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花的海洋,一点点微风轻抚,似乎不敢惊扰那些粉嫩的花儿,有他们慢慢自由的开放。”花在人们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花让我们忘却生活的烦恼!花卉的种植过程中需要掌握很多知识,如何缩短掌握花卉技巧的时间呢?下面是由鲜之花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棉花枯、黄萎病防治技术建议”,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近年来,棉花枯、黄萎病日趋严重,成为影响棉花生长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开展有效的棉花枯、黄萎病防治,是夺取棉花丰收的重要措施。针对几年来农作物病害防治实践,特别是在做好棉花枯、黄萎病的防治上,选用对路农药,实施有效预防,是有效控制棉花枯、黄萎病的成功所在。为此,特提出以下防治技术建议:
一、提前预防在棉花枯、黄萎病发生前,即开展喷药预防。改变过去见病喷药或发病高峰期喷药的做法。做到防患于未然,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具体防治时期
1、6月上旬。枯萎病的盛发期是在棉花现蕾前后,一般在6月中下旬,因为枯萎病来势猛,危害重,若此时降雨量大,有利于枯萎病的大面积流行,因此在6月10-15日用14%枯黄基因素或棉花三清喷雾防治,间隔5-7天,连喷2-3遍,可有效防治棉花枯萎病的盛发流行。
2、7月下旬。黄萎病的盛发期是在棉花花铃期,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此时棉株得病,引起结铃稀少,脱落较多,产量减少,品质变坏,并且由于棉株较大,防治困难,在7月20日前后,(若之前有大雨,雨后应立即进行防治),用枯黄基因素或棉花三清间隔5-7天连喷2-3遍,可有效防治黄萎病的发生。(供稿单位: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xzH52.COm推荐阅读

松苗叶枯病防治技术


松苗叶枯病(●Cereospora pini-densiflorae Hori et Nambu●)病害:常从幼苗的下部针叶逐渐向上发展,病叶开始出现黄褐色的斑点,后扩大呈段斑,并逐段枯死,颜色暗黑,在病斑上产生许多纵行排列的小黑点,病叶虽枯,但不脱落,如全部针叶发病,苗即枯死。在华东地区,松苗叶枯病一般在8月中旬开始发病,9~10月为盛期,11月以后为害渐弱。在发病期间雨水较多的年份,病害最易流行。 防治方法:应从改善环境条件采取有效育苗技术措施,增强苗木抗病能力为主,辅以药剂灭菌,减少或制止病害的发生,具体措施如下: 1、在连年发病的苗圃,应实行轮作,针阔叶树种轮作可减轻病害。只能连作的苗圃,冬季应彻底清除病苗,减少菌原。 2、冬季深耕将病株残部埋入深层土中,施足基肥,夏季注意防旱适时灌溉,最好引水至步道渗入苗床。 3、生长过密的苗木,应及时间去弱苗,以免形成发病中心,并使苗木生长健壮。 4、从8月中旬开始用1:1:100~200(硫酸铜:生石灰:水)的波尔多液喷雾防病,每二周喷药一次,每亩用量75~100公斤;或用波美0.2~0.3度的石硫合剂,用量同上。发病盛期用50%退菌特800倍液防治,效果较显着。

平安树叶枯病防治


平安树叶枯病为害平安树叶片。
症状
初生暗褐色小点,后扩展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灰白 色,边缘波浪状,暗褐色。严重时,叶片干枯脱落,病斑上生许多小黑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病原
Phomopsis cinnamomiS.M.Lin et P.K.Chi称肉桂拟茎点霉,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器叶面生,点状,散生,后期突破表皮外露,暗褐色,三角形至扁球形,单腔,具乳突状孔口,150~ 300×100~150(μm)。分生孢子梗细长,分枝, 无色;产孢细胞瓶梗型,内壁芽殖;甲型分生孢子椭圆形或圆筒形,具2个油球,无色单胞,5-7×1.2~ 2.9(μm);乙型分生孢子线形,无色,单胞,弯曲,16~ 22×0.7~1.0(μ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及分生抱子器在病部存活,翌年条件适宜时侵入叶片,,引起发病。

防治方法
(1)及时清除病残体,以减少初侵染源。
(2)初发病时喷洒40 %百菌清悬浮剂500倍液或50 %百·硫悬浮剂(顺天星2号)500~ 600倍液(北京顺义农药厂)、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27 %铜高尚悬浮剂或12 %绿乳铜乳油600倍液、20%龙克菌悬浮剂500倍液。

棉花得枯黄萎病


您好;我想咨询棉花为什么大片死,是哪些方面的原因?

姓名:刘菊连 单位:老湾北河村 联系电话:13797359503 2008-08-25

专家解答
刘菊连同志: 您好,近年棉花枯、黄萎病日趋严重,已成为制约棉花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很多棉农由于对这两种病害缺乏足够的了解,无法做到综合防治,给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一、病害症状表现 棉花枯、黄萎病又叫“半边黄”、萎蔫病等,都属于维管束病害。病菌危害棉株输导组织,造成全株发病,病株由于水分的输送受阻表现出萎蔫症状,同时叶片、株形等表现异常。棉区发生枯黄萎病,可以引起叶片和蕾铃的大量脱落,轻则减产10%,重则30-50%,且棉花的品质明显下降。 1、棉花枯萎病症状 苗期发病多呈黄色网型,低温时出现紫红型或黄化型,阴雨突然转晴变暖时出现青枯型病株。成株发病植株矮缩,叶片深绿变厚,叶缘向下卷曲。夏季高温病株抽出新枝叶,出现畸形。秋季病势加重,叶片从顶端向下枯死脱落,成为光秆,剖开茎秆维管束变成黑褐色。 2、棉花黄萎病症状 表现病株从下部叶片发病,逐渐向上蔓延,果枝上的病叶由内向外发展。初期病叶叶肉淡黄,随后叶缘向上卷曲,叶肉变厚,后期叶肉变褐,焦枯脱落,仅剩叶脉,呈“鸡爪状”。剖开茎秆可见维管束变为淡褐色。 3、两种病状的典型区别 枯萎病是由下向上发展,也可沿顶端向下发展形成“顶枯症”,而黄萎病的症状是自下而上逐渐向上发展,一般不形成顶枯;枯萎病病叶全部或局部叶脉褪色变黄,最后全叶变黄枯焦脱落,黄萎病病叶叶脉及附近叶肉仍表现绿色,叶片边缘稍向上翻卷,但不易脱落;枯萎病其根、茎维管束为黑褐色,但黄萎病为褐色。最为明显的区别是;黄萎病叶呈“西瓜叶状”或“鸡爪状”斑。 二、发生因素分析 棉花枯、黄萎病都属于土传病害,同时,还可以通过带菌棉籽、病株残体、灌水、农具等扩散传播。棉花枯萎病在整个棉花生育期均可发病,高发期一般在棉花现蕾前后,即6月中下旬;棉花黄萎病一般在现蕾后才开始发生,高发期一般在棉花花铃期,即7月下旬至8月上旬。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及消长与品种的抗性、耕作制度、管理措施及生育期气候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造成两种病害严重发生的主要因素有: 1、品种 品种之间的抗病性能有极大差异,目前品种市场比较混杂,有的介绍抗枯黄萎病,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另外,种植户总有撞运气的侥幸心理,在选择品种时片面重视产量性能,而忽视了品种的抗病能力。 2、气候 棉花枯萎病在土壤温度达20℃左右,相对湿度70%时,田间开始发病。地温到25-28℃时,便出现点片死苗,到结铃期开始减退。棉花黄萎病的发病温度在25-28℃左右,低于25℃或者高于30℃发病缓慢,超过35℃症状隐蔽,在适温条件下发病重。在多雨天气会促进病虫害的蔓延,高温干旱不利于发病。 3、立地条件 地势低的丘洼地,以及黏土地在汛期易积水,容易感染病害;地势高、较平整的地块,雨后可及时排水,感病就轻。 4、种植密度 一般常规品种适宜密度在3000-3500株/亩,杂交种在2500-3000株/亩;而大多数种植户密度偏大,基本都在4000株以上,甚至“双棵”现象也比较多。密度大不利于通风透光,尤其是阴雨降温天气适宜病菌侵染,易造成枯、黄萎病的大发生。 5、植株长势 从对照来看,长势强、苗株壮的明显得病机率小,无明显发病症状;而长势弱的棉株明显易感染病害,症状明显。 6、生产措施 一是施肥上偏氮轻磷钾,或中后期脱肥等,导致棉株抗性弱;二是中耕锄草不及时,尤其中耕不到位不利于棉株发根而影响长势。 7、连年重茬 连年种植棉花,土壤中含有大量病菌侵害棉苗,这是我区发病普遍、严重的主要因素。 三、综合防治措施 对于棉花枯、黄萎病的防治措施,关键在一个“防”字。 1、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是防病夺高产的根本途径。通过实验推广看,中植棉2号、农大156、冀丰106、冀杂566、冀1286等抗性比较好,尤其是中植棉2号较为明显,适合病害较重的棉田种植。再就是进行种子消毒处理:如浓硫酸脱绒,抗菌剂“402”2000倍热液闷浸等。包衣种子由于包衣剂中含有多种杀菌药剂及农药,也可有效的杀死病源菌,预防病害大发生。 2、合理轮作倒茬 最好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如小麦、玉米、谷类、绿肥等,都可以有效压低土壤菌源,起到防病效果。尤其提倡水稻轮作,防病效果明显。 3、加强田间管理 加强田间管理目的有两个,即减少病菌传播和提高植株抗性。具体做法:一是冬闲时期及时清除棉花地的棉柴、杂草及地面的剩余棉花残枝叶,防止病菌传播;二是秋耕深翻,把表层病菌翻到深层,病残体深埋地下,发酵分解,减轻发病;三是土壤消毒。结合灌溉可掺入高锰酸钾等药剂,对杀灭病菌有一定的效果;四是加强中耕,提高土壤通透性,尤其雨后及时中耕松土,散墒降湿,可降低病害发生;五是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实行氮磷钾配方施肥,增强棉花抗病能力,减轻危害。同时根据棉花长势,进行叶面喷肥,尤其避免后期出现脱肥现象;六是合理密植,严格防止棉株过密,影响通风透光,并及时整枝、化控,提高棉株抗逆性;七是及时到田间调查,一旦发现有零星病株,最好立即拔除,带到田外销毁。 4、采用药剂防治 一是在得病前提早预防。要改变过去见病喷药或发病高峰期喷药的做法。枯萎病的高发期是在棉花现蕾前后,一般在6月中下旬,若此时降雨量大,有利于枯萎病的大面积流行,因此在6月上旬就应该用药防治。黄萎病的高发期是在棉花花铃期,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因此在7月中旬(若之前有大雨,雨后应立即进行防治)就应该用药防治。当前防治最佳时机已过,在今后的生产中应重视这一点。一般药剂有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克黄枯、枯黄基因素、棉花三清等,并加营养调节剂如:磷酸二氢钾、硼锌肥、天丰素、鱼蛋白等,每次喷药间隔5-7天,连喷2-3遍,可有效预防两种病害的发生流行。二是得病后合理用药。发病初期喷施黄腐酸盐、枯黄沙星、克菌、多菌灵、棉铃宝等杀菌剂加营养剂保护治疗;重病地块用菌绝灌根,还有棉枯净等效果显著。目前市场上杀菌剂、营养调节剂种类繁多,具体要自己掌握。总之,田间药剂防治按照预防为主、营养壮苗、治疗康复的原则,坚持高效杀菌剂与营养剂配合施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杂交玉兰叶枯病防治


主要症状发生在叶片上,严重时可蔓延至叶柄、花蕾上。

病斑多发生在叶缘处,初期为褪绿色黄斑,水渍状,众多病斑连成片,扇面形向外扩展,边缘黑褐色,内灰黄色,可引起早期落叶。在潮湿环境下,落叶上会出现黑灰色粒状物。

发病原因 

此病为真菌性病害,病菌存活在叶芽内及病株残体上,借助气流传播,可直接从生长衰弱或受生理伤害叶片气孔处侵染危害,受伤害及在风速大、空气湿度小的环境条件下,有利于病害的发生,高温干燥环境下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花芽、叶芽未展开时,向枝干喷洒波美3至5度石硫合剂。在有条件的地方,冬季可设置风障(防风设施),避免生理性病害发生。春季增加叶面喷水,改善小环境空气湿度。发病初期喷洒百菌清、多菌灵杀菌剂800倍液。

棉花的黄萎病如何根治


棉花的黄萎病如何根治,请教李老师。

姓名:刘国波 单位:垦利 联系电话:05462260208 2010-02-26

专家解答
刘国波同志: 您好,黄萎病的综合防治措施如下:1.选抗病品种。这是防治黄萎病、提高棉花产量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2.轮作倒茬。在棉田种植3~5年的田块或病株较多的田块采取轮作方式。以多年种植禾本科作物的田块轮换倒茬。3.加强棉田管理。清洁棉田,减少土壤菌源,及时清沟排水,降低棉田湿度,使其不利于病菌滋生和侵染。平衡施肥,氮、磷、钾合理配比使用,切忌过量使用氮肥,重施有机肥,侧重施氮、钾肥,以利棉株健壮生长,增强自身的抗逆能力。整个生长期喷施黄腐酸钾3~4次可减少黄萎病的发病几率。4.药剂处理。①棉花种植前土壤消毒:用五氯硝基苯、清壤或立本净等土壤消毒剂同肥料一同撒施深翻施入土壤。②棉花苗期管理应采取“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的措施,喷施70%代森锰锌500~600倍液、乙蒜素1000倍液或菌毒克1000倍液。苗期组织幼嫩,药剂易吸收,苗期喷施药剂2~3次,可减少发病几率,易起到预防为主的预期效果。③花铃期。是黄萎病易大发生的时期,根据黄萎病株显现明显这一特点,为了降低成本,可采取零星病点治疗法。在病害发生轻的棉田,对病株及病株周边的健康棉株用乙蒜素1000倍液或无氯硝基苯1000倍液均匀喷施,同时每株用配好的药液0.25~0.5公斤药液灌根;对较重病株,重复喷灌2~3次,病株能得到及时控制;严重者拔除棉田病株,连同枯枝落叶,集中作燃料使用或在病田地边及时烧毁,拔除病株的同时及时灌根,以防当年或第二年侵染循环。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红掌细菌性叶枯病防治技术


防治红掌细菌性叶枯病--细菌性叶枯病主要发生在叶和花上,呈斑状,病斑中间呈不规则棕色,边缘黄色,阴雨天症状更为明显。叶部侵染通常开始于叶缘及叶片下部气孔较多的地方。侵染初期呈水渍状斑点,病菌为害扩展极为迅速,很快就会覆盖大部分叶片。短时间内花梗和叶茎会从植株上脱落,生长点迅速腐烂,最终导致整个植株感病而死亡。 红掌细菌性叶枯病防治技术: 1.选用无病、健壮、抗性较强的品种进行种植; 2.不要把其他观赏性植物种植在红掌温室中; 3.经常检查温室的卫生防护措施,温室工作人员的工作服应定期进行清洗消毒; 4.施氮肥时,避免使用氨水,且氮肥施用量不宜过多; 5.该病容易经水传播,因此,在保持适宜相对湿度的情况下,尽可能保持植株干燥; 6.及时清除感病植株,用密封的塑料袋包好运出温室,进行深埋处理。 7.化学防治。定期对种植床进行消毒,可用72%的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新高脂膜800倍液与新植霉素5000倍液+新高脂膜800倍液轮换施用,每7至10天喷药一次。

棉花猝倒病、立枯病防治


棉花出苗后病害防不胜防,请问用什么药剂防治最好?

姓名:严若明 单位:13874334587 联系电话:13874334587 2008-04-09

专家解答
严若明同志: 您好,您咨询的问题参考如下: 棉花枯萎病 症 状 病株一般不矮缩,多由下部叶片先出现病状,向上部发展,病叶叶缘和叶脉间的叶肉发生不规则的淡黄色或紫红色的斑块。棉花枯萎病 发生规律 发病与温湿度,枯萎病一般土温在20℃左右时开始显症,土温上升到25℃-28℃时形成发病高峰,当土温上升到33℃以上,病菌受抑,出现暂时性隐症,入秋后待土温下降到25℃左右,又出现第二次发病高峰。 防治方法 在轻病田和零星病田,采用12.5%治萎灵液剂200-250倍液,于初发病后和发现高峰各挑治1次,每病株灌根50-100毫升。 棉花立枯病 症 状 棉籽受害,造成料籽和烂芽;幼苗茎基部受害,出现黄褐色。水渍状病斑,并渐扩展围绕嫩茎,病部缢缩变细,黑褐色、湿腐状,病苗倒伏枯死。子叶受害,多在中部发生不规则形黄褐色病斑,易破裂脱落成穿孔。棉花立枯病 防治方法 在苗期阴雨连绵,棉苗根病初发时,及时用40%多菌灵胶悬剂、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25%多菌灵或30%稻脚青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25%多菌灵或30%稻脚青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托布津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洒,隔1周喷1次,共喷2-3次。 以上内容及建议,仅供参考。

棉花蚜虫的防治技术


请问棉花蚜虫怎样用药才能得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和黄枯萎病的用药。谢谢。

姓名:朱兰松 单位:河北省枣强县大营 联系电话: 2009-06-29

专家解答
朱兰松同志: 您好,针对于棉花的蚜虫,要采用综合的防治措施。 1、种子包衣:播种前用德国拜耳公司的高巧包衣,每10毫升药剂包2~3斤棉种,防治棉花苗蚜有效期长达40~50天以上。这是目前防治棉蚜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2、喷药防治:防治蚜虫较有效的药剂为70%艾美乐,苗蚜每亩地用药5克,伏蚜每亩地用药10克,对水30公斤喷雾,持效期在20天以上;其次为35%赛丹(硫丹)乳油1500倍液、啶虫辛800倍液、金好年1000倍液。 3、添加助剂:为了提高防治效果,达到延长药效等目的,在防治蚜虫的同时,可根据不同的情况加入适当的助剂。如为了增加速效性,每桶水可加入4毫升敌杀死一支;为了延长药效,每桶水可加入5毫升好渗一袋。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棉花枯、黄萎病防治技术建议》由养花技巧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在您养花过程中能帮到您!能够用到鲜之花小编说的养花技巧,能够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盆栽花卉虫害防治技术”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