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花的海洋,一点点微风轻抚,似乎不敢惊扰那些粉嫩的花儿,有他们慢慢自由的开放。”花卉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须品,花它可以让我们的心情顿时高兴起来!花卉种植的技巧和学问是需要学习和摸索的,有哪些种植经验和知识可以学习的呢?以下是鲜之花网小编收集整理的“花卉种植:栀子花叶斑病的防治方法”,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分布 全国各地都有发生,以南方各地发生普遍而严重。症状 主要发生在叶片上,病菌多自叶尖或叶缘侵入,下部茎叶先发病,感病叶片初期出现圆形或近圆形病斑。

分布 全国各地都有发生,以南方各地发生普遍而严重。

症状 主要发生在叶片上,病菌多自叶尖或叶缘侵入,下部茎叶先发病,感病叶片初期出现圆形或近圆形病斑,淡褐色,边缘褐色,有稀疏轮纹,直径5mm-15mm;若发生叶缘处则呈不规则形,褐色或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有同心轮纹,几个病斑愈合后形成不规则大斑,使叶片枯萎;后期产生众多小黑点,埋生于表皮下。

病原 病原为真菌,栀子生叶点霉(Phyllosticta gar-deniicola),栀子叶点霉(P.gardenia),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分生孢子器球形,前者较大;分生孢子卵圆形、椭圆形。病斑上的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

发病规律 危害多种栀子花,大叶栀子花比小叶栀子花容易感病,病菌在病落叶或病叶上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蔓延。 栽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等情况下容易发病,盆栽时浇水不当,生长不良时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

1.秋、冬季节剪除树上的重病叶,清扫落叶,并集中销毁,以减少侵染源。

2.栽植不宜过密,适当进行修剪,以利于通风、透光;浇水时尽量不沾湿叶片,最好在晴天上午进行为宜。

3. 喷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0-3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防治。每隔10天喷1次。病害严重时,可喷施杀65%代森锌6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以控制病害蔓延和扩展。

xZh52.Com品读分享

花卉种植技术:栀子花球腔菌叶斑病的防治方法


症状:叶片上病斑初为褐色,圆形或近椭圆形,后中央变为浅褐色,边缘黄褐色,有3~4圈轮纹,数个病斑汇合成波纹状大斑。后期病斑上密生黑色小点,即病原菌的假囊壳。

症状:叶片上病斑初为褐色,圆形或近椭圆形,后中央变为浅褐色,边缘黄褐色,有3~4圈轮纹,数个病斑汇合成波纹状大斑。后期病斑上密生黑色小点,即病原菌的假囊壳。

病原:Mycosphaerella gardeniae(Cke.)Weiss称栀子花球腔菌,属子囊菌门真菌。假囊壳球形、近球形,暗褐色,散生,初埋生,后突露,直径60~85m,孔口乳突状,其周围的壳壁稍厚;子囊圆筒形,柄短,双层壁,25~355~7(m),内含8个子囊孢子,无侧丝,子囊孢子近梭形,无色,中央偏上1个隔膜,隔膜处无缢缩,下部细胞较窄,8~101.6~2.4(m)。

发病规律:病菌以子囊孢子在病部越冬,翌年3~5月始发,6~8月发生较多,苗木和幼树易发病。

防治方法:

(1)精心养护,增强抗病力。

(2)发病初期及时喷洒1∶1∶100倍式波尔多液或47%铜高尚悬浮剂6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花卉种植常识:防治杜鹃花叶斑病


北京读者来信问:我养的杜鹃花有许多叶子变成了铁锈色,新叶长成了畸形,枝叶干枯掉落,请问应怎样进行防治?

北京读者来信问:我养的杜鹃花有许多叶子变成了铁锈色,新叶长成了畸形,枝叶干枯掉落,请问应怎样进行防治?

答:您栽培的杜鹃可能感染了褐斑病或红斑病。可根据叶片的发病症状,进行防治。

褐斑病:发病初期叶片边缘产生褐色病斑,病健交界处不明显,呈浅绿色,褐色,锈红色过渡,随着病害的扩展,病斑扩大或整个叶片均变成褐色,造成叶片提前脱落,甚至整株枯死,7月至8月间,发病最为严重。

防治方法:

①高温时适当遮阴,增强植株长势,增施有机肥,提高抗病能力。

②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喷洒保护性杀菌剂80 %的大生可湿性粉剂600倍至800倍液,或75%的百菌消可湿性粉剂600 倍至800倍液。

③发病初期,可喷洒内吸性杀菌剂12.5%的力克菌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或25%的敌力脱乳油1500倍至2000倍液。

③清除病残体烧毁。 红斑病:初期在叶片上产生锈红色小斑点,多在顶部叶片的边缘或叶尖部,病斑逐渐扩展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锈红色斑,病健交界处明显,呈深褐色。

后期病部出现黑色小点,受害叶部发脆且易破裂,最后病斑扩展到叶片的大部分或整个叶片,造成提前脱落。6月下旬至8月,为发病高峰期。防治方法:

①剪去病叶烧毁。

②发病初期,喷洒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或12.5%的力克菌可湿性粉剂2500 倍液,或25%的敌力脱乳油1500 倍至2000 倍液。

种植方法:栀子花球腔菌叶斑病防治


叶片上病斑初为褐色,圆形或近椭圆形,后中央变为浅褐色,边缘黄褐色,有3~4圈轮纹,数个病斑汇合成波纹状大斑。后期病斑上密生黑色小点,即病原菌的假囊壳。

栀子花球腔菌叶斑病

症状

叶片上病斑初为褐色,圆形或近椭圆形,后中央变为浅褐色,边缘黄褐色,有3~4圈轮纹,数个病斑汇合成波纹状大斑。后期病斑上密生黑色小点,即病原菌的假囊壳。

病原

Mycosphaerella gardeniae(Cke.)Weiss称栀子花球腔菌,属子囊菌门真菌。假囊壳球形、近球形,暗褐色,散生,初埋生,后突露,直径60~85m,孔口乳突状,其周围的壳壁稍厚;子囊圆筒形,柄短,双层壁,25~355~7(m),内含8个子囊孢子,无侧丝,子囊孢子近梭形,无色,中央偏上1个隔膜,隔膜处无缢缩,下部细胞较窄,8~101.6~2.4(m)。

发病规律: 病菌以子囊孢子在病部越冬,翌年3~5月始发,6~8月发生较多,苗木和幼树易发病。

防治方法

(1)精心养护,增强抗病力。

(2)发病初期及时喷洒1∶1∶100倍式波尔多液或47%铜高尚悬浮剂6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花卉种植技术:如何防治杜鹃花叶斑病


【杜鹃花叶斑病】病原及发病现状为杜鹃尾孢菌Cercospora rhocdodendri Fer.,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尾孢属。病原菌在植物残体上越冬,翌年形成分生孢子为初侵染源。

病原及发病现状

为杜鹃尾孢菌Cercospora rhocdodendri Fer.,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尾孢属。病原菌在植物残体上越冬,翌年形成分生孢子为初侵染源。分生孢子由风雨传播,自伤口侵入。在江西等北方地区,该病于5月中旬开始发生,8月为发病高峰期。广州等南方地区,发病高峰期在4-7月,温室条件下栽培的杜鹃花可周年发病。雨水多、雾多、露水重有利于发病,因为分生孢子只有在水滴中才能萌发。通风透光不良,植株生长不良,可加重病害的发生。

症状

主要侵染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红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展成为圆形病斑,或不规则的多角形病斑,黑褐色,直径1mm-5mm 后期,病斑中央组织变为灰白色。发病严重时,病斑相互连接,导致叶片枯黄、早落。在潮湿环境条件下,叶斑下面着生许多褐色的小霉点,即病产原菌的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

防治办法

1、秋季彻底清除落叶并加以处理,生长季节及时摘除病叶。

2、栽植功盆花摆放密度适宜,以便通风透光,降低叶面湿度。夏季盆花放在室外的荫棚内,以减少日灼和机械损伤等造成的伤口。

3、开化后立即喷洒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10天-14天喷1次,连续喷洒2-3次。

花卉种植科普:丁香叶斑病


丁香叶斑病丁香叶斑病有丁香黑斑病、丁香褐斑病及丁香斑枯病。 丁香黑斑病 症状 发病初期,叶片上有褪绿斑,逐渐扩展形成圆形或近圆形病斑,直径3至10毫米,褐色或暗褐色,有轮纹但不明显。

丁香叶斑病丁香叶斑病有丁香黑斑病、丁香褐斑病及丁香斑枯病。 丁香黑斑病 症状 发病初期,叶片上有褪绿斑,逐渐扩展形成圆形或近圆形病斑,直径3至10毫米,褐色或暗褐色,有轮纹但不明显。病斑后期变为灰褐色,密生黑色的霉点,这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病斑相互连接使叶片很大部分呈褐黄色枯死,并皱缩甚至发生碎裂。 病原物及发病特点 病原菌是链格孢属中的一种真菌。分生孢子梗散生或数根集生,褐色;分生孢子褐色。该病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落叶上越冬,随雨水滴溅传播。

丁香褐斑病 症状 

丁香叶片上的病斑为多角形、不规则形或圆形至近圆形,褐色,直径5至10毫米。病斑后期中央组织变成灰褐色,病斑边缘深褐色。病斑下表皮着生暗灰色的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发病严重时病斑正面也有少量霉层。病斑相互连接成大斑块,呈灰褐色斑枯。 病原物和发病特点 病原菌是丁香尾孢菌,病原菌以孢子座或菌丝体在落叶上越冬,分生孢子由风雨传播。雨水多、露水重、种植密度大、通风不良易导致病害发生。 丁香斑枯病 症状 发病初期,叶片两面散生近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病斑。病斑边缘色较深,中央组织色浅,灰褐色。发病后期,病斑中心部分生出少量黑色小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病原物及发病特点 

病原菌是丁香针孢菌,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落叶上越冬,分生孢子由风雨传播。 防治措施 减少侵染来源。清除病残体;进行适度的修剪,剪掉有病枯梢。 发病时喷洒1%等量多波尔多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0至15天1次,连喷3至4次效果较好。

种植方法:茶花赤叶斑病的防治措施


茶花种植中免不了会有一些病虫害,要做好叶斑病的防治才能保证其生长收获。下面就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茶花赤叶斑病的防治措施。

茶花赤叶斑病的【病因及症状】

该病由半知菌类叶点菌属(Phyllosticta sp.)真菌引起。病斑多发生在较嫩的叶片上,初为淡褐色圆形渍状小点。以后病斑蔓延,颜色由淡褐色变为棕褐色,有时多个病班连合成较大的斑块或蔓延于整个叶片,引起叶片的大量枯焦和脱落。

茶花赤叶斑病的【发病规律】

该病菌存活在寄主的病残体上,孢子借助风雨、流水等传播。病害一般从5月份开始发生,7~9月份为发病高峰,受害叶片在大量脱落。

茶花赤叶斑病的【防治方法】

①发病初期,可用70%甲基托布津1 000~1 500倍液,或者25%灭菌丹400倍液,喷洒防治。

②在干旱时,可增加叶片喷水,以抑制病害的发生。

如果您有更多关于无花果的资讯想要知道,可以点击查看无花果频道详细了解,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 春天是什么颜色的?啊!春天--春天是彩色,金黄的水仙花,娇黄的迎春花,火红的太阳,粉红的桃花,青山绿水,蓝天大海……”有人类就有花,种花养花的乐趣一般人难以探知!种植花卉的过程既有乐趣也有学问,遇到种植难题如何解决呢?花卉网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花卉种植:栀子花叶斑病的防治方法”,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