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式各样的野花也睡醒了,只见它们伸伸腰,抬抬头,争先恐后地纵情怒放,红色的黄色的蓝色的白色的紫色的……真是百花争艳,五彩缤纷。”古往今来,很多人都在赞美花,花以她娇艳和品格让我们顿悟人生。种植花草最好能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巧,种好花卉如何做到呢?考虑到您的需要,鲜之花网小编特地编辑了“新几内亚凤仙的组织培养”,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凤仙是凤仙花科凤仙花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新几内亚凤仙是凤仙花家族中的一个新品种。它花色丰富,四季开花,花期长,叶色独具特色,作为周年供应的时尚盆花,日益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它的传统繁殖方法是通过播种繁殖,但播种繁殖需要恒定的温度,而且种子价格比较昂贵,发芽率低。近年来,用无性繁殖,利用组织培养技术,既可以在短期内取得大量的优质脱毒苗,又可避免因常规无性繁殖而导致的种性退化。具体可用新几内亚凤仙的茎段作为外植体,对其进行离体快速繁殖。

材料与方法

试材处理

从新几内亚凤仙植株上剪取带有腋芽的嫩梢,去掉叶,先用自来水冲洗10分钟,再用洗洁剂溶液洗涤1-2次。在无菌条件下,依次用70%的酒精浸泡30秒钟,2%的次氯酸钠浸泡12分钟,无菌水冲洗3-5次。最后将处理好的嫩梢切成每个节间约0.5cm长的带芽茎段接种在预制好的初代培养基上。

培养条件

分化培养基的选择 以MS作为基本培养基,分别设置BA0.5、1.0、1.5、2.0 mg /L,NAA0.2、0.4、0.6、0.8mg/L各4种浓度,共16个组合。筛选分化培养基中BA和NAA最佳组合,3次重复。各培养基组合均加入蔗糖3%-4%,琼脂6-8g,Ad30mg/L,调PH值为5.8。

生根培养基的选择 以MS为基本培养基,设置IBA0.3、0.6、0.9、1.2、1.5mg/L5种浓度,摸索最佳生根条件。各培养基均加入蔗糖2%-2.5%,琼脂6-8g,调PH值为5.8。

继代培养

新接的外植体约30天萌发成苗,苗高2-3cm时,将小苗剪成0.5cm长带芽茎段,放入分化培养基中继代培养。

生根培养

小苗高3cm左右时,从基部剪下,接种于生根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

小苗移栽

小苗生根培养根长达2cm时,进行移栽,先移入温室中炼苗1-2天,温室中培养2-3周后上盆。

结果与分析

不同浓度的BA和NAA组合对新几内亚凤仙分化出苗的影响

以MS作基本培养基,4种浓度BA和4种浓度NAA组合,对新几内亚凤仙出苗影响见表1。

结果表明:芽的增殖和嫩梢的增长不仅取决于BA、NAA的绝对数量,而且取决于二者相对比例。浓度最大BA/NAA条件下,繁殖系数17达最大,而且嫩梢生长度也达到最大1.23,浓度最小BA/NAA条件下,繁殖系数、嫩梢长度之比为10/0.67,二者绝对值处于中间状态。综合芽的形成和嫩梢生长两种情况看:高浓度的BA(1.5-2.0mg/L)与NAA配合时,嫩梢生长较正常,平均株高1.09cm,增殖倍数为14,较低浓度的BA(0.5-1.0mg/L)与NAA配合时,繁殖系数为8.9,平均株高为0.68cm,长势不良,实验条件下以BA2.0mg/L+NAA0.2mg/L效果为最佳。

不同浓度的IBA对生根的影响

以MS为基本培养基,5种浓度IBA条件下生根效果见表2。

结果表明:开始生根天数随IBA浓度加大而缩短,IBA浓度从0.3-0.9mg/L范围内,随浓度加大,生根率、每株根数增加,超过0.9mg/L,生根率下降。且多形成粗大根,产生愈伤组织或从愈伤组织上再生根。实验条件下,以0.9mg/L生根效果最好,生根较快,根系生长正常,根数较多。

小苗移栽

已生根小苗经20天,待根长达2cm时,取出试管苗,洗去根上琼脂,移至透水通气的蛭石中,先在培养室中温度20℃-25℃,相对湿度65%-75%条件下培养2-3周,然后移至散射自然光下炼苗1-2周,最后上盆进入温室,成活率可达95%以上。这期间除了注意保温保湿外,土壤湿度不宜太大,温度以23℃-25℃为好,注意采用杀菌剂保护,避免幼苗腐烂死亡。

结论

MS+BA2.0mg/L+NAA0.2mg/L+Ad30g/L+蔗糖3%+琼脂8g/L,调PH值为5.8是新几内亚凤仙茎段培养较为理想培养基。继代培养天数约为30天左右,繁殖系数可达17,嫩梢生长正常。

在MS+IBA0.9mg/L+蔗糖2.2%+琼脂7g/L,调PH值为5.8的培养基上,新几内亚凤仙试管苗生根效果较好,生根率可达95.4%,根系发达,植株生长旺盛。

生根两周后的试管苗尚需炼苗2-3天,经培养室移植培养2-3周,自然光下1-2周炼苗可上盆入温室,成活率达95%以上,小苗成活关键是基质选择及温、湿度控制。

XzH52.COM好文推荐

新几内亚凤仙栽培


新几内亚凤仙为凤仙花科,凤仙花属多年生草本观赏花卉。原产于非洲热带山地。该种为日本最新培育成功的矮性品种。株高25-30cm,茎肉质,光滑,青绿色或红褐色,茎节突出,易折断。多叶轮生,叶披针形,叶缘具锐锯齿,叶色黄绿至深绿色,叶脉及茎的颜色常与花的颜色有相关性。花单生叶腋(偶有两朵花并生于叶腋的现象),基部花瓣衍生成矩,花色极为丰富,有洋红色、雪青色、白色、紫色、橙色等。
新几内亚凤仙性喜温暖湿润,不耐寒,怕霜冻,冬季室温要求不低于12度;夏季要求凉爽,忌烈日曝晒,并需稍加遮荫,不耐旱,怕水渍。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对盐害敏感。在疏松肥沃土壤中生长良好,土壤配制以泥炭3份、砂1份、园土1份为宜,pH值5.5-6.5。
新几内亚凤仙的繁殖有:播种、组培、扦插3种方法。播种繁殖时间一般在3-4月,适时采收,随采随播。发芽适温22度。组培繁殖方法已获得成功,并已开始规模化生产。生产中因新几内亚凤仙自花授粉能力较差,组培成本高,所以常采用扦插法进行繁殖。扦插季节以春、夏、初秋为宜,温室内可周年进行繁殖。插穗可直接采自叶腋间的幼芽,作微扦插,繁殖速度相当快;也可以将当年生枝条截成几段,每段2-3节。扦插基质用素砂或蛭石均可。为了提高扦插生根率,插穗用ABT生根粉速蘸处理后,5-6天即有新根产生,2周后,当根长2-3cm时,即可上盆。
新几内亚凤仙的栽培适宜温度为16-24度。温度低于15度或高于32度将影响正常生长,光照要求3-5万Lx。若温度适合,可周年开花。新几内亚凤仙管理需要精细,浇水以“见干见湿”为原则。每隔7-10天喷一次叶肥或每隔半月施一次沤制的稀薄肥水,其长势更加喜人。栽后2-3周当苗高达到10-15cm时,施复合肥0.5g/L,少量多次,养分过多,叶片有褐色斑点,肥料含氮量控制在50-100mg/L。光照强时开花早、小,此时,要经常摘心积累营养以促发侧枝,使株型更加丰满。
新几内亚凤仙植株生长健壮,抗病虫能力较强,至今尚未发现有大的流行性病虫害,只是扦插时偶有茎腐病发生,定期喷布杀菌剂可起到预防作用。加强通风管理,可减少蚜虫和红蜘蛛的为害,一旦发现,立即用杀虫剂杀灭。
新几内亚凤仙花色丰富、娇美,用来装饰案头墙几,别有一番风味。露地栽培,从春天到霜降花开不绝。因其花色丰富,株型优美,是园林摆花的好材料,也是作花坛、花境的良素材。中国花卉网

新几内亚凤仙种植资料


一、 生根苗的生产

插穗到货后应立即扦插,不能及时扦插时应放在温度低于7℃的开口袋中,并放在架上连续喷雾。

温度:基质温度22-24℃(白天和晚上);空气温度21-23℃(白天和晚上)如果温度太低,切穗生根缓慢,甚至出现不生根。

加湿:叶子不应该萎蔫,喷雾要比天竺葵频繁,叶上和基质中水太多会导致灰霉病和延缓生根。

基质:PH6.0-6.3;花泥,岩棉或含50%珍珠岩的粗泥炭。

生根粉:可促进生根,但不是必须的,如果用量过大(超过0.1%IBA)会引起腐烂。

施肥:生根后可用100ppm的平衡配方肥,不用额外再施用微肥和叶肥,同时不要过量浇水。

光照:生根前10800-16200Lux,生根后21600-32400Lux。

灰霉病:每天清洁感病的叶子,DACONIS+CHIPCO或其它的杀菌剂混合液应在扦插后第2天和第8天施用。如果应用其它杀菌剂,最好应行进行小量试验,OMALIN会抑制生根。

真菌蚊子:大量真菌蚊子会导致损失和减少生根。

二、 成花生产

(一)生产计划:

植株数(棵) 盆尺寸(cm) 间距(cm) 成花时间/周
北方 南方
1 10-12cm 15×15-20×20cm 8—10 6—8
1 15-17cm 25×25-30×30cm 10—12 8—10
3 20cm吊盆 35×35-45×45cm 11—13 9—11
4—5 25-30cm 吊盆 45×45-58×58cm 12—14 10—12

(二)栽培管理

基质:PH6.0-6.3(不应低于5.8防止微量元素中毒),粗泥炭+30%珍珠岩。

温度:理想的营养生长温度,白天22-25℃ 夜间20-21℃;5周后对于高大植株白天24-26℃夜间18℃,对于紧凑植株白天20-21℃夜间18℃;18℃的夜温是花的分化和发育的理想温度,特别是在低光照下;白天温度超过28-29℃,应当遮阴,否则会减小花的大小。

光照:营养生长和开花发育需要43200-48600Lux的最适光照。当大于54000Lux应遮光,否则会使花变小,户外种植需天天浇水,否则会使花变小。

施肥与浇水:前三周用50-100ppmN肥,随后三周用100ppmN,然后根据土壤分析施肥,理想的N是100-150ppm,每两周后浇水一次避免盐害产生,EC值应在1.3ms/cm之下(用SME法测定)。扭曲、深绿并卷曲的叶子是太高盐分的信号,缓释肥和微肥的应用经常导致中毒。

生长调节:不必摘心,否则会使开花延迟三周左右,如果昼夜温差大于12℃,或植物长得过快过于茂盛,应根据光照条件和温度,喷0.5-2ppm Bonzi1-3次。

(三)病虫害防治

病害:主要病害是灰霉病、腐霉病、丝核菌和粉霉病,低盐和适量溉水可避免腐霉病,用3/4盎司/100加仑的Subdue Maxx四周一次进行防治。TSWV或INSV:如果叶上出现同心圆形班或茎上、叶柄上出现黑色的条纹,应将样品送到化验室。灰霉病可引起叶上产生类似的症状。

虫害:开花前应时刻注意蓟马、蜘蛛(生长点卷曲)和真菌蚊子的防治,否则花期杀虫剂的应用会影响花的发育,用35盎司/100GAL的药溉根可防治真菌蚊子。温室清洁、粘虫板监测,到货植物的检疫和前期迅速防治可避免以产生更大的问题。

(四)栽培中易出现的问题

开花延迟或无花:缺少光照(低于27000Lux);夜温过高(高于20℃);氮肥用量过高(200ppmN以上);以上三种原因因常常同时存在;

不生根或最初不生长,根腐(用SUBDNE灌根):基质太湿,并经常温度低, (低于20℃),有时盐分过高;如果只有部分植物不生长,真菌、蚊子可能是一个原因。

花不育或花少:通常由低光和高夜温(20℃以上的夜温)造成,同时出现更严重;高氮肥,特别是高氨态氮肥也会造成,以上情况同时出现会更严重。

新几内亚凤仙的温室盆栽


新几内亚凤仙(Impatiens hawkeri)为凤仙花科凤仙花属植物,花色丰富,有红、白、粉以及复色等,色泽艳丽欢快,株型丰满圆整,四季开花,花期长,叶色叶型独特,广泛用于花坛布置、悬垂栽植等。特别是作为周年供应的盆花,在欧美市场颇为流行,市场销售量迅速增加,每年都有新品种出现,不仅花色更加丰富,而且在植株抗逆性、抗病性等方面都有改善。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引进新几内亚凤仙观赏品种,作为时尚盆花推向市场,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供不应求,市场前景广阔。

生根苗生产


新几内亚凤仙种子通常很难获得,除杂交一代用种子繁殖外,几乎全部通过扦插繁殖。花卉生产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新几内亚凤仙插穗,但必须保证是不带病虫害的高质量的繁殖材料。
插穗的选择 选择生长良好,无病虫害的植株作为母株,专门用于剪切插穗。2-2.5cm的带顶芽插条是最佳的繁殖材料,要求带有不超过2片完全展开的叶片和3-4片未完全展开的叶片。最下部叶片以下留1.0-1.3cm茎段,以便能插入基质。扦插密度以插穗叶片不相互覆盖为宜。若切穗已经出现花蕾,应将所有花蕾摘除,或弃置不用。国内进行新几内亚凤仙扦插繁殖时,插穗有时长达6-7cm,甚至超过10cm,造成母株养护困难,浪费繁殖材料。另外较长的插穗成熟度高,可能已经完成了花芽分化,生根困难,且带有各种病虫害的可能性较大,破坏植株生长的整齐度。插穗应随剪随插,若不能及时扦插,则应放在开口袋中,连续喷雾。新几内亚凤仙插穗生根率接近100%,一般不需使用生根素处理。
与扦插有关的所有物品均需保持洁净状态,一切与插穗接触的物品均需消毒。扦插器具可用10%医用消毒剂浸泡60分钟,也可用10%家用漂白剂消毒30分钟。
扦插基质 可以采用多种扦插基质,如泥炭土、蛭石、珍珠岩、素沙等,但所有基质必须排水良好,具有较高的透气性。实践证明泥炭土与蛭石按1∶1的体积比混合非常适宜新几内亚凤仙插穗生根。扦插基质可溶性盐含量低于0.75mmhos/cm(EC=0.75ms/cm),pH值维持在5.5至6.5之间。
环境条件 扦插期间光照强度控制在250μmol/m2.s左右。生根以后可将光照强度增大到400μmol/m2.s左右,以提高根的生长速度。白天温度24℃,夜温控制在21℃-22℃。基质温度为22℃-24℃时最适宜生根,最好通过地温加热。如果采用室内全光喷雾扦插,随着天气的不同,喷雾频率从晴天的每15分钟喷雾5秒递减到阴天的每两小时喷雾5秒;夜间没必要喷雾,否则对生长不利。若采用小拱棚扦插,则每天喷雾1-2次,白天适当通风,夜间覆盖。在高温高湿条件下,5-7天形成愈伤组织;10-14天根长达到0.6cm,喷雾频率减至每半小时一次;3-4周后,根长至足够长度,可进行移栽上盆。扦插期间不必施肥。插条根长至足够长度以后应立即移栽上盆,否则将限制根的自由发展。

成品花生产


栽培基质 新几内亚凤仙栽培基质要求排水与通气良好,但其保水性要稍微好于其他花卉的栽培基质,因其所有品种均需要大量水分,不能使其产生萎蔫,保水性较高的基质可以为其正常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生产过程中一般采用泥炭土和珍珠岩按2-3∶1的比例混合作为栽培基质,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加适量蛭石、发酵树皮、锯木屑或岩棉等。
在配制栽培基质时,用石灰将pH值调至5.8至6.2,每立方米基质可加入过磷酸盐2公斤,并加入少量微量元素复合肥。栽培基质的pH值不能低于5.8,否则容易引起微量元素中毒。
肥水管理 条件较好的温室最好以滴灌的方式提供肥水。在植株冠幅达到栽培容器的边缘以前不要施肥或仅少量施肥,施肥时氮肥与钾肥的浓度大体相当。如果栽培基质中使用了过磷酸盐,则氮钾肥的浓度为150ppm至200ppm,否则施肥时应含有磷50-75ppm。有资料显示,当N肥浓度为12mmol/L(约170ppm)时新几内亚凤仙生长最快。新几内亚凤仙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氮素的吸收量不同,前期对氮素要求不多,但生长后期(40-70天以后)要求有充足的氮肥供应,在其整个生长期内吸收的总氮量为0.5克/株,而且硝态氮(Nitrate-N)的吸收量大于氨态氮(Ammonium-N),过多的氨态氮常导致植株叶片与花蕾脱落。因此管理过程中应以使用硝态氮为主。如果不能每次浇水时都施肥,则应该保证每浇水三次以后施一次营养液,浓度为:N300-350ppm、P100ppm、K300-350ppm。新几内亚凤仙喜欢较低浓度肥料,实践证明营养液电导率(EC)超过1.5mS/cm,植株生长不良。基质盐度太高,叶片窄小而卷曲,不伸展,根系生长受抑制,甚至腐烂,但若肥料缺乏则叶色斑驳。新几内亚凤仙对微量元素比较敏感,微量元素过量导致中毒,使下部叶片或叶缘出现坏死斑,顶梢枯死或腐烂,顶部叶片发育受障碍。新几内亚凤仙镁缺乏症非常常见,可每月施一次硫酸镁加以治疗,浓度为每100L水加硫酸镁600克。
肥水管理条件好,新几内亚凤仙植株叶片鲜亮厚实,硬挺伸展,叶面积大,否则叶片薄而皱缩,植株生长缓慢。
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包括温度、光照和湿度。
温度:上盆后前2-3周,白天温度24℃,夜间温度20℃,之后夜温可降至13℃-18.5℃。如果夜温超过22℃,则会延迟开花。有研究表明,在气温不变的情况下将根区温度增加到24℃,植株干物质产量增加15%-20%,生长速度大幅度增加,因为根区温度升高,提高了根际水气分压,增加了植株对水分的利用率。因此从温度角度考虑,新几内亚凤仙生长的制约因素是根区(栽培基质)的温度,而不是大气温度,所以在盆花生产过程中,适当提高基质温度有利于其生长。新几内亚凤仙对低温的适应性较一年生花卉(如天竺葵、矮牵牛等)差,夜晚温度低于10℃生长受抑制,低于7℃可能出现冻害。如果白天温度太高,应适当遮荫,并保护植株免受干热风的伤害。新几内亚凤仙会对DIF(温差)作出反映,节间长度随着昼夜温差的增加而增加。有条件的温室可以在白天将室温提高1℃-1.5℃,同时进行二氧化碳施肥,施肥浓度为1000ppm左右。
光照:新几内亚凤仙喜阳光充足,比何氏凤仙(I.walleriana)能忍受较强的光照,对光周期没有明显反映。光照不足造成叶色斑驳。在冬天和春天应该提供尽可能多的光照。白天中午最低光照为500μmol/m2.s,否则延缓开花。如果光照强度超过1000μmol/m2.s,则应该进行遮光处理。栽培过程中应经常转盆,以使植株均匀受光,以免偏冠。
湿度:生产过程中水分供应情况直接关系到盆花的质量。新几内亚凤仙有肥厚的肉质茎,体内水分含量可达92%以上,生产过程中除了要保证栽培基质有充足的水分供应外,必须保证一定的空气湿度,一般空气湿度不低于85%,否则生长受抑制,叶片枯焦失绿,叶片变薄,叶面积、花径减小,品质降低。水分供应不及时可能导致叶片和花蕾脱落,增加滋生病虫害的可能性。
生长调节 大部分新几内亚凤仙栽培品种具有侧生生长优势,分枝性与自我整枝能力较强,不需掐心,相反,掐心能推迟开花2-3周,可作为花期调控的一种手段。一般来说,新几内亚凤仙不需要施用生长调节剂。矮壮素、B-9以及A-rest(嘧啶醇Ancy midol,可抑制花芽分化)对新几内亚凤仙的生长几乎不起作用,但Bonzi(多硝唑,抑制节间伸长)却对其生长有明显影响。如果昼夜温差大于12℃,或植株徒长,可喷0.5-2ppm Bonzi1-3次。
栽培空间安排 上盆后花盆的摆放以不妨碍植株冠幅发展为原则,如果花盆距离太近,可能造成植株偏冠、冠幅减小、下部秃裸形成“高腿”植株,另外,植株过于密集,叶片相互摩擦,罹患病虫害的可能性增加。新上盆的植株在其冠幅相互接触以前,花盆可以并列摆放,并随着冠幅的增大而逐渐增大生长空间。新几内亚凤仙温室盆栽生产中推荐的花盆摆放标准见附表。
另外,随着栽培地区、花盆大小、品种、气候条件的不同,盆花成品时间也不同,比如,将植株定植于4英寸盆中,在阳光充足的温暖季节8-9周即可形成成品花,而在光照较弱、温度较低的季节需10-16周才可形成成品花。因此各地应因地制宜安排周年生产,以提高生产效益。

病虫害防治


新几内亚凤仙肉质多汁,极容易成为各种有害昆虫和微生物危害的对象。在温室栽培过程中极易患灰霉病,在气温较低(低于22℃)、空气湿度较大的情况下,灰霉病发病严重。灰霉病可能引起叶片与插穗腐烂,植株下部叶片染病,形成水渍状斑,湿度大时呈黑色腐烂,产生灰色霉层,迅速扩大至茎基部,并向植株上部发展。灰霉病一旦浸染到茎部,植株存活的可能性极小。新几内亚凤仙温室栽培一年四季均可能受到灰霉病浸染,尤其以3-4月、11-12月发病严重。灰霉菌为弱浸染性真菌,对健康植株一般不造成危害,但却极易在残叶败花上大量滋生,并进而对整个植株造成伤害,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应注意及时清除残败花叶。另外腐霉属(Pythium)真菌能导致根部腐烂,而丝核菌导致茎秆腐烂。
红蜘蛛、粉蚧、蚜虫是新几内亚凤仙温室栽培最常见的害虫。害虫的大量滋生一方面对植株造成直接伤害,同时也增加了病毒传播的可能性,如凤仙斑叶腐烂病毒即可通过具有刺吸式口器的害虫进行传播,对植株造成严重伤害。
新几内亚凤仙病虫害均可采用常规方法进行预防与治疗,无需其他特殊措施。

新几内亚凤仙栽培技术


新几内亚凤仙为凤仙花科,凤仙花属多年生草本观赏花卉。原产于非洲热带山地。该种为日本最新培育成功的矮性品种。株高25-30cm,茎肉质,光滑,青绿色或红褐色,茎节突出,易折断。多叶轮生,叶披针形,叶缘具锐锯齿,叶色黄绿至深绿色,叶脉及茎的颜色常与花的颜色有相关性。花单生叶腋(偶有两朵花并生于叶腋的现象),基部花瓣衍生成矩,花色极为丰富,有洋红色、雪青色、白色、紫色、橙色等。新几内亚凤仙性喜温暖湿润,不耐寒,怕霜冻,冬季室温要求不低于12度;夏季要求凉爽,忌烈日曝晒,并需稍加遮荫,不耐旱,怕水渍。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对盐害敏感。在疏松肥沃土壤中生长良好,土壤配制以泥炭3份、砂1份、园土1份为宜,pH值5.5-6.5。新几内亚凤仙的繁殖有:播种、组培、扦插3种方法。播种繁殖时间一般在3-4月,适时采收,随采随播。发芽适温22度。组培繁殖方法已获得成功,并已开始规模化生产。生产中因新几内亚凤仙自花授粉能力较差,组培成本高,所以常采用扦插法进行繁殖。扦插季节以春、夏、初秋为宜,温室内可周年进行繁殖。插穗可直接采自叶腋间的幼芽,作微扦插,繁殖速度相当快;也可以将当年生枝条截成几段,每段2-3节。扦插基质用素砂或蛭石均可。为了提高扦插生根率,插穗用ABT 生根粉速蘸处理后,5-6天即有新根产生,2周后,当根长2-3cm时,即可上盆。新几内亚凤仙的栽培适宜温度为16-24度。温度低于15度或高于32度将影响正常生长,光照要求3-5万Lx。若温度适合,可周年开花。新几内亚凤仙管理需要精细,浇水以“见干见湿”为原则。每隔7-10天喷一次叶肥或每隔半月施一次沤制的稀薄肥水,其长势更加喜人。栽后2-3周当苗高达到10-15cm时,施复合肥0.5g/L,少量多次,养分过多,叶片有褐色斑点,肥料含氮量控制在50-100mg/L。光照强时开花早、小,此时,要经常摘心积累营养以促发侧枝,使株型更加丰满。新几内亚凤仙植株生长健壮,抗病虫能力较强,至今尚未发现有大的流行性病虫害,只是扦插时偶有茎腐病发生,定期喷布杀菌剂可起到预防作用。加强通风管理,可减少蚜虫和红蜘蛛的为害,一旦发现,立即用杀虫剂杀灭。新几内亚凤仙花色丰富、娇美,用来装饰案头墙几,别有一番风味。露地栽培,从春天到霜降花开不绝。因其花色丰富,株型优美,是园林摆花的好材料,也是作花坛、花境的良素材。

新几内亚凤仙的栽培与管理


新几内亚凤仙(Impatiens New Guinea)属凤仙花科凤仙花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茎肉质粗壮、分枝多而扩张,暗红色。叶色深绿或铜绿色,中脉明显,叶柄常呈绿色,花具长柄。品种花色丰富,有白、橙、黄、紫、粉等色系及一些重瓣和彩叶品种。只要气候适宜,可终年有花。

新几内亚凤仙性喜温暖湿润的半荫环境,忌暴晒。光照控制在60%-70%。光强约30000-50000LUX,生长适温为15℃一25℃。不耐寒,气温下降到7℃时会受冻害。

目前在国际市场上较新的品种。一般用播种进行繁殖,传统的优质大花品种,通过扦插和组培来繁殖。为了能在元旦、春节期间如期上市,大约在7月中旬扦插,温度控制在22℃-25℃。从母株上选取健壮的、无病虫害的嫩枝作插条剪成长6-7厘米,顶端留5-6片小叶,剪口用刀削成马蹄状,随即放人清水中浸泡15-20分钟,使其吸足水分,然后插入基质,用50%多菌灵进行消毒,浇透水,适当遮荫,保持基质湿润。在插后的前三天保持空气湿度为95%,以后适当降低空气湿度,在每天8:00-18:00进行定时喷水,保持基质有一定的湿度,约7-10天即可生根。在移植后3周,不需施用任何肥料,当根生长至盆底部时再施肥,施肥以氮、磷、钾为20-10-20或14-0-14水溶性肥料,浓度以100-150mg/L(即PPM)为佳,每10天施一次。

新几内亚凤仙的主根系不很发达,主要是须根。因此栽培基质应选择肥沃、疏松、透气、排水良好且富含有机质的偏酸性壤上。可用腐殖土:珍珠岩:椰糠以3:1:1混合配置而成。为了防治病虫害的发生,可在配置土里加少量的呋喃丹,配置后用高锰酸钾1%或甲醛5000倍溶液淋湿消毒并用塑料薄膜覆盖,3-4天后揭开,并摊开土壤让太阳光充分暴晒。

由于厦门夏季气温高,为了能在元旦、春节开花,应在八月底、九月初购进种苗。购进的种苗第一个星期一般是适应期,即从育苗场所到现有的生产基地的适应。九月份厦门地区光照较强,应特别注意加强遮荫,不能让太阳光直射到幼苗上。第二个星期即可进行正常的管理。新几内亚凤仙由于枝叶茂盛,需肥较多,但忌浓肥、重肥,且对盐害非常敏感,所以宜勤施薄肥。在幼苗期可每隔10天左右浇一次20-10-10的花多多(注:20-10-10为氮、磷、钾含量,下同。花多多有多种不同含量的花多多。)1500倍液;中苗期可施30一10一10%花多多 800-1000倍液;并结合叶面喷肥(1500倍液);成苗期用20-20-20的花多多600-800倍液;为了促使其花芽分化,提高花的品质,增加花朵的数量,可在花芽分化前一周,浇施10-30-20的花多多800-1000倍液,使其花朵整齐开放。为了能使出圃后连续不断开花,出圃前可浇施10-30-20的花多多600倍液,再撒施缓效肥14—14-14,以保证出圃后有足够的营养。

新几内亚凤仙是一种性喜湿润的花卉。所以需适时浇灌、干透浇透。在幼苗期应干湿交替。成苗期由于叶片气孔大,蒸腾旺盛,需水量多,所以要及时浇足水;特别是夏季,否则会引起叶片萎蔫甚至落叶;由于其对盐分很敏感,为了减少盐分层积,浇水量一定要大,以冲走一定的盐分;特别是开花期,在表土干时即应及时补水。

新几内亚凤仙出圃后,为了能提供持续性观赏,建议在冬季及早春,进行直接光照。这样可使花期不断,花色更艳及花朵更大。

新几内亚凤仙的分蘖能力强,一般在幼苗长至5一6厘米高时,即侧芽开始萌动时,进行一次摘心即可有7-8个芽,足以保证盆栽成品株的整体观赏性。若是作为吊盆类观赏,则应进行2-3次摘心,这样可不断丰富整个吊盆。除芽是在最后一次摘心,随时剥除腋芽,并可根据自己所需花朵数和花朵的分布位置,剥除不需要的侧芽,剪除细弱徒枝,以增加透光透气性,使植株矮壮,枝叶茂密、紧凑、整齐,这样可提高观赏效果。通常当主茎生长达一定高度时,顶端营养生长停止,花芽逐渐形成,养分集中于顶花芽。在顶花芽形成过程中,其他花芽又继续在基部生出的侧枝上形成。为了减少养分的消耗,保证株型的丰满,在植株还未充分长成时,应及时去蕾。

新几内亚凤仙主要病害有茎腐病和灰霉病,主要虫害有青虫、红蜘蛛、粉虱等,可加强管理和及时防治。

新几内亚凤仙是盆栽观赏和吊盆观赏的较佳种类,具有株型大、花朵大、花期长、多花性的特点。是近几年来人们的新宠。可配置在园林的花坛、花境中,花期长达半年之久。同时也是园林摆花,会场布景的主要花卉之一。

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即植物无菌培养技术,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理论,利用植物体离体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胚、胚珠、子房、花药、花粉以及贮藏器官的薄壁组织、维管束组织等,在无菌和适宜的人工培养基及光照、温度等条件下,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不定芽、不定根,最后形成完整的植株。至今,世界各国在无性系繁殖、花卉育种、植株脱病毒和种质保存等方面,广泛应用组织培养技术。

(一)组织培养技求的应用

1.无性系繁殖无性系繁殖是植物组织培养应用的主流之一,用植物组织培养进行无性繁殖的优点是,用材少,速度快,不受气候、季节、基质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比传统的常规繁殖方法要快得多,人们又叫它"快速繁殖"或"微型繁殖"。其常见繁殖方式有短枝扦插、芽增殖、原球茎、器官分化和胚状体发生。其中芽增殖在盆栽花卉繁殖中应用最为普遍,如草本植物四季秋海棠、鸡冠花、万寿菊、长春花,观叶植物蟆叶秋海棠、网纹草、花叶芋、天鹅绒竹芋,木本植物三角花、比利时杜鹃、月季、八仙花等,在生产实践中,均已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原球茎培养在大花蕙兰、蝴蝶兰、美丽兜兰、石斛、春兰等兰科植物和肾蕨、凤尾蕨、鹿角蕨等观赏蕨的规模性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胚状体培养,据报道目前已在30个科150种植物上观察到它们的愈伤组织可以分化出胚状体,而盆栽花卉中的花叶芋、山茶花都是成功的范例。器官分化主要是从外植体直接产生不定芽或不定根,一般不通过从愈伤组织进行器官分化形成植株,因为其性状有可能发生变化或经过多次继代培养后,会丧失再生植株的能力。

2.花卉育种当今盆栽花卉育种中,也广泛应用组培技术。

胚培养:在花卉种间杂交或远缘杂交中,有时虽然能正常受精,但胚往往发育不完全或胚与胚乳间不亲和,不能得到种子,可采用胚的早期离体培养促使胚正常发育,培养出杂交后代。如山茶花、百合和鸢尾杂交中均采用幼胚培养,成功地收到了杂交种子。同时,在杂交中受精困难,也可把未受精的胚珠分离出来,在试管内用花粉受精来解决,这在草本花卉花菱草中已取得成功。

单倍体育种:利用花药培养诱导花粉形成单倍体,在试管培养中通过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加倍,而成为纯合二倍体植物,从而缩短新品种育种的时间,还有利于突变中隐性突变的分离。这在花卉的株型、花色、花型的大小或重瓣,叶型、叶色等产生变异,往往有直接利用价值。这在矮牵牛的育种中已应用。

体细胞杂交和植物基因工程:利用原生质体遗传操作技术,可以从原来不大可能进行杂交的不同属植物间获得体细胞杂种或核质杂种。可以通过摄取外源目的基因,定向改造植物的某些重要性状。

3.植株脱病毒用无性繁殖方法来繁衍的花卉种类如菊花、香石竹、郁金香、百合、白鹤芋等,不能通过种子途径去除病毒,用化学方法防治和高温处理往往成效不稳定。作为组织培养的无性繁殖材料,最好是去病毒组织,否则易导致病毒积累,危害加重。而植物的茎尖部分无维管束,病毒难以侵入。所以,茎尖培养是获得无病毒植株的最好途径。至今,茎尖培养脱毒法已在菊花、百合、香石竹、郁金香等盆栽花卉上推广使用。

4.种质保存用无性繁殖的植物,因没有种子,只能在植物园内长期栽培保存,耗费大量的土地和劳力。种质材料还易受自然环境的变化和病虫危害而流失。若用组织培养方法,保存愈伤组织、胚状体、茎尖等组织,可节省大量人力和物力。

(二)组织培养的几个步骤

1.材料的选用一般用于组织培养的材料称为外植体。常分为两类。一类是带芽的外植体,如茎尖、侧芽、鳞芽、原球茎等,组织培养过程中可直接诱导丛生芽的产生。其获得再生植株的成功率较高,变异性也较小,易保持材料的优良性状。另一类主要是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和花药、花瓣、花轴、花萼、胚珠、果实等生殖器官。这一类外植体需要一个脱分化过程,经过愈伤组织阶段,再分化出芽或产生胚状体,然后形成再生植株。

外植体的取用与组织部位、植株年龄、取材季节以及植株的生理状态、质量,都对培养时器官的分化有一定影响。一般阶段发育年幼的实生苗比发育年龄老的栽培品种容易分化,顶芽比腋芽容易分化,萌动的芽比休眠芽容易分化。在组织培养中,最常用的外植体是茎尖,通常切块在0.5厘米左右,太小产生愈伤组织的能力差,太大则在培养瓶中占据空间太多。培养脱毒种苗,常用茎尖分生组织部,长度为0.1毫米以下。

2.外植体的消毒植物组培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保证培养物在无菌条件下安全生长。为此,必须抓好外植体的消毒和实行无菌操作。

由于培养的植物材料大都采集于田间栽培植株,材料上常附有各种微生物,一旦被带入培养基,即会迅速繁殖滋长,造成污染,培养失败。所以培养前必须对外植体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消毒的尺度为既能全都杀灭外植体上附带的微生物,但又不伤害材料的生活力。因此,必须正确选择消毒剂和使用的浓度、处理时间及程序。目前,常用的消毒剂有次氯酸钙、氯化汞、次氯酸钠、双氧水、酒精(70%)等。具体消毒方法如下:

(1)茎尖、茎、叶片的消毒消毒前先用清水漂洗干净或用软毛刷将尘埃刷除,茸毛较多的用皂液洗涤,然后再用清水洗去皂液,洗后用吸水纸吸干表面水分,用70%酒精浸数秒钟,取出后及时用10%次氯酸钙饱和上清液浸泡10~20分钟。或用2%~10%次氯酸钠溶液浸泡6~15分钟。消毒后用无菌水冲洗3次,用无菌纱布或无菌纸吸干接种。

(2)根、块茎、鳞茎的消毒这类材料大都生长在土中,常带有泥土,挖取时易遭损伤。消毒前必须先用净水清洗干净,在凹凸不平处以及鳞片缝隙处,均用毛笔或软刷将污物清除干净,用吸水纸吸干后,在70%酒精中浸一下,然后用6%~10%次氯酸钠溶液浸5~15分钟,或用0.1%~0.2%氯化汞消毒5~10分钟,最后用无菌水清洗3~4次,用无菌纱布或无菌纸吸干后接种。

(3)果实、种子的消毒这类材料有的表皮上具有茸毛或蜡质,消毒前先用70%酒精浸泡几秒钟或2~10分钟,然后用饱和漂白粉上清液消毒10~30分钟或2%次氯酸钠溶液浸10~20分钟,消毒后去除果皮,取出内部组织或种子接种。直接用种子或果实消毒,经消毒后的材料均须用无菌水多次冲洗后接种。

(4)花药、花粉的消毒植物的花药外面常被花瓣、花萼包裹着,一般处于无菌状态,只需采用表面消毒即可接种。通常先用70%酒精棉球擦拭花蕾或叶鞘,然后将花蕾剥出,在饱和漂白粉上清液中浸泡10~15分钟,用无菌水冲洗2~3次,吸干后即可接种。

3.组织培养的条件接种后的培养容器置放培养室,室温应控制在23~26℃,每天12~16小时光照,光照度为1000~3000勒克斯。

4.外植体的增殖接种后的外植体要分化出丛状芽、愈伤组织或胚状体,必须对培养基及激素的种类和浓度进行严格的设计和筛选。常用的基本培养基为MS培养基,激素的种类和浓度对外植体的分化和增殖起到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不同的花卉种类对激素的种类和浓度是有差别的(表4--3)。

5.诱导生根继代培养形成的不定芽和侧芽等一般没有根,要促使试管苗生根,必须转移到生根培养基上,生根培养基一般应用1/2MS培养基,因为降低无机盐浓度有利于根的分化。同时,不同盆栽花卉诱导生根时所需要的生长素的种类和浓度是不同的(表4-4)。一般常用吲哚乙酸(IAA)、萘乙酸(NAA)和吲哚丁酸(IBA)三种。一般在生根培养基中培养1个月左右即可获得健壮根系。

6.组培苗的移栽生根或形成根原基的试管苗从无菌,温、光、湿度稳定环境中进入到自然环境中,从异养过渡到自养过程,必须经过一个炼苗过程。首先打开试管瓶塞放阳光充足处让其锻炼1~2天,然后取出幼苗用温水将琼脂冲洗掉,移栽到泥炭、珍珠岩、蛭石、砻糠灰等组成的基质中,基质使用前需高温消毒,移栽后要适当遮荫,可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持较高空气湿度,温度维持在25℃左右,勿使阳光直晒,7~10天后要注意通风和补充浇水,约20~40天,新梢开始生长后,小苗可转入正常管理。

花卉的组织培养


花卉繁殖,可分有性繁殖(种子繁殖)和无性繁殖(营养器官繁殖),而近来有不少种花卉已采用组织培养手段,这是一种新的常规繁殖方法。

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繁殖是一项先进技术,可用极少量的繁殖材料,繁殖大量的植株,并可得到去病毒的壮苗,这在某些花卉的商品生产中已成为极有效的繁殖手段。

组织培养早在20世纪初即已开始,已有80多年的历史。近年发展很快,并广泛用于花卉登殖,现在由琼脂培养转向液体培养,即用发酵罐深层培养,形成微繁殖工业。目前又在研究人造种子,把用微繁殖技术形成的不定胚和芽条用球形胶囊包裹起来,形成人造种子。这种人造种子能在适宜条件下,生长发育成植物体。但这项技术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行研究。

1.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1)培养基成分

培养基的成分主要包括无机盐类(分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有机物质(即维生素等)、车长调节物质以及碳源等四大类:

①无机盐类:植物所需的十大元素,除碳、氢、氧由水和空气中供给外,其他氮、磷、焊、硫、钙、镁、铁等七种均需加到培养基中;微量元素有硼、锰、锌、钥、钻、碘、铜等。

②有机物质:主要是维生素和氨基酸,如民和民以及烟酸等。

③生长调节质:主要有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两类。目前用得较多的细胞分裂素有:激动素、玉米素乃及异戊烯基腺嘌吟等,能促进芽的分化;生长素有吲跺乙酸、吲哚丁酸、萘乙酸,能促进生长。

④碳源:因组织培养时植物体处于他养情况下,故必须有能源供给,主要是蔗糖。

(2)培养基的种类

培养基的种类很多,采用哪一种培养基,对于培养是否成功有很大的关系,在1950~19舰年初常采用White培养基,但后来有很多新的培养基,其中Ms是Murashige和skoog1962; ER是Erikssonl965; B5是Gambor等1968; SH是shenk和Hildebrandt l972; HE是Heller1953提出来的,见表1表2。

这些培养基中MS培养基应用最广泛。ER培养基与MS培养基相似。B5培养基在愈伤组织和悬浮培养方面做了不少试验,对有些植物很适合,SH培养基与B5相似。HE培养基为欧洲许多实验室所用,但矿物盐浓度稍低,应用范围不太广。在花卉组织培养中用MS培养基最多。

(3)引培养条件

培养条件,按培养对象的种类不同而有所不同,温度条件一般在23~26℃左右的恒温条件下。光照条件对器官形成有作用,一般范围是1000~3000勒克司,每日12~16小时,高于3000勒克司有强烈抑制作用。培养室要求清洁卫生,减少污染。

2.花卉组织培养的途径

在花卉组织培养实践中,用植物的组织或细胞培养成植株,也就是试管培养,可以通过三条途径。

(1)通过器官发生

通过由培养的组织,产生芽及根,器官发生由于培养材料的不同又可分为两方面:一是培养花卉植物的茎尖产生大量芽,再将芽分离转移培养成植株;二是培养花卉植物器官外植体产生不定芽,发育成植株。

(2)通过煎伤组织分化成株

将花卉植物体的一小片组织培养成愈伤组织,再诱导分化成芽和根,成为完整植株。

(3)通过胚状体发主

由培养的植株产生愈伤组织,再通过悬浮培养,或直接产生大量的胚状体,再发育成完整植株。

3.花卉组织墙养的操作方法

花卉组织培养的操作可分为培养基配制、消毒灭菌、接种、培养等几方面。

(1)培养墓配制

选定培养基以后,需把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物都配成母液,扩大倍数为稀释液,贮存备用。使用时,根据所需配制的量,在稀释液中加一些肌醇、水解酪蛋白、蔗糖等,再加铁盐(需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Na2一EDTA)加硫酸亚铁配制成螫合铁)成营养液,然后吸取需用量,加入培养基中,再测其酸碱度(一般pH值在5.5~6.5之间即可),最后加琼脂煮沸后分装入三角瓶或试管中,封口待用。

(2)消毒灭菌

消毒灭菌非常重要,关系到组织培养的成败。污染的途径是器皿、用具、材料的带菌,以及接种室的空气、墙壁、地板等的不清洁,故必须针对所提及的几方面,进行严密的消毒灭菌。

①培养基消毒:将配制分装好培养基的三角瓶或其他容器放入高压灭菌锅中,在15磅/英寸2的压力下,经20分钟高压灭菌即可。

②器皿与用具的消毒:接种用具及玻璃器皿、洗涤材料用的无菌水,用牛皮纸包好后和培养基一起放在高压灭菌锅中消毒灭菌。

③接种室消毒:接种室的地面及墙壁,在接种前后均要用1 :50的新洁尔敏湿性消毒,每次接种前还要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30~60分钟,并用70%的酒精,在室内喷雾,以净化空气,最后是超净台台面消毒,可用新洁尔敏擦袜及70%酒精消毒。

④材料处理及消毒:花卉组织培养取嫩茎、花托、叶柄、叶片均可,取得材料后,需先清理,去掉多余部分,然后冲洗、洗涤剂洗涤、漂清后放入接种室或超净台上,用70%的酒精浸泡半分钟,进行表面消毒,再在10%的漂粉溶液中消毒10分钟左右,取出后用无菌水冲洗4~5次,即可接种。一般材料的选择以幼嫩部分为好。草花用嫩茎、花托为好;球根花卉用茎顶、鳞茎盘、鳞叶等为好。

(3)接种

接种用的钳子、解剖刀、接种针等均需在火焰上消毒后用,用后再消毒。将消毒好的材料置于培养皿中,用解剖刀切去其边缘,再切成小块接种在培养基上,使组织块与培养基密合,不得将材料陷于培养基中,接好后随即将瓶口封好待培养。

(4)培养

接种完毕后即可置于培养室,在恒温、加光条件下进行培养,培养一段时间后,根据情况将材料从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转到分化培养基(也有只用一种培养基就可直接诱导分化成绿苗的),最后转移到生根培养基上。

(5)试管苗移栽

试管苗发根后,必须随即转移到栽培基质中去,这种基质可以用培养土、蛭石、珍珠岩等配成。将试管苗从瓶中耿出,洗去残存的培养基,移植到准备好的基质中去,随即用细喷壶喷水后加玻璃或塑料罩,3~4日内不必浇水,以后浇些清水,1周后见苗已挺直,可去罩浇培养液(过去所用培养基的大量及微量元素减半配成),以利生长,2~4周后可进行常规栽培。

玫瑰的组织培养


外植体选取从生长在田间或盆栽的优良品种植株上,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当年生枝条的茎尖和幼茎。取材最好在晴天正午,并且取用植株上部的幼茎。阴雨天或靠近地面的幼茎,表面污染较为严重,难于消毒。玫瑰除用茎尖和幼茎做外植体外,也可以用叶片、叶柄、根、茎、原生质体、胚、花药、子房、花萼和花托做外植体。

消毒灭菌及无菌苗的建立取玫瑰外植体,用5%~10%的次氯酸钠浸泡10~30min或用01%~02%的HgCl浸泡5~15min。用无菌水清洗7~10次后接种。也可先用75%的酒精浸泡20~30s再采用上述方法消毒。消毒灭菌完毕后,将幼茎切割成05~10cm长的至少带有一个节的切段,接种于培养基中。

栽培新几内亚凤仙有哪些要点?


新几内亚凤仙是国外近年来繁育的新品种,栽培要点:

①繁殖方法。可用播种和扦插,而以播种为主。播种时要注意覆土不宜过多,不然会影响发芽。种子发芽的温度为21℃,2星期左右便可出苗。扦插繁殖,一般在春季进行,方法如同何氏凤仙。

②加强肥水管理。生长期间要注意施肥,但氮肥不能过多,以免植株徒长。浇水要及时,而不能过湿。生长环境要保持湿润,应经常向叶面、地面喷水,尤其在高温与冬天干燥的季节更为重要。同时要避免阵雨后盆内积水而伤及根系。

③注意温度与光照。新几内亚凤仙的生长前期温度为18~20℃,后需保持15~16℃,这样有利于植株的生长与开花。夏天忌高温与强光直射,故要采取遮荫、喷水等降温措施,冬天要保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有一定光照,不能过阴。

花卉组织培养技术



1、花卉组织培养的应用价值

花卉组织培养,就是分离花卉植物体的一部分,如茎类、茎段、叶、花、幼胚等,在无菌试管,并配合一定的营养、激素、温度、光照等条件,使其产生完整植株。由于其条件可以严格控制,生长迅速,1-2个月即为一个周期,因此在花卉植物的生产上有重要应用价值。

快速大量繁殖方面:对一些难繁殖的名贵品种花卉及一些短期内大量急需生产的花卉,应用很广。兰花、菊花、唐菖蒲等花卉利用腋芽增生,短期得到大量植株。非洲紫罗兰可通过叶片,水仙可通地鳞片,诱导产生不定芽,来达到大量繁殖的目的。

花卉育种方面:百合、鸢尾等许多花卉可以进行远缘杂交,由于生理代谢等方面的原因,常使杂种胚早期败育,因而得不到杂种植物。而在试管中进行胚培养,可使其顺利生长,得到远缘杂种。此外还可采用愈伤组织诱变、花粉培养等多种方法,来进行花卉育种。

培育无病毒苗方面:菊花、唐菖蒲、水仙、郁金香、大丽花等一大批花卉靠无性繁殖法繁殖,病毒逐代传递积累,危害日趋严重。而分离花卉植物0.1-0.5毫米大小的生长点,培养得到的基本上是无病毒苗。因此这一技术已在花卉无病毒苗的培育中广泛应用。

2、花卉组织培养对实验室及设备的要求

花卉组织培养是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培养花卉,是一种花卉现代工厂化生产新技术,所以其对实验室及设备有一定的要求。

实验室方面

①化学实验室:主要承担配制培养基的任务。要求具有各种化学药品试剂、各种玻璃器皿、称量天平等。

②洗涤室:主要进行玻璃器皿的洗涤,要求有自来水装置,同时有烘箱,以便洗后烘干。

③灭菌室:主要进行培养基和用具的消毒。要有高压灭菌锅,具有水源和电源。

④接种室:是花卉材料分离、消毒接种和转移的场所。要求密闭、清洁、整齐、装有紫外灯,能随时灭菌。有的也可用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代替。

⑤培养室:是花卉材料培养生长的地方。要求清洁,保温好,室温均匀一致,并有绝热、防火性能。

设备方面

①天平:供配制培养基时称量药品和激素用。大量元素用普通天平;微量元素和激素用分析天平。

② 酸度计:测定培养基的pH用。

③高压灭菌锅:是供培养基和器械用具灭菌用。

④烘箱:洗净的玻璃器皿干燥灭菌用。

⑤蒸馏水制造装置:得到纯净水供培养用。

⑥冰箱:供贮放母液和植物材料用。

⑦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为植物材料接种或转移的操作场所。

⑧空调机:控制室温用。

3、花卉组织培养对培养基的要求

培养基是花卉植物组织培养中十分重要的基质,目前应用的有好多种,但其主要成分大体相同,主要成分是水,其他还有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维生素、生长调节物质、蔗糖和琼脂等。

目前花卉组织培养中应用最多的为MS培养基。其组成是在配制1升(1000毫升)培养基时,加硝酸铵1.65克、硝酸钾1.9克、氯化钙0.44克、硫酸镁0.37克、磷酸二氢钾0.17克、碘化钾0.83毫克、硼酸5.2毫克、硫酸镁22.3毫克、硫酸锌3.6毫克、钼酸钠0.25毫克、硫酸铜0.025毫克、氯化钴0.025毫克、硫酸铁27.8毫克、蔗糖30克和琼脂7克。其他生长调节物质要根据花卉的种类和培养目的而确定。MS培养基中大量元素浓度过高,为此常采用1/2、1/4大量元素浓度作培养用,这样生长效果列好。

配制培养基前要准备好三角瓶、试管、烧杯、量筒、吸和等玻璃器皿,预先称好药品。配制时先将琼脂溶化,再加入在水中深解的各种营养元素和蔗糖,然后用氢氧化钠或盐酸调整培养基的pH,一般掌握在5.7左右。以后可分注到养瓶中,盖好瓶盖。培养基配好要经高压灭菌。冷却后放到培养室预培养3天,如没有杂菌污染,才可进行花卉材料的接种。

4、花卉组织培养的过程

花卉植物组织培养即无菌培养,也就是要求培养的材料不带有杂菌。从田间或温室等地切取花卉材料时,应选择健壮无病虫母株,取幼嫩、分生能力强的部位,以利生长。

取来的材料虽经选择,外部总还有不少杂菌。为此,接种前应进行表面灭菌。通常先用自来水冲洗十几分钟,有泥的应刷去。冲洗干净后,用70%的酒精浸泡10-15秒钟消毒。接着用无菌水(经高压灭菌的蒸馏水)冲洗两次,再用10%的漂白粉澄清液浸泡20分钟消毒,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4次。带有茸毛不易湿润消毒的材料可加些洗衣粉。上述操作皆应在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等无菌环境条件进行。经过表面灭菌的材料,用无菌滤纸将水吸掉。再用解剖刀切取所需部位,通常几毫米大小,培育无病毒苗则应在1毫米以下,然后用解剖针或枪式镊子将材料接种到培养瓶上培养。工具用完即应在95%酒精中蘸一下,或用火焰消毒法消毒,避免工具带菌造成交叉污染。操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事先洗净手,后再用酒精棉擦试一遍。

5、花卉组织培养材料的培养和移植

花卉材料接种后放到培养室培养。培养室是花卉材料培养生长的场所,一般几到十几平方米皆可。高度约2米左右,空间小,可节省控温能源。培养材料放在培养架上培养。培养架可有木材或金属制成,有4-5层,每层高40-50厘米,日光灯装在上方。架长1.2米左右,与40瓦日光灯长一致,宽80-90厘米。每一层可装两支日光灯,这样培养时的照度约为3000勒克斯。培养室的温度大多采取昼夜恒温培养,保持在25℃±2℃,也有采取昼夜变温培养的,夜晚温度可低些,这应根据花卉生长需

要而定。每天日光灯照明12-16小时。

花卉试管苗由于人工提供各方面优越条件,一般生长发育好,根系也多,可往往由于没掌握其特性,造成移栽时成活率不高。这是因为试管苗在瓶中湿度很高的条件下培养,人为提供蔗糖等碳源,花卉材料是处一起异养生活状态,可以说比温室生长的花卉还要娇嫩得多。而突然从瓶中移到土壤让其过自养生活,往往由于变化太剧烈而造成损伤甚至死亡。为此,花卉试管苗开始移出时,仍应罩上玻璃瓶,或盖上薄膜袋(上开几个小孔),1周后去掉。有喷雾条件则更理想。开始7-10天要遮荫,以后逐渐见阳光。移植基质以沙与蛭石各半为好,要排水、通风好,隔一天浇一次营养液。这样逐步锻炼,让其适应环境。2-3周后经驯化锻炼苗即可移至培养土中栽植。

苏丹凤仙花和新几内亚凤仙花的区别


一、叶子区别

苏丹凤仙花的叶子互生或是上部叶子呈螺旋状排列。叶子具有叶柄,叶片呈宽椭圆形、卵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大约4到12厘米,宽大约2.5到5.5厘米,边缘具有圆齿状的小齿。

新几内亚凤仙花叶子多叶轮生,叶片呈披针形,叶子的边缘具有尖锐的锯齿,叶子颜色呈黄绿色或深绿色。

二、花朵区别

苏丹凤仙花总花梗生于茎、枝的上部叶腋处,通常具有2朵花,花朵的大小以及颜色多变,有鲜红色、粉红色、深红色、紫红色、淡紫色、蓝紫色或白色。

新几内亚凤仙花的花朵单生在叶腋处,基部的花瓣衍生呈矩形,花朵颜色有洋红色、白色、紫色、雪青色、橙色等,花色丰富。

养花技巧《新几内亚凤仙的组织培养》一文希望您能收藏!“鲜之花网”是给您提供各种花卉的养花技巧网站。同时,xzh52.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组织培养技术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