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簇簇鲜艳的花朵,聚集在叶片下,犹如无数只蝴蝶,微微张开翅膀,停在空中,凝然不动。”喜欢花的人非常的多!花以她特有的方式丰富着我们的生活。只有学习了相关的知识和技巧,才能种好花卉,如何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呢?为此,鲜之花网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盆栽秋菊谨防叶枯病》,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立秋过后,家庭盆栽扦插秋菊多数已最后一次打顶摘心。这时夜间气温逐渐变凉爽,菊花已开始旺长了。但白天天气仍很炎热,如遇多雨天,气候高温多湿,再加上家庭盆养秋菊置放位置过于荫蔽、通风不良,往往会引起病害的发生。这时菊花最易感染的就是叶枯病。此病发病初期,叶片上呈圆形或不规则的黑色或黑褐色病斑,中心色淡,周围有淡黄色晕圈。以后互相连成大斑,病斑部干枯,叶片枯黄脱落,影响菊株生长和观赏。病情严重时,叶子全部脱落,以至引起植株死亡。 防治措施: 1.增大盆株通风透光度:盆与盆之间摆放距离要大点,尽量放于通风多见光照处。 2.加强盆菊的肥水管理:立秋后的盆菊不要再控肥控水,逐渐增强施肥量与次数,促使菊棵植株矮、壮,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3.经常清除盆面的落叶与杂草,防止植株感染病毒,发现病叶立即摘掉,烧毁或深埋。 4.盆菊栽种前旧盆及盆土要进行一次全面消毒。旧盆要清洗干净,最简易的方法就是把盆与土用开水烫一次,或用适量代森铵进行消毒。 5.阴雨天每隔7至10天喷一次120至2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或甲基托布津700至1000倍液。上下叶面及植株周围、盆土都要喷到。如为发病初期,可先把病叶摘除再喷药。 防治菊花病虫害要讲防胜于治,一旦发病,再治就不那么容易了。因此要常观察,一发现病情,立即采取措施。

XzH52.COM好文推荐

杂交玉兰叶枯病


主要症状 发生在叶片上,严重时可蔓延至叶柄、花蕾上。病斑多发生在叶缘处,初期为褪绿色黄斑,水渍状,众多病斑连成片,扇面形向外扩展,边缘黑褐色,内灰黄色,可引起早期落叶。在潮湿环境下,落叶上会出现黑灰色粒状物。
发病原因 此病为真菌性病害;病菌存活在叶芽内及病株残体上,借助气流传播,可直接从生长衰弱或受生理伤害叶片气孔处侵染危害,受伤害及在风速大、空气湿度小的环境条件下,有利于病害的发生,高温干燥环境下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花芽、叶芽未展开时,向枝干喷洒波美3至5度石硫合剂。在有条件的地方,冬季可设置风障(防风设施),避免生理性病害发生。春季增加叶面喷水,改善小环境空气湿度。发病初期喷洒百菌清、多菌灵杀菌剂800倍掖。

秋天谨防盆栽菊花脚叶脱落



入秋,天气逐渐转凉,盆栽菊花开始进入旺盛生长的关键阶段。这时如盆栽菊花管理不善,容易引起下部的叶片纷纷脱落,形成“鹭鸶腿”、“光脚杆”,有失观赏价值。

盆栽菊花造成下部叶子枯黄、脱落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菊花本身生长周期的因素。盆栽菊花在适宜的光照、温度、水、土、肥等自然环境条件下,菊苗只需要4个月左右的生长期,植株即可成熟,达到孕蕾、开花的目的。菊花属短日照植物,但这时的温度、光照若不能满足花芽分化的要求时,则植株下部中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就会发生变化,这时易引起老叶的先衰。因此,凡是秋末、冬初用扦插脚芽培养的菊苗易发生脚叶先落的现象。要防止盆栽菊下部叶子早脱落的现象,首先菊苗要适期扦插,如是秋末、冬初扦插的脚芽,也需要在翌年4~6月更换芽头,另插新菊苗;再就是在翌年春天上盆后的菊苗,通过打顶、摘心,在植株周围的盆土内促生新的脚芽,然后弃去老株,选健壮的新脚芽另植于盆内。

再就是人为的因素,即盆栽菊花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期间的施肥、浇水、防治病虫害等措施不当而造成盆菊下部叶子枯黄、脱落。


采取防止盆栽菊下部叶片枯黄、脱落的措施是:


一、 合理施肥:

菊花本是喜肥花卉,但其生长阶段不同,需肥的多少也不一样。如在各个不同阶段施肥不当,也会造成盆菊下部叶子枯黄、脱落。春天定植的盆菊的复壮管理需肥稍多些,应以氮肥为主,多促发新枝叶;夏季扦插苗移栽上盆后,正处于控苗期,这时少施肥或不施肥;秋季盆菊开始旺长,需肥量大,这时应增加磷、钾肥,但施肥也不能过量,过量会促使下部叶片老化、脱落。

二、 浇水适当:

立秋后,盆栽菊花需水量应逐渐加大。但这时浇水过多过少都会使盆菊植株下部老叶枯黄、脱落。再就是要注意浇水或下雨不要使泥水溅到叶片上,最好在盆面上铺一层干草,以免浇水或下大雨时,叶子受沾污引起黄叶、脱叶。

三、 防治病虫害:

初秋盆菊最易感染病害和虫害。病害主要有黑斑病危害植株下部脚叶,造成脚叶脱落;白粉病使受害叶片呈白色粉末状病斑,由点成行,影响叶子美观,也会造成叶片脱落。对于病害,在菊花未发病之前,应提早预防,每个月用0.1%等量波尔多液或50%代森锌1000~1500倍液喷2~3次。虫害有蚜虫、红蜘蛛、青虫、卷心虫等,可用氧化乐果或杀螟松1000~1500倍液加0.3~0.4%尿素药肥混喷,效果良好。盆栽菊花的病虫害应早防早治,一旦植株受损,叶子脱落,会给盆菊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也大大降低了观赏效果。

再有,防止盆菊植株下部脱叶和“光脚杆”行之有效的办法,是给盆菊分层分阶段填培养土,待扦插菊苗最后定植在培养盆中时,首先在培养盆中填营养土1/3,随菊苗发根及植株向上生长,再分阶段分层填土,直到菊花现蕾填满盆土时止,盆口只留2~3厘米的水口,以 使浇水和施肥液不往外流。最后的一次填土,再掺入1/3腐熟的干粪末。这样盆菊分层填土的好处是:一可逐渐把菊株枯黄的老叶和“光脚杆”埋入土中,起到矮化、美化株型的作用;二是逐层填土、逐层生根,使盆栽菊花愈长愈旺,待到开花时,盆菊达到株矮、株壮,叶色浓绿、肥厚,不脱落脚叶,花朵硕大、丰满,花色艳丽的良好效果。


盆栽秋菊开花前



立秋过后,气温逐渐下降,同时也正是菊花迅速生长的季节。 一、补充盆土中的肥分,肥液由淡到浓。开始水肥各半,每周施两次,以仍用有机肥液为主;用化肥时,要注意化肥的浓度,只能淡,不能浓,否则会损伤菊花根系。9月上、中旬花芽分化时,要停施肥一局。在花蕾形成后又要施重肥,并掺人鱼腥水、增施磷酸二氢钾,效果会更好。注意菊花品种不同,对肥料用量要求也不同。细管品种及绿色品种不喜重肥,要勤施薄肥。 二、盆菊浇水要适时适量。由于盆菊这一阶段生长迅速,需水量大,加之秋高气爽,盆内土壤蒸发极快,所以每天必须透一次透水,浇水以早上为好?早上浇水能抑制植株拔高。如遇秋雨连绵,最好盆菊不要一直让雨淋。 三、摘心摘蕾要得当。最后一次摘心在立秋前后一周内(根据早、中、晚品种可提前或推迟)。最后一次摘心后菊茎长至15厘米时要整枝,每盆留3?5校长势相当、高矮一致的枝条。将生长过高过矮、过细弱的枝条剪掉。9月中旬左右每校顶端生一大型主蕾,留一主蕾和预备测蕾,如主蕾遭受损坏,可培养预备测蕾充当主蕾。其余侧蕾要全部去掉,以使养分集中正蕾,使正蕾开出大而美的花朵。 四、巧妙绑扎。10月份,花蕾含苞待放,盆栽菊株,有的基杆较细,无力支撑硕大的花朵,可用竹签支撑,注意竹签不要过粗,一般与菊茎一般粗细,最好竹签涂上绿色油漆,用绿色细塑料绳绑扎,使支撑竹签和菊茎一样美观。 五、不同类型菊花要注意接受不同光照。红、紫、黄等品种,不怕光照,愈晒花色愈鲜艳美丽;但绿色及白色品种要避免阳光直晒,花蕾显色后要置于阴处,以免日晒颜色变浅。 六、防治病虫害。秋天虽然气候转凉,病虫害仍未减少,常见的虫害一般有蚜虫、红蜘蛛。芽虫危害时,可用敌敌畏或1000培甲铵磷稀释液喷杀;常见的病害有斑点病、锈病等,在上盆前要用杀虫灭菌农药对肥土喷洒,定期用多菌灵、托布津喷洒。此外要精心管理,保持盆菊场地通风透光无杂草,盆面清洁无残肥。以防为主,使病虫害无滋生余地。如一旦发现病虫害,要治早,治了,以免影响盆菊的生长和观赏效果。

甜瓜细菌性叶枯病


甜瓜细菌性叶枯病怎么防治

姓名:贺勇 单位:新疆北屯 联系电话:135656795123 2010-07-31

专家解答
您好!
主要症状 此病为细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呈现水浸状褪绿斑,逐渐扩大呈近圆形或多角形,直径1—2毫米,周围具褪绿晕圈,病叶背面不易见到菌脓,这有别于细菌性角斑病。
发病原因 主要通过种子带菌传播蔓延,该菌在土壤中存活能力非常有限。叶色深绿的品种发病重,大棚温室内栽培比露地发病重。
防治方法 严格进行种子检疫,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参见黄瓜细菌性叶枯病和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夏季谨防月季黑斑病


月季黑斑病已成为月季栽培中的一大困扰,叶片、嫩枝和花梗均可受害。病害严重时,整个植株下部及中部叶片全部脱落,仅留顶部少量新叶,直接影响月季的生长、开花和观赏。

首先简要介绍一下该病的症状和发病规律。叶上病斑初为紫褐色至褐色小点,后扩展成直径1.5毫米至13毫米的圆斑,黑色或深褐色。病斑周围常有黄色晕圈包围。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病枝或落叶上越冬。5月至6月开始侵染。温度17℃至25℃为发病适温,30℃以上发病减少。分生孢子借雨水或喷灌水飞溅传播,昆虫亦可传播。多雨、多雾、多露时易发病,潜育期10天至13天。病菌可多次重复侵染,整个生长季节均可发病。

月季黑斑病应以预防为主,在发病初期及时防治会事半功倍,一旦到了后期,用药物防治就很难控制其蔓延。笔者通过多年实践,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

首先尽可能选用优良抗病品种。

第二,加强栽培管理。最好采用滴灌、沟灌或沿盆边浇水,不在晚间浇水,以免叶片上有水时不能很快干燥,有利病菌入侵。及时修剪,使植株通风透光,光照充足,每天至少保证 6小时以上的光照。发病期间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

第三,随时清扫落叶,摘去病叶,减少侵染源。冬季对重病株进行重度修剪,清除病茎上的越冬病原。不要随意用手触摸发病植株的叶片,防止人为传播。

第四,药剂防治。防治黑斑病的药物很多,早春可用1%的福美砷进行土壤消毒。另外,春季刚展叶或发病初期,用45%的噻菌灵(特多克)悬浮剂500倍液至600倍液喷雾,或用70%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交替使用,每隔7天至10天一次,连续3次以上,防治效果较好。发病时,可喷800倍50%的多菌灵药液,此药抗雨水冲刷性较强。单用百菌清比用多菌灵效果好一些。

实践证明,使用传统的波尔多液防治月季黑斑病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因为此药在月季发病的潮湿天气中具有较强的黏着性,在叶面上能形成一层薄膜,可有效杀死病菌。波尔多液药效可维持2周。由于黑斑病菌潜伏期长,喷药时间最好掌握在发病之前,效果会更好。波尔多液采用100倍液石灰等量式,要现配现用,不要隔夜。

入秋谨防杨树溃疡病


近几年,杨树溃疡病发生普遍,严重地块发病率达到了30%以上。溃疡病严重削弱树势,抑制生长,如不及时防治,必给种植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病害症状
溃疡病主要危害树干,是一种慢性病,初期在皮孔边缘形成小泡状溃疡斑,圆形,极小。随后小泡变大鼓起,大小不等,泡内充满褐色液体,破裂后液体流出,遇空气变为铁锈色。继而病斑干缩下陷,中间有一纵裂缝。重病树病斑连成一体,布满整个树干,远望像是抹了一层黄泥,树皮变得非常粗糙。
发病规律
一年生苗较少发病,二年生以上苗及植株易发病,病菌在树干的病斑内越冬。在我省4月上旬开始发病,5月底至6月和9至10月为发病高峰。如果冬天温度高,则发病早,反之则迟。干旱脊薄地、林分密度小、四旁树、移植苗、树势弱的发病重。加杨、沙兰杨抗病,46杨较107杨发病重。同一病株,阳面病斑较阴面多。
防治方法
一是加强出圃苗木检查,烧毁病苗,禁止用于造林。
二是起苗后及时假植、运输、栽植,减少定植前水分散失,保证定植后立即浇水,缩短缓苗期。
三是干旱缺水地区应截干造林。四是初发病的林地,在发病高峰前的4~5月和8月初,对树干普遍喷药预防。药剂可选用2:2:100倍波尔多液、30%福美砷40倍液、40%多菌灵5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五是对已产生病斑的病株,轻刮表皮,清除病斑,树干涂抹10%的碱水(碳酸钠)防治。

四季桂叶枯病及其防治


叶枯病病症初期

叶枯病一开始的时候是以病斑的形式出现,从四季桂叶尖或者者是叶边缘开始,初期的病斑颜色呈现出黄绿色或者浅褐色,一般不易观察到。

中期

病斑一步一步的扩大至红褐色或者灰褐色,并且开始出现可以明显观察到的形状,这些形状大多是不规则的圆形。此时,在有病斑的叶面的背面颜色很浅,但是叶边缘的颜色则比较重。

后期

叶枯病到了后期,也是相当值得关注的时期。这时候,不仅病斑相互融合,由一开始的一个个小斑点变成一个个大的斑块。而且病斑上面会长出许多黑色的小颗粒,这些黑色的小颗粒实际上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危害

叶枯病全年的任意时间段均可以发生在四季桂的身上,该病会使四季桂的叶片很大面积的枯黄脱落。严重者,病菌在春季时候大量传播,会使大片桂花林毫无用处,这样就给我们带来了相当严重的经济损失。

如何防治清除病源

春季的时候,病菌便会大量的传播,因此预防叶枯病的方法之一就是在秋冬之交,春天未来临的时候将已经感染病菌的叶子彻底清除(烧毁或者深埋均可)。

杀菌消毒

杀菌消毒主要是针对移栽的四季桂,移栽的四季桂不仅要将病叶清除,还要将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稀释500倍喷洒移栽的四季桂苗木进行消毒,也可以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杀菌消毒。

日常养护预防

经常给四季桂除草松土,通风透气的情况下,病菌不易滋生也不会快速传播。另外,为了提高桂花的抗病能力,在高温干旱的时候要及时为其浇水。

治疗

如果桂花病重,就要从六月开始每半个月喷洒一次治疗枯叶病的药物。可以是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也可以是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也对叶枯病有效果。喷洒三四次,枯叶病便会好转。

毛竹枯梢病


枯梢病发生在浙江、江苏、江西、福建等地。毛竹发病后轻者竹梢枯死,重者全株枯死。枯梢病常发生在1年生新竹上,最初侧枝叶色逐渐变黄至棕黄色,而后叶片开始卷曲并渐次脱落,枝梢枯死,以至全株枯死。在枯枝基部上往往可看到红褐色舌状斑块,引起校梢死亡或整竹枯死。枯死的竹秆材质变脆,利用价值低。
浙江最早发现毛竹枯梢病,7月上旬,8~9月下旬为盛发期,随后气温下降,发病速度渐缓慢。从历年流行情况看,在发病区,凡遇7~8月份高温、干燥的年份,此病就会大流行。毛竹枯梢病是由真菌中的一种子囊菌引起的。病菌为核菌纲球壳目间座壳科咏球菌属的竹咏球菌(Ceratosphaeria phyllostachydis Zhang)。
防治方法:
(1)清除病原:结合竹林砍伐和钩梢,把已感染枯梢病的竹株或竹梢砍除,将带病的竹、校及时烧毁。不要用病竹枯枝做篱笆等。
(2)7~8月份发病盛期,应加强调查,发现新竹枝叶枯黄,竹秆节部出现褐色病斑,应及时在发病部位以下1~2节处钩去竹梢,以免病害继续蔓延,造成整株枯死。
(3)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1:1,000倍液,或1%波尔多液,从新竹展叶时起每隔15天喷1次。
(4)严格检疫,不要从病区调运母竹。

沿阶草叶枯病




沿阶草叶枯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真菌引发的一种常见病。这种病不仅发病猛,传播快,而且对沿阶草属其他植物也可造成危害。

症状 主要对沿阶草叶片造成侵害,一般从叶尖开始发生,初期病斑呈灰色枯萎状,逐渐转为灰白色,后期病斑干枯,并着生有黑色粒状物。

发生规律 病原菌以分生孢子、菌核在寄生植物病残体上越冬?借雨水、浇水传播。整个生长期均有发生,华北地区5至9月为发病高峰期。

防治方法 1.加强水肥管理,注意提高磷钾肥的施用量;2.春季植株萌芽时用75%百菌清可湿性颗粒1000倍液喷施进行预防,每隔7 天喷1次,连续喷3至4次,可有效防止该病发生;3.发病期禁止喷灌,及时排除积水;4.如有病害发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连喷3至4次,每次间隔1 0天,雨后要注意补喷。

盆栽秋菊矮化栽培技术


目前,小型化、紧凑、株矮的盆栽菊花,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市场销售看好。盆菊矮化是栽培管理中较复杂的技术问题,重点应抓好以下几项技术措施。

选择品种菊花品种多,应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如‘争艳’、‘金杯’、‘早黄’、‘黄松’、‘白虎笑’、‘一品黄’、‘黄牡丹’、‘醉蟹’、‘金背大红’等做母本培育。

一般多选用大花球型及细管型品种,它们叶厚肥大、花大丰满、色泽鲜艳、对激素比较敏感,易于盆栽矮化。

扦插要晚菊花扦插时间的早晚,是秋菊能否矮化的关键之一。为使植株高度不超过33厘米,一般三叉九顶菊宜在6月份扦插,独本菊宜在7月至8月份扦插。这时扦插的一般会比春插植株要矮10厘米至20厘米。

合理扦插一是插穗要短。以往插穗一般要有3到4个节,10多厘米长,如果将插穗改为2个节,一节入土生根,一节露外发芽,既可保证扦插成活,又可使插穗大为缩短,其矮化效果好。

二是栽植要低。在幼苗上盆时,将根系置于盆的底部,培养土先填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以后随着植株的生长,再逐步填土,到9月中下旬最后一次填土至正常深度,土面离盆沿3厘米左右,以便浇水。这样比栽在盆的上部要隐去8厘米至10厘米,而且入土茎干逢节生根,植株生长更加茁壮旺盛。

三是摘心。一般从苗高10厘米左右起,到立秋前后3天到5天止,其摘心次数须按照不同品种的生长习性及栽培所需高度而定,有的1次至2次,有的3次至4次。但需注意最后一次摘心时间不能过迟,否则有可能出现不现蕾,或者花蕾不能开放。

控制肥水菊花喜肥,若施肥不当易引起徒长,施肥过多则株高叶稀。因此,基肥应以磷钾肥为主,幼苗期不需追肥,进入营养生长期,如果叶片小而薄,叶色泛黄,可多次喷施0.1%尿素水至转绿时为止。立秋后至开花前,肥水宜充足,其浓度可逐渐增加,并注意增施磷钾肥,可使花色正,花期长。

植株进入生长期,特别是旺长期,为防止徒长,浇水时间须在上午10时左右,水量以维持当日消耗为度,若气温高,蒸发量大,可在每天早晚给叶片喷一次叶面水。

抹芽疏蕾菊花壮苗期会萌发出许多腋芽,须及时用手抹掉,否则会消耗大量养分,且能发出许多小侧枝,使植株显得杂乱无章。

孕蕾期,在顶蕾下的小枝上有时出现旁蕾,除因需要保留的外,也应及早去掉旁蕾,促进顶蕾肥大。

针刺对一些出现有旺长甚至疯长的盆菊,可采用针刺法,达到矮化的目的。

具体方法是在生长点的叶片下端,用经消毒的缝衣针或大头针刺入茎干,长势一般的刺至中心,长势健壮的刺透,以破坏部分输导组织,使植株生长受到抑制。这样不仅可制约其高度,还可使茎干增粗叶片增大增厚,以后花开更大,花色更艳。

使用激素用于菊花矮化的激素有比久(B9)及矮壮素。在上盆后10天到15天,可用矮壮素1000倍至3000倍液浇灌1次,10厘米盆径的每次浇100毫升,可结合盆土需要浇水时结合浇激素。

8月下旬至9月下旬,每7到10天喷1次浓度为0.2%的比久溶液,喷至叶片正反面湿润为止,每株用量约50毫升,一般到盆菊现蕾为止,可有效控制株高,生长矮壮,花大色艳。

云杉赤枯病及其防治


近年来,随着云杉栽植数量的增加,云杉赤枯病发生严重,一些密闭林带高达50%,严重削弱树势,甚至造成死树。该病发病来势迅猛,由树下到树上、树冠外缘向内膛、复叶基部向顶端发展。多则10日,少则1周,就可造成全株叶子变黄,然后脱落。

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当温度骤变、湿度加大时,树就会出现病态。病叶初出现褐色小斑点,后扩大变为暗褐色,遇雨潮湿时病斑上产生许多突起的黑色小霉点,这便是病菌子座及着生在上面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它可以借风、雨传播到主干表皮,直接侵害绿色主茎或从小枝叶扩展到绿主茎上,形成褐色、赤褐色稍下陷的溃疡斑。这种斑发展后包围树茎1周,则上部全死。有时主茎上的溃疡斑扩展不快,但不愈合,随树干主茎生长渐入树干里,形成沟状病部。该树虽不死,但易遭风折。

防治方法:要“预防为主,科学防治”,加强管理,保根养叶,增强抗性,加强树势。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如青绿型油杉等。土质要求中等肥力的地块,选用通透性较好的土壤。合理用肥,不损伤粗度为0.3厘米以上的疏导根。合理中耕,及时灌水。高温季节尽量避免中耕,防止损伤根系。高温季节11-14时不宜灌水。

采用药剂防治灌根与喷雾同时进行效果好。喷雾是云杉萌芽前树液开始流动时,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5月初和8月用50%的乙生600倍液加增效王,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加植物源生物杀菌剂600倍液的混合液交替喷雾,隔5天1次,共喷2次。灌根是在树吐新叶后及停止生长后,用55%敌克松700倍液,50%金消康1000倍液交替灌根,隔3天1次,共2次。以上药剂作为预防处理时可减半。为控制病情,对已枯黄的病叶深埋或烧毁。(辽宁顺达绿化工程有限公司王德清)

毛竹枯梢病的防治


毛竹枯捎病为害当年新竹,感病后先在主捎或枝条的节叉处出现舌状或梭形病斑,初为淡褐色后变成紫褐色。当病斑包围枝或干一圈时,其上部叶片变黄,纵卷直到枯死脱落。在林间因病害危害的程度不一,竹子可出现枯梢、枯枝和全株枯死三种类型。剖开病竹,可见病斑内壁变为褐色,并长有白色絮状菌丝体。翌年春,枯梢或枯枝节处出现不规则的小突起,后不规则开裂,从裂口处伸出1至数根毛状物、即病原菌有性世代子囊壳的喙。

防治措施:

一是加强竹林的抚育管理,在冬末春初毛竹出笋前,结合常规的砍竹、钩梢两项生产措施,彻底清除竹林内的死竹及病枝、病梢,以减少病害的侵染源。

二是加强检疫,禁止带病母竹和竹材外运,防止病害扩散。

三是在病害流行的年份,可用50%多菌灵1000倍或特谱唑、腈菌唑800-1000倍液,或1∶1∶100的波尔多液在新竹发枝放叶期喷洒,隔10-15天连续喷2-3次。

相信《盆栽秋菊谨防叶枯病》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鲜之花网”是您了解花卉,学习养花技巧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xzh52.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秋菊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