害是苗期最严重的病害,在中、大苗期也时常发生,及时预防是控制该病的关键。应多通风,避免过高的温度与湿度,并应注意氮肥不能过多或盆中植料太湿及移栽过程机械损伤。防治该病可选用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400倍液、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800倍液等药剂进行轮流使用。发生病害时,应先剪除病叶,然后用农用链霉素2000倍液+百菌清1000倍的混合液,每10天喷1次,连喷3次,可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发生真菌性病害后,要剪去被感染的组织,注意保持良好的通风和透光条件。防治真菌性病害的药物有代森锌可湿性粉剂、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硫酸铜液等,不同的药物应交替使用,一种药物使用次数不可超过3次,以防产生抗药性。发病初期可喷洒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300倍~500倍液,或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800倍。如果病害较重,可用7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兰花必治800倍液混合喷洒,每隔10天~15天1次,共喷3次~4次。 兜兰的虫害主要有介壳虫、红蜘蛛、蚜虫、蜗牛和蛞蝓等。一旦发生可使用专杀介壳虫、专杀螨虫、专杀蚜虫的药剂等喷雾防除。蜗牛与蛞蝓常在日落后出来活动,危害兜兰幼苗,可用6%的密达颗粒剂放于花盆的周围,由于该药剂见水后易失效,应在浇水的前1天傍晚放药。

密尔顿兰工厂化栽培


栽培技术

1. 繁殖技术 密尔顿兰在开花后进行人工授粉的成功率最高,授粉成功的花朵4个月~5个月后果荚便可进行试管无菌播种,即取7~8成熟的果实,经无菌水冲洗消毒后,切开荚果,将种子均匀散落到固体培养基上,每瓶接种量为100粒~300粒种子。密尔顿兰种子在温度25℃、光照1500勒克斯~2000勒克斯情况下,每天光照时间需12小时。当瓶苗具有2条~3条根时,可将瓶苗移入无直射阳光处炼苗,一周后用镊子将小苗从瓶中取出,用自来水洗净根部附着的培养基,然后放置于室内半天以晾干水珠,即可移栽到托盘基质中,并适度遮阴。密尔顿兰试管苗移栽时,不宜太湿,移栽基质多以小树皮块较好,湿度保持在70%~85%。 2. 栽培技术 密尔顿兰是热带兰,对生长环境设施要求较高,工厂化生产必须采用玻璃温室或薄膜温室,夏季要求调节室内温度至25℃以下,冬季可调节室内温度至20℃。栽培盆具小苗期宜用8厘米~9厘米的杯盆,6个~8个月左右后长至中苗,换成10厘米~12厘米中盆,8个~10个月后长成大苗,再换成14厘米~15厘米大盆,经过8个~12个月左右的栽培,即为商品开花生产苗。 栽培基质要求有极好的透气和排水条件,否则在高温和潮湿的环境中,根部极易腐烂。同时它对无规律的浇水或过度浇水非常敏感,过于干燥又会使植株枯萎,因此建议用保湿性较好的塑料花盆栽种。栽培的植料则可选用树皮块和木炭混合为好,也可用椰糠与苔藓混用或木炭与蕨根混用,使用前基质要彻底清洗、消毒。基质的pH值以5.2~5.5、EC值0.6毫秒/厘米为宜,太酸或偏碱均会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 密尔顿兰根状茎发达,生长较为旺盛,种植时一定要露出根茎,否则很难生长旺盛,盆底部可放些粗石砾、粗树皮(或木炭块)或是泡沫块等以利于排水。上盆后,植株应放于苗架上,并喷施速净广谱杀菌剂1000倍液,确保幼苗健壮生长。 3. 光照管理 密尔顿兰叶片属于纸质且薄的形态,因此需要避免过强的阳光直射。一般在春、夏、秋三季应适当多遮阴,遮光率应达到50%~60%,冬季不必遮光。在小苗期,需要较弱的光线,白天当光照强度大于13000勒克斯时,玻璃温室或塑料大棚则需要多加一层遮光网。在花芽分化期间,可适当增加光照,以增加花芽的形成。晴天时温室最好将光照控制在15000勒克斯~18000勒克斯以内。在花蕾形成时,要防止高温、强光,注意遮阴和打开天窗通风,以免因闷热发生落蕾。 4. 温度管理 密尔顿兰原产热带高原地带,喜凉爽的环境,大多数种类和品种全年生长适温为15℃~24℃之间,超过25℃,会使植株生长缓慢、虚弱,易染病害。因此,夏季温度过高时,应配合高湿度和空调降温的凉温设备进行降温管理。对有些通过改良进行属间杂交,产生了一些能适应平地栽培的品种,一般要求冬春两季,白天室温保持在15℃~18℃,夜间10℃~15℃为宜;夏秋两季白天室温保持在22℃~27℃,夜间18℃~20℃为宜。幼苗期15℃~18℃有利蹲苗。抽箭阶段温度应稍高,开花时温度降到15℃左右可延长花期。若有的杂交品种不同种的开花期,在冬季进行促花时,当气温下降到17℃以下时,则可使用加温设备加温,并要注意温度变化不宜过快,否则易引起落蕾现象。 5. 湿度管理 密尔顿兰怕旱,生长季节要求较高的空气湿度。一般在生长期,气温高时的所需湿度,白天在70%~85%,夜间在80%~90%。冬季气温较低时,白天湿度在60%~70%,夜间在65%~75%。若高于90%时,则应通过风机抽风及开启循环风扇等降湿管理。当环境湿度过低时,应采用雾化或者采用水帘风机系统增加湿度。但在抽蕾期间,湿度不能太小或太大,否则易引起落蕾现象。开花期,室内环境湿度也不能太长,以防花朵产生枯斑或提前掉落。 6. 水肥管理 密尔顿兰根系较细,基质过湿或过干都会伤及根部。故浇水宜少而勤,若基质忽干忽湿就会造成整株生长不良,严重的会导致全株死亡。在环境温度高的5月~10月,应充分浇水。当最低温度在15℃以下时,应减少浇水,等基质干后1天~2天再浇水。若冬天浇水过多,很容易造成烂根。 在结合浇水施肥时,应在晴天的上午进行,苗期施以氨、磷、钾的比例为2:1:1的水溶性复合肥料,浓度为2000倍~3000倍液,每10天1次,或每月施1次13-13-13的缓释肥,并配合每1周喷施浓度3000倍的氮、磷、钾比例为1:1:1叶面肥。在中苗期,则应喷施1500倍~2000倍液的氮、磷、钾比例为1:1:1的复合肥,每10天左右1次。大苗期在形成花芽前,施以氮、磷、钾比例为1:2:2的复合肥,浓度为1000倍液,每10天施1次。在进入花芽生长期,应改施以氮、磷、钾比例为1:3:2的肥料,浓度为1000倍~1500倍液,每周1次。开花时不必施肥,花谢后补施1次稀薄的高磷钾肥,让其休眠静息。若肥水不足,植株衰弱,叶片及花朵将会失去观赏价值。 7. 其它管理 每月进行1次基质pH值和EC值的检测,要求pH值为5.2~5.5,EC值为0.6~0.8。进入温室内的工作人员应换上洁净的工作服、工作帽和拖鞋,避免带入杂菌造成污染。在养护过程中,要搞好分级管理,以针对同规格苗的养护统一管理。盆与盆之间切忌密放,否则植株不通风易使叶端和叶缘焦褐,引起病虫害。 密尔顿兰可浇多效唑使叶片长度变粗短,以增强观赏效果。当植株叶片长到30厘米时,施用矮化剂效果最好。当花箭开始伸长后,应设立支柱,使花开得整齐有序。同时将有发黄的老叶自基部切除。 在对密尔顿兰进行花期调节时,应查清楚品种其来源,明确其生长习性,并调查其花后新芽长出至开花所需的时间,才能确定采取何种方法来进行花期调节。病虫害防治 密尔顿兰主要病害有软腐病、褐斑病、疫病、炭疽病、叶枯病等,虫害主要为介壳虫、蚜虫、红蜘蛛、蓟马、蜗牛和蛞蝓等。在生产过程当中,要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疫病主要在高温多湿的6月~8月或通风不良的温室中发生。应维持温室通风透气,可用80%的锌锰乃浦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淋施进行预防,发病时每隔3天~7天喷施1次,连续防治3次。也可选用50%恶霉灵1000倍液喷雾可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褐斑病为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可在初期喷25%苯菌灵环己锌乳油800倍液或40%百菌清悬浮剂500倍液,每周1次,连续3次~4次。 软腐病为细菌性病害,主要发生在新芽上,也危害整株叶片及假鳞茎。防治方法为,新苗生长期不要浇当头水,叶面喷水后,要及时通风,保持叶基千爽。患过病的兰苗在肥水管理中要薄肥勤施,施肥及浇水量减半,生长环境要温暖干爽,否则容易引起复发。发病时,喷洒50%琥珀肥酸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500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新植霉素4000倍~5000倍液,视病情隔7天~10天1次,防治2次~3次。 炭疽病主要危害叶片,从叶尖或叶缘发病,病斑向下伸延干枯,应将有枯死的部分切除。防治上,少施氮肥,增施磷钾肥,降低叶面湿度,保持通风透气良好。发病时可用7 5%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70%百菌清800倍液,或25%炭特灵500倍液,对发病植株每隔7天~10天进行喷雾1次,连续3次~5次,采用非内吸性杀菌剂与内吸性杀菌剂混用或交替喷施。 叶枯病都在叶片上危害,严重时叶片干枯。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洒40%兰病必治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百菌清800倍~1000倍液。每周1次,连续防治3次~4次。 在高温多湿的环境条件下,如果通风不良容易滋生介壳虫。光照不足和雨天易使蜗牛和蛞蝓大规模发生。但过分干燥同样易滋生蚜虫、红蜘蛛、蓟马等虫害。介壳虫可喷施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红蜘蛛必须使用杀螨剂。蚜虫危害嫩叶及花芽,应在抽芽期选喷吡虫啉或腚虫脒1000倍液防治。蓟马主要在寄主开花期普遍发生,被害花瓣呈现褐色斑块而凋谢,故在防治上,一是在花瓣开展前,在茎叶表面喷洒系统性杀虫剂,降低蓟马密度。二是在开花期发生严重时可视情况喷施药剂,但此时药剂应更加稀释,以免施用药液后在花部产生药害。三是盆栽表面可施以杀虫粒剂,使药剂成份经由根部吸收后,再运行至茎叶部。四是密闭温室中使用杀虫的熏烟剂或超微粒喷雾剂,并彻底地喷及花苞、新芽叶背等处使药液能到达蓟马藏身的隐蔽处。 蜗牛和蛞蝓可用毒饵诱杀,花盆、台架及周围喷洒敌百杀、敌杀死等农药,或撒上生石灰即可杀死大量成虫。

蝴蝶兰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蝴蝶兰属热带气生兰,花形似蝴蝶,因而得名。其花形态美丽,色彩丰富,花期长,在热带兰中有“兰花皇后”之美称,是近年来最受欢迎的洋兰之一。蝴蝶兰是单茎性气生兰,植株极少发育侧芽,且种子极难萌发,对其进行常规性的繁殖,增殖速度很慢,因此,多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对其进行快速繁殖,以达到工厂化育苗的目的。

1 植物材料 蝴蝶兰Lm品种的幼叶。

2 培养条件 诱导培养基:MS+BA3.0+NAA0.2。继代培养基:MS+BA2.0+NAA0.5。在上述培养基中均加入蔗糖20g/L(克/升),琼脂12g/L(克/升),椰汁200mL/L(毫升/升)。育苗培养基:1/2MS+IBA1.5+NAA0.05,并加入蔗糖20g/L(克/升),琼脂12g/L(克/升),活性炭5g/L(克/升),椰汁200mL/L(毫升/升)。培养温度25℃-28℃,每日光照10h-12h(小时),光照强度1600lx-2000lx(勒克斯)。

3 培养方法与生长分化情况

3.1 外植体接种 从蝴蝶兰植株上取下幼叶(以3-4月龄的植株最好),放在自来水下冲洗干净,然后放入烧杯内待用。在超净工作台上,将烧杯内的叶片用75%酒精消毒30s(秒),然后用无菌水清洗2-3遍,再用0.1%升汞溶液浸泡11min(分钟),最后用无菌水冲洗4-5遍。用无菌手术刀将叶片切成5mmx5mm见方的小块,平放或按极性接种在诱导培养基上,近轴面向上,每瓶不宜接种太多。

3.2 原球茎的诱导与增殖 幼叶切块在诱导培养基上培养1-2月后,从每个叶片组织块上产生1-7个不等的原球茎,此时,在无菌条件下,将原球茎取出切割成几小块,转入继代培养基中,进行增殖培养。培养一段时间(60天左右)后,再进行分割转移,通过这种方式,原球茎可成倍增长。

3.3 小植株的培养 将不需继代的原球茎转移到育苗培养基上分化出芽,并逐渐发育成丛生小植株。在无菌条件下,切开丛生小植株,将小植株转入育苗培养基上培养。不久,小植株生根,当小植株长到一定大小时,移入温室。切离丛生小植株时,基部未分化的原球茎及刚分化的小芽应接入诱导培养基中,作为种苗。一段时间后,将长大的种苗移出,种植,小苗及原球茎可继续增殖与分化。

3.4 移栽及管理 当小植株长至4cm左右,叶3-4片,根2-3条时,即可移栽。将小植株带瓶移入温室2周左右,然后打开瓶塞炼苗3-5d(天),取出苗后,用水冲洗掉植株根部的培养基,将根部放于70%甲基托布津溶液中消毒4h(小时),药液浓度为1500倍。将苗吸干水分后阴晾1h(小时),然后定植于水苔育苗盘中。刚定植的植株应遮光50%左右 ,温度控制在18℃-28℃,湿度以80%-90%为宜,以后逐渐保持在70%左右。缓苗后(两周左右)逐步提高光照强度至6000lx-8000lx(勒克斯)。蝴蝶兰根部忌积水 ,喜通风和干燥,水分过多,易引起根系腐烂。刚出瓶的小苗应勤补水,中苗或大苗根据干湿程度浇水,一般7d(天)-10d(天)左右,基质变干,盆面发白时,宜浇水,浇水时要让整个植料湿透。

4 小结 在蝴蝶兰的组织培养过程中,叶龄与成功率密切相关,取叶的实生苗年龄以3-4月为最好,其诱导率及每个外植体上的原球茎个数最高。叶切段大小与诱导率直接相关,切段太小,存活率低,以0.5cm左右为最好。此外,出苗时间应掌握在春季为好,且在移栽初期的适时遮阴极其重要,培养条件温度不宜超过28℃。

冰葡萄苗木生产技术


冰葡萄苗木繁育方式主要是扦插育苗和嫁接育苗,北冰红葡萄可以用贝达嫁接或者扦插育苗;正宗威代尔冰葡萄苗,贝达根系,绿枝嫁接。

一、苗圃建设

1、选择活动土层在40cm以上,旱能浇涝能排的田地作苗圃。

2、合理施肥:每667平方米使用有机肥3立方米,复合肥30千克左右(盐碱地可考虑多施过磷酸钙25千克左右)。

3、栽植(扦插育苗)

(1)苗木处理:先将苗条剪成10-15cm,将苗条放在600倍的天达2116壮苗灵稀释液中浸泡4个小时,使苗条吸足天达2116的稀释液,可促使葡萄早生根并且根系发达,早发芽,发出的枝条健壮。

(2)扦插:按南北方向起高垄畦,畦高10-15厘米左右,宽60厘米,畦沟宽30厘米,然后在垄面上开两条栽植沟,沟深8厘米左右,两沟间距40厘米,沟内浇透水,水渗后喷天达2116壮苗灵600倍+96%天达恶霉灵3000倍液,目的是杀灭土壤真菌,促使壮苗。

插条要斜插,根端在南,覆土埋严后,基部埋深不超过10厘米,使之处于较为良好的温度条件下,利于发根。上端要芽眼向上,露出土面。再以宽90厘米的地膜覆盖,以利提高地温。插条顶端处在地膜上开口,让插条顶芽露出膜外,使葡萄芽眼处于较低温度条件下,延迟发芽时间,缩短生根与发芽的时间差,利于提高成苗率。最后用湿土压严地膜,封闭插条顶端的地膜开口,不让插条的顶芽露出土外,以免失水和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以利保墒。

二、苗圃管理

实践证明,要培育出葡萄壮苗,关键是抓好夏秋季的管理。主要是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枝蔓管理

(1)抹杈扦插育苗的葡萄苗新梢于七月中旬长到40-50厘米,有的苗木长有数个新梢或一个新梢数个副梢,必须及时抹杈,留取一个健壮的新梢。

(2)摘心待葡萄苗木新梢长到50厘米左右时,开始摘心。摘心后产生的副梢,除留下顶端的一个外,其余全部抹去。顶端的副梢长至6片叶时,留3片叶摘心。副梢上再生的梢全部抹掉。

(3)架缚高档葡萄品种苗木上的新梢可放至1.0-1.5米,这样的苗木必须架缚。可以在两行苗木间每隔3-4米插一竹竿,拉上细铁丝或尼龙绳2-3道。两头竹竿各拉一条线。将两行苗木全部绑缚于竹竿间的铁丝或尼龙绳上。如苗木较稀,可每株苗木新梢绑缚一竹竿。

2、水、肥、土的管理

待苗木长到8片叶时,每亩撒施15-20千克尿素,15天后再施一次,一般施3次即可。根外追肥分2次,夏季结合喷药喷0.5%尿素,秋季喷0.3%磷酸二氢钾,各喷二次。

在葡萄插条萌动前,一般每7天浇一次水。待新梢长到10-20厘米以后,每半月浇一次水。待新梢长至30-40厘米后,每20天浇一次水,墒情好则不浇。若苗木冬前不出圃要浇好越冬水。每次追肥均应随即浇水。新梢长至7-8片叶时,可认出杂苗,将其连根拔掉。

不同葡萄品种应以竹片标记,插于不同品种间。葡萄苗木落叶后,不应立即出圃,因为此时是营养继续贮存于根部的过程。在小雪前后出圃比较合适。苗圃畦中多盖有地膜,一般不用中耕,拔出杂草即可。在每次浇水后除去畦埂及两侧杂草。

葡萄苗病害主要是霜霉病和黑痘病,虫害主要是甜菜夜蛾和葡萄天蛾。可喷药对病虫害综合防治。当苗木长至8片叶时,开始喷药,可喷一次50%多菌灵500倍液,半月后喷一次80%代森锰锌600-800倍液。苗木摘心后,喷一次1:0.7:200的波尔多液。若发现有霜霉病发生,喷一次78%科博600倍液,或80%乙磷铝300-500倍液。秋季喷以1:1:180倍或1:1.5:180的波尔多液为主。

三、注意事项

首先,一定要选好葡萄苗的园地。园地选择十分关键,以沙壤土、砂砾土为好,切忌选择重酸、重碱地块,忌选择易积水不易排水地块。若当地只有黏土地,可利用多施土杂肥、压砂子等方法改造一下。

另外,葡萄苗种植的时候,要选择合适的时间,秋后冬前定植为最好。冬前定植,亦即在用来定植的苗木已落叶休眠后的秋后至土地封冻前定植均可,越早越好。多数会发生新根。既生新根,则苗木必活无疑,且几乎等于提前生长了半年。

花卉大全《大花蕙兰组织培养工厂化生产技术》一文希望您能收藏!“鲜之花网”是给您提供好的花卉大全知识的网站。同时,xzh52.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组织培养技术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