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朵小花两片天蓝色的花瓣舒展,两根细细的花蕊高高地翘起,淡黄色的蕊头微微晃动,多像翩翩起舞的小蝴蝶。花在人类的历史中从不缺席,有赏花则相应有种花,种花的乐趣更不一般。赏花无须知识,种花则需掌握相关技巧,到底怎么样才能种植好花卉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双线竹芋的病害及防治方法”,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双线竹芋的病害:白绢病

症状

该病在7、8月份比较严重,但平时也常有发生,经常是因为土壤过于湿润、贫瘠。

初期茎或叶基部分长出白色绢状的菌丝,成辐射状,能在土壤中蔓延。

后期植株的地上部分就会枯萎、死亡,菌丝变成黄色,最终呈褐色或者茶褐色,形状就像菜籽,整棵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

可以在盆土中加入土壤重量0.2%的70%的五氯硝基苯对土壤进行消毒。

在菌核未形成的时候,就把生病的植株拔除,并把土壤丢弃,使用新土。

在日常养护时要时常注意通风,种植不要太过密集。

双线竹芋的病害:叶斑病

症状

全年都可能出现,但经常发生在9月、10月和翌年3月。

叶斑病主要是由于日常管理不善,没有及时通风,浇水过多,土壤贫瘠等方面引起的。病残体是叶斑病初次侵染的来源,主要危害叶片,也会危害叶鞘。

发病初期是水渍状的小斑点出现,直径不足1毫米,后期斑点逐渐扩大,直径约2毫米,颜色为红褐色,斑点周围没有晕圈。

最后植株的叶片枯黄,大量脱落,长势衰弱。

防治方法

增施基肥,保证土壤的肥沃,增强抗病力。

发现患病的叶片及时摘除,防治病菌进一步扩散,如果植株患病比较严重,就要及时处理掉。

发病前可以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0%甲基硫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防治。

xzH52.Com阅读延伸

双线竹芋


双线竹芋的科属

双线竹芋,竹芋科,肖竹芋属多年生常绿草本观叶植物。

双线竹芋的产地

双线竹芋多生长于巴西等南美及中美地区。

双线竹芋的形态特征

双线竹芋有根茎,株高在60—100厘米之间。

叶片基生或者茎生,椭圆形,长条状,主脉络的两侧有白色和暗绿色相间的带状花纹,色彩对比明显。

头状花序,小苞片膜质;萼片近相等;花冠管与萼片硬革质,蒴果开裂为3瓣,种子三角形。

双线竹芋的生长习性

双线竹芋喜好温暖、湿润、光线明亮的环境,不耐寒,不耐旱,怕暴晒。

适合生长在疏松肥沃、排水性良好、含有丰富腐殖质的微酸性土壤中。

紫荆的病害及防治方法


紫荆的病害:角斑病

症状

角斑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尾孢菌、粗尾孢菌两种,一般在7至9月发生此病。

多从下部叶片先感病,逐渐向上蔓延扩展,植株生长不良,多雨季节发病重,病原在病叶及残体上越冬。

角斑病主要发生在紫荆的叶片上,病斑是多角形的,呈黄褐色至深红褐色,患病后期会着生黑褐色的小霉点。严重的时候叶片上布满了病斑,经常连接成为一片,导致叶片枯萎、掉落。

防治方法

秋季及时清除病叶、枯叶,集中烧毁。

发病时可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至1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至1000倍液,或80%代森锌锌500倍。10天喷1次,连喷3至4次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紫荆的病害:枯萎病

症状

枯萎病会从植株的地下伤口侵入植株的根部,破坏植株的维管束组织,造成植株枯萎死亡。

一般叶片多从病枝顶端开始出现发黄、脱落,一般先从个别的枝条发病,然后逐渐发展至整个植株。

剥开树皮,可以看见木质部有黄褐色纵条纹,其横断面可见到黄褐色轮纹状坏死斑。

防治方法

及时剪除患病的枝叶,严重时销毁整棵植株,在销毁后用70%五氯硝基苯或3%硫酸亚铁消毒处理。

可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200倍或50%多菌灵可湿粉400倍,或用抗霉菌素120水剂100ppm药液灌根。

紫荆的病害:叶枯病

症状

植株种植比较密集,容易产生叶枯病,一般6月份开始发病。

主要危害紫荆的叶片,患病初期叶片产生红褐色圆形的病斑,多生长在叶片的边缘,逐渐连片扩展,形成不规则的大斑,叶片枯死、掉落。

防治方法

紫荆展叶后用50%多菌灵800至1000倍,或50%甲基托布津500至1000倍喷雾,10至15天喷一次,连喷2至3次。

石竹的病害及防治方法


石竹叶枯病

症状

被害叶片初期叶尖枯黄,逐步向叶基部蔓延,最后叶片会全部枯萎,病斑边缘不明显,后期灰白色,密生许多小黑点。虽然石竹的叶片没有什么大作用,但鲜花少了叶片总是感觉怪怪的。

防治方法

及时摘除病叶,严重病株拔除烧毁。

喷洒50%扑海因15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倍液,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石竹褐斑病

症状

褐斑病主要危害叶片、茎和花梗。被害植株叶片上会出现近圆形的斑点,中间为灰白色,边缘还有黄褐色的隆起。病斑之间相互融合,叶片逐渐干枯。另外环境湿度较大时,病斑上会出现许多的黑色霉层。

防治方法

减少传染源,在花朵谢后,及时将枯掉的部分清理干净,集中扔掉,不给病菌机会。

在养护过程中,适当的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及时喷药,病情严重时,喷洒药剂不要只选择一种,可以2~3中交替使用,以免病菌产生抗体。发病初期及时喷洒咪鲜胺乳油,或国光银泰,7~10天一次,2~3次即可。

石竹枯萎病

症状

病菌主要产生于根部,发病时根部会慢慢的枯萎,从而导致叶片叶片和或多养分缺失,抵抗力下降。随着病菌蔓延,茎部会逐渐干缩,变软,靠近根茎处的叶片枯黄下垂,病情发展迅速,植株很快枯萎。环境潮湿的时候,根茎部分会产生的白色的菌丝。

防治方法

选择健壮的植株栽种,栽种之前要严格消毒,不要使用带病土壤。

及时清理盆土表面的残余枯叶,清理彻底。

及时拔除病株,避免影响其他植株生长。换盆之后及时喷洒高锰酸钾,或3%硫酸亚铁,或70%敌克松500倍液,避免再次发病。

蜀葵的病害及防治方法


蜀葵的病害:锈病

症状

病原菌是鞘锈菌,多年生老株蜀葵极易感染蜀葵锈病。

感染锈病之后,叶片正面出现褪绿斑,背面可以看到圆形棕褐色粉末状的孢子堆。

后期患病严重时,叶片逐渐变黄、枯萎,直到掉落,整棵植株生长衰弱。

防治方法

春季或夏季在植株上喷施波尔多液,或者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可起到防治效果。

发病初期可喷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至1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每隔7至10天喷一次,连喷2至3次,均有良好防治效果。

蜀葵的病害:白斑病

症状

蜀葵白斑病又叫做斑枯病,主要危害的是蜀葵的叶片。

发病初期,蜀葵叶片表面会生有褐色的小斑点,随着病情的逐步发展,病斑逐渐扩展成圆形或者椭圆形,病斑的中央是灰白色的,外缘则是红褐色。

在周围环境湿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病斑上会出现灰褐色的霉层。

防治方法

给蜀葵增加磷钾肥的施用,控制氮肥的使用量,少施或者干脆不施。

发病初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颗粒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颗粒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颗粒12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每10天一次,连续喷3—4次可有效控制住病情。

发现患病的植株,要及时将病叶去除,注意枝茎的密度,使植株保持通风、透光,尽量减少患病的可能性。

翠菊的病害及防治方法


翠菊的病害:黄化病

症状

黄化病是由类菌质体(MLO)侵染致病。类菌质体主要是在各种多年生寄主上存活,主要通过叶蝉、菟丝子等传播。

黄化病是翠菊最严重的病害,患病后,叶片呈淡黄色,会长出很多帚状的枝条,花色也会逐渐减退,变成淡黄绿色。

整棵植株变得矮小,萎缩,生长态势变弱。

防治方法

最好将植物种植在网室中,防治病菌的侵染。

可以喷洒50%马拉松1000倍液或二嗪农等杀虫剂防治叶蝉,从而达到阻断传播的效果。

翠菊如果染上黄化病,可以喷洒医用四环素或土霉素4000倍液进行防治。

翠菊的病害:灰霉病

症状

当翠菊的生长处在20℃的高湿度环境中时,易发生此病,是翠菊常见的一种病害。

灰霉病会危害翠菊的花、叶,患病初期出现水渍状的黄绿色或深绿色斑点,而后斑点逐渐扩大,后期花、叶掉落,植株枯死。

当环境中湿度较大时,叶片上会出现灰色的粉末状孢子层。

防治方法

注意把翠菊放置在通风的地方,控制环境湿度,避免积水过量。

一旦患病,及时去除病株、病叶,喷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扑海因1500倍液。

翠菊的病害:枯萎病

症状

病菌为尖孢镰刀菌翠菊专化型,能多年存活在病株上,并且会依靠种子和土壤传播。

患病时,全株都会枯萎,植株矮化,叶子变黑,根茎会发生腐烂,基部会有粉红色或玫瑰色的分生孢子堆。

防治方法

播种时,用0.1%升汞液浸泡30分钟,杀灭所带的病原菌。

每年轮换育苗和定植的地段或花盆,由于病株残体上的病菌随土壤传播,操作时,避免将带菌土壤混入新土。

发病初期用药剂灌根或者喷雾,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每株灌药0.25公斤,5—7天灌一次,连续2—3次。

也可用40%多菌灵胶悬剂4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10%双效灵水剂200~300倍液,或25.9%抗枯宁500液。

也可用农抗120100ppm灌根也有一定防治效果。用高锰酸钾800~1500倍液灌根也可。

翠菊的病害:锈病

症状

翠菊附近有转主寄主松属植物时,易导致该病发生和流行。

叶面出现褪绿斑,背面可以看到圆形的淡黄色粉末状孢子堆。

防治方法

在发病初期,喷洒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者12.5%速保利3000倍液。

翠菊的病害:褐斑病

症状

北方7、8月时发病严重。

患病后,初期叶片出现近圆形大小不一的紫褐色病斑,后变成黑色或黑褐色。

后期病斑中心转浅灰色,出现细小黑点。叶上病斑较多时,全叶变黄干枯。

防治方法

发现病叶及时去除、销毁。

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1%波尔多液,或755百菌清500倍液防治,每隔7—10天喷施1次。

西番莲的病害及防治方法


西番莲的病害:根腐病

症状

也叫做黑茎病,西番莲染病初期,植株上部的叶片会出现萎缩卷曲的情况,甚至整株的叶片都干枯掉落。

病情严重时,根部变成褐色,直到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

采用40%敌磺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或浇灌病株,每隔3—5天喷施一次,喷施2—3次即可见效。

也可以用70%托布津800—1000倍液喷施。

西番莲的病害:炭疽病

症状

炭疽病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

患病初期在叶缘或者叶尖上出现近圆形至半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病斑,病斑逐渐变为灰白色,边缘有轮纹状皱纹,病健分界明显。

后期病斑上出现不规则形或呈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正面稍大稀疏,叶背面密集,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果实染病生紫褐色的凹陷病斑。

湿度大时病部溢有粉红色粘液即病菌分生孢子和胶质混合物。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病初期喷洒25%咪鲜胺乳油500—600倍液,或50%多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连用2—3次,间隔7—10天。

也可用50%多菌灵500倍或40%灭病威悬剂400倍防治。

西番莲的病害:花叶病

症状

感染花叶病之后,松果菊的幼叶会出现浓绿与淡绿相间的花纹,变成花叶。

成株发病时新叶呈黄绿相嵌状花叶,病叶变小,略皱缩,严重的时候叶片反卷,病株下部的叶片逐渐黄枯。

防治方法

培育一些无病毒的苗木,及时消灭传染媒介,比如蚜虫,清除病叶、病株。

发病初期喷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3%三氮唑核苷水剂(爱诺倍达)500倍液,另外混加硫酸锌25至30克,硼肥20克,天然芸苔素5克,配合杀蚜剂每5至7天喷一次,连续2至3次。

棕竹病害及防治方法


棕竹病害之炭疽病

症状

炭疽病为棕竹重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棕竹叶片。发病时,棕竹的叶尖或叶缘会出现半圆形或不定形的斑点,呈现黄褐色或灰褐色,当空气过于潮湿时,叶片上会出现朱红色针头大小液点。

防治方法

结合冬春修剪,将盆土表面的落叶、杂草清理干净。

发病前期可定期喷施国光银泰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国光多菌灵,百菌清进行预防,发病较轻使用国光英纳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或国光必鲜乳油500-600倍液叶面喷雾进行防治,连用2-3次,间隔7-10天。

棕竹的病害之斑叶病

症状

棕竹发生叶斑病,初期叶片上会出现黄褐色的小斑点,逐渐扩展成条形斑纹,并汇合成不规则的坏死病斑。最先受害部位是叶尖和叶片边缘,严重时,叶片萎缩,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

加强管理,不要偏施氮肥,宜增施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发病初期,可以喷洒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每周一次,连喷3次。

棕竹病害之腐芽病

症状

腐芽病主要危害幼芽和嫩,在开始发病时,未展开的叶片先行枯萎,呈褐色,后下垂。病菌从嫩叶之间蔓延到植株的其他部分,造成植株生长停止,并慢慢腐烂,散发出臭味。该病主要发生在多雨季节,气温20℃至25℃,相对湿度在90%以上,湿气滞留时间长时易发病。

防治方法

平时应加强通风透光,严防湿气长时间滞留叶面。

发病初期,只有少量的病叶感染,及时将病叶和茎摘除,并喷洒多菌灵杀菌,及时通风。

发病严重时,喷洒8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1∶100的波尔多液,轮流喷洒叶片,10天一次,连续3~4次。

《双线竹芋的病害及防治方法》由花卉大全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养花过程中能帮到您!能够知道更多的花卉知识。我们把大量的“花卉常见害虫及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