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的花朵皎洁饱满,光彩夺目,显得那样雍容华贵,妩媚娇丽;颤巍巍,飘飘然,芳香飘溢,恍若白衣仙女下凡。”生活中,各色各样的人都很喜欢花,为此,很多人都倾情投入到花卉的种植中去!种植花草的人都有一段学习和摸索的过程,你是否在寻找有关的技巧和方法呢?鲜之花网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冬种蚕豆病害防治”,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其主要病害有:
根腐病。是一种真菌病害,发病后,最明显的特征是植株下部叶片的叶缘变黑,严重时整叶变黑焦枯,可使蚕豆减产30%—50%。在防治上,如果病害已发生,可及时用灰粪拌磷、钾肥点穴或开沟埋施,并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淋穴,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赤斑病。发病初期,叶片上先产生赤色小斑点,稍后逐渐扩大成圆形赤色斑点,在冬春温暖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展,病叶变枯萎,最后枯死。防治此病应采取轮作、开沟排渍水、增施磷钾肥或草木灰、火土灰等措施进行预防。药剂防治可选用50%多菌灵100克或70%甲基托布津70克兑水50公斤全面喷施。
锈病。在冬春温暖潮湿天气时发病较为严重。首先侵染基部老叶,进而侵染上部嫩叶茎和花荚。发病后,一般可使蚕豆减产10%—20%,幼荚受害后变黑色并局部腐烂,很难出售鲜蚕豆,影响产量又影响品质,防治上应及时拔除烧毁发病植株,用粉锈宁600—800倍液在发病初期喷施,防治1—2次效果最佳。并结合摘去蚕豆顶心,可促使蚕豆多结荚。
此外,还有青枯死秆病,这是因渍害而引起的一种生理性病害。春季雨水较多,特别是蚕豆开花结荚期如遇多雨天气,排水不良导致根系腐烂,应注意做好清沟排水,以减少根际水的侵害。

Xzh52.COM延伸阅读

病害防治需知冬美人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冬美人喜温暖、干燥和光照充足的环境,耐旱性强,喜疏松、排水透气性良的土壤,无明显休眠期,即便夏季都可全日照。生长适温18-25度,在冬季温暖、夏季冷凉的气候条件下生长良好。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冬美人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一起来看详细内容。

冬美人的养殖方法:

繁殖:冬美人的繁殖方式一般有两种,分别是扦插和叶插。其原理以及操作方法上类似。叶插取其叶片,在阴凉处防止几天后插入盆沙中,浇水即可使其生根存活,然后转移到盆栽。两种方法比较类似,不过叶插更为简便。

土壤:冬美人养殖最适宜的土壤是疏松且排水性良好的土壤,一般的花友选择用泥炭、珍珠岩以及煤渣三者等比例混合的土壤。而为了隔离土壤与植株,还会选择用河沙或者浮石铺在土壤上。

浇水:冬美人生性耐旱,因此偶尔的干旱缺水并不会影响其正常生长,一般是在其表面干透后才浇水,尚有湿润感的时候可以不浇水。

砍头:生长到一定程度的冬美人其植株的干就会过长,砍头是为了让其更加美观的一种方法。因为不砍头的冬美人会一直生长下去,不会长侧芽,砍头之后则会开始长侧芽,让植株更加美观。砍头下来的叶片以及自然掉落的叶片则可以用叶插的方法进行繁殖。

冬美人养殖注意事项:

病害防治:

浇水是干透浇透,见干见湿,浇时应避免叶芯处积水导致的烂芯,夏季湿热的环境下要控制浇水频率,加强通风,冬天温度低于5℃就要逐渐控制浇水水,0℃以下保持盆土干燥,尽量保持不低于零下3℃[1] 。配土一般用泥炭+蛭石+珍珠岩各一份;生长期适量浇水,夏季湿热情况下控制浇水并注意遮荫;生长期施肥一般每月一次。

繁殖方式:

冬美人繁殖方式主要用叶插及扦插繁殖,于生长季节从健壮的植株上切取叶片,放阴凉的环境中晾几天,待稍干后即入盆沙中,少量浇水,保持盆沙潮润,极易生根成活,当根长达到2-3厘米时,即可移入小盆中培养,枝插或叶插均可,以叶插为好。

兰花养殖中常见的五种病害防治


1.腐烂病。由病霉菌引起,一般受害是叶基部、幼苗和根。原因是挖取兰株时断根、运输途中受损、培养土中带有腐霉菌、栽培底肥过多、浇过人粪尿、水质中含有食盐等。轻者兰根腐烂、叶变红、重者幼苗枯萎、花箭萎缩,直至死亡。防治方法:可用硫酸铜和其它无菌剂喷洒,水质要纯净,忌用人粪尿。

2.黑斑病。叶面出现黑点,逐步扩大,严重时局部漫延至整个组织,使大半数叶子枯黑,失去了叶型的观赏价值,并导致兰花生长不良。此病的发生主要是水份过多、通风不够所致。防治方法:加强通风、控制给水,并用粉绣灵喷洒。

3.白丝病。是由病菌引起的病害,多发生在夏秋之交多雨期间。在叶鞘基部和假鳞茎旁有一层白色丝网状菌丝体漫延着,它能使兰株很快死亡。防治方法:发现后要迅速加以消除,同时喷洒波尔多液或硫酸尼古丁液杀菌,对受害的兰盆要隔离,及时加强通风、透光。

4.褐腐病。是一种细菌病。主要发生在新叶和假鳞茎上。发病初期,在叶片和假鳞茎上先出现水渍状色斑,后转淡褐色,逐渐成深褐色,患处表面呈褶皱状;其周围显现水湿状晕纹。此病发展很快,往往早上得病、晚上受害部分就变成黄白色,一天后则使全株或整个假鳞茎呈软腐状。主要发生在春末和初夏时节。一旦发现就要立即翻盆换土,把病害部位整体剪除、烧掉,对剩下株体有切口创伤处要用硫磺粉或升汞水消毒,停水一个星期,加强兰场透光、通风,翻过盆的暂时隔离。再用稀释1000倍的硫酸尼古丁液喷洒全草。

5.炭疽病。是墨兰、建兰中最为严重的病害,起初出现黄色小点,逐步扩散成暗褐色圆斑。防治方法:清除病叶并烧毁,随即喷洒65%的代森锌药液,同时兰盆要调换到荫凉通风的地方,阴雨天要避雨。(傲南)

兰花病害及防治

兰花,为兰科观赏植物,常见病害主要有炭疽病和叶斑病。

1,兰花炭疽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在叶上出现黑褐色病斑,周边有褪绿色晕。病斑扩大后呈椭圆形或长条状。边缘黑褐色,内部黄褐色,病斑稍有隆起。后期病斑上出现黑色粒状物,潮湿条件下黑色粒状物挤出粉红色胶体,即病原物的分生孢子盘与分生孢子堆。炭疽病的发生时间较长,尤其是7一8月份发病最重。

防治:①注意通风透光。②合理施肥,提高抗病力,于生长期控制氮肥的施用,适当多施磷钾肥。③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或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一800倍液。

2,兰花叶斑病:是一种为害叶片的真菌性病害,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生。高温高湿,有介壳虫为害,通风不良均容易发生叶斑病。

叶斑病发病初期为褐色病斑,扩大后病斑呈长椭圆至长条斑状,边缘红褐色,内灰褐色。后期病斑上散生黑色粒状物。

防治:①改善通风条件、消灭害虫。②发病初期用50%退菌特1000倍液或65%代森锌800倍液喷雾防治。

荷花病害及其防治


荷花在生长过程中较为严重的病害主要有下列几种:

一、病害

1.黑斑病 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上出现褪绿的黄色病斑,后期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变褐色并有轮纹,边缘有时有黄绿色晕圈,上生黑色霉层,直径5至15毫米。严重时,病斑连成片,除叶脉外,全叶枯黄。此病是由真菌引起,雨季发生严重,荷塘或盆栽连作,以及氮肥施入过多或夏季水温过高等情况下,病害均很严重。

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清除病叶。发病较严重的植株,需更换新土再行栽植,不偏施氮肥。发病时,可喷施75%的百菌清600至800倍液防治。

2.褐斑病 危害荷花叶片。在病叶上出现直径0.5至8毫米大小的圆形斑点,呈淡褐色至黄褐色,边缘颜色较深。病害后期,病斑上生出许多黑色小霉点。秋季多雨时发病较严重。病菌多在残体上越冬。

防治方法:清除残叶,减少病源。发病严重的可喷施50%的多菌灵500倍液或用80%的代森锌500至800倍液进行防治。

3.腐烂病 危害叶片、花梗和莲藕。危害叶片时,最初沿叶缘产生青枯色斑(块),不久病斑向叶内扩展,最后全叶变褐色而坏死。花梗发病时,沿着气孔线变褐色并凹陷。莲藕发病,先是变褐色,逐渐转向鞭节,纵向坏死,还可见到病藕节长出白色丝状物或粉红色的粉堆。此病通常在连作的情况下以及土壤贫瘠时发病较重,叶片若经常处在水浸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适当施肥,注意水面不宜过高,以免浸泡叶片而导致发病。喷施50%的多菌灵500倍液或50%的疫霉净500倍液防治。

水仙病害防治(一)


水仙花叶病:

症状:在水仙生长初期不表现症状,或出现轻微的绿色斑驳。随着病情发展,到生长中期才产生明显的花叶症状,严重时叶片黄化,扭曲,植株明显矮小、瘦弱。其病原为水仙花叶病毒。通过叶蝉、汁液与接触传播,带毒的鳞茎及子球也是传播的重要途径。该病毒还侵染红口水仙、黄水仙、风信子、长春花、千日红、矮牵牛、三色旋花、绒缨菊等观赏植物。此外、黄瓜花叶病毒也可引起水仙花叶病。

防治方法:

1、采用茎顶组织培养与热处理相结合的方法脱毒,培养无毒苗,并建立无毒母球基地。 2、注意田间卫生,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并销毁,以免传毒。 3、喷洒杀虫剂,防治桃蚜及其他蚜虫以及叶蝉等传毒昆虫,以上方法应结合运用,综合治理,都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水仙灰霉病:

症状:水仙鳞茎受害后,根盘部腐烂,变软,表面生灰色霉层。 防治方法: 1、园艺防治 鳞茎最好薄薄一层摆在竹帘上,贮藏场所要干燥,通风透光。 2、药剂消毒 鳞茎用0.5%福尔马林液处理半小时,水洗后阴干贮藏。 3、人工防治 贮藏期间发现有病鳞茎,立即拣出销毁。

水仙黄条斑病:

症状:其典型症状为沿叶脉产生黄色条斑,成为系统花叶。病叶开始粗糙,花梗也有明显的褪绿斑,花碎色。最后,鳞茎变小,植株矮化,提前枯萎。有些品种的叶片上褪绿不明显,有的品种则表现为绿色条斑。其病原为水仙黄条斑病毒。通过桃蚜及其他蚜虫传播,汁液也可以传毒。水仙黄条斑病毒还能侵染明星水仙、黄水仙、红口水仙、多花水仙及长寿花等花卉。其他还有潜隐病和条纹病,它们分别由水仙潜隐病毒与中国水仙条纹病毒所致。在自然条件下,往也会有两种或多种病毒复合侵染,其症状也就复杂化了。

防治方法:1、采用茎顶组织培养与热处理相结合的方法脱毒,培养无毒苗,并建立无毒母球基地。 2、注意田间卫生,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并销毁,以免传毒。 3、喷洒杀虫剂,防治桃蚜及其他蚜虫以及叶蝉等传毒昆虫,以上方法应结合运用,综合治理,都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水仙大褐斑病:症状:发病初期病斑出现于叶子尖端,呈褐色,与健康部分分界明显。以后叶子的边缘和中部也会出现病斑,花梗也可被浸染。病斑初为褐色斑,扩展后成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单个病斑大水可达1厘米×4.5厘米。病斑全并呈细长条斑,上下端迅速黄化。病斑在边缘发生时,叶片生长停滞并变成扭曲状。中国水仙上的病斑明显地加厚,周围组织黄化。喇叭水仙的病斑褐色,周围不黄化。 病原及发病现状:病原为水仙大褐斑菌(Stagonospora curtisii)。病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鳞茎表皮的上端或枯死的叶片上越冬或越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病菌也可在其他寄主如孤挺花、文殊兰上越夏。南方地区4-5月间雨水多,发病较重。栽植过密、排水不良,连作都会加重发病。品种间抗病性也有差异。多花水仙病重,青水仙、喇叭水仙感病轻。

防治方法: 1、剪除病叶,拔除病株,减少浸染源。 2、避免连作或在水仙种植地附近种孤挺花、文殊兰、百子莲等植物。   3、鳞茎收获时避免产生伤口,种植前剥去膜质鳞片,将鳞茎浸入1%甲醛溶液浸泡0.5-1.0小时,或50%多菌灵500液12小时,或0.1%升汞溶液0.5-1.0小时,减少初次浸染。 4、发病期可用1%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或70%托布津1000倍液喷施。

鹤望兰病害防治方法


鹤望兰花形奇特,株形雅致,然而,在栽培中常见多种病害,现将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斑枯病

1.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开始时叶上生出灰白色枯斑,边缘生褐紫色线圈,较宽,上有许多黑色小粒,乃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2.发病规律 病原菌在病叶上越冬,春天条件适宜时,借助风雨传播,潜伏期5至7天后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病害不断扩展。病原菌生长适温25℃至30℃。植株生长衰弱和盆土偏碱易发病。

3.防治方法 精心养护,使植株健壮。剪去病叶后用30%碱式硫酸铜悬浮液300倍液涂抹剪口。发病初期开始喷洒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400倍,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7至10天喷1次,连喷2至3次。

二、炭疽病

1.症状 为害叶片和茎,病斑圆形,边缘红褐色,中央褐灰色平展。起初病斑不下陷,后期在病斑上可见轮生小黑点。一般上半年老叶发病,下半年新叶发病。

2.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病叶、病残体上越冬,翌春借风雨和昆虫传播,从伤口侵入。老叶一般4月初发病,新叶从8月开始发病。湿度大时易发病,盆内积水、通风不良发病加重。

3.防治方法 发现病叶及时沿边缘剪除并销毁。伤口处涂抹或喷淋25%的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的多硫胶悬剂,发病后喷施50%克菌丹500 倍液,或75%的甲基硫菌灵1000 倍液。

三、灰霉病

1.症状 主要发生在叶片、叶柄和花瓣上。初发病时病斑暗绿至暗黄白色小斑,水渍状,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病斑迅速发展,呈褐色不规则状,以致大片腐烂,并长出灰色霉层。被害花瓣病斑散生,较小,圆形至椭圆形,病斑边缘绿色较深,中部为黄色水渍状坏死,后期败花上布满灰色霉层。

2.发病规律 气温15℃左右,湿度在90%的情况下形成灰霉层,并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助风雨和昆虫传播,从伤口侵入感病。栽植过密、湿度大、光照不足或偏施氮肥、植株生长柔弱易发病。

3.防治方法 在秋季和早春换土,以利于植株健康成长,提高抗病能力。多雨季节,用波尔多液喷雾两三次,保护新叶和花蕾,防止发病。发病期间,用80%敌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喷雾防治。

四、青枯病

1.症状 初发病时叶片边缘出现橙黄色至浅褐色斑块,后向中脉扩展,造成整株叶片逐渐枯萎和死亡。

2.发病规律 该病原为一种细菌,在根茎内或土壤中越冬,带菌病株是主要初侵染源,并可借助调运远距离传播。病菌由根茎伤口侵入,迅速扩展,终至全株枯萎。高温多湿、时晴时雨的天气,特别是土温变化强烈利于流行。

3.防治方法用无病种苗繁殖;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尽量减少伤口和叶面淋湿。发病时每株浇灌硫酸链霉素3000 倍液,每株0.5升,或喷洒72%农用链霉素1000 倍液。

水仙病害防治(二)


水仙病毒病:

症状: 主要表现为系统花叶或产生黄色条斑,叶片黄化扭曲,植株生长矮小,由于病毒种类复合侵染组合不同及水仙品种的差异,症状变化很大。 病原物: 病毒种类主要有(1)水仙花叶病毒属马铃薯X病毒组。病毒粒体线条状,550×12纳米。(2)水仙黄条病毒属马铃薯Y病毒组。病毒粒体线条状,755×12~15纳米,有风轮状内含体。此外,还有水仙潜病毒、黄瓜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烟草脆裂病毒和马铃薯Y病毒等也感染水仙。带毒鳞茎为主要的初侵染源,叶蝉、蚜虫和土壤线虫是田间传播介体。 发病条件:子鳞茎带毒,使病毒传递到下一代并广为流传。 寄生植物 NMV可侵染红口水仙、黄水仙和水仙杂交种、风信子、长春花、矮牵牛、千日红、绒缨菊、三色旋花等。NYSV可侵染明水仙、红口水仙、多花水仙、黄水仙、长寿花等。

防治方法: 1、生产中采用脱毒组培苗。生长季节及时拔除病株。 2、用高温处理鳞茎,效果很好。1年生鳞茎在43.5℃的温水中浸泡3小时;2年生鳞茎在44℃的温水中浸泡2小时;3年生鳞茎在44.5℃的温水中浸泡1.5小时。 3、生长期用40%乐果乳剂2000倍液,防治各种蚜虫。

水仙朱顶红红斑病:

症状:叶、花梗、苞片及球根均可感染此病。感病初期叶片上出现不规则的红褐色斑点,后期病斑扩大为椭圆形或纺锤形凹陷的紫色病斑,病斑互相连接使叶形枯列。花梗也发生红褐色小斑点。后迅速成赤褐色条斑,使花梗向有病斑一侧弯曲。球根感染时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病斑,环境潮湿时会出现粒状的深褐色小点霉层。 病原及发病现状:病原为水仙壳多孢(Stagonospora curtisii)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越冬。如果种植病球就成为第二年的浸染源。病菌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

防治方法: 1、避免连作,选取无病球要种植。种植前应除去被害鳞片,不要种植过密,一旦发现病株、病叶应及时拔除。 2、发病时,可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80%代森锌500-700倍液,防止病害蔓延。

水仙鳞茎基腐病:

症状:该病主要发生在植株地下部分,地上茎叶也有发生。生长期间,首先是地下部分感病,根系变褐色,呈水渍状腐烂,鳞茎基盘处出现褐色斑点并向上迅速蔓延,使鳞茎组织呈现深褐色或紫色腐烂,鳞片间可见白色或粉色丝状物,不久茎叶上产生褐色或紫褐色的不规则小斑,并逐渐扩大,重病株由于鳞茎腐烂,地上茎叶也枯死,感病轻的鳞茎,再次种植时,长出的植株矮化,叶短小、呈浅黄绿色,很小生根或不生根,这种植株不久即枯死。贮藏期间发病,鳞茎根部开始变褐、腐败,后期肉质部分干腐呈海绵状剥落,有时则坚硬如石。 病原及发病现状:水仙鳞茎基腐病的病原是一种真菌,即水仙尖镰除孢菌。该菌在病株残体或土壤中存活、越冬,多从鳞茎及根部伤口侵入植株,因此,水仙在挖掘时受到损伤容易发病。种植有病鳞茎或连作发病重,贮藏场所通风不良也易发病。发病的适宜湿度为28-32摄氏度。在舟山地区,4月中旬以前由于气温低于19摄氏度,因而田间发病率很低;从5月份到收获期间,随着湿度升高,病情迅速发展,危害加重。

防治方法:

1、选用饱满无病的种球。种球有可能带菌的,用43%福尔马林120倍液浸泡种球3.5小时。也可用50%多菌灵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球15—30分钟。

2、施用充分腐熟有机肥或酵素菌沤制的堆肥。

3、发病初期喷淋25%苯菌灵乳油或50%多菌灵可湿粉800倍液。

夏季泡桐两种常见病害的防治


泡桐的炭疽病和黑痘病在泡桐栽植地区普遍发生。这两种病害都是由真菌侵染引起的, 5月下旬开始发生,雨季达高峰, 9月之后基本停止发展。

泡桐炭疽病

症状 泡桐炭疽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和嫩梢。叶片受害初期,病斑为点状失绿,后扩大为褐色近圆形,周围呈黄绿色病斑直径约1毫米。后期病斑中间常破裂病叶早落。在雨后或湿润时,病斑上常产生粉红色分生孢子堆或黑色小点。
发病规律 泡桐炭疽病是由半知菌病菌侵染引起的,病菌在寄主病组织内越冬成为下年的初次侵染源,在生长季节中可以反复侵染多次。一般在5至6月开始发病7月进入发病盛期。在苗木生长季节,由于高温多雨,排水不良,苗木通风透光不良,苗木生长较弱均有利于炭疽病的侵染和传播。
防治方法 在选择苗床地时,应考虑选择距泡桐株较远的地方;苗床地不宜连作,以减少初次侵染苗源,加强苗床的田间管理,苗床地四周开设排水沟,以降低苗床湿度;及时间苗、除草和追肥,促进苗木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幼苗出土后可喷洒波尔多液防治,在生长期内,可用65%代森锌500倍液或25%多菌灵500倍液,每隔15天喷雾1次。

泡桐黑痘病

症状 泡桐黑痘病症状与炭疽病相似,叶上的病斑呈黑褐色,直径0.5毫米至2毫米,病斑中间破裂成穿孔症,常沿叶脉发生。泡桐黑痘病是真菌病害。由泡桐痂圆孢菌侵染所致,每年的7月至8月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要避免苗床地连作或在泡桐树附近育苗。埋根苗穗要注意检疫,禁止从病苗上剪取根穗。播种地在播种前每亩撒1公斤至1.5公斤敌克松,进行土壤消毒。种子播前可用0.3%的敌克松原粉拌种。加强幼苗管理,留苗密度要适当,以利透光通气;及时浇水施肥,促进苗木整齐健壮生长,增强抗病能力。幼苗期每隔半月喷 1次 2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进行预防。对发病苗木每隔10天至15天交替选喷50%退菌特800倍液或70%托布津1000倍液,连喷 3次至4次,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茶花主要病害防治(一)




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炭疽病

【病因及症状】该病由赤叶枯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oides)侵染茶花叶片而造成。这是茶花的主要病害,发病率达33%。病症多出现于叶缘、叶尖和叶脉两侧。初现暗绿色斑纹,后逐渐扩大成不规则大班,颜色由褐色变为黑色,严重时可扩散到整个叶片,引起大量落叶。

【发病规律】该病的发生与温度和温度有密切关系。一般发病适温为25~28℃。当温度适宜,湿度增加时,特别是连续降雨时,能促进病害的蔓延和发展。一般4月份开始发病,6~7月份病害达到高峰,9月份以后病情趋向停止。

【防治方法】

①彻底清除病叶。

②冬季剪除病枯枝。

③在每年发病期前,喷洒1%的波尔多液,每半个月一次。

④每周用600倍百菌清水溶液喷洒一次,连续喷3~4次。

⑤加强栽培管理,科学除草施肥。在春季可增施磷、钾肥,在叶片展开前喷施0.15%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


藻班病

【病因及症状】该病由寄生性锈藻(Cephaleuros virescens)引起。在叶片的两面均可出现病斑,但以叶面为主。初期为针头状呈灰绿色小圆点,后逐渐呈放射状向外扩展,形成近似圆形或不规则的病斑。病斑隆起明显,表面有细条纹式的毛毡状物。 后期病斑颜色由灰绿色变为暗褐色。由于病原体的覆盖,影响叶面光合作用的进行,因而使 茶花植株生长衰弱。

【发病规律】寄生性锈藻以丝状营养体在寄生组织中越冬,在潮湿条件下产生游动孢子,孢子侵入新植株而使其得病。该病原菌是一种很弱的寄生菌。在高温高温的条件下,因通风透光差而生长不良的茶花林,发生此病最为严重。

【防治方法】

①加强培育管理,合理施肥,及时修剪,避免茶花林地过于荫蔽,做到通风透光,以提高茶花抗性。

②可用0.2%~0.5%硫酸铜溶液喷雾防治。


枯枝病

【病因及症状】由病原真菌(Glomerella cingulata)侵染茶花嫩枝或老枝后引起的一种病害。受害枝条坏死,叶片由绿变为淡黄,从顶部向下逐渐干枯脱落,最后整个枝梢干枯死亡。

【发病规律】该病的发生情况是,随着春季气温的回升,在病枯树上越冬的病原菌饱子堆逐渐成熟,随风飘散到附近的茶花枝条上,从新芽、嫩枝伤口、叶痕、嫁接或修剪伤口等处,侵入茶树为害,并大量繁殖。

【防治方法】

①冬季剪除病枯枝,集中予以烧毁。

②摘除无用的不定芽和细弱枝,减少病原菌的附生场所。

③将带病植株隔离养护。

④在茶花植株萌芽抽梢之前,用甲基托布津、福美双、百菌清等杀菌剂喷施,特别要保证枝条伤口部位的喷药。

⑤多施磷、钾肥,少施氮肥。

大丽花的病害防治(一)


大丽花花叶病

症状 叶片受害后发生斑点,沿叶脉两侧褐绿,出现半透明的“明脉”,病叶上出现淡黄斑块,叶片皱缩,生长停滞,植株矮小。由带病毒的根生长的植株,很少能长到正常的高度。

病原 大丽花花叶病毒(Dahlia Mosaic Virus),病毒粒体为正20面体,由蚜虫、叶婵传播,通过嫁接也可传毒。此病毒还能浸染百日草、蛇目菊、金鸡菊及矮牵牛等。此外,黄瓜花叶病毒(CMV)、烟草坏死病毒(TSV)及番茄斑萎病毒(TSWV)也可引起大丽花发生病毒病。

防治方法

1、有病植株的块根或萌生的芽不能用作繁殖材料。

2、仔细观察,及时将病株拔除烧毁。

3、喷施50%马拉硫磷1000倍液或40%乐果1500倍液、25%西维因800倍液,防治传毒害虫。

大丽花灰霉病

症状 花部易受侵害变褐,进而发生软腐,重者花蕾不能开放,上生灰色霉状物(病原菌子实体)。因此,灰霉病亦称花腐病。叶上发病,则发生近圆形至不规则形大病斑,病斑常发生于叶缘,淡褐色至褐色,有时显轮纹,水渍状,湿度大时长出灰霉。茎部病斑褐色,有时显轮纹,水渍状,湿度大时长出灰霉。茎部病斑褐色,呈不规则状,严重时茎软化而折倒,为大丽花的主要病害。

病原 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属半知菌亚门。分生孢子梗细长,分枝,有时近顶部呈二叉状,在短梗上生有分生孢子单细胞,卵圆形,通常产生黑色、不规则的菌核。

传染途径 病菌主要以菌核随病株残余物越冬。菌核在适宜条件下长出分生孢子梗,产生分生孢子,引起次侵染。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梗,产生分生孢子,引起初侵染。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依靠风雨传播,引起再次侵染。多雨季节危害严重,病菌寄主范围广泛。

防治方法

1、由于灰葡萄孢有寄生性也有腐生性,要及时将病花、病叶剪去深埋。

2、实行轮栽。或换用无病菌新土。

3、加强栽培管理,避免栽植过密,以利通风透光。浇水时不要向植株淋浇,以免水滴飞溅传播病菌。雨后注意排除积水。

大丽花白粉病

症状 大丽花白粉病危害叶片、嫩芽、花柄和花芽。病部表面产生一层白色粉状物,即分季孢子。叶片上几个小病斑可连接成大病斑。被害后,植株矮小,叶面凸凹不平或卷曲,嫩梢发育畸形。花芽被害后不能开花或只开出畸形花。严重时可使叶片干枯,甚至整株死亡。秋冬产生灰色的菌丝体及少数小黑点。小黑点为闭囊壳。

病原 为蓼白粉菌Erysiphe polygoni DC.,子囊菌纲、白粉菌目。菌丝生在叶片正、反两面。

传染途径 以菌丝体越冬。翌年温度上升至18℃-25℃时,菌丝体开始生长,并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在环境条件适宜时即萌发长出菌丝,产生吸胞,吸取组织内营养。高温高湿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

1、剪除并销毁病株。

2、发病季节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

大丽花青枯病

症状 根和块根被病菌侵染后变褐腐烂,地上部叶片萎蔫,下垂枯死。横切病根、茎,木质部呈黄褐色,并有细菌脓液溢出。

病原 为青枯病原菌Pseudomons solanacearum E.F.smith。

传染途径 病菌可在病株残体或土壤中腐生,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则大量繁殖,遇寄主便从伤口侵入。高温多雨季节移栽时,若土壤或肥料带有青枯病菌,最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培育无病苗,避免在病区选择繁殖材料。

2、不要用发生过此病的土壤种植。加强苗木管理,避免产生伤口。淋水要适当,并要防止病区灌溉水流向健株。发现病株应拔除烧毁。

3、改良土壤:每亩撒施消石灰100-150公斤,施足腐熟农家肥,翻整土,使土壤肥沃、松散、微碱性,以抑制病菌繁衍,并增强植株抗性。

感谢您阅读“鲜之花网”的《冬种蚕豆病害防治》一文,希望能解决您养殖花卉时的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地种蝇的防治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