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簇簇鲜艳的花朵,聚集在叶片下,犹如无数只蝴蝶,微微张开翅膀,停在空中,凝然不动。”古往今来,人们争相吟咏着花,赏花种花的乐趣一般人很难体会。花草的种养植并非不加学习和摸索就可以做好的,你是否在寻找有关的技巧和方法呢?鲜之花网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荷兰鸢尾的促成栽培技术,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荷兰鸢尾(Iris xiphium Var.)是西班牙鸢尾的一个变种,广泛分布于北半球温带。花色丰富,花型奇特,花大而美丽,广泛应用于绿化景点、庭院绿化,亦是世界著名的鲜切花材料。河北省林业科学院从荷兰引进后,对其进行了促成栽培试验,摸索出了荷兰鸢尾的适宜的环境条件,并进行了总结,旨在为荷兰鸢尾的促成栽培提供生产借鉴。

1. 生物、生态学特性

1.1生物学特性

鸢尾为鸢尾科鸢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部分鳞茎长卵圆形,被褐色皮膜,叶线形,具深纵沟。茎粗壮直立,着花1~2朵,有梗。花被筒部不显或近无;垂瓣圆形,基部细缢,爪部甚长,旗瓣长椭圆形,与垂瓣等长。茎约7cm.。花色有淡青蓝色、蓝紫色、白色、黄色等。

1. 2生态学特性

荷兰鸢尾为秋植秋根,喜排水良好适度湿润的土壤,光照充足而凉爽的环境,亦耐寒及半荫。生长适温16~18℃。秋冬季生根(暖地冬天可抽芽),第2年春天开花,初夏进入休眠。常用高温、低温或烟熏处理打破休眠,以低温8~10℃处理7~9周最为有效,可结合此特点进行促成栽培。

2 促成栽培管理

2.1栽前准备

2.1.1整地 选择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壤土。结合翻地施入基肥,按1500~2000Kg/667㎡施腐熟的沤肥或厩肥,用溴甲烷进行土壤消毒。做定植床,宽1.0~1.2m,长度依地块长度而定。

2.1.2种球处理 选择在生长季未开过花、健壮、无病虫的种球,用多菌灵500倍液浸泡30min,晾干。可通过种球的外形区分种球是否开过花,未开过花的种球有3~4层表皮,卵圆形;开过花的种球呈扁形且只有1层表皮,易受埙伤。

2.2栽植

栽植鸢尾时,小心地用拇指将球茎的3/4按入湿润的土壤中,用土盖至球尖处。深度一般为7~10cm,以使球茎基部维持较理想的温度。一般每平米栽植120~130个球。种植密度因品种、球茎大小、栽植期的不同而有差异。

2.3管理措施

2.3.1温度 温度是影响鸢尾生长的最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影响出苗率。鸢尾生长适温为16℃~18℃,最低温度为5℃~8℃,遇-2℃~-3℃低温花芽易受冻害枯死。生长前期室温保持8℃~12℃,待花茎渐渐抽出,再逐渐升至适温。温度超过20℃时,切花品质下降。可通过放风、遮荫等措施降低温度,以满足其开花的需要。

2.3.2光照 光照也是影响切花品质的重要因素。光照时间长,植株生长茁壮,花序丰满,花色鲜艳。光照时间短,植株细弱,花序单薄,甚至造成盲花。在光照强,温度高于25℃时,适当进行遮荫,同时加强通风,可有效控制切花品质下降。在高温和透光较弱的温室中,缺少光照是花朵枯萎的主要原因。光照不足时需适当进行补光。

2.3.3肥、水管理 种植期间土壤保持湿润以促进快速生根。在整个生长期内,土壤必须长期保持充分湿润。湿度不够,往往植株较矮,花朵易枯萎。确定土壤湿度是否合适的方法是取少量土攥于掌中,松开时土块不松散仍保持原状为湿度适中。浇水宜在早晨进行,即有效缓解温室中的空气湿度,又有利于植株保持干燥状态,减少病菌侵染的机会。

在鸢尾的生长过程中,较理想的空气湿度控制在75%~80%。湿度过高极易引起细菌和真菌病害。采取加热和通风的措施,可有效降低空气湿度。注意避免湿度降低过快,致使叶片枯萎,导致切花品质下降。

生产中为了提高花的质量,生长期每7d喷1次0.5%尿素或硫酸亚铁,现蕾前喷1次0.2%的磷酸二氢钾,有利于叶片亮泽,花色艳丽。

2.3.4其他管理 为避免植株倒伏,在株高20cm时进行张网。以后随着植株的生长逐渐提升网的高度。及时除去杂草,病、虫枝。

2.4采收

适宜的采收期可保证鲜花质量,采后适当处理可得到高品质的切花。当花瓣伸出苞尖或开始绽开时采收,花易受损伤,且插花时间短。若采收太早,有时不会开花。宜等到花瓣稍微绽开时采收。通常气温高时适当提早采花,气温低时适当延迟。采收后立即放置于2℃冷藏室,吸足水,并进行分级捆扎。茎长不足70cm的按5cm1个等级,超过70cm的按10cm 1个等级。10枝1捆,捆扎成束,花顶部对齐。1束中的最长枝与最短枝不超过3cm。

2.5主要病虫害防治

荷兰鸢尾的主要病虫害有病毒病、细菌性软腐病、青霉腐烂病、锈病、黑斑病、芽裂病及根结线虫病、根腐线虫病。选用脱毒种球是防治病毒病最有效的方法。青霉腐烂病主要是种球碰伤及储藏时携带病菌造成的,栽植时进行严格种球消毒处理即可预防。细菌性软腐病主要因高温、高湿、水分过多造成的,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防治。锈病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0%萎锈灵乳油600倍液进行防治。芽裂病是由于光照不足、湿度过高或温度骤变、生长规律被打乱引起的,在栽培过程中稍加注意即可预防。通过进行土壤消毒及轮作可有效地减轻根结线虫、根腐线虫的发生。

2.6 繁殖方法

2.6.1 种球繁殖 母球经过种植开花后养分消耗殆尽,逐渐空瘪、干缩,同时产生少量新球,新球周围又会形成许多子球。子球种植1~2年可发育成开花球。

2.6.2 种子繁殖 种子成熟后即可播种。为使其提前发芽,用水浸泡24h后,再冷藏10d,播于冷床中,秋季可发芽。实生苗2~3年才能开花,故生产上较少采用此法。

2.6.3 组织培养繁殖 将幼嫩花序消毒后接种在MS+BA5mg/L+NAA0.1mg/L的诱导培养基上,温度22+-2,光照1500~3000lx,20天后,花托节处形成少量淡绿色愈伤组织,愈伤组织陆续分化出白色胚状体,在分化成花呀,呀长长至2cm时,分割开,接种在1/2ms+iba0.7mg/l+s3%生根培养基上,1个月后生根[5]。

3小结

3.1温度、湿度、光照、水分是影响鸢尾生长的重要因素。生产中鸢尾的适宜生长温度为16℃~18℃,湿度为75%~80%。

3.2由于鸢尾品种较多、生长特性、栽培周期也不尽相同,因此在促成栽培时视品种自身的特性决定其适宜的管理措施,以达到理想的栽培效果。

3.3组织培养是加速新品种培育的有效方法,建议在新品种繁育时推广组织培养法

xZh52.Com小编推荐

鸢尾类的栽培技术


鸢尾(Iris sPP)属于鸢尾科,鸢尾属。是庭园布置和切花生产的重要花卉之一,既可供小面积花坛布置及花境、花丛栽植,又因其花姿优美、色彩鲜艳、花茎挺拔,常可通过促成栽培供切花之用,还可水养观赏。球根类鸢尾,在欧洲商品率很高。

(一)形态特征及品种

多年生宿根草本。具根茎或球茎(鳞茎),叶剑形或线形,花茎直立,顶生二至数朵花,花被6片,外3片大,内3片小,花色丰富多采。鸢尾种类繁多,按地下器官可分为根茎类鸢尾和鳞茎(球根)类鸢尾;按园艺栽培角度又可分为陆生、沼生和水生类。

常见栽培的有:

1.德国鸢尾(I.germanica)原产欧洲中部、南部,我国广泛栽培,园艺品种丰富,是鸢尾专类园的重要材料,切花插瓶,花朵次第开放,观赏时间较长。

2.玉蝶花(1.Kaempferi)又叫花菖蒲,是美化水域的优良花卉之一,原产于我国东北内蒙等地,性喜水湿,园艺品种色彩丰富,花朵大于原种。

3.西伯利亚鸢尾(1.sibirica)是各国庭园中栽培最广泛的一种沼生鸢尾,适应多种土壤,喜湿、耐旱、耐寒。

4.鸢尾(1.tectorun。)是我国古典庭园中常见的花卉,产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喜向阳,耐半阴,对湿润而排水良好的各种土壤都能适应。

5.西班牙鸢尾(1.xiphium)属鳞茎(球茎)鸢尾类,是商品价值较高的荷兰鸢尾的主要原始种,原产西班牙及其邻近地区。有各种不同花色的园艺品种,通称荷兰鸢尾,多作促成栽培。

6.英国鸢尾(1.xiphioides) 与西班牙鸢尾相似,唯花梗极短,茎着花2~3朵,花期略迟,原产法国与西班牙交界处,现各地均有栽培。

(二)生态习性

鸢尾类中,除宿根类,均具有根茎,粗细依种类而异。一般较耐寒,地上茎叶多在冬季枯死,春或初夏开花。对土壤的要求依种类不同差异较大,大致上分成三类:喜生于排水良好而适度湿润的土壤者,如鸢尾、德国鸢尾;喜生于湿润土壤或浅水中者,如西伯利亚鸢尾;喜生于浅水或湿润土壤中者,如玉蝉花等。这一类鸢尾,花芽分化多在秋季完成,春季根茎先端之顶芽生长开花,其顶芽两侧常发生数个侧芽,侧芽在春季生长后,形成新的根茎,并在秋季重新分化花芽。

球根类鸢尾鳞茎较小,直径1厘米~3厘米,外具褐色皮膜。喜冷凉,忌炎热,要求充足的阳光,9~10月生根,早春抽叶生长,初夏休眠,为秋植球根花卉。

(三)繁殖方法

宿根鸢尾常用分株繁殖,亦有播种者。

分株繁殖,待根状茎伸长时即可进行,每隔2~4年进行一次,春季花后及秋季均可。花后分株,花芽可在秋季分化,次年着花较好。分割根茎时,每块以2~3芽为好,至少要具一芽。播种应于种子成熟后立即进行,播后2~3年开花。

球根鸢尾多用鳞茎繁殖,鳞茎可隔2~3年采收一次。采收后,摊放于通风、干燥而冷凉处,其上所附子球及须根不要分离或除去,否则伤口会腐烂,应于秋季栽植时才分离。亦可用腋芽、腋片、底盘、花茎等不同器官,通过组培方法培养新的球茎。

(四)栽培技术

宿根鸢尾,栽培比较粗放,但应根据对水分的不同要求,选择不同的立地条件和环境,湿生者要有充足的水分,而陆生者则对水分要适度控制。

球根鸢尾除温暖地区露地栽培外,我国多作促成栽培。促成栽培前,将鳞茎放在 1C~C下冷藏 60天左右,如要 12月开花,则需要在开花前 70天左右种植。准备 2月开花的,在花前 50~60天栽植,前期置于 8 C~12 C条件下,待花莲渐抽出时,可渐升高至 20 C~24 C,浇水量也增加,并保持光照充足,通风良好。切花时至少留叶2枚,以利鳞茎继续生长,茎叶枯萎后,及时挖起,贮藏温度以 27C~29C为宜。

球根鸢尾栽培技术


繁殖方法分球法繁殖。一般每隔2~3年分球1次。地上部枯黄后挖出,摊放于通风、干燥而且冷凉处,在秋季栽植前按大小分级,分别栽植。

鳞茎繁殖,鳞茎可隔2~3年采收一次。采收后,摊放于通风、干燥而冷凉处,其上所附子球及须根不要分离或除去,否则伤口会腐烂,应于秋季栽植时才分离。亦可用腋芽、腋片、底盘、花茎等不同器官,通过组培方法培养新的球茎。

栽培管理

1.栽植秋季9~10月份栽植。栽植地选排水良好、避风向阳处。栽植距离和深度按鳞茎大小而定,大鳞茎株行距15cm20cm,栽植深度为9~12cm,翌春开花;小鳞茎株行距6cm18cm,栽植深度为3~5cm。覆土厚度为鳞茎的2倍。

2.管理栽植前施足基肥,以磷、钾肥为主。栽后浇一次透水。越冬时需覆盖保护。春季开花后,老鳞茎消失,新鳞茎积累养分阶段,要加强水肥管理,以保证新鳞茎充实肥大。6月份植株进入休眠期,待地上部于枯,挖出鳞茎,放置凉爽通风处贮藏,以备秋季种植使用。

球根类鸢尾鳞茎较小,直径1厘米~3厘米,外具褐色皮膜。喜冷凉,忌炎热,要求充足的阳光,9~10月生根,早春抽叶生长,初夏休眠,为秋植球根花卉。

球根鸢尾除温暖地区露地栽培外,我国多作促成栽培。促成栽培前,将鳞茎放在1℃~3℃下冷藏60天左右,如要12月开花,则需要在开花前70天左右种植。准备2月开花的,在花前50~60天栽植,前期置于8℃~12℃条件下,待花莲渐抽出时,可渐升高至20℃~24℃,浇水量也增加,并保持光照充足,通风良好。切花时至少留叶2枚,以利鳞茎继续生长,茎叶枯萎后,及时挖起,贮藏温度以27℃~29℃为宜。

一般较耐寒,地上茎叶多在冬季枯死,春或初夏开花。对土壤的要求依种类不同差异较大,大致上分成三类:喜生于排水良好而适度湿润的土壤者,如鸢尾、德国鸢尾;喜生于湿润土壤或浅水中者,如西伯利亚鸢尾;喜生于浅水或湿润土壤中者,如玉蝉花等。这一类鸢尾,花芽分化多在秋季完成,春季根茎先端之顶芽生长开花,其顶芽两侧常发生数个侧芽,侧芽在春季生长后,形成新的根茎,并在秋季重新分化花芽。

临洮紫斑牡丹促成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 牡丹品种繁多,生物学特性各异,促成栽培的难易不同。所以品种的选择是催花成败的关键。故应选用易成花,又能保持品种特性的品种。如粉荷、粉狮子、状元红、河州紫、绿蝴蝶、玛瑙盘、洮阳粉等品种。

2、培育优良的催花苗木

2.1 开花期管理。为使牡丹植株储存养分,一般于催花当年的4月上旬,要对选定植株进行疏花疏蕾,以防止其开花,避免消耗养分。

2.2 加强肥水管理。牡丹每年施肥4次,主要为基肥、花前(自然花期)肥、花后肥和入秋的根外追肥。基肥应在催花头一年的牡丹休眠期施用,每株施农家肥8--10千克、钙镁磷肥0.30千克,饼肥0.50--1.50千克,最好沤制成发酵肥后再施入。花前、花后肥在开花前后1周施入,每亩用尿素10千克,目的是补充牡丹花期营养消耗,为其花芽分化奠定基础。

2.3 病虫害防治。牡丹的常见病害有:炭疽病、褐斑病、锈病、紫纹羽病、叶斑病;虫害有:介壳虫、金龟子、红蜘蛛、菜青虫等。对于牡丹病害一般用广谱性杀菌剂。

3、催花场地及工具准备

3.1 场地标准。北方牡丹冬季催花,宜采用玻璃温室或日光温室设施。白天温度应在25℃以上,夜间不低于6℃,并能接受全日照。同时配有水源、电源能随时进行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的调控。

3.2 为便于管理和销售,牡丹催花以盆栽为宜根据植株根系的大小,选择直径25--30厘米的瓦盆为宜,为了美观,塑料盆也可,但需减少浇水量。盆土以泥炭为主,配以蛭石,粗沙,其比例为3:2:1(体积比)。

3.3 其他设备。小型喷雾器、干湿球温度计、蘸激素用的毛笔、用于拨叶的牙签,以及离地面3.50米高的1000瓦碘钨灯。

4、起苗与上盆

4.1 起苗。春节前60--65天起苗。起苗时尽量保持牡丹根系完好,根长要在30厘米以上,最好能掏空根间土,然后晾2--3天。待根软化后,即可上盆。结合起苗剔除植株病残枝及弱枝,并抹去健壮枝下部叶芽,留1--2个花芽。

4.2 上盆。上盆时要使植株根系充分放置于盆底,随即加土。边晃动盆边加土,使土与根充分接触不留间隙,根茎低于盆口2厘米,然后加满土。用细棍轻轻顺根间捣实,避免根部悬空。上盆后即可搬盆入温室摆好,同时浇透水。 牡丹催花无需太多养分,适量加入一些基肥可使牡丹叶绿花艳。可在上盆时每盆放入三元复合肥50克或用农家肥1000克作基肥,肥料放入后要与盆土拌匀,以免烧根。

牡丹促成(催花)栽培技术


牡丹为春季开花植物,但多数品种的花芽在秋季已基本分化形成,此时如给予适宜生长的温度光照等外界条件,即可现蕾开花。

所以,人们为了节日的需要‘将我国北方中原一带的牡丹运往南方的广东;福建、海南岛等地,利用南方冬季适合牡丹花开的温暖气候条件,在中原地区利用秋季自然条件,在北方也可利用温室及塑料大棚内提高温度、增加光照的人工办法,促使牡丹提前在“国庆节”、“元旦”、“春节”等期间开花,即称“促成栽培”,俗称“摧花”。这样一年几度的使牡丹开花,不仅改变了牡丹花期较短的缺点,而且又支援了外贸出口,丰富了我国的花卉事业。

牡丹之乡的科技人员结合传统经验,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总结了“冬季南方室外催花”、“北方温室催花”、“大棚大田催花”及“秋季催花“的经验,现分述如下.供园艺工作者参考。


盆栽百合促成栽培技术


百合,花姿优美、花色诱人,兼有百事合心的寓意,是美好、尊贵的象征,深受人们的喜爱,现已成为春节的主要盆栽花卉之一。作为春节用的盆花百合在栽培与管理过程有一些特殊的要求。

一、春节用盆栽百合的栽培

1、品种的选择和花期预测。春节用的盆栽百合是一种反季节促成栽培,因而对环境和培技术的要求较高,首先在选择品种时应把握以下的原则①植株生长健壮,高度在70厘米以下;②对光照强度要求不高;③花朵数量多、颜色鲜艳,最好为红色系列;④生长周期在4个月以内。

花期预测关系到整个生产的经济效益,太早或太晚成熟,都会大大地降低效益。因此在订购种球时应详细了解品种的生态习性、生长周期和生长积温,以便正确地预测花期。

2、栽培基质配制和种球消毒。理想的基质应该是营养丰富,具有良好的通气性、较高的持水量,以及良好的化学性质。不同的百合品种对基质的pH有不同要求,亚洲和麝香百合类型的pH在6—7之间,而东方型百合的pH在5.5—6.5之间。百合盆栽基质的主要成分是泥炭、珍珠岩(或蛭石)、园土,按4:2:4的配制,配制后应对基质进行充分消毒。此外,种球种植前也应严格消毒,在荫凉处凉干后种植。

3、种球的种植。种植时,应选择大小一致、无病虫害的种球,同时应根据种球和盆的规格确定种球的数量。种植时花盆底部装入5—7厘米厚的基质,将种球项芽朝上均匀地分布于花盆中,种植后立即浇透水。在种球萌芽长出地面而叶片未展开时,如发现幼苗在花盆中分布不太均匀,可将百合小心起出,重新均匀栽植。

二、春节用盆栽百合的管理

1、“叶烧”现象。春节用的盆栽百合,从花蕾刚出现到花茎开始伸长这个阶段,大多会发生“叶烧”现象,即花蕾周围的幼嫩叶片呈水浸状,甚至全部脱落,严重的会使整株花朵畸形,影响产品质量。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品种本身的特性;二是在种球生长前期温度太高;三是栽培基质中的总含盐量过高。“叶烧”是一种生理病害,切忌施用任何农药,可采用以下的措施:①人为地将幼嫩的叶片和花蕾分开,如发现有水珠,必须用棉絮或纸巾将水吸干;②在“叶烧”前少施或不施化肥;③在不影响植株正常生长的前提下,尽量少浇水,适当增加通风;④在种植前如栽培基质含盐量高,应用水多次冲洗,降低植株根系周围的盐浓度。

2、温度管理。百合种植最初的两周,温度应控制在4—13摄氏度左右,以后温度可逐步升高,以促进茎根的生长。温度过低,会延长百合的生长期,温度高于25摄氏度会引起盆栽百合根冠比失调,从而导致产品质量的降低。

3、水分管理。由于水分会影响栽培基质的总盐含量,因此,浇灌水的含盐量应在0.5mS/厘米或更低。浇水的时间最好在早上或上午温度较低的时段。百合现蕾时适当减少浇水次数,不能将水分浇到叶面,避免“叶烧”。“叶烧”期结束后,可以喷洒浇水,尤其在高温时,叶面喷水不仅可以使叶片保持亮绿,而且可以避免高温烧叶。花蕾生长后期要保持水分充足,避免因落蕾或花蕾干缩。

4、肥料。百合是鳞茎类花卉,在生长期间施用2—3次肥即可。茎根形成期,不要施肥。在“叶烧”结束后,以氮肥为主,辅以钙肥、磷肥和钾肥。第一次施肥大多施用硝酸钙,每盆大约5克。第二次施肥在花蕾生长期,可施用硝酸钾。

5、光照。盆栽百合在不同生长期对光照强度有不同的要求,在现蕾期需进行遮光处理,如叶片温度过高时也应适当遮阳;在其他生长时期,需加强光照,尤其是在花朵发育期。

6、相对湿度和通风。盆栽百合要求空气相对湿度80%—85%,相对湿度过高会导致多种病害的发生,过低则会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速度。通风时,应避免造成空气相对湿度剧烈变化,否则会降低产品质量。在“叶烧”期间,可以适当地增加通风换气,以减轻“叶烧”。

7、病虫害及其防治。盆栽百合常见的病害主要有灰霉病、立枯病和青霉腐烂病,防治方法是①尽量保持环境通风、低光照和低湿度的条件;②对于灰霉病可用代森锌、多菌灵、托布津或百菌清防治;立枯病可用代森铵防治;青霉腐烂病可用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杀毒矾可湿性粉剂、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等防治。主要害虫有蚜虫和粉虱,可用氧化乐果进行防治。

三、采收销售

当第一朵花蕾充分显色时,盆栽百合就可以上市了。如需进行长距离运输销售,则应在运输前确保盆花有充足的水分,同时增加适当的光照,以免叶片黄化。

八仙花促成栽培技术


八仙花又名绣球花、粉团花、紫阳花,为虎耳草科八仙花属观赏灌木。盆栽品种高度30cm左右,叶对生,花序直径达20cm,近球形,着生于枝头,有白色、粉红色、蓝紫色,花期5~7月,培养得当可延至9月底。其花形硕大,色泽艳丽,形姿优美而备受人们的青睐。市场开发前景广阔。


一、特性

八仙花原产于中国,现已成为长江流域著名的观赏木本花卉。八仙花适应性比较强,属亚热带植物,不耐酷热,亦忌严寒,在长江以北地区冬季须移入5度以上的室内越冬。性喜光,湿润凉爽环境。要求栽培土壤富含有机质,湿润忌长期水渍,否则易引起烂根。耐干旱能力较弱。对土壤的适应性强,土壤的酸碱度直接影响花的颜色,pH值为4~6时花呈蓝色,pH值7.5以上,花则呈现红色。因而八仙花可作为测定土壤酸碱度的指示植物。


二、栽培管理

1.肥水管理 采用腐叶土:沙子(1:1)并加入少量有机肥作为栽培基质。八仙花喜肥,生长旺季可半月施一次以氮肥为主的稀薄液肥,花前花后各追施一次磷、钾肥。尤其在花期需肥迫切时,可向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因八仙花叶大,叶面的水分蒸腾相对旺盛,需水量较大,可向叶片上喷水,降低其水分蒸腾速率。在生长节季节,一般每天浇透水一次,每隔1天至2天叶面喷水一次,北方可在水中加少量的硫酸亚铁,以保持盆土的微酸性。现蕾前后需水量显著增加,应每日浇水1~2次,冬季浇水以“见干见湿”为原则。霜降前,要逐渐减少浇水量,使枝条生长健壮,有利冬季休眠。夏季,八仙花需放置半荫的地方,防止烈日直射,否则叶片泛黄焦灼,影响生长和观赏。

2.修剪 花后及时修剪整形,将基部过多的枝条疏除(可作为扦插材料),留基部2~3个芽,以保持良好的株型,待新芽伸长10cm时摘心一次,促进分枝,以有利于枝繁叶茂。适当控制光照。

3.病虫害防治 八仙花具有较强抗病性,病虫害发生的频率很低。生长期间偶有叶枯病、炭疽病和蚧壳虫发生。病害在温室中全年均可发生,生产中注意通风透光,合理疏枝,及时清除病枯叶,发病初期,用百菌清800倍或5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倍喷杀。介壳虫的防治,除了加强通风外,在其若虫孵化期喷1次80%敌敌畏10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进行防治。

4.繁殖方法 八仙花多采用扦插、分株和压条进行繁殖。扦插一般在5~6月,结合早春修枝及花后的整形进行,择其嫩枝或已基本木质化的枝条,插穗长10~15cm,保留顶部2~3片叶并各剪去1/3~1/2,速蘸ABT生根粉100ppm滑石粉浆,然后扦插于河沙或蛭石为基质的苗床中,适当遮荫,1个月后即可生根,2个月即可上盆定植,每个月追肥1~2次,当年即可开花供观赏。分株宜选择在旺盛生长季节,将其中2~3株移到另一个盆中,2个月即可成型。压条一年四季均可进行。


三、八仙花的促成栽培

1.促成栽培原理 八仙花系短日照植物,每日黑暗10小时以上,约6周即可形成花芽,作促成栽培的植株,需经过6~8周冷凉(5~7度)期后,将植株置于20度温度条件下催花。可见花芽时,即将温度降至16度,维持2周后即能开花。八仙花在低温(13~18度)及短日照(10小时)下花芽分化快,20度以上花芽不易分化,结合此特点可进行有目的的花期调控。

2.前期处理 花芽分化期间加强光照,并适量喷施磷、钾肥和比久,保证水分供应。花芽分化后逐渐减少浇水,促进枝条充分成熟。10月底或11月初摘去叶片移入冷室(5~8度),控制浇水施肥,维持半干状态,促使其充分休眠,经过6~8周后,方可进行促成栽培,时间选择在12月至次年1月。 

3.促成栽培技术要点 初期,温度不能太高,一般先加温至13~15度,以后逐渐提高到20度左右。此期间要求光照充足、土壤湿润,空气温度较高,北方可用双层膜保温保湿。当可见花芽和花序伸长时,将温度降至16度左右,降低空气湿度,保持每周追施液肥一次,以氮磷钾浓缩肥10:30:20和硝酸钾各1000倍混合浇施,同时增加土壤钙质,可用硝酸钙水溶液浇灌。土壤中施15-15-15复合肥和花生麸各1次(间隔10~15天)。另外,为促进开花可用10~40ppm的赤霉素(GA3)喷雾1~2次。经过20天左右即能开花(从见花芽时起计算)。若所栽培绣球为粉红色品种,南方地区应注意调节土壤pH值,以防止花色变为蓝色或紫色。土壤pH值可用稀薄轻质碳酸钙水溶液浇灌调节,调至6.0~6.5为宜。北方地区则应注意浇施矾肥水1~2次,以防止生长开花不良。

促成开花的绣球上市时正值元旦、春节期间,硕大娇妍的花朵在葱葱绿叶中绽放芳颜,给节日带来的是浓浓春意和团团喜庆。

马蹄莲冬季促成栽培技术


马蹄莲原产非洲,性喜温暖湿润及略荫的环境,不耐寒,露地栽培花期为3-5月,夏季休眠。冬季于保护地中促成栽培,则花期可提前到12月到翌年5月。

马蹄莲促成栽培的具体作法是:秋季将植株或肉质块茎植于肥沃而略带粘质的土壤中,充分浇水,并使其处于略有遮荫的环境下,此时植株已解除休眠,恢复生长,因此每10-15天应追施一次腐熟液肥。待植株充分生长后,南方地区于11月中下旬开始覆盖塑料拱棚或大棚,以防止霜冻并维持植株有8-10℃的生长环境,直至翌年3月。北方地区由于气温较低,则应在霜降前将植株置于10℃左右的温室中,直至翌年4月,然后再转移到塑料大棚内养护,这样就可使植株从12月至次年5月陆续开花不绝,特别是为春节、元旦的花市提供上好的鲜切花材料。

促成栽培的马蹄莲不仅花期提前,且花繁叶茂,花茎长80一100厘米以上,花朵直径达13至15厘米,每株大苗一个生长季可开4一6枝花,具有较好的商品性和观赏性。

荷兰大丽花的防治方法和栽培技术


荷兰大丽花的防治方法和栽培技术--块茎 运输温度5℃~9℃,不可低于0℃。 包装数量根据规格,一个百合塑料周转箱可放25~60墩。 种植时间 一般在每年的三月至四月,一定要等到霜冻期结束后才能下土。在南方,可在二月中下旬开始种植。 种植深度 以块茎刚刚没入土表为好,覆土层最好在3cm左右。 土壤需求 荷兰大丽花能够在任何类型的疏松土壤中生长。重点是该土壤必须能够提供营养物质,有渗透性,不能过干。理想的pH值是6~7。如过酸,可施加石灰。 种植位置 种植的位置应该保证荷兰大丽花总能接收到足够的光线。不要将荷兰大丽花种植在树下或阴凉的地方。荷兰大丽花非常适合种在露天区域,它们能够承受一整天的阳光照射。所以,荷兰大丽花如果在温度过高、不通风的种植环境中,会导致植物生长过高,使茎秆变软弱,开花少。 种植密度 一般每平方米种6墩。一般每平方米种6墩。 浇水 一定要给荷兰大丽花浇足够的水。土壤应时常保持湿润。植物充分成长后,如天气太热,叶子将蒸发掉很多水分,较高的品种尤其如此。水分不足将会导致生长缓慢、开花少和黄叶。 营养物质 荷兰大丽花需要的施肥量很大。在种植之前应对土壤进行正确的施肥,有时甚至需要到实验室进行土壤取样分析。在种植前,可以添加有机粒肥。在植物生长期,有规律地补充一些平衡性的养料。如粒状的NPK12-10-18。可将大量的颗粒洒在植物周围,也可以将养料溶解在水中,浇灌植物,注意溶液不能太浓。粒肥每四个星期施加一次,灌溉养料水溶液则每一到两个星期施加一次。确保植物保持良好的状态,持续生长出新的芽和花朵。也可考虑通过一些试验来找出荷兰大丽花到底需要多少养料。 生长温度 荷兰大丽花的生长温度是在15℃~25℃之间。它们不能忍受霜冻,因此,在地面霜冻还未结束之前,千万不能种植在室外。这对切花和常规的植物生产都一样。如果种植的是块茎,可以在当地霜冻结束后开始下种,2至3个星期后嫩芽破土而出时温度已开始上升。 进一步培育 普通品种植株高度是25~175cm。植株较高的荷兰大丽花应该有支撑,特别是在有大风的时候。可把荷兰大丽花系在支撑条上。花园中可用专用的植物支撑装置,如塑料环进行固定,它的视觉效果也会更好。如果想要植物密实多枝,可以修剪芽至仅保留2至3对叶子,这样叶芽发育后会产生更多的花枝。花谢时,先将凋谢的花朵摘掉,用同样方法,会达到同样的效果。剪摘会刺激新芽的生长。为了能有更多的荷兰大丽花花朵并延长它的花期,种植者需在它的花期中经常将开过的花摘掉,摘掉越多,就会长出越多的新花,这也是凋谢的花朵应该摘掉的原因。摘掉凋谢的花朵,修剪花茎至下一个叶芽处,这种做法对单朵荷兰大丽花尤其重要,如果没有这样做,它们很快就会结种子,把植物的能量贮备和养分用来生长种荚,在此期间,植物便不会再生长出新的芽和花朵。 块茎的储存 荷兰大丽花不能忍受寒冬。花期过后,种植者必须赶在第一次霜冻前将块茎挖出。不要损伤到块茎,将块茎以上的株茎剪至5cm,可以在块茎上留少许土壤。短时间自然风干块茎,然后将它存放在温度6℃~8℃、干燥、无霜、阴暗和不通风的地方。请记住贴上标明品种或颜色的标签。储存的块茎不能太湿,也不能干透,一般表皮能够看见皱纹即可。

荷兰鸢尾的栽培管理和注意事项


鸢尾为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匍匐。叶互生,2列,剑形。花蓝紫色,蝶形,外列花被片的中央面有一鸡冠状白色带紫纹突起,反折。蒴果狭长卵形,有六棱;种子多数,圆形,黑色。花期4-5月,果期10-11月。

原产我国中部,多生于林下、山脚及溪边的潮湿地,现我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以供药用和观赏。鸢尾花形较大,可用以布置花坛,亦可盆栽.

鸢尾又名兰蝴蝶、草玉兰、蝴蝶花。鸢尾属鸢尾科鸢尾属,为多年生草本花卉。其地下具根状茎或鱗茎。叶基生,扁平嵌叠,线形或呈剑状,具多行平行脉。花茎自叶丛抽生,单生或有分枝,上端着生1朵或数朵花,排列成总状或圆锥花序。花被通常二轮连合成简,外轮3片花被裂片大,下垂或反卷,称为垂瓣,有些种类的垂瓣还有须毛;内轮3片直立或呈拱

形,称作旗瓣;花柱分枝为3,扁平呈花瓣状,向外翻展覆盖雄蕊。蒴果,长圆形,3-6棱,内有多数种子。种子扁平,棕褐色。鸢尾地下茎可以人药,能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及痈疮。

蝴蝶蓝多采用分株繁殖。当根状茎长大时就可进行分株繁殖,每隔二至三年于春、秋两季或花后进行。在入冬前使植株充分生长,不影响花芽分化。分割根茎时,每块至少要有一个芽(二至三个芽最好)。

如大暈繁殖,可分割根茎,扦插于摄氏二十度的湿砂中,使其生长不定芽。铁扁担在栽植前施入腐熟的堆肥,也可用油粕、骨粉、草木灰等作基肥。生长期可追施化学肥料。

定植前准备

荷兰鸢尾在栽培期间需要相当水分,故以具有保水力,而通气性良好的土壤为宜,排水不好容易引起白绢病等病害。连作时,务必用氣化苦或溴化甲烷进行彻底的土壤消毐。

至少在定椬前2周,尽早地施入基肥,荷兰鸢尾以基肥为主(若要施用追肥,除了液肥之外,肥料积存于叶的基部极易发生毛病),避免速效性肥料,而以使用有机质肥料或缓效性

复合肥料为理想。可用腐熟的堆肥,或油粕、骨粉、草木灰为基肥,每1000平方米以氮、钾各15千克、磷20千克为标准。

鸢尾容易受土壤中肥料浓度的影响,肥分稍多或盐类浓度髙,则导致生育障碍而停止发育。因此,若搭有栽培棚架,一定要拆除其覆盖物,使其充分淋雨,以降低土壤盐类的浓度。

为防止发生球根腐败病,在冷藏前,将球根于1000倍百菌清或多菌灵溶液中浸泡30分钟以消毒。干式冷藏有时球根会干燥.故应常检査,并适当补水。

定植后管理

定椬后立即充分澝水,以后也要注意灌水,避免土壤干燥。9月定植霭用寒冷纱(遮阳网纱)遮光1-2周,10月上旬以后定椬者可不遮光,遮光材料宜逐渐除去,以防因遮光之剧变而引起盲花现象-生育适温为13-18摄氏度。荷兰鸢尾最好任其在露地生长,直到夜温降至15摄氏度左右时,覆盖塑料布加以保温,冬天加温最低保持在5-8摄氏度左右,不论何时,白天

要充分换气,以免升到25摄氏度以上。

约3-4天灌溉1次,当花蕾开始伸长时,为使茎叶坚实,.须节制灌水。

病虫害防治

荷兰鸢尾的病虫害颇多,病害有嵌纹病、白绢病、软腐病、黑斑病及球根腐败病等,虫害有编蝠蛾、燕菁夜蛾、根瘤线虫等。防治方法:先以氣化苦等做彻底的土壤消毒;定植前或定梢后用托布滓等喷洒防除。

八仙花组培苗促成栽培技术


八仙花在低温、短日照条件下花芽分化、落叶进入休眠,经过冬季低温打破休眠,在高温、长日照条件下开花。据此规律,人们利用高海拔地区温差大促进八仙花花芽分化、用冷库低温处理打破休眠,促使八仙花提早开花上市,但盆栽八仙花株型大,所需冷库面积相应较大,而且现有的促成栽培用扦插苗,养殖系数较低,生育周期长,导致促成栽培成本太高,不宜于产业化生产。本研究以八仙花2年生组培苗,利用兰州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结合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合理应用,达到促使八仙花组培苗幼龄植株冬季开花,降低了栽培成本,为其大规模工厂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实现八仙花周年生产目标。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种苗为八仙花没有开过花的2年生组织培养苗红色品种(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瞬物细胞室提供);多效唑为15%可湿性粉剂(江苏省宜兴市生物化工厂出品)。

1.2、试验地点与设施

试验地在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榆中和平基地。加温催花设施为节能日光温室,温室内置有暖气。

1.3、试验方法

2005年6月8日将供试八仙花苗从温室移至户外荫棚下培育。挑选280盆生长势相对一致的八仙花苗进行试验处理。

13.1不同浓度多效唑处理7月21日上午取120盆八仙花,平均分成6组,对其叶面喷施多效唑50mg/L、100mg/L、150mg/L、200mg/L、250mg/L(以原药计)溶液,药量以整株叶面开始滴液为度,对照喷清水。

13.2不同时期喷施多效唑处理分别于6月15日、7月15日、8月15日,每次取20盆供试八仙花苗进行叶面喷施150mg/L多效唑溶液处理,药液量同上,对照喷清水。

13.3不同时间加温催花时间处理取80盆供试八仙花苗于7月12日用150mg/L多效唑溶液进行叶面喷施处理,然后平均分成4组,分别于10月10日、10月20日、11月1日、11月10日从户外转入节能日光温室开始加温催花,催花温度起初为10℃左右,以后逐渐升温至晚上15℃,白天25℃左右。

2004年和2005年9月下旬至11月10日兰州市榆中和平基地户外温度平均变化情况:9月20日至10月1日最低平均温度8~13℃,最高平均温度18~20℃;11月1日~10日最低平均温度-1~2℃,最高平均温度8~14℃。

1.4、调查项目

上述试验处理,前两组均于11月1日移入日光温室培育,且同时观察3组处理的植株生长和开花状况,分别于花芽分化基本完成后(2005年11月1日前后)和盛花期(2006年1月26日左右)进行植株生长量、开花率的测定,记录相关数据。取各组数据的平镜进行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多效唑(PP333)不同浓度、施用时间不同,对八仙花组培苗促成栽培效果的影响。

2.1.1不同浓度多效唑对八仙花组培苗促成栽培开花率及观赏性的影响一盆商品价值高的八仙花成品,株高和冠幅比例接近1∶1~15,植株健壮,枝繁叶茂,花枝多,花色艳丽。从试验结果看(见表1),试验组和对照组八仙花苗都在春节期间开花,但多效唑浓度不同对其观赏性的影响程度不同。浓度越大(大于200mg/L),株高降低幅度大,但其冠幅、叶片也相应大幅度缩小,观赏性降低。浓度太小(小于50mg/L)则植株生长快,导致枝条细长柔弱、不易挺立,影响观赏价值。从开花情况看,处理组开花率和平均每株花枝数分别比对照高20%~50%和10%~80%。这说明,多效唑对八仙花有明显的促进开花作用,但随着浓度增大,对开花率、平均花枝数和花序形态的影响呈相对抑制作用,在多效唑浓度为250mg/L时,开花率为80%,平均花枝数和花序直径都不如对照组。证明多效唑对八仙花促成栽培效果的影响与其浓度关系密切,应用浓度在100~150mg/L时,八仙花组培苗促成栽培开花率为100%,每株花枝数4枝以上,植株观赏价值高,促花效果最好。

2.12不同时期施用多效唑对八仙花组培苗促成栽培开花率及观赏性的影响在自然条件下,八仙花于每年秋季平均温度降到19℃以下时,枝条顶芽开始花芽分化。在八仙花组培苗促成栽培中应用多效唑是为了抑制植株营养生长促进其生殖生长,促使花芽分化。因此,多效唑施用时间对促成栽培效果也很关键。试验结果(见表2)表明:7月中旬使用多效唑对八仙花组培苗营养生长抑制作用强,使得株高、冠幅比例相称,叶色浓郁,促花效果显著,开花率高达100%,花序直径13.2cm,花色艳丽,单株花枝数多,比其它试验组和对照组多60%左右,促成栽培效果好。

2.2、加温催花开始时间对八仙花组培苗促成栽培效果的影响

八仙花在其花芽分化基本完成以后,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低温(45℃以下)处理,然后开始加温催花。因此做了不同加温催花时间对八仙花组培苗促成栽培效果影响的试验。兰州地区一般于9月下旬以后户外夜间温度已降到8~13℃,基本可以满足打破八仙花花芽休眠的要求(见表3),开始加温催花时间较迟时,虽然株高、冠幅比例协调,枝繁叶茂,观赏性好,但从花枝数、盛花期和开花率来看,都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11月1日进入温室开始加温催花的八仙花,全部在春节期间开花,平均每株花枝,开花率高达100%,株型也好,商品价值较高,可以按预期时间供应市场。

3、小结与讨论

(1)八仙花的花芽分化质量决定其促成栽培效果,应用多效唑研究证明,7月中旬可能是八仙花花芽的生理分化前期,所以这时使用施用100~150mg/L多效唑,有效抑制了其植株体内GA的生物合成,导致其营养生长减缓,促进其生殖生长,有利于花芽分化形成,相应提高了开花率和植株的观赏价值,促成栽培效果最好。另外在兰州地区9月份以后日照逐渐缩短,昼夜温差增大,夜温已在10℃以下,这时期将八仙花组培苗移到户外培育对其花芽分化也起促进作用。

(2)八仙花组培苗促成栽培的成败与温度关系密切,在其花芽分化基本完成后,要经过一定时间的低温(45℃以下)处理,使未分化完全的花芽继续分化,并且促使开花抑制因子消失,打破芽体休眠,然后开始加温催花。研究证明,在兰州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一般于11月10日将户外培养的2年生八仙花组培苗0~8℃自然低温下处理40~50d移入温室中开始用节能日光温室加温催花,起初温度控制在15℃,以后逐渐升温至25℃左右,促成栽培效果好。

(3)要想让八仙花组培苗幼龄植株在春节期间开花,且具备相应的商品价值,除了花卉调控技术的合理应用,先进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也必不可少,栽培土壤必须疏松、有利于透水、透气。必须定期供给肥、水和防治病虫害。

“荷兰麝香百合”引种和栽培技术




我们从1999年秋引种栽培“荷兰麝香百合”,旨在摸索“荷兰麝香百合”在我县的适应性栽培技术。一年来,通过试验栽培,取得较好成效。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本试验土壤为粘土,前作水稻,有机质含量2.5%左右,排灌较为方便。每亩土地建搭3个大棚,每个大棚用三层薄膜覆盖,并在小弓棚上用无纺布保暖。试验品种为“荷兰麝香百合”。

1.2 方法

1999年9月初栽种,通过肥水管理、病虫防治、整形修剪等管理,适时组织采收、包装、销售。

2 主要技术措施

2.1 搭建大棚和土壤整理

 大棚搭建后在栽种前1个月进行深耕,深35cm左右,同时施入腐熟有机肥1500kg、菜饼400kg,晾晒8~9天后进行整理,并施入过磷酸钙200kg、人粪尿1500kg,再晾晒7~8天,以后还进行多次耕翻、晾晒、整理,使土壤与肥料均匀混合,最后把畦整理成高40cm、宽150cm、畦沟宽40~50cm。

2.2 种球解冻和栽植

种球到货后,若已解冻,必须当天或第二天就栽种;尚未解冻的种球应在10℃或15℃条件下缓慢解冻。栽植时种球去外部鳞片,用50倍福尔马林浸泡15分钟消毒,每亩大棚用3kg呋喃丹杀灭地下害虫。栽植密度每亩25000个种球,栽植深度为球茎直径的2~3倍,栽植后浇透定根水,使球茎与土壤结合紧密,并用稻草覆盖。

2.3 肥水管理

种球栽植后3周,即可施硝酸钙,施用量每100m21kg。从10月20日开始,每隔10天喷一次0.1~0.3%磷酸二氢钾,共喷4次,直至采收前3周为止。第一次切花后追施一次复合肥,每亩用量150kg,其肥料配比为硝酸钙18kg、硝酸钾25.5kg、过磷酸钙106.5kg,施用方法为撒施法,及时浇好跑马水。第二次切花后,施好球茎复壮肥,每亩复合肥用量225kg。通常清晨进行浇灌,以保持夜晚植株和土表的适度干燥,防止软腐病发生。

2.4 病虫防治

采用大棚促成避雨栽培后,病虫害发生较轻,生长期内防治蚜虫两次,时间分别为11月10日、11月25日,农药用1500倍一遍净喷雾;防病两次,分别为10月15日和10月30日,农药用600倍科博喷雾。

2.5 温湿度调控

栽种初期保持12~13℃,维持20~26天,以后最佳生长温度为14~16℃;相对湿度控制在80~85%,并力求在一天内避免大幅度变动,以防止各种霉病的发生。同时,夏季光照强烈时,需适当采取遮光措施,遮光面积50~70%;冬季短日照时期,在达到栽培适宜温度条件下,可用人工照明,促使花期提前。

2.6 设立支架及适时采收

当百合株高达60cm时,须用切花网设立支架,并随百合茎的伸长,支架也随之同步提高。花蕾着色时采收,初收时间为1999年12月23日,共采收2次,一直延长到2000年5月。采收方法用剪切法,时间多在早晨,采后进行分级包装,按每株不同的花朵数分级。分级后将花茎下部10cm的叶片去除后捆扎,10支一束,花蕾朝外,用包装纸包好,便于运输和销售。

3 结果与分析

3.1 早现蕾早上市

由于采用大棚促成栽培,栽种后61天左右开始现蕾,106天即可切花上市。

3.2 经济效益高

 “荷兰麝香百合”售价高,经济效益好(见表1、2)。

“荷兰麝香百合”共切花两次,第一次为1999年12月23日到2000年1月22日,第二次为2000年4月30日至2000年5月25日,共采鲜切花47950支,平均价格每支4.1元,收入196595元;再加种球收入90000元,合计总收入286595元,扣除成本85302元,每亩利润达201293元,经济效益特别显著。

3.3 发展前景广阔

发展大棚“荷兰麝香百合”正是符合城乡居民生活需求,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支柱产业,发展鲜切花前景广阔

养花技巧《荷兰鸢尾的促成栽培技术》一文希望您能收藏!“鲜之花网”是给您提供各种花卉的养花技巧网站。同时,xzh52.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促成栽培技术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