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伸伸懒腰,看见春天已经来了,连忙整理发型。花骨朵也探出头来,春风告诉它春天到了。”人类的历史就是伴随花的历史,花以她娇艳和品格让我们顿悟人生。花草的种养植并非不加学习和摸索就可以做好的,如何少走弯路又快又好地种植花卉呢?为此,鲜之花网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高温条件下的国兰生理性倒苗》,仅供您在种植花草参考。



2004年夏天,杭嘉湖地区的气温,较往年高出了许多,特别是7月下旬以后,连续出现39℃以上的高温天气,直至8月下旬以后,气温才稍见下降。在此高温期间,阳台上栽种的春兰,出现了“倒苗”现象:新苗尚能勉强生长,老苗则纷纷枯倒。一盆4-5苗的健壮兰草,当年春天发出2-3苗新芽,至此时则倒下了2-3苗老草,总苗数没有增长,一年的辛苦管理,全部成了泡影。
倒苗初期,兰友们不知其原因,以为得了什么病害,用遍了各种药剂,多菌灵、百菌清、甲基托布津、达克宁……却依然无效。后经分析,才知道是“生理性倒苗”。
今介绍给各位兰友,供栽培时参考。
每一种花卉,都需要生活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长期以来适应了它所生长的特定环境,因而,它与一定的环境条件是相统一的。如今,人们为了欣赏的需要,将它们栽种到了与原生地不同的环境中。
离开了原生地的环境条件,一般情况下,花卉常不能正常生长.为了确保它们的生长,人们又人为地创造出一定的条件来,以满足花卉生长的基本要求。兰花也是这样。
以春兰为例,它们常野生于海拔300-2200米的山区,在华东地区,有分布于海拔100米左右的报道,在冬季不甚寒冷的我国西南地区,也可分布至海拔略高的山区。分布的限制因素主要是气温,冬季不能太低、夏季又不能太高。
从兰花的主要生理活动来看,高温条件下的矛盾,主要是由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之间的不平衡所造成的。
先说光合作用。兰花生长与生活所需的养料,主要依靠光合作用来制造、供应啊。光合作用是一系列的生物化等反应,既然是生化反应,当然收到温度的影响。大多数亚热带、温带植物(包括国产的大部分地生兰花)的光合作用的最低温度为0-2℃,低于此温度时,光合作用就不能进行。最适温度为20-30℃,在此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光合作用的效率随之成比例地提高。但是,温度进一步提高(超过30℃以上)时,由于酶活性的降低,光合作用反而受到抑制。当温度上升到40-50℃时,光合作用就停止了。
再来讲一讲呼吸作用。所有生物(包括植物与动物等)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以供生命活动需要。所以只要是活着的生物,都要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0-40℃,在这个温度范围内,每增高1℃,呼吸强度增强一倍,温度越高呼吸越旺盛。呼吸作用的最高温度为45-55℃,在超过55℃的高温条件下,由于细胞原生质(主要为蛋白质)结构受到不可逆的破坏,酶的活动也受到破坏,因此呼吸作用急剧下降,直至停止。
由此可见,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所需的温度条件是不同的。
在夏季39℃以上的高温条件时,光合作用已进入严重受阻、甚至接近停止的状态,而呼吸作用却正逢最适、更强的条件。这时的兰花,由于光合作用的停止而不能制造养料,而又由于呼吸作用的增强而大量分解、消耗养料。
在“入不敷出”、养料供应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所有的生物为了个体的生存、为了种族的延存,都会采取一种弃旧保新、会老保幼的“应急措施”——促新芽、倒老苗。
国兰在高温条件下的生理性倒苗的科学根据就在这里。
生理性倒苗与病理性倒苗的症状不一样。病理性倒苗,不管新苗、老苗,凡致病的都要倒;但是新苗较幼嫩,所以通常先从新苗开始。而生理性倒苗是起因于内部养料的调整,新苗全都正常,倒的都是老苗。病理性倒苗,还伴有其他病症,如有病斑、有分泌液、带恶臭……等;而生理性倒苗则常表现为“突然衰老”,不带有其他病症。
预防兰花高温条件下的生理性倒苗,措施只有一条;加强遮荫、通风、降温,保持环境条件的合适温度(30℃左右),最好不能超过35℃。

Xzh52.COM延伸阅读

欧洲气候条件下盆栽非洲菊养护技术


1. 简介

如今盆栽非洲菊的精选种子能使盆花生产实现很高的整齐度,因此很适合作为您的盆花主打产品或者季节性的产品。

2. 基本原则

此份栽培信息是以欧洲气候为依据的。首先介绍专业生产的几个基本原则:

2.1 温室条件

2.1.1 所需设备

l 您需要一座设施完备的温室(玻璃或塑料温室),以便通过通风、遮荫、以及必要时加温来调节室内气候。同时还需要生产用的苗床、地布或者其他一些适合灌溉的系统。自上浇水时要注意防止从植株中心部位开始产生的真菌霉变。

l 温室必须密闭,防止昆虫入内,以及可能被带入的杂草种子生长蔓延。

l 盆栽非洲菊对水分很敏感,因此必须保证浇水的正确时间(早晨或傍晚)。很重要的一点是入夜时要使植株相对干燥。

2.1.2 气候条件

温室内温度控制在15~25℃基本能满足各阶段生长的需求。而极限温度最高不高于30℃,最低不低于13℃。一般的生产日平均温度为18~19℃,稍高1℃就该通风了。同时夜温不宜太高,否则会影响正常花芽分化,但是温度也不能太低,否则生长速度会减缓。理想的夜温应该在15~18℃之间。夜间温度高会对会对植株生长造成胁迫,容易导致真菌感染,同时也容易导致营养生长过盛。

种子播种后第一周介质相对湿度要保持在99%左右。温室环境的相对湿度在70~80%之间以锻炼幼苗的生长,具体详见各阶段需求。

播种阶段的光照强度在5,000~10,000lux之间,上盆后增加到35,000lux。光照超过这一强度时需采取遮荫措施。

冬季生产时建议人工补光以保证植株的品质。可以增加5,500lux的光照以延长日照时间。

2.2介质应用

建议使用透气好、湿润的混合介质,pH值介于5.5~6.0间,EC介于0.7~1.0m/s间。

pH值和EC适合的介质可以保证微量元素的吸收更容易。高pH值会导致植株的萎黄病。

建议使用拌有珍珠岩的泥炭。

2.3 施肥

比夏季施肥N:K为2:1,冬季为1.5:1。N氮主要影响营养生长,K钾主要影响花的大小。

2.4生产计划

夏季,从上盆到开花大约需要8-9周,冬季,从上盆到开花大约需要11-12周。上盆的大小可以是10~15厘米的盆。温室内每平方米大约可以生产30盆,但是要记得当植株长到一定大小后及时拉开。

3.穴盘苗生产

第一阶段:穴盘播种

种子的储存温度需在5~8℃之间。新贵系列非洲菊种子的发芽率标准在85%以上,但实际上种子的发芽率通常可以达到90%以上。一旦包装袋打开,种子只能在冰箱内保存有限的时间。

生产中建议使用128穴或者200穴的穴盘进行播种育苗。播种后种子无需遮盖,当然也可以适当覆盖一层薄薄的泥炭但不能超过种子的厚度。轻微洒水后将穴盘用白色塑料薄膜覆盖以保持较高的湿度。这一阶段也要当心介质本身过分潮湿。覆膜阶段温度24~25℃,空气湿度98%。

播种5~7天后幼苗可见。随后2~3周内要增加对塑料薄膜内的通风,期间温度控制在20~22℃,空气湿度75~80%,这时可在浇水过程中略微施肥,水的EC值1.5左右、pH值5.6左右。这一阶段幼苗的生长周期是5~6周。当子叶展开时除去塑料膜。如果是在发芽室中进行,此时要将塑料膜完全除去,如果在温室苗床里发芽,塑料膜要慢慢移开,比如可以先开些孔洞。当第一片真叶完全展开时必须完全去除塑料膜。发芽期的最适宜日照长度为16小时。建议在低光照时期人工增光每平方米 (3500-4000lux)。由于浇过量的水、施肥过多容易导致畸形幼苗,因此要格外小心。

介质要保持湿润但不宜过湿,浇水频率取决于天气状况,确保入夜前要植株保持干燥。

生产过程中可以使用生长调节剂,但是对于新贵这个品质而言,由于品种本身具有很好的整齐性,所以使用生长调节剂并不是完全必要的。

4.上盆

第二阶段:上盆

经过5~6周的发芽生长第一阶段后,幼苗长出4~5片真叶时可以被移栽到10~15cm尺寸的盆中,不宜压得过紧和种得过深,以保持土壤透气性,移栽时要将幼苗定植于盆子的中央,盆子底部至少要有4个孔以保证排水通畅。

上盆后植株之间可以较为紧密地摆放,从上方浇水 (EC值1.5,pH值5.8),而土壤中溶液的EC值介于1.0~1.2之间,pH值约5.8。植株开始长根时你就必须从下部浇水了,可以采用底部渗透的方式来实现。而在高温期间可以从植株上方浇水。

这一阶段的昼夜生长温度在20℃,当超过21~23℃时需要及时通风,通风可以保持植株叶片生长良好。大约3周后当植株之间叶片相互接触是就要开始疏盆了。要注意疏盆一定要及时,否则很容易引起植株徒长,导致生长延迟或者生长速度减缓。

5.开花

第三阶段:开花前后

这一阶段温室昼夜温度可以降至18℃。达到20℃就需要开始通风,但温度不允许低于16℃。光照强度介于40,000~50,000lux时要采取遮光措施。空气湿度要低于80%,冬季可以通过温度不低于40℃水管加温来实现。

植株有1~3朵花开放,1~2圈雄蕊开始显露时寄可以开始出售了,可以通过植株开花的数量来实行分级管理。根据季节不同植株可销售的时间为2~4周。

6. 病虫害防治

绝大多数危害切花非洲菊的病虫害也可能发生在盆栽非洲菊生产上。主要的有:潜叶虫、白粉虱、蓟马、蚜虫和镰刀霉腐病等。请使用黄色粘板来检测昆虫,如果在温室里发现了潜叶虫,冬季每隔一周,夏季每隔5天喷施相关药剂来防治。冬季除非完全确认某种病害发生,否则不宜喷洒药水。在不确定的情况下请病虫害防治的专家联系。

7. 常见问题

如果植株或者叶片变黄,应该采取何种措施?

检查一下pH值是否偏低或偏高,以及是否缺铁。

如果植株的营养生长过盛,导致开花较少,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检查介质中氮肥含量是否过高,或者光照强度是否太低。

怎样刺激花芽分化?

保持夜间温度足够低。

几周内能收获整个温室的盆栽非洲菊?

第一朵花开后的三至四周内。

如何防止真菌的产生?

尽量保持空气的流通,控制相对湿度在80%以下,不要在过湿的条件下栽培。

红花碧桃生理性流胶病的防治
红花碧桃俗称京桃,蔷薇科落叶小乔木。枝红褐色,有亮光。它花色艳美,果实累累,是很好的观花观果树种。因其适应性强,在北方地区的公园、庭院、绿地等景点广为种植。但其主干和主枝上容易发生流胶现象。
开始时病部稍膨胀,随后陆续分泌出透明柔软的树胶,和空气接触后,逐渐变为茶褐色硬胶块,病株树势渐衰,叶片变黄,严重的甚至造成死亡。果实发病由果核内分泌黄色胶质,溢出果面,病部硬化,严重的龟裂。
红花碧桃生理性流胶病是非侵染性病害,发病机理复杂。病虫害、冻害、日灼伤、机械损伤造成的伤口以及施肥不当、修剪过重、结果过多、土质黏重、栽植过深等引起的树体生理失调,都可导致流胶病的发生。
该病在4至10月均有发生。雨季特别是长期干旱后偶降暴雨,流胶严重。树龄大,发病重。防治红花碧桃生理性流胶病应以加强栽培管理为主,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防治。
土壤 红花碧桃宜栽植于沙壤土或砾壤土的地块。沙壤土或砾壤土通透性好,可保证红花碧桃根系正常的生理活动。在沙壤土或砾壤土上栽植的红花碧桃很少发生流胶病。另外为创造根系健康生长的环境条件,要避免在低洼排水不良的地方栽植,栽植时切忌过密过深。
施肥 土壤肥力过剩容易引发红花碧桃流胶病,所以应严格控制施肥量,不要施得过多过重,应做到“薄肥少施”。通常每年花期(4月)前施一次磷钾肥,花后适时追施两次氮肥即可。
修剪 修剪要适度,重修剪、结果过多都会引起流胶,所以对红花碧桃的修剪以疏枝为主,剪掉病虫枝、徒长枝及内膛枝。修剪时间在冬季或花后均可。花后修剪可有效控制结果量,但花后修剪要轻,避免造成过大、过多的伤口及削弱树势。
浇水 在干旱季节里,每周浇一次透水为宜。见干浇水,避免过干过湿的现象。
及时防治病虫害 病虫害可引起或加重流胶,通常果实流胶与虫害有关。蝽象是造成果实流胶的主要原因。防治病虫害要及时,同时要注意防治过程中不要造成较大的机械伤口。
防冻害与日灼伤 红花碧桃防冻、防日灼伤是很有必要的。冬季和早春气温低可引起严重的流胶病。东北地区冻害和日灼伤普遍严重,有效的防治方法是秋末在树干涂白,既可防冻又可防虫。也可以秋末在树干上包扎麻袋片,于花期或花后撤掉,对防冻害和日灼伤很有效。
笔者所在吉林省四平地区在2003年冬季对红花碧桃树干包扎麻袋片,2004年流胶病明显减轻,而没有包麻袋片的20棵对照红花碧桃流胶病严重。
清除流胶物 发现流胶后要清除流胶物,涂杀菌剂对伤口进行消毒保护。可涂抹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3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50倍液。

茶花生理性病害


在茶花的生长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叶片逐渐发黄,个别枝条慢慢干枯死亡现象。或者因阳光照射,茶花出现嫩枝突然萎蔫现象。从表面看,茶花无任何病虫害发生。有人认为是缺水或缺肥,便加紧灌水、施肥,结果适得其反,加快了茶花的死亡速度。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土壤长时间未进行中耕松土,引起土壤板结,使根系不能伸入底土,主根不发达,侧根常盘结在浅土层,形成浅根系,根系不能正常的延伸,因而不能及时输送给植株足够的养分,使叶片逐渐发黄。其二是土壤水分过多,造成积水,土壤缺氧,有机质分解不完全,根系呼吸作用减弱,结果根系中毒、窒息、腐烂。一般来说,取出受伤害的茶花清洗干净泥土仔细观察,都可看见其根系很少有新根发育,个别根系已经一节一节地开始发黑腐烂。用一般中耕松土的办法很难救治受到损害的茶花植株。最好准备纯净黄壤土,掺30%干净河沙拌匀备用,然后将受害茶花整株挖掘出来,用水略加浸泡,将泥土浸松散后,再用水仔细将残留的老泥土冲洗干净,剪去枯萎发黄的弱枝,将发黑腐烂的根系仔细修理干净,在修理过程中,尽量小心保护完好的嫩根,有条件的话,用生根粉剂处理一下根部。然后将备好的纯净掺沙黄壤土铺好底层,不要添加任何肥料,将整理好的茶花植物放好,加上剩余的备用土扒匀整、浇透水。地栽的要搭好遮阳网,盆栽的放在略为阴凉点的地方即可。要坚持盆土不干不浇水的原则,经过一段时间的管理后,茶花开始有新根长出,嫩枝也开始萌动,待完全恢复正常后,即可开始正常的施肥管理了。

南天竹在什么条件下会变成红色


植物的品种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这种植物分为不同的种类,有的品种本来就是红色的,只是颜色的深浅会随着周围条件的变化而有所不同而已。比如,红叶南天竹一年四季几乎都是红色的。绿叶的南天竹就不同了,大部分时候都是绿的,只不过在一定条件下会变红。下面,我们主要来介绍如何使第一种的红色更加好看,还有如何使第二种南天竹变成红色。

具体方法

对于第一类植物来说,随着光照程度的变化和季节的变化,它的红色也会随之改变。比如,如果植物处在光照比较充足的环境中时,它的叶片就会呈现鲜红色,远远望去煞是好看。但是,如果长期处在荫蔽的地方见不到太阳,那么它的红色就会很浅,相对来说就不那么好看了。另外,如果到了冬季,植物的叶片内部就会积累一定的养分,这时的颜色就是深红色了。

对于第二种植物来说,因为它本身并不呈现红色,所以只会在特殊条件下才可能是红色。具体来说,低温会使它变红。随着季节的演变,到了秋天末期或者冬天时,温度比较低。这样的情况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它就会形成一种叫做花色素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会使它的叶片还有果实呈现红色。另外,它在这段时期颜色变红还有一种原因,这个跟上面一种比较类似,就是储存了一些养分,所以会让它显出暗红。

银杏生理性黄化病的防治


银杏生理性黄化病是由于土壤中缺乏某种微量元素引起的。此病一般在6月中下旬开始发病,7月中旬至8月下旬病情迅速扩展,叶片颜色失绿,逐渐转变为灰褐色,呈枯死状。
凡被此病危害的银杏树,不仅影响当年的产量和花芽分化,而且来年发芽迟、叶片小,甚至顶部出现脱帽秃顶的现象。
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防治。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多追肥,挂果10kg的银杏树,追氮肥0.8kg,磷肥1.5kg,钾肥1kg,硫酸锌肥80至100g,增强抗病力。
在银杏周围种植绿肥或套种豆类,以固定土壤中多种营养元素,冬季进行深翻护穴,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能,控制黄化病的发生。天气干旱或雨涝时,要及时浇水或排水,以增强树势,保证银杏正常生长。
在银杏生长季节,叶片失绿转黄时,喷150至200g的黄腐酸二胺铁液或 20倍硫酸锌液,二者交替使用,隔10至15天一次,连喷3至5次,可达到叶片转绿,促长的目的。

月季生理性病害防治


月季性喜温暖怕炎热,故耐旱但怕涝,喜光照忌阴暗。栽培 时如生态环境不适宜,就会发生下列生理病害:

(1)着花少:月季生长适温白天为18-25℃,夜间为12- 15℃。当温度超过30℃时,生长开始受到抑制,花芽不再分化, 已经分化的花芽和形成的花,进展缓慢,花小,花色不正,花不 耐久。因此在炎热酷暑、骄阳似火之际,花蕾少,花瓣单,花色 暗谈。此时应注意适当遮荫和喷水降温。

(2)花质差:月季喜充足光照,每夫保持有5小时以上 的直射光照,才能生育良好。如长期光照不足,或生长在荫蔽的 环境里,则枝条组长,叶薄色淡,花少花小,花色不艳,甚至不 能开花。但盛夏中午强光直射,也会影响花蕾发育,花瓣变色, 寿命缩短,严重时花朵枯萎凋谢,此时也需适当遮荫。

(3)烂根:月季耐旱怕渍水,土壤水分过多而又排水不畅 时,易导致根部因缺氧而腐烂。雨季积水也易造成伤根落叶,严 重时整株枯萎而死。一般多发生在地下水位高,栽植地点低洼, 土壤排水性能差的条件下。扦插苗在培育期间,由于土壤通透性 差,或是浇水过量,也易发生烂根,造成插条死亡。为此要注意 将月季花栽植在排水通畅的土壤中,浇水要适量。扦插时切忌用 粘重土或含有杂菌的肥土,最好选用无菌的素沙土等作为基质, 同时也要避免浇水过度。

(4)烧死:即施肥过多或浓度过大,致使土壤溶液浓度过 高,超过了根部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产生反渗透现象,使根细胞 失水而死亡。 另一种情况是施用末腐熟肥料,在土壤中发酵时产生高温使 根系死亡。为此施肥要掌握“少吃多餐”的原则。在生育期间每 7-10天施1次腐熟的稀薄液肥,到了深秋不要再施追肥,冬季 更不能施肥。

(5)萎蔫:引起月季发生萎蔫病有两种馈况:一是夏季连阴雨天或下大暴雨后,地面大量积水,如不及时排除,受到烈日菇晒,土壤里的空 气被水分排挤掉,植株根系呼吸受阻,吸水机 能减弱,与叶面强烈的蒸腾作用失去平衡,导致枝叶萎蔫;积水 时间长,将会造成整株死亡。为此需及时排除积水。另一种是炎 热季节土温高时发生萎蔫。适合月季根系生理活动的土温为14-25℃, 但盛夏土温常在30℃以上。高温使根系 生理机能受到抑制,这时土中含有的水分 很快被蒸发掉,使根部处于干、热交加的土层里,易引起叶片萎蔫, 叶缘枯焦,影响秋季开花。所以,夏季浇水要充足,土面须遮阴, 以利降低土温,减少水分蒸发。

兰花常见生理性病害防治


兰花栽培中常发生一些生理性病害,应注意及时防治。

1、日灼:又名日烧,主要是受盛夏强烈阳光直射灼伤所致。可以用遮阳网遮挡,确保没有直射阳光射入。

2、植株软弱:由于光线不足所致,患病兰株茎叶徒长,叶片变薄,呈黄绿色。防治措施:可将患病株移至光线充足之处,使其更多地获得适当的光照。

3、根腐:主要是由于浇水过多所致,植株萎蔫,根系被水泡坏,造成不同程度的烂根。防治方法:立即暂停浇水,将病株倒出,先剪去烂根,然后换上新土重栽。

4、落花落蕾:通常是环境条件剧变所致,如温度、光照突然变得过低或过高,或者长期没有浇水而干旱过度等。防治方法:改善室内环境,注意通风或保温,切忌太热或太冷。此外,保持高湿度和充足的浇水也是防止落蕾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5、植株皱缩:主要是由于干旱缺水导致,表现为肉质气根干枯起皱,假鳞茎干瘪,叶片失去光泽。防治方法是立即补充水分,使兰株充分吸水后恢复原样。

6、冻伤:表现为叶片、假鳞茎、气根等组织冻坏后呈水渍状坏死。防治方法是将受冻害的枯根、败叶立即剪除,停止浇水,置于15℃以上的温暖处养护。

7、叶尖或叶缘枯焦:主要是因阳光照射过度,或者浇水不足或盆体太小造成根系相互纠缠一起所致,表现为叶尖或叶缘枯焦发黑,严重时枯焦面不断扩大,使叶片大部分枯焦。防治方法:先将枯焦部分的叶片剪除,注意浇水时喷洒植株,以提高湿度。盆体太小者应及时换盆,以使根系舒展生长。 (261041 山东省潍坊职业学院园林工程系 丁世民)

番茄生理性卷叶该如何治?


放眼望去,漫山遍野,山花烂漫,花团锦簇,红的如火,粉的如霞,真是美不胜收。我想每一个都非常喜欢花,种花赏花让我们身心灵都得到放松。花木的种植不同于赏花,学问很多,其他人种植花草的经验有哪些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番茄生理性卷叶该如何治?”,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番茄生理性卷叶该如何治?

番茄生理性卷叶从直观上分析是缺水所致,而根系发育不良或伤根是造成植株缺水的重要原因。今天主要为大家介绍的是番茄生理性卷叶的防治措施。

1.培育壮苗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块栽培,合理浇水追肥,使植株生长健壮不徒长。雨后及时排水。

2.适时摘心适量适度整枝打杈保持合理的叶面积,既要防止旺长,又要防止早衰。

3.加强肥水管理根据番茄的长势及发育规律,调控棚内的温(湿)度,避免过度干旱。但干旱后应避免在高温的中午补水,以免因地温突然降低,根系不能适应反而吸水受挫,引起生理干旱而加重卷叶。

番茄生理性卷叶,各地普遍发生,卷叶程度差异很大。卷叶严重时,会给番茄造成减产现象,我们应及时的治疗番茄生理性卷叶这种病害。

(1)定植后进行抗旱锻炼。

(2)采用配方施肥法做到供肥适时适量,确保上壤水分充足。

(3)采闲遮阳网覆盖栽培。

(4)及时做好整枝打杈。

(5)选用抗性品种,如早丰等,而北京10号、早魁卷叶重。

(6)正确使用植物激素。

(7)及时防治蚜虫。

相信《高温条件下的国兰生理性倒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鲜之花网”是您了解花卉,学习养花技巧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xzh52.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有关35度高温下花卉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