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都会栽培一些花卉,想要让花卉生长的最好主要是保证合理的光照,适量的浇水,不定期的松土或者换盆处理,施肥不宜过量,才能够栽培好。感谢您阅读《立交桥下地被植物的应用》内容,鲜之花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养花知识,希望您喜欢。

古城西安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座座立交桥、高架桥星罗棋布。由于桥下光线太弱,种植的观赏植物大多生长较差,因而多采用硬铺装方法。

今年,立交桥下绿化美化又被提上议事日程。笔者所在单位结合城市绿化规划,在总结往年失败教训和去年桥下越冬植物栽植试验成功的基础上,对几座立交桥下5万余平方米地块栽植了耐阴地被植物。截至目前,栽种的各类植物除个别外均生长良好。笔者将经验总结如下:

一、整地与营造地形

1.土壤处理要精 将修桥遗留的各类垃圾土清理干净,把沤熟的垃圾土过筛,加复合肥及泥炭土混合后做成坪床,以保证植物生长的需要。土壤中加入杀虫杀菌剂。

2.地形营造忌平 营造地形坡度不大于30,低于马路道牙10厘米开始起伏,稍有坡度即可(内高外低)。这样既解决了桥下排水问题,又可以最佳视角表现桥下植物层次。如果坡度过高,浇水会溢过道牙流到马路上,形成不必要的浪费。所以绿地坡度大小应因地制宜,不可机械照搬。

二、选择耐阴地被

西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少雨,年降雨量600毫米。立交桥下多为全阴或半阴环境,光照强度一般在100至5000 勒克斯。在植物材料选择上,尽量选一些耐阴或半耐阴品种,使植物生态习性和栽植地的条件基本一致。

通过试验,我们筛选出适于西安立交桥下栽植的耐阴地被有:麦冬、葱兰、鸢尾、八角金盘、海桐、四季秋海棠、金盏菊、万寿菊、石竹、玉簪、桃叶珊瑚、紫叶小檗、锦带花、小叶女贞、丰花月季、佛甲草、丝兰。

三、后期养护管理

由于桥下的条件所限,栽植后期养护显得十分重要,重点是浇水、施肥、植保和修剪。浇水本着“浇透、勤浇”的原则,特别要注意,下雨和立交桥下绿地没有关系,该浇水还得浇。要观察桥下落水口处周边是否积水,如果积水要及时排除。施肥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品种具体实施。桥下一般太阴,加上有墙,通风不畅,易发生病害。故要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植物根、茎、叶的生长情况。要有植保预报,提前防治,定期喷洒百菌清、三效唑等药剂。另外,检查土样,定期消毒。还要修剪,清理残败枝条、落叶和杂草,使病虫源无藏身之地。

四、小结

城市立交桥有方向,东西方向桥下的植物后期养护难度大于南北向,特别是对东西向靠北面栽植的植物应格外用心,尽可能多种一些八角金盘等耐阴性、抗病虫害强的品种。南北向的桥下由于有东西方向日晒,植物选择范围可更大一些。我们把月季分花色成片栽植,效果不错。而普遍被人们看好的十大功劳,死亡率高达四分之三,红叶小檗在桥下则因缺乏光照,茎叶转绿。

XzH52.cOm精选阅读

浅谈淄博昌国路立交桥景观设计


昌国路立交桥是淄博市第一座立交桥。淄博市政府经历了十几年的探讨和研究后,终于在2006年开始破土动工建造,随着桥体的逐渐完工,随之而来的就是如何对立交桥进行整体性的景观规划设计,使立交桥不仅在交通上满足需求,而且在生态景观上也符合淄博市人民的要求。
首先 谈一下淄博市建造昌国路立交桥的原因
一、由于特殊的交通状况决定的。
国道309昌国路段,在不到420米的路段内,先后平交张南路、张博铁路、张博路,并且是张博路去往淄博火车站方向的主要交通枢纽。从一些资料上可以了解到,1992年通过12小时的预测,交通量达16000辆。1995年达21600辆;张博铁路每昼夜有18对列车通过,高峰小时在道口受阻车数1992年和1995年分别为115辆和124辆,在张博铁路和山泉路间的昌国路上排队的车辆1992年和1995年可达36辆和39辆,排队长度超过了两个交叉点的距离。2004年12月16日10时至17日10时,淄博市有关部门连续24小时的交通量观测,张博路口日机动车通过量达54736辆,摩托车、非机动车通过量达19569辆;张南路口日机动车通过量达42246辆,摩托车、非机动车通过量达20073辆。
二、由于淄博市经济的发展所决定的。
据统计,2006年前三季度淄博的公路货运周转量已经达到23.9亿吨公里,其中以309国道、张博路两大交通枢纽运送的占据不小份额。据一些物流企业预测,在通行能力增强的条件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会选择在该区域开设新的物流园,一个规模较为集中的物流基地或在3—5年内形成。此外,该桥建成后将大大提高这两条道路的通行能力,不仅可以减轻这一路段几近饱和的交通压力,而且还可以带动周边城市的开发,以及张店区南部的经济布局,使得张店与淄川、博山的联系进一步增强。
其次 谈一下昌国路立交桥的现状
一,在城市总体布局规划第76条中是这样说的:张店城区用地由一个占主导地位的中心片区和四个边缘片区组成。用地主要发展方向为向西、向北。中心片区与边缘片区之间以绿化带相分离,以完善的道路网相联系,各边缘片区均以中心片区为依托,同时各具特色。中心片区:是指由北过境路、西八路和南部的昌国路、东部的淄东路铁路所围合的地区。重点加强各类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实行旧城改造,调整工业用地布局,养活工业用地比例,提高建设质量,强化各种城区职能。从这里可以看出,昌国路立交桥处于中心片区的南部边缘化,是连接边缘片区的交通要道,也是淄博市与外界相联系的交通要道。
二、它的建造现状尤为特殊,在420米距离要建造两个立交桥,而且两个立交桥中间还是有着重要运输作用的张博铁路。 这样的地理环境在全国都非常罕见,况且淄博是工业城市,又是组群式城市,大型企业齐鲁石化坐落于此,昌国路是309国道的一部分,南来北往的车特别多。有资料统计,昌国路上75%的是外地车。另外,在昌国路立交桥周围分布着王舍小区、王舍汽配城、鲁中农产品批发市场、鲁中茶叶市场,贾庄小区。这些都是造成车流,人流过多的原因之一。所以说对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在景观设计上就要特殊对待。
再次 我们先看一下昌国路立交桥以及周边环境:
从现场上可以看出立交桥是苜蓿叶式,一个近乎圆形,另一个近乎长方形,相隔的间距很短。在环形立交的西北方向为王舍小区和鲁中茶叶市场,西南方向为王舍汽配城。在长方形立交的东北方向为贾庄小区,东南方向为鲁中农产品批发市场。两个立交桥的中间为张博铁路。设计范围包括立交桥周边60米,那么鲁中茶叶市场、鲁中农产品批发市场是需要进行拆除一部分设施的,王舍小区、贾庄小区和王舍汽配城基本不需要改动,张博铁路是需要扩建和改善的。我们可以分析一下这几个能够影响景观设计的主要区域。首先是王舍小区和贾庄小区,这两个小区的居民是立交桥景观绿化的主要受益人,在设计上就不得不考虑人的因素。王舍汽配城、鲁中茶叶市场和鲁中农产品批发市场是主要的商贸市场群,那么也需要考虑市场对景观绿化的影响。另外张博铁路需要和立交桥的景观形成统一整体。

浅议地被植物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


地被植物在现代园林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是不可缺少的景观组成部分,通常在乔木、灌木和草坪组成的自然群落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又有其独具的特点。

1、地被植物的概念

所谓地被植物,是指某些有一定观赏价值,铺设于大面积裸露平地或坡地,或适于阴湿林下和林间隙地等各种环境覆盖地面的多年生草本和低矮丛生、枝叶密集或偃伏性或半蔓性的灌木以及藤本。草坪草是最为人们熟悉地地被植物,通常另列为一类。在地被植物的定义中,使用“低矮”一词,低矮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因此,又有学者将地被植物的高度标准定为1m,并认为,有些植物在自然生长条件下,植株高度超过1m,但是,它们具有耐修剪或苗期生长缓慢的特点,通过人为干预,可以将高度控制在1m以下。国外的学者则将高度标定为“From less than an inch to about 4 feet”,即从2.5cm到1.2m。

2、地被植物的特点

地被植物和草坪植物一样,都可以覆盖地面,涵养水分,但地被植物有许多草坪植物所不及的特点。

2.1 地被植物个体小、种类繁多、品种丰富。地被植物的枝、叶、花、果富有变化,色彩万紫千红,季相纷繁多样,营造多种生态景观。

2.2 地被植物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可以在阴、阳、干、湿多种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弥补了乔木生长缓慢、下层空隙大的不足,在短时间内可以收到较好的观赏效果。

2.3 地被植物中的木本植物有高低、层次上的变化,而且易干造型修饰成模纹图案。

2.4 繁殖简单,一次种下,多年受益。在后期养护管理上,地被植物较单一的大面积的草坪,病虫害少,不易滋生杂草,养护管理粗放,不需要经常修剪和精心护理,减少了人工养护的花费的精力。

3、地被植物的分类

地被植物的分布极为广泛,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3.1 一、二年生草本:一、二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取其花开鲜艳,大片群植形成大的色块,能渲染出热烈的节日气氛。

3.2 多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地被植物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低矮,宿根性,管理粗放,开花见效快,色彩万紫千红,形态优雅多姿。重要的多年生草本地被植物有:吉祥草、石蒜、葱兰、麦冬、鸢尾类、玉簪类、萱草类等。

3.3 蕨类植物:蕨类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特别适合在温暖湿润处生长。在草坪植物、乔灌木不能生长良好的阴湿环境里,蕨类植物是最好的选择,常用的蕨类植物有:肾蕨、凤尾蕨、波斯顿蕨等。

3.4 蔓藤类植物:蔓藤类植物具有常绿蔓生性、攀援性及耐荫性强的特点。如常春藤、油麻藤、爬山虎、络石、金银花等。

3.5 亚灌木类:亚灌木植株低矮、分枝众多且枝叶平展,枝叶的形状与色彩富有变化,有的还具有鲜艳果实,且易于修剪造型。常见的有十大功劳、小叶女贞、金叶女贞、红继木、紫叶小檗、杜鹃、八角金盘等。

3.6 竹类:竹类中的箬竹、匍匐性强、叶大、耐荫;还有倭竹、枝叶细长、生长低矮,用于作地被配置,别有一番风味。

4、地被植物选择的标准

地被植物在园林中所具有的功能决定了地被植物的选择标准。一般说来地被植物的筛选应符合以下四个标准:

4.1 多年生,植株低矮、高度不超过100cm。

4.2 全部生育期在露地栽培。

4.3 繁殖容易,生长迅速,覆盖力强,耐修剪。

4.4 花色丰富,持续时间长或枝叶观赏性好。

4.5 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4.6 抗性强、无毒、无异味。

4.7 能够管理,即不会泛滥成灾。

5、地被植物的生态配置

地被植物在园林中应用极为广泛,在树木下、溪水边、山坡上、岩石旁、草坪上均可栽植,形成不同的生态景观效果,其生态配置显得尤为重要。利用地被植物造景时,必须了解该地的环境因子,如光照、温度、湿度、土壤酸碱度等,然后选择能够与之相适应的地被植物,根据选用的地被植物的生态习生、生长速度与长成后可达到的覆盖面积与乔、灌、草合理搭配,使各种生物各得其所,构成和谐、稳定、能长期共存的植物群落落,才能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如在树林里、房屋背阳处及大型立交桥下,应该多选用耐荫湿的地被植物,并求得与上木的色彩和姿态搭配得当。如八角金盘、洒金珊瑚、十大功劳、蕨类、葱兰、石蒜、玉簪等,使这些一般乔、灌、草难以生长良好的地方,处处生意盎然,得自然之趣。在林缘或大草坪上多采用枝、叶、花色彩变化丰富的品种,如用大量的宿根花卉及亚灌木整形成色块组成的图案,显得构图严谨、生动活泼而又大方自然、色彩丰富。

在一些大手笔、大绿化的空旷环境中则宜选用一些具有一定高度的喜阳性植物作地被成片栽植,而在空间有限的庭院中,则宜选用一些低矮、小巧玲珑而耐半荫的植物作地被。岸边、溪水旁则宜选用耐水湿的湿地植物作地被。

6、地被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近年来,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一些种类的地被植物得到了有效而广泛的应用,如红继木、金叶女贞、小叶女贞、紫叶小檗、三颗针、十大功劳、美人蕉、南天竹、杜鹃、八角金盘、栀子花、鸢尾、金边吊兰、紫鸭跖草、吉祥草、麦冬等。通过对这些地被植物的应用,不仅增加了植物层次,丰富园林景色,给人们提供优美舒适的环境,而且在增加绿地的绿量,消除二次扬尘,大量减少近地面空气中的含菌量,降低气温,改善空气湿度,保持水土,护坡固堤,减少和抑制杂草生长等方面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

任何事物都有两个方面,随着这些地被植物的普遍应用,难免给人千城一景的感觉。事实上,城市园林绿地迫切需要充实和更新现有的地被植物种类。就四川本土资源而言,有些地被植物种类还有待于大量开发利用,如多年生草本中的石蒜、葱兰、菊科中的大吴风草、紫金牛科的朱砂根、百合科的散斑万寿竹、峨眉宽叶韭、姜科的四川土砂仁、景天科佛甲草、垂盆草、蔷薇科的蛇莓、桑科的地瓜藤、蕨类中的江南星蕨、华南紫萁、观音座莲蕨等。

园林植物配置中,讲究色彩丰富和层次,一些观花、观果及彩叶地被植物日益受到园林界的重视,如火炬花、金娃娃萱草、蔓生紫薇、地被火棘、红果金丝桃、金叶过路黄、“金山”绣线菊、“金焰”绣线菊、“金叶”连翘、花叶扶芳藤、蔓长春等。

所有这一切表明,地被植物的应用方兴未艾,而对地被植物的研究,如地被植物的种类、生态习性、适应性以及生态环境、扩繁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为现阶段的主要工作,也是新一轮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地被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地被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近年来,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一些种类的地被植物得到了有效而广泛的应用,如红继木、金叶女贞、小叶女贞、紫叶小檗、三颗针、十大功劳、美人蕉、南天竹、杜鹃、八角金盘、栀子花、鸢尾、金边吊兰、紫鸭跖草、吉祥草、麦冬等。通过对这些地被植物的应用,不仅增加了植物层次,丰富园林景色,给人们提供优美舒适的环境,而且在增加绿地的绿量,消除二次扬尘,大量减少近地面空气中的含菌量,降低气温,改善空气湿度,保持水土,护坡固堤,减少和抑制杂草生长等方面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 任何事物都有两个方面,随着这些地被植物的普遍应用,难免给人千城一景的感觉。事实上,城市园林绿地迫切需要充实和更新现有的地被植物种类。就四川本土资源而言,有些地被植物种类还有待于大量开发利用,如多年生草本中的石蒜、葱兰、菊科中的大吴风草、紫金牛科的朱砂根、百合科的散斑万寿竹、峨眉宽叶韭、姜科的四川土砂仁、景天科佛甲草、垂盆草、蔷薇科的蛇莓、桑科的地瓜藤、蕨类中的江南星蕨、华南紫萁、观音座莲蕨等。 园林植物配置中,讲究色彩丰富和层次,一些观花、观果及彩叶地被植物日益受到园林界的重视,如火炬花、金娃娃萱草、蔓生紫薇、地被火棘、红果金丝桃、金叶过路黄、金山绣线菊、金焰绣线菊、金叶连翘、花叶扶芳藤、蔓长春等。所有这一切表明,地被植物的应用方兴未艾,而对地被植物的研究,如地被植物的种类、生态习性、适应性以及生态环境、扩繁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为现阶段的主要工作,也是新一轮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地被植物的分类


地被植物的分类 地被植物的分布极为广泛,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3.1 一、二年生草本:一、二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取其花开鲜艳,大片群植形成大的色块,能渲染出热烈的节日气氛。 3.2 多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地被植物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低矮,宿根性,管理粗放,开花见效快,色彩万紫千红,形态优雅多姿。重要的多年生草本地被植物有:吉祥草、石蒜、葱兰、麦冬、鸢尾类、玉簪类、萱草类等。 3.3 蕨类植物:蕨类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特别适合在温暖湿润处生长。在草坪植物、乔灌木不能生长良好的阴湿环境里,蕨类植物是最好的选择,常用的蕨类植物有:肾蕨、凤尾蕨、波斯顿蕨等。 3.4 蔓藤类植物:蔓藤类植物具有常绿蔓生性、攀援性及耐荫性强的特点。如常春藤、油麻藤、爬山虎、络石、金银花等。 3.5 亚灌木类:亚灌木植株低矮、分枝众多且枝叶平展,枝叶的形状与色彩富有变化,有的还具有鲜艳果实,且易于修剪造型。常见的有十大功劳、小叶女贞、金叶女贞、红继木、紫叶小檗、杜鹃、八角金盘等。 3.6 竹类:竹类中的箬竹、匍匐性强、叶大、耐荫;还有倭竹、枝叶细长、生长低矮,用于作地被配置,别有一番风味。

地被植物的概念


地被植物的概念--所谓地被植物,是指某些有一定观赏价值,铺设于大面积裸露平地或坡地,或适于阴湿林下和林间隙地等各种环境覆盖地面的多年生草本和低矮丛生、枝叶密集或偃伏性或半蔓性的灌木以及藤本。草坪草是最为人们熟悉地地被植物,通常另列为一类。在地被植物的定义中,使用低矮一词,低矮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因此,又有学者将地被植物的高度标准定为1m,并认为,有些植物在自然生长条件下,植株高度超过1m,但是,它们具有耐修剪或苗期生长缓慢的特点,通过人为干预,可以将高度控制在1m以下。国外的学者则将高度标定为From less than an inch to about 4 feet,即从2.5cm到1.2

地被植物的特点


地被植物的特点 地被植物和草坪植物一样,都可以覆盖地面,涵养水分,但地被植物有许多草坪植物所不及的特点。 2.1 地被植物个体小、种类繁多、品种丰富。地被植物的枝、叶、花、果富有变化,色彩万紫千红,季相纷繁多样,营造多种生态景观。 2.2 地被植物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可以在阴、阳、干、湿多种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弥补了乔木生长缓慢、下层空隙大的不足,在短时间内可以收到较好的观赏效果。 2.3 地被植物中的木本植物有高低、层次上的变化,而且易干造型修饰成模纹图案。 2.4 养殖简单,一次种下,多年受益。在后期养护管理上,地被植物较单一的大面积的草坪,病虫害少,不易滋生杂草,养护管理粗放,不需要经常修剪和精心护理,减少了人工养护的花费的精力。

地被植物的养护管理


地被植物,是指能覆盖地面的低矮植物。它们均具有植株低矮、枝叶繁密、枝蔓匍匐、根茎发达、繁殖容易等特点。地被植物一般分为草坪地被植物和特殊用途地被植物,后者指在庭园和公园内栽植的有观赏价值或经济用途的低矮植物。由于地被植物的特点是成片的大面积栽培,一般不允许、也不可能精细养护,只能以粗放管理为原则。现将地被植物的养护管理技术简要介绍如下:

一、抗旱浇水 地被植物一般为适应性较强的抗旱品种,除出现连续干旱无雨天气,不必人工浇水。当年繁殖的小型观赏和药用地被植物,应每周浇透水2至4次,以水渗入地下10至15厘米处为宜。浇水应在上午10时前和下午4时后进行。

二、增加土壤肥力 地被植物生长期内,应根据各类植物的需要,及时补充肥力。常用的施肥方法是喷施法,因此法适合于大面积使用,又可在植物生长期进行。此外,亦可在早春、秋末或植物休眠期前后,结合加土进行微施法,对植物越冬很有利。还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各地的堆肥、厩肥、饼肥、河泥及其他有机肥源。注意,所有堆肥必须充分腐熟、过筛。施肥前,应将地被植物的叶片剪除,然后将肥料均匀撒施。观赏、药用地被植物,一般每亩施肥500公斤。

三、防止水土流失 栽植地的土壤必须保持疏松、肥沃,排水一定要好。一般情况下,应每年检查一两次,暴雨后要仔细查看有无冲刷损坏。对水土流失情况严重的部分地区,应立即采取措施,堵塞漏洞,否则流失之处,会继续扩大,造成难以收拾的局面。

四、防止空秃 在地被植物大面积栽培中,最怕出现空秃,尤其是成片的空秃发生后,很不雅观。因此,一旦出现,应立即检查原因,翻松土层。如为土质问题,应采取换土措施,并以同类型地被进行补秃,恢复美观。

五、修剪平整 一般低矮类型品种,不需经常修剪,以粗放管理为主。但由于近年来,各地大量引入开花地被植物,少数残花或花茎高的,须在开花后适当压低,或者结合种子采收适当整修。

六、更新复苏 在地被植物养护管理中,常因各种不利因素,成片的出现过早衰老。此时应根据不同情况,对表土进行刺孔,使其根部土壤疏松透气,同时加强肥水。对一些观花类的球根及鳞茎等宿根地被,须每隔5至6年进行一次分根翻种,否则也会引起自然衰退。

七、地被群落的调整与提高 地被植物栽培期长,但并非一次栽植后一成不变。除了有些品种能自行更新复壮外,均需从观赏效果、覆盖效果等方面考虑,人为进行调整与提高。

首先注意绿叶期和观花期的交替衔接。如观花地被石蒜、忽地笑等,它们在冬季光长叶,夏季光开花,而四季常绿的细叶麦冬周年看不到花。如能在成片的麦冬中,增添一些石蒜、忽地笑,则可达到互相补充的目的。如在成片的常春藤、蔓常春花、五叶地锦等藤本地被中,添种一些铃兰、水仙等观花地被,可以在深色的背景层内,衬托出鲜艳的花。二月兰与紫茉莉混种,花期交替,效果显著。

注意花色协调,宜醒目,忌杂乱。如在绿茵似毯的草地上适当种植些观花地被,其色彩容易协调,例如低矮的紫花地丁、白花的白三叶、黄花蒲公英等。又如在道路或草坪边缘种上雪白的香雪球、太阳花,则显得高雅、醒目和华贵。

节约地被植物


国家提出了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的概念,节约这一理念开始在园林界慢慢渗入。地被植物作为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从节约型园林角度看,有很多文章可做。BR现在很多建设单位认为,只要园林绿化的面积大了,植物数量多了,绿化效果就会很好,其实过多增加植物的数量,反而是一种浪费,以群体美表现景观的地被植物更是如此。BR目前地被植物在园林绿化应用上主要问题是设计用量过多。很多设计师认为层次丰富、品种多就是美。BR节约型园林的主要理念应该是营造成本节约化、景观配置简约化、维护成本低廉化、观赏效果最佳化、整体环境最优化,地被植物数量多了,养护工作量和成本也水涨船高。后期的养护成本巨大,不符合建设节约型园林的初衷。应利用现有绿化基础,尽可能减少人为的造园绿化,这也是节约的要旨之一。BR在园林应用中,我们还存在过分追求快速成景,一次成景的现象,导致地被植物被过度密植。其实,必要时可增加绿化成景的时限,从而减少地被植物的种植密度,要给植物充分的生长空间,选择适当规格的苗木,合理实现“立地成景”的绿化效果。BR在实践应用中标新立异者多,很多地被植物未经多年试验,即应用于景观之中。笔者认为还是因地制宜选择地被植物品种为好。多用节水地被,优先使用乡土植物,降低养护管理成本,节约水资源。林业科研院所要做好乡土植物品种选优、节水耐旱型新优植物材料引进及野生植被利用等工作,为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提供优良植物品种。BR□浙江舟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陈斌

喜欢《立交桥下地被植物的应用》一文吗?“鲜之花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花卉行业相关的知识,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植物地被花卉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