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上的花十分多,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令我在疲倦的时候解除疲劳,仿佛坠入花海,进入彩色的梦里,让我流连忘返。花在人类的历史中从不缺席,因此我们身边的很多人和种植花卉结下了不解之缘。如果想种植好花卉,就需要不断地学习相关的知识,怎么样才可以种植好花卉呢?鲜之花网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种植方法:梅花叶肿病的病状和防治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梅花原产于我国南方,有着三千年的栽培历史了,梅花开于百花之先,以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激励着人们的进步。梅花叶片肿大肥厚是一种真菌引起的病害,称为叶肿病或膨叶病。

梅花原产于我国南方,有着三千年的栽培历史了,梅花开于百花之先,以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激励着人们的进步。梅花叶片肿大肥厚是一种真菌引起的病害,称为叶肿病或膨叶病。使梅花叶片变褐干枯。叶肿病对梅花的危害也是不小的,我们应当及时的进行防治哦。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梅花叶肿病的病状和防治方法。

梅花叶肿病症状

这种病害多发生于新梢和叶片。病叶局部或全部肿大肥厚,叶面粗糙,叶片皱缩畸形,开始时病叶呈现深红色,而后渐变为粉状层,最后叶片变褐干枯。枝梢受害后,节间变得粗短,叶片密生,造成病梢丛生,病叶卷缩。

梅花叶肿病病原

叶肿病的病原真菌是外囊菌属的一种。

梅花叶肿病发生规律

病菌冬季在被害枝梢上越冬,春天新芽萌发时侵害新枝新叶。这时如遇连续降雨,且土壤粘重积水,则发病较重。

梅花叶肿病防治方法

一是梅花不宜栽植在低洼、潮湿、通风不良的地段,盆栽梅花用土要通透性良好。

二是若发现梅花害病,应及时剪除病叶病枝,烧掉或深埋。

三是药剂防治,应抓住早春梅芽膨大时,周密均匀地喷洒1次药剂,以铲除越冬病菌并保护冬芽萌发。药剂可选用波美5度石硫合剂或1∶1∶100等量式波尔多液。除梅花外,叶肿病病原真菌还可侵害杏树,也应注意防治。

XZH52.COM精选阅读

花卉种植技术:梅花叶肿病的症状与防治


梅花叶片肿大肥厚是一种真菌引起的病害,称为叶肿病或膨叶病。梅花叶肿病多发生于新梢和叶片。下面一起去了解一下梅花叶肿病的症状与防治。

梅花叶肿病多发生于新梢和叶片。病叶局部或全部肿大肥厚,叶面粗糙,叶片皱缩畸形,开始时病叶呈现深红色,而后渐变为粉状层,最后叶片变褐干枯。枝梢受害后,节间变得粗短,叶片密生,造成病梢丛生,病叶卷缩。叶肿病的病原真菌是外囊菌属的一种。病菌冬季在被害枝梢上越冬,春天新芽萌发时侵害新枝新叶。这时如遇连续降雨,且土壤粘重积水,则发病较重。

梅花叶肿病发病规律该病为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梅花和杏。菌丝体在病害处的芽鳞和枝上越冬,春季产生子囊孢子,靠风雨传播。10至16℃的冷凉湿润气候发病率高。低洼潮湿、阴蔽通气不良的条件下发病重,嫩叶,新梢,幼果易受害。

梅花叶肿病的防治方法:

一是梅花不宜栽植在低洼、潮湿、通风不良的地段,盆栽梅花用土要通透性良好。

二是若发现梅花害病,应及时剪除病叶病枝,烧掉或深埋。

三是药剂防治,应抓住早春梅芽膨大时,周密均匀地喷洒1次药剂,以铲除越冬病菌并保护冬芽萌发。药剂可选用波美5度石硫合剂或1∶1∶100等量式波尔多液。除梅花外,叶肿病病原真菌还可侵害杏树,也应注意防治。

如果您有更多关于梅花的资讯想要知道,可以点击查看梅花频道详细了解,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种植百科:梅花缩叶病的病状和防治方法


梅原产我国南方,无论作观赏或果树均有许多品种,有着很好的价值,不仅露地栽培供观赏,还可以栽为盆花。缩叶病是没还常见的一种病害,对于梅花有着叫我严重的危害,主要危害梅花新发嫩芽,造成不小的影响。

梅原产我国南方,无论作观赏或果树均有许多品种,有着很好的价值,不仅露地栽培供观赏,还可以栽为盆花。缩叶病是没还常见的一种病害,对于梅花有着叫我严重的危害,主要危害梅花新发嫩芽,造成不小的影响。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梅花缩叶病的病状和防治方法。

一、梅花缩叶病危害症状

主要发生在春季,首先被害的是新发嫩芽和新出叶片,嫩梢节间变粗缩短,叶片密生,叶面皱缩变厚,呈肉质化,表面粗糙,向叶背卷曲。病叶初呈黄色、红色或紫红色,后逐渐变成灰白色,并有粉状物出现。发生严重时,病梢枯死,树势衰弱,花量减少。

二、梅花缩叶病发病规律

以子囊孢子及芽孢子在寄主芽鳞内外病梢上越冬。菌丝为1年生或多年生,芽孢子有薄壁和厚壁两种类型,前者可以继续芽殖,后者有休眠和抵抗不良环境的作用,在度过不良环境后,再萌发形成芽孢子侵染寄主。翌年4月上旬病菌开始侵染,5月上旬病害发生较重,6月停止发病。病菌1年侵染1次,偶尔也发生再侵染。但由于气温高,条件不适,危害不显著。冷凉湿润的气候最适于孢子的萌发和侵染。20℃ 左右最适于病菌的生长,28℃时病菌生长受到抑制,病害不能发生。早春连阴雨或多雾天气,不利病害发生。

三、梅花缩叶病防治技术

1、如冬季需要修剪,一定要捡拾干净掉落的梅叶、梅枝,打扫干净梅园。结合冬剪,在追肥管理时,多施用腐熟的优质有机肥和磷钾肥,少施或最好不施氮肥,以促进梅树枝叶的健壮生长,提高植株对梅花缩叶病的抗病能力。

2、春季如需要剪枝,把剪掉的病枝、病叶带出园外,集中烧毁,以减少下一年的病菌来源。在剪除病枝、病叶时,可把剪刀放入1∶1 ∶100的波尔多液中浸泡3至5分钟,然后再剪。

3、可在梅花的叶芽刚膨大时,喷波美5度的石硫合剂,或1∶1∶1 00的波尔多液。每年喷1至2次,连续防治2至3年,效果较好。注意,在喷药时,千万要均匀喷雾,使药液形成药膜。

4、对盆栽的梅花,除在冬、春季节进行剪枝、剪叶,并把病枝、病叶远离花盆烧毁外,花盆周围的环境要保持干燥,这样,有利于抑制病菌的发生。如已发生了梅花缩叶病,则按上述药及浓度逐盆喷洒。

花卉种植常识:梅花黄化病的病状和防治


梅花黄化病,是一种在碱性土壤条件下,出现的缺铁性生理病害。这种病害会极大的影响梅花的生长和观赏价值,因此,我们要及时的进行防治哦。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梅花黄化病的病状和防治方法,让大家能够更好的种植梅花。

梅花黄化病,是一种在碱性土壤条件下,出现的缺铁性生理病害。这种病害会极大的影响梅花的生长和观赏价值,因此,我们要及时的进行防治哦。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梅花黄化病的病状和防治方法,让大家能够更好的种植梅花。

梅花黄化病病因

淮河以北地区地栽或盆栽的梅花,由于土壤或培养土偏碱,或因长时间浇灌偏碱的用水,使梅株根系长期处于偏碱的环境中,导致营养须根坏死,从而引起叶片褪绿发黄。碱黄主要表现在新抽嫩枝的叶片上,叶片偏小,叶脉间褪绿呈黄白色,不很规则,但叶脉尚呈绿色,中下部的老叶一般不发生黄化。

梅花黄化病防治方法

盆栽用土或地栽园土,要将其pH值调整至6.5以下;用自来水浇花,要先放置3-5天,并在其中加入少量的硫酸亚铁颗粒;生长季节每月浇施一次矾肥水,可预防黄化病的发生;叶片出现较严重的黄化后,可用0.3%的硫酸亚铁溶液浇施根部,用0.2%的药液喷洒叶面,半月一次,浇喷兼施、双管齐下,可促成其嫩叶褪黄变绿。少量盆栽也可考虑用1%的食醋液或0.5%柠檬酸液浇施根部。

种植方法:梅花缩叶病的防治方法


梅花缩叶病主要发生在春季,首先被害的是新发嫩芽和新出叶片,嫩梢节间变粗缩短,叶片密生,叶面皱缩变厚,呈肉质化,表面粗糙,向叶背卷曲。病叶初呈黄色、红色或紫红色,后逐渐变成灰白色,并有粉状物出现。

梅花缩叶病主要发生在春季,首先被害的是新发嫩芽和新出叶片,嫩梢节间变粗缩短,叶片密生,叶面皱缩变厚,呈肉质化,表面粗糙,向叶背卷曲。病叶初呈黄色、红色或紫红色,后逐渐变成灰白色,并有粉状物出现。发生严重时,病梢枯死,树势衰弱,花量减少。

梅花缩叶病发病规律

以子囊孢子及芽孢子在寄主芽鳞内外病梢上越冬。菌丝为1年生或多年生,芽孢子有薄壁和厚壁两种类型,前者可以继续芽殖,后者有休眠和抵抗不良环境的作用,在度过不良环境后,再萌发形成芽孢子侵染寄主。翌年4月上旬病菌开始侵染,5月上旬病害发生较重,6月停止发病。病菌1年侵染1次,偶尔也发生再侵染。但由于气温高,条件不适,危害不显著。冷凉湿润的气候最适于孢子的萌发和侵染。20℃左右最适于病菌的生长,28℃时病菌生长受到抑制,病害不能发生。早春连阴雨或多雾天气,不利病害发生。

梅花缩叶病防治技术

1、如冬季需要修剪,一定要捡拾干净掉落的梅叶、梅枝,打扫干净梅园。结合冬剪,在追肥管理时,多施用腐熟的优质有机肥和磷钾肥,少施或最好不施氮肥,以促进梅树枝叶的健壮生长,提高植株对梅花缩叶病的抗病能力。

2、春季如需要剪枝,把剪掉的病枝、病叶带出园外,集中烧毁,以减少下一年的病菌来源。在剪除病枝、病叶时,可把剪刀放入1∶1∶100的波尔多液中浸泡3至5分钟,然后再剪。

3、可在梅花的叶芽刚膨大时,喷波美5度的石硫合剂,或1∶1∶100的波尔多液。每年喷1至2次,连续防治2至3年,效果较好。注意,在喷药时,千万要均匀喷雾,使药液形成药膜。

4、对盆栽的梅花,除在冬、春季节进行剪枝、剪叶,并把病枝、病叶远离花盆烧毁外,花盆周围的环境要保持干燥,这样,有利于抑制病菌的发生。如已发生了梅花缩叶病,则按上述药及浓度逐盆喷洒。

种植方法:梅花叶穿孔病防治


梅花叶穿孔病的病原真菌是尾孢属的一种。病菌以菌丝体在落叶中越冬。第2年春天借助风雨传播。因此,在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下容易发病。如果梅桩管理不好,树势衰弱,则病情更加严重。下面我们介绍一下梅花叶穿孔病防治方法。

梅花叶片穿孔是一种真菌引起的病害,称为梅花叶穿孔病。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红褐色小圆点,逐渐扩大形成红褐色病斑。病斑的边缘颜色较深,并且容易产生离层脱落而穿孔,严重时导致提前落叶,影响生长发育及来年开花。

梅花叶穿孔病的病原真菌是尾孢属的一种。病菌以菌丝体在落叶中越冬。第2年春天借助风雨传播。因此,在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下容易发病。如果梅桩管理不好,树势衰弱,则病情更加严重。

梅花叶穿孔病的防治措施:

一是:要加强栽培管理,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盆栽时,栽培土应选用排水、透气性良好的土壤。连续阴雨的季节可适当遮盖以防盆土过湿。

二是:应清除落叶和枯叶、病枝和枯枝,集中烧掉,以减少病源。

三是:药剂防治,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l∶1∶160~200等量式波尔多液。 

以上就是梅花叶穿孔病防治方法方法,你了解了吗? 

花卉种植科普:牡丹锈病的病状和防治方法


牡丹有着“花中之王”的美誉。牡丹品种繁多,色泽亦多,以黄、绿、肉红、深红、银红为上品,尤其黄、绿为贵。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国色天香”之称。牡丹锈病是牡丹常见的一种病害。

牡丹有着花中之王的美誉。牡丹品种繁多,色泽亦多,以黄、绿、肉红、深红、银红为上品,尤其黄、绿为贵。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国色天香之称。牡丹锈病是牡丹常见的一种病害。对牡丹有着较为严重的危害,我们要及时的对其进行防治。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牡丹锈病的病状和防治方法。

症状:

牡丹叶片被侵染后,叶面无明显病斑,或有圆形、不规则形褐色小斑,叶背着生黄褐色小疱斑,破裂露出黄色粉堆,即夏孢子堆。后期叶背出现丛生或散生的暗褐色、纤细的毛状物,即冬孢子堆,在转主寄主松树上侵染枝干,引起纺锤形肿瘤。

病原菌:

(1)松芍柱锈菌为转主寄生菌。

(2)锈菌以菌丝在松树上越冬,4--6月在松树上产生性孢子和锈孢子阶段,锈孢子成熟后借气流传播到牡丹上侵染危害,并产生夏孢子堆。生长期内夏孢子重复侵染,后期形成冬孢子堆,担孢子借气流传播侵染松树。

(3)一般于牡丹、芍药开花期后发生。78月危害严重。温暖潮湿、多风雨利于发生,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花圃容易发病。

防治办法:

(1)加强栽培管理,植株要种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段。

(2)秋未清除草本寄主的病株和病残体。

(3)发病期间用15%粉锈宁800倍液喷施。

花卉种植技术:牡丹根结线虫病的病状和防治


牡丹有着花中之王的美称,是一种很好的观赏花卉,常用于园林观赏,也可以根皮入药,有着不错的药用价值。牡丹根结线虫病是危害牡丹较为严重的一种花卉,会给牡丹带来较为严重的危害,所以,我们应当及时的对其进行防治。

牡丹有着花中之王的美称,是一种很好的观赏花卉,常用于园林观赏,也可以根皮入药,有着不错的药用价值。牡丹根结线虫病是危害牡丹较为严重的一种花卉,会给牡丹带来较为严重的危害,所以,我们应当及时的对其进行防治。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牡丹根结线虫病的病状和防治方法。

1.根结线虫病分布与为害

牡丹花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名花,根结线虫病是牡丹栽培中的重要病害之一。此病在国内分布较广,北京、菏泽、洛阳等地均有所报道。北方根结线虫还侵染芍药、仙客来、月季、瓜叶菊、一串红、珊瑚花、风仙花、玫瑰茄、马兰、秋海棠和景天等30多种。

2.根结线虫病症状

牡丹须根部有成串大小不同的圆形瘤状物,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虫体。地上植株表现矮化,生长衰弱,影响开花。叶片尖缘皱缩变黄,提早范叶。

3.根结线虫病病原及发生规律

病原为北方根结线虫,以卵和幼虫在土壤中或病体上越冬。翌年春季土温上升后,卵孵化,幼虫侵入牡丹营养根。最适宜生长发育土温为1525℃。河北地区5月须根局部肿大,7月形成根瘤。该线虫借土壤、肥料和水传播。

4.根结线虫病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 严禁带病苗木调运。

(2)药剂防治 在露地种植的牡丹、芍药、月季、鸢尾等地块,每667平方米用10%克线磷颗粒剂23千克,采用沟施方法埋药,其后援土,并使土壤合较高的水分,以利于药剂在土壤中均匀分布。盆栽月季、瓜叶菊、仙客来等,3号桶盆用药12克,每增大1个规格,增加药量1克左右。

种植方法:蜡梅花褐斑病的防治技巧


蜡梅花,喜温暖气候,较耐寒、耐旱,稍耐阴;喜阳光;忌湿涝。要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种为宜。在重粘土和碱土上生长不良。

蜡梅花,喜温暖气候,较耐寒、耐旱,稍耐阴;喜阳光;忌湿涝。要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种为宜。在重粘土和碱土上生长不良。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蜡梅花褐斑病的防治技巧。

蜡梅花褐斑病分布与危害:

蜡梅花褐斑病是蜡梅花上的一种重要病害。该病在南京地区发生普遍。影响观赏效果。

蜡梅花褐斑病症状:

该病危害蜡梅的花和叶。感病初期,被害花瓣上出现针尖状小斑点,黑色。以后逐渐发展扩大成米粒大小的近圆形斑,发病严重时,病斑间互相连接成不规则形的大黑斑。叶部感病,病斑近圆形,黑褐色,边缘明显。

蜡梅花褐斑病病原:

病原为交链孢属真菌,隶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

蜡梅花褐斑病发生规律:

病菌在病残组织中以菌丝体越冬。翌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侵染危害植株叶片。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在蜡梅生长期内,分生孢子可进行重复侵染。当蜡梅开花时,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花上,开始侵染危害。

蜡梅花褐斑病防治方法:

①减少侵染来源:及时清除枯枝落叶、病组织,并集中销毁。

②药剂防治:夏、秋季节,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1:1:160波尔多液,每隔10-15天喷1次,喷3-4次。

种植百科:梅花缩叶病的防治方法


梅花种植中免不了会有一些病虫害,要做好缩叶病的防治才能保证其生长。下面就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梅花缩叶病的防治方法。

一、梅花缩叶病的危害症状

主要发生在春季,首先被害的是新发嫩芽和新出叶片,嫩梢节间变粗缩短,叶片密生,叶面皱缩变厚,呈肉质化,表面粗糙,向叶背卷曲。病叶初呈黄色、红色或紫红色,后逐渐变成灰白色,并有粉状物出现。发生严重时,病梢枯死,树势衰弱,花量减少。

二、梅花缩叶病的发病规律

以子囊孢子及芽孢子在寄主芽鳞内外病梢上越冬。菌丝为1年生或多年生,芽孢子有薄壁和厚壁两种类型,前者可以继续芽殖,后者有休眠和抵抗不良环境的作用,在度过不良环境后,再萌发形成芽孢子侵染寄主。翌年4月上旬病菌开始侵染,5月上旬病害发生较重,6月停止发病。病菌1年侵染1次,偶尔也发生再侵染。但由于气温高,条件不适,危害不显著。冷凉湿润的气候最适于孢子的萌发和侵染。20℃左右最适于病菌的生长,28℃时病菌生长受到抑制,病害不能发生。早春连阴雨或多雾天气,不利病害发生。

三、梅花缩叶病的防治技术

1、如冬季需要修剪,一定要捡拾干净掉落的梅叶、梅枝,打扫干净梅园。结合冬剪,在追肥管理时,多施用腐熟的优质有机肥和磷钾肥,少施或最好不施氮肥,以促进梅树枝叶的健壮生长,提高植株对梅花缩叶病的抗病能力。

2、春季如需要剪枝,把剪掉的病枝、病叶带出园外,集中烧毁,以减少下一年的病菌来源。在剪除病枝、病叶时,可把剪刀放入1∶1∶100的波尔多液中浸泡3至5分钟,然后再剪。

3、可在梅花的叶芽刚膨大时,喷波美5度的石硫合剂,或1∶1∶100的波尔多液。每年喷1至2次,连续防治2至3年,效果较好。注意,在喷药时,千万要均匀喷雾,使药液形成药膜。

4、对盆栽的梅花,除在冬、春季节进行剪枝、剪叶,并把病枝、病叶远离花盆烧毁外,花盆周围的环境要保持干燥,这样,有利于抑制病菌的发生。如已发生了梅花缩叶病,则按上述药及浓度逐盆喷洒。

如果您有更多关于梅花的资讯想要知道,可以点击查看梅花频道详细了解,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花卉种植技术:月季花叶病的防治方法


月季花叶病分布广泛,可引起月季鲜花切花产量的质量下降。【病原】多种病毒均能引起月季花叶,主要有蔷薇花叶病毒(Rosamosaicvirus,RMV)和蔷薇黄色花叶病毒。

月季花叶病分布广泛,可引起月季鲜花切花产量的质量下降。

【病原】多种病毒均能引起月季花叶,主要有蔷薇花叶病毒(Rosamosaicvirus,RMV)和蔷薇黄色花叶病毒(RYMV),其他如李环病毒(PRSV)、苹果花叶病毒(APMV)、烟草环斑病毒(TRSV)和番茄环斑病毒(ToRSV)等也能引起月季花叶。

【症状】受害植株叶上出现不规则褪绿淡黄色斑块。由RMV引起的花叶其典型症状为沿小叶中脉褪绿且局部组织畸形或呈现栎叶似的花斑,也可能形成不规则的线形花纹或斑块。花色常比正常的色淡。有些品种受害后常伴随生长减弱或矮化,叶片变小,在生长旺盛的枝条顶端出现扭梢或盲梢。整个生长季均可表现症状,但常在春季头批新梢或重剪后长出的嫩梢上表现出重症。

【发病规律】病毒主要通过嫁接和汁液传播。

【流行特点】病状出现的适宜温度为15-25℃在15℃以下发病很轻。温室栽培的植株比室外种植的病情相对重些。用病株作繁殖母株是病害逐年增加的主要原因。

【防治措施】

A.选择健康的母本作繁殖材料或用脱毒组培苗。

B.受花叶病毒浸染的病株最好予以清除。

C.采用温热疗法,将稍显症状的病株置于38℃下,4周可使植株体内的病毒大部分(99%)失活。

另外如果月季花在喷施农药的过程中,用药不当造成植株中毒,也会有花叶病产生,所以使用农药时也应小心。

“还有的是花骨朵儿,害羞得不敢出来。一阵微风吹来,桃花几片花瓣落了下来,落在你的肩膀上!”花在人们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故而很多人迷上了种植花卉。种植花卉的过程既有乐趣也有学问,你能看到这篇文章,说明你也在关心这方面的情况,以下是花卉网小编收集整理的“种植方法:梅花叶肿病的病状和防治方法”,仅供您在种植花卉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