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江南种玉堂,折来和露斗新妆。却疑桃李夸三色,得占春光第一香。”有人类就有花,而种植花木让很多人体验到了不一般的乐趣。花卉的种植潜藏着很多学问的,你在寻找有关种养植的技巧吗?下面是由鲜之花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菊花斑点病”,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症状 : 初期叶面出现 针头状褪绿 或浅褐色小点 , 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 , 深褐色 . 后期中心呈灰白色 , 边缘紫褐色 , 具同心轮纹和褐色的小颗粒 .

叶片逐渐破碎枯死。
病原 : 菊花叶点霉。 分生孢子器初埋生于 寄主表皮下 , 微突出表皮 , 近球形或扁球形 66.8 微米 -163.2 微米 , 分生孢子单胞 , 无色 , 椭圆形 , 孢

子器内含胶粘物质 , 遇水孢子团溢出, 3.6-7.7 微米 ×2.8-3.9 微米。
发病规律 : 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落叶中靠风雨传播 , 一般秋冬季发病重 , 老叶比嫩叶发病重。
防治方法 : ① 开花后摘去病叶 , 集中病残体烧毁或耕翻深埋 , 选栽抗病品种或轮作 , 注意配比施肥 , 促进植物健壮生长。 ② 发病初期喷 50% 多菌灵

500 倍洗衣机 , 或 50% 代森锌 600-800 倍液 ,75% 百菌清 600 倍液 , 每隔 10 天一次 , 连续 2-3 次 . ③ 试用烟熏剂 ( 温室大棚 ), 定植前用硫磺烟熏蒸

消毒 , 每 1000 平方米用硫磺粉 250 克 、锯末 500 克 混合后 , 用红煤球点燃密闭一夜。在生长期每亩用 46% 百菌清烟熏剂 250 克 , 傍晚熏蒸。

XzH52.COM推荐阅读

非洲菊斑点病


非洲菊连年在保护地栽培,由于环境温暖、潮湿、气流不畅,易导致虫害和病害的发生。其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就是非洲菊斑点病,这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

症状叶上产生紫褐色的小斑,逐渐扩大为具有同心轮纹的大斑(直径2毫米至5毫米)。后期花中心腐烂,上面有稀疏的灰褐色尘埃状真菌丝。

发病规律一般下部叶最先发病。氨肥用量过多,容易引发病害。土壤黏重、排水不良也是诱发病害的重要条件。

防治方法

(1)土壤处理可采用氯化苦熏蒸,有效杀死病原菌,从基质上减少菌源积累量。

(2)调节温湿度非洲菊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0℃至25℃,夜间保持在10℃以上,在低温低湿条件下不易发生病害。

(3)每7天至10天喷一次杀菌剂,如75%百菌清500倍液、50%克菌丹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防治效果明显。

菜豆斑点病选什么农药来处理?


菜豆斑点病选什么农药来处理?

菜豆斑点病的农药防治技术:发病初期喷药保护,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3~4次。药剂可选用78%科博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

①发病地块可每666.7米2用25%多菌灵2-3千克,撒在地表进行土壤消毒。②实行2-3年的轮作。

③及时把病株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病源。④合理密植,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适当灌水,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低湿度.⑤发病初期可用:7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77%可杀得600倍液;克菌丹300倍液;65%甲霉灵1500倍液,上述药之一,每7-10天1次,连喷2-3次。

苏铁斑点病的症状及防治


【症状】植株感病后在苏铁小叶上有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小病斑出现。病斑中央为暗褐色至灰白色。周缘呈红褐色;病斑逐渐扩大,相互连接形成一段斑,其上端的叶组织不久便枯死。

【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为苏铁壳二孢菌(Pestalotia cycadis)。病茵在病叶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进行传播。在高温多雨的季节和栽培管理不善的条件下发病严重。苏铁冬季受冻害后容易并发此病。

【防治方法】

①剪除病枯叶或病枯的叶段为防治的主要措施。

②发病初期可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1:200倍波尔多液,或50%托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菊花枯萎病的防治


枯萎病是菊花的重要病害之一。我国许多地区都有发生,该病虽然发病率不高,但危害性极大,植株一旦染病,如果防治措施不及时,将会导致植株迅速枯死。
菊花枯萎病是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菊花尖镰孢菌,为一种土传病害。发病最适宜的温度为27℃-32℃,在21℃时病害趋向缓和,到15℃以下时则不再发病。近年尤其在一些要控制花期而进行遮光处理的菊花,因为棚内气温高,不通风,较易诱发此病。
该病菌感染植株时,最初表现为下部叶片失绿发黄,失去光泽,一般不易觉察。接着植株叶片开始萎蔫下垂,变褐,枯死,尤其是下部叶片也开始脱落。因此在植株刚开始遭受现出症状时,一定不要轻易认为是缺水,而延误防治。要仔细观察植株基部茎秆是否微肿变褐,表皮粗糙,间有裂缝,湿度大时可见白色霉状物。茎秆横切或纵切,可见维管束变褐色或黑褐色。也可将植株脱盆,可以看到被病菌侵染的根部变黑腐烂。
菊花枯萎病在预防时,一是选择抗病品种,并从无病植株上采集枝条繁殖。二是进行土壤消毒,定期用杀菌剂杀菌。三是控制土壤含水量,宜选用排水良好的基质。四是掌握植株密度,以便于通风。
而在植株被病菌感染时,一定要迅速施药。
用50%多菌灵进行治疗,效果不错,方法如下:在植株出现病情时,配制多菌灵200倍-400倍液,植株根部浇灌,并喷洒全株。开始第一天、第二天连续两次,第四天一次,第六天一次,一般情况下,用四五次药即可恢复。但一些重病植株,一定要拔除,最好烧掉。
另外,也可用25%苯来特粉剂200倍-400倍液,或50%代森铵乳剂800倍液,方法与多菌灵一样,效果也不错。

菊花白粉病需治


8月下旬至10月,菊花白粉病多发,可导致植株生长不良,叶片枯死,甚至不开花,需及时防治。

栽培上注意剪除过密、枯黄的枝叶,拔除病株,清理病叶、落叶,并集中烧毁或深埋。栽植不能过密,控制土壤湿度,增加通风透光,增施磷钾肥,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避免过多施用氮肥。盆土或苗床土壤用50%甲基硫菌灵与50%福美双1:1混合后稀释600-700倍液喷洒消毒。发病初期用50%加瑞农可湿性粉剂或75%十三吗啉乳剂1000倍液喷洒,每隔10天喷一次,连喷3次。发病较重时,用15%粉锈宁乳剂1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隔7-10天喷一次,连喷3-4次。 (朱文)

菊花黑斑病的防治技术


一、主要症状:发生在叶片上,严重时可蔓延至叶柄上。病斑初期为灰黑色斑点,周围有褪绿色晕圈;扩展后病斑近圆形至不规则状,内灰褐色,边缘黑褐色,周围有黄色斑;后期病斑中心部位黄褐色,干枯,在潮湿环境下病斑上会出现黑色粒状物。

二、发病原因:为真菌性病害。病菌存活在土壤中及植株病残体上,借助风雨、浇水、气流、嫁接等传播,多从植株叶片气孔处、伤口处侵染危害。植株生长衰弱、土壤黏重、长期阴雨等容易诱发病害,种苗带菌是造成病害严重的主要因素。

三、防治方法:⑴更换栽培基质,增施有机肥,增强土壤通透性。⑵栽培基质应进行消毒,可选用500倍液的五氯硝基苯杀菌剂多次喷洒基质,数日后使用。⑶发病初期,喷洒600倍液的代森锌或福美双杀菌剂。

菊花发生叶斑病该如何治?

菊花严重的病害是菊花叶斑病,该病从植株的下部叶片发生,叶片上病斑散生。初为退绿斑,而后变为褐色或黑色,病斑逐渐扩大成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

状。直径2毫米至10毫米,逐渐扩大增多,从植株下面向上蔓延,严重时病斑联合成片,叶枯下垂,倒挂于茎上,影响整个植株。该病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株或土

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由风雨传播,气孔侵入。每年4月至10月为发病期,尤其5月至8月高温潮湿季节发病严重。所以平时应加强管理,浇水时忌喷溅浇灌弄湿下部

叶片。栽植不要太密,加强通风透光。一旦发现病叶要及时除去销毁,并喷洒53%金雷多米尔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5%达科宁(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0%的波尔多液每隔7天至10天喷1次。连续3次至4次即可控制病情,或在发病前喷50%托布津1000 倍液,或50%多菌灵500

倍液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平安树斑点病防治


平安树斑点病为平安树常见病害之一
症状
平安树叶片上产生近圆形至不规则病斑,灰白色至灰褐色,边缘褐色至暗褐色。病斑两面均生有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发生较普遍。

病原
平安树斑点病病原为Phyllosticta cinnamomi Delacr.,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器散生或集生,近球形至扁球形,初埋生,成熟后突破表皮露出,大小130~’360μm,高78~259μm,孔口大,略突起,器壁暗褐色,厚10-20μm。没有分生孢子梗,产孢细胞瓶梗型,短、无色;分生孢子纺锤形,单胞无色,大小6~ 10×2.3~ 3.3(μ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部越冬,条件适宜时,在分生孢子器中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扩展。气温22~ 25℃适其发病。

防治方法
(1)精心养护。
(2)发病初期喷洒27%铜高尚悬浮剂或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20 %龙克菌悬浮剂500倍液、75 %达科宁(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盆栽花卉叶片上出现斑点


盆栽花卉叶片上出现斑点

叶片上出现的斑点,绝大多数是由病原生物侵染引起的。当花卉的组织与细胞受到病原生物的破坏而死亡后,即会形成各种各样的病斑。

1.侵染性病害:叶片上的病斑颜色与形状因病而异,如山茶褐斑病在叶片上产生圆形灰褐色或灰白色病斑;月季黑斑病先在叶片上产生黑色或黑褐色放射状病斑,后逐渐扩大为圆形或近圆形的紫红色或紫褐色病斑;菊花褐斑病先在叶片上产生大小不等的浅黄色病斑,后转变成紫褐色至黑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最后病斑边缘成黑褐色,中心变成灰黑色。

由真菌、细菌等病原生物侵染引起的斑点,具有病原物结构,即能表现出明显的病症,如在病斑上产生黑色或褐色小点(菊花褐斑病、山茶褐斑病等在病斑上长出黑色小点粒),即病菌子实体;或在病斑上产生脓状物,如秋海棠叶斑病遇雨天,会从病斑处溢出黏稠状物质。侵染性病害的防治方法有:

1)越冬期剪去枯枝叶,生长期间随时清扫落叶或摘除病叶,并集中烧毁。

2)春季抽枝放叶后,喷施100倍波尔多液预防病害的发生。

3)发病后喷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晰液等。

(3)非侵染性病害:叶面上出现斑点,除侵染性病害外,还有些是由于花卉不适应环境条件而引起的非侵染性病害(又称生理性病害)所致。一般有:

J)空气污染:如氯气对叶内细胞有很强的杀伤力,在浓度较低时,即会使叶面产生褐色斑点;又如在氨气浓度过高时,在叶面的叶脉间会形成点状、条状或块状的黑褐色伤斑。

2.营养缺乏症:如缺磷时会发生黄斑,缺钙时幼叶有失绿.的斑;缺硼时老叶产生枯焦的斑点。

3.冻害:龟背竹受冻害时,叶常有大块黑褐色斑。

4.盆土过干:如袖珍椰子、棕竹等在盆土过干时,叶面会出现棕色的梭形斑。

发生非侵染性病害时,应调查环境条件并作分析,确定致病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有效防治措施。

相信《菊花斑点病》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鲜之花网”是您了解花卉,学习养花技巧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xzh52.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日光菊花卉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