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行业是现在比较火的行业,花是具备观赏价值的一种植物,种类繁多。花是代表美好的,每一种类的花代表的意思都是不同的。“爱花卉网”小编特向您推荐"花卉行业相关:腾冲县腾冲红花油茶低质林分成因及提质增效措施",希望您看完这篇文章能够更加了解花卉行业。

1腾冲红花油茶低质林分成因分析

1.1品种混杂

目前,腾冲红花油茶以油用为主,按果型和经济性状可分为小米茶、柿饼茶、谷穗茶、厚皮茶、尿泡茶大类,有40余种自然类型,其中以小米茶、柿饼茶较为优良。育苗种子主要来源于20世纪60—70年代种植的实生油茶林及部分野生资源,这些林分因长期失管,随着其他用材树种在油茶林中渐渐成长,油茶林多数为混交林,从这样的林分中选育种子,选育基础比较差,加之腾冲红花油茶育苗户的迅猛增长,一度造成采穗育苗工作的混乱,私采、私接现象时有发生,种苗质量难以保证,造成品种混杂。

1.2重视栽植,忽视管理

由于传统实生造林种植方式周期长、产量低、效益差,大多数农户认为油茶利薄,对油茶林习惯采用原始的“人种天养”生产管理方式,不抚不育,即使进行管理也较粗放。一般在农地上对农作物直接施肥,腾冲红花油茶可间接吸收养分;林地中种植的基本不施肥,致使大面积的油茶林杂草丛生、生长不良,产量低且不稳定,整体经济效益低。

1.3树体结构不合理

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宣传不到位,未能及时指导、引导农户种植,多年来连续补植,有的地块林相参差不齐,对腾冲红花油茶树势未进行必要的整形修剪,从而导致有的腾冲红花油茶虽然树体大,但冠形差、冠内透光透风差等。

1.4病虫害严重

根据调查,腾冲红花油茶病害主要有茶饼病、炭疽病、软腐病、烟煤病及菌核性根腐病等。虫害为害严重的主要有食叶害虫(如油茶尺蠖、金龟子、红蜘蛛等)、刺吸害虫(如蚧、蚜、螨等)、蛀梢害虫(如茶梢蛾)、蛀干害虫(如油茶蛀茎虫、天牛等)、种籽害虫(如茶籽象甲)、根部害虫(如白蚁、金龟子等)。在苗木和幼林期病虫害发生严重,防治困难。

2腾冲红花油茶提质增效措施

2.1品种改良

一是开展当地优良资源的开发利用。腾冲县已经选育出了腾冲1号、腾冲2号、腾冲3号和腾冲4号果用型腾冲红花油茶优良品种,并通过了省级审定,应充分利用。二是加快利用良种采穗圃建设成果。全县共建腾冲红花油茶采穗圃46.67hm2,建设的红花油茶丰产栽培林2.4hm2。2024年可采优良穗条1000万根以上,以后逐年增多。三是继续加大腾冲红花油茶2年嫁接苗培育,所用穗条全部使用采穗圃穗条,保证良种壮苗,保证每年200万株以上。四是原有大树要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对部分不结果、少结果或老化的弱株、劣株,采取截干复壮措施或高位换冠改良成良种壮株或培育砧木改接,促进丰产丰收。

2.2补植

2024年以来种植的,选择3~4个花期、果实成熟期基本一致的优良品种嫁接后进行补植。可采取直接种植无性系苗或先种植砧木再改接的方法。大树腾冲红花油茶林分布不均匀时,可采用间密补稀、大树移栽的方法合理调整密度,过密的进行疏伐,过稀的采用良种大苗补植,将其改造,使之密度适中(600株/hm2左右)、分布均匀,以充分利用地力和阳光,提高结实产量。按补植后纯林不低于600株/hm2,混交林不低于375株/hm2的标准进行补植。

2.3加强土肥水管理

一是间种农作物。结合间种豆类、旱谷、牧草等矮杆作物加强土壤管理,清除杂草,同时留足油茶生长空间,冬春季节用包谷秆等有机物覆盖树盘1~2m2。二是施肥。施肥主要采用草皮、农家肥,并补充适量普钙进行堆捂。每年施肥2次,第1次在萌芽前约10d,第2次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施肥时以腾冲红花油茶树干为圆心,开挖2条深30cm的环状沟,然后将腐熟的农家肥施入环状沟内,再用土盖严农家肥即可。开挖环状沟时根据树冠的大小来决定环状沟的远近。一般而言,第1条环状沟宜距离树干0.4~0.6m;第2条环状沟宜距离树干1.2~1.5m。不同树龄的施肥种类及施肥量见表1。三是浇水。结合春季施肥,每株浇水30kg。浇水后,覆盖有机物或地膜保水。

2.4涂白

新植腾冲红花油茶注意扶直主干,每年雨季结束后对主干进行涂白。涂白剂为石灰浆10kg+石硫合剂5kg+盐巴少许+适量水,充分搅拌成稀糊状。用刷子或扫把蘸浆涂白。

2.5整形修剪

红花油茶幼树修剪的主要措施是培养树形,促使其形成良好的树冠,一般采用的树形主要为以下2种:一是自然圆头形。在离地面60~150cm的主干上截干(或视当前幼树实际情况适当改变主干的高度),在截干位置以下选留3~4个向四面均匀张开的主枝,在每个主枝上均匀交错地选留3~4个侧枝,使其逐渐扩大形成树冠,主干上离地面30cm以下的侧枝应全部剪除,并剪去衰弱枝、交错枝、病虫枝、短截生长过于旺盛的伸长枝,促使树冠形成球形。二是自然开心形。将主干离地面80cm处截断,并将离地面30cm以下的侧枝全部剪除,在主干40~80cm处选留生长旺盛的侧枝3~4个(合适的侧枝不够时可适当提高主干的高度),培养成主枝,在主枝30~50cm处截断,并在每个枝条的两侧交错留主枝2~3个,第一副主枝离主干20cm左右。经过修剪定型之后,树体骨架形成具有主枝2~3个,副主枝6~9个的基本骨干枝,以后在主枝和副主枝上着生大量侧枝,逐渐形成树体较短,树冠张开幅度较大的自然开心形树冠。

2.6花果管理

腾冲红花油茶为虫媒异花授粉植物,天然林分或直播造林林分(即多个无性系混合种植)的单株自然授粉坐果率为0~84.63%,平均为47.41%。而相同无性系腾冲红花油茶纯林种植时,其坐果率高低尚无试验观测数据。但多个(5~10个)普通油茶无性系配合,能明显提高授粉受精率及油品种质,为提高腾冲红花油茶产业栽培坐果率及茶油品质,应在补植时进行品种配置。有条件的地方,应推广油茶花期放养蜜蜂,促使油茶和蜂蜜双丰收。

2.7病虫害防治

病害应以林业技术防治为主,加强林分经营管理,清洁林内环境,如清除病株、病枝、病叶、病蕾及病果,减少初次侵染源。在腾冲红花油茶发病期间不宜施氮肥,应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性。

由于腾冲红花油茶林面积大,不可能全面采用药剂防治,只有在病区进行防治。一般在早春新梢生长后,喷洒1%波尔多液进行保护,防止初次侵染;发病初期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用0.3°Bé石硫合剂防治。

在虫害防治上,夏铲冬垦可以消灭蛹、幼虫,如油茶尺蠖、茶毒蛾;冬季修剪,剪除虫害枝,如油茶蛀茎虫、油茶天牛。采用人工捕捉可以消灭害虫的幼虫、成虫、蛹,如油茶尺蠖、油茶天牛可捕捉幼虫、成虫。昆虫都具有趋光性,可利用灯光进行诱杀。如茶毒蛾成虫可在晚上利用灯光诱杀。生物防治是油茶害虫防治的主导防治方向。如招引益鸟捕食害虫;施用白僵菌、青虫菌、苏云金杆菌、蜡螟杆菌等让害虫感病死亡。药剂防治上,可采用高效、低毒、低残化学药剂进行喷雾、熏蒸、堵塞、挂瓶触杀。药剂防治只有在虫害大发生成灾时才使用,一般情况下尽量少用或不用,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和伤害。

xZh52.coM精选阅读

花卉行业:银杏的落果成因及防止措施


在生长发育期易有落果现象,据调查一般正常的落果率约占10%左右,防止银杏落果,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科学施肥

1.施肥方位

应根据树体大小,离干基0.5—1m向外至树冠缘下挖沟穴施,沟深20—40cm,宽30—50cm。

2.施肥时期

(1)冬季施足基肥。在银杏落叶以后,配合深翻,施入基肥,以有权肥为主,为次年树体的生长发育打下物质基础;

(2)春季施催芽肥、花前肥。三月上旬银杏发芽前,生命活动加速,根系及新叶新芽开始萌动,需要大量的养分,以施氮肥为主,配以适量磷、钾肥,促使早生枝及花芽的生长,提高坐果率。

(3)夏季施长果(壮果)肥。5月初,以速效肥为主,进行根外追肥,配合施用磷肥,有利于种子的生长发育,提高坐果率。

(4)秋季施微肥。此时正值种于硬核期,营养和生殖生长处于高峰期,除需要氮、磷、钾肥配合施用,还要酌情施用硼、锰、锌等微肥。

二、改善生长条件

明涝暗渍是银杏的主要自然灾害。一般地下水位应在1m以下。在地势低洼处,应挖好排水沟。银杏是深根性树种,喜欢深厚肥沃而疏松的土壤,对差的土质应进行改良。

三、及时防治病虫害

1.叶斑病(叶枯病)

该病开始时叶片出现锈点逐渐扩大由黄变褐色,病株8—9月为盛发期,影响当年果实成熟及翌年的生长。

防治方法:①发病前喷施托布津杀菌剂,能收到明显效果。②发病初期用200倍波尔多液或50%的多菌灵1000倍液进行喷洒,每半月一次,连喷三次。③清除病叶集中烧毁,根除病源。

2.银杏超小卷叶蛾

该幼虫潜食银杏短枝顶端或当年新生嫩枝,使技条枯死。每年4—6月为幼虫危害期,轻者落叶、落果,重者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①5月份是幼虫危害期,用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向树冠喷1—2次,或用80%敌敌畏1000倍液与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混合喷洒,效果非常明显。②6月中下旬在幼虫蛀入树皮后,用敌敌畏原液、氧化乐果、柴油按1:1.5:3的比例配成油雾剂喷洒树干,可有效地消灭幼虫。

四、坚持科学授粉

银杏雌雄异株,授粉主要靠风力、风向传播。若雌株处于雄株下风方向,授粉效果就好,反之则差。且传粉只能在一定范围之内。因此,人工授粉是银杏果实高产的一项关键措施。

1.授粉时间

人工授粉的最佳期依据气温及雌雄花的成熟度而定。当结果母树上1/2—1/3的雌花尖嘴(即胚珠)上有发亮的小水珠时(上午8—9点钟对着阳光观察),为最佳授粉期。睛天上午8—10时,下午4—6时授粉效果最好,阴天可全天进行。注意使其结果不引起超载。

2.授粉方法

(1)喷雾法

一般亩产百斤果,雄花用量控制在120g以内,选用新鲜的优质雄花粉对水30—40倍溶液;也可加些蔗糖、硼砂,比例是1(花粉):250(水):25(糖):0.25(硼砂)用高压喷雾器均匀地喷到雌树冠上,此法授粉均匀、省工、省花粉、效果好。

(2)挂枝法

将采集的雄花枝剪成30cm左右的枝段,每2-3枝扎成一束,挂于雌树上风上层树冠上。此法简单,授粉坐果率也较高,但授粉不匀。

花卉科普:林木良种化为“绿化山西”提质增速


苍松伟岸始于一粒种子,万木葱茏更显良种品质。

由“十一五”初期的林木良种率仅为31%,到目前的50%,短短几年间,我省的林木良种化发展可谓步入了“快车道”,而林木良种率的大幅攀升,不仅为实现“绿化山西”的宏伟目标提升了内在质量,更为建设山川秀美新山西加快了速度。

良种的魅力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这就是良种的魅力。

实施“生态兴省”、“绿化山西”的战略目标,不单单是要多造林,在数量上增绿色,更高层次的追求是要造好林,提高绿色的质量。为此,近年来我省大力实施林木良种基地建设,使之为“绿化山西”夯实了基础。

为了建好林木良种基地,2024年以来,我省认真实施国家林木良种补贴试点项目,层层落实良种补贴对象,拓展良种补贴范围,将国家给予的补贴资金用足用好。同时,省财政每年拿出320万元,各市县也拿出一定的资金对林木良种给予补贴。在国家、省、市、县四级良种补贴专项资金的支持下,我省良种基地的基础设施、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基地的良种繁育能力得到提升,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

11月22日,记者在静乐县国家华北落叶松基地看到,该基地已形成1755亩的种子园,其中种子生产区1200亩,种子资源收集区105亩,采穗区105亩,试验林345亩,已成为颇具实力的国家级林木良种基地。

省林业厅种苗管理总站站长张芝庆告诉记者,通过强化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的建设,目前,我省已有8个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28处省级林木良种基地、35处市县良种基地,总规模达到10余万亩。良种基地的崛起使我省林木良种率由过去的31%上升到50%,大大提升了“绿化山西”的质量。

植树造林种苗先行

我省通过大力实施林木良种基地建设,使全省种苗结构得到了优化,各类苗圃快速发展。目前,全省已形成了晋北以樟子松、华北落叶松、油松、新疆杨等针叶类苗木为主,中部以国槐、白皮松、毛白杨、桧柏等园林树种为主,晋南以华山松、毛白杨、柿子等乡土树种为主,比较合理的种苗生产布局。全省发展苗圃19926处,面积53533.3公顷,其中,国有苗圃576处,面积10415.9公顷,占全省的19.47%;乡村集体苗圃540处,面积占全省的11.14%;民营和个体苗圃18810处,面积占全省的69.39%。全省以集体苗圃为骨干,民营个体苗圃为主体的社会化、多元化、专业化、产业化的苗木生产大格局基本形成。

随着种苗优化,苗圃发展,我省种苗生产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苗木生产面积由“十一五”的45万亩发展到现在的80余万亩,总产苗量52亿株,年可出圃合格苗木20亿株,基本可以满足全省荒山造林、发展经济林的需求。

尤为可喜的是,优质大苗数量显著提高。以今年为例,针叶树苗高≥3m阔叶树胸径≥6cm的数量达到1亿多株,经济林苗木达到3亿多株,分别比“十一五”期间增长2.5倍、5.8倍。

优质种苗多了,造林成活率高了,林木生长快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提升,这无疑又为“绿化山西”加油提速。

花卉相关知识:春旱致云南花量减质降价拉高


受去冬今春持续干旱影响,云南鲜切花病虫害增多,产量减少,优质花比例明显下降,市场价格拉高。

记者在昆明晋宁县一个鲜花种植基地看到:不仅基地四周全是枯黄的野草,旁边的一条大河也已完全干枯。进入热浪扑面的鲜花大棚,只见月季鲜切花植株矮小、花朵枯萎,基本上已不能成为商品花。花农告诉记者:“正常情况下,我家水井里的水足够浇完所有的花地,现在四五天的出水量也只够浇一半的花地,水量不足,只有攒两天再浇一次。”

玉溪紫玉花卉有限公司总经理段加兵和昆明方德波尔格玫瑰花卉有限公司负责人都说:“干旱造成植株长势缓慢,抗病能力减弱,易引发红蜘蛛、白粉病、蓟马等病虫害。今年我们月季上蓟马虫害比正常年份严重,增加了防治难度和成本。”

据了解,持续干旱不仅使得云南鲜切花产量减少,而且质量下降。通海云秀花卉有限公司总经理、通海县云秀玫瑰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段金辉告诉记者:目前该公司组织生产的月季切花日均上市量已减少到1万枝左右。

因为缺水,紫玉公司放弃了50多亩月季常规品种的管养,其合作社20多户社员的100多亩月季切花同样如此。“正常情况下,这段时间的日均鲜花上市量可达3万至4万枝,但目前仅有7000枝左右。导致这几天我们主产品月季‘超级大桃红’的均价已由情人节时的每枝1.8元上涨到3元多,最高达到4元。”段加兵告诉记者。

所有受访者均表示:月季切花因干旱影响而导致质量明显下降。段金辉说:“目前A级花的比例由正常情况下的60%左右下降到了30%左右。畸形花比例由正常时的5%增加到20%至30%。”

除了质量、产量下降外,干旱对花卉生产的影响还包括生产成本的提升,抽水、浇灌、打井、取水、油料、人工费等都比正常情况下增加了许多。多种不利因素的叠加,使花农的收入大幅度减少。有花农告诉记者:“如果干旱持续下去,将考虑放弃花卉种植。”

据了解,今年是云南省连续第4年发生干旱,其中2024年初至当年2月底就使全省花卉受灾面积达45.5万亩,绝收面积4.5万亩,直接经济损失9.6亿元,总损失12.2亿余元。在经历过前3次特大旱情后,全省花卉企业和花农在节水、蓄水、保水、引水等设施建设上大量投入,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干旱对花卉生产的影响。因此一些灌溉条件、种植条件较好的大企业并未受到较大影响。

方德波尔格公司因为灌溉条件、种植条件较好,产量基本未受到干旱的影响,日均上市量依然保持在7万枝左右。石林锦苑花卉产业园和昆明杨月季园艺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在受访时均表示受干旱影响不明显。

然而,云南鲜切花种植仍以灌溉条件有限的农户为主,因此切花产量和质量受干旱影响较大。段金辉前两年投巨资打了4眼深水井,充足的水源足够供应200多亩月季的浇灌用水,因此他的公司没有受到目前干旱的影响。而合作社社员种植的近500亩月季切花则由于缺水而导致200多亩受灾。

在曲靖师宗县,400亩百合目前正在发芽出土。该县花卉办公副主任赵剑武说:“天气太干燥,有100多亩正在发芽出土的百合眼看着就萎蔫了,如果干旱持续发展下去,今年至少将损失200万元以上。”此外,该县今春计划种植的100亩食用玫瑰也因干旱无法下种,因此损失种苗定金2万余元。

3月3日,记者从斗南花卉市场了解到,由于干旱引起的上市量缩减,花价被明显拉高。当天A级月季切花‘卡罗拉’、‘黑魔术’和‘玛丽亚’的批发价已由情人节时的每扎12元、10元和15元上涨到48元、35元和45元,康乃馨均价由每扎8元上涨到11元。

花卉行业:园林苗木冻害的成因与防治措施


冻害是苗木在休眠期因受O℃以下低温而使细胞、组织、器官受伤害,甚至死亡的现象。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非常复杂,苗木种类繁多,分布区域又广,并且这几年气候反常非常严重,各种园林苗木常常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为此,必须进行很好的防治,才能保证苗木的健康生长。

1冻害的表现

1.1花芽受冻

花芽是抗冻能力较弱的器官,花芽分化得越完善抗冻能力越弱,最易受冻的是雌蕊。花芽受冻后其内部变褐色,初期以表面上只看到芽鳞松散现象,因此不易鉴定,后期芽干缩不萌发,多发生在春季气候回暖时期。

1.2成熟枝条受冻

成熟枝条的形成层最抗寒,皮层次之,相比之下木质部髓部最不抗寒。轻微冻害只表现髓部变色,中等冻害是木质部变色,严重时才发生韧皮部冻伤。若形成层变色,枝条就失去了恢复能力。多年生枝条冻害常表现皮层局部冻伤,受冻部分最初稍变色下陷,不易发现,用刀撬开,如发现皮部已变褐色,则以后逐渐干枯死亡,树皮裂开和脱落。

1.3主干受冻

主干在气温低且变化又剧烈的冬季,受冻后会形成纵裂,即“冻裂”现象。树皮常沿裂缝与木质部脱离,严重时还向外翻,裂缝可沿半径方向扩展到苗木中心,一般生长过旺的幼树主干易受冻害,冻裂不会直接引起苗木的死亡,但由于树皮开裂木质部失去保护,伤口极易引起腐烂病等病虫的发生,不但严重削弱苗木的生长势,而且造成木材腐朽。一般常绿树皮的冻害比落叶苗木严重,孤植树的冻裂比群植树严重,生长旺盛的苗木比老树敏感,生长在排水不良的土壤上苗木也易受害。

1.4根颈受冻

苗木的根颈部分最迟停止生长,进入休眠最晚,在春天开始活动和解除休眠又较早,因此,此处抗寒力较低,在晚秋或早春温度骤然下降的情况下,容易受低温或变温的伤害。根颈受冻后,树皮先变色,以后干枯,可表现为局部的一块,也可转为环状。根颈冻害对植株危害很广,常引起树势衰弱或整株死亡。

1.5根系受冻

根系无休眠期,所以树中的根系比其地上部分耐寒力差,根系形成层最易受冻,皮层次之,而木质部的抗寒力较强。根系受冻后变褐色,皮层易和木质部分离。一般粗根较细根耐寒力强,近地面的根系易受冻,疏松土壤比一般土壤发生冻害严重,干燥土壤比潮湿土壤严重。根系受冻后只靠树体贮存的营养和水分发芽和生长,所以常表现发芽晚,生长不良,只有待新根发出后才能正常生长发育。

2形成冻害的原因

造成苗木冻害的原因有多种,情况也相当复杂。既与树种、品种、树龄等内在因素关系密切,也与当地气候、水体、土壤等外在因素分不开。因此发生冻害时,应从多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冻害发生的重要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防治和处理措施。

2.1冻害形成的内因

2.1.1抗冻性与树种和品种的关系:不同的树种或同一种的不同品种其抗冻能力是不一样的,如分布在东北地区的樟子松比分布在华北地区的油松抗冻,而油松又比南方的马尾松抗冻,同是梅花,原产长江流域的梅品种比广东黄梅抗冻。

2.1.2抗冻性与枝条成熟度的关系:枝条愈成熟其抗寒力愈强。枝条充分成熟的主要标志是:木质化程度高;含水量减少,细胞液浓度增加,积累淀粉多;形成层活动能力减弱等。

2.1.3与枝条休眠的关系:冻害的发生与苗木的休眠有密切关系。处在休眠状态的植株抗寒能力强,且休眠愈深,抗寒能力愈强。苗木在秋季进入休眠的时间和春季解除休眠的早晚与冻害发生有密切关系。有的树种进入休眠晚,而解除休眠早,这类苗木在冬季气温很低而又多变的北方容易发生冻害。冻害的发生一般不在绝对温度最低的深冬,而常在秋末或春初。所以,越冬性不仅是对于低温的抵抗能力,而且表现在刚刚休眠或解除休眠时,苗木对低温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

2.2外因

2.2.1低温是造成冻害的直接外界因素:首先,受害的程度取决于低温到来的时间,当低温到来的时间早又突然,苗木本身还未经过抗寒锻炼时,苗木受冻严重。其次,冻害与低温的程度及低温持续的时间有关。日极端最低温度越低,苗木受冻害越严重;低温持续的时间越长,苗木受冻害越严重。另外,冻害与降温速度和升温速度也有关系,降温速度越快,受冻越严重。

2.2.2冻害的产生与树所生长的地势与坡面有关系:地势坡面不同,小气候差异较大,山南面昼夜温差变化小,山北面日夜温差大,故山南面苗木发生冻害的可能性和程度比山北面要小。

2.2.3种植时间和养护管理水平与冻害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不耐寒的苗木如果秋季栽植,栽植时技术又不到位,冬季很容易遭受冻害。所以,不耐寒树种在北方应该春季栽植,冬季应做好防寒工作,另外,同一品种的实生苗比嫁接苗耐寒;品种不同,其耐寒性也不同;同一品种结果多的比结果少的容易发生冻害;灌“冻水”比不灌“冻水”的苗木抗寒力强。受病虫害的苗木容易发生冻害。

3园林苗木冻害的防治方法

冻害对苗木威胁很大,且在我国发生较为普遍,严重时常导致数十年的大枝或大树冻伤或冻死,有些树种虽然抗寒力较强,但花期如遇低温则容易受冻害,致使花不能开放,影响园林观赏效果。预防冻害不仅对苗木功能的发挥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防冻对于引种,丰富园林中植物种类及苗木延年益寿也有很大意义。

3.1宏观预防措施

3.1.1贯彻适地适树的原则。因地制宜的种植抗寒力强的树种、品种和砧木,选小气候条件较好的地方种植抗寒力低的边缘树种,可以大大减少越冬防寒措施,同时注意栽植防护林和设置风障,改善小气候条件,预防和减轻冻害。

3.1.2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抗寒性。加强栽培管理(尤其重视后期管理)有助于树体内营养物质的贮备。经验证明,春季加强肥水供应,合理运用排灌和施肥技术,可以促进新梢生长和叶片增大,提高光合效率,增加营养物质积累,保证树体健壮。秋季控制灌水,及时排涝,适量施用磷钾肥,勤锄深耕,可促使枝条及早结束生长,有利于组织充实,延长营养物质的积累时间,从而能更好地进行抗寒锻炼。此外,夏季适时摘心,促进枝条成熟,冬季修剪减少蒸腾面积,人工落叶等均对预防冻害有良好效果。同时在整个生长期必须加强对病虫的防治。

3.1.3加强树体保护。对树体的保护措施很多,一般的苗木采用浇“冻水”和灌“春水”防治。为了保护容易受冻的种类,可采用全株培土防冻,如月季、葡萄等。还可采用根颈培土(高30cm)、涂白、主干包草、搭风障、北面培月牙形土埂等方法。主要的防治措施应在冬季低温到来之前完成,以免低温来得早,造成冻害。

3.2受冻苗木的护理

受冻后苗木的养护极为重要,因为受冻苗木的输导组织受树脂状物质的淤塞,苗木根的吸收、输导及叶的蒸腾、光合作用以及植株的生长等均受到破坏。为此,应尽快恢复输导系统,治愈伤口,

缓和缺水现象,促进休眠芽萌发和叶片迅速增大,促使受冻苗木快速恢复生长。受冻后的树,一般均表现生长不良,因此首先要加强管理,保证前期的水肥供应,亦可以早期追肥和根外追肥,补给养分,以尽量使树体恢复生长。在树体管理上,对受冻害树体要晚剪和轻剪,给予枝条一定的恢复时期,对明显受冻枯死部分可及时剪除,以利于伤口愈合。对于一时看不准受冻部分的,待发芽后再剪,对受冻造成的伤口要及时喷涂白剂预防日灼,同时做好防治病虫害和保叶工作。

花卉行业相关:绿化养护管理方法及措施


1灌溉与排水

各类绿地,应有各自完整的灌溉与排水系统。对新栽植的树木应根据不同树种和不同立地条件进行适期、适量的灌溉,应保持土壤中有效水分。已经栽植成活的树木,在久旱或立地条件较差,土壤干旱的环境中也应及时进行灌溉,对水分和空气温度要求较高的树种,须在清晨或傍晚进行灌溉,有的还应适当地进行叶面喷雾。灌溉前应先松土。夏季灌溉宜早、晚进行,冬季灌溉选在中午进行。灌溉要1次浇透,尤其是春、夏季节。树木周围暴雨后积水应排除,新栽树木周围积水尤应尽速排除。

2中耕除草

乔木、灌木下的大型野草必须铲除,特别对树木危害严重的各类藤蔓,例如菟丝子等。树木根部附近的土壤要保持疏松,易板结的土在蒸腾旺季须每月松土1次。中耕除草应选在晴朗或初晴天气,土壤不过分潮湿的时候进行。中耕深度以不影响根系生长为限。

3施肥

树木生长期施追肥,可以按照植株的生长势进行。施肥量应根据树种、树龄、生长期和肥源以及土壤理化性状等条件而定。一般乔胸径在15cm以下的,每3cm径应施堆肥1.0kg,胸径在15cm以上的,每3cm胸径施堆肥1.0~2.0kg。乔木和灌木均应先挖好施肥环沟,其外径应与树木的冠幅相适应,深度和宽高均为20~30cm。施用的肥料种类应视树种、生长期及观赏等不同要求而定。早期欲扩大冠幅,宜施氮肥,观花观果树种应增施磷、钾肥。注意应用微量元素和根外施肥的技术,并逐步推广应用复合肥料。各类绿地常年积肥应广开肥源,以积有机肥为主。有机肥应腐熟后施用。施肥宜在晴天;除根外施肥,肥料不得触及树叶。

4修剪、整形

乔木类:主要修除徒长枝、病虫枝、交叉枝、并生枝、下垂枝、扭伤枝以及枯枝和烂头。行道树主杆要求3.2m高;遇有架空线者应按杯状形修剪(悬铃木按“三主六枝十二叉”杯状形修剪”);树冠圆整,分枝均衡;树冠幅度,不宜覆盖全部路面,道路中间高空宜留有散放废气的空隙。

灌木类:灌木修剪应使枝叶茂繁,分布匀称;花灌木修剪,要有利于促进短枝和花芽形成,修剪应遵循“先上后下,先内后外,去弱留新”原则进行。

绿篱类:绿篱修剪,应促其分枝,保持全株枝叶丰满;也可作整形修剪,特殊造型绿篱应逐步修剪成形。

地被、攀援类:地被、攀援植物修剪应促进枝分,加速覆盖和攀缠的功能;对多年生的攀援植物要定期翻蔓,清除枯枝,疏删老弱的藤蔓。

修剪时,切口都必须靠节,剪口应在剪口芽的反侧呈45°倾斜;剪口要平整,应涂抹园林用的防腐剂。对过于粗壮的大枝应采取分段截枝法,防止扯裂,操作时必须保证安全。体眠期修剪以整形为主,可稍重剪;生长期修剪以调整树势为主,宜轻剪。有伤流的树种应在夏、秋两季修剪。果木的修剪应按各类不同果木的修剪技术要求进行。

5防护设施

高大的树木,特别是带土球栽植的树木应当支撑,这在多风地方尤其重要。立好支柱可以保证新植树木浇水后,不被大风吹斜倾倒或人流活动损坏。

不同地区可根据需要和条件运用适宜的支撑材料,既要实用也要注意美观。支柱的绑扎方法有直接捆绑与间接加固2种。直接捆绑是先用草绳把将与支柱接触部位的树干缠绕几圈,以防支柱磨伤树皮,然后再立支柱。并用草绳或麻绳捆绑牢固。立支柱的行式多种多样,一应根据需要和地形条件确定。一般可在下风方向支一根,还可用双柱加横粱及三角架形式等。支柱下部应深埋地下,支点尽可能高一些。间接加固主要用粗橡胶皮带将树干与水泥杆连接牢固,水泥杆应立于上风方向,并注意保护树皮防止磨破。北方防风的直接捆绑的支柱,可于定植2、3年,树根已经扎稳后撤掉,而防台风的水泥桩则是永久性的。

6日常维护保养制度

巡查是检查和及时发现情况的有效手段,在合同期内,将24小时组织专人巡查。建立三级巡查制度:现场管养部每日巡查2次、技术负责人每日巡查1次,项目总指挥每周巡查1次,现场管养部将巡查结果交由项目经理,由项目经理提出整改措施。采取24小时的不停巡查制度,同一路段其前后巡查间隔时间应不大于12小时,雨季和暴雨时应列为加强巡查的时间段。安排专职的专业技术人员巡查,在巡查车配备一般性的抢修、养护工具和施工人员。

7应急事件的处理保证措施

配备相应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养护工人和设备随时处于待命状态。留意气候变化,遇突发性的寒冷霜冻、暴风雨等恶劣气候时,提前做好预防准备。事后,加强巡查,及时发现损毁苗木,进行补救,清理事故现场。对因意外突发事件而损毁的地段,在事故后8小时内赶到现场进行抢修。

总之,园林绿化工作是城市建设的一个文明窗口,但目前园林绿化存在后期轻管理的现象,没有充分认识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养护管理不够到位。所以切实做好绿化养护工作已成为园林绿化工作的当务之急。

花卉行业相关:良种油茶高产种植技术


油茶是我国南方主要木本油料树种,其油质清亮味美,营养丰富,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0%以上,是现代人们理想的高级保健食品。茶果副产品在工业、农业、医药等领域都有广泛的用途。大力发展良种油茶种植,推广高产技术,对大幅度提高油茶产量和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都有现实的意义。

1选好林地与整地

良种油茶适应性很强,在江西广大丘陵山地均可种植。但宜选择土层厚度大于80cm,土壤中石砾含量不超过15%,前茬最好是没有种植过油茶,且排水良好的山地。林地确定后,根据当地条件设置便利的道路和排水系统。整地应在造林前的3~4个月进行,根据立地条件可选择全垦整地、带状整地和穴状整地。

1.1全垦整地

丘陵地形小于100的缓坡,可采用全垦机械整地。整地后可沿等高线每隔5~lOm开挖1条深30~40cm的拦水沟,防止水土流失。

1.2带状整地

坡度大于100的山地一般采用带状整地,整地宜沿水平方向整成梯状面,一般带面宽1.5~2m。

1.3穴状整地

在坡度较陡,坡面零乱以及丘陵旱地可采用穴状整地。整地挖穴时,应表土、心土分别堆放,回填时应先填表土后填心土。

2选好良种用壮苗

俗话说得好“良种是关键,种苗是基础”。根据油茶良种性状和应用情况来看,江西省宜采用“赣无系列”和“长林系列”良种品系,一般造林后5~6年即可进入盛产期,667m2产茶油可达20~50kg,表现出良好的速生丰产性能。但造林时应最少采用5~6个品系,少则可能造成开花授粉不良。另外,造林应尽量用壮苗。用2年生芽砧接苗,要求苗高大于40cm,地径大于0.4cm,根系发达,无病虫害。

3精心造林与管护

3.1合理密植

立地条件较好的可采用3m×3m或2.5m×3m株行距。密度确定后,可沿水平方向放线定点打穴,穴规格一般宽60cm、深50cm即可。

3.2增施基肥

可在植树穴底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5~lOkg或饼肥lkg,钙镁磷肥0.5kg做基肥。

3.3精心栽植

造林时间一般以1~2月较好。但栽植时要求土壤湿润、天气阴雨时进行造林。造林前应对苗木进行修剪处理,修去脚枝、萌蘖条、过长主根和过长苗木,保持苗高40cm左右。栽植时做到“栽紧、舒根、深浅适度”,有条件应浇1次定根水。

3.4农林间种

幼林时行间空旷,可套种花生、黄豆、药材、绿肥等作物,增加收入和保水保肥,但间种时不能影响幼树的正常生长。

3.5加强管护

幼树投产前,主要加强抚育除草、追肥。造林当年一般拔除树蔸杂草,不松土施肥。有条件的地方应在株间铺一层稻草,以利抑制杂草和保湿。从第2年开始,每年5~6月份除草松土培蔸。8~9月进行第2次抚育。

3.6合理追肥

栽植当年一般不追肥,第2年2~3月份开沟每株施入复合肥lOOg,冬季沟施农家肥5kg,以后随着树体增长,可适加用肥量。

3.7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是良种油茶高产的主要技术措施。修剪时主要剪除脚枝、下垂枝、重叠枝、病虫枝、交叉枝,对部分疯长枝可在生长季节采取摘心处理。通过修剪使幼树逐步达到树冠层次分明、主次枝明显的圆头形或开张形。修剪时间以树木停止生长为好,在投产前应摘除花蕾,加快树冠形成。

3.8病虫害防治

油茶病虫防治应以营林技术为主,加强林地抚育管理,防止林地积水,培养强健树体,保持林内及树体通风透光,以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林分抗病害能力。

4适时采摘

油茶采摘必须在果实充分成熟后采收,才能获得最高的含油量和较高的油品质量。一般以5%~10%果实开裂为准。赣无系列、长林系列良种属霜降节气成熟的品系,一般在10月底采收为佳。

花卉行业相关:油茶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1油茶概况

油茶树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之一,油茶在世界上分布不广,我国为其自然分布中心。油茶在我国的水平分布大约在北纬18°21′~34°34′,东经98°40′~121°41′之间,它生长在中国南方亚热带地区的高山及丘陵地带,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纯天然高级油料。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西、河南、湖南、广西5省。油茶是山茶科山茶属植物,是我国南方主要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茶油是深受群众喜爱的优质高级食用油,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90%以上,茶油易于人体吸收、消化,不含人体难以吸收的芥酸和山俞酸,也不含会引起人体血压增高,导致血管硬化的胆固醇,长期食用能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起到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和常见心血管疾病的作用。茶油耐贮藏,不易酸败,色美味香是烹制食品、加工罐头、制造奶油的最好油料。除食用外,茶油及其副产品在工业、农业、医药等方面还具有广泛用途。油茶是一种常绿、长寿树种,一次种植,收获期长达100年以上。油茶适应性强,能耐干旱瘠薄,是我国南方低山丘岗红壤大边区的先锋造林绿化树种,油茶冬春开花,花色浓艳,尤其是普通油茶,在少花的秋冬季开放,既是美丽的观赏植物,又是重要的蜜源树种。油茶还是优良的防火树种。

油茶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茶油的保健作用主要体现在“不聚脂”上,茶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所以食用后易被人体吸收,消化率达97%,而不会象一般的食用油,食用后若在人体内未消化就会转化为脂肪,并积累于内脏及皮下组织,容易引起肥胖或其他疾病。从这个意义上讲,茶油有减肥的效用,所以孕妇在产后食用更有助于消除怀孕期间积累的小腹脂肪,能帮助迅速恢复身材。不饱和脂肪酸有“美容酸”之称,不饱和脂肪酸供应充足,人的皮肤会细嫩润泽,头发乌黑发亮;反之,就会变得皮肤粗糙,头发脱落。而且,山茶油含有维生素E和抗氧化成分,因此它能保护皮肤,尤其能防止皮肤损伤和衰老,使皮肤具有光泽。它还可以防眼角皱纹、美白护肤、治疗暗疮、补充维生素。在早上空腹喝2勺,一天的维生素全有了,长期坚持可预防、缓解心血管疾病,老年人还可解除便秘之苦。在中东地区,气候干旱、土地沙化、没蔬菜,人们就是在清晨饮用山茶油,以满足身体内对各种维生素的需求,这是他们流行千年的习惯。

2油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低产林

油茶低产林是油茶生产中的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其成因有历史和现实两方面的原因。历史原因:传统上的实生繁殖,造成了林分品种混杂,劣株比例大,株产差异大;很多油茶林经历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林分结构不合理,稀密不均,多代同堂,林分衰老,自然更新能力差。现实原因:对油茶生产认识不足,将油茶视为“露水财”,经营管理粗放,未能及时除草垦覆,没有进行合理的施肥和病虫害防治,导致林下杂草灌木丛生,植株长势弱;经营措施不当,许多油茶林的林间密度不合理,有的郁闭度过高,却没有进行合理修剪或砍除长势差的油茶树;有的长势弱,林间稀疏,也没进行适当补植或套种其他有益树种;经营方向不明确,导致大部分油茶林被更新成茂密的其他乔木林,油茶树散生于林中,光照不足,生长发育受到抑制,树形差,影响开花结实,且果实偏小,出油率低;林地荒芜,养分贫乏,以及病虫害严重,抚育管理不当和采收过早等。油茶低产林改造投资少,见效快,是短期内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例如,巴马是广西11个油茶主产县之一,全县现有油茶林2.5万hm2,低产油茶林1.2万hm2,占投产面的66.7%,一般667m2产油只有5kg。林农单位面积收入少,加工企业原料严重不足,油茶的低产严重阻碍巴马油茶产业的发展,油茶低产林改造势在必行。我国油茶林的类型有集约经营的人工林、半野生状态的低产林和自然分布的混交林几种。主产地油茶林以人工营造的纯林为主,是油茶生产力的主体;半野生油茶林管理粗放,产量低,经济效益差,现正加以逐步改造;天然林分中,油茶生长常常受抑,产量很低。

2.2经营面积分散

小面积经营,主要是以农户经营为主,经营面积分散,大大提高了经营成本,减少了收益回报。

2.3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政府在整个油茶产业链中财政扶持和政策优惠力度还不够或没有落实到位,没有将油茶产业放到适宜的位置。主要表现在:争地现象严重,致使油茶林的土地使用受到极大排挤;科研投入不足,导致良种选育和集约管理的方式方法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产业链中分配不均现象严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种植者的积极性;政府的整体协调工作不到位,企业、农民和科技人员之间没有形成和谐统一的关系,还存在无序竞争的现象。

2.4科技含量不高

第一,种植技术落后,目前大多数油茶属于农民自发生产,造林规格不高,品种混乱,良莠不齐,广种薄收,没有引进现代科学方法进行管理,且基层油茶种植和技术服务不到位。第二,研究工作持续性不强,绝大多数科研院所和技术推广单位由于研究计划中断等原因,进行油茶试验研究和推广工作时断断续续,致使试验资源和科研成果受到破坏而造成巨大的损失。

3对策

3.1选择良种

根据不同地域气候条件、地理条件及其他自然条件的差异,选择最适合该地域生长的油茶品种。各地可以在长期的栽培栽植过程中选用多个品种进行试验,最终挑选出生产需要的优良品种。近20余年来,我国油茶科学研究和生产水平有了提高,良种化工作迅速开展,无性繁殖技术有了新突破,无性系造林普遍实行,丰产林标准得以实施,大面积低产林进行了改造,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3.2油茶地的选择

不同的栽培环境对油茶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所以要认真选择油茶园地。油茶以采收果实为目的,要求有充足的阳光,南坡、东南坡阳光充足,有利于油茶的光合作用,一般产量高。阳坡的油茶生长矮,树冠较大,树形饱满,枝条充实,花芽多,花期较早而整齐,果实早熟,产量较高,出油率高,所以要尽量选择阳坡栽植。油茶生长对坡度和海拔也有要求,比较适宜栽种油茶的坡度最好是15°左右的缓坡地,最大坡度不宜超过30°,因为平缓坡保水保肥能力强,又有利于管理和机械化作业。油茶一般在南坡、阳坡海拔700m和北坡、阴坡海拔400m以下地势开阔地区生长结实良好,含油率高。

3.3水土肥管理

油茶对水肥要求不高,适应性很强,能耐较瘠薄的土壤。一般pH值4.5~6.5为适宜,pH值5~6的酸性黄壤或红壤最为适宜。油茶最不适宜在含有钙质的碱性土壤中生长。虽然油茶耐贫瘠,但是只有在水肥条件较良好的情况下才能充分发挥其高产的性能。根据各地多年的生产经验,影响油茶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外界条件是水分,土壤过于干旱、瘠薄或坡度太陡,不适于建油茶园。油茶和其他农作物一样,在生长过程需要肥料,施肥可以使幼林生长茂盛,提早开花结实,特别是栽植后1~2年的幼林,施肥尤其重要。幼林以施有机肥为主,也可间作绿肥作物,如豆科植物等。根据经营目的,为了促进油茶开花结实,要少施氮肥,多施磷肥,适当施钾肥。

3.4栽植方式

栽植方式之一就是营造混交林包括间种。油茶间种就是在油茶林地中间种其他作物,间种可以改良土壤,提高肥力,增加收益,促进油茶高产稳产。间种以绿肥和豆科作物为适宜,如花生、芋头、黄豆、木豆、油菜、天竺葵等。油茶与马尾松或与柠檬桉混交栽植,效果很好。

3.5栽植密度

油茶在幼年时较能耐阴,随着树龄的增加,特别是开花结实以后,对阳光的需要逐渐增强,因此,从整体上来看它是喜光植物,栽植密度不能太大。要确定一个合理的密度,除了应该考虑立地条件和油茶的生长发育特性之外,还要考虑经营目的、不同品种类型等。一般应是肥土稀,瘦土密;长期间种的稀,不间种的密;山脚稀,山顶密;平坡稀,陡坡密。根据多年的栽植经验,在一般情况下,不间种的900~1200株/hm2比较合适,长期间种作物的450~600株/hm2为宜。容器苗栽植可达1650株/hm2。

3.6采取集约式的经营方式

一是对林地实行统一经营,每家每户都有林权证,根据各自山地的多少确定其在合作社的股权,效益的大部分按股权比例分给村民,一部分作为合作社的工作经费。二是扶持龙头企业,形成完善的油茶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三是走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实行订单农业,以订单解决林地产出问题等措施增强农民信心,并通过技术扶持资金拉动合作造林的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四是靠国有林业龙头企业带动油茶产业发展重点扶持国有林业企业,发挥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来打牢基础承担产业发展起步期的投资风险,逐步通过建设优良种苗基地示范林基地合作造林基地等方式,促进规模化基地形成。

4小结

油茶是我国非常有特色的油料植物,重视发展油茶产业,将对形成地区特色产业、提高区域经济实力和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花卉行业《花卉行业相关:腾冲县腾冲红花油茶低质林分成因及提质增效措施》一文希望您能收藏!“鲜之花网”是给您提纲好的种植建议的网站。同时,xzh52.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叶质花卉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