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红的花瓣,金黄的花蕊,一朵朵,一串串,团团相依,簇簇拥抱。花在生活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因此我们身边的很多人和种植花卉结下了不解之缘。要侍弄好花卉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你是不是也在花卉种养上遇到问题了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种植百科:柳树锈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柳树锈病的分布及危害:柳树锈病分布于内蒙古、河北、河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台湾省也有发病的报道。此病主要危害幼苗及幼树,导致生长期大量落叶,严重时引起嫩枝枯死,对幼苗、幼树生长影响很大。除柳树外,病菌还侵染旱柳。

柳树锈病的分布及危害

柳树锈病分布于内蒙古、河北、河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台湾省也有发病的报道。此病主要危害幼苗及幼树,导致生长期大量落叶,严重时引起嫩枝枯死,对幼苗、幼树生长影响很大。除柳树外,病菌还侵染旱柳。

柳树锈病的症状

柳树5月下旬至6月上旬开始发病。夏孢子堆生于叶片两面,以叶背面为多,少数生于嫩枝上。初生的夏孢子堆小,单生、圆形,直径0.1~0.5mm。后期夏孢子堆大多集聚为直径1.5~2.5mm的大堆,呈桔黄色。7~8月,叶片两面布满夏孢子堆,叶片因失水卷曲或早期脱落。8月下旬叶片两面出现红褐色,微隆起的病斑,是病菌的冬孢子堆。冬孢子堆小,圆形、大小0.1~0.5mm。严重时冬孢子堆相互连片,仍以叶背面为多。

柳树锈病菌的转主寄主为紫堇。紫堇4月下旬至5月初发病。病害在叶、茎、果实上均有发生,同时在受害部位出现淡黄色疱疹,疱疹上生有淡褐色点状的性孢子器。相继在其附近产生疱状隆起,皮破后露出黄色、粉状的锈孢子堆。锈孢子飞散后,叶、茎、果即枯死。

柳树锈病的病原

病原菌是拟鞘锈栅锈菌(Melampsora coleosporioides)为转主寄生的长循环型锈菌,在紫堇上产生性孢子和锈孢子,在柳树上产生夏孢子、冬孢子和担孢子。性孢子器扁平或球形,埋生于寄主表皮下,18.6~43.5m11.4~21m。性孢子椭圆形或球形,无色,1.7~2.3m1~2m。

锈孢子堆桔黄色、裸生。锈孢子串生、球形,桔黄色,表面有疣。14.2~26.0m14.3~24.7m。

夏孢子堆生于叶片两面,以叶背为多,呈桔黄色。初生的夏孢子堆单生、圆形,直径0.1~0.5mm。后期夏孢子堆多数聚生,直径1.5~2.5mm。夏孢子多数长卵形,少数卵形、椭圆形,桔黄色,表面有刺,20.1~28m13.2~18.2m,壁厚均匀,1.7~2.3m。夏孢子堆中混生有头状侧丝,长33.8~65m,头部宽9.1~15.6m,柄粗3.6~5.7m,顶壁厚2.0~6.6m,侧壁厚1.0~2.3m。

冬孢子堆生于叶片两面,以叶背为多,散生或聚生,红褐色、圆形,直径0.1~0.5mm。冬孢子圆筒形,黄色,大小29.9~58.5m8.3~14.9m,壁厚0.9~1.3m,顶壁厚2.3~3.3m。担孢子球形,淡黄色,有一小突起,大小6.5~10.4m。

柳树锈病的发病规律

在内蒙古地区越冬的冬孢子,于4月下旬遇雨水或潮气萌发产生担子和担孢子,东北地区则稍晚。借风力传播到紫堇上,萌发产生芽管由气孔侵入,7~10天后形成性孢子和锈孢子。锈孢子借助风力传播到柳树叶片上,萌发后由气孔侵入叶内,7~13天产生夏孢子堆。夏孢子可以反复多次侵染柳树。8月下旬,柳树病叶上形成冬孢子堆,以后随病叶落地越冬。越冬后的夏孢子不能萌发。

柳树锈病发生的早晚、轻重与当年的湿度有很大关系。在呼和浩特,5、6月间开始发病。空气湿度高的年份发病早而严重。所以,苗木密度大、通风透光不良、浇水次数太多或降雨多的年份,病害发生严重。另外,凡是距转主寄主较近的柳树,发病也较重。

1~2年生苗木最易受害。幼叶受侵染后不但潜育期短,而且发病也重。在同样条件下,展叶6天的幼叶接种夏孢子后,潜育期为7天,展叶30天的潜育期达13天。随着苗木年龄的增大,其抗病性会增强。田间柳树个体间,抗病能力有着明显的差异。在感病严重的柳树林内,也能见到零星分布的、毫无感病症状的单株。这种抗病植株的抗病机理及其开发利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柳树锈病的防治措施

本病防治主要通过营林和抚育措施,在苗圃育苗时,要选用抗病强的母树做繁殖材料。造林时要根据造林地条件,确定适当的密度和浇水次数。在抚育管理时,要结合锄草松土,铲除林内外的转主寄主,及时间伐和剔除长势不良的植株,使群体结构保持合理的生态配置。一旦发病,可喷洒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隔20天喷一次,三次后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还可喷洒2,4-DJ酯1000倍液,消除转丰寄丰,其效果可达92.5%。

XZH52.COM精选阅读

种植百科:秋海棠锈病的防治


秋海棠锈病的症状:叶上发病。初生褐色小斑点,后扩大为直径3-5毫米褐色圆形斑纹。叶的背面出现轮状夏孢子层,病斑进一步扩大,叶的表面呈暗褐色的轮纹斑。病斑相互融合造成整个叶片枯死。

秋海棠锈病的症状:叶上发病。初生褐色小斑点,后扩大为直径3-5毫米褐色圆形斑纹。叶的背面出现轮状夏孢子层,病斑进一步扩大,叶的表面呈暗褐色的轮纹斑。病斑相互融合造成整个叶片枯死。

秋海棠锈病的病原物:PucciniastrumboehmeriaeP.etH.Sydow,属真菌担子菌亚门,锈菌目,膨锈菌属。

秋海棠锈病的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及时喷洒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2000倍、97%敌锈钠可湿性粉剂3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或25%敌力脱乳油4000倍液加15%三唑酮可湿粉剂20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1次或2次。

种植百科:柳树栽培方法


柳树是一种优美的乔木风景树,也是城镇和新农村街道以及公路两旁主要的绿化树种之一。根据礼泉县加快城乡园林绿化步伐的要求,笔者摸索和总结出柳树快速成形栽培技术。应用此技术,柳树小冠形和中冠形2~3年成形。

柳树是一种优美的乔木风景树,也是城镇和新农村街道以及公路两旁主要的绿化树种之一。根据礼泉县加快城乡园林绿化步伐的要求,笔者摸索和总结出柳树快速成形栽培技术。应用此技术,柳树小冠形和中冠形2~3年成形,大冠形4年成形,均比传统技术栽培提早2~3年。现将技术要点简介如下:

一、柳树的主要特性

柳树喜水、喜肥、喜温、耐涝、抗病虫,适应性比较强,萌芽率和成枝率高,细弱枝极性弱,易下垂,在pH值6~8、土层深厚的肥沃壤土上生长最快。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1个昼夜新梢可生长3~4厘米。但在高寒山区和缺水山岭栽植,冬季枝条易受冻害而干枯,春季干旱时枝条易失水风干。

二、柳树的栽植关键技术

1. 选栽大树苗 凡是在池岸、公路、街道两边以及草坪等处栽植的柳树,都应选择大树苗,要求树高4米以上,上部有3~4个分枝,根系完整,没有病虫为害。选择大树苗,一来有利于早扩冠、早成形,二来有利于树下行人和车辆通行。

2. 挖大坑 可挖直径和深度均在0.8~1.0米的圆坑栽植。挖大坑的好处:一是能多填入有机肥和表层肥土;二是能多蓄雨水;三是有利于树苗扎根成活和生长发育。这也是早成形的主要措施之一。

3. 栽植时间 虽然春秋季都可栽植,但在冬季比较寒冷的地区以春栽为宜(有利于提高成活率)。

4. 排列方式 在城乡街道、公路和水渠两旁栽植时,以单排兵列式为宜,株距3.5~4米;而在旅游景点耐踩踏的草坪内则不宜密植(不能影响草生长),以五点梅花式或撒豆式排列为宜,株距10~12米。

5. 栽植方法 先挖坑,掏出的上层熟土和下层生土各堆放一边,将有机肥、杂草、树叶等填入坑底,然后把树苗置入坑内中央并扶直,磷肥和熟土混合后覆盖在根系上,填入多一半时,把树苗往上轻提使根系舒展,最后边填肥土边用脚踩实。掏出的下层生土可围成1个圆形蓄水圈。每坑可填入有机肥和杂草、树叶10~15千克,过磷酸钙1千克左右。栽后应及时灌足灌透栽植水,水渗完后浅锄保墒。

三、柳树的栽后管理

1. 中耕除草 对道旁、渠旁等处栽植的柳树,每年生长季节应中耕除草3~4次;而对草坪上栽植的柳树,应将草坪上的恶性杂草及时拔除。

2. 施肥 每年施肥两次,前期3~5月间应以施氮为主,磷、钾为辅,以利于树体萌芽和下垂枝条快速生长。后期6~8月间应以施磷、钾为主,氮为辅,以利于枝条发育充实和增强冬季抗寒能力。施肥量可根据树龄大小确定。

3. 灌水 柳树生长季节如果雨天较多,土壤含水量在20%以上,就不需要浇水;如果天气大旱,可适当浇水。柳树根系耐涝性强,因此,一般不排除积水或仅排除部分积水。

4. 防治病虫害 柳树病虫害较少,易发生的病虫害主要有白粉病、紫纹羽病、金花虫、青杨天牛等,应做到及时防治,做好这一点对树体快速成形也非常重要。防治白粉病,可喷25%三唑酮1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防治根部紫纹羽病,可用20%石灰水等灌根;防治树上金花虫和青杨天牛,可喷80%敌敌畏800~1000倍液或48%毒死蜱2500倍液等。

四、柳树的整形修剪

1. 主要树形

①按照树冠大小可分为3种类型:第一种是大冠形,树冠占树体高度的2/3,冠幅3米左右,适宜于6米以上宽公路和陵园主干道等处栽植应用;第二种是中冠形,树冠占树体高的1/2左右,冠幅2.5米左右,适宜于新农村街道和渠岸等处栽植应用;第三种是小冠形,树冠占树体高度的1/3,冠幅2.5~3米,适宜在景点草坪上栽植应用。

②按树体结构可分为两种树形:一种是上小下大的圆锥形,树体高7~10米,有主枝8~11个,基角下大为50~60,上小为40~45,每个主枝有侧枝4~6个,每个侧枝有下垂小枝10~15个;另一种是伞式半圆形,树体高6~7米,有主枝6~9个,基角较开张,60~80,每个主枝有侧枝4~5个,每个侧枝有下垂小枝9~12个。

2. 修剪方法 柳树修剪方法比较简单。栽植当年,对主干3米以下的部分要反复抹去萌芽,每隔20天左右抹1次,一共抹4~5次;而对树干3米以上的分枝一般缓放不短截。次年修剪时,可再多选主枝2~4个,要求主枝在中心干周围分布均匀,相邻主枝间距25~35厘米。每个主枝可选留平生和背下生侧枝3~5个,背上枝全部疏除。疏枝不要留短桩。主枝可在3~3.5米处短截,侧枝在60~90厘米处短截。下垂的枝条要全部缓放,不过下垂枝稀少时应轻破头,促分下垂小枝。第三年和第四年的基本修剪法同第二年,应把多缓放、少疏枝和轻短截结合起来,调整大小枝条布局,继续完善树形。同时,春季应剪除树上干枯枝和主干基部萌生枝、根蘖枝。

五、柳树的注意事项

一是要避免在电线下栽植柳树。当树冠和电线接近时,应回缩枝条,使两者距离在1.5米以上,以免发生事故。

二是在建筑物旁栽植时,应离开墙体,或者将靠墙体一边树冠的枝条多回缩。

三是修剪柳树时应准备好高梯子和高蹲梯,并注意安全。

最后,附上笔者总结的柳树快速成形口诀:柳树特性要记清,因势利导促成形;选大苗,挖大坑,栽植规格记心中;施肥灌水要合理,病虫防治莫放松;因地制宜选树形,多缓少疏巧应用。

种植百科:柳树柳瘿蚊的防治


柳树,杨柳科柳属,别名水柳、垂枝柳、倒挂柳等。乔木,高达12~18m,小枝细长通常下垂,但也有枝条直立的,褐色、淡褐色或淡黄褐色。叶披针形,长8~16cm,宽5~12mm,先端渐长尖,基部楔形,细锯齿。

柳树,杨柳科柳属,别名水柳、垂枝柳、倒挂柳等。乔木,高达12~18m,小枝细长通常下垂,但也有枝条直立的,褐色、淡褐色或淡黄褐色。叶披针形,长8~16cm,宽5~12mm,先端渐长尖,基部楔形,细锯齿。雌雄异株,蒴果,内有种子2~4粒,成熟种子细小,绿色,外披白色柳絮。千粒重只有0.1g。全国各地大都有分布。柳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很耐水湿,树形优美,枝柔下垂,繁殖容易。

柳树自古即为重要的庭园观赏树,亦可用作行道树、庭荫树、固岸护堤树及平原造林树种。然而柳树的病虫害种类较多,如果不及时防治,常常造成重大的危害。

柳瘿蚊属双翅目瘿蚊科。主要危害柳树,特别是对旱柳、柳树危害严重。被危害后树木枝干迅速加粗,呈纺锤形瘤状突起?俗称柳树癌瘤。

形态特征成虫形似蚊子。卵长椭圆形,橘红色,半透明。幼虫初孵时乳白色,半透明;成熟幼虫橘黄色,前端尖,腹部粗大,体长4毫米左右。蛹赤褐色。

发生规律柳瘿蚊每年发生一代,以成熟幼虫集中在危害部树皮中越冬。在山东曹县一带,一般每年3月开始化蛹,3月下旬至4月中旬羽化为成虫,4月上旬为成虫羽化盛期,羽化时间在每日上午9点至10点,气温高羽化就多,尤其在雨后晴天羽化量大,成虫羽化后的蛹皮密集在羽化孔上,极易发现。羽化后的成虫很快交配产卵。卵大多产在原瘿瘤上旧的羽化孔里,深度在形成层与木质部之间,每卵孔内产卵几十粒到几百粒不等。初孵幼虫就近扩散危害,从嫩芽基部钻入枝干皮下,6月下旬绝大部分幼虫蛀入韧皮部,取食韧皮部和形成层。

瘿瘤形成柳瘿蚊初次危害时,幼虫危害形成层的同时刺激了受害部位细胞畸形生长,枝干在被危害部位很快呈瘤状增粗变大,这时枝干开始出现轻度肿瘤;来年枝干上出现羽化孔后,成虫又在原羽化孔及其附近产卵,孵化后的幼虫又在瘿瘤周围的愈合组织继续危害,这样重复产卵,重复危害,引起新生组织不断增生,瘿瘤越来越大。被危害部位的枝干直径如果在5厘米以下,虫口密度又比较大,枝干生长很快衰弱,会在两三年内干枯死亡。

防治方法最好在成虫羽化扩散前防治。

①被危害树木较小或初期危害的,在冬季或在3月底以前,把危害部树皮铲下,或把瘿瘤锯下,集中烧毁。

②3月下旬用40%氧化乐果原液,兑水2倍涂刷瘿瘤及新侵害部位,并用塑料薄膜包扎涂药部位,可彻底杀死幼虫、卵和成虫。

③春季在成虫羽化前用机油乳剂或废机油仔细涂刷瘿瘤及新侵害部位,可以杀死未羽化的老熟幼虫、蛹和羽化的成虫。

④5月用40%氧化乐果2倍液在树干根基打孔(孔径0.5至0.8厘米、深达木质部3厘米),用注射器注药1.5至2毫升,然后用烂泥封口,防止药液向外挥发,或刮皮涂药,毒杀瘿瘤内幼虫。

⑤5月至6月在瘿瘤上钻2至3个孔(孔径0.5至0.8厘米、深入木质部3厘米),然后用40%乐果的3至5倍液向孔注射1至2毫升,然后用烂泥封口,防止药液向外挥发。这种方法对柳瘿蚊的防治有效率可达100%。

桧柏锈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桧柏锈病的症状:桧柏患锈病初期,针叶和嫩枝现黄斑点,后隆起顶破表皮露出红褐色的圆锥形或鸡冠状物,单个或数个相连。春雨后遇水胶化呈橙黄色花朵状的胶状物,严重危害桧柏的生长。

桧柏锈病的防治方法为:冬天剪去桧柏上的重病枝。10~11月份在桧柏上喷0.3%五氯酚钠、1波美度石硫合剂的混合液,可防止锈病孢子的侵染。3月中下旬在冬孢子萌发前喷1~2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等量式160~200波美度波尔多液2~3次,每隔7~10天喷1次。皆可有效防止桧柏锈病的发生。

青杨叶锈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青杨叶锈病又叫落叶松杨锈病,是杨树锈病中分布最广、寄主种类最多、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病,几乎有杨树的地方都能看到它的危害踪迹。因此青杨叶锈病一直是人们从事杨树生产的主要敌人,下面为你介绍它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青杨叶锈病症状:春天,在落叶松针叶上先出现短段褪绿斑,其上有浅黄色小点,为病原菌的性孢子器。褪绿斑下表面产生半球形橘黄色的小疱,表皮破裂后露出黄粉堆,为病原菌的锈孢子器,有时几个连成一条。受病针叶局部变黄、逐渐干枯。感病杨叶背面产生半球形橘黄色小疱,为病原菌的夏孢子堆。晚夏以后,在叶面长出稍隆起的不规则斑,初为铁锈色,逐渐变为暗褐色,为病原菌的冬孢子堆。病重的叶片冬孢子堆连结成片,甚至布满整个叶面。

发病规律:落叶松杨锈菌属于转主寄生长循环型生活史真菌。以冬孢子在杨落叶上越冬。春天,落地病叶上的冬孢子经水浸泡,萌发产生担孢子,担孢子借风力飞于落叶松叶上,萌发后穿透表皮或从气孔侵入,产生性孢子器及锈孢子器。锈孢子借风力飞落到杨叶上,萌发从气孔侵入或穿透表皮侵入,产生夏孢子堆。夏孢子可重复产生,重复侵染,从而扩大和加重病情。晚夏以后,逐渐长出冬孢子堆。冬孢子随病叶落地越冬。多雨的年份和地区,生长密集,通风不良的潮湿环境中,病情严重。

青杨叶锈病的防治方法:

1、避免近距离混植落叶树和杨树。

2、药剂防治:波尔多液、百菌清、50%多菌灵500倍液,80%代森锌500倍液,50%托布津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50%退菌特500倍液,波美0.3度石硫合剂,敌锈钠200-500倍液,粉锈宁1500倍液等,防治本病都有比较好的效果。

3、选育抗锈病树种。

“我们老家家门口有两棵美丽的树,我非常喜欢它们,一棵是柳树,另一棵是桃树。它们都有自己的本领。我觉得树是一种给人快乐的植物。”喜欢花的人在生活中不乏痴迷者,花以她独特的魅力让很多人投身花卉种植。花卉的种植不同于赏花,学问很多,如何缩短掌握花卉技巧的时间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种植百科:柳树锈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