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花,春天是百花齐放的季节,那姹紫嫣红的花儿总是笑得比太阳还灿烂。花在人类的历史中从不缺席,有赏花则相应有种花,种花的乐趣更不一般。花草的种养植并非不加学习和摸索就可以做好的,种植达人有哪些秘不外传的经验呢?鲜之花网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虎刺盆景的制作与管理”,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虎刺又名伏牛花、寿庭木、寿星草,为茜草科、虎刺属常绿小灌木。植株矮小,多分枝,树干细而挺直,枝叶横向生长,自然成云片状。小叶对生,叶柄间有细直的针状刺,刺长约1厘米,叶片卵形,长1厘米至2厘米,绿色,革质,表面有光泽。花白色,漏斗状,顶端4裂,4月至5月开放。核果小球形,初为绿色,秋季成熟后呈鲜红色,经冬不落,可观赏到第二年的3月至4月。虎刺株形玲珑清秀,枝叶细小稠密,秋、冬季节红果如珠,是制作盆景,尤其是小型、微型盆景的良好树种。

虎刺的繁殖常用分株的方法,多在春季结合换盆进行,将丛生的植株剪开分栽即可。在南方的一些山林中,常有野生的虎刺生长,可在春季采挖,多带原土,注意保湿保鲜,很容易成活。此外,每年的春季花市上也有不带盆的虎刺出售,有些虎刺在运输途中层层叠压,根系和枝叶受伤严重,直接影响成活率。因此在购买时要尽量选择那些须根完整,枝叶无损伤或损伤小的植株,对于伤损严重的植株栽种前应进行修剪,剪掉主根和大部分枝叶,多留须根,以减少蒸发,保证成活,先栽在沙土或酸性山泥土中。新栽的植株要避免烈日暴晒,经常向叶面洒水,以增加空气湿度,过了梅雨季节老枝上就会萌发新芽。虎刺也可用扦插的方法繁殖,一般在4月至5月进行,剪取半木质化的健壮枝梢,长3厘米左右,去掉下部的1对至2对叶片,插于土壤中,深约1厘米,插后将土压实,浇透水,放在室外通风阴凉处养护,保持土壤、空气湿润,经过半年左右,不见其枯萎,即表示成活。培养3年至4年后,植株定型,即可上盆。虎刺畏寒,无论何种方法繁殖的植株,北方地区冬季都要移入室内越冬,但温度不要求过高,不低于5℃即可。

虎刺植株不大,树干挺直,枝叶自然成型,能以小见大,表现大树风姿,既可配石单植,也可将数株植于一盆,制作丛林式盆景。栽植前应剪除部分影响效果的枝叶,每盆栽植数量以单数为佳,当然偶数也可以,但切忌对称,可按花盆和植株的大小,栽种不同的株数。栽种时要考虑整体效果,使之既和谐统一,又有一定的变化,做到高低有序,疏密有致,避免枝杈交叉重叠,并注意各树干之间的生长空间,为以后的生长留出余地。栽后可配以山石,铺设青苔,使之具有林壑之幽静,并根据需要摆放茅屋、人物或鹿、鹤等摆件,以增加趣味性。由于虎刺株形矮小,叶片细密,也可做山石盆景的点缀植物。

虎刺原产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生长在山间、林中阴湿的地方,喜温暖湿润的半阴环境,不耐寒冷和干旱,怕烈日暴晒,平时可放在树阴下或上午能见到阳光,而中午和下午没有强光的东南方向以及其他无直射阳光的地方养护。摆放位置不要经常变换,否则会造成落叶。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要积水,特别是春季,更要避免积水,以免造成烂根。经常向植株喷水,以增加空气湿度,使叶色润泽光亮,生长期每半月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虎刺生长缓慢,平时可进行小幅度修剪,剪除一些影响树形的枝条,以保持盆景的美观。冬季及早春要避免强风吹,可移至室内光线明亮处,并节制浇水,使土壤略微干燥一些,如果室内有暖气,可经常用与室温相近的水向植株喷洒,以免因空气干燥导致落叶。每2年至3年换盆一次,盆土宜用含腐殖质丰富排水良好的酸性沙质土壤。

XzH52.coM文章精选

紫藤盆景的制作与管理


紫藤又名朱藤、藤花、藤萝、葛花,为豆科紫藤属落叶攀援藤本植物。枝干灰白色,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7至13枚,叶片卵状披针形,幼叶两面均有白色柔毛,以后逐渐脱落,近似无毛。总状花序侧生,下垂,小花多数,自下而上逐步开放,花朵蝶状,单瓣,紫色,有芳香,花期4至5月。荚果长条形,有银灰色绒毛。用其制作盆景茎干弯曲缠绕,宛若蛟龙,春季一串串紫色花穗垂挂树上,散发出宜人的芳香;夏秋季节绿叶满枝,清幽典雅,具有较强的观赏性。

紫藤的移植多在春季萌发前进行,先栽在瓦盆或地下“养坯”,栽种前要对植株进行修剪,因其为藤本植物,有着较长主干,可在合适的位置截断,只保留桩景造型所需要的主枝、主干;其主根也很长,而须根和侧根稀少,可将过长的主根剪短,多保留侧根。栽后放在避风处养护,避免烈日暴晒,经常向树干喷水,以促使老桩上的不定芽萌发。等新枝长出后,抹去造型不需要的嫩芽新枝,并注意培养过渡枝,以使盆景枝、干比例和谐。

紫藤盆景常见的造型有曲干式、斜干式、垂枝式、悬崖式、临水式、附石式等形式,可根据树桩的不同形态选择不同的造型。因其叶片较大,树冠常采用自然式,而不必蟠扎成云片形。造型方法以修剪为主,辅以适当的蟠扎和牵拉。还可用虬曲古朴的紫藤老桩做砧木,以叶片较小,开花繁多的日本紫藤等优良品种做接穗,进行嫁接,使制作出的盆景更具观赏性和艺术性。

紫藤喜阳光充足的环境,稍耐阴,耐寒冷。平时可放在室外光线明亮处养护,生长期浇水做到“不干不浇,浇则浇透”,8月以后适当减少浇水,使盆土偏干,有利于来年多开花。春、夏季节的生长期每7至10天施一次以磷肥为主的腐熟稀薄液肥,可促使花芽的形成,但花期和8月以后都要减少施肥的次数,肥液浓度也要低些,落叶后则停止施肥。养护中及时剪除徒长枝、过密枝以及有病虫害的枝条。冬季落叶后对植株进行一次全面的修剪,剪除干枯枝,把当年生的枝条剪短1/3到2/3,使其长短不一,错落有致。冬季移至冷室内或在室外避风向阳处越冬,保持盆土不结冰即可安全越冬。春季发芽后及时抹去过密的芽,使养分集中到留下的枝条上,有利开花。每1至2年的春季萌芽前翻盆一次,翻盆时去掉部分旧土,在盆底放些腐熟的动物蹄片、碎骨渣等含磷量较高的肥料做基肥。盆土宜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

柽柳盆景制作与管理


(一)植物学知识

属柽柳科,柽柳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树皮红色,枝条质柔而下垂,纤细如丝。叶细小如鳞片状,密生,呈浅蓝色。花小,粉红色,总状花序如蓼花状,着生于当年生枝端,6~8月开花,有时一年开花三次,故又称三春柳。

柽柳为温带及亚热带树种,产于我国甘肃、河北、河南、山东、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云南等省区。盐碱土地区多有栽培。

喜光,耐旱,耐寒,亦耐水湿,适生于水边,沙荒地、盐碱地均能生长。抗有害气体能力强,极耐修剪刈割,萌生力特强。

(二)取材与培育措施

人工繁殖:以扦插为主,老枝、嫩枝均可扦插,有春插和秋插之分。春插于2~3月进行,选用一年生以上健壮枝条或苗干为插穗,长15~20厘米,直插于苗床,插穗露出土面3~5厘米,到1~5月份即可发根生长,成活率达95%以上。平时稍加浇水、施肥管理,当年生苗木可高达1米以上。秋插于9~10月进行,以当年生萌发枝条为插穗,方法同春插,成活率也很高,极易成苗。此外,还可采用分根、压条等法繁殖。

山野采掘:柽柳适应性强,山野水边溪畔常见萌生根蘖,可选取被多年刈砍的老桩,掘回上盆造型,在较短时期内,即可制成姿态优美,柔枝披拂的柽柳盆景。

(三)上盆过程

选盆:柽柳一般宜用紫砂陶盆或釉陶盆,形状以较浅的长方形或椭圆形为好。如枝条悬垂,可将盆放于几架上,不宜用深筒盆。

用土:柽柳对土质要求不严,盆栽最好用肥沃、疏松的田园土或河泥土,掺拌适量的沙土。

栽种:宜在春季萌芽前或秋季落叶后上盆栽植。栽时可剪去大部分枝条,保留必要的干枝,让其萌发生长,以利造型。

(四)整姿技术

加工:柽柳宜用修剪与攀扎结合的方法加工。一般先将主要枝干作适当攀扎并短截,然后将细枝条中过密者剪去,其余全部扎成下垂式,但不宜剪截,否则树形就很不自然。攀扎加工以在新梢未完全木质化前进行为宜,较易于定型。攀扎用棕丝较好,至立秋即须拆除,以免发生陷丝。若生长第二次新梢,则于8月间可再行攀扎,使新梢定向生长。

树形:柽柳适于模仿自然界柳树姿态进行造型。主干一般可作成斜干式、双干式、丛林式、曲干式、卧干式以及悬崖式等。枝条以作成垂枝式为好,但不可全部下垂,须将主要粗枝向上,其余细枝则全部下垂。这样,树形才有骨力,而不是一味折腰俯垂。也可作成顺风式,枝条向一侧飘拂,有岸柳风迅画意。

梅花盆景的制作与管理

梅花为蔷薇科李属落叶小乔木或灌木,株高4米至10米,树干灰褐或紫褐色,新枝多为绿色,其枝条除正常的直枝外,还有垂枝、龙游等变化。单叶互生,具短柄,叶片广卵形或卵形,顶端尖,叶长4厘米至10厘米,边缘有细而锐的锯齿,两面均生有柔毛。花1至 2朵着生于枝条的叶腋间,具短梗,花色有白、淡绿、粉、红、紫等色,有些品种花瓣上还有彩色斑块或条纹,每朵花具雄蕊多枚,其长度与花瓣相等或稍短,花朵具芳香。由于品种的不同,其花萼、花瓣形状相差很大,并有单瓣与重瓣之分。根据各地气候的差异,每年的 1月至3月陆续开放,一般先开花后展叶。

梅花的繁殖可用桃、杏或梅花的实生苗作砧木,以枝接或芽接的方法进行嫁接,成活后注意打头摘心,以控制植株高度,等3至4年后主干长到合适的粗细时就可以制作盆景了。也可用生长多年,植株矮小,形态古朴的老梅桩制作盆景,可在春季花谢后移栽,挖掘时将主根截断,多留侧根,并对老干进行整形,剪除部分枝条,先栽在地下或瓦盆中“养坯”,等成活后根系发育完善,萌发新的枝条后再通过修剪和蟠扎的方法,制作成形态各异的盆景。

梅花盆景传统的造型有徽派的游龙式、三台式、提篮式,扬派的疙瘩式、顺风式、垂枝式,苏派的劈干式等,此外还有悬崖式、临水式、直干式、斜干式、曲干式、枯干式、附石式等不同形式,也可将松、竹、梅合栽于一盆,谓之“岁寒三友”。栽种时注意三者大小的搭配,使之高低有序,错落有致,并根据需要在盆面布置奇石,使其清新典雅,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传统的梅花盆景以树干苍老古朴,枝条稀疏,植株清秀为美,因此在造型时要做到树干倾斜而弯曲,枝条也不要太密,还可在枝干上以锤击、敲打、斧砍的方法做些疤痕,以增加古趣。随着时代大发展,不拘一格,形态多变的自然式梅花盆景更受人们的喜爱,甚至还有人将梅花盆景做得枝条繁密,每逢花期密密麻麻的花朵开满枝条,给人以生机勃勃,蓬勃向上的感觉。制作此类盆景时应做到枝条多而不乱,枝与干、枝与花之间和谐统一。

梅花盆景的造型多在春季花谢后进行,方法以修剪为主,蟠扎为辅,修剪时可将直而无姿的枝条剪去,保留形态优美、曲折有致的枝条,对于幼树或需要保留的直枝可用蟠扎的方法,使其弯曲,以达到 “疏影横斜,古雅清奇”的艺术效果。

梅花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环境,耐寒冷和干旱,怕涝。平时可放在室外光照充足,空气流通的地方,若阳光不足,则影响开花。生长期浇水做到“不干不浇,浇则浇透”,避免盆土积水,否则会造成烂根。5月下旬至6月下旬是梅花花芽生理分化的前期,要适当控制浇水,等新生枝条梢尖有轻度萎蔫时再浇水,还可用手将新梢尖捏蔫,如此反复几次可破坏生长点,以控制枝条生长速度,有利于花芽分化。进入7月可正常浇水,以满足生长对水分的要求,若遇雨天注意排水防涝。生长期每15天左右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5月至6 月各增施一次0.2%磷酸二氢钾、过磷酸钙之类的磷钾肥,以利于花芽的形成。北方地区在初冬移至室阳光充足处养护,保持0℃至6℃的室温,每2天左右向植株洒些清水,以增加空气湿度,防止枝梢枯萎,但土壤不必过湿。12月花芽开始萌动,可再施2次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和适量的氮肥,以促使花大、味香。花谢后进行一次修剪,剪掉病虫枝、过密枝及其他造型不需要的枝条,将老枝短截,每个枝条仅留2至3个芽,以促发新枝,当新生枝长到20厘米时进行一次摘心。幼树每1至2年,老树2至3年翻盆一次,可在春季花谢后进行,盆土宜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并掺入少量的骨粉或在盆的下部放几块动物的蹄甲做基肥。新栽的植株放在荫蔽处缓苗一周左右再移到阳光充足处养护。

金弹子盆景的制作与管理


金弹子也称黑塔子,又因“花形如瓶,香味似兰花”而被称为瓶兰花,为柿科柿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枝干黑色,有芒刺,叶椭圆形,黑绿色,有光泽。大多数雌雄异株,偶有雌雄同株,花青白色,好像吊在树枝上的瓶子,4月开放,雄株开花数量较多。每个短枝的叶腋都有3至5朵排成伞房花序,上面有茸毛,花柄长仅1厘米,花朵形体较小,基部无绿色萼片,可看到瓶状花冠内的雄蕊,成熟后有花粉散出,花后即脱落。雌株开花数量较少,每个短枝的叶腋只有1至 2朵,花柄长3厘米左右,花朵形体稍大,基部有4枚大的绿色萼片,瓶状花冠内无雄蕊,成熟后也不会有花粉散出,花后结果。果实有椭圆形、圆球形、葫芦形,单个果重5至20克,初为绿色,9月成熟后逐渐转为橙红色,其观赏期很长,经冬不落,可持续到元旦、春节期间,仍鲜果满枝。
金弹子的繁殖常用播种、分株、扦插等方法。也可采挖生长多年,形态奇特,清奇古雅的金弹子老桩制作盆景。一般在秋季或春季移栽,移栽时可将主根截断,多保留侧根和须根,枝条也要短截,以方便携带,注意做好保鲜保湿工作,先栽种在较大瓦盆或地下“养坯”,宜用疏松透气,排水性良好的微酸性土壤栽种。栽种前去掉多余的枝干,也不要保留太多的叶片,以减少水分蒸发,有利于成活,栽后浇透水,放在温暖湿润、无直射阳光处养护,经常向枝干及叶面喷水,以增加空气湿度,但要避免土壤积水,否则会烂根。成活后注意加强光照,勤施薄肥,及时剪去造型不需要的枝条,使养分集中供应需要保留的枝条,使其增粗,为以后的造型做准备。
金弹子萌发力强,耐修剪,枝条柔软,容易蟠扎,可采用粗扎细剪的方法造型。其根系发达,呈铁黑色,很有特色,在造型时应考虑对根系进行处理,常见的形式有直干式、斜干式、曲干式、提根式、连根式、以根代干式、悬崖式、临水式等。树冠既可加工成严谨规整的馒头形、圆片形,也可制作成潇洒飘逸的自然形。通常在春季萌芽前或梅雨季节进行造型,幼苗可用金属丝或棕丝进行蟠扎,并适当修剪,成型后及时去掉蟠扎的金属丝或棕丝。对于生长多年的老桩则应根据树桩的形态,取长补短,对枝条进行蟠扎或修剪,逐渐培养出优美清新的树冠,根、干不必做过多的处理,以突出古朴雅致的特色。
金弹子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稍耐半阴,不耐干旱,有一定的耐寒性。由于金弹子是雌雄异株,种植时应注意雌株与雄株的搭配,使其能够授粉、坐果,雄株虽然不能结果,但其根部虬曲多姿,叶色黑绿光亮,花色淡雅,芳香浓郁,也常用于制作盆景。
生长期放在室外向阳充足、空气流通处养护,如果光照不足会影响坐果,经常浇水,以保持盆土湿润,但也不宜盆土长期积水,高温或空气干燥时还应向叶片喷水,以增加空气湿度,利于植物生长。每月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注意肥液中氮、磷、钾的合理搭配,每年的7月至8月追施两次以磷钾肥为主的有机液肥,以促使果实膨大,色彩鲜艳。
金弹子萌发力强,生长期可随时摘除根干上萌发的新枝新芽,以免影响树形和消耗过多的养分。南方地区在室外避风向阳处越冬,北方在0℃以上的冷室内越冬,适当控制浇水。每年的3月初将果实全部摘除,并对植株进行修剪整形,剪除枯枝、病虫枝、细弱枝、过密枝、交叉重叠枝以及影响树形的杂乱枝条,将过长的枝条剪短,以保持盆景的优美,并利于新芽的萌发和生长。2至3年换盆一次,多在春季进行,换盆时去掉1/2的宿土,剪去腐烂根和过长的老根,以促进新根的生长,用新的培养土栽种即可,盆土宜用含腐殖质丰富,疏松肥沃,有良好排水透气性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并在盆底放些腐熟的饼肥、畜禽粪或碎骨头。

菊花盆景的制作与管理


菊花为菊科菊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或亚灌木。其品种繁多,花型丰富,色彩各异,每年的深秋季节傲霜绽放,深受人们喜爱。菊花的品种很多,适宜制作盆景的是植株茁壮、主干粗、叶节短、叶片小、枝杈密、花朵小而且繁多、花期长、花色好的小菊品种以及其他花型美观、株型自然的菊花品种。一般在每年的11月花谢后从根部切离带有新根的壮芽,另行栽植,冬季放在阳光充足的冷室内,温度不宜过高,也不要浇太多的水,保持盆土稍湿润即可,否则会造成植株徒长,茎枝纤细瘦弱。等第二年的3月下旬天气转暖时,将其移到室外,栽入较大的瓦盆内,以后加强水肥管理,使植株生长旺盛。到了5月至6月就可以造型了。菊花盆景常见的造型有仿树木盆景的悬崖式、单干式、斜干式、丛林式或附石式、附木式以及微型菊花盆景、仿国画的菊石图等几种。其造型方法以金属丝蟠扎为主,修剪为辅,蟠扎时间宜选择天气晴朗的午后,这是因为菊花的嫩茎在饱含水分时非常脆,弯曲时很容易折断,而在阳光下使其水分蒸发一些后蟠扎,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主干蟠扎后2至3周后解除金属丝,当主干长到合适的高度时进行打头,促发侧枝,使其形成大枝,下部的大枝可留得长些,上部则要通过不断的掐心,使之多分杈,形成树冠。制作附石式菊花盆景时可先找一块形态好的山石,在5月将瓦盆中的菊苗从盆中扣出,把根系附栽在事先准备好的山石上,然后一齐放在大瓦盆中培养,等到秋季花蕾即将绽放时再把它们移栽到大小、深浅适宜的紫砂盆或瓷盆中。附木式菊花盆景应选择苍劲古朴的枯树桩,并在其后面凿出放菊花枝干的沟槽,6月将植株从瓦盆中扣出,把枝干放在枯树桩背面已凿好的沟槽中,用铁丝或绳子加以固定,勿使其移出沟槽,再栽入较大的瓦盆中养护,到秋季将它们移入紫砂盆。菊石图盆景除用小菊外,还可用其他花朵大小适宜,花型自然美观的菊花品种,宜选择长方形或椭圆形的紫砂盆,将菊花栽植一侧或两侧,但不要栽在花盆的中间,配上合适的山石,其形式可模仿国画中的“菊石图”,花朵开放后注意调整花与花、花与叶之间的位置,做到错落有致、藏露得体。无论哪种形式的菊花盆景都要既符合自然规律又有诗情画意,使自然美与艺术美有机地融为一体,以提高盆景的艺术品味。菊花适合在肥沃疏松,含腐殖质丰富的土壤中生长,生长期给予充足的阳光和良好的通风,但移栽后要放在荫蔽处缓苗一周左右。平时浇水做到见干见湿,避免盆土积水,每10天左右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秋季现蕾后向叶面喷施1至2次磷酸二氢钾溶液。养护中应随时抹去影响株型的枝、芽,摘除发黄的叶片。秋季即将开花时对植株进行一次整型,并根据设计要求在盆面铺上青苔,点缀石块,摆放配件,使之更加完美。对于某些品种的菊花盆景入冬后还可移至10℃以下的冷室内,保持盆土湿润,并有适当的光照,使植株在休眠或半休眠状态下越冬。春季剪除干枯的枝条,只保留大的骨架,并进行翻盆,发芽后移至室外养护,加强水肥管理,注意造型,到了秋季开花时,植株更大,树型更美观,观赏价值也更高。

玉叶盆景的制作与管理


玉叶又名绿玉树、金枝玉叶、马齿苋树、银杏木,为马齿苋科马齿苋树属多年生常绿肉质灌木,茎肉质,紫褐色至浅褐色,分枝近水平,新枝在阳光充足的条件下呈紫红色,若光照不足,则为绿色。肉质叶倒卵形,交互对生,叶片细小,质厚,绿色,表面光亮。另有斑叶品种雅乐之舞,老茎灰紫色,叶片有大面积的黄白色斑块,只有中央的一小部分为淡绿色,也可用于制作盆景,但因其生长缓慢,苍劲虬曲的老桩不易找到,常用玉叶的老桩做砧木,以劈接的方法进行嫁接,以使之尽快成型。

玉叶的养殖可在生长季节用健壮充实的枝条进行扦插,插前去掉下部叶片,晾几天,使切口干燥后,插于用腐叶土、粗砂或蛭石各2份、园土1份配制的培养土中,插后保持土壤稍有潮气。成活后放在阳光充足处或半阴处养护,保持盆土湿润而不积水,头2个月不要施肥,以促进根系的生长,以后每10天左右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及时剪除基部萌发的幼枝,以集中养分,加快主干的生长速度。

当玉叶生长到一定的高度时就可进行造型了,其形式可采用斜干式、直干式、曲干式、悬崖式、丛林式、附石式等,造型方法以修剪为主,蟠扎为辅。由于是肉质茎,蟠扎时不要将金属丝勒进其表皮,否则会造成肉质茎撕裂。玉叶萌发力强,可根据造型需要进行重剪,并进行提根,使盆景悬根露爪,具有较高的观赏性。

玉叶原产南非,喜温暖干燥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耐干旱和半阴,不耐涝。在荫蔽处虽然也能生长,但茎节之间的距离会变长,叶片大而薄,且无光泽,影响观赏。夏季高温时可适当遮光,以防烈日曝晒,并注意通风。生长期浇水做到不干不浇,浇则浇透,避免盆土积水,否则会造成烂根。每15天至20天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因其萌发力强,应经常修剪、抹芽,以保持树形的优美。冬季放在室内阳光充足处,停止施肥,控制浇水,温度最好在10℃以上,5℃左右植株虽不会死亡,但叶片会大量脱落。每2年至3年的春季翻盆一次,盆土可用中等肥力、排水透气性良好的沙质土壤。翻盆时对植株进行一次重剪,剪除弱枝和其他影响树形的枝条,并剪去部分根系,剔除1/2至1/3的原土,用新的培养土重新栽种。

皱叶麒麟盆景的制作与管理


皱叶麒麟为大戟科大戟属小型多肉植物,植株丛生,匍匐或直立生长,肉质茎细圆棒形,表皮粗糙起皱,深褐色至灰褐色。叶聚生于茎的顶端,长椭圆形,全缘,具褶皱,叶色青绿或深绿,经烈日暴晒后则呈红褐色。其株形小巧,酷似椰子树,根茎虬曲多姿,非常适合制作具有热带海滩风光特点的小型或微型盆景。

用于制作盆景的皱叶麒麟常用分株或扦插的方法繁殖。分株一般结合春季翻盆进行,把根部相连的丛生植株分开,分别栽种即可;扦插多在生长季节进行,剪取健壮充实,并带有顶叶的肉质茎,插入素沙土或蛭石中。无论是分株还是扦插,都要晾1至2天,等伤口干燥后再进行,以免腐烂。植株生根前应放在无直射阳光处养护,不要浇太多的水,保持盆土稍有潮气即可。等生根后,顶部开始长新叶时再进行正常的管理。

皱叶麒麟的上盆一般在生长季节进行,花盆宜用小型的浅椭圆形或长方形紫砂盆、瓷盆之类细盆。上盆时挑选一些形态较好的植株,将数株栽于一盆,植株不必蟠扎,但可稍要做修剪,其形式常用偏重式造型,用皱叶麒麟代表椰子树,以模仿热带风光,栽种时将植株栽于花盆的一侧,要做到有主有次,层次分明,并注意前后左右位置的错落,高低的变化,还要根据情况进行提根,使古朴的根部露处土面,以提高盆景的观赏性。制作好的盆景表面不要铺青苔,但可洒些沙、摆放石子或石砾,点缀一些虹之玉、姬星美人等小巧的多肉植物,使盆景整体风格和谐统一,具有热带海滩风光特点和大自然之野趣。

皱叶麒麟原产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喜温暖干燥的半阴环境,耐干旱,怕水涝。制作好的盆景平时可放在光线明亮又无直射阳光处养护,避免烈日暴晒,否则会使叶色发红,影响观赏,此外,冬季温度过低也会造成这种现象。生长期浇水做到“不干不浇,浇则浇透”,每月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低氮高磷钾”的复合肥。夏季高温时注意通风良好,冬季移至室内向阳处,节制浇水,5℃以上可安全越冬。由于皱叶麒麟基部的萌芽力强,要及时除去多余的幼芽,以维持盆景的优美。每1至2年翻盆一次,盆土可用疏松肥沃,良好排水性的沙质土壤。

异叶南洋杉盆景的制作与管理


异叶南洋杉又名猴子南洋杉、塔形南洋杉、诺和克南洋杉、英杉,为南洋杉科南洋杉属常绿乔木,主干直立生长。异叶南洋杉原产大洋洲的诺和克岛,我国常做观叶植物栽培。因其根干虬曲苍劲,株形优美,叶色浓绿,用于制作盆景,效果也很好。在原产地它可长到60米高,但盆栽一般控制在1至3米,甚至更矮,根、枝、干的表皮均为红褐色。它大枝轮生而平展,分层清晰,侧生小枝羽状,密集而下垂。叶锥形,4棱,绿色,呈螺旋状互生。

异叶南洋杉常用扦插的方法繁殖,可在春季剪取向上生长的健壮充实的枝条,先放在流水中冲洗去伤口流出的树脂,然后插于洁净无污染的粗沙或蛭石中,深度为枝条的三分之一,插后浇透水,放在半阴处养护。经常喷水保湿,约40天左右可生根,90天左右分苗移栽。此外,也可用播种法繁殖或在生长季节用高空压条法繁殖。

异叶南洋杉可加工制作成斜干式、直干式、曲干式、双干式、卧干式等不同形式的盆景,但不太适合制作悬崖式和临水式盆景,树冠多采用潇洒的自然式,也可利用其小枝自然下垂的特点,制作成垂枝式盆景。制作时应剪去造型不需要的枝条,有时其主干直而无姿,可截去,另外培养形态较好的侧枝作主干,以使其曲折有致,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异叶南洋杉枝条柔软,若有些枝、干形态不佳或位置不合适,可用金属丝进行蟠扎或牵拉,小枝的造型则以修剪为主。异叶南洋杉的根部古朴多姿,可提出土面,使其悬根露爪,以提高盆景的艺术价值。

异叶南洋杉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稍耐半阴,春夏秋三季为其生长季节,可放在室外通风良好、阳光充足处养护,浇水做到 “不干不浇,浇则浇透”,并在空气干燥时向植株喷水,以使叶色清新;每20天左右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为使叶色浓绿,可喷施叶面宝等叶面肥。冬季放在避风向阳处越冬,若遇寒流可移至室内,也可在冷室内越冬,控制浇水,保持盆土0℃以上不结冰即可。异叶南洋杉顶端优势较强,当植株长到一定的高度后,可将顶部截去,以控制植株高度;对于侧枝也要疏剪,以使其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合乎造型要求,但对于轮生枝则要有选择地保留,以突出品种特色,保持其特有风貌。每1至2年的春季翻盆一次,盆土宜用疏松肥沃,含腐殖质丰富的中性至微酸性土壤。

红枫盆景的制作与养护


红枫又名紫红鸡爪槭、红鸭掌,为槭树科槭树属落叶灌木或乔木,是鸡爪槭的一个变种,株高10米左右,树冠开张或伞形,老干皴裂,灰褐色,嫩枝表皮光滑润泽,叶对生,具长柄,叶片掌状,7裂,裂片深达叶片中部或更多,叶色紫红。紫红色小花组成的伞房花序簇生于枝顶,有长柄,花唇形,花期5月,9至10月果熟。另有红羽毛枫,其植株矮小,细弱,枝下垂,叶片终年紫红,有7至11深裂,叶缘细齿深裂如羽毛,也可用于制作盆景。
红枫的繁殖可用青枫、鸡爪槭、元宝枫等作砧木,在夏季植株生长旺盛时以芽接或靠接的方法进行嫁接。砧木既可用2至4年生的实生苗,也可用生长多年,古拙质朴的老桩上萌发的2年生枝条。嫁接成活的植株可在春季发芽前移栽,栽后浇透水,放在光线明亮处养护,经常喷水以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植株活稳后每20至30天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以促进其生长。
红枫可根据树桩的形态制作成直干式、斜干式、曲干式、临水式、悬崖式等不同形式的盆景;也可数株合栽于一盆制成双干式、三干式、丛林式等形式的盆景,制作丛林式盆景时要选择高低、大小不一的植株分组栽种,并配以山石、青苔及其他配件,以表现“枫林醉染”的意境。因其叶片较大,树冠不宜制成云片或云朵状,可修剪成高低协调、潇洒飘逸的自然式。造型方法以修剪为主,蟠扎为辅,对于一些枝条可进行牵拉,以使其布局合理。红枫盆景宜用白色石盆、绿色釉陶盆、黄色紫砂盆,而不宜用红色或紫色等与叶色相近的盆。
红枫喜温暖湿润的环境与充足而柔和阳光,怕烈日暴晒,不耐旱。生长季节可放在无直射阳光处养护,特别要避免西晒;夏季高温时更要防止烈日暴晒,可放在阴棚或其他植物树阴下,否则会使叶片枯焦、脱落。经常浇水,以保持盆土湿润,但不能积水,以免造成烂根,空气干燥要向植株及周围环境洒水,以增加空气湿度,使叶色润泽。生长季节每隔15天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复合肥,夏季高温时或雨天都要停止施肥。肥液应以磷钾肥为主,氮肥为辅,若磷钾肥不足会使叶片不红。南方地区可将花盆埋在室外避风向阳处越冬,北方最好在不低于0℃的冷室内越冬,不要施肥,也不要浇太多的水,保持土壤不干燥即可。红枫最美的时候是新叶刚长出时,为增加观赏性,可在每年的6月和9月各进行一次摘叶,摘叶前一周施一次肥,摘叶后要对植株进行修剪,并加强水肥管理,约15天作用就可长出鲜嫩的红叶。如果叶片被烈日晒焦,可在8月份将焦叶摘除,放在通风凉爽的半阴处,每周施一次淡薄的氮磷钾复合肥液,用不了多久就会长出鲜红的新叶。生长期要及时摘除影响树型及内膛通风透光的叶片,当新叶萌发后注意打头摘心,以促发细密的幼枝,使叶片细小而稠密,具有较高的观赏性。每2至3年的春季发芽前换盆一次,盆土要求肥沃疏松,含有丰富的腐殖质,可用腐殖土2份、沙土1份混匀后使用。

黄荆盆景的制作与养护


黄荆即黄荆条,在我国分布很广,生命力极强,是制作盆景的常用杂木树种之一。

一、采桩采挖黄荆,一般在春季三、四月进行,若能保持根部宿土不散,春、夏、秋三季都可以采挖、栽植

二、栽植黄荆的适应性很强,对土壤的要求不严,盆栽黄荆,以质地疏松、透水性好的腐殖质土为佳,栽植的盆缽以土盆或水泥盆为宜。栽植前,要剪除伤根和过长的根,要剪除陡长枝和过密枝。

三、养护黄荆容易成活,有的老桩发芽较迟,但是只要树皮呈绿色,就应照常浇水管理,到梅雨季节,它就会萌发出嫩绿色的新芽。成活后的黄荆桩,最好放在荫处养护半月左右。然后放到通风的向阳处,大水、大肥、大光照让其茁壮生长

四、造型黄荆老桩,十分苍古,天然的舍利干,坚硬的骨化面,特别抢眼,但不是之处是节距长、叶片大。为了扬长避短,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扎剪笔者对黄荆盆景的造型原则是粗扎细剪。扎剪之前,根据不同的桩体形态立意,剪除所有废枝(重叠枝、交叉枝、迎面枝、轮生枝等等)将所留之枝,按不同的出枝走向进行蟠扎,蟠扎时注意两点:第一、不要等枝干长得太粗了蟠扎,黄荆枝干太粗质脆易折断;第二、蟠扎时别碰掉芽眼,否则,日后会缺枝少叶形成滑干。扎好的枝条,任其增长增粗,过一到两年等枝条与主干粗度相协调后,留一、两个枝节,动第一剪,以后培养的二级枝、三级枝要粗细逐变,过渡自然。

2、缩叶为了缩小黄荆的叶片,可用三法:(1)摘叶。一般在初夏、初秋或展览之前进行。摘叶时,叶子一片不留(注意别将叶柄根部的叶芽摘掉),摘叶后适当加强肥水管理,不必遮荫,大约半月,就会发出新叶,新叶仅原叶的二分之一大。(2)打顶打顶即摘去主枝干上的新芽。在黄荆盆景的生长期要经常打顶摘心。(3)控肥所谓控肥即成型的黄荆盆景在展览前或观尝期,只给它饮水,不给它喝汤。同时,浇水也要控制,让盆土半湿半干,偏干为宜。以上举措,能使黄荆盆景枝壮叶小密集,树型美观可人。黄荆盆景的病虫害较少,偶有蚜虫为害,可用滴滴畏溶液灭杀。

碧桃盆景的制作与养护

碧桃是桃的一个变种,为蔷薇科李属。习惯上将属于观赏桃花类的半重瓣及重瓣品种统称为碧桃。

碧桃的花期为3月至4月,较梅花花期长,花朵丰腴,色彩鲜艳丰富,花型多。常见的栽培品种有白碧桃、碧桃、红碧桃,还有在同一株、同一花甚至同一瓣上有粉白两色的洒金碧桃,还有菊花碧桃、五色碧桃、垂枝碧桃、红叶碧桃等变种。

我国是碧桃的故乡,自古就有栽种观赏碧桃的习惯。碧桃具有易成活、盆栽造型时间短、可人工控制花期的良好优势,是布置居室、厅堂、会场的优秀春季观花盆景。碧桃树干柔软,造型容易,可依据树势做成斜干式、曲干式、临水式、悬崖式、双干式和丛林式,甚至可做成提根式等等,一般只要养护得当,3年时间便可培养出造型美观的碧桃盆景。

碧桃喜高温,有一定的耐寒力,喜光,耐旱,喜肥沃而排水良好的土壤。不耐水湿,在碱性及粘重土上,均生长不良,基本培育方法:

1.嫁接繁殖:碧桃的盆景用苗,通常是通过嫁接得到的。一般用桃、李、杏的实生苗做砧木,于8月份进行芽接。可用嫁接的方法使一树开两种或更多种花。为了缩短盆景制作年限,也可采用天然野桩作砧木进行嫁接。

2.制作方法:将嫁接成活的桃苗,于翌年惊蛰前后,从接芽以上1.5厘米~2.0厘米处剪去,促使接芽生长,此间可同时进行上盆和造型修剪:碧桃用土可选用疏松透气、排水、保肥的沙质土。配盆应选用颜色与花色形成对比的紫砂陶盆或釉陶盆造型修剪,应根据树势及生长情况和自己的审美观,采取疏剪、扭枝、拉枝、做弯、短截、平断、造痕、疏花等手段逐步进行。要营造出奇特典雅的佳作,需注意的是,其枝杆宜疏不宜密,密则无韵。

3.花期控制:盆景已初具规模时,要进行花期控制,碧桃正常开花在清明节前后,如欲让它在春节期间开花,应将碧桃盆景放在室外背风向阳处,进行冬化处理,于春节前60天左右入室,室温保持在15℃~20℃。

4.日常养护:碧桃喜光,宜放置于背风处,切忌摆放在风口。7月~8月花芽分化期要适当扣水,以促进花芽分化。冬季休眠期要减少浇水。肥水以淡薄为好,切忌过多使用氮肥,以免枝叶徒长,不能形成花芽。一般每年冬季施基肥1次。开花前可增加磷、钾肥含量。冬季或开花后一直到坐果期间,则不宜施肥,以免造成落花落果。碧桃在生长季内,要结合整形对过密花枝疏剪,生长旺季,可做1次~2次摘心。开花前和6月前后对长枝条适当剪短,促使多生花枝。每3年~5年翻一次盆,以在春季萌芽前进行较好。

5.病虫害防治:碧桃的病害主要有白锈和褐腐病,白锈病用50%萎锈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洒,褐腐病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虫害有蚜虫和浮尘子危害,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洒。

感谢您阅读“鲜之花网”的《虎刺盆景的制作与管理》一文,希望能解决您养殖花卉时的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的栽培与管理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