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白,满山遍野的芳香,站直了身子,在风的吹动下,舞出美丽的英姿!花卉是人们生活很好的伙伴,而种植花卉让人体验的乐趣更不一般。侍弄花草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经验和技巧是必要的,怎么样才能把花卉种植好呢?鲜之花网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早晨提早升温抑制灰霉病的滋生,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温室内栽培的作物如果上部连续3个小时以上保持高湿,则极易滋生灰霉病。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早晨提早采取加热通风措施便可以大大降低温室作物灰霉病的发病率。根据英国一个研究小组的研究结果显示,在栽有仙客来的温室中,采取这项措施效果尤为显著。在英国的不赖顿召开的“英国农作物保护委员会”病虫害学术研讨会上,英国的研究人员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提姆?欧内尔先生讲到,在仙客来生产末期的12周中间采取夜间加热通风措施,灰霉病的发病率可降低29-45%,同时仙客来成品率相应增加17%。这项措施可谓一举多得,收益大大超出投入。

这个研究小组还发现,定期掐掉和捡去残枝败叶可以加强植物上层的通风,从而减少真菌滋生的条件。这种由灰霉孢子导致的灰霉病常见于多种盆栽植物、花坛花草以及苗圃的砧木上。从商业层面上来看,尽管市场上防治此类病害的杀菌剂数量逐渐减少,但是,喷洒杀菌剂仍然是主要的防治措施之一。使用苯胺嘧啶杀菌剂尽管会带来诸如增加叶面湿度,进而造成叶子感染等一些负面影响,但是,它的引用仍然改进了灰霉病的防治前景。通过改良灌溉措施,降低叶面湿度已经证明可以降低灰霉病的发病率。这与灰霉孢子中分生孢子的生成结果有关。实验室的研究表明,相对湿度在95%或95%以上,温度在10- 20℃之间,这种条件持续3个小时或3个小时以上,仙客来叶子上的灰霉孢子的分生孢子便会迅速萌芽。然而,如果将湿度降至80%,灰霉孢子的分生孢子尚未吸足3个小时的水分,便可遏制分生孢子的发芽速度。

因此,所做的实验主要证明了当植物上层的相对空气湿度在90% 以上时,持续时间不能超过3个小时。直接与被感染的叶子接触也是常见的感染途径之一。调研团带着这个问题,开始评估降低相对湿度,去掉残枝败叶,再加上适时地喷洒杀菌剂,以控制盆栽植物,尤其是石楠、仙客来和半日花上灰霉病的传播效果。

此类实验同时在研究和按商业惯例运作的温室中进行。作物先根据商业惯例运作生产,从幼苗期直到可以上市销售为止,病害的发生和发展的严重程度在上市阶段加以评估。控制灰霉病方面所采用加热通风措施的有效性通过两次试验后进行评估。期间,不使用杀菌剂,残枝败叶也不清理。通过管道加热和加强通风的方法降低室内的相对湿度。这种措施安排在凌晨2点到4点之间进行,其中部分试验是针对作物间的湿度进行的,即当湿度超过了90%,时间持续在3个小时以上,采用HYCAL单芯片电路的湿度传感器进行的测试。

如果通过通风加热的措施仍不能降低室内的湿度(因室外的湿度较高),便可采用喷施杀菌剂和清理残枝败叶等辅助措施对仙客来等花卉植物进一步加以防治。有趣的是,在仙客来的病情不严重的情况下,除采取通风加热措施,再辅以喷施杀菌剂,实施综合防治,室内灰霉病的控制效果会更好一些。

在部分试验中,灰霉病的病情相当微。然而,到产品上市时,在 1-5级的病情等级范围内,通过采取夜间加热的措施,可将发病等级1 .6, 降低到0.9。

使用传感器驱动系统进行控制,也能达到降低湿度的目的,其结果一样。在另一次试验中,灰霉病发病严重,通过例行的防治措施,外加传感器驱动系统的控制,减缓了病情的发展。然而,在另外一次的试验中,尽管采取了通风加热等措施,由于室外蒸汽压力大于室内压力,供热明显不足,所以,在3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湿度一度超过了 90%。

xZh52.Com小编推荐

香石竹灰霉病


[简介]

该病是温室、大棚种植香石竹的一种常见病害,可使花瓣产生褐斑或使花瓣腐烂,严重影响切花质量。

[症状]

香石竹灰霉病主要发生在花瓣边缘开始出现淡褐色水渍状,随后若干花瓣被灰色真菌生长而纠缠在一起。如果环境潮湿,花瓣腐烂,上有灰色的霉状物。花蕾发病时,有水渍状不规则斑,发软腐烂,也会产生灰色霉状物。

[病原]

为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 Pers.。

[传染途径]

病菌以菌核形式在病株残体或土壤中越冬。当气温在20℃左右、湿度很大时,此病发生严重。在大棚、温室中种植,由于早春、秋天温度低、湿度大,常导致此病大发生。组培苗比扦插苗抗病。红花品种较黄花品种抗病。

[防治方法]

1、 增温和通风以保持温室内低的湿度,防病效果好。感病的植株和花朵应立即清除。

2、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以下施药方式:

1)烟雾法(适用于温室、大棚):试用10%速克灵烟剂每亩次200-250克,或用45%百菌清烟剂,每亩250克,熏3-4小时。

2)粉尘法(适用于温室、大棚):可于傍晚喷撒10%灭克粉尘剂,或5%百菌清粉尘剂,或10%杀霉灵粉尘剂,每亩次1公斤,9-11天1次,连续使用或其他防治方法交替使用2-3次。

3)喷雾法:可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扑海因(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硫悬浮剂200-300倍液,或2.5%敌力脱乳油4000倍液(隔20天1次),隔6-8天1次,边喷3次。

芍药(牡丹)灰霉病



症状特征及原因

灰霉病是芍药(牡丹)上常见和重要的病害。我国北京、上海、吉林、江苏、浙江、福州、南昌等省市均有发生。
植株的叶片、叶柄、花芽、茎部都可受害。幼苗被害时茎基部呈水浸状,并变褐、腐烂,造成幼苗倒伏;叶片受害时,在叶尖、叶缘形成圆形、半圆形的褐色病斑,具有不规则的轮纹;花芽受害时变黑或花瓣凋萎、腐烂变褐;病部被覆灰色霉状物。如茎基受害,植株容易倒伏。在病茎上有时可以看到球形、小而光滑的黑色菌核。
防治依据及方法
⒈病菌在植物整个生育期间重复侵染。在栽培管理方面,注意秋天收集病落叶,集中销毁,减少次年菌源;春季的病叶、病枯芽等应及时清除。
⒉该病在花后霉雨季节发生严重,生长过分幼嫩的植株容易发病。应注意不要栽植过密、保持通风透光。发病初期可用50%氯硝胺8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防治。

秋海棠灰霉病


症状 叶、花发病。叶上发病从叶缘开始,生褐色或红褐色病斑,表皮出现灰色霉层。花枯萎变褐色。

病原 Botrytis cinerea Pers.称灰葡萄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阶段为Sclerotinia fuckeliana (de Bary) Fuckel 称富克尔核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传染途径

1、 以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或以菌核在地表及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

2、 棚室或田间靠分生孢子飞散进行传播蔓延。

3、 病菌发育适温20℃,分生孢子及菌核形成适温15-20℃,7-8℃也可产生分生孢子。

4、 湿度对此病流行影响较温度大,温室内低温高湿,通风不良发病重。


防治方法

1、 保护地及时通风降湿,使棚室远离发病条件。

2、 发病初期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


花卉灰霉病的防治


灰霉病是危害多种园林观赏植物的一种病害,尤其在温室郁闭的环境下,更易发病,为害多种温室花卉。其寄主范围广及天竺葵、蝴蝶兰、香石竹、仙客来、金边富贵竹、瓜叶菊、百合花、一品红、海棠类等。它不仅能侵害植物的叶部,还能危及根、茎、花等各个部位。

该病的明显特征是病部会产生灰褐色霉状物,例如:对一品红,主要侵染叶片、嫩茎和花器等部位。如患病在叶部,多发生在叶尖和叶缘处,发病初期,病部出现水渍状斑点,随后病斑逐渐扩大,病组织变成褐色至黑色,并能出现腐烂现象,后期病部表面形成一层灰色至灰褐色霉层;茎部感病后会出现褐色不规则形的病斑,后期病部软腐;花器被侵染后,病部变褐色腐烂,后期病花脱落。在潮湿的条件下,病部会形成灰褐色霉层。患病的天竺葵则可出现花枯、叶斑的插枝腐烂等征状。花部受害时,通常中部小花最先受到侵染,花瓣边缘变褐色。红花品种患病后,花色会变得更深一些,并导致花腐和花朵

提前枯萎、干枯和脱落。环境潮湿时,病部同样会长出灰霉层,腐烂的小花粘结在一起。烂花瓣掉在叶片上,会引起叶斑和产生水渍状不规则褐色斑,软腐,并产生灰霉层。后叶片变干皱缩。茎或叶柄受害,形成水渍状无边缘的褐斑,迅速向上下扩展,导致软腐。

带病的插枝在养殖期腐烂更快;温室栽培的香石竹也极易患灰霉病,它主要发生在褐花阶段的香石竹上,发病部位通常在花瓣和花蕾上,有时也可发生在茎、叶部。花部发病初期花瓣边缘出现淡褐色小点,呈水渍状,花瓣常常伴有灰色的菌丝体,在潮湿的条件下还会造成花器腐烂。上边可见灰褐色的粉状孢子层。最后造成整花枯死。枯死的花会残留于植株上,当花蕾上发病时,出现水渍状不规则形斑点,后发软腐烂,花便不能正常开放;仙客来受该病侵染的主要部位在叶片、叶柄、花梗和花瓣。叶片发病时,先使叶缘呈水浸状斑纹,逐渐蔓延到整个叶片,造成全叶变褐干枯或腐烂;叶柄和花梗受害后,发生水浸状腐烂,并伴有灰霉。在湿度大时,各发病部位均会形成明显的由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组成的灰霉层。蝴蝶兰灰霉病通常在花上发病。起初在花瓣上产生水浸状的小斑点,小斑慢慢扩大为圆形病斑。病斑融合可形成大型病斑,引起花枯。

随着花朵受害而即将脱落时,斑点数目亦随之增加。仔细检验病部,可发现病原菌的菌丝体和孢子。富贵竹患灰霉病后,自叶尖和叶缘产生不规则水浸状病斑,冬季温度高时,病斑会逐渐扩展,呈灰褐色,严重时大部分植株可毁于此病。病部生有灰色霉层。秋海棠经灰霉病菌侵染后,病状常发生于叶和花上,在叶上发病时从叶缘开始,产生褐色或红褐色病斑,表皮出现灰霉导以;在花上发病时,则会出现枯萎、褐变等征状。


灰霉病的病原生物系真菌的半知菌类,以菌核在土中越冬,或以菌丝体在被害部越冬。第二年春,当气温达摄氏20度左右,空气湿度大时,产生分生孢子。孢子成熟,随风雨飞散传播,在叶缘木求鱼、叶柄、花瓣等处发芽侵染寄主组织,不久形成病斑,并不断产生分生孢子,飞散而反复侵染。一般在温室栽培的环境条件下,空气湿度大,温度适宜,通风不良时,发病严重,且能整年反复侵染为害。

防治方法:
1 灰霉病的盛发与环境的郁闭有密切关系,保持通风透光的栽培环境可减少发病。

2 提高植株的生长势,可有效地增加植物的免疫力,所以应加强养护管理,及时清理温室和圃地,避免造成伤口,可减少侵染和发病。

3 应注意防治于发病的早期,如发现少量发病时,应及时去除发病的叶、花,集中烧毁,以制止病态的扩展蔓延。

4 在春夏多雨季节和温室的环境下,空气温湿度适宜于病菌的养殖和蔓延,应及时、定期喷施波尔多液、托布津、百菌清等杀菌剂,以制止该病的盛发。

5 当大面积发病时,温室或大棚可采用烟雾法或粉尘法施药防病。烟雾法用10%速克灵烟剂,熏3-4小时;粉尘法于傍晚喷撒10%灭克粉尘剂或10%杀霉灵粉尘剂,每次1000克。

6 连年盛发的温室,应轮栽不会感染该病的花卉,必要种植时,应事先用甲醛密闭熏蒸进行彻底消毒灭菌。消毒处理结束后,必须待药物充分散发后,始可将花卉运进温室内。

卡特兰灰霉病


分布与为害:世界各地均有发生。为低温高湿性病害。症状:花上发病。初在花瓣及茎片上生水浸状小斑点,一般情况下斑点停止发展,但在高湿度时病斑逐渐扩展,严重时发生水浸状褐色腐烂,在温室内可在病部生灰色霉层。

病原:为灰葡萄孢霉

传染途径:本病原菌喜低温高温,生育适温15~23℃。腐生繁殖性强,易在其它病虫害危害的茎、叶、花及动物死体上增殖,形成大量的孢子,在空气中传染。通常情况下,附着在花瓣上的病菌孢子侵入组织内引起发病,但付着在健叶及假面具茎的孢子侵入组织内引起发病,但付着在健叶及假茎的孢子虽可萌发,但不能侵入组织内,所以在兰科植物中,主要以花受害。

鹤望兰灰霉病的防治

气温15℃左右,湿度在90%的情况下形成灰霉层,并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助风雨和昆虫传播,从伤口侵入感病。栽植过密、湿度大、光照不足或偏施氮肥、植株生长柔弱易发病。症状主要发生在叶片、叶柄和花瓣上。初发病时病斑暗绿至暗黄白色小斑,水渍状,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病斑迅速发展,呈褐色不规则状,以致大片腐烂,并长出灰色霉层。被害花瓣病斑散生,较小,圆形至椭圆形,病斑边缘绿色较深,中部为黄色水渍状坏死,后期败花上布满灰色霉层。

防治措施:⑴在秋季和早春换土,以利于植株健康成长,提高抗病能力。⑵多雨季节,用波尔多液喷雾2-3次,保护新叶和花蕾,防止发病。⑶发病期间,用80%敌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喷雾防治。(候和菊)

花卉灰霉病巧防治


灰霉病是大棚花卉的重要病害,主要危害花卉的花、果及叶片。在花卉的生长季节常伴随发生,尤其在冬春棚室生长期间。如果放松管理,更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流行,严重时可引起大量落花落叶,影响植物开花,降低观赏价值。

病原及发生条件:灰霉病由半知菌亚门灰葡萄孢菌引起,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及菌核附着在病残体上,或遗留在土壤中越冬。该菌发育适温10℃至32℃,最低4℃,相对湿度要求保持90%以上。由于春季气温适宜,棚内湿度大,如放风不及时,是造成发病较重的主要原因。病害主要症状:病菌从萼毛、花梗的气孔或伤口处侵入,向果梗上蔓延,果皮呈灰白色水渍状软腐,湿度大时果面产生大量灰色霉层,病花落到叶面上,易引起叶片发病,形成着生灰霉的大圆斑。烂花、烂果落到茎上引起茎部腐烂,严重时植株枯死。如菊花叶受害时,叶片边缘呈褐色斑,表面略呈轮纹波皱,叶柄和花柄先软化,然后外表腐烂,倒挂金钟叶受害时,病叶出现水渍状斑点后渐变成黑褐色,并腐烂。此外,非洲菊、仙客来也易受危害。

防治方法

1.种子消毒。为杀灭附着在花卉种子表面的真菌,种子可用10%磷酸三钠液浸20分钟,流水冲洗40分钟后使用。也可用52℃温水浸种30分钟,晾干后备用。

2.客土栽植。病菌主要在土中越冬,因此,无论是园栽还是盆栽,一律要求土壤是无病新土,并对盆土、花盆、种球进行消毒。

3.合理施肥。尽量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料,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同时注意控制氮肥用量,防止徒长而加重病害。

4.棚内管理。及时摘除病叶、病花病果及黄叶,保持棚内干净,做到通风透光好。高温闷棚抑菌。生长前期及发病后,适当控制浇水、适时晚放风。提高棚温到33℃,这样不利产生分化孢子。降湿度减少棚顶及叶面结露。

5.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45%百菌清烟剂,或15%速克灵熏3至4小时(每亩大棚250克)。也可用5%百菌清粉尘剂(每亩大棚1公斤)于傍晚喷撒。喷雾法可采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10天喷雾1次,连喷2至4次(间隔期7至10天)。也可在发病初期喷施50%速克灵1000倍液,或50%多霉灵1000倍液,每隔7天交替使用,连续2至3次,均能有效地控制灰霉病的发生。

翠菊灰霉病防治

该病为翠菊常见的一种病害,危害花、花梗、叶。严重时,花、叶均枯死,影响其观赏性。

症状:叶受害时,最初出现水渍状的黄绿色或深绿色病斑,后病斑逐渐扩大,当环境比较潮湿时,造成腐烂,上有灰色的粉状孢子层出现。病叶最后枯死。花瓣在芽中或开放后均可感病。开始,花瓣边缘出现淡褐色水渍状,同样发生腐烂。

病原:为葡萄孢属真菌 Botrytis cinerea Pers

传染途径:病菌核在病残体上或土中越冬。当气温20℃左右、湿度很大时,易发生此病。塑料大棚比玻璃温室发病重。

防治方法: 1、注意温室通风,降低湿度,避免不适当的浇水。及时清除病株、病叶,减少侵染源。2、发病期喷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扑海因1500倍液。

谨防花卉染上灰霉病


为了保证城市街路和居民栽摆的各种花卉健康生长,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5月21日,沈阳市园林植保中心介绍了花卉灰霉病的防治常识,为沈城市民及相关部门有效防治花卉病虫害提供科学和理论指导。

据介绍,灰霉病发病症状是,近地面的叶、茎呈水渍状,变褐腐败,并向上扩展。病部出现灰黄色霉层。专家介绍了防治方法:(1)栽摆不宜过密,保持良好通风透气性;(2)发病初期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扑海因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

如果您在生活中发现街路、广场、绿地等公共场所出现花卉病虫害,欢迎您拨打沈阳市园林植物保护中心的咨询电话:“23842171”、“23920151”进行举报。

金边富贵竹灰霉病


症状:自叶尖和叶缘产生不规则水浸状病斑,冬季温室湿度高时,病斑扩展,呈灰褐色。严重时大部分植株可毁于此病。病部生有灰色霉层。

病原:病原是半知菌亚门、葡萄孢属的灰葡萄孢菌,学名为Botrytis cinerea Pers.分生孢子梗丛生,不分枝或分枝,直立,有隔膜,青灰色至灰色,往顶端色渐浅,成堆时棕灰色。顶端簇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椭圆形或倒卵形至近圆形,表面光滑,无色,成堆时淡黄色。菌核黑色,扁平或圆锥形。 病菌发育最适温度为20-250C,最低为40C,最高为30-320C。分生孢子在13。7-29。50C均能萌发,但以较低温度对萌发有利,产生分生孢子与孢子萌发的适温均为21-230C。

侵染途径:成熟的孢子借助气流、雨水、灌溉水、棚室水和农事操作等传播,在低温高湿条件下萌芽管,由寄主伤口、坏死组织侵入,也可由表皮直接侵染引起发病。

发病条件:温暖湿润是灰霉病流行与为害的主要条件。

防治方法:

1.控制大棚和温室湿度 保护地栽培通过提高温度,来控制病菌的发育和侵染。一般采取上午迟放风,使大棚和温室内温度提高到31-330C之间,超过330C开始放风。

2.加强栽培管理,采取园艺防病 施足底肥,促进植株发育,增强抗御能力。避免阴雨天浇水;浇水结束时应放风排湿;发病后控制浇水,必要时施行根茎周围淋浇。发现病叶及时摘除,不可随意乱丢,集中起来进行高温堆沤或深埋。注意操作卫生,防止整枝过程中传病。

3.抓准时机进行药剂防治 初发病时施药,可采取多种施药方法,交换用药或混合用药,以利延缓病菌抗药性的发生。

(1) 喷雾可选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2) 具有封闭条件的大棚和温室,可以试施用烟雾剂,45%百菌清烟雾剂或10%速克灵烟雾剂,每次每677米2250克;于傍晚分几处点燃后,封闭大棚或温室过夜。

养花技巧《早晨提早升温抑制灰霉病的滋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鲜之花网”是给您提供各种花卉的养花技巧网站。同时,xzh52.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温室升温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