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努力生长着,它明知道自己不会有雄厚的浓荫,却还是努力茂盛着。它不像被别人伺候、抚慰的果树,也不会爬上肥沃的土地,而它默默地兀立着。”生活情趣的体现很大一部分就在花上,看到鲜艳的花,生活的烦恼顿消。花卉的种植过程中需要掌握很多知识,如何缩短掌握花卉技巧的时间呢?为此,鲜之花网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文竹枝枯病和黄化病的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文竹的枝枯病

枝枯病病症

枝枯病危害文竹枝条,导致文竹叶片脱落,严重时全株枯萎而死。感病小枝经过一定时间后渐褪成淡褐色,后为黄白色,上面密生小黑点。

天气比较炎热干旱时期发生。栽培管理不善,强烈阳光直射或过分荫蔽,植株长势衰弱是病害发生的诱因。

枝枯病的防治

一、消灭传染源。一旦发现文竹的枝条被病菌侵染,应及时剪除被害枯枝,然后集中烧毁。为防止剪口被病菌感染,剪口经酒精消毒后需涂上凡士林。

二、改善栽培条件。控制光照条件,盆栽文竹应放在通风向阳,但又不受强烈阳光直射的地方;加强肥水管理,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

三、药物防治。发病初期,喷洒1%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800倍液,高锰酸钾1500倍液,有较好的预防杀菌功效。

文竹的黄化病

黄化病病症

文竹黄化病是植物生理性病害,不具传染性。小枝最初变黄,若不及时处理,往往会造成小枝全部脱落,然后植株会枯萎而死。

发病初期,小枝失绿褪色,渐次变黄白,最后呈黄色,用手触摸叶片就会脱落。有些病株根系的小侧根变灰黑色腐烂,新根极少,严重时全株枯死。

黄化病病因

置放或栽培在太阳直射光照过强或长期在不通风透光的荫蔽环境;淋水太多或过度干旱;施用未经腐熟肥料或过量施用化学肥料;土壤质地粘重,氧气供应不足。

黄化病的防治

一、盆栽文竹的基质,最好质地疏松透气,富含腐殖质,避免土壤过粘板结,影响根系发育。土质差或施肥不当易引起烂根,需要换盆时,换掉旧土并剪除烂根,然后在栽培前用0.1%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湿根系,消毒杀菌。

二、掌握光照条件,文竹喜欢半阴环境。应放置于通风向阳而不受强烈阳光直射的地方。

三、加强水肥管理。文竹喜干不喜湿,应做到不见土干不浇水。施用肥料应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并坚持薄肥勤施的原则,施肥宜施在根部土壤,不要淋在植株上。

xzH52.Com阅读延伸

樟树黄化病的防治


樟树,常用在城市行道树和庭院绿化中。它树形优雅,叶色翠绿,四季常青,然而它喜酸怕碱,抗寒性差,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其中黄化病就是樟树的一种常见病。

黄化病又称缺绿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樟树是喜酸性苗木,若长期生长在偏碱性土壤就会影响根系对铁元素及其它微量元素的吸收,使叶片变黄变白,所以黄化病也是樟树缺铁的一个表现。我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土壤和水质呈碱性,樟树容易得黄化病。近些年,由于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旧城改造,使建筑废弃料及很多有害物质进入土壤,改变了适宜樟树生长的土壤结构,这也是樟树易得黄化病的一个原因。

樟树黄化病表现在叶片由绿变黄、变薄,叶面有乳白色斑点,叶脉呈极淡的绿色,严重时叶色苍白,叶片局部坏死。开始多发生在樟树顶端,新叶比老叶严重,冬、春季比夏季严重。发生此病时应改变樟树周围土壤的酸碱度,提高叶片铁的含量。可在土壤中施些硫磺粉;在根系周围打孔灌注1:30的硫酸亚铁液;树干注射硫酸亚铁15克、尿素50克、硫酸镁5克、水1000毫升的混合液;叶面喷0.1-0.2%硫酸亚铁溶液。

康乃馨茎枯病的防治要点


识别要点:康乃馨茎枯病侵害植株的根、地际部茎和叶鞘。发病部位变褐色,叶片由下而上枯黄;地际部茎干枯,茎髓部变褐腐烂。

发生特点:病原为真菌。病菌以厚垣孢子或病残体中的菌丝体在土壤中越冬,在翌年侵染植株的根和茎基部形成褐色病斑,后逐渐扩大并向髓部扩展,造成植株因营养和水分输送受阻而渐渐枯死。连续阴雨后的晴天病害表现更明显。

防治方法:

(1)使用腐熟堆肥,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幼苗成活后控制浇水量。

(2)用75%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按药土1:40混配施入根的周围。

(3)发病前,用40%双胍辛烷苯基磺酸盐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7天喷1次,连喷4次;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500倍液、80%退菌特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喷雾。

如何防治苏铁叶枯病


苏铁为观叶花木,以其优美身姿,长叶四散,小叶婆娑,深受人们的喜爱,通常以盆栽形式摆放于居室内外。栽培苏铁常常由于养护不善,导致苏铁叶枯病的发生,直接影响了观赏效果。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

叶尖或叶上初发病时,出现褪绿黄斑。病斑近圆形,略凹陷,后渐变黄褐色,后期变成灰白色,上生有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

病原:橄榄色盾壳霉,属半知菌类真菌。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在病部或随病落叶在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多从生理性枯斑或伤口处侵入。高温利其发生,春末、秋后发病重,每年冬天过后常造成大量叶片干枯。

防治方法:

(1)发现病叶及时剪除。

(2)加强肥水管理。

(3)发病初期喷洒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使百克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7%铜高尚悬浮剂或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20%龙克菌悬浮剂500倍液。苏铁叶片上角质光滑,喷杀菌剂时加入0.l%聚乙烯醋酸脂有利于提高防效。

怎么防治油松苗叶枯病


油松病害常从幼苗的下部针叶逐渐向上发展,病叶开始出现黄褐色的斑点,后扩大呈段斑,并逐段枯死,颜色暗黑,在病斑上产生许多纵行排列的小黑点,病叶虽枯,但不脱落,如全部针叶发病,苗即枯死。在华东地区,松苗叶枯病一般在8月中旬开始发病,9~10月为盛期,11月以后为害渐弱。在发病期间雨水较多的年份,病害最易流行。

应从改善环境条件采取有效育苗技术措施,增强苗木抗病能力为主,辅以药剂灭菌,减少或制止病害的发生,具体措施如下:

1、在连年发病的苗圃,应实行轮作,针阔叶树种轮作可减轻病害。只能连作的苗圃,冬季应彻底清除病苗,减少菌原。

2、冬季深耕将病株残部埋入深层土中,施足基肥,夏季注意防旱适时灌溉,最好引水至步道渗入苗床。

3、生长过密的苗木,应及时减去弱苗,以免形成发病中心,并使苗木生长健壮。

4、从8月中旬开始用1:1:100~200(硫酸铜:生石灰:水)的波尔多液喷雾防病,每二周喷药一次,每亩用量75~100公斤;或用波美0.2~0.3度的石硫合剂,用量同上。发病盛期用50%退菌特800倍液防治,效果较显著。

龙柏叶枯病的防治措施


症状

龙柏叶枯病主要危害当年麟叶及绿色嫩枝。发病初期,麟叶由绿色变为黄绿色,无光泽,最后变成枯黄色,引起麟叶早落。麟叶上的病斑向下蔓延,危害嫩枝,嫩枝发病褪绿,变成黄绿色,最后为枯黄色,不易凋落,次年春天被风吹落,严重的树冠布满枯黄的病枯枝叶,连年发生树冠稀疏,生长势弱,降低观赏性。

病原

经对病株分离培养,明确病原为细交链孢属。

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病枝条上越冬,次年春天产生分生孢子,成为初侵染来源。分生孢子由气流传播,自伤口侵入。发病期4-5月,盛发期7-9月。小雨有利于分生孢子的形成、释放和侵入。

综合防治措施

(1)减少侵染来源。清除枯枝落叶,特别是树冠上残留的病枯枝,清理的病枯枝集中处理。

(2)加强栽培管理。加强肥水管理,对多年栽的龙柏增施有机肥,早春灌足底水,增强树势,提高抗病性。

(3)防治病原菌。4月份,发病初期,喷洒50%代森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连续喷3遍,间隔期7天,防治效果60%以上。

华北落叶松枯梢病的防治方法


华北落叶松枯梢病为害华北落叶松1-35年落叶松人工林的当年新梢;6-15年生幼林发病较重且普遍7月上旬开始发病,7月中、下旬症状明显。一般先从主梢发病,然后由树冠上部向下蔓延。病后,起初在未质化,新梢嫩茎部或茎轴部退绿,顶部弯曲下垂呈勾状,而顶梢与弯曲部分变紫褐色或灰褐色,从弯曲部分逐渐向下脱叶、干枯、茎收缩变细,公在顶部残留一簇叶子,且枯萎呈紫灰色。在幼树上,由于次年生出的新梢也经同样的过程而枯死。这样年年发病,多数枯梢成丛,树形成为扫帚状,被害严重者直径生长完全停止。

顶部枯萎的叶丛,在发病15-20天后,叶背面密生小黑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及少量的未成成熟的子囊壳。顶部叶丛可保留到第二年春季;发病较晚者,如8月份发病时新梢已质化,病枝弯曲下垂,病部针叶脱落。次年春,由侧芽生小枝代替原来主梢,连年发病,为害严重者树冠出现五花头和扫帚枝丛,高生长停止。形成小老树或全株枯死。在枝梢受害部位多有松脂溢出凝成块状。

发生规律

该病的初侵染源为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其中主要是子囊孢子,病原菌以未成熟的子囊腔和成熟的分生孢器在罹病新梢及顶部残留叶片的表皮下越冬。6月下旬子囊孢子开始成熟,6月下旬-8月上旬为子囊孢子和妥生孢子飞散时期。

在6月下旬左右,从先年的病树上飞散出的子囊孢子落到当年新梢上,当遇到适当湿度时,孢子萌发侵入以半月左右的潜育后出现症状,这是初次侵染,将近7月左右,在病枝上形成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成熟后,放出分生孢子再侵染附近新梢,造成再侵染,并且妥生孢子陆续成熟放散进行侵染,经性交配后,在新生枝梢患病处相处相继形成子囊腔。最生病菌以未成熟的子囊座和菌丝越冬。

林分处于风口的迎风面病害重,因造成的伤口多,适温与高温。(最适相对湿度为100%)是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如相对湿度在92%以下,病菌孢子就不萌发。

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工作。在调查的基础上,确定病区和无病区,禁止病区苗木调出。

2、采取综合措施预防。营造落叶松与阔叶混交林选育抗病品种,剪除幼树病枝集中烧毁。

3、药剂防治

(1)苗圃预防:用放线菌酮剂3ppm或再加上有机锡剂(TPTA)150PPM混合液(每10L药剂加6ml展着剂),每1m喷射150-200ml。6月下旬至9月中旬喷雾。每隔10-14天1次,共6-9次。

(2)上山苗木的检查及消毒。造林前发现病菌及时烧毁在未放叶前,将苗木的地上部浸泡在有机汞剂EMP100PPM药液中10分钟。取出后用塑料薄膜覆盖3小时,可杀死苗木隐藏的病原菌。

(3)6月下旬至7月上旬,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粉剂400倍液或40%福美砷800倍液等喷雾1-2次,可收到一定效果。

银杏幼苗根腐病和茎腐病的防治方法


银杏育苗是发展银杏种植业的基础,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根腐病、茎腐病控制防治效果。银杏幼苗这二大病害不仅感病率高,而且感病后难以控制,往往造成大量死苗直至全军覆没。银杏幼苗根腐病、茎腐病病源有侵染性病源、非侵染性病源2类。浸染性病源是指病害由病源真菌侵害引起,而非浸染性病源是指病害由某些非生物因子引起,主要是土壤含水量过大或不足、草害、药害等。

这二类病的防治一般是采用育苗技术措施和化学防治技术性对策。其中育苗技术措施防治是治本的,因为它能预防浸染性、非浸染性根腐病、茎腐病的发生。例如排灌通畅、圃地和苗床不积水则非侵染性根腐病基本可不发生,遮阴能使高温日灼引起的侵染性茎腐病降低到最低限度,不仅如此,还能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

育苗技术措施

一丝不苟选择银杏播种育苗圃地:应逐一选择排灌方便地块、落差明显的前作稻田或生荒旱地,其中又以沙质壤土或轻粘质土地块为最佳。

下足基肥:基肥直接影响银杏播种苗的生长,其效果较土壤追肥,叶面喷肥要显著得多。

下大力气开深沟:雨季在6~7月上中旬,而银杏幼苗最忌水渍,水渍是引起根腐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要下大力气开深沟。要求每一田块圃沟深0.5m,中沟深0.3m。另外,苗床生长不能超过10m,苗床高要0.3m以上。不达此标准,幼苗将不可避免发生侵染性或非侵染性根腐病。

地膜盖种:地膜盖种使幼苗出土早,相应速生期提前,幼苗相对健壮和木质化程度较高,从而增强了幼苗对病源真菌的抗性。

苗床垫心土和心土盖种:取山坡上深1m以下心土垫苗床和盖种,不仅可极大减少苗床滋生杂草,节省大量劳力,更主要的是心土中可供病菌利用物质少且能有效抑制病菌产生。

及时除草:杂草在春季与银杏幼苗争水,还使田块通透性差、闷热,在在久雨的气候条件下,使银杏叶片受蒸薰而腐烂。另外,杂草传播病源,如藏匿于杂草中的咀嚼式、刺吸式口器的昆虫造成幼苗伤口,使病原真菌得以侵入而感茎腐病,因此,银杏幼苗出土后要尽早将杂草除小、除了,为日后田间管理节省劳力和资金,更为保全苗、壮苗奠定基础。

处理病苗:银杏幼苗发生侵染性根腐、茎腐病初期,应下决心拔除病苗集中销毁,对病菌原根际处及其周围土壤消毒、对健康苗喷施药剂。

遮阴:银杏幼苗较耐阴,遮阴即据此为其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进入7月中旬后可持续高温、干旱数月之久,通过遮阴可极大降低地表面温度,防止银杏幼苗根颈灼伤而感茎腐病或生理性死亡。

化学防治对策

化学防治是银杏幼苗根腐病、茎腐病发生后必须采取的技术措施,只要及时对症下药、科学施药,能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种子消毒:银杏种子药剂消毒,可杀死种核表面的病菌,也可使种子入土后免受土壤病源物的侵害。可在种子贮藏时用多菌灵500倍液浸泡种子5分钟捞出晾干进行混沙层积贮藏。

相信《文竹枝枯病和黄化病的防治方法》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鲜之花网”是您了解花卉,学习花卉知识必备网站,请您收藏xzh52.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养花的方法和技巧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